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新國同是不是中國國新控股的子公司
「控股公司」這樣的名稱都是國企性質的,所以國新控股公司屬於企業不是事業單位。
㈡ 國新公司是央企嗎效益如何待遇如何國新集團老幹部中心工作待遇如何
國新是直接由國務院國資委領導的地道的央企,從事國有資產管理的業務,權力極大,前途無量。這種單位,無論什麼崗位待遇都不會差到哪裡,只要有編制,不論哪個部門能進去,都很不錯。
老幹部中心雖然跟業務部門比起來,表面上差一些,實際上通過職務便利跟老幹部打交道,很能拓展你的人脈關系,單位的領導都是老幹部昔日的下屬,有這層關系以後調到實權部門不是難事。
國新集團被稱為中投二號,是一家副部級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董事長謝企華原系寶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劉東生原系國務院國資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都屬副部級幹部。
㈢ 中國國有大型企業名單
中國國有大型企業名單(包括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金融)有:
1、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軍工)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兵器工業集團、中國兵器,英文:China North Instries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英文縮寫NORINCO GROUP),又名中國北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屬於一個公司兩塊牌子,總部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46號。
㈣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始末
央企資產整合平台
不從事經營投資,吸納實力較弱央企.
㈤ 中國國新控股公司什麼級別
中鐵國新控股集團是由商業網點建設開發中心管理的國有企業。
㈥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管理團隊
謝企華: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外部董事。
劉東生: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
何木雲: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外部董事。
馬正武外部董事
袁懋振外部董事
陳向東職工董事 劉東生: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莫德旺: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周育先: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宋耀華: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卞正治: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秘書、總法律顧問。
㈦ 想去中國國新控股,中國國新控股怎麼樣
簡介: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於2010年12月22日成立。公司的定位是配合國資委優化中央企業布局結構、主要從事國有資產經營與管理的企業化操作平台。公司的主要任務是持有國資委劃入國新公司的有關中央企業的國有產權並履行出資人職責,
這種單位,無論什麼崗位待遇都不會差到哪裡,只要有編制,不論哪個部門能進去,都很不錯。老幹部中心雖然跟業務部門比起來,表面上差一些,實際上通過職務便利跟老幹部打交道,很能拓展你的人脈關系,單位的領導都是老幹部昔日的下屬,有這層關系以後調到實權部門不是難事。國新是直接由國務院國資委領導的地道的央企,從事國有資產管理的業務,權力極大,前途無量。這種單位,無論什麼崗位待遇都不會差到哪裡,只要有編制,不論哪個部門能進去,都很不錯。
㈧ 國新公司是央企嗎效益如何待遇如何國新集團老幹部中心工作待遇如何急求,謝謝!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0年12月22日,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之一,2016年初被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截至2019年底,中國國新資產總額超過4200億元,公司年度凈利潤突破100億元。
試點以來,中國國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國務院國資委工作要求,聚焦試點目標和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專業平台作用,積極探索「資本+人才+技術」輕資產運營模式,逐步形成了5大業務板塊和1個服務保障平台即「5+1」業務格局。
基金投資板塊以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為核心,設立運營包括國新國同基金、央企運營基金、國新建信基金、雙百基金和科創基金在內的國新基金系,總規模超過7000億元,著力支持中央企業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和優化布局,培育孵化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金融服務板塊目前已擁有商業保理、融資租賃、財務公司、保險經紀、金服公司、大公資信等7家主要金融、類金融機構,通過向中央企業提供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中央企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增強資本流動性和提高回報;
資產管理板塊通過參與推動有關中央企業專業化重組整合、股權多元化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市場化債轉股等,助力中央企業落實重點領域改革和提質增效;股權運作板塊通過穩妥開展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專業化運作,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保值增值;境外投資板塊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大力推動中國企業境外優質項目落地,支持企業「走出去」。央企專職外部董事服務保障平台,目前服務專職外部董事30餘名,他們分別在近60戶中央企業任職。此外,成功推動劃入的中國華星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國華星集團公司)、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國印刷集團公司)兩戶原中央企業結構調整,實現轉型發展
㈨ 央企重組的國新公司
對於國新公司的職能,有關方面是這樣描繪:持有國資委劃入得到有關央企國有產權並履行出資人的職責,配合國資委推進央企重組;接受、整合央企整體上市後存續企業資產及其它非主業資產,配合央企提高主業競爭力。顯然,在這里,國新公司更多是充當一個整合者的角色,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在做一些投行工作。有媒體將國新公司稱作為央企重組的「清道夫」,盡管從語義上講未必是很貼切,但是倒也十分形象。應該說,當國新公司具有了對劃入央企的處置權以後,就有可能根據實際情況,對相關資產進行處置,按照優化配置資源的原則予以重組。這樣,不僅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望跳出過去條塊分割的制約,有重點地推進國資的進入與退出,加快困難央企的整合速度。
誠然,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國新公司一定會利用資本市場。由於國新公司定位就是一個企業化的平台,在本質上是一個「中間型」的公司,這就使得在運作過程中,需要更多地藉助各種資本運作的手段,從而幫助下屬的央企實現其自己無法推進的重組。國新公司成立後,其首先就接受了五礦股份2.5%的股權。五礦股份是五礦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擁有五礦集團90%的資產。但五礦集團還有一些非盈利的資產,它們的處置就是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不解決,也會拖累五礦股份的發展。現在,國新公司掌握了這部分股權,就有能力去解決五礦集團的不良資產。這樣的前景,無疑是為央企的重組提供了新的思路。
另外,國新公司還能夠通過資產置換等形式,向新興產業進軍,為央企培育新的戰略性企業。而在這方面,顯然是需要資本市場提供支持的。如果說,過去央企在重組中利用了資本市場,而有了國新公司以後,央企將是通過資本市場來實現重組。無疑,國新公司的出現,即是助推了央企的重組,同時也是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新的操作題材。
藉助國新公司平台審視央企
這幾年來,央企重組一直是資本市場關注的一個焦點,當年中國船舶借殼滬東重機上市的成功,曾經極大地提升了廣大投資者對於央企重組的關注度。而航天軍工領域央企的不斷重組,不僅僅是實現了企業間的整合,同時也為資本市場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的牛股。
當然,現在再要尋找到這樣各方面都得益極大的案例,難度是比較大。因為優勢央企大都已經完成了重組,而沒有完成的,則是遇到了各種困難。因此,資本市場上的央企重組題材,雖然很受關注,但是這幾年來可操作性是差了些。不過,現在有了國新公司,一種全新的重組整合與重組模式出現了,這是很鼓舞人心的。也許,那些相對弱小的、主營業務無關國計民生的,或者是承擔了某些社會公益職能的央企,過去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難以重組,更無緣整體上市,甚至小規模的產業整合也舉步維艱,在資本市場上更是無從表現。
如今,在有了國新公司這個平台後,情況將得到改善。在這方面,投資者是能夠發現不少全新的投資標的。當人們藉助國新公司的平台來審視這些央企時,一定會發現央企重組的新一幕已經拉開。這里有著很多投資機會,正等著大家去發現、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