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園集團造假,審計為什麼沒有審出
審計未風險導向型
哪裡風險搞審計哪裡
連續兩年虛增營收
相關的合同發票單據都齊全
會計師也不是專家不可能會讀心術知道簽訂的是陰陽合同
虛增收入特別不好查 現在造假手段精明
相應單據俱全
審計是合理保證不是絕對保證
⑵ 長園集團怎麼樣
感覺總部待遇很一般啊,我去年五月去面試技術員,人事部的介紹說轉正後只有3k
⑶ A股中,有哪支股票是和李嘉誠投資的或和他有關系的嗎
a股,長園新材(長園集團)
控股股東 |長和投資有限公司(36.40%)
實際控制人 |香港長和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控股股東比例:72.36%)
李嘉誠有關的上市公司一覽:
長盈精密、和而泰、光迅科技、長園集團、同仁堂、白雲山、北大荒、白雲機場
李嘉誠概念股個股點評:
長盈精密(300115):CNC外觀件項目步入良性循環
目前,公司主營四大類產品,即手機及無線上網屏蔽件、手機連接器、LED精密封裝支架、金屬結構(外觀件)等。
屏蔽件是公司最穩定的業績來源:手機及無線上網屏蔽件是公司建廠以來的主打產品,該產品盈利能力強,是公司最為穩定的業績來源,未來預期良好。
⑷ 長園集團股票會大跌嗎
下個交易日高開,這是只好股票。
⑸ 長園集團的價值評估
綜合投抄資建議:長園集團(襲600525)的綜合評分表明該股投資價值一般(★★★),運用綜合估值該股的估值區間在18.43-20.27元之間,股價目前處於價值區,可以繼續持有。
12步價值評估投資建議:綜合12個步驟對該股的評估,該股投資價值較佳(★★★★),建議你對該股採取參與的態度。
行業評級投資建議:長園集團(600525)屬於電力設備與配件行業,該行業投資價值一般(★★★),該行業的總排名為第15名。
成長質量評級投資建議:長園集團(600525)成長能力一般(★★★),未來三年發展潛力一般(★★★),該股成長能力總排名第341名,所屬行業成長能力排名第15名。
評級及盈利預測:長園集團(600525)預測2009年的每股收益為0.79元,2010年的每股收益為0.97元,2011年的每股收益為1.25元,當前的目標股價為18.43元。
⑹ 長園集團後市怎麼樣,該如何操作
主力已經在除權前出局,後市看跌
⑺ 長園集團有哪些子公司
長園電子
長園電力
長園長通
長園嘉彩
長園特發
長園共創
長園維安
長園盈佳
長園深瑞
東莞高能
⑻ 格力多少億收購長園
十多天後,董明珠將迎來格力電器董事長換屆選舉的大考。
近2個月,圍繞在格力身上的關注就沒有停歇。
先是宣布不分紅,讓格力電器(000651.SZ)市值一天蒸發270億;後董明珠又提出要用500個億「死磕」晶元,驚呆一批小股東。
發現,長園集團是1986年由中科院創立,專業從事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智能工廠裝備、智能電網設備的研發、製造與服務的科技公司,而董明珠此前入股的珠海銀隆主要產品為電動汽車、新能源客車、純電動公交等新能源汽車,兩家公司在業務上的確有所重合。
格力「母子之爭」
此次擬收購長園集團股份的主體為格力集團,為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母公司。
由於收購范圍與董明珠投資領域有所重合,因此市場將其看作新一輪的格力公司的「母子之爭」。
其實,格力電器與格力集團的紛爭,早已有之。
2003年10月底,一篇《格力進軍廚具市場》的文章被廣泛轉載,市場上彌漫著「格力電器」多元化的聲音。
但隨後,風雲突變,格力電器發表公開聲明稱,部分公司在媒體刊登的專題報道中,借用「格力電器」和「格力空調」的品牌和良好形象來宣傳自己及產品,嚴重誤導了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是一種對格力電器品牌的侵權行為。
這里的部分公司,不是別人,正是格力集團下屬企業珠海格力小家電。直到2005年12月,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才簽署了無償轉讓商標的合同。
而在這個過程中,格力集團多位高官落馬。格力電器趁勢用1.4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格力集團持有的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小家電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權。
紛爭並未結束,此前格力集團曾提出要將格力電器賣給外資空調企業開利集團,引起了格力內部的強烈反抗。甚至董明珠也公開提及「沒有我就沒有格力,沒有格力也沒有我。」
更明顯的是,在2012年5月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格力集團推舉了4位董事候選人,但卻未能通過股東大會審議,最終落選董事會。這也意味著格力集團對格力電器的控制進一步減弱。
2016年11月,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僅在格力電器任職。
而此次格力集團擬收購長園集團,進軍格力電器曾看上的新能源車領域,無疑把「母子之爭」的猜想進一步放大。
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曾對媒體表示,出現這種集團收購對象和子公司業務方向出現重合,說明格力集團和格力電器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格力集團在計劃進行這次收購時,根本沒考慮格力電器和董明珠的感受。
就本次收購是否涉嫌新一輪的「母子之爭」聯系了格力電器董秘,對方表示求證問題請聯系市場部,但轉接後無人接聽。
長園或成銀隆「替補」?
除了備受關注的母子之爭,此次格力收購長園集團的時間節點也是頗令人玩味。
就在5月15日,長園集團宣稱收到格力集團的要約收購後不久,董明珠的另一位新能源「寵兒」——珠海銀隆卻被媒體頻頻曝出「大面積減產」、「多地停工」、「員工出走」等負面消息,引得外界紛紛猜測,董小姐的造車夢是不是要「黃了」。
要知道,當初為了收購珠海銀隆,董明珠自己可是下了血本。回想2016年,董明珠極力看好珠海銀隆,想要通過上市公司收購其股權,卻並未得到股東們的支持。
最終,豪氣雲天的董明珠一怒之下自掏腰包,並找來萬達的王健林助陣,才一舉拿下珠海銀隆,帶領著疑似格力高管開始了新能源造車之路。
時隔一年多,這筆曾一度被董明珠看好的生意,從2018年起卻開始「出亂子」。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初銀隆新能源實現純電動客車產銷量3189輛,累計增長2228%,市場份額為3.6%,年銷量全國排行第七。截止2017年,公司還在全國建造了8大產業園基地,全球建立了5個研究院。
但快速增長的背後隱藏的財務危機也不小。先是2018年1月10日,有網友和媒體曝出供應商在珠海銀隆門口拉「我們要吃飯!我們要生活!請銀隆還錢!」討債橫幅的照片。
接著同月又被《財經》報道、以及當地一家自媒體曝出其通過拆卸、更換車輛電機,更改車輛大架號一系列運作,將1輛車變成2輛車,以此騙取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專項補貼。
就連珠海銀隆內部人士也曝出公司被收購以後,部分業績來自於格力方面提供的供應商資源,以及格力品牌的背書。
可見即便如今的珠海銀隆不似外界揣測的那般「不行了」、「要黃了」,但至少從這些已有信息看出,珠海銀隆的運營確實出了狀況,而且根據此前珠海銀隆方面的公開回復,公司目前確實在調整階段。
而反觀長園集團這幾年的業績,則比較亮眼。
2017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15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達41.6億元、58.5億元和和74.3億元;扣非凈利潤為4.8億元、6.4億元和11.4億元,經營性現金流也均為正值。從2016年起公司總資產更是連續達到百億規模以上。
拋開「母子之爭」不談,在一片珠海銀隆的負面消息聲中,格力集團的收購是否在為董小姐的造車事業找「新替補」,成為了市場熱議的話題。
不過,長園集團董事長許曉文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長園集團與珠海銀隆之間沒有合作,董明珠也沒有參與格力集團與長園集團的談判。而長園集團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則對表示,公司與格力之前有過業務上的合作。
⑼ 長園集團股票能不能長期持有,請高手幫忙分析下
長園集團不建議長期持有,短期股價還沒有調整到位,多關注中字頭的股票
⑽ 長園集團的十大股東
編號 股東名稱 持股數量 持股比例 股本性質 1 長和投資有限公司 7858.50萬 36.403% 流通A股,流通受限內股份 2 華潤深國投信託有容限公司 3584.93萬 16.606% 流通A股,流通受限股份 3 中國工商銀行-易方達價值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520.94萬 2.413% 流通A股 4 中國工商銀行-易方達價值精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390.00萬 1.807% 流通A股 5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005L-FH002 滬 387.57萬 1.795% 流通A股 6 許曉文 276.26萬 1.280% 流通A股 7 中國工商銀行-國投瑞銀成長優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260.00萬 1.204% 流通A股 8 中國銀行-易方達積極成長證券投資基金 247.00萬 1.144% 流通A股 9 中國銀行-嘉實成長收益型證券投資基金 201.83萬 0.935% 流通A股 10 宿明傑 118.85萬 0.551% 流通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