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持有大非,小非的股東是機構還是自然人 他們為何有權購買這些非限售股份
法人和自然人都有,有權是因為人家在公司成立的時候或者在上市前就已經買了股份,而不是以很低的價格買了一個已經上市的公司的股份
⑵ 控股大股東等於大非嗎
如果大股東原來持有的股份是不能流通的,那麼就是大非。
如果原來大股東所持的股份可以流通,那麼就不是大非。
⑶ 什麼叫大股東減持,大小非
小,即小部分。
非,即限售。
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
解禁,即解除禁止。
小非解禁,就是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止,允許上市流通。
當初股權分置改革時,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也就是說,有許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暫時是不能上市流通的。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
大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兩年以上方可流通.
小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小於5%,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
關於占股比例多少和限售時間關沒有明確的確定,只是業內一種通俗的說法。
限售股上市流通將意味著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拋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原來持有的股票可能會貶值,此時要當心.
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也就是所謂的「大非」「小非」。其中作為市場最有發言權的則是控股大股東——他們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東及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們對公司股價既不關心,也無動力經營好上市公司。
不過,經歷去年的股改洗禮,越來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經或即將解禁流通,這些大股東們增持還是減持公司股票,能相當程度地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五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可以無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現,廣大投資者無從得知具體情況。所以,限售股持股比例偏低、股東分散、有較多無話語權「小非」的上市公司是值得重點警惕的對象
⑷ 大非股
小非------小規模的非流通股東。占總股本的5%以內,股改完成1年後可以上市流通。
大非------大規模的非流通股東,占總股本的5~10%,股改完成2年後可以上市流通。
⑸ 大小非自然人股東是什麼什麼是自然人股東
自然人股東是相對法人股東而言的,是具有公民身份的個人投資者,在他進行公司的投資以後通過公司所在地的工商局注冊,進行公司股權登記,就成為自然人股東。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小於5%,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一年以後也不是大規模的拋售,而是有限度的拋售一小部分,為的是不對二級市場造成大的沖擊。而相對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反之叫大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後兩年以上方可流通,因為大非一般都是公司的大股東,戰略投資者。一般不會拋)。解禁:由於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場的流通股數,非流通股完全變成了流通股。
⑹ 股市的大小非是什麼意思
大小非是中國A股市場股權分置改革(股改)後的產物,是對股改前原本不流通但在股改後可以逐漸全流通的「非流通股份」的俗稱。大非指原為國有股份的限售非流通股;小非指原為法人股份的限售非流通股。
「非流通股東」包括「國有股東」和「法人股東」。在股市前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為保證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保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性質,多數上市公司在發行上市(IPO)時的股權結構中,國有股東持有的國有股份會比例較大、數量較多佔主導地位。
在股改對價後,這些國有股份獲俗稱「大非」;同國有股份相比,「法人股東」持有的法人股份數量相對較小,股改後獲俗稱「小非」。「非流通股」由上述兩種股份共同組成,股改後被並稱為「大小非」。
(6)大非股東擴展閱讀:
一、大小非減持條件限制
1、大非
一年內,不能減持;第二年,可減持股份<公司總股本5%;第三年,累積可減持股份<公司總股本10%;三年後,完全解禁
2、小非
一年內,不能減持;一年後,完全解禁
二、大小非解禁後股價情況
通常非流通股解禁後,大股東就有可能拋售股票進行套現,這往往會造成股價下跌。因為在解禁前人們對解禁的預期可能使得股價下跌,解禁後若無大規模套現行為,股價自然會回升到原來位置。
大股東是否套現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公司的經營狀況,因為他們是公司的管理者,對公司的情況最為了解。
⑺ 股票市場中的大非、小非是怎麼回事
大小非 (非流通股 non-tradable share)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小於5%,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一年以後也不是大規模的拋售,而是有限度的拋售一小部分,為的是不對二級市場造成大的沖擊。而相對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反之叫大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兩年以上方可流通,因為大非一般都是公司的大股東,戰略投資者。一般不會拋;)。 解禁:由於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場的流通股數,非流通股完全變成了流通股。
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後,他們就會拋出來套現,就叫減持。通常來說大小非解禁股價應下跌,因為會增加賣盤打壓股價;但假如大小非解禁之後,其解禁的股份不一定會立刻拋出來而且如果市場上的資金非常充裕,那麼某隻股票有大量解禁股票拋出,反而會吸引部分資金的關注,比如氯鹼化工年初的時候有大量大小非解禁股份上市,從解禁當日開始連續放量上漲!
關於占股比例多少和限售時間關沒有明確的確定,只是業內一種通俗的說法。
限售股上市流通將意味著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拋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原來持有的股票可能會貶值,此時要當心.
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也就是所謂的「大非」「小非」。其中作為市場最有發言權的則是控股大股東——他們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東及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們對公司股價既不關心,也無動力經營好上市公司。
不過,經歷去年的股改洗禮,越來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經或即將解禁流通,這些大股東們增持還是減持公司股票,能相當程度地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五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可以無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現,廣大投資者無從得知具體情況。所以,限售股持股比例偏低、股東分散、有較多無話語權「小非」的上市公司是值得重點警惕的對象。
大小非的由來
當初股權分置改革時,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也就是說,有許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暫時是不能上市流通的。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大部分叫大非。
⑻ 大小非和IPO的區別和聯系
IPO就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即首次公開上市。
首次公開招股是指一家私人企業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向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
另外一種獲得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允許私人公司將它們的股份向公眾銷售。這些股份被認為是"自由交易"的,從而使得這家企業達到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要求條件。 大多數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對上市公司在擁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數量的股東人數方面有著硬性規定。
「大小非」
非:是指非流通股。
小非:就是小部分非流通股,股改之前就有承諾,非流通股在股改結束以後一年之內是不會在二級市場上拋售的,一年以後也不是大規模的拋售,而是有限度的拋售一小部分,為的是不對二級市場造成大的沖擊。
相對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
公司只有通過了IPO,大小非才能賣股票。公司才剛剛上市的時候,為了防止大小非套現,「大小非」一般有個解禁期,大非是3年,小非是1年,也就是說大非所持有的股票3年之後才能賣,小非是1年之後才可以。
⑼ 股票市場上說的」大非」和」小非」分別指的是什麼
大非是指持股超過5%的限售流通股東;
小非是指持股低於5%的限售流通股東.
⑽ 大非和小非是什麼意思
你好,小,即小部分。 非,即限售。 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 解禁,即解除禁止。 小非解禁,就是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止,允許上市流通。 當初股權分置改革時,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也就是說,有許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暫時是不能上市流通的。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
大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兩年以上方可流通.
小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小於5%,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