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亨得股份前景

亨得股份前景

發布時間:2021-07-16 10:37:10

① 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在交響樂發展歷史上的地位及各自的貢獻

關於貝多芬:

樂聖—貝多芬
(Beethoven,Lundwig Van 1770-1827)

一、生平介紹:

貝多芬出生於一七七0年十二月的德國波昂,母親是吃苦耐勞、性情溫和的女僕,而父親卻是貪婪無饜、喜歡酗酒的歌手,所以家境貧困。父親管教嚴苛使他的童年過得相當悲慘,僅能從母親及祖父那兒得到一丁點兒的慈愛。

貝多芬從小就顯露音樂方面的才華及天分,四歲啟蒙學習音樂、五歲學習鋼琴及小提琴、八歲首次公開演奏、十一歲時以鋼琴演奏即興曲的才能,初露頭角,加入家鄉劇院的樂隊。十七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失業,他負起照顧家庭,教育兩個弟弟的重任。二十二歲父親去世,背多芬到維也納球發展,展開了剛琴演奏與作曲的生涯。二十五歲成為鋼琴名家。不久,作曲的聲譽也漸漸提高,但是二十七歲時其聽力開始減退,三十歲兩耳漸聾,到四十五歲雙耳全聾,在此期間,發表了其偉大的「第九交響曲」(合唱)等。

貝多芬一生雖然戀愛多次,卻始終沒有結婚,晚年被侄子連累,性情變得乖張異常,又受到胃腸病和黃疸病的折磨,終於在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的暴風雨中病逝於維也納,死後有二萬五千多位崇拜仰慕他的人前往瞻仰他的遺容。維也納各級學校,在他喪禮那天全部停課,表示對他的崇敬之意。

貝多芬是由古典樂派跨進浪漫派,中間的一座橋梁,他出身寒微,雖遭到諸多不幸與痛苦,可是他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進取心,自我充實,以致於成長茁壯。他從小被強制學習音樂,早年曾向海頓與阿布雷治克學習理論作曲,奠定了作曲技巧的深厚基礎,終成一代巨匠。

貝多芬一生與苦難命運博斗,永不低頭,對人生的感觸極深,了悟人生的意義,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不少前人不曾想像的深刻感情,處處充滿了自信。這些作品正如燦爛絢麗的萬丈光芒,照耀著整個生命的園地,展現出崇高的志節,與奔放的熱情,十分令人感佩,我們應學習貝多芬這種不畏艱難努力向上的情操。

二、作品一覽:

種類 作品編號 作品名稱

交響曲 Op.21 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
Op.36 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Op.55 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Op.60 降B大調第四號交響曲
Op.67 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Op.68 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Op.92 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
Op.93 F大調第八號交響曲
Op.91 戰爭交響曲(威靈頓的勝利)
Op.125 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管弦樂 Op.40 G小調小提琴浪漫曲
Op.50 F大調小提琴浪漫曲
弦樂
四重奏 Op.127 降E調第十二號
Op.132 A小調第十五號
Op.133 降B調(大賦格曲)
Op.130 降B調第十三號
Op.131 升C小調第十四號
Op.135 F大調第十六號
Op.33 偉大追逸曲
宗教音樂 Op.123 D大調(庄嚴彌撒曲)
鋼琴作品 Woo59 給愛麗絲
芭蕾舞劇 Op.43 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序曲
歌劇 Op.72 費德里奧
合唱曲 Op.80 合唱幻想曲
小提琴
與鋼琴
奏鳴曲 Op.24 F大調(春)
Op.31 C小調奏鳴曲
Op.47 G大調(克羅采)
協奏曲 Op.15 C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Op.19 降B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Op.37 C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Op.56 C大調六重協奏曲
Op.58 G大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Op.61 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Op.73 降E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
序曲 Op.72a 雷奧諾拉序曲
Op.62 柯里奧蘭序曲
Op.84 艾格蒙序曲
Op.113 雅典廢墟序曲
Op.117 史蒂芬生序曲
Op.115 命名日慶典序曲
奏鳴曲

變奏曲 Op.13 C小調鋼琴奏鳴曲(悲愴)
Op.27 No.2 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月光)
Op.28 D大調鋼琴奏鳴曲(田園)
Op.34 降E大調英雄變奏曲
Op.31 No2 D小調鋼琴奏鳴曲
Op.53 C大調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
Op.81a 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告別)
Op.90 E小調鋼琴奏鳴曲
Op.106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漢馬克拉維亞)
Op.120 狄亞貝里變奏曲

貝多芬的一生和創作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維也納樂派最後一位,也是最偉大的代表人物。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離法國國境不遠的小城市--波恩。父親是個宮廷樂團的男高間歌手,母親是個廚娘。他的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

貝多芬自幼便已顯露出他的音樂天才,父親很早已洞察兒子的音樂天份,為了急於把他培養成為一個象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四歲即開始逼著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八歲時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貝多芬十一歲便輟學,專心在家學習音樂。十二歲時,他已經能夠自如地演奏,而且擔任了管風琴師聶費(1748-1798)的助手。十三歲貝多芬已受雇於波恩劇場擔任大鍵琴演奏者,正式成為一名職業音樂家。就在這時他開始正式跟聶費學習音樂。聶費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樂家,他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貝多芬熟悉了德國古典藝術的一些優秀範例,並鞏固了貝多芬對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貝多芬的正規的學習和有系統的教養,實際上是從聶費的細心教導和培養開始的:聶費還引導他在1787年到維也納就教於莫扎特。莫扎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 貝多芬到維也納不久便接到母親的死訊,他不得不立即趕回波恩。由於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親死後,他才常二次來到維也納,但這時莫扎特卻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第二次來到維也納後,交快地便贏得了維也納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別是即興演奏)的地位。以後,他先跟海頓學習,後來跟申克、阿勃列希貝爾格和薩利耶里等人學習。貝多芬一直在莫扎特與海頓的音樂中成長,以致開始創作時風格也酷似兩位前輩。

作為維也納的自由職業音樂家,他比莫扎特的處境順利,但因個性關系備受痛苦。他在波恩通過同知識分子勃萊寧的交往,接觸到當時許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樂家,並從他們那兒,受?quot;狂飆運動"的思潮影響。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國大革命前幾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長尤為迅速。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的思想意識給他了很多啟發,從而奠定了他的人文主義世界觀的基礎--深信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出憎恨封建專制的壓迫。他曾說:「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專制主義對人類有用得多。」法國大革命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深深地打動了他,使他初步確定了當時最先進的資產階級人生觀。他曾在自已的札記中寫道:「自由!!!能有什麼東西比它更是人們所需要的呢?」「我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在王座面前也不會背棄真理!」「在藝術界里,如同在一切偉大的創造里一樣自由前進就是目標。」這就是貝多芬創作的誓言, 他的創作實現了這些誓言,創作出了許多不朽的篇章,實現了他的「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走向勝利」革命英雄主義理想。這集中地表現在他的《小提琴協奏曲》、《第四鋼琴協奏曲》、《第五鋼琴協奏曲》等作品裡,特別是《第九交響曲》宣告了貝多芬理想的目的——全人類的團結友愛。
樂聖貝多芬是最富於獨創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響音樂,其中又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 貝多芬的創作構思寬廣、形象宏偉、感情深邃、對比鮮明,這使他偏重於採用並擴充奏鳴曲式;同時由於創作的形象豐富多樣,運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鳴曲式又各有特點。貝多芬的其它管弦樂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五部鋼琴協奏曲,兩首序曲、鋼琴樂隊、合唱幻想曲、兩首小提琴與樂隊浪謾曲等。盡管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處的生活年代相當接近,但是貝多芬的思想同海頓和莫扎特顯然並不屬於同?quot;個時代。海頓一生備受凌辱,他雖也偶而激怒過,但卻總是逆來順受,當時進步的文學思潮和革命情緒都很少能使他激動,他的音樂同斗爭也是永遠絕緣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難並不比海頓少,他勇敢於反抗,寧願貧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後,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種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斗爭。 貝多芬在波恩時期(1782-1792)的創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鋼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這一時期可以說他還只是處於創作的准備階段。他在維也納最初十年(1792一1802)的創作,比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傷》、《月光》和《克羅采》奏鳴曲及《第三鋼琴協奏曲》等。但在這期間,他對社會與政治諸問題又有進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識到他努力探暗哪勘輟?802-1812年,他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成為他的"英雄年代"。

合唱曲有兩部彌撒(c大調和d大調)、清唱劇《基督在橄欖山》、《第九交響曲》等。
戲劇作品有歌劇《菲德里奧》、戲劇配樂《愛格蒙特》、《斯泰芬王》、《雅典的廢墟》、芭蕾舞劇《普羅米修斯的生民》等。
室內樂有七重奏、鋼琴和管樂五重奏、弦樂五重奏、弦樂四重奏十六首及《大賦格曲》、弦樂三重奏四首,長笛、小提琴、中得琴小夜曲,鋼琴三重奏六首,單簧管、大提琴、鋼琴三重奏、小提琴奏鳴曲十首,大提琴奏鳴曲五首和圓號奏鳴曲以及很重要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等。
歌曲有聲樂套曲《致遠方愛人》,女高聲和樂隊場景《啊!不忠的人》以及其它聲樂與鋼琴曲等。
從樂派歸屬來說,貝多芬基本上是古典的,但其後期明顯具有浪漫因素,因此似該歸為浪漫派。其代表作:第三、五、六、七、九交響曲(op.55、67、68、92、125),序曲《愛格蒙特》(op.84)、序曲《林利奧蘭》(op.62)、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op.73)、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61)、c大調第九弦樂四重奏第三號(op.59-3)、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op.13)、#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op.27-2)、f大調第五鋼琴奏鳴曲《春天》(op.24)、f大調第二浪漫曲(op.50)。

貝多芬的創作活動的成熟過程表面看來是相當遲緩的,但實際上卻非常穩固。他三十歲時才開始寫第一部交響曲,而在象這樣年紀的莫扎特已經寫了四十部左右的交響曲了。

貝多芬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的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著貝多芬的精神的轉機,同時也標志著他的創作?quot;英雄年代"的開始。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後一階段,由於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獗的時期,他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3-1817)。從1818年起,在貝多芬一生的最後十年當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聾、健康情況顯著惡化和生活上受到痛苦,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和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 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他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時卻形成了群眾性的一個浪潮,所有的學校全部停課表示哀悼,有兩萬群眾護送著他的棺樞,他的墓碑上銘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1791-1872)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物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壯麗宏偉而又極朴實鮮明,它的音樂既內容豐富,同時又易於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

貝多芬的音樂集中體現了他那個時代廣大人民群眾的痛苦和歡樂。斗爭和勝利,因此它過去總是那樣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的鬥志,即使在現在也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

他的九部交響曲在他的全部創作中佔有極其獨特的地位。這些交響曲可以比作一篇完整的大型交響敘事詩--描寫英雄生活的長篇史詩。雖然沒有故事情節藉以聯系起來,但它所揭示的是英雄的生活、活動和思想的各個方面,也即是英雄所面臨的一些最重要的生活問題,例如:英雄和他的斗爭、英雄和大自然、英雄和他的內心世界、英雄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響曲是世界文化遺產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關於莫扎特

沃爾夫岡.阿瑪台烏斯.莫扎特(W.A.Mozart 1756-1791)
莫扎特是一位傑出的奧地利作曲家,出生於薩爾茲堡一個宮廷樂師家裡。他從少年時代就展現出傑出的音樂才能,一生作品極其豐富。他創作的最重要領域是歌劇,共22部,另一重要創作部分是交響樂,共45部。他的音樂創作即繼承和發展了海頓等前輩的成果,又對後來的貝多芬等人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莫扎特也許不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但他絕對是公認的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就連偉大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稱作是音樂的基督。曾有人這么說:「在音樂史上有一個光明的時刻,所有的對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緊張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時刻便是莫扎特。」

1756 年,沃爾夫岡·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於薩爾茲堡,自幼他便展現出那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3歲開始彈琴,6歲開始作曲,8 歲寫下了第一部交響樂,11歲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劇,14歲是指揮樂隊演出了該歌劇。可以這么說,莫扎特是為音樂而生的,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和音樂熔為一體了。

16歲時的莫扎特被任命為薩爾茲堡宮廷的管風琴師。雖然在這段時間,莫扎特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他無法忍受薩爾茲堡大主教的頤指氣使,任意欺凌。在那裡,莫扎特只是一個會彈琴的傭人,他曾向他的父親這樣 描述他在宮廷晚餐上的同伴:兩名男僕,管家,點心師父,兩名廚師,男 仆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廚師之上。終於在1781年,莫扎特脫離了對大主教的依附,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並來到了維也納發展。在維也納,莫扎特靠教私人學生,舉行音樂會演出和出版作品為生。在這段時間,莫扎特接觸到了巴赫、亨得爾的作品,並結識了海頓,從而豐富了他的音樂理念。

在維也納,莫扎特的音樂成就是令人驚嘆的,他曾這樣來描述他的音樂創作:「無論多長的作品都在我的腦中完成。我從記憶中取出早已儲存好的東西。因此,寫到紙上的速度就相當快了,因為一切都已完備,它在紙上的模樣跟我想像的幾乎毫無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擾,無論發生什麼,我甚至可以邊寫邊說話。」可憐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在他正當壯年的時候卻因為感染風寒而去世了,死時年僅35歲。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1971年12月9 日),他仍在創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間,成為了音樂史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盡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滿坎坷和艱辛,但他的音樂始終給人帶來的是真正的純美。著名的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為莫扎特作出了如下的評價:「他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盡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須取悅於精神,而不傷及肉體或損害聽覺。所以,在莫扎特那裡,音樂是生活和諧的表達。不僅他的歌劇,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樂,無論看起來如何,總是指向心靈而非智力,並且始終在表達情感或激情,但絕無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當然,想要完整的評論莫扎特的音樂,絕非這區區近千字能夠表達的。而想要真正地體會莫扎特,最主要地還是去聽他的作品,而他的千餘部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是超凡脫俗的經典之作。

主要作品:
歌劇 《費加羅的婚禮》
《唐.璜》
《魔笛》
交響樂 《 降E調第39號交響曲》〈帝王〉
《G小調第40號交響曲》
《C大調第41號交響曲》〈丘比特〉
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 》
《降B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五號》
《C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1號 》
《A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3號 》
其它 《弦樂四重奏〈狩獵〉》

一、曠世奇才

莫扎特學起音樂來就如同別的嬰兒學說話一樣快。他有一個姐姐叫做瑪麗安娜(Marianne)。當沃爾夫崗長大到剛會走路時,當他父親給小瑪麗安娜上音樂課時,他就聽著。然後他蹣跚著走到撥弦古鋼琴那裡把那教材從頭到尾彈得一點不差。到他四歲時,他不僅能彈撥弦古鋼琴,而且開始寫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為樂隊寫一部協奏曲。

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況嚇,他得到一個小型的小提琴並且學著拉它。有一天,當他的父親和三個朋友正在花園里的涼亭里彈奏一部弦樂四重奏時,小沃爾夫崗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點不錯地拉出來,使他們都大為驚訝。然後他同樣把那拉的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

二、音樂旅行

首先,莫扎特的父親把兩個孩子帶到德國的音樂城市慕尼黑,在那裡,他們使所有的人都高興得發狂。他們在德國和奧地利每一個市鎮停下來,在貴族們的宮殿里開音樂會。在一個寺院里,那孩子在管風琴上以他的技能使那些善良的修道士們大為驚呀,因為他過去從來也沒有試過這個樂器。不久他們就都被邀請到公爵們和王子們的家裡演奏,後來,他們渴望已久的時刻來到了:他們接到命令,到皇帝的宮殿里去演出。

孩子們在皇帝和皇後以及他們的整個宮廷的面前演奏。這個小男孩被要求經過各種不同的測驗。他用視譜演奏了宮廷作曲家作的一首難彈的協奏曲,那作曲家為他翻著樂譜。他在它的主題之上面即興地演奏得很美。他用一個手指彈琴,又在蒙著一塊布的鍵盤上彈奏。最後,皇帝稱他是一個小魔術家,皇後給每個孩子送一個鑽石指環,給瑪麗安內一件白色絲綢服裝,給沃爾夫崗一件鑲著寬金邊的淡紫色的絲綢服裝。

三、周遊列國

莫扎特全家乘坐公共馬車經過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旅行了三年。每到一個有一位公爵或王子掌管宮廷的地方,他們都停下來開音樂會。那些貴族夫人們對這個小男孩寵愛得這樣厲害,以致那父親給一個朋友寫信說:他寧願她們給這孩子的金幣象他們給他的親吻一樣多。一個英國評論家寫道:「這個孩子出於本能懂得的音樂比許多大教堂教師鑽研了一輩子所學的還多。」

當莫扎特全家回到薩爾茲堡的時候,他們帶的許多有裝飾圖案的精細網織品、披巾、綢緞、金;鼻煙盒、戒指和其他禮物足夠開一個鋪子的,但是沒有多少錢。他們的音樂會上掙來的錢都在旅費上花光了。

四、義大利之行

他的父親不久就意識到:假如讓這孩子在薩爾茲堡呆太長時間的話,他很快就會被世人忘記。於是他又計劃了一次旅行演出,這次是到義大利去。義大利那時在音樂上是非常重要的國家。每個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歌劇院。那時義大利的歌劇、作曲家和歌唱家們在全世界都很吃香,往往把當地的音樂家們的工作擠走。那父親認為假如沃爾夫崗能夠在義大利贏得名譽的話,他在世界上的道路就容易走了。

因此父子二人到義大利各城市去旅行演出。它自始到終都是一項勝利凱旋。富有的夫人們把各種禮物傾瀉到他身上。人們委託他為米蘭的大歌劇院寫歌劇。在拿坡里,他的演奏使單純的老百姓這樣吃驚,以致他們認為他的鑽石戒指一定有魔術,要求他把它脫下來。在羅馬,莫扎特全家在復活節的前一周到西斯廷大教堂去聽一個聖樂作品,那合唱班曾經這戒備森嚴,以致從來都不準許別人把它抄下來。沃爾夫崗回到自己房間里,僅憑記憶卻把它寫出來了。

莫扎特,美妙的「純音樂」

一、樸素的自然流露

在本世紀,有人做過這樣一項實驗:把數十位古今音樂名家的作品的錄音,放給美洲的印第安土著們欣賞。結果發現,在最受歡迎的樂曲中,大多為莫扎特的作品。由此可見,莫扎特的音樂作品反映出人類對美的最原始、最樸素的追求。無怪乎後來的很多樂評家稱莫扎特的音樂為不含任何雜質的「純音樂」,實在是很有意境,恰當得很。

二、「偉大,莫扎特!」

1786年5月,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維也納首次演出。劇院里擠滿了人,觀眾情緒的熱烈是前所未有的。在觀眾的要求下,有些分曲唱了兩次,第三幕伯爵夫人和蘇姍娜的小二重唱唱了三次。演出在無限制地拖長下去,出席觀劇的奧地利皇帝約瑟夫第二不得不下令禁止「再來一個」。在這次演出中同時扮演音樂教師巴西利奧和法官庫爾濟奧的愛爾蘭男高音歌手凱利(1762—1826),在《回憶錄》中敘述這次不平凡的演出說: 「

莫扎特和他的《費加羅的婚禮》所獲得的徹底成功,是史無前例的,座無虛度的觀眾都是親眼目睹的人,甚至第一次和樂隊一起的預演,也激起了巨大的熱情。當扮演費加羅的義大利男低音歌手貝努契(1745—1824)用宏大的嗓音唱到費加羅的詠嘆調時,象一陣閃電一般激起了強烈的反應,台上的全體演員和全體樂隊隊員,不約而同地大叫『好呀,好呀,大師!偉大,偉大,莫扎特!』我想樂隊隊員們從沒有停止過用弓敲著譜架子喝采。而莫扎特呢,我永遠忘不了他那副激動的神氣,他神采飛揚,臉上泛起天才的紅光。——這是難於用文字來形容的,只好讓畫家用他的生花妙筆來刻劃了。」

三、一語成真安魂曲

1791年7月,正當莫扎特支撐著日趨衰弱的身體,忙於寫作歌劇《魔笛》的音樂時,一位臉色陰沉、身穿灰衣的不速之客,為一個無名的主顧來向莫扎特定製一首《追思曲》(又譯《鎮魂曲》或《安魂曲》),代價是五十金幣(一說一百金幣)。莫扎特接受了他的委託。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星期中,他苦思焦慮地從事於《追思曲》的創作。他感到這個神秘的使命是一種不祥之兆。有一次,他突然談論起死亡來。他含著眼淚說,他是為自己寫作《追思曲》。接著又說:「我感到自己不久於人世;我深信有人在毒害我。我不能擺脫這個想法。」(後來長期流傳著一種傳說:同時代的義大利作曲家薩利埃里因為妒忌莫扎特的天才而毒死了他。)

11月,莫扎特的身體已經虛弱不堪,時時躺倒在床,但還是在為《追思曲》的寫作操心。12月4日,莫扎特叫人把譜子拿到床上,勉強支持著,寫了《熱淚盈眶》(《追思曲》的第七曲)的第一段,並試唱著女低音聲部,他的妻弟霍弗唱男高音,劇院歌手沙克和革爾唱女高音和男低音,四人合唱了《熱淚盈眶》的開頭一段。

這是《追思曲》中最哀感動人的一段,表現了對人類苦難的同情。莫扎特唱到這里,突然感到他已經不可能寫完這部作品,拋開了譜子痛哭起來。晚上,莫扎特的朋友緒斯邁厄(1766—1803)來到,莫扎特對他講了寫作《追思曲》的一些想法。後來莫扎特死後,沒有寫完的《追思曲》最後三樂章(《三聖》、《祝福》和《神的羔羊》),就是由他完成的。在這生命的最後一天里,《追思曲》的寫作始終占據著莫扎特的心,他甚至在假寐的時候也鼓起了雙頰,在模仿大鼓。到了午夜時,他突然坐起來,目不轉睛地凝視著;然後把頭轉向一邊,躺下睡著了。12月5日凌晨一時,莫扎特溘然長逝。

莫扎特死後查明,向他定製《追思曲》的灰衣人,是瓦爾賽格伯爵的管家羅伊特蓋布。這位伯爵是一個庸碌無能而虛榮心很強的音樂愛好者,為了誇耀自己的才能,常常在家裡演奏別人代筆的樂曲,冒稱是自己的作品。這回新死了妻子,他又故態復萌,忽然想起請莫扎特寫一部《追思曲》,冒充是自己的悼亡作品,准備在為妻子舉行葬禮時演唱。莫扎特懷著死亡的預感寫這部《追思曲》,不料「為自己寫作」的話成為讖語;而這首沒有寫完的「天鵝之歌」,也就成了莫扎特天才的絕筆。

四、並非「信手拈來」

莫扎特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創作出大量的作品。有人估算過,即使一位熟練的抄譜能手,要想抄下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也必須日夜不停地抄上幾年。莫扎特的最後一部作品為編號「K626」的《安魂曲》,但「K626」這一數字還將不斷被改寫,因為他生前流失的一些作品,在近些年常常被「發掘出來」。如此旺盛的創作力,使後人產生這樣一種印象,即莫扎特作曲時一定是洋洋灑灑、下筆千言,全不費工夫。

但事實並非如此,後人曾發現莫扎特的作曲草稿,其數量是成堆的。往往一首名曲的開頭,他就要擬定好幾種方案,再從中篩選。莫扎特作曲時常常需要鋼琴,但窮困的他是買不起鋼琴的,因此他常常為了作曲而跑到朋友家去,借鋼琴一用。

莫扎特本人則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自己作曲的「秘訣」:「沒有哪個音樂家比我更用功了。你舉不出有哪位大音樂家的作品,是我不曾反復辛勤鑽研過的。」

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台烏斯·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於薩爾茨堡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莫扎特三歲起顯露音樂才能,四歲跟隨父親學習鋼琴,五歲作曲,六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八歲創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十一歲寫了第一首歌劇。他僅僅活了三十六歲。繁重的創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
1762年,六歲的莫扎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嘗試性的巡迴演出,獲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們先後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等國作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獲得成功。這些旅行演出對莫扎特的藝術發展產生

② 許昌瑞貝卡這個企業怎麼樣,這個假發企業的前景怎麼樣

我有個親戚在瑞貝卡,覺得企業整體不錯。
比較有發展前途!

③ 關於NBA的歷史、演變、發展、重要賽事

1946-1955 孤獨巨人

1940年之前 "史前籃球"。你相信嗎?從前籃球被認為是一項更適合於小個球員的運動,身材超過2米的高大球員大都太笨拙,不適合打籃球。這樣的觀念在40年代美國職業籃球誕生之後得到逐步改變。以喬治?邁肯為代表的一批既高大又靈活的運動員使籃球開始向更高的「高度」不斷發展。 1946年6月6日 BAA成立。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闆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間不至於閑置而共同發起成立BAA--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全美籃球協會,即NBA的前身。成立時BAA共有11支球隊。如今的許多NBA球隊仍然和NHL的冰球隊分享一個比賽館。

1948-1949年 更名NBA。BAA相繼吞並了當時另外一個聯盟NBL的10支球隊,並改名為NBA。

1946-1954年 早期的NBA充斥著激烈的身體碰撞,無休止的控球拖延時間,和極其頻繁的犯規和罰球。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當時職業籃球並沒有24秒進攻時間的限制。比賽的一方一旦領先,便可以用運球和傳球拖延時間,而落後方只有採用犯規讓對方罰球,才能終止對方的球權。

1946-1954年 喬治-邁肯是早期NBA最耀眼的巨星,孤獨的巨人。在他9年的職業籃球生涯中(2年NBL,1年BAA,6年NBA),共獲得7次總冠軍,8次入選最佳陣容,2次NBA得分王,1次籃板王,是早期的NBA不折不扣的統治者。他身高2米10左右,動作靈活,技術全面,能左右手兩面開弓。51-54年巔峰期時,他平均一場比賽能拿下25-28分,12-15個籃板,這對於當時慢節奏的比賽來說是相當不易的。只可惜邁肯的對手太弱,聯盟的整體水平也不高,傳媒影像技術也不發達,所以這位孤獨的巨人幾乎要被當今的球迷遺忘了。

1950年 紐約出產的控球後衛鮑勃-庫錫進入NBA。庫錫是早期NBA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運球和傳球的大師,波士頓王朝的開國元勛。他的華麗球風直接影響到後來的阿齊巴德,馬拉維奇和魔術師等人。

1953年 罰球定勝負。NBA歷史早期「犯規+罰球」比賽的一場經典是1953季後賽凱爾特人隊和國家隊的一場比賽。比賽經過4次加時賽後以凱爾特人隊取得勝利而告終。由於鮑勃?庫錫控球和罰球技術一流,凱爾特人隊教練乾脆吩咐隊員把球都交到庫錫手裡。這樣,落後的對方不斷對庫錫犯規。而庫錫靠罰球32投30中拿下了30分,並以單場得分50分創下了當時NBA季後賽紀錄。

1954年 鮑勃-佩蒂特進入NBA。在他11年的職業生涯中(1954-1965),他兩次獲得NBA得分王,兩次MVP,10次入選NBA最佳陣容,還率領聖路易斯鷹隊奪得過一次總冠軍。他的職業生涯每場平均得分為26.4分,16.2個籃板,均可在NBA歷史上可排入前10名。

1954年 救命24秒。1954-1955賽季,NBA引入24秒進攻時限的新規則。這一規則生效之後,比賽的狀況得到很大的改觀,雙方的攻防節奏加快,一方的平均得分由79.5升至93.1。

1956-1969 凱爾特王朝

1956年 比爾?拉塞爾--歷史上最偉大的防守型中鋒進入了NBA。「紅衣主教」奧爾巴赫通過轉會從聖路易斯換來拉塞爾,揭開了波士頓王朝的序幕。

1956-1960年 鮑勃?佩蒂特復仇。從56年開始,佩蒂特率領的聖路易斯鷹隊和拉塞爾率領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連續4年在總決賽中相遇,寫下了NBA早期的一段經典對決。雖然凱爾特人隊整體實力稍強,但在1958的總決賽第6場中,鮑勃?佩蒂特的表現近乎完美--全場比賽共拿下50分,第4節更是包攬了全隊21分中的19分,使鷹隊最終一分險勝,從而4比2奪得鷹隊歷史上唯一的一次NBA總冠軍,也報了上一年總決賽第7場兩次加時一球惜敗的一箭之仇。

1959年 偉大的張伯倫進入NBA,向人們展現了職業籃球史上最具壓倒優勢的個人進攻力。從那之後,在最強之矛張伯倫和最堅之盾拉塞爾之間,開始了一場為期10年之久的巨人對話。兩位巨星之間的爭斗是如此的精彩與華美,直到20年後,才有約翰遜與伯德兩人寫出續集。

1956-1969年 波士頓王朝。拉塞爾率領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在13年中11次奪得NBA總冠軍,其中在1958-1976年間奪得8連冠,成為職業體育史上一項空前絕後的紀錄。拉塞爾還給NBA帶來的全新的防守理念,越來越多的中鋒開始仿效拉塞爾的防守。當時NBA重攻輕守的風氣得到很大改變。

1961-1962年 奧斯卡?羅伯遜在他剛加盟NBA第二年,每場比賽得30.8分,12.5個籃板,和11.4次助攻,賽季平均竟達三雙!為魔術師等人辟出了「大後衛」這條奇徑。羅伯遜職業生涯總得分為26710分,在NBA歷史上排名第8,在後衛當中只有喬丹的總得分比他高。他的職業生涯總助攻數為9887個,在當時的NBA排名第一,盡管後來被斯托克頓等人超過,但考慮到當時NBA對助攻的計算更為嚴格,很有可能羅伯遜的實際助攻數要多於他的後輩們。

1962年 張伯倫100分!張伯倫在與紐約尼克斯隊的一場常規賽中單場個人拿下100分,創下NBA歷史上一個天文數字般的紀錄。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在1961-1962賽季中創下了賽季平均每場得50.4分及出場48.5分鍾的紀錄。張伯倫在NBA的紀錄本還留下了許多不計其數的無出其右的駭人統計。

2006-6-8 22:33 回復

瀟雲軒
3位粉絲
2樓

1962年 埃爾金.貝勒在62年總決賽中第5場比賽中獨得61分,創下NBA季後賽的單場得分紀錄,這一紀錄一直保持了24年才被喬丹在86年季後賽第一輪的63分打破。就總決賽單場得分而言,貝勒的61分至今還是天下第一。埃爾金?貝勒是極易被人遺忘的一名球星。他平均每場得分27.4,籃板13.5,在NBA歷史上都排行前10。只嘆生不逢時,和拉塞爾和張伯倫同處一個時代的他,從未得過得分王,總冠軍或MVP稱號。1971年貝勒剛退役,老東家湖人隊便拿了一次總冠軍--他可以算得上是NBA歷史上最沒有冠軍命的球員。
1965年 傑里?韋斯特在與巴爾第摩子彈隊的6場西區決賽中平均每場拿下46.3分,創NBA季後賽史紀錄。韋斯特的心理素質極好,在比賽關鍵時刻發揮尤其出色,人稱「Mr. Clutch」。瀟灑英俊,沉穩睿智的他也是NBA那個運球人形標志的原型。

1966-1967年 終結八連霸。張伯倫來到了費城76人旗下。這一年,費城76人隊在他和教頭漢紐莫的帶領下取得68勝13負,勝率84.0%,創下當時NBA單季最高勝率。主力球員有張伯倫、格里爾、沃克和坎寧安等。他們在東部決賽中擊敗凱爾特人隊,給波士頓長達8年的綠色統治畫下了句號,並最終擊敗舊金山勇士隊奪得總冠軍。66-67年的76人隊被列為NBA歷史上最強的10支球隊之一。

1970-1979 諸侯爭鋒

1969年 UCLA中鋒盧-阿爾辛德以選秀狀元身份進入NBA,後改名克利姆-阿卜杜爾-賈巴爾。性情孤傲的賈巴爾極少與公眾交往,甚至和球迷發生過冷戰,但這沒有影響他NBA超級中鋒的地位。在長達2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共獲得6次NBA總冠軍,6次常規賽MVP,2次總決賽 MVP,19次入選全明星隊,兩次NBA得分王。職業生涯總得分-38387分雄踞NBA榜首。

1970年 超級壓哨球。70年總決賽第三場最後一秒,傑里-韋斯特在中場附近一個跑步推射,皮球空刷入網,將比賽帶入加時。雖然湖人隊最後仍然遺憾的敗給了紐約尼克斯,但這一神奇進球被譽為NBA歷史上最著名的壓哨球。

1970年 紐約尼克斯隊總戰績60勝22負,勝率73.2%,主力陣容為里德、弗雷澤、巴內特、德布歇和布拉德利。隊長里德在總決賽第4場嚴重受傷,卻在第7場決戰前出人意料的出現在球場,麥迪遜花園廣場歡聲雷動。這一著「空城計」,令對手湖人隊猝不及防,大比分丟掉了總冠軍。這一年的紐約尼克斯隊被譽為全隊協防戰術最完美的球隊,也是NBA史上10強隊之一。

1972年 湖人紀錄。擁有張伯倫、古德里奇、韋斯特、麥克米倫和海爾斯頓的洛杉磯湖人隊總戰績69勝13負,勝率84.1%,並創下33連勝的NBA紀錄,最後擊敗紐約尼克斯隊奪冠。這是韋斯特職業生涯唯一一次NBA冠軍。

1976年 最精彩的總決賽。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與菲尼克斯太陽隊的總決賽第5場歷經3次加時由凱爾特人隊最終取得勝利,被譽為NBA歷史上最精彩的一場總決賽。17年後的1993年,太陽隊又一次在總決賽里3次加時落敗,對手是喬丹的公牛隊。

1976年 吞並ABA。這一年NBA吞並了美國籃球協會(ABA),球隊增加到22支。吞並ABA的最大好處就是得到了ABA的超級巨星「J博士」朱利葉斯?歐文。他是NBA第一個真正「在籃筐上面打球」的巨星。他的扣籃不光是勢大力沉,還伴以舒展優美的動作及令人驚嘆的技巧,許多片斷至今還存留在70年代球迷的記憶中。毫無疑問,歐文是「飛人」一派的開山鼻祖。

1980年 "J博士"最精彩的表演來自1980總決賽第4場。他先是帶球往底線右側突破,高高躍起,准備上籃,卻看到賈巴爾上來補防封蓋。只見他把球抓在右手,完全伸展開,(這時他人已處於籃板背後偏右的位置),劃過一道誇張的弧線,在3個湖人隊員的面前將球送至籃板正面的另外一側,手腕輕輕一翻,輕巧的打板入筐。史上最完美進球---毫不誇張。

1980-1988 黑白雙雄

1980年 黑白雙雄。70年代末,NBA處於歷史性的低潮時期。就在這時,兩個同樣來自美國中部小城的大學巨星--厄文-約翰遜和拉里-伯德同時進入了聯盟。一黑一白,魔術對大鳥,好萊塢對新英格蘭,湖人對凱爾特,東岸對西岸,加上NCAA冠軍戰做序幕......兩人的較量成為了NBA有史以來最為期待的個人對決,而他們後來的表現居然雙雙超過了人們的期望。

1980年 魔術師一鳴驚人。80年對費城76人的總決賽中,賈巴爾在第五場時傷了膝蓋,之後的比賽無法上場。誰都以為這下湖人王座不保,那知初出茅廬的魔術師扛起了「天鉤」留下的重擔,後衛中鋒一肩挑---滿場飛奔,能里能外,48分鍾下來獨得 42分,15個籃板,7次助攻,3個搶斷,硬生生在76人隊的主場奪走了總冠軍獎杯。魔術師當選總決賽MVP,成為NBA歷史上唯一一個得到此項殊榮的新秀。

1981年 大鳥的神奇進球。拉里-伯德號稱是NBA動作最慢,但意識最快的超級巨星。他的身體素質很差,卻具有天才般的籃球直覺。81年總決賽第一場比賽中,他在弧頂附近跳投,出手之後他馬上意識到這個投籃有些向右偏,於是立即全速切入禁區右側,右手搶得籃板,在身體即將沖出底線之際,神奇般把球換到左手,手腕一抖,空心入網。此球被當時凱爾特人隊經理譽為「NBA歷史上最精彩的進球」。

1983年 費城76人隊橫掃奪冠。費城76人隊招入了高中直升NBA的摩西-馬龍後,給「J博士」歇下了不少壓力,兩人內外開花,所向披靡。76人隊在82-83年季後賽中,以12勝1負的戰績拿下了一個苦等已久的總冠軍。總決賽中以4比0橫掃湖人隊,是12年以來第一支橫掃對手拿下冠軍的球隊。

1984年 賈巴爾第一!這一年賈巴爾的得分達到了31420分,超過張伯倫成為NBA歷史上
得分最多的球員。

1984年 亨得森斷球了!凱爾特人隊與湖人隊總決賽第二場,凱爾特人隊球員亨得森,在比賽最後15秒時,斷掉了詹姆斯-沃西的界外球,直接上籃得分,將比賽拖入加時賽。波士頓的電台解說員對著麥克狂吼:「亨德森斷球了!亨德森斷球了!」最後凱爾特人隊在加時賽中取勝,並最終4比3奪得總冠軍。事後拉里?伯德評論:「要不是亨得森那次搶斷,我們很可能會被0比4橫掃出局。」

1984年 飛人駕到。邁克爾-喬丹進入NBA。年輕的他給NBA帶來了空前絕後的個人得分表演和一記又一記神話般的灌籃。魔術師說:「我和拉里只不過是在地上打球,NBA突然間出來個飛人,他的表演完全是在空中,在籃筐上面。」不過80年代中期的喬丹技術心理尚不成熟,在聯盟中的地位也沒有達到黑白雙雄的高度。

1985年 罰球線起跳扣籃。在全明星扣籃大賽中,喬丹上演了籃球史上最精彩的扣籃之一。他從後場左側開始運球,在三分線外開始三步上籃,在罰球線之前起跳,滑行數米,單手扣籃。當時著名的解說詞是:「我不敢相信我剛才看到的,我看見了一個人能飛!」後來幾年中,喬丹還表演過兩次罰球線起跳扣籃。

1985年 賈巴爾的第二春。第一場總決賽,湖人隊慘敗,賈巴爾在和「酋長」帕里什的內線較量中全落下風。然而沉默的「天鉤」在第二場爆發,一舉拿下30分,17個籃板,8次助攻和3次搶斷,助湖人隊取勝。之後幾場他一直表現出色,最終率隊4比3險勝凱爾特人隊奪冠,這對38歲的老賈來說是名副其實的「第二春」。

1986年 上帝的偽裝 1986年季後賽第一輪公牛隊對凱爾特人隊的第二場比賽中,進入NBA僅一年多的喬丹便大鬧波士頓花園球館。比賽中他無所不能,投,突,扣,罰,一共拿下63分,打破了埃爾金?貝勒保持了24年的61分的季後賽紀錄。拉里?伯德感嘆:「喬丹是上帝的偽裝。」

1987年 大鳥神偷。活塞隊到手的勝利被伯德偷走。在東區決賽第5場比賽最後兩秒,活塞隊領先1分,還有控球權。以賽亞-托馬斯將界外球發給蘭比爾,伯德從蘭比爾身後突然插上,將球斷掉。由於慣性,伯德馬上就要連人帶球沖出底線,但他及時地發現在罰球線附近插上的隊友丹尼斯-約翰遜,在身體摔出界之前將球精準傳出,約翰遜上籃得分,波士頓反敗為勝。

1987年 魔術版「天鉤」。魔術師在總決賽第4場比賽中用了從賈巴爾那裡學來的「天鉤」神技,在比賽最後關頭進球,在波士頓的主場奪走了至關重要的一場勝利。

1988年 超級扣籃大賽。飛人喬丹與「人類電影精華」多米尼克-威爾金斯在全明星扣籃大賽中再次相遇。他倆在85年的第一次大戰中威爾金斯險勝奪冠,接下來的兩年由於兩人先後有傷,未能同場競技。這一次,喬丹再次上演了著名的罰球線起跳扣籃和「Kiss the Rim」扣籃,威爾金斯也表演了極精彩的「大鵬展翅」。最終喬丹靠主場優勢險勝奪冠。

1989-1990 壞小子

1987-1990年 公牛剋星。80年代末的底特律活塞隊,主力陣容有以賽亞-托馬斯、喬-杜馬斯、比爾-蘭比爾、丹尼斯-羅德曼等,是NBA史上最強的十支球隊之一。當家球星托馬斯是NBA歷史上攻擊力最強的控球後衛之一,曾在88年總決賽第6場第3節中個人獨得25分,創NBA總決賽紀錄。活塞隊在查克-戴利的調教下,作風粗野,防守兇悍,小動作也很多,驕傲的自稱「壞小子」。他們連續三年在季後賽中將公牛隊淘汰,成為飛人職業生涯中最痛苦的一段記憶。

1989年 壞小子時代。88-89常規賽季,底特律活塞隊63勝19負,勝率76.8%。季後賽中,活塞隊先3比0橫掃波士頓凱爾特人隊,最後又以4比0橫掃湖人隊奪冠。從此,NBA歷史上由魔術師-約翰遜和拉里?伯德統治的湖人凱爾特隊爭霸時代宣告結束,開始了短暫的「壞小子時代」。

1989年 喬丹一球毀掉了騎士隊。80年代末的克里夫蘭騎士隊是東部的一支新興強隊。89年,他們以東部第2的成績打入季後賽,在第一輪與喬丹率領的公牛隊相遇。雙方前兩場戰成2比2平後,騎士隊在決定勝負的第5場擁有主場優勢。比賽進行到最後6秒,公牛隊領先1分,騎士隊控球;騎士隊的伊羅打出了一個精彩的2過1配合,僅用了3秒鍾就上籃得分。騎士隊反超一分,主場球迷幾乎喜極成泣。但在剩下的3秒鍾,喬丹接到界外球後,迅速帶球突破到罰球線附近拔起跳投;騎士隊的伊羅緊跟而上,幾乎就可以把喬丹蓋掉。但喬丹並沒有立即出手,而在空中滯了半秒,待伊羅下落之後才將球投出。球進了!從極喜到極悲,騎士隊的球員,教練,和全場球迷都難以接受這樣殘酷的結局。之後數年,騎士隊一撅不振。喬丹的那一投被成為「The Shot」。
1991-1993 飛人霸業

1991年 公牛首次奪冠。連續三年被底特律活塞隊擋在總決賽門外之後,喬丹漸漸接受了溫特的「三角進攻」的思路,開始試著相信自己的隊友。91年東區決賽,公牛隊終於橫掃底特律活塞隊,第一次進入NBA總決賽,面對魔術師領銜的湖人隊。這一年的總決賽被譽為是兩代王朝的交接。湖人隊在芝加哥先勝一場。第二場,喬丹的一個進球震驚了全場,他在弧頂附近得球,帶球晃過對方後衛,飛向籃筐正面,意欲右手扣籃。湖人隊補防的前鋒格林卡位正好,擋住了喬丹扣籃的路線。但喬丹在空中改變了飛行的姿勢,和格林擦身而過,並同時將球換至左手,將球從籃板左下沿擦板打入筐。換手,側身,上籃,一氣呵成,行雲流水,老芝加哥體育館的萬余觀眾如痴如醉。之後轉播總決賽的NBC電視台在之後的每一場轉播之前都要反復播放這一精彩進球。甚至到了91-92賽季,這一進球還無數次在轉播中被回放,被譽為經典中的經典。第2場比賽取勝後,公牛隊氣勢如虹,連下4城,取得他們的第一個總冠軍,並從此開始了公牛王朝。

1992年 魔術師謝幕。1991-1992賽季開始,「魔術師」約翰遜向公眾宣布他染上了艾滋病毒。盡管約翰遜一場常規賽都沒打,球迷們還是把他選入了1992年的全明星賽。在比賽中,約翰遜和以賽亞-托馬斯,喬丹等人一一單挑,以示告別。他最後拿下25分,9次助攻,當選MVP,為他的籃球職業生涯寫下了一個完美的結束。

1992年 喬丹3分發威。1992總決賽,公牛隊遇到了由德雷克斯勒率領的波特蘭開拓者隊。一些媒體在賽前議論說得雷克斯勒的技術比喬丹全面,因為他的遠投能力更好......總決賽第一場,開拓者隊第一節狀態甚佳,打出68%的高命中率,一直到第二節進行到6分鍾時,雙方的比分還是咬得很緊--44:45。但從這一刻開始,喬丹突然發威,不是扣籃,上籃,或中投,而是用他平時並不出色的3分遠投。半場結束之前,喬丹連續6次三分球命中,創造了NBA總決賽史新紀錄。開拓者隊兵敗如山倒,以89比122大比分告負,最後2比4輸掉了總決賽。

1992年 夢之隊 巴塞羅那奧運會,國際奧委會首次同意美國可以從NBA中挑選球員組隊參加奧運會籃球比賽。美國籃協選出一支由喬丹,伯德, 「魔術師」約翰遜,巴克利,卡爾-馬龍,斯托克頓,尤因,大衛-羅賓遜,皮蓬,克里斯-穆林,德雷克斯勒和大學生萊特納12人組成的 Dream Team-「夢之隊」。在這次奧運會男籃比賽中,「夢之隊」平均凈勝對手 44 分,以絕對優勢奪冠。這次的「夢之隊」不僅為NBA的國際化走出了重要的一步,還大大加快了世界籃球水平的發展,籃球運動的世界各地的受歡迎程度也大大提高。

1993年 喬丹對巴克利。1993總決賽,喬丹遇到的是當年MVP巴克利率領的太陽隊。一開始,公牛隊客場兩勝太陽隊,但在第3場中卻3次加時告負。第4場比賽,喬丹再次發威,不過這次與92年不同,喬丹沒有選擇遠投或中投,而是直殺籃下。每一次拿球,喬丹幾乎都帶球突破,以扣籃或上籃結束。這場比賽就像是喬丹的突破上籃集錦一樣,欣賞指數極高。公牛最終以4比2完成了他們的3連冠。

1994-1995 夢幻步伐

1993年10月6日 飛人退役 喬丹在芝加哥向媒體宣布結束自己的籃球生涯,世界為之震驚。喬丹突然退役的原因有二:首先由於公牛隊連續三年獲得NBA總冠軍,傲視群雄,喬丹感覺高手寂寞,獨孤求敗,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球場上的好勝心。第二個原因也許更重要,在此之前不久,喬丹的父親在北卡州被謀殺,讓本已十分迷茫困惑的喬丹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名導師。

1994年 第八勝第一 在沒有喬丹的93-94賽季,丹佛掘金隊帶來了意外的驚喜。他們以42勝40負西區第8的成績打入季後賽,與排名第一的超音速隊相遇。前兩場超音速隊輕松取勝,似乎要橫掃丹佛。掘金隊第3場輕松上陣,竟在主場連扳兩局。在關鍵的第5場中,超音速隊包袱沉重,內線進攻受到掘金穆托姆博,威廉姆斯等人的遏制,最後掘金隊竟然經過加時賽戰勝了超音速隊。這是NBA84年採用新賽制以來第一次賽區第八將第一淘汰。

1994年 「大夢」奧拉朱旺全面豐收 1993-1994賽季,奧拉朱旺可以說是全面豐收:常規賽MVP,總決賽MVP,最佳陣容,最佳防守陣容,年度最佳防守隊員,總冠軍。在NBA歷史還沒有人可以把這些榮譽同一年全部包攬。

1995年 「I'm back。」1995年3月18日,喬丹一句「I'm back」讓億萬球迷心跳加速。在隱退籃壇的18個月里,在棒球聯賽中不太走運的喬丹看到公牛隊被昔日的手下敗將痛宰,終於忍不住又披上了紅色戰袍。3月29日在麥迪遜花園廣場對尼克斯隊的比賽中他一人獨得55分,並最後一秒傳出致命一球,讓公牛隊險勝。但喬丹的身體狀態並沒有恢復到最佳水準,季後賽對陣奧蘭多魔術,喬丹在尼克-安德森的防守下出現了關鍵失誤,公牛止步第二輪。

1995年 夢幻步伐 1995年季後賽,沒人看好的休斯敦火箭隊一路驚險,殺入西區決賽。馬刺隊大衛-羅賓遜在奧拉朱旺的面前領走了常規賽MVP獎杯,並在致詞歷數NBA獲取過MVP的中鋒時沒有提到奧拉朱旺的名字。受到刺激的「大夢」在6場系列賽里將賴以成名的夢幻步伐發揮到極致,表現完全蓋過羅賓遜,火箭隊殺入總決賽,隨後以4比0的戰績橫掃奧蘭多魔術,捧得連續第二個總冠軍獎杯。
1996-1998 三連冠 II

1996年 公牛兇猛。 95-96賽季,公牛在常規賽中取得72勝10負的戰績,創下NBA歷史上常規賽的最高勝率。在季後賽中,公牛一路凱歌高奏,前三輪僅輸一場,以 11 勝 1 負的驕人戰績殺入總決賽,遇到西雅圖超音速隊。總決賽中,公牛開始連勝三場,但超音速在主場絕地反彈,連扳兩局。不過最後還是公牛4比2取勝,重溫總冠軍。這是喬丹捧杯後最激動的一次---在父親節奪冠,讓他想起了死去的父親。

1997年 「壓哨球」季後賽。 97賽季的季後賽是NBA歷史上傳奇的「壓哨球」季後賽。首先,在太陽隊對超音速隊的比賽第4場最後一秒,太陽隊落後3分,老球員查普曼接球在對方的緊逼之下,三分跑投命中。接下來是西區決賽第 6 場,爵士和火箭戰平,斯托克頓最後一秒在巴克利面前投中一個3分壓哨球,將爵士帶入隊史上的第一個總決賽。

1997年 公牛再奪總冠軍。 總決賽第一場,喬丹在最後一秒晃過拉塞爾,中投命中,公牛84 比82先勝爵士一場。戰成2比2後的關鍵第5場比賽前,喬丹不幸得了流感,但他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竟然獨得38分,並在關鍵時刻投中一個3分球,使公牛隊險勝。第6場回到芝加哥,最後時刻依然是喬丹控球,斯托克頓上前夾擊,喬丹及時地將球傳給無人防守的施蒂夫-科爾,由後者投中2分,打破了猶它奪冠的夢想。

1998年 三連冠 II 98年的公牛隊似乎不如前兩個賽季強大,在東區決賽中與布行者隊苦戰7場方涉險過關,是疲憊之師。而爵士隊在一個星期之前便結束了戰斗,以逸待勞。總決賽第一場正如人們預測,爵士先勝一場。但公牛隊馬上反彈,先是在猶它扳回一場。回到芝加哥後的第3場比賽中,公牛把爵士打得體無完膚--98比54,創下NBA總決賽及爵士隊歷史上最低得分和總決賽比分最懸殊三項紀錄。之後,公牛借餘威再下一城,但爵士隊隨後反扮一場,總比分打成3比2。第6場比賽,回到猶它的爵士隊狀態上好,幾乎全場領先公牛隊。喬丹幾乎是一人把公牛隊撐起,每當眼看爵士要把比分拉開,喬丹便以幾記精彩進球縮小差距。比賽最後40秒,爵士隊領先3分,喬丹控球,在對方雙人包夾下強行上籃成功。隨後爵士進攻,馬龍拿球,喬丹從身後斷球成功。暫停後,喬丹在弧頂面對拉塞爾的防守,假動作右側突破,急停起跳,投進決定勝負的一球,使公牛隊以一分險勝,完成了第二個3連冠的霸業。

後喬丹時代的混亂:湖人三連冠,馬刺和活塞的崛起。

1998-1999,NBA勞資雙方鬧起了矛盾,出現了NBA停罷事件,使比賽大大的縮水,50場常規賽後,馬刺從諸強混亂中殺出一條血路,最後在總決賽中擊敗了尼克斯。獲得了那個傑克遜曾認為應該「打上一個星號」的水分冠軍。

從2000年開始,NBA在混亂中有了相對的穩定,三年時間,處在黃金時段的OK組合沒有給馬刺,76人,網隊,國王,任何的機會,湖人從1999-2000賽季開始到2001-200賽季,連續奪得三屆NBA冠軍。開創了湖人王朝的第三時代。

但OK組合的內部矛盾使OK組合沒有能夠有更大的輝煌,2002-03賽季,馬刺隊搬到新球館SBC中心。這是「海軍上將」大衛-羅賓遜效力的最後一年,馬刺隊以一個總冠軍戒指給羅賓遜送行。這次總決賽的對手是網隊,面對好友基德,鄧肯沒花太大力氣就成功地登頂。馬刺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奪冠並非含有水分。這一年中國的姚明以狀元秀的身份加盟休斯頓火箭隊。

2003-2004年,馬刺的好運也沒有繼續下去,在NBA的混亂中,東部依靠防守著稱的活塞站了出來,在馬刺滅掉湖人的四大天王後艱難的戰勝了馬刺,拉里-布朗率這只平民球隊取得了勝利。

2004-2005年,湖人OK組合解體,鯊魚東游。總決賽一開始就集中在馬刺和活塞身上,比賽也一如人們的預料,兩只球隊成功的殺入總決賽,馬刺依靠吉諾比利的靈光閃現和鄧肯的穩定還要霍里的老當益壯擊敗了活塞,奪得了自己的第三個總冠軍。

今年,邁阿密熱火與達拉斯小牛的決賽開賽在即,這兩支球隊都是歷史上首進總決賽的球隊,且實力相當,勢必十分精彩!

如今,NBA群雄並起,東西部的實力漸趨均衡,NBA將越來越精彩!

④ 亨德來實業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怎麼樣

亨德來實業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是2002-06-03在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與境內合資),注冊地址位於深圳市福田區益田路6003號榮超商務中心A棟2809室。

亨德來實業發展(深圳)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300736295999G,企業法人楊榮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亨德來實業發展(深圳)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一般經營項目是:計算機軟硬體、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的新技術開發及相關技術咨詢服務;在宗地號為B204-0023(B)、B205-0020的地塊上從事房地產開發;自有物業租賃。,許可經營項目是:。在廣東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9633912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3262家。

亨德來實業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對外投資0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亨德來實業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亨得股份前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月1日外匯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191
金融機構開具的增值稅專票 瀏覽:516
理財通短期債券基金利息很高 瀏覽:833
融資融券沒現金有股票怎麼融資 瀏覽:840
螺紋鋼1605期貨行情 瀏覽:873
固定理財產品收益率 瀏覽:52
請人炒股票傭金是多少 瀏覽:130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轉型發展 瀏覽:550
華信信託官方網 瀏覽:497
下列屬於期貨市場在微觀經濟中 瀏覽:697
中小板融資融券標的股票名單 瀏覽:382
理財產品計提利息怎麼做分錄 瀏覽:326
可融資參與配股嗎 瀏覽:816
新保利股票 瀏覽:539
炒外匯找別人借身份證 瀏覽:432
期貨老人交易心得 瀏覽:845
期貨的結算制度有 瀏覽:137
威廉指標東方財富手機 瀏覽:362
洛陽銀行理財推薦碼 瀏覽:66
2019中國金融服務發展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