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中電集團通信事業部

中電集團通信事業部

發布時間:2021-07-12 08:25:39

㈠ 中電集團是國企還是央企

中電集團是國企。

拓展資料

中電集團於1901年在香港注冊成立,當時名為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是香港兩家電力供應商之一(另一家為香港電燈)。近年亦在澳洲、中國內地和亞洲其他地區投資發展及營運能源項目。

中電在香港營運三間發電廠,青山發電廠(4108兆瓦)、龍鼓灘發電廠(2500兆瓦)和竹篙灣發電廠(300兆瓦)生產,總發電量為6908兆瓦。三間發電廠均由美國埃克森美孚能源有限公司及中華電力合營(分別佔60%及40%權益)的青山發電有限公司持有。

㈡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的組織機構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科研院所 名稱 簡稱 地區 全稱中國電科電子科學研究院 電科院 北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中國電科信息科學研究院 創新院 北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信息科學研究院西北電子裝備技術研究所 二所 山西太原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電視電聲研究所 三所 北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廣州通信研究所 七所 廣東廣州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安徽光纖光纜傳輸技術研究所 八所 安徽淮南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所西南應用磁學研究所 九所 四川綿陽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所西南電子技術研究所 十所 四川 成都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華北光電技術研究所 十一所 北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北京真空電子技術研究所 十二所 北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河北半導體研究所 十三所 河北石家莊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 十四所 江蘇南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 十五所 北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合肥低溫電子研究所 十六所 安徽合肥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六研究所天津電源研究所 十八所 天津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西安導航技術研究所 二十所 陝西西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研究所上海微電機研究所 二十一所 上海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 二十二所 河南新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上海傳輸線研究所 二十三所 上海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四川固體電路研究所 二十四所 重慶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四川壓電與聲光技術研究所 二十六所 重慶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中原電子技術研究所 二十七所 河南鄭州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南京電子工程研究所 二十八所 江蘇南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西南電子設備研究所 二十九所 四川成都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西南通信研究所 三十所 四川成都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研究所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 三十二所 上海徐匯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太原磁記錄技術研究所 三十三所 山西太原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 三十四所 廣西桂林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江南電子通信研究所 三十六所 浙江嘉興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華東電子工程研究所 三十八所 安徽合肥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西北電子設備研究所 三十九所 陝西西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蚌埠接插件繼電器研究所 四十所 安徽蚌埠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研究所華東電子測量儀器研究所 四十一所 安徽蚌埠
山東青島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華東微電子技術研究所 四十三所 安徽合肥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重慶光電技術研究所 四十四所 重慶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北京半導體專用設備研究所 四十五所 北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天津電子材料研究所 四十六所 天津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東北微電子研究所 四十七所 遼寧沈陽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長沙半導體工藝設備研究所 四十八所 湖南長沙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東北感測技術研究所 四十九所 黑龍江哈爾濱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上海微波技術研究所 五十所 上海普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研究所上海微波設備研究所 五十一所 上海嘉定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杭州計算機外部設備研究所 五十二所 浙江杭州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東北電子技術研究所 五十三所 遼寧錦州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石家莊通信測控技術研究所 五十四所 河北石家莊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南京電子器件研究所 五十五所 江蘇南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無錫微電子科研中心 五十八所 江蘇無錫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㈢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的下屬單位有哪些

太多了,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成員單位及分支機構分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近20個國家及地區。在職職工5.38萬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0名、國家級專家215人,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約55.1%。
50年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研究領域覆蓋了電子信息技術的各專業門類,具備從電子元器件、整機到系統工程的綜合技術創新開發、系統集成實力。現擁有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中心和21個國家級部級檢測機構,建立了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集團公司成立五年來,共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9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12項,授權專利504項。同時,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顯著提高,資產總額增加1.35倍,凈資產增加2.55倍,銷售收入、利潤年均增長分別為27.8%和28%。

㈣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 下屬47個研究所的規模排名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下屬有46家研究所,電子通信方面的,其實各所都是拿國家項目,薪資水平差不多,看地方了。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當然是南京14所了,裡面好幾位院士,現在進去至少都得碩士研究生了,他們自己也培養研究生,所以對個人而言,去個很大很強知名度很高的單位確實很滿足,但研究生進去實際上是很底層的員工了,很難有出頭之日,給的薪在南京來說很沒有購買力。
成都的29所搞電子對抗,兩千多人吧,薪水在成都那悠閑低消費的城市,是很誘人的。合肥的電子38所和石家莊54所,浙江嘉興的電子36所在電子通信這塊,國內都不錯,主要是薪水在當地很可觀的,作的東西也還能拿得出去。中電集團中搞材料、接插件、微電子這幾個行業的,好象不是很突出,可能是半導體、微電子這些行業,國內的跟外資企業都難競爭吧。

聽很多網友說,中點效益最好的幾個研究所就那麼幾個,南京的14所當然是老大,無論是規模還是實力上,其次就是29,38,54了!

中電集團搞電子通信的幾個所都還不錯吧,網上傳得多的幾個所,也正是人數很多的那幾個,人多的所要養活那麼多人,項目經費當然得多些了,項目也作得大些。單位內部薪資再分配時,個人能分配多少,得看自己在整個單位中處在什麼崗位扮演個什麼角色了,若這個領域的權威專家好些都在這個所,雖然這個所整體上很厲害,實力財力口碑都很好,但單位牛人太多新人難於突出,總是在專家們的光輝指引下作很底層的工作,拿錢多的可能就不是自己了。本人小碩畢業去了南京的某個所,碩士在那兒是最底層的員工了,我們都說自己是作具體工作的人員,獎金高了實際是加班辛苦換來的,工作很沒成就感,另一同學去了個規模才一千多人、發展才二十幾年的所,正是發展用人的地方,碩士也算是人才,他的干勁也足得多,所以對個人,還是應該選擇是否能發展自己的地方,單位是否很需要你,你在那兒能作出多大成績,不一定說去了某個很牛的所就萬事大吉了。

或許好不好,都是相對於單位所在地的吧,中電在北京的所,在單位的技術實力和個人的薪資收益上可能相對於其他單位沒有太突出的特點吧,北京的各類研究院所真的是太多了,但中電在地方上的所大都還是不錯的,尤其搞電子通信這塊,在學術研究上不咋的,但在工程應用上屬於是國家隊了,重慶的兩個所偏向光器件吧,作系統的不多,器件行業可能受國外競爭沖擊大些。

簡單的聊一聊我知道的較大的研究所。
中電集團的研究所大概有40多家,但是最大號已經排到了58所,其中原因很多,像54所就是原16所和19所合並而成。
如果按照規模劃分,自然以南京14所第一,人員大概6000人左右,2005年產值過30億,14所是整機所,整機能力國內無出右著,但是部件能力也很強,近年甚至在IC方向也有所發展。但自羅所長上台以來,14所似乎有些天下第一的氣勢有所收斂,但是14所傲氣在業內眾所周知。因為是整機所,所以效益差不多,似乎5部、6部的薪酬稍高。
石家莊54所雖然也屬整機所,但是主要偏向通信方面,在職人員4000多人,2005年產值20多億,本來54所和14所一時瑜亮,雖說稍遜,但也可一爭長短,但自從03年那次出事以後,54所大傷元氣,這兩年有所緩和。以效益來說,電子戰專業部多年來一直未列前茅,但從去年開始,遙感遙控專業部有趕超趨勢。
合肥38所,雷達整機所,成都29所,以電子對抗,干擾機聞名。規模差不多,都是2000多人,2005年產值17億-20億之間,規模和效益應該同屬第一集團,29所人均產值更高些,就我個人感覺,29所有些四川盆地文化影響,有些固步自封,而38所的風格更是踏實實干一些。整機所薪酬區別都不大,但29所收入顯然在38所之上。具體情況不清,感覺29所西科公司薪酬水平不低,而38所各個部門都差不多。

㈤ 中電集團的公司架構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華電力100%)
輸電及供電網路
青山發電有限公司(中電40%,埃克森美孚能源有限公司60%)
龍鼓灘發電廠、青山發電廠、竹篙灣燃氣輪機發電廠 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中電25%,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75%)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
國華瑞豐(榮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49%,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51%)
榮成風力發電場一期
華能汕頭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25%,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有限公司50%、廣東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5%)
南澳風力發電場二/三期
CLP-CWP Wind Power Investment Limited(中電50%、中國風電集團50%)
曲家溝風力發電場、馬鬃山風力發電場
神華國華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電30%、中國神華能源70%)
北京一熱電廠、盤山電廠、三河電廠一/二期、准格爾電廠二/三期、綏中電廠一 /二期
國華中電(榮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49%、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51%)
榮成風力發電場二/三期
中水電中電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45%、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55%)
長嶺風力發電場二期
乾安網新風電有限公司(中電100%)
乾安風力發電場一/二期
中電國華神木發電有限公司(中電49%、中國神華能源51%)
神木電廠
國華瑞豐(東營河口)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49%、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51%)
東營河口風力發電場
華電萊州風電有限公司(中電45%、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55%)
萊州風力發電場
香港抽水蓄能發展有限公司(中電49%、埃克森美孚能源有限公司51%)
廣州蓄能水電廠
貴州中電電力有限責任公司(中電70%、中國華電集團公司18%、貴州省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12%)
安順電廠二期
國華瑞豐(利津)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49%、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51%)
利津風力發電場一、二期
中電陽江海陵島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100%)
海陵島風力發電場
懷集水力發電廠(中電84.9%、懷集縣匯聯水電企業(集團)有限公司15.1%)
懷集水力發電廠
山東中華發電有限公司(中電29.4%、中國國電集團公司36.6%、山東省國際信託有限公司14.4%、法國電力國際公司19.6%)
石橫電廠一/二期、菏澤電廠二期、聊城電廠
國華瑞豐(沾化)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49%、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51%)
沾化風力發電場一、二期
大唐中電(吉林)發電有限公司(中電49%、大唐吉林發電有限公司51%)
大通風力發電場
大理漾洱水電有限公司(中電100%)
大理漾洱水力發電廠
中電廣西防城港電力有限公司(中電70%、廣西水利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30%)
廣西防城港電廠
華能中電長島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45%、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有限公司55%)
長島風力發電場
大唐中電(吉林)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中電49%、大唐吉林發電有限公司51%)
雙遼風力發電場一、二期
中電四川(江邊)發電有限公司(中電100%)
江邊水力發電廠
華能中電威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45%、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有限公司55%)
威海風力發電場一、二期
中電環宇(山東)生物質能熱電有限公司(中電79%、山東博興環宇紙業有限責任公司21%)
山東博興生物質能熱電廠 TRUenergy(中電100%)
雅洛思燃煤發電廠及褐煤礦場、Hallett 燃氣發電廠、Tallawarra 燃氣發電廠、Iona 燃氣貯存設施
瑞豐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中電50%、Hydro Tasmania 50%)
Waterloo 風力發電場、Woolnorth Bluff Point 風力發電場、Woolnorth Studland Bay 風力發電場、Cathedral Rocks 風力發電場 Gujarat Paguthan Energy Corporation Private Limited(中電100%)
GPEC 燃氣發電廠、Samana 風力發電場一期
Jhajjar Power Limited(中電100%)
哈格爾發電廠
CLP Wind Farms (India) Private Limited(中電100%)
Samana 風力發電場二期、Saundatti 風力發電場、安得拉湖風力發電場、Theni 風力發電場
CLP Wind Farms (Khandke) Private Limited(中電100%)
Khandke 風力發電場 OneEnergy Limited(中電50%、三菱商事株式會社50%)
和平電廠
Electricity Generating Public Company Limited (EGCO)(中電2.15%、OneEnergy22.42%、其他股東5.43%)
仁郎發電廠(泰國)、、KEGCO 發電廠(泰國)、BLCP 發電廠(泰國)、泰國小型發電商(燃氣)、泰國小型發電(可再生能源)、Kaeng Khoi 發電廠二期(泰國)、Quezon Power 燃煤發電廠(菲律賓)、菲律賓小型發電商(菲律賓)、Nam Theun 水力發電廠二期(寮國)

㈥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下屬的6家上市公司是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其實有7家,它們分別是:

1、上海華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華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於一九九三年九月成立,是以中國著名的計算機研究和開發機構-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雄厚的科技實力為依託,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高科技公司,也是中國信息產業界的首家上市公司。

資料拓展:

1、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電科)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信息產業部直屬電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基礎上組建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副部級軍工集團。[1]主要從事國家重要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裝備、通信與電子設備、軟體和關鍵元器件的研製生產。

2、上市公司:

上海華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衛士通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傑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網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㈦ 中電通信的公司介紹

2002年僑興移動收購中電通信(CECT)的部分股份,並於2003年2月成立新的中外合資中電通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CT)。
作為僑興集團旗下的核心企業, 中電通信(CECT)掌握了GSM手機、GPRS手機、PDA手機、CDMA手機、增值業務等國際先進通信技術,其中2.5G、3G的GSM和CDMA行動電話生產技術已經與世界同步。目前CECT下屬的具有強大實力的研發機構,即北京研發機構、惠州研發中心,在開發手機的軟體技術、工業設計等方面占據國內手機行業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電通信本著「時尚+實用」的產品理念,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手機市場上努力開拓著屬於自己的一片廣闊天空!
「中國的,世界的」,這是中電通信(CECT)的企業理念。
在信息科技極盡人性化的時代,中電通信(CECT)深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深刻洞察中國人的生活和人文的基礎上,中電通信(CECT)以「中國的,世界的」前瞻性的戰略目光把世界最尖端的技術完美地融合在中國國情、民情中。
中電通信(CECT)人的使命是:現在致力於「用世界的技術服務中國的消費者」;未來要用「中國的技術服務世界的消費者」!
現在中電通信(CECT)可以自豪地宣布:我們的技術與世界同步!我們將用我們的專業和敬業創造未來的輝煌! 首先,堅實的技術基礎是我們企業發展的核心
中電通信是國內最早進行自主研發的企業之一。經過多年的努力,中電通信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一流研發實力的通信終端設計、製造商。中電通信自主研發並批量上市了數十款性能優異的中高端手機,積累了大量終端手機研發技術。
中電通信在北京、惠州建立了非常重要的研發中心,高素質的研發隊伍構建了中電通信強大的研發機構,可以充分滿足中電通信對於手機設計及研發的需求,並保證了產品技術長期處於市場的領先地位。
除了努力做到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外,中電通信也把品質管理作為研發工作的重點之一進行強化。為此,中電通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采購、測試、品保的工作流程。采購方面,從國內手機廠商主要採用的委託第三方組織采購轉變為系列化自行采購,充分挖掘采購環節的成本潛力。目前,中電通信已經擁有超過100個元件供應商。質量控制方面,中電通信嚴格遵循ISO-9000的質量體系要求,建立了抗碰撞測試實驗室、加速老化測試實驗室、鋰電池安全性測試實驗室等多個測試單元,加上終檢測試,確保產品擁有高可靠性,為用戶使用提供長使用壽命和高品質的保證。 其次,創新能力是我們企業走差異化發展的動力
2003年,中電通信率先推出了TFT真正的彩屏機;全球第一款中文智能手機;中國第一款符合人體工學的弧形手機、腕式手機。2004年,憑借T868系列——「最小的PDA手機」這一成功的定位,搶佔了國內PDA手機市場的一塊真空。走中高端路線的T868系列手機是中電自主研發,並帶來高額回報的第一款手機。目前,CECT的手寫PDA手機在全國排名第三,國產第一,佔有7.7%的市場份額。
2005年推出的200萬像素的多媒體手機CECT A100和A800獨佔了國產多媒體手機的鰲頭。國內消費者對移動多媒體娛樂的需求正在極具膨脹,在手機中加入高質量的多媒體解決方案,將成為整個通信產業鏈的消費熱點。我們將手寫功能普及化,開發出多種形態的PDA功能的多媒體手機,即在強調豐富應用功能的同時,更強調使用操作的人性化。我們專業的設計團隊善於抓住消費者個性的時尚需求,產品的外觀即大方又有時尚感,更強調攜帶的方便性和使用的舒適性。

㈧ 石家莊中電集團54所下屬公司遠哈通信,但是對其公司不是太了解,想問問各位前輩

河北遠東哈里斯通信有限公司(FHC)(以下簡稱遠哈)成立於1997年12月,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遠東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與美國哈里斯公司(HARRIS)共同出資建立的。

遠哈通信是一家致力於專網通信領域的產品提供商,並提供專業大型通信解決方案的的系統集成商。遠哈通信為用戶提供一整套服務,包括產品與系統設計、生產、技術支持、產品銷售、售後服務以及系統技術服務等,是用戶可信賴的合作夥伴。

遠哈通信提供的系統涵蓋了有線通信調度系統、軌道交通通信系統和應急通信與指揮系統三大領域,產品包括數字交換通信系統、數字調度通信系統、無線集群通信系統、應急通信指揮系統以及DLP大屏幕顯示系統等五大系列。遠哈通信作為一個以技術為先導的高科技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造就了一支高素質、富有活力和創造性的員工隊伍,在通信、電子和計算機軟硬體領域的各類型技術專家,確保遠哈的產品一直位於高新技術的前沿。

遠哈通信憑借「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服務」,用戶廣泛分布在電力、地鐵、人防、酒店、金融、公安、衛生、水利、院校、鐵路、政府等多個領域。遠哈的幾千家用戶遍步大江南北,並遠銷亞洲、歐洲和非洲。我們提供的通信系統,在載人航天、國家電網通信調度、人防自動化指揮、城市應急指揮、城市軌道交通通信等系統和行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遠哈通信注重管理與企業文化建設,秉持「誠信為本,創新為魂,和諧為盾、責任為基」的核心價值觀。堅持「市場是綱、人才是本、技術是根、創新是魂」的經營理念,「質量第一、信譽至上、顧客滿意、持續創新」的服務宗旨,以及 「快樂、寬松、奉獻、創新」、「和諧」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多年來,在各專業領域奠定了堅實的用戶基礎,在公司內部培養了多批骨幹技術人員,成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五十四研究所堅實的民品排頭兵。

遠哈通信還致力於發展與服務提供商、集成商的全方位業務合作關系,利用我們多年的通信實踐經驗,全力協助您達到您的企業戰略目標。「為用戶提供一流的產品和服務」是我們不變的宗旨,遠哈通信願作您的長期合作夥伴,與您共謀發展。

遠哈通信倡導緊跟時代的脈搏、持續提升企業技術力量,不斷使產品技術處於業界領先地位,用創新的精神譜寫通信科技之歌。

閱讀全文

與中電集團通信事業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贏主力資金流向指標 瀏覽:705
青島港上市交易 瀏覽:530
稀貴金屬紅 瀏覽:330
福建恆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721
陸新貴股票 瀏覽:199
果殼金融信息服務怎麼樣 瀏覽:532
香港雲海信電子集團 瀏覽:990
2019房地產經營杠桿 瀏覽:714
水壺行業融資商業計劃書 瀏覽:423
apifx外匯平台 瀏覽:888
銀行對理財產品賠付嗎 瀏覽:344
股票資金杠桿厶楊方配資 瀏覽:215
中圉銀行外匯排 瀏覽:254
電腦開機後有個小杠桿 瀏覽:867
2015年法國匯率是多少錢 瀏覽:850
金融控股集團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13
湖南省外匯管理 瀏覽:177
企業的外部融資需求的正確估計為 瀏覽:167
杠桿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瀏覽:709
黃金外匯長線投資杠桿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