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上市公司利潤操縱案例

上市公司利潤操縱案例

發布時間:2021-07-21 13:54:13

⑴ 跪求通過企業合並進行操縱利潤的相關案例!國內上市公司或者國外的都可以! 加急!

http://wenku..com/view/1c63571352d380eb62946d0f.html 文庫上的資料

⑵ 上市公司是如何操縱利潤的

3、將投資性房地產由成本計量變更為公允價值計量。

這個容易理解,比如一家企業2010年買了10套房,共1000萬。到現在這些房子已經漲到了5000萬。如果按照成本計量,那賬面上依然是1000萬,那如果改為公允價值計量,也就是所謂的市價,那麼賬面上將是5000萬,平白無故地增加4000萬。

4、利息處理的貓膩。

在利息處理中,分為資本化和費用化兩種。比如說房企經常要貸款拿地蓋房子,這里就會涉及到長期借款。如果房子還沒蓋好,這里又欠著銀行的錢,這時的利息支出是算作資本化的,即算作房屋的價值,不影響利潤;如果房子蓋好了,開始出售,那就要費用化處理,應該算作出售價格的一部分。但這時就要把原來沒算的利息算做費用,沖減利潤。

因此,很多企業為了不減少利潤,在賬面上遲遲拖著不把在建工程確認為固定資產,因此利息也就遲遲不會影響到利潤,間接地增加當期利潤。但這種方法並不是長久之計。

其實調節利潤的手段還有很多,由於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說明。但最後笨笨想提幾個自己遇見比較奇葩的利潤調節大法。

1、會計中俗稱「垃圾箱」——應收款

感覺好像這錢收不回來了,但又對未來回款帶有一絲幻想,這么糾結咋辦?!沒關系,放進應收賬款吧!你看,既不影響利潤,又不確認損失,多好!

2、商譽減值准備。

根據會計新准則規定,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應當在每年年終進行減值測試。這其中就很有意思了。商譽的定價是很難界定的,你說值10億,他說值百億。因此很多企業會利用商譽為利潤大洗澡,甚至破罐子破摔,反正今年扭虧無望,乾脆多減值一些,減輕未來幾年利潤的壓力。

3、投資收益。

還是拿買房子舉例,比如你2010年買了A樓盤1套100平的房子,花了100萬,現在2017年你又買了A樓盤1套100平的房子,花了500萬;這時,你原來的那套房投資收益就是400萬,利潤也多了400萬。是不是很神奇,買買買也能做利潤。

講真,如果你有扎實的會計基礎,你去深挖財務報表其實比小說都更有意思。

⑶ 利潤操縱 案例

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的會計分析
CFO視野

企業會計報表是綜合反映一定時期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變動的書面文件,編制和提供會計報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現有和潛在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機構都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報表能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現實生活中,企業管理層為了達到獲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飾會計報表,通過各種辦法來進行利潤操縱。本文就試圖對企業常見的利潤操縱方法予以簡單的會計分析,從而對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有一個更加清醒、正確的認識。
1、通過掛賬處理進行利潤操縱
按新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所發生的該處理的費用,應在當期立即處理並計入損益。但有些企業為了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尤其是為了使當期盈利,則故意不遵守規則,通過掛賬等方式降低當期費用,以獲得虛增利潤之目的。
1.1應收賬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長期掛帳。應收賬款是企業因銷售產品、提供勞務及其他原因,應向購貨方或接受勞務的單位收取的款項,因它是企業的銷售業務也是企業的主營業務,因此,一般而言,應收賬款能否收回,對企業業績影響很大。但對於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收回的可能性極小,按規定應轉入壞帳准備並計入當期損益。如果按規定三年以上的應收帳款轉為壞賬的話,有人曾計算過,1997年深滬市上市公司虧損數將由42家改為114家,虧損面將由5.2%擴大至14%。由此可見,應收賬款對收益的影響極大。
在現實中還有這樣一種情況,即企業為了虛增銷售收入的需要而虛列應收賬款,因此,對於由於「應收賬款」科目而導致的利潤操縱一定要引起特別的注意。
1.2 待處理財產損失長期掛賬。這種損失是由於當期某種原因造成的,應在當期處理,但若有意不在當期處理,使當期費用減少,從而達到虛增利潤之效果。
1.3 在建工程長期掛帳。這主要體現在大部分企業在自行建造固定資產時,都會對外部分融入資金。而借款需按期計提利息,按會計制度規定,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沒有辦理峻工手續之前應予以資本化。如果企業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進行峻工決算,那麼利息就可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從而使當期費用減少(財務費用減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舊,這樣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虛增利潤。
1.4該攤費用不攤。對於企業來說,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實質上是已經發生的一項費用,應在規定期限內攤入有關科目,計入當期損益。但一些企業則為了某種目的少攤、甚至不攤。
2、通過折舊方式變更操縱利潤
企業對固定資產正確地計提折舊,對計算產品成本(或營業成本)、計算損益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在影響計提折舊的因素中,折舊的基數、固定資產的凈殘值兩項指標還比較容易確定,但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確定上卻較難把握。事實上,固定資產折舊除有形磨損外還有無形磨損,而且企業和行業不同,磨損情況也不相同,因此,企業往往有足夠的理由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式。
例如某公司從1995年起對固定資產折舊由加速折舊法改為一般折舊法。折舊方法變更後,折舊率綜合下降3%,折舊方法變更增加的稅前利潤估計約966萬元。其實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製造電冰箱,電冰箱的升級換代較快,從正確地計算損益來講,電冰箱生產線使用加速折舊方法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的損耗情況。此外該公司1995年銷售退回2400萬元未在當年入帳,導致銷售利潤虛增約265萬元。以上兩項虛增利潤之和1231萬元,略大於當年利潤總額1214萬元。也就是說,該公司若在1995年不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並且將銷售退回按會計制度規定入帳的話,公司當年則虧損無疑。
同時,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式只會影響會計利潤卻不會影響應稅利潤。因為會計准則和稅收法規確認收入和費用的特點及標准不同。稅法對各類固定資產折舊另有規定,企業降低折舊率只會增加會計利潤卻不會增加應稅利潤,對企業現金流量也不會產生影響。
3、通過非經常性收入進行利潤操縱
3.1其他業務利潤
其他業務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業務,其他業務不屬於企業的主要經營業務,但對於一些公司而言,它對公司總體利潤的貢獻確有「一錘定千斤」的作用。比如吉輕工,1997年主業虧損4292萬元,可「慶幸」的是,其在1997年內兼並了長春輕工業機械廠,該廠於1997年11月進行了一項土地使用權轉讓,凈利達5198萬元,吉輕工也由此當年轉虧為盈,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0.3%。
3.2投資收益
我國投資准則將投資定義為:企業為通過分配來增加財富,或為謀求其他利益,而把資產讓渡給其他單位所獲得的另一項資產。因此,投資通常是企業的部分資產轉給其他單位使用,通過其他單位使用投資者投入的資產創造的效益後分配取得的,或者通過投資改善貿易關系等達到獲取利益的目的。當然,在證券市場上進行投資所取得的收益實際上是對購入證券的投資者投入的所有現金的再次分配的結果,主要表現為價差收入,以使資本增值。
但企業往往利用投資收益使之成為掩蓋企業虧損的重要手段。例如四川峨鐵,1997年進行法人股轉讓,以每股3.1元價格賣掉1000萬股「樂山電力」法人股,使其當年扭虧為盈,每股收益為0.007元
3.3 關聯交易引致的營業外收支凈額
關聯交易是指存在關聯關系的經濟實體之間的購銷業務。倘若關聯交易以市價作為交易的定價原則,則不會對交易的雙方產生異常影響。而事實上,有些公司的關聯交易採取了協議定價的原則,定價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潤在關聯公司之間轉移。
例如,1997年廣電股份1.13億元的營業外收入主要來自兩處:一是土地開發補貼4000萬元;二是將其全資子公司上海錄音器材廠有償出讓給自己的國家股大股東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雙商協商收購價9414萬元,從而使廣電股份獲得凈收益7960萬元。因此,在注冊會計師對其出具的審計報告中明確指出:該項業務雖已經產權交易所鑒證,但未經過資產評估確認價值,並指出此項關聯交易對其1997年損益產生了重大影響。
3.4 調整以前年度損益
在利潤表中,「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這個科目反映的是企業調整以前年度損益事項而對本年利潤的影響額。因此,一些公司也因此而「置之死地而後生」。例如耀華玻璃在1997年度出現業績嚴重滑坡,利潤總額僅有143萬元。但在利潤表中,卻出現了高達3434萬元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對此公司也給予了充分的解釋:根據地方財政的有關文件對部分負責科目進行清理。一是「玻璃熔窯之一九機窯停產清理,不存在更新及大修理問題」,經批准將以前年度「預提的熔窯復置金扣除清理費用的余額1180萬元沖銷」;二是根據有關文件要求,「公司所欠的財政委託貸款利息就地核銷,故將以前年度已計入財務費用的應核銷利息進行調整,計1574萬元」;三是「因1997年度公司經營效益欠佳,根據公司統一實行的工效掛鉤辦法,按年終財政部門清算的工資下浮額相應調整下浮工資,調整以前年度累計計提的效益工資計680萬元。」
3.5 補貼收入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地方政府為了不讓本地的上市公司失去寶貴的上市資格,也往往運用「看得見的手」,對上市公司進行補貼和幫助,一些公司也因此得到巨額補貼而實現了扭虧目標。例如,南通機床1997年獲得補貼收入1088萬元,是利潤總額的5.6倍,裡面含有已收取的增值稅退稅收入、安置特困企業費用補貼、地方所得稅已退抵征、貸款銀行利息核銷等內容。
4、通過變更投資收益核算方法進行利潤操縱
4.1企業對外進行長期股權投資,一般使用兩種方法核算投資收益:一是成本法;一是權益法。
企業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在下列情況下應採用成本法核算:
(1)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
(2)不準備長期持有被投資單位的股份;
(3)被投資單位在嚴格的限制條件下經營,其向投資企業轉移資金的能力受到限制。
4.2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投資應採用權益法核算。
但事實上一些企業卻違犯法律、法規的規定,肆意變更投資收益核算方法,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例如某公司1996年對深圳光大木材有限公司的長期投資所持股權為7.31%,遠未達到當時有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對被投資單位持有25%以上股權時方能以權益法核算長期投資。因此,對被投資單位持有7.31%的股權並不符合採用權益法的條件,公司對被投資單位也未擁有經營控制權。但當年該公司卻對投資收益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導致當期投資收益增加687萬元。1996年其主營業務利潤本是巨額虧損,可由於該會計方法變更和其他保留事項虛增的利潤,竟然最終變虧為盈。
將長期投資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投資企業就可以按照佔被投資企業股權份額核算投資收益(即是實際上沒有紅利所得)。同時,所得稅法則是根據投資企業是否從被投資企業分得紅利及紅利多少來征稅的。因此,在被投資企業盈利的情況下,將投資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一方面可以虛增當期利潤,另一方面卻無須為這些增加的利潤繳納所得稅,真是一舉兩得,生財有度。
5、其他方法的利潤操縱
5.1 存貨計價不當
企業對存貨成本的計算若採用不適當的方法或任意分攤存貨成本,就可能降低銷售成本,增加營業利潤。如按定額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應該將定額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按比例在期末在產品、庫存產成品和本期銷售產品之間進行分攤,但有的企業為了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定額成本差異只在期末在產品和庫存產品之間分攤,本期銷售產品不分攤產品定額成本差異,從而達到虛增本期利潤的目的。
也有一些企業任意改變存貨發出核算方法,如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把加權平均法改為先進先出法,以期達到高估本期利潤的效果。更有甚者,故意虛列存貨,或隱瞞存貨的短缺或毀損。
5.2 費用任意遞延
如把當期的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列為遞延資產,從而達到減少當期費用以進行利潤操縱。
5.3 對外負債的不當計算
一些企業通過對外欠款在當期漏計、少計或不計利息費用或少估應付費用等方法來隱瞞真實財務狀況。
5.4 非真實銷售收入
一些企業通過混淆會計期間,把下期銷售收入提前計入當期,或錯誤運用會計原則,將非銷售收入列為銷售收入,或虛增銷售業務等方法,來增加本期利潤以達到利潤操縱之目的。
6、結束語
綜上所述,既然企業有充分的空間來操縱利潤,因此,對於會計報表的使用者來說,不僅要看利潤表的數據,而且要看利潤的計算過程;不僅要看利潤的數量,而且要看利潤的質量。
6.1 分析收入與利潤之間的關系。從損益表中的一些數據,檢驗企業獲利能力與經營成果。如以主業利潤除以主業收入,可得出企業的主業利潤率,凡較高的,說明企業的主業有較高創利能力,能抵禦經濟波動與市場風險,企業的成本費用低,盈利水平高,經營有方;又如,主業利潤除以總利潤,接近1的,說明公司主營業務的「主體性」。數值遠離1的,就說明企業主營業務缺乏效益。大於1的,說明發生了其它業務、投資收益的虧損或營業外收支不抵。
6.2 分析財務指標。如取流動資產數除流動負債數得出流動比率,從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後除以流動負債得出速動比率,可以分析企業短期的償債能力與變現能力,一般地說,以流動比率接近2,速動比率接近1為宜;以凈利潤分別除以總資產、凈資產、可以得出公司的資產貢獻與凈產收益率,從而反映公司真正的投資價值。
6.3 強化對企業會計信息時間序列的應用研究。利潤操縱是利用了會計應計制的特點,但在較長時間內,有些利潤操縱手段將失去效用,如推遲確認費用必然引起下期費用升高;提前確認收入和利潤就會引起下期收入和利潤降低。因此擴大信息觀察的時間范圍就能縮小利潤操縱的應用空間。
6.4 計算調整後的每股凈資產:
調整後每股凈資產=年度末股東權益—不良資產
年度末普通股總數
其中不良資產為: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待攤費用、遞延資產
及待處理財產損失。
這種計算意味著截止報告期末,對可能存在的潛在損失全部視
為損失,從股東權益中扣除以求得基本反映公司實際狀況的凈資產額,以判斷公司經營業績的虛實和差異。
6.5 結合運用現金流量表進行分析。現金流量表是以現金的流
入和流出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動態情況,反映企業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通過現金流量表能夠說明企業一定期間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能夠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能夠分析企業未來獲取現金的能力;也能夠分析企業投資和理財活動對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影響。
6.6 注意、閱讀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通過閱讀審計報告,
可以了解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年度會計報表發表的審計意見,如發表非標準的無保留審計意見,則要引起警惕,關注可能發生的利潤操縱。

⑷ 求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急!!!

現狀很悲慘!!!!

⑸ 公司的盈餘操縱案例分析

公司的盈餘操縱案例分析 盈餘操縱盡管不像財務欺詐被法規政策所禁止,但過度、過濫的盈餘操縱,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不僅會削弱國家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造成經濟秩序混亂,影響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會誤導投資人的投資行為,損害投資人的利益。為了准確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餘操縱的行為,有必要對盈餘操縱的動機和主要手段進行深入分析。 一、盈餘操縱的動機 1、獲得融資資格 企業上市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從證券市場上籌集到大量的資金,許多企業發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願望十分強烈。根據有關證券法規的規定,發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須具備三年盈利的條件,於是一些本不符上市條件的企業,為了能上市,採用各種手段進行盈餘操縱,甚至造假:股票已上市的公司可以通過配股或增發新股在證券市場進行再融資。由於在我國資本市場中,股東對上市公司經理層的約束機制沒有建立起來,上市公司沒有分紅派現的壓力,股權融資成本較低,配股或增發新股的意願也十分強烈。但根據有關法規的規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請配股的前三個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屬於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類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也不得低於9%;上述指標計算期間內任何一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不得低於6%。在這種約束條件下,一些經營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就想方設法進行盈餘操縱,以抬高凈資產收益率。尤其是那些前兩年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已達到10%的公司,如果第三年凈資產收益率達不到10%,則前功盡棄,於是在配股或增發新股動機的驅駛下,更會採取各種手段操縱盈餘,以期獲得配股資格。我國上市公司股權集中,控股股東能從上市公司獲得大量的資金。當上市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配股或增發新股融資時,控股股東往往具有很強烈的盈餘管理動機。 2、提高新股發行或配股價格。 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大限度地從證券市場籌集到資金。公司所能夠募集資金的數額取決於股票發行數量和每股發行價格兩個因素。由於我國對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的數量有額度限制,在有限的額度內要獲得最大限度的資金量,只有提高股票的發行價格。股票發行價格等於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而市盈率的大小受到政府的管制,所以每股收益的大小就成為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多少的決定因素。因此,上市公司都有意提高每股收益,一些券商為了爭取到公司的承銷資格,承諾幫助公司進行利潤包裝,在公司業績不佳的情況下,為了募集更多的資金,就產生了進行利潤操縱的動機。此類問題在配股過程中同樣存在。配股價格一般按該上市公司股票一定期間市場收盤價平均數的一定比例進行確定。為了盡可能以較高的價格進行配股,上市公司往往配合莊家推高股價或將股價維持在較高的位置,但股價需有業績支撐,因此,需配股的上市公司往往會通過盈餘操縱來提高公司業績。 3、二級市場炒作(操縱股價) 企業股票上市後,為維持股價或為使股票價格能達到預期的波動,常利用不實的財務報表,以達到目的。股票價格預期的波動也可能是蓄意地使股價作暫時的下跌,以便操縱者得以廉價購進股票,以取得更大的控制權或待價而沽。 4、扭虧為盈,改善公司在二級市場的形象或避免處罰 公司上市對於企業的另一個影響就是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許多公司在上市以前默默無聞,無人知曉,但上市之後卻成為證券市場上投資者關注的熱點。企業的知名度大幅提高,作為企業的大股東和經營者的聲譽,能力也和上市公司的形象聯系在一起,控股股東與管理者的形象往往與上市公司的形象俱榮俱損。如果上市公司業績不佳甚至虧損,公司的股票就會進入「垃圾股」的行列,公司的形象也隨之受損。更為重要的是,我國證券市場實行的「特別處理」和「摘牌」制度更是給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鍾,形成巨大的壓力。按照我國證券交易所的規定,如果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或當年每股凈資產低於面值,就要被實施有別於其他股票的交易制度,在股票名稱之前冠以"ST"符號以示區別;如果連續三年虧損,上市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即被「摘牌退市」。為了避免公司股票被戴上ST,一些公司會竭力操縱粉飾其經營業績,盡可能避免連續虧損情況的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上出現的上一年巨額虧損,第二年扭虧,第三年又虧損等奇怪現象就不足為奇了。有些上市公司如果已被帶上ST帽子,為了不被退市,這些帶帽公司一般都表現出強烈扭虧為盈的慾望以達到摘帽的目的。如果正常的經營不能保證上市公司擺脫困境,相關的利益關系人必然會進行利潤操縱藉以扭虧。 5、為了業績評價考核,保全職位和獲得高額報酬 當公司盈餘的高低關繫到公司管理層的切身利益(包括報酬和職位)時,管理層就會利用會計操縱手段來使公司業績達到公司內部和市場的預期 二、管理層操縱利潤的手法 盈餘操縱手段可分為會計方法和非會計方法。會計方法主要包括巧用會計政策、費用掛賬、非經營性業務等,非會計方法主要包括關聯交易、改變交易方式和時間、地方政府支持等。 1、巧用會計政策 巧用會計政策是最常見也是最原始的盈餘操縱方法。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壞賬的核算方法、長期投資的核算方法、無形資產的核算方法、產品開發費的核算方法、職工保險金的核算方法等的選用及變更均會對會計利潤數額產生一定影響。會計方法的變更除由於會計准則變遷、採用新方法更能公允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等正當理由外,往往是為了操縱利潤,盡管會計政策的變更為會計准則所允許,但通過會計政策的變更來操縱利潤的行為容易被審計人員甚至公眾識別,且效果有限,因此,利用這類方法進行盈餘管理的上市公司較少。 通過各類准備金的計提和沖回是上市公司調節損益的一種重要方法。目前,要求提取減值准備的資產有應收賬款、存貨、長短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依照現行會計制度,上市公司在各項准備的計提和轉回方面,具有很大的自我調節餘地。這就給上市公司機會利用有關准備的計提和轉回來大幅地調節損益。尤其是有些上市在虧損年度,集中巨額地計提各項准備,當年大虧一把,使企業輕裝上陣,為下年度扭虧為盈作好准備。另外,由於會計制度對企業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可以採用預提或待攤的方式處理,而固定資產大修理的時間及金額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利用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來調節利潤就具有較大的彈性。有些上市公司尤其是製造類上市公司,把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的預提和沖回或待攤掛賬作為調控損益的一種方法。 2、通過掛賬處理進行利潤操縱。 按新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所發生的該處理的費用,應在當期立即處理並計入損益。但有些企業為了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尤其是為了使當期盈利,則故意不遵守規則,通過掛賬等方式降低當期費用,以獲得虛增利潤之目的。 3、通過其他業務收入進行利潤操縱。 其他業務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業務,其他業務不屬於企業的主要經營業務,但對於一些公司而言,它對公司總體利潤的貢獻確有「一錘定千斤」的作用。比如吉輕工,1997年主業虧損4292萬元,可「慶幸」的是,其在1997年內兼並了長春輕 工業 機械廠,該廠於1997年11月進行了一項土地使用權轉讓,凈利達5198萬元,吉輕工也由此當年轉虧為盈,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0.3%.3.2投資收益。 4、調整以前年度損益。 在利潤表中,「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這個科目反映的是企業調整以前年度損益事項而對本年利潤的影響額。因此,一些公司也因此而「置之死地而後生」。例如耀華玻璃在1997年度出現業績嚴重滑坡,利潤總額僅有143萬元。但在利潤表中,卻出現了高達3434萬元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對此公司也給予了充分的解釋:根據地方財政的有關文件對部分負責科目進行清理。一是「玻璃熔窯之一九機窯停產清理,不存在更新及大修理問題」,經批准將以前年度「預提的熔窯復置金扣除清理費用的余額1180萬元沖銷」;二是根據有關文件要求,「公司所欠的財政委託貸款利息就地核銷,故將以前年度已計入財務費用的應核銷利息進行調整,計1574萬元」;三是「因1997年度公司經營效益欠佳,根據公司統一實行的工效掛鉤辦法,按年終財政部門清算的工資下浮額相應調整下浮工資,調整以前年度累計計提的效益工資計680萬元。」 5、關聯交易 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的股份不能全流通,股權較集中,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進行盈餘操縱是最常用的手法。據蔣義宏對上市公司經理進行調查,利用關聯交易進行盈餘操縱的支持率達55.56%(《證券市場導報》,2001.3),另據對滬深兩市2000年的1018家上市公司統計,發生了各類關聯交易行為的有 949家,所佔比例高達93.2%。其中,有488家上市公司向其關聯方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涉及總金額達1217.58億元。在資本經營活動發生了關聯交易的上市公司214家。另有844家上市公司與關聯方存在應收應付款的結算余額,上市公司關聯應收款總額達828億元,關聯應付款總額為237億元。可見,我國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比較泛濫,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及財務成果影響較明顯。 通過近幾年的演化,現在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手段主要包括:資產置換、股權轉讓、託管經營、內部轉移定價、出售無形資產、甚至還有「無償贈予」等。 6、改變交易方式和時間 通過改變交易方式和時間來操縱盈餘的做法在上市公司不斷花樣翻新。一些對外投資較多的上市公司,視被投資企業的盈虧狀況來調節持股比例,以改變對外投資的核算方法,達到操縱盈餘的目的。對於盈利狀況較大的子公司,如持股比例在 20%以下,上市公司一般會尋求提持股比例至20%以上,從而改用權益法核算,以增加當期收益;對於連年虧損的子公司,上市公司一般會將持股比例減至 20%以下,從而改用成本法核算,以暫時隱藏該項虧損;有的上市公司年末超負荷接受訂單,盡可能多發貨物,向顧客提供特殊信用條件以盡可能提前實現銷售收入;有的上市公司藉助與第三方簽定「賣斷」收益權的協議,提前確認收入;另外有些廣告費較大的上市公司,採用上年度預付或下年度後付的方式來操縱盈餘等等。 7、地方政府支持 地方政府給當地上市公司「業績」援助,是我國上市公司進行盈餘操縱的一種特殊現象。從地方利益看,利用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對推動地方經濟作用很大。一個地區上市公司的的指標很緊,殼資源十分珍貴。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不忍上市指標作廢或失去寶貴的已上市資格,便不惜向本地區上市公司進行援助,給予政策上的扶植。這樣一來,地方政府的援助就成為許多上市公司操縱盈餘的重要手段。比如,地方政府為扶持上市公司,越權給上市公司減免所得稅和增值稅的退稅;在上市公司業績不理想的情況下,為確保上市公司的利潤,使其達到二級市場上籌資的要求,地方政府往往會直接為上市公司提供財政補貼,有的補貼數額很大,顯然是「業績不夠,補貼來湊」。許多上市公司的補貼收入在利潤表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這是值得認真思考的。此外,地方政府通過金融機構對上市公司拖欠的利息予以核銷減免,也是地方政府援助上市公司的一種重要形式。 三、財務報表分析 針對操縱利潤的手法扣,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 1、比例分析 通過比例分析,查出年末比年初變動較大的科目,重點核實 2、結構分析 利潤表各項目占收入的比重分析,查找比重變動較大的科目。 3、查看重點科目,看是否金額是否核實。利潤表中其他業務利潤、資產減值損失、投資收益、補貼收入、年初未分配利潤變動、所得稅費用,要重點查看。 4、查看報表編制會計政策是否正確,是否存在頻繁關聯交易,是否存在費用掛賬和收入費用的入賬截止查看。

⑹ 本人急切想要三個關於上市公司2007-2010年通過資產減值准則的漏洞進行利潤操縱的案例,急切!

具體的加入我的交流區域:114868 165 暗號和訊。我在這里給大家提供免費的個股分析、早盤分析、主力資金動向。話不多說趕快進來吧,別再進入誤區!!!

⑺ 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相關實證以及對它們的分析

利用會計報表識別上市公司利潤操縱 傅繼波 (一) 利潤操縱可以定義為公司管理層違反一般會計准則人為調節利潤的行為。證券市場上的廣大投資者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來評價公司經營狀況和發展潛力,並決定其資金投向的。如果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特別是經過利潤操縱行為後的會計報表信息,投資者據以推測、判斷公司未來業績的水平,將變得毫無意義,投資者的利益必將受到侵害。更為嚴重的是,錯誤的信息將導致資金非合理的流動,使證券市場喪失了有效配置資源的功能。因此有效識別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行為,無論是對廣大投資者、注冊會計師,還是市場監管者,都有重要的意義。 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手法很多,往往又比較隱蔽,不了解公司實際情況的外部人員很難發現,這就是證券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是廣大投資者可以直接以較低成本獲取的公開信息。所以如何從公司的會計信息來辨別公司的利潤操縱行為,就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為了識別公司的利潤操縱行為,我們可以將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分成兩類:第一類反映公司操縱利潤的傾向。實證研究表明,具有某些特徵的公司容易發生利潤操縱行為。例如增長較快而規模較小的公司為了保證較高的增長率以維持其股價,往往會發生利潤操縱行為;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那些前景堪憂的公司中。第二類信息是會計報表中與現金流有關的科目和各類應計科目。上市公司常常是通過虛增收入、虛計存貨、虛減成本等手段操縱利潤,任何利潤操縱行為必然會影響到會計報表的某些科目。這樣,就為利用會計報表來識別公司的利潤操縱行為提供了可能。綜合兩類信息,我們可以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指標: 1、應收帳款周轉率指標。該指標等於第t年與第t-1年應收帳款周轉率之比,反映了連續兩年應收帳款和銷售收入之間是否保持相對的穩定。應收帳款周轉率的大幅下降,可能是因為公司為應付激烈的競爭而改變公司銷售信用政策來擴大銷售,也可能是公司通過虛增應收帳款增加收入。無論是哪種情況,公司操縱利潤的可能性增大。 2、毛利率指標。該指標等於第t年與第t-1年毛利率之比。如果該指標小於1,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這是公司前景不妙的一個信號。因為前景不好的公司容易發生利潤操縱,所以該指標和利潤操縱的可能性呈負相關,即指標越小於1,公司利潤操縱的可能性越大。 3、資產質量指標。資產質量是指資產給公司帶來利潤的能力,公司帳面上的有些資產能否為公司盈利並不確定,如無形資產、待攤費用等,所以往往用這些盈利能力不確定的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作為衡量資產質量的指標。如果公司將應該攤入本期的費用資本化,或推遲確認費用,以達到提高利潤的目的,那麼資產的質量就會下降。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公司連續兩年的資產質量,來分析公司操縱利潤的可能性。 4、銷售額增長指標。該指標等於第t年與第t-1年的銷售額之比,反映了公司的成長性。銷售額的增長本身並不意味著利潤操縱,但是成長型的公司較其他公司更容易發生利潤操縱,因為這類公司的財務狀況和對資本的需求給公司的管理層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要求公司達到一定的利潤。當公司的增長率達不到市場的預期時,公司的股價會大幅下降,這使得這類公司有更強烈的動機操縱利潤。 5、折舊率指標。該指標是第t年與第t-1年的折舊率之比,折舊率=本期折舊/(本期折舊+固定資產凈值)。折舊率指標小於1,說明公司折舊的速度下降了,可能是由於公司增加了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或改變了折舊的方法以提高利潤水平,所以公司利潤操縱的可能性增大了。 6、費用率指標。該指標是第t年與第t-1年的費用率之比,費用率為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之和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該指標大於1,說明公司的費用率上升,這是公司前景悲觀的一個信號。所以該指標和公司利潤操縱的可能性呈正相關。 7、資產負債率指標。該指標是第t年與第t-1年的資產負債率之比。一般來說,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保持相對的穩定。所以如果兩年間公司資產負債率發生較大的變化,就要考慮公司是否存在利用債務合同操縱利潤的行為。 8、應計項目占總資產比例指標。應計項目的會計處理常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所以管理者往往通過這些科目進行利潤操縱。如果應計項目占總資產的比例變化較大,公司就有利潤操縱的嫌疑。我們可以用下面一個指標來反映應計項目占總資產的比重: (流動資產-貨幣資金-流動負債-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本期折舊與攤銷)+總資產 我們很容易從公司連續兩年的會計報表中獲取上述的指標。這些指標給我們分析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參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非利潤操縱因素也可能會導致上述指標的波動。因此,上面的分析只是給出了公司利潤操縱的可能性,不能僅憑這些指標就斷定公司有利潤操縱的行為,還要綜合考慮公司的實際情況。總而言之,我們不但可以從會計報表中獲取上市公司的資產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還可以通過分析會計報表,對其本身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做出一定的判斷。

滿意請採納

⑻ 識別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方法有哪些

利潤操縱一般是指上市公司為了某種目的,運用各種手段人為調節利潤的行為。這種行為的危害極大,它歪曲了企業當期的盈利狀況,掩蓋了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誤導了投資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動搖了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

一、利潤操縱的動機

1.為了發行股票而操縱利潤。目前,我國股票發行分為設立發行和定向配售發行(配股)兩種。設立發行:根據相關法規的規定,企業應具備良好的經營業績,近三年必須連續盈利,股票才能上市;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也和盈利能力有關。因此,企業為了順利地上市並募集到盡量多的資金,往往要進行利潤操縱。配股規定:公司在近三年內的凈資產收益率每年都在10%以上,屬於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類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低於9%(1999年3月27日,中國證監會下發了《配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將凈資產收益率下調為平均10%,每年不低於6%)。因此,10%的凈資產收益率就成了上市公司再籌資的「生命線」。據統計,1997年755家上市公司中凈資產收益率在10%至11%的高達211家,而實際上除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類企業外,凈資產收益率在9%至10%的寥寥無幾,嚴重違背了自然正態分布現象。更有甚者,一些虧損企業,已經連續兩年虧損,根據有關法規的規定,如果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將由中國證監會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並限期消除虧損,如果在限期內未能消除,中國證監會將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由於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價值連城,為保住上市資格,連續兩年虧損企業進行利潤操縱的動機並不亞於前兩者。

2.為了提高股票選擇權的價值。在正常情況下,股票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企業的實際盈利能力達不到市場的利潤預期,股價就會下降。因此,上市公司總是力爭達到或超過市場對它的利潤預期,為自己描繪一條緩緩上升的盈利曲線,用欺騙的手段掩蓋公司實際財務狀況。

3.為了配合莊家操作共同獲利。一些上市公司與證券公司或其它投資咨詢機構合謀,操縱利潤從而達到操縱股價共同獲利的目的。如某證券公司借某種名義,將一塊利潤「包裝」給上市公司,並以市場價格購入該公司的股票。由於增量利潤產生的乘數效應,該公司股票價格大幅上揚,證券公司從中獲得了利益,股份公司也從中獲得了利益。

4.為了企業管理人員的業績考核。企業管理人員的考核,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提升和獎金、福利等。企業業績的考核,利潤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因此,為了業績,企業難免要對利潤進行操縱。

5.為了使公司職工股和內部職工股持有者獲得更多的利益。公司職工股是本公司職工在公司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時按發行價格所認購的股份。按照《股票發行和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在本公司股票上市6個月後,可安排上市流通。原定向募集公司內部職工股作為投資者所持有的公司發行的股份,按規定在公司股票上市3年後可上市流通。企業為了使職工獲得更大的利益,往往要在職工股和內部職工股上市前進行利潤操縱,從而達到提高股價使職工獲利的目的。

二、利潤操縱的方式

1.利用資產重組調節利潤。資產重組是企業為了優化資本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轉換和股權轉換。然而,在一些上市公司中,資產重組卻被用作利潤操縱的重要手段。年關將近,那些凈資產收益率不到10%的公司或虧損公司,紛紛進行資產重組,把非上市公司的利潤轉移到上市公司。常見的做法是:①把上市公司一些閑置資產或不良資產高價出售給非上市公司,②把非上市公司下屬的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廉價出售給上市公司,③以非上市公司的優質資產置換上市公司的劣質資產。

2.利用關聯交易操縱利潤。關聯交易是指在關聯方發生的轉移資源和義務的事項,而不論其是否收取價款。關聯方主要是指在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決策中,有能力直接或間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對另一方施加重大影響的有關各方。從理論上說,關聯交易是一種中性交易。而事實上有些公司在關聯交易中利用協議定價,實現利潤在關聯方之間的轉移。

①利用關聯購銷業務操縱利潤。例如:ST蘇三山,1997年銷售一批貨物給該公司的控股股東的子公司,銷售收入16002萬元,銷售成本14002萬元,產生凈利潤2000萬元,交易價格由協議確定。這項交易利潤占公司1997年利潤總額的23.5%。②關聯企業收取資金佔用費。按照有關法規規定,企業之間是不允許相互拆借資金的,但實際上關聯企業間的資金拆借現象非常普遍。如某公司對關聯企業進行長期債權投資,按20%的比率收取固定回報,為企業創造了一大塊利潤。③利用合作投資項目調節利潤。有些上市公司為了彌補所需的利潤缺口,便與其關聯企業簽訂聯合投資合同,投資回報按測算的利潤缺口確定。為了應付注冊會計師的查帳,公司先指使其關聯企業在查帳前支付這筆利潤,然後在審計人員撤離後再把這筆款子打回去。④利用關聯企業間的託管經營調節利潤。目前,由於我國證券市場還缺乏託管經營方面的法規及操作規范,託管經營就成為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另一方式。一些上市公司將不良資產委託給關聯企業經營,定額收取回報,使上市公司既迴避了不良資產的虧損,又憑空獲得了一塊利潤。反之,關聯企業也可以通過把獲利強較的資產以較低的收益由上市公司託管,直接為上市公司注入利潤。⑤轉嫁費用負擔。上市公司和其母公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當上市公司利潤不足時,母公司就出現承擔上市公司應承擔的管理費、廣告費、管理人員的工資費用等,甚至把上市公司以前年度支付的有關費用也調到母公司,從而達到轉移費用、提高上市公司利潤水平的目的。

3.利用會計核算方法的變更調節利潤。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要求企業在一般情況下不得隨意變更會計程序和會計處理方法,以保持會計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但當會計環境發生變化時,相應地改變會計核算方法還是可以的。會計核算方法的變化會影響企業的利潤。事實上,改變會計核算方法已成為一些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一種手段。

4.利用利息資本化操縱利潤。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為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而支付的利息費用,可計入成本(利息資本化);如果資產已經交付使用,即使未辦理工程決算,利息資本化也應予停止。但一些上市公司在進行利息處理時,以某項資產還處於試生產階段為借口,年年利息資本化,以虛增資產和利潤。一些公司在建工程中利息資本化數額和財務費用中的利息遠遠少於企業平均借款余額應承擔的利息支出。

5.潛虧掛帳。按規定,公司資產帳戶中,三年以上的應收帳款、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及待處理財產,均屬於不良資產。根據配比原則,這些不良資產要在一定期間內成為利潤的抵減項。但不少上市公司為提高當期利潤,都不願處理不良資產,使其長期掛帳。反過來,對於三年以上的應付帳款,企業一般都非常積極地進行處理。

6.利用「其它應收款」和「其它應付款」調節利潤。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其它應收款」和「其它應付款」科目主要是指除應收帳款、應付帳款、預收帳款、預付帳款以外的其它款項。在正常情況下,這兩個科目的期末余額不應太大,但事實上,許多公司的期末余額巨大。主要是利用這兩個科目調節利潤,「其它應收款」,可以隱藏潛虧、費用掛帳、高估利潤;而「其它應付款」,可以隱瞞收入,低估利潤。

7.地方政府以財政手段扶持企業。由於上市指標少,「殼」資源緊張,地方政府不忍本地的上市公司失去寶貴的上市資格,所以在危難時刻,往往要伸出援助之手。其主要形式有:⑴直接為上市公司提供補貼;⑵為上市公司降低稅負;⑶給上市公司以利息減免和資產價值方面的優惠。

三、利潤操縱的識別方法

1.利用注冊會計師的工作。從投資者和債權人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還是對公司償債能力的了解,都需要以注冊會計師對其財務資料的審查和鑒證結論為必要前提。目前注冊會計師出具帶說明段的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的報告日益增多,投資者在閱讀財務報告時應充分考慮注冊會計師的意見,分析說明段內容和保留意見的深層含義。

2.通過對財務報表的分析識別利潤虛實。在正常條件下,一定的帳戶之間存在著合理的關系,當財務報表反映的帳戶之間的關系不合理時,就要警惕了,可能是公司高層管理者在粉飾報表。因此投資者和債權人必須進行仔細的分析和識別。①進行現金流量和利潤的對比分析,②分析企業的利潤構成,③分析企業資產質量。

3.分析研究企業披露的信息。對企業披露的信息進行深入的分析比較,建立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系,從中判斷企業利潤的真實性。

⑼ 上市公司如何操縱利潤,具體案例分析

給你說個簡單的,第一年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全額計提...這樣第一年就巨額虧損,
然後,第二年計提的損失再轉回,賬上就會出來盈利...這叫冼大澡....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利潤操縱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房地產開發企業傭金分配方案 瀏覽:57
日三交易系統 瀏覽:246
大眾汽車金融中國有限公司聯系方式 瀏覽:680
購進交易性金融資產手續費 瀏覽:901
股票突破之星 瀏覽:963
廣東國政投資理財 瀏覽:401
傭金和手續費的會計科目 瀏覽:936
在天天基金里買哪種理財穩妥 瀏覽:489
成都錦江區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751
勘設股份價格預測 瀏覽:228
東海期貨網上交易 瀏覽:291
期貨王亞明 瀏覽:298
黃金買來貴賣出去便宜 瀏覽:882
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發展現狀 瀏覽:321
建信基金理財產品到期查詢 瀏覽:319
中信建投期貨深圳營業部 瀏覽:619
期貨的交易雙方是誰 瀏覽:703
中國潤和集團 瀏覽:5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影響 瀏覽:861
小公司合夥融資合同範本 瀏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