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天合文化有限公司股東 天合文化集團由哪些股東組成
天合集團:股東為中文發數字(香港陳氏投資的眾彩科技控股的佳天集團;與中文發文化為主要股東--中文發文化的投資方是文化部市場發展中心和數個第三方個體股東)和深圳華融(楊氏澳門商人控制的友力投資-後更名為文化地標--文化地標投資方有華潤集團)是天合集團兩大股東!
從版權局和文化部籌備收取卡拉OK版權費的時候,香港佳天集團(其控股母公司Grand Promise後被經營彩票生意的香港上市公司「眾彩科技」收購)便通過港商陳霆(下文張桂蘭之子)與文化部文化發展中心控股的中文發公司開始了商業合作洽談,並最終由佳天集團注資4900萬元、占股49%成立了中文發科技,致力於「卡拉OK內容管理系統」的開發和推廣,並意圖通過這一帶有政府背景的穩定現金流的項目進行上市套利。而無論Grand Promise還是眾彩科技,幕後均是由張桂蘭(據稱是張學良養女)家族控制的。而張氏家族更是之後通過各種收購及股權交易,將佔中文發科技的股份提升到54.1%,同時還擁有中文發科技之母公司中文發文化近10%的股權。由於眾彩科技同時也在大陸經營彩票有關業務,所以張氏家族對於滲透中文發和天合的業務而言還有更深一層的商業考慮——在卡拉OK廳里開設彩票業務,並已在內地某城市開設了試點
另外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友力投資則也早在2006年5月通過旗下子公司中音傳播(友力控股54.8%)與音集協的籌備組——「天語同聲」簽訂了為期十年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音傳播、音集協與天語同聲將成立一個團隊,按協議列明的收費率,向大陸地區的卡拉OK經營商,授權有關音樂產品版權,並收取版權費。
然而在音集協尚未取得資質之前,在其委託音像協會負責向卡拉OK收費的同時,一方面由於來自卡拉OK經營者抗繳的壓力,再一方面由於文化部文化發展中心下屬的「中文發」以「卡拉OK內容管理系統」的「按次計費更有利於繳費」為由頭不配合的阻力,迫使友力投資的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楊智恆(澳門籍)不得不與中文發進行談判,並於2007年8月合資成立了「天合公司」,由中文發和華融盛世(楊智恆任董事)各自出資3000萬元與7000萬元合資設立。雙方又於2007年12月達成了股權轉讓協議,由盛世華融以1元的價格轉讓20%的股權給中文發。這一轉讓涉及內幕交易,並且在2011年底引發了更新股東後的文化地標與中文發之間的訴訟,並導致卡拉OK收費停滯。
2008年初,由文化部牽頭,包括版權局、中央綜治辦在內的七部委聯合發布了《全國娛樂場所陽光工程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加快推進「全國卡拉OK內容管理服務系統」的建設工作。
而在2009年4月,楊智恆更是通過友力投資收購了華融盛世,至2010年5月,楊智恆由50%減持至3%的友力投資股份給Elite Forever Limited、程楊、及新鴻基等數位股東,套現近15億元。2010年8月,友力投資改名為文化地標。文化地標又將11.54%的股份轉讓給了華潤集團。
至此,代收費的天合公司幕後四大主要利益相關方分別為:文化部市場發展中心(10.2%)、兩家香港上市公司眾彩科技(24.5%)、文化地標(44.23%),以及國有企業華潤集團(5.77%)。當然,幕後還有中文發科技的母公司中文發文化的五名獨立第三方投資人(合計15.3%)。
B. 天合文化公司是個什麼公司
樓主是說北京的么,天合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是北京天合文化有限公司,於2007年8月正式成立。天合文化致力於推動中國音樂作品、音樂電視作品版權保護進程,促進卡拉OK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打造文化娛樂行業最有影響力的品牌企業之一。天合文化通過從觀念到策略的突破性整合,本著以服務為中心、以發展為宗旨、以技術為依託的經營理念,以維護版權人合法權益為立合,本著以服務為中心、以發展為宗旨、以技術為依託的經營理念,以維護版權人合法權益為立足點,為權利人和卡拉OK場所依法進行卡拉OK節目版權交易提供專業的運營服務,並依託所建渠道和網路,面向大眾,充分整合、挖掘卡拉OK場所的衍生價值,開展各類增值服務。目前,正在全國陸續成立31家子公司。 天合文化通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創建品牌、服務、技術為一體的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推動知識產權保護進程和文化娛樂行業的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娛樂/體育/休閑IT服務(系統/數據/維護)/多領域經營、媒體/出版/影視/文化/藝術
地址是:北京市東城區青龍胡同1號歌華大廈A座1109室
總裁助理一月五千左右,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