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近想做些金融方面的投資,要注意哪些還有有哪些金融騙局
Top8、假銀行
騙局:山東一個農民為了來錢快,竟然自己開了一家「中國建設銀行」。各種設備、標識、工裝一應俱全,足可以假亂真。結果只吸收了4萬存款就被查封了,因為這個銀行只收錢不取錢。
此外,還有謊稱已獲得或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牌照的假銀行,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現在真正的民營銀行只有5家,包括微眾銀行(騰訊)、華瑞銀行(均瑤集團)、金城銀行(正泰集團)、溫商銀行(天津華北集團)、網商銀行(阿里巴巴),其他都是假的。
騙術:以假亂真!
Top7、銀行理財飛單
騙局:銀行飛單,即銀行員工被投資公司的高傭金所吸引,私自與其他投資公司「勾結」,以銀行的名義出售投資公司的理財產品,並過分誇大收益加以蒙騙,導致投資者上當。幾個月前,多位市民稱在農業銀行北京通州支行次渠分理處客戶經理李某處購買理財產品,但到期後本金與收益均未兌現,共涉及17人2248萬元,這就是典型的銀行飛單案件。
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被很多投資者視為非常安全的理財方式,但如果不仔細核對,很可能買到的就不是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2015年7月,廣發銀行也發生「飛單」案件,客戶劉女士等5人在廣發銀行北京某支行員工推薦下購買了一款年收益達11%的私募基金產品,一年兌付期到後卻沒收到承諾的本金與利息,共計有767萬元投資額。
騙術:內外勾結,借高收益行騙!
Top6、高額貼息存款詐騙
騙局:一年多前,16位來自蕭山、杭州、寧波等地的存款人,把高達2.88億元巨額資金存入中國。
事情是這樣的,當地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的負責人魏某,先以高額貼息的方式,比如在享受正常銀行定期利率的基礎上,再分別貼息3.5%和4.4%不等,吸引浙江等地儲戶到東鄉縣工行存款3.12億元。然後勾結銀行高官騙貸。多個資金中介人從中層層拿到數額不等的傭金,遠高於存款人的貼息幅度。魏某組織有關人員偽造上述存款人的大額存單,再以假存單作質押,向銀行騙得巨額貸款。
目前警方已抓捕了一批涉案主要人員,包括銀行負責人、客戶經理和貸款企業法人代表魏某及參與偽造單證的相關人員等。涉案資金已經被凍結,凍結時間從2015年9月26日起至2016年3月25日。警方表示如果當事人能夠證明存款資金來源合法正當,經調查核實將逐步解凍存款。
騙術:異地高息攬儲詐騙!
騙局:一些打著已登陸「四板」(地方股轉系統)的公司,聲稱在未來兩三年後,可從區域股交中心「轉升」至新三板或中小板,鼓吹其發售的原始股具有暴漲潛力,吸引投資者購買。在「無股權不富」的投資概念沖擊下,一場場原始股售賣大戲開始集中上演。
2015年12月11日,證監會官網發文稱,個別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少數掛牌企業(大部分為跨區域掛牌的企業),宣稱已經或者即將在區域性股權市場「上市」,向社會公眾發售或轉讓「原始股」,還承諾固定收益,其行為涉嫌違法。報道得比較多的是上海優索環保和河南幾家公司,都是在登錄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後,開始售賣原始股,隨後人去樓空。
騙術:售賣原始股,投資者誤以為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是上交所而上當。
Top4、金賽銀事件
騙局:2015年9月底,位於北京。
金賽銀用了以下這些花招哄騙投資者的信任:一是裝門面,其在深圳租了一個非常高檔豪華的會所,給投資人以「高大上」的形象。二是傍官員,打著政府項目名義進行推銷。三是以平安保險擔保的幌子,投資者爆料稱有200多名平安保險的業務員參與其中,很多投資者以為是平安保險的產品才買的。四是吹掛牌,不懂的人還以為有多牛,實際上在上海股交中心掛牌門檻極低,比新三板差了很多,更別提創業板和主板相比。
騙術:利用虛假名義為其背書騙取投資人信任!
Top3、民間借貸
騙局:以年利率20%、30%甚至更高的回報為幌子,投資者一開始投入的幾萬後,嘗「甜頭」便追加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最終借款人逃跑、企業倒閉。比較出名的有四川匯通擔保事件和河北融投事件。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匯通擔保注冊資本9億元,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注冊資本最大的股份合作制信用擔保專業公司之一。偽造大量借款項目,注冊上百家空殼公司,通過數十家投資理財公司從民間籌資。最後資金鏈斷裂,高管潛逃出境,涉案金額在100億左右。
據財新網報道,河北融投則曾經國內第二大、河北省最大的擔保公司,其違約事件涉及面極廣,眾多銀行、信託、民間借貸、資產管理機構牽涉其中,涉及資金可能達數百億。
騙術:高息行騙!
騙局:MMM互助金融來自俄羅斯,創始人謝爾蓋·馬夫羅季在上世紀90年代初聲名鵲起,有數百萬計的俄羅斯人曾參與其建起來的MMM金融金字塔,但該項目僅存3年時間並於1997年崩潰,其因詐騙罪坐牢4.5年,出獄後繼續行騙。2013年MMM互助金融登陸印度,但沒來得及施展身手,便被印度護法機構起獲。其團隊被多個國家指控為詐騙團伙,騙完俄羅斯、印度後,騙至中國。
投資人先作為「提供幫助者」給「尋求幫助者」提供資金,就可獲得系統內部貨幣。15天後,投資人再以「尋求幫助者」的身份,與新的「提供幫助者」配對,賣出內部貨幣。月息30%,通過發展下線來維持,許諾高回報和高抽成。
這其實是一個沒有經政府核準的公司組織,只有一個復雜無比的網站,早在20多年前,就被定性為世界上最大的龐氏騙局之一。2015年12月25日該平台發布公告稱:目前將取消所有的提現申請。
騙術:被騙者同時也是行騙者,利用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接的不是最後一棒的貪婪心態。
騙局:2015年12月3日,e租寶被曝出40人被調查,這一周e租寶高調應對媒體轟炸,發公告、發律師函、發公關稿。媒體與e租寶的關系劍拔弩張之時,2015年12月8日晚,公安部進駐e租寶,正式開始對其調查,晚上7點左右,e租寶的網站和APP均無法打開。2015年12月10日媒體又曝出,e租寶的實際控制人丁寧被抓,警方還帶走了一批高業績員工。e租寶母公司鈺誠集團甚至連名牌、logo均被拆除。
至此,曾在央視新聞聯播前的黃金時段打廣告、融資規模高達750億元的互聯網金融平台e租寶在喧囂中壽終正寢,留下一地雞毛。
Ⅱ 《涼州詞》王之渙的這首所押的韻母是
應該是押的an韻
Ⅲ e租寶的調查進程
2015年12月3日時,就有消息稱e租寶深圳寶安分公司被經偵突查,40餘人被帶走。其官方隨後回應稱,系深圳某代銷公司員工協助當地經偵部門例行了解情況,而且在當日晚間「相關配合檢查人員就已全部返回」。
12月8日,e租寶位於北京數碼大廈的信息化研發中心及位於安聯大廈的辦公場所被警方調查。當日晚間,新華社消息通報了正在接受調查的事實,後得到e租寶方面的證實。
2015年12月8日晚間開始,e租寶的官方網站與APP就已無法打開。
2015年12月9日午間,e租寶又通過官方微博發布《e租寶告客戶書》,稱「截止到2015年12月8日19:00之前,e租寶平台依然可以進行正常的注冊、充值、投資、贖回、提現交易。19:00之後,e租寶平台配合接受相關部門檢查,為防止不實傳言引發恐慌和無序贖回、提現,本著保護客戶資金安全、平台交易安全的原則,e租寶平台向社會各界宣布暫停平台交易。」公告同時表示,將在相關部門檢查結束後,及時公布結果。
2015年12月10日晚7點左右,e租寶在官方微博發布一則聲明,證實正在接受調查,原因是「經營合規問題」。由其董事長張敏簽發的文件顯示,e租寶網站及線下機構停止推廣、發布新品,亦暫停其他日常業務。
2015年12月16日,廣東省公安廳官方微博發布通報,稱各有關地方公安機關已對「e租寶」網路金融平台及其關聯公司涉嫌犯罪問題依法立案偵查。警方已對涉案相關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對涉案資產進行查封、凍結、扣押。
2016年1月11日晚間,深圳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深圳公安機關已經對e租寶網路金融平台及其關聯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立案偵查。
同時,深圳經偵表示,請投資者及時到居住地派出所報案,反映投資情況,並積極配合調查取證工作。公安機關正在積極開展調查取證、固定證據和追贓挽損工作。
事件影響
2015年12月23日,P2P平台三農資本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因「某寶」事件的持續發酵,引發了P2P行業的市場恐慌,大量投資人都在申請贖回自己的投資款項,打亂公司原有的發展規劃,因此決定暫停業務。
一年半內非法吸收資金500多億元,受害投資人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2016年1月14日,備受關注的「e租寶」平台的21名涉案人員被北京檢察機關批准逮捕。其中,「e租寶」平台實際控制人、鈺誠集團董事會執行局主席丁寧,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持有槍支罪及其他犯罪。此外,與此案相關的一批犯罪嫌疑人也被各地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這個曾風靡全國的網路平台真相究竟如何?鈺誠集團一眾高管頭頂種種「光環」之下隱藏著怎樣的黑幕?「新華視點」記者日前經有關部門批准,對辦案民警、主要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企業進行了深入采訪,還原了鈺誠集團及其關聯公司(以下簡稱「鈺誠系」)利用「e租寶」非法集資的犯罪軌跡。
打著「網路金融」旗號非法集資500多億
「e租寶」是「鈺誠系」下屬的金易融(北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網路平台。2014年2月,鈺誠集團收購了這家公司,並對其運營的網路平台進行改造。2014年7月,鈺誠集團將改造後的平台命名為「e租寶」,打著「網路金融」的旗號上線運營。
辦案民警介紹,2015年底,多地公安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發現「e租寶」經營存在異常,隨即展開調查。
公安機關發現,至2015年12月5日,「鈺誠系」可支配流動資金持續緊張,資金鏈隨時面臨斷裂危險;同時,鈺誠集團已開始轉移資金、銷毀證據,數名高管有潛逃跡象。為了避免投資人蒙受更大損失,2015年12月8日,公安部指揮各地公安機關統一行動,對丁寧等「鈺誠系」主要高管實施抓捕。
辦案民警表示,此案案情復雜,偵查難度極大。「鈺誠系」的分支機構遍布全國,涉及投資人眾多,且公司財務管理混亂,經營交易數據量龐大,僅需要清查的存儲公司相關數據的伺服器就有200餘台。為了毀滅證據,犯罪嫌疑人將1200餘冊證據材料裝入80餘個編織袋,埋藏在安徽省合肥市郊外某處6米深的地下,專案組動用兩台挖掘機,歷時20餘個小時才將其挖出。
警方初步查明,「鈺誠系」的頂端是在境外注冊的鈺誠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有北京、上海、蚌埠等八大運營中心,並下設融資項目、「e租寶」線上銷售、「e租寶」線下銷售等八大業務板塊,其中大部分板塊都圍繞著「e租寶」的運行而設置。
辦案民警表示,從2014年7月「e租寶」上線至2015年12月被查封,「鈺誠系」相關犯罪嫌疑人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虛構融資租賃項目,持續採用借新還舊、自我擔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累計交易發生額達700多億元。警方初步查明,「e租寶」實際吸收資金500餘億元,涉及投資人約90萬名。
假項目、假三方、假擔保:三步障眼法製造騙局
「『e租寶』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在看守所,昔日的鈺誠國際控股集團總裁張敏說,對於「e租寶」佔用投資人的資金的事,公司高管都很清楚,她現在對此非常懺悔。
「e租寶」對外宣稱,其經營模式是由集團下屬的融資租賃公司與項目公司簽訂協議,然後在「e租寶」平台上以債權轉讓的形式發標融資;融到資金後,項目公司向租賃公司支付租金,租賃公司則向投資人支付收益和本金。
辦案民警介紹,在正常情況下,融資租賃公司賺取項目利差,而平台賺取中介費;然而,「e租寶」從一開始就是一場「空手套白狼」的騙局,其所謂的融資租賃項目根本名不副實。
「我們虛構融資項目,把錢轉給承租人,並給承租人好處費,再把資金轉入我們公司的關聯公司,以達到事實挪用的目的。」丁寧說,他們前後為此花了8億多元向項目公司和中間人買資料。
采訪中,「鈺誠系」多位高管都向記者證實了自己公司用收買企業或者注冊空殼公司等方式在「e租寶」平台上虛構項目的事實。
「據我所知,『e租寶』上95%的項目都是假的。」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風險控制部總監雍磊稱,丁寧指使專人,用融資金額的1.5%-2%向企業買來信息,他所在的部門就負責把這些企業信息填入准備好的合同里,製成虛假的項目在「e租寶」平台上線。為了讓投資人增強投資信心,他們還採用了更改企業注冊金等方式包裝項目。
辦案民警介紹,在目前警方已查證的207家承租公司中,只有1家與鈺誠租賃發生了真實的業務。
有部分涉案企業甚至直到案發都被蒙在鼓裡。安徽省蚌埠市某企業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公司曾通過鈺誠集團旗下的擔保公司向銀行貸過款,對方因此掌握了公司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資料;但直到2015年底他的企業銀行賬戶被凍結後,他才從公安機關處得知自己的公司被「e租寶」冒名掛到網上融資。「他們的做法太惡劣了,我希望公安機關嚴懲這種行為,還我們一個清白。」王先生氣憤地說。
根據人民銀行等部門出台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路平台只進行信息中介服務,不能自設資金池,不提供信用擔保。據警方調查,「e租寶」將吸收來的資金以「借道」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形式進入自設的資金池,相當於把資金從「左口袋」放到了「右口袋」。
不僅如此,鈺誠集團還直接控制了3家擔保公司和一家保理公司,為「e租寶」的項目擔保。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李愛君表示,如果平台引入有關聯關系的擔保機構,將給債權人帶來極大風險。
「高收益低風險」的承諾陷阱
「1元起投,隨時贖回,高收益低風險。」這是「e租寶」廣為宣傳的口號。許多投資人表示,他們就是聽信了「e租寶」保本保息、靈活支取的承諾才上當受騙的。記者了解到,「e租寶」共推出過6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4.6%之間,遠高於一般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投資人張先生表示,「e租寶」的推銷人員鼓動他說,「e租寶」產品保本保息,哪怕投資的公司失敗了,錢還是照樣有。
投資人徐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拿10萬塊錢比較的話,在銀行放一年才賺2000多塊錢;放在『e租寶』那邊的話,它承諾的利率是14.6%,放一年就能賺14000多塊錢。」
投資人席女士則稱,自己是被「e租寶」可以靈活支取的特點吸引了:「一般的理財產品不能提前支取,但『e租寶』提前10天也可以拿出來。」
對此,李愛君表示,最高法在2010年出台的關於非法集資犯罪的司法解釋里明確,不能用承諾回報引誘投資者。實際上,由於金融行業天然的風險性,承諾保本保息本身就違背客觀規律。銀監會更是明確要求,各商業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時必須進行風險提示。
但是,「e租寶」抓住了部分老百姓對金融知識了解不多的弱點,用虛假的承諾編織了一個「陷阱」。為了加快擴張速度,鈺誠集團還在各地設立了大量分公司和代銷公司,直接面對老百姓「貼身推銷」。其地推人員除了推薦「e租寶」的產品外,甚至還會「熱心」地為他們提供開通網銀、注冊平台等服務。正是在這種強大攻勢下,「e租寶」僅用一年半時間,就吸引來90多萬實際投資人,客戶遍布全國。
非法吸取的巨額資金被鈺誠集團自用
據警方調查,「鈺誠系」除了將一部分吸取的資金用於還本付息外,相當一部分被用於個人揮霍、維持公司的巨額運行成本、投資不良債權以及廣告炒作。
據多個犯罪嫌疑人供述,丁寧與數名集團女高管關系密切,其私生活極其奢侈,大肆揮霍吸來的資金。警方初步查明,丁寧贈與他人的現金、房產、車輛、奢侈品的價值達10餘億元。僅對張敏一人,丁寧除了向其贈送價值1.3億的新加坡別墅、價值1200萬的粉鑽戒指、豪華轎車、名表等禮物,還先後「獎勵」她5.5億元人民幣。
「鈺誠系」的一大開支還來自高昂的員工薪金。以丁寧的弟弟丁甸為例,他原本月薪1.8萬元,但調任北京後,月薪就飛漲到100萬元。據張敏交代,整個集團拿著百萬級年薪的高管多達80人左右,僅2015年11月,鈺誠集團需發給員工的工資就有8億元。
多位公司高管稱,為了給公眾留下「財大氣粗」的印象,丁寧要求辦公室幾十個秘書全身穿戴奢侈品牌的制服和首飾「展示公司形象」,甚至一次就把一個奢侈品店全部買空。
不僅如此,2014年以來,「鈺誠系」先後花費上億元大量投放廣告進行「病毒式營銷」,還將張敏包裝成「互聯網金融第一美女總裁」,作為企業形象代言人公開出席各種活動。
公司的花銷在水漲船高,資金回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雍磊說,「e租寶」只要一天沒有新項目上線,丁寧就會立刻催問。
實際上,「鈺誠系」的高管們對公司的實際狀況都心知肚明。「『e租寶』的窟窿只會越滾越大,然後在某個點集中爆發,賬上沒錢還給老客戶,也不能還給新客戶。」張敏說,自己曾在2015年9月讓公司的數據中心進行測算,結果顯示,「e租寶」的贖回量將在2016年1月達到9億,此後贖回量逐月遞增。
這個預測,與公安機關此前的分析結果非常吻合。
丁寧坦言,鈺誠集團旗下僅有鈺誠租賃、鈺誠五金和鈺誠新材料三家公司能產生實際的經營利潤,但三家企業的總收入不足8億,利潤尚不足一億。因此,除了靠瘋狂佔用「e租寶」吸收來的資金,「鈺誠系」的正常收入根本不足以覆蓋其龐大的開支。
「e租寶」涉嫌非法集資犯罪
根據「e租寶」案件中已經查明的種種犯罪事實,司法機關認為,犯罪嫌疑人的這些行為已經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華介紹,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有4個構成要件:第一是未經有關部門批准或者假借合法的經營形式來吸存,第二是以媒介、簡訊、推薦會等形式公開吸存,第三是通過私募、股權等其他的手段來承諾還本付息或者回報,第四是向社會公眾即不特定的人吸存。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網路平台公開向全國吸存,還對外承諾還本付息,其行為已經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對於已經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如果還存在揮霍性投資或者消耗性支出導致財產不能償還的情形,就構成了集資詐騙罪。」他認為,「e租寶」案的犯罪嫌疑人投資高檔車輛和住宅、向員工支付高工資等揮霍行為,體現了他們主觀上非法佔有投資者資金的目的,這是導致吸收來的資金不能償還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他們涉嫌集資詐騙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愛君則指出,金融是一種以高風險為特徵的行業,因此老百姓在投資前更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知道任何投資行為都要風險自擔;而如果投資者參與的金融活動涉嫌違法犯罪,就將承擔更大的風險。
最新進展: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取證追贓挽損
辦案民警介紹,由於「鈺誠系」的資金交易龐雜,財務管理混亂,其資金流向還在調查之中。目前,公安機關正在與銀監會、人民銀行等部門通力配合,加快工作進度,全力以赴進行調查取證、追贓、甄別涉案資產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挽回投資人的損失。為了便於投資人報案、完善案件處置相關信息,公安機關已經搭建起投資人信息登記平台,並將於近期掛接在公安部官方網站上啟用。
有關部門表示,投資人應及時、主動報案、登記信息、提供證明材料,避免因不及時、不如實報案、登記而損害自身合法利益;同時,請投資人依法維權,不信謠、不傳謠、不受蠱惑,不組織、參與各類非法活動。涉嫌犯罪的人員,應當積極配合調查、退繳違法所得,爭取從寬處理。
2016年1月21名涉案人員被北京檢查機關批准逮捕,時隔半個月中國各大報刊都刊登了新華社發布的「e租寶」非法集資真想調查。
真相終於來了!新華社發文定性e租寶非法集資事件
備受關注的「e租寶」平台的21名涉案人員已於1月14日被北京檢察機關批准逮捕,其在一年半內非法吸收資金500多億元人民幣,受害投資人遍布中國31個省市區。其中,「e租寶」平台實際控制人、鈺誠集團董事會執行局主席丁寧,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持有槍支罪及其他犯罪。此外,與此案相關的一批犯罪嫌疑人也被各地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新華社刊發的「e租寶」非法集資案真相調查稱,從2014年7月「e租寶」上線至2015年12月被查封「e租寶」是鈺誠集團及其關聯公司下屬的金易融(北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網路平台,「鈺誠系」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虛構融資租賃項目,持續採用借新還舊、自我擔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累計交易發生額達700多億元。據警方調查,「e租寶」將吸收來的資金以「借道」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形式進入自設的資金池;資金運用上,除了一部分吸取的資金用於還本付息外,相當一部分被用於「鈺城系」高管的揮霍、維持公司的巨額運行成本、投資不良債權以及廣告炒作。
「e租寶」涉嫌非法集資犯罪
根據「e租寶」案件中已經查明的種種犯罪事實,司法機關認為,犯罪嫌疑人的這些行為已經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華介紹,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有4個構成要件:第一是未經有關部門批准或者假借合法的經營形式來吸存,第二是以媒介、簡訊、推薦會等形式公開吸存,第三是通過私募、股權等其他的手段來承諾還本付息或者回報,第四是向社會公眾即不特定的人吸存。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網路平台公開向全國吸存,還對外承諾還本付息,其行為已經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對於已經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如果還存在揮霍性投資或者消耗性支出導致財產不能償還的情形,就構成了集資詐騙罪。」他認為,「e租寶」案的犯罪嫌疑人投資高檔車輛和住宅、向員工支付高工資等揮霍行為,體現了他們主觀上非法佔有投資者資金的目的,這是導致吸收來的資金不能償還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他們涉嫌集資詐騙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愛君則指出,金融是一種以高風險為特徵的行業,因此老百姓在投資前更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知道任何投資行為都要風險自擔;而如果投資者參與的金融活動涉嫌違法犯罪,就將承擔更大的風險。
Ⅳ 涼州詞 王之渙
滿意回答2007-09-13 10:42涼州詞(其一)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又名《涼州歌》。《樂苑》稱,開元年間,西涼都督郭知運進獻宮調《涼州》。
全部注釋
1.原題二首,此其一。涼州詞,即涼州歌的歌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縣)。
2."遠"一作"直"。
3.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4.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5.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涼州(今甘肅武威)位於河西走廊。這首詩描寫了黃河上游遼闊荒涼的景象。此詩境界開闊,氣象沉偉,情調悲壯蒼涼。「黃河遠上白雲間」一句指遙望黃河,其源仿如出自白雲間。「羌笛」是西域樂器,「怨楊柳」是指羌笛聲奏出哀怨的《折楊柳》一曲。
首句設想奇特,是溯流而望。這與李白《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視覺方向相反,強調的重點也不同。李詩強調氣勢,王詩強調源流之高遠。在如此山長水遠天高地闊的浩翰背景中,一片孤城形隻影單,兀然獨立於萬仞群山之中,而那條黃河則如絲如帶,把藍天白雲、孤城、群山系結在一起。這是一幅潑墨寫意的邊塞圖畫。詩人把一座城說成一片城,以一片對萬仞,突出孤獨之感:孤城如一葉扁舟在翰海中漂泊,如一朵白雲在天地間淹滯,正如戍守者那孤獨無奈的情懷。由此便推出了一個"怨"的主題:這偏遠荒涼的邊塞啊,春風都不肯光顧,而人卻要背井離鄉地在這里苦熬歲月。如此深長無奈之怨卻以"何須怨"這樣寬慰的語氣說出,曲折達意,舉重若輕。仔細想來,《折楊柳》之曲也的確無助於消解幽怨。那麼怨誰呢?詩人沒說,倒是同題的另一首詩微露怨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但天子也不是好怨的,因此只好輕輕地怨怨"春風"算了。《唐詩正聲》吳逸一評:"滿目徵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唐賢三昧集箋注》:"此狀涼州之險惡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須作楊柳之怨乎?明說邊境苦寒,陽和不至,措詞宛委,深耐人思。"
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雲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雲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一片」是唐詩慣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雲」等等),這里相當於「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戍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徵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備。
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戍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雲:「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後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戍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關於這首曲子還有一件趣事:
傳說清代的紀曉嵐曾機智敏捷,擺脫了一次窘境,"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
紀曉嵐是乾隆皇帝時的大紅人,學問大。應對敏捷,乾隆帝喜歡他。有一次要他在摺扇上題字,他寫了,就寫王之渙的這一首。可是這位才子一下子不小心,把第一句的間寫漏了。
乾隆帝發現了,不說什麼,只叫他把寫的念一念。紀曉嵐接過來一看,明白了,但很有捷才,不慌不忙地讀成了一首才短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足以體現紀曉嵐的才智.
涼州詞(其二)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詩為:
酒,酒,葡萄酒!
杯,杯,夜光杯!
杯滿酒香讓人飲個醉!
飲呀,飲個醉--
管它馬上琵琶狂撥把人催!
要催你盡催,想醉我且醉!
醉了,醉了,我且枕戈睡
醉睡沙場,誰解個中味?
古來征夫戰士幾個活著回?
這真是大家譯筆!自由奔放,而又傳神嚴謹;有時一句對一句地譯,有時卻又將一句點化為多句;但不管使用何法,總以「達意」而兼「傳神」為其宗旨;而且,譯詩同原詩的古典語言的韻味也是保持得較好的。
[題解]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徵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 「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徵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歷來評注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邊地荒寒艱苦的環境,緊張動盪的征戍生活,使得邊塞將士很難得到一次歡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麼一次,那激昂興奮的情緒,那開懷痛飲、一醉方休的場面,是不難想像的。這首詩正是這種生活和感情的寫照。詩中的酒,是西域盛產的葡萄美酒;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精製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樂器則是胡人用的琵琶;還有「沙場」、「征戰」等等詞語。這一切都表現出一種濃郁的邊地色彩和軍營生活的風味。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琅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餚盛宴的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慣用的音節,採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里的「催字」,有人說是催出發,和下文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後來更有用低沉、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佣說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為什麼「作悲傷語讀便淺」呢?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讓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吧: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後,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麼,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們不是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嗎?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並不是什麼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徵的「理由」。「醉卧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給人的是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涼州詞:唐代樂府曲名,多寫邊塞軍旅生活之事。
涼州詞(其三)
薛逢 【雜曲歌辭·涼州詞】 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
涼州詞(其四
作者: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注釋
1 磧(qi,器):戈壁、沙漠。
2 白練:白色熱絹。這里泛指絲綢。安西:地名。唐方鎮有安西都護,其治所在今新疆庫車,兼轄龜茲,焉耆、於闐、疏勒四鎮。貞元六年(790),為吐蕃所陷。
賞析
張籍的《涼州詞》共三首,這是第一首。詩的前兩句寫眼前景物,同時點出了所寫的地點、時間、天氣、季節。首句「邊城暮雨雁飛低」,把人的視線引向一群低飛的鴻雁,並使人看到雁飛的地點是邊城,時間是日暮,天氣是陰雨。次句「蘆筍初生漸欲齊」,再把人的視線引向一片出芽的蘆葦,並從蘆葦的長勢說明已是春暖季節。這前兩句:一寫從邊城仰望的天空景。一寫在邊城俯視的地面景,都是在視線所及的范圍之內的景物。詩的後兩句則把詩境擴展到浩瀚遙遠的大漠彼方,一直把詩思推到視線之外。
第三句「無數鈴聲遙過磧」,寫的是在沙漠上級緩行進的一隊馱運貨物的駱駝,但句中卻並沒有出現駱駝和押運人員的形象,只有從沙漠上遙遙傳來的絡繹不絕的駝鈴聲。這是以聲傳影,因聲見形的妙用。這里只需寫鈴聲之傳來,自會憑聯想艷聲音轉化為形象,自會在腦際浮現一支連延不斷的駝隊漸行漸遠的圖景。帛道猷詩「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陵峰采葯觸興為詩》),道潛詩「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入夜歸」(《秋江》),白居易詩「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夜雪》),都與這句詩的機杼相同。
作者之所以為駝鈴聲所吸引,其詩筆之所以轉向那一串飄盪在沙漠上的鈴聲,是因為他身在邊城,蒿目時艱,他的一顆無比沉重的心已隨那逐漸向西方消逝的駝鈴聲而越過了沙漠,飛到那雖然遠在視線之外、卻時時進入思念之中的安西四鎮(治所在今新疆庫車)。詩的末句「應馱白練到安西」,正是作者的情思所注,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
唐代自安史亂後,隴右道(轄今隴山以西直至新疆西部)東部各州縣先後陷於吐蕃。這首詩大約寫於穆宗長慶(821—824)年間,作者五十多歲時,安西已經陷落了三十多年。聽到這西去的駝鈴聲,曾身歷這段史事的作者不能不想到國運的衰微,想到那條經由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從而想像這支西去的駝隊應當還是馱運白練經由這條大道遠去安西,而安西卻久已淪為異域了。在這「應馱白練到安西」一句中,含有無窮感慨,無窮悲憤.其言外之意是尋繹不盡的。作者在另一首《涇州塞》詩中也曾致慨於「道旁古雙堠,猶記向安西」。以之與「應馱」句對照,可以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看到他的悲慨之深。
這首詩題作《涼州詞》,因而有的選本把篇首的「邊城」二字解釋為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認為前二句是「寫涼州春暮景色」(中華書局出版《唐人絕句選》),但從同題的第三首詩看,張籍寫這首詩時,涼州為吐蕃侵佔已有六十年之久。它不可能寫於涼州。而《涼州詞》只是流行於開元、天寶年間的一個樂曲名稱,盛唐詩人王翰、王之渙等都有以《涼州詞》為題的詩篇,只是按這個樂曲寫的歌詞,其內容不必是寫涼州。再聯系同題第二首詩「古鎮城門白磧開,胡兵往往傍沙堆,巡邊使客行應早,每待平安火到來」,這第一首詩寫的「邊城」,應當只是當時與吐蕃對峙處面向沙漠的一座城鎮而已。在理解和欣賞這首詩時,這是一個需辨明的問題.....作涼州詞的詩人太多了呀..這里選一首比較有名的唐朝王翰的..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註解】:
1、夜光杯:一種白玉製成的杯子。
【韻譯】:
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
正想開懷暢飲,馬上琵琶聲頻催。
即使醉倒沙場,請諸君不要見笑;
自古男兒出征,有幾人活著歸回?
【評析】: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徵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徵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歷來評注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Ⅳ 涼州詞 王之渙解釋
王之渙 (688—742),盛唐時期的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編輯本段翻譯
遠望黃河像絲帶一般好像飄到了天空中,
在高山腳下,一座孤單的城池坐落在那裡。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楊柳》這首哀怨的思念家鄉的曲子,
就算是春風也吹不到玉門關外的。
Ⅵ 為什麼e租寶能吸引如此多的投資者並詐騙如此多的資金
e租寶花費上億元,在主流媒體(例如中國中央電視台等主流電視頻道、地鐵、高鐵等)大量投放廣告進行「病毒式營銷」,還將張敏包裝成「互聯網金融第一美女總裁」,作為企業形象代言人公開出席各種活動。
根據新華社發布的消息,e租寶利用「假項目、假三方、假擔保」的三步障眼法,製造龐氏騙局。而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風險控制部總監雍磊稱,e租寶上95%的項目都是假的。
2015年底,中國多地公安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發現,e租寶經營存在詐騙,隨即展開調查,之後鈺誠集團及e租寶相關負責人因涉嫌違法詐騙被警方拘捕。
2016年1月31日,中國官媒新華社披露,「e租寶」非法吸收資金500多億元,受害投資人遍布中國各地區,人數多達90餘萬。
(6)鈺誠集團王之煥被押擴展閱讀:
資金清退
2020年1月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布「e租寶」案首次資金清退公告,於2020年1月16日對在「e租寶」和「芝麻金融」網路平台參與集資且已經參加信息核實登記的受損集資參與人進行資金清退。
根據公告,此次資金清退根據受損金額和已歸集到位的資金確定統一的清退比例。
參加信息核實登記的鈺誠系員工、理財師和未參加信息核實登記的受損集資參與人暫不列入此次資金清退范圍。參與集資的相關刑事案件被告人(包括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員工、理財師)不列入資金清退范圍
中國青年報曾報道,截止2016年底,全國公安機關共凍結涉案資金逾百億元,查封、扣押涉案現金摺合人民幣約3億元、黃金製品約18.7萬克以及房產、珠寶、股權、車輛、直升機、辦公用品等一批涉案財物。以及公安機關追繳的涉案資產,這些將作為清算資金返還給受害者。
Ⅶ 古詩涼州詞王之渙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
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Ⅷ 王之渙《涼州詞》《登鸛雀樓》
王之渙流傳下來的詩只有絕
句六首,可後人只要喜歡詩的,幾乎無人不知曉他的詩名。《唐詩三
百首》選了他兩首詩,一首《登鸛雀樓》,另一首《涼州詞》。《唐
詩三百首》是中國最享盛名的詩歌選本,居然會選中他三分之一的作
品,可見他的不同尋常。我個人認為這兩首詩是《唐詩三百首》里最
好的詩歌,因而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好的詩歌,抄錄如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
僅憑這兩首小詩,稱王之渙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流詩人,我想並
不為過。詩人的盛名,從來都應該來自他的詩作。有了第一流的作品,
便會有每一流的詩人。如果不是第一流的詩人,何來第一流的作品?
王之渙寫出了一流的作品,雖然數量少了些,但他還是一位一流的詩
人。詩人的桂冠從來就取決於作品的質量,而非數量。相反,以如此
少的量博得如此高的聲譽,正是王之渙不同尋常之處。
我們可以把王之渙視為詩人。(事實上他也是詩人)他的詩作流
傳下來;他的詩名流傳下來;他成了中國文學的歷史人物,並藉此一
直活到「現在」。王之渙存在的價值在於他的詩歌,在於文學意義。
後人只要一提起他的大名,馬上會聯想到中國文學高峰期的唐代詩歌,
以及那兩首家喻戶曉的詩作。「喔,王之渙,就是——就是那寫《登
鸛雀樓》(或者是《涼州詞》)的詩人嘛!」王之渙的形象是一名詩
人的形象,在後代人的心目中,詩人是他的生存形式;既然詩人是他
的生存形式,後人們若遙想當年,在他們的印象里,他的生存狀態自
然也就是寫詩和吟詩了。我想,假如現代雕塑家要為王之渙塑像,不
刻畫他在寫詩吟詩的形象又能刻畫什麼呢?寫詩吟詩體現了他的生命
本質。
一千多年來,王之渙的生命是早已同那兩首小詩聯系在一起,再
不分離。很難設想除了詩人之外他還能是什麼——當然,也很難設想
除了是《登鸛雀樓》和《涼州詞》的作者外他還能是什麼。《唐詩三
百首》,在「王之渙」名下的作者簡介欄里是這么說的:「並州人,
天寶間與王昌齡、高適等,聯唱迭和,名動一時。」簡介的內容,仍
然脫不了「旗亭畫壁」,言簡意賅,似乎這就足夠了,除此之外他不
再可能是其它的什麼。至於除了寫詩外他還做過些什麼,他的家庭如
何,他的職業,他的性格,他的人格……一切都不重要,甚至都不存
在。後人只要記住:他是詩人,寫了膾炙人口的《登鸛雀樓》、《涼
州詞》就行了。
假如時光倒流,假如現在是公元八世紀,我真想到唐人中間去尋
找王之渙,看他究竟是怎樣生活的。難道他會把一生的時間都花費在
醞釀與構思這兩首小詩上,平仄、押韻、對仗、結構、色彩、旋律、
節奏、煉字煉句……殫精慮思,反復推敲,從而催生出這兩首精美的
小詩?難道他的一生除了吟詩寫詩外,真的不再干點別的什麼了,比
如官吏、庄園主、管家、農夫、師爺、賬房、城市平民、木匠、風水
先生、士兵或者軍官?如果他什麼都不幹,靠什麼生活?要知道古代
是沒有職業作家的,古代的作家詩人們,絕大多數都是官吏,也就是
說他們另有一份比作家詩人更好更體面更光彩的職業,賴以養家糊口,
或者藉此享受榮華富貴。文學的創作只是他們業余愛好,純粹是愛好,
不能當飯吃。職業決定人的身份。如果王之渙另有職業,究竟應該視
之為「詩人王之渙」,還是其他什麼的王之渙?
寫兩首小詩花不了他多少生命時光,即使六首加在一起,也用不
了多長時間。那個時代的詩人大多詩思敏銳詩才便捷,口佔一首七絕
或五絕是做詩的基本功。如果不是那樣的話,我看也就沒有後人心目
中「唐詩」的輝煌了。王之渙除了是詩人,肯定還是其他的什麼——
只是後人不知道罷了。也有可能只是我不知道罷了。我只知道公元八
世紀那個名叫王之渙的人,他真實的生存狀態同後人想像中模樣不應
該相同,「詩人」無法概括他的身份特徵,不是他的生存形式,寫詩
吟詩也不是他全部的生活過程和意義。他真實的生存狀態究竟如何?
沒人知道,無法考證,也沒必要去考證。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真實
的王之渙與後人想像中的王之渙肯定是兩人。這一點我敢打賭真有趣,
一生僅留下六首絕句,其中竟有兩首成了千古名作。憑這兩首詩,王
之渙名留青史。頗像偶然與巧合,或者如人們常說的:「無意插柳柳
成蔭」。他寫這兩首詩時,僅受制於瞬時片刻內心的沖動,是不會想
到今後能夠如何如何的。如果他留存至今的詩總共只有六首絕句,即
使加上數倍乃至數十倍佚失的作品,他一生花在寫詩吟詩上的時間也
不會很多。按照現代人的眼光看,他談不上勤奮刻苦,更談不上執著
以求了。但是,在他的一生中,就是這些短暫的用於寫詩的時間,甚
至是某一瞬間,使他享有了文學史上一流詩人的盛名。
寫到這里,應該言歸正傳了。我想要說明的是,文學是可以藏之
名山,傳之久遠的。王之渙可謂其中典型的例子。同時,對待文學的
態度,卻不一定要恭恭敬敬誠惶誠恐,把它當做名山事業來看待。在
這一點上,王之渙也是典型的例子。「旗亭畫壁」的故事,一生僅留
下六首小詩,都證實了這一點。
王之渙太隨意了,不像現代那些職業文人那般虔誠。他只寫些小
詩。如果他把畢生精力都花在詩歌創作上,哪怕花上一半精力,六十
首、六百首詩早已寫出來了,像杜甫和陸游那樣,身後留下許多詩作。
可他沒有。「旗亭畫壁」,詩人的作品漫不經心間成了歌伎演唱的歌
詞(或許專門為她們所寫也未必可知),歌伎賣唱的歌喉絲毫不褻瀆
詩歌的神聖意義;詩人們並無怪罪之意,反而引以為榮,她們唱得越
多,他們越高興。「旗亭畫壁」的故事頗有深長意味。在中國古代,
歌伎們與詩歌的作者一起,共同為詩歌創作的繁榮盡力,為詩歌的閱
讀帶來審美愉悅。文人的文學態度。典雅的詩歌同秦樓楚館竟有瓜葛,
大雅大俗,大俗大雅。
我總以為「旗亭畫壁」的故事與王之渙僅留下六首絕句這一事實
有關聯,兩者意義暗合,且互為補充。(至此,我對這個故事是寧可
信其為真了。)它們疊加在一起,道出了中國文學最輝煌時代的那些
文人們,他們是如何對待詩歌的,他們的文學態度和文學趣味又是如
何。其中自然不乏文學和文學創作方面的真諦。他們用文學的態度來
對待生活,又用生活的態度來對待文學。當文學與王之渙們的生活融
為一體後,他們的一生難道不都是詩嘛!惟有如此,才能創造出蔚為
壯觀的「唐詩」現象。
文學並不神聖。神聖的不是純粹的文學,而是文學藉以傳達的東
西。當文學成功傳達出了這些東西,文學即為神聖。腦子里老想著文
學的名山事業,未必與文學有緣。相反,隨意一些,多想想文學以外
的東西,才是真正在做文學。文學的榮耀從不賦予刻意為之的索取者。
王之渙最終留下了六首詩,其中兩首曠代的佳作,不經意間,成
就了他的名山事業。他無愧詩人的名號。詩人的生存形式和生存狀態
比他真實的生存狀態或許更有意義,也更為真實。後人心目中的王之
渙並非憑空虛構,他們的想像得益於真實。詩歌確實是他生命的結晶,
使他的生命意義升華了。雖然他一生可能做過許多事,雖然真實的他
可能並沒有把詩歌當做自己的生命意義,可惟有詩歌他做得最出色,
詩歌顯示出他生命的不同凡響之處、意義和價值。對後人而言,只要
知道王之渙是一名詩人、寫過兩首絕妙好詩,這就夠了。除此之外,
他還有什麼可讓人羨慕的,他還能是什麼呢?
當詩歌同他生活結合在一起時,他的一生都是詩。「旗亭畫壁」,
一生只留下六首絕句——很有意思,值得現代文人們仔細玩味,特別
是那些作品洋洋大觀卻沒有一部在讀者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文人。與王
之渙的文學成就相比,後代的許許多多詩人文學家理應自嘆弗如,深
深地反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