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化工行業或者材料行業領先的集團公司是誰
1.中國化工行業的概況
2.世界化工行業的概況
2007全球化工大盤點、摸索中前行,2008化工行業還會持續好景嗎?專家表示:全球石化工業的景氣狀況將持續至2008年末。時光荏苒,2006年對全球化工行業的盤點似乎還歷歷在目,如果說2006年對世界石油化工行業有著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那麼2007年則成功延續了2006年的發展趨勢——油價的高位運行不再是新聞,逐漸接受現實的人們開始尋找其他出路。2006年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熱潮之下,2007年出現了生物燃料的異軍突起;中東依舊在全球石化領域「舉足輕重」,無論是2006年的大規模石化項目建設,還是2007年大力挺進中下游產品領域,都始終影響著世界化學工業的布局;新的形勢下,各國在2006年重新考慮本國化工行業的未來發展,出台長遠規劃之後,2007年化學公司紛紛轉型,希望能通過專業化、高端化路線搏得新的生存空間。
「可持續發展」和「環保」依舊是熱門詞彙,估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並將進一步被提上議事日程;法規環境愈加嚴格,特別是REACH法規的正式實施,粉碎了貿易企業曾經抱有的幻想,擺在他們面前的是高昂的注冊費用和沒人能說得清的注冊手續……面對這樣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勤奮地記錄,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的2007世界化學工業。中東華麗的轉身,據介紹,2006年之前中東還僅僅是廉價原料、粗加工產品的代名詞,2007年中東則呈現給世人一個華麗的轉身,成功介入中下游化工產品領域。在這之前作為世界最大的基礎化學品生產,和出口基地的中東對未來市場一直有著隱隱的憂慮,而最重要的是這並不是杞人憂天。目前全球在乙烯項目上的投資額為400億~500億美元,其中中東約佔61%。2012~2013年,中東地區將新增3000萬噸/年以上乙烯產能。
如此巨大的產能,即使是擁.中國和印度這樣需求高速增長的亞洲市場,在2009年之後也將無力承受與消耗。這將會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世界供需失衡、石化裝置開工率下降、產品價格疲軟,而這種情況下中東石化生產商將成為最大受害者。為了解決即將出現的產品過剩問題,2007年中東各國及石化生產商紛紛著手調整發展戰略,主要包括3大方面:第一向下遊行業延伸,轉向多元化發展。中東生產商的興趣不再僅僅局限於石油化學品方面,而是擴展至環氧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多樣化產品領域。沙特開始注重發展乙烯和芳烴下游業務,而科威特、卡達、阿曼和阿聯酋主要是發展烯烴及衍生物和一些芳烴業務。二是在中東建設應用市場,拉動本地消費。沙特正在當地建設汽車和輪胎行業,以推動聚氨酯和橡膠等化學品的消費。
為此,薩比克和埃克森美孚化學合資組建的沙特延布石化和朱拜勒石化正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計劃從2011年起為新興的本土市場和國際市場提供在沙特生產的炭黑、橡膠及熱塑性特種聚合物產品。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商,中東國家還對法規進行了修改,允許國外企業擁有更多的控股權。三就走出去,通過海外收購迅速建立市場地位。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收購各地石化裝置,布局全球,已成為中東石化企業進軍中下游領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薩比克116億美元收購GE塑料,成為2007年世界化工行業最令人矚目的兼並收購。GE塑料2006年全球年銷售額為66.45億美元,在全球擁有10300名員工、60個生產和業務機構。對於吃下這樣一個龐然大物,SABIC公司副董事長兼CEO穆罕默德?阿爾-瑪迪的評論坦白而直接:「我們看重的是這筆交易能帶來一個新領域市場和遍布全球的約3萬個重要客戶,這是SABIC持續擴張並實現產品多元化,最終成為世界領先化學品生產商的重要步驟之一。」
專業化——生死攸關的抉擇。中東生產商產品鏈的向下延伸,使其他中下游化工產品生產商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中東生產商擁有先天的成本優勢、雄厚的資本背景,他們的介入勢必會威脅甚至大大壓縮目前各大公司現有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石油價格、原料成本的不斷攀升,使原有的利潤空間嚴重縮水。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很多公司在看清新的競爭形勢之後,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轉型之路。2007年初化工行業的龍頭老大陶氏化學傳出消息,希望尋找外部資本合資運營聚丙烯和聚苯乙烯業務,同時宣布的還有其對拜耳WolffWalsrode業務群的收購決定,自此,陶氏化學新的發展戰略浮出水面——一方面實行基礎化學品輕資產戰略,一方面加強高性能業務來推動業務增長。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基礎化學品生產商之一的陶氏化學的「專業化高端化」轉變成為了業界發展的一大風向標。緊接著其他化工公司也作出了反應。年收入137億歐元(2006財年)的綜合性化工公司阿克蘇諾貝爾宣布走專業化道路,專注於塗料和化學品兩大業務領域,為此2007年3月阿克蘇諾貝爾宣布向先靈葆雅出售其人用和動物用葯品業務,完全退出醫療葯品業務。為加強業務發展,公司又收購了帝國化學工業公司(ICI),邁出了公司戰略轉型的重要一步。
帝斯曼集團2007年也對外宣布了重大業務重組舉措——加速向生命科學(包括營養原料和醫葯中間體)與材料科學(高性能材料)公司轉型,為此將要在未來2~3年內剝離價值15億歐元(2007年預計的銷售額)的非核心業務,主要包括三聚氰胺、尿素、肥料、能源、彈性體、特殊產品、順丁烯二酸酐及其衍生產品、檸檬酸業務。同時帝斯曼將積極尋求在核心業務領域的收購以實現外部增長。無論是像陶氏這樣的化工巨頭,還是像阿克蘇諾貝爾、帝斯曼此類的中型公司,他們的戰略重組都體現出一些「特點」。首先是專——突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走專業化道路。比如阿克蘇諾貝爾公司專注塗料和化學品業務,這樣做能夠集中公司各方面的資源,在原有很好的業務基礎之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牢牢把握市場。其次是高——選擇高附加值產品,走高端化路線。
比如陶氏化學,藉助外來力量,逐步降低對利潤率比較低的基礎化學品業務的投入,將資金分配到附加值更高的領域,以達到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的目標。最後是新——積極參與新興市場。高昂的石油、原材料價格以及越來越高的環保呼聲催生了一些新興市場與領域,而這往往代表著以後化工行業的發展趨勢,誰能最先在這些領域內拔得頭籌,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佔得先機,因此各大公司對此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帝斯曼集團向生命科學與材料科學的轉型就屬於這種類型。生物燃料:疑惑與發展——如果說2006年的最熱門詞彙是「石油價格」的話,2007這個桂冠則應該頒給「生物技術」。生物+化工的模式似乎為許多迫切的問題找到了出路:應對能源短缺、石油漲價,生物燃料應運而生;緩解環保壓力,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生物材料當仁不讓;另外,生物催化劑、生物制葯等也初現端倪。
在生物技術中,生物燃料2007年的發展最為迅猛。世界領域內很多區域都制定了生物能源發展目標:2007年歐盟在其新的「歐洲能源政策」中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的消耗量佔到汽車燃料消耗總量的10%;美國去年年初在《國情咨文》中表示,未來10年要開發替代能源將汽車油耗量減少20%,到2012年可再生和替代性能源的總量達到75億加侖,到2017年達到350億加侖;2007年8.中國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其中制定了2010年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產目標;2007年2月印尼宣布計劃到2010年生物燃料占總能源的約10%。各國的雄心壯志讓生物燃料這把火越來越旺,但隨著一些問題的逐漸顯現,「潑冷水」的聲音也隨之出現。以美國為例,在基礎設施改造障礙重重、成熟的工業化技術尚未成型、充足的原料沒有落實的前提之下,在目前替代能源每年產量40億加侖的基礎上,能夠在10年之內翻近10倍達到350億加侖嗎?可見這不過是口惠而實不至。
而歐盟的替代能源計劃也遭到了一些成員國的噓聲。雖然政府對能源未來的憂慮可以理解,可是不腳踏實地的做法卻不能恭維。聯合國也發布了生物能源方面的報告,預警了發展該產業的負面影響,指出其可能引發環境和社會問題,包括生物燃料的生產會佔用土地、大量水資源和化學肥料,影響糧食足量供給,致使基本生活物資的價格上漲;可能影響生物多樣性,導致土壤中的養分流失等等。誠然發展生物燃料是大勢所趨,但這條路還很漫長,只有那些有著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心態,腳踏實地謹慎前進的投資者才能笑到最後。環保永遠的焦點,著溫室效應的加劇,2007年「環保」這個話題變得更加敏感和惹人注目,對官方來說,它不再是位於GDP之後的附屬品,對媒體來說它不再是膚淺的幌子,對公眾來說也變得越來越關系自身利益。
環保最直接的推動力就是全球各國更趨嚴格的環保法規,美國的漆及塗料行業正在推動更環保的新法規出台,歐盟影響廣泛深遠的化學品管理法規REACH在2007年6月生效。而2007年在環保領域今年吸引全世界目光的還是中國。從無錫太湖出現藍藻,國際媒體置疑北京空氣質量是否能達到奧運標准,再到廈門PX(對二甲苯)項目備受民眾抗議,都督促政府提高了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也使公眾的環保意識大大增強。因此2007年我國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規和規章推動環保事業,7月初環保總局開始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嚴重、環境違規問題突出的6市2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流域限批」;對流域內32家重污染企業及6家污水處理廠實行「掛牌督辦」。9月通過《排污費徵收工作稽查辦法》,並於12月1日起施行。
去年11月環保總局、發展改革委制定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把防治污染作為重中之重,加快結構調整,加大污染治理力度。12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實施,限制了外商投資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的產業,鼓勵投資節能環保產業,從源頭上遏制了污染。環保的驅動力還來源於社會和公眾對環境友好型體系認知度的提高。消費者對環保等綠色概念產品的態度,過去純粹以省錢為目標,現在則進一步思索對社會與世界的價值。在這種趨勢影響之下,綠色概念的產品與服務大行其道,據世界領先的傳媒集團WPP估計,2008年全球的綠色概念產品與服務市場將同比增長一倍,達到5000億美元。另外,根據PriceGrabber.com的調查,2007年聖誕因意識到過度消費,將帶來環境問題以及資源浪費,48%的美國消費者決定減少採購聖誕禮物或者商品,59%的美國消費者更願意購買具有綠色概念的商品。
2007年4月德國環境部長SigmarGabriel指出,人類不斷製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引發地球溫度持續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等溫室效應,環保已經成為當前全球最關心的議題,也必將改變商業世界的運作,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大打環保牌。展望2008,只有那些關注環境、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經歷住行業洗牌。化工貿易愈加苛刻的環境,反傾銷和反補貼仍然是國際貿易領域的常見障礙,除此之外2007年的國際貿易領域不得不開始面臨另一項挑戰——2007年6月開始生效的歐盟化學品管理法規REACH。該法規的實施可能打破現有國際間化學品貿易的平衡,造成市場和利潤關系的重新分配。非歐盟企業不但要考慮進入歐盟市場與進口商關系的重新定位,還要面臨為適應REACH法規巨大成本的投入。
REACH實施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保護,防止化學物質造成危害,其次才是增強歐盟化學工業的競爭力,改善歐盟內部市場的一體化,因此該法規的出台從長遠來說對全球化學品的生產和銷售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客觀上為歐盟市場准入設置了一個門檻,對企業的產品生產、監管、以及企業的資金實力、獲取信息能力、談判水平等多個方面提出了考驗。
除REACH法規為企業提出了挑戰之外,縱觀全球貿易市場,2007年化工貿易領域最受考驗的還是中國。今年「中國製造」被國際社會推上了風口浪尖,不但考驗了廣泛的中國企業,還考驗了中國的產品安全監管機構:2007年7月1日起,2831項商品的出口退稅被調整,其中化工產品首當其沖,約380個稅號的化工產品完全取消了出口退稅,還有170餘個稅號化工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絕大部分降低到5%,有機、無機、橡膠等行業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沖擊。
自2007年6月1日起,我國調整部分商品進出口關稅稅率,對天然石墨、稀土金屬、氧化鋱、偏鎢酸銨、氧化鉬等產品開征了一定比率的出口關稅,從2008年1月1日起,我國進一步調整進出口關稅。未來的國際貿易,將更加考驗企業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長久競爭力,那些不符合趨勢的企業必將被淘汰。預測2008如何?今後幾年能源需求急升將帶來「令人擔憂」的後果,包括推高油價、對供應造成威脅,以及加速氣候變化等。預計能耗增加,煤炭比重提高,排放量增大,節能減排壓力加大;中國和印度隨著經濟的迅速增長耗能水平在全世界能源消耗中占的比例也將快速增長,中東地區的能耗需求也將增長;提高能源效率、發展清潔煤炭技術,及建設更多的核電站是消費者,和政府必須採取的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對策。
世界化學工業的並購活動將依然活躍,除私人資本積極參與並購之外,越來越多的亞洲公司參與到外向並購中去,尤其是中國的國有化工公司和印度的精細化工公司。跨行業並購在2008年還將繼續發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對那些野心勃勃的公司來說,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並購將是一個重要的途徑。2008還是好年景嗎?全球石化工業的景氣狀況將持續至2008年末。但是化工行業內關於2008年是否是低迷期的談論十分激烈,歐洲石化協會(EPCA)主席兼薩比克歐洲董事會主席BoyLitjens對2008年的走勢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表示,現在說2008年是否走向低迷還不明確,這和資產利用水平以及供需市場的發展程度緊密相關。
3.中國化工行業頂尖公司排名及各自特色
化工行業23大頂尖霸主
1鹼性電池大王陳來茂 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 63歲福建人本科陳來茂自1988年任職以來,連續12年企業保持30%-50%的增長,把一個只有200萬元固定資產的小廠發展成為了擁有6億多資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南孚電池排名中國第一、亞洲第三。2003年9月底,世界最大的電池廠商美國吉列公司整體收購南孚大股東——香港中國電池有限公司全部股份,從而間接持有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72%的股份。
2供熱大王高振富 大慶振富企業集團董事局主席 46歲黑龍江人初中公司總部在黑龍江大慶,主要行業有供熱、房地產、通訊電子設備。高振富1985年借來600元,帶著38名農民組建了一個施工隊。1997年他開始搞房地產開發,1999年又投資1.97億元涉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個人資產3.8億元。
製冷劑大王顧雛軍 格林柯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44歲江蘇泰縣人本科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主要生產空調製冷劑。顧雛軍80年代末發明了一種非氟製冷劑並在英國創辦了格林柯爾。1995年12月回到國內發展,投資5000萬美元在天津建成亞洲最大非氟製冷劑生產基地,2000年「格林柯爾」在香港創業板上市。2001年10月又收購了科龍電器。個人資產15.3億元。
3稀土大王蔣泉龍 中國稀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50歲江蘇宜興人小學公司總部在江蘇宜興。1984年蔣泉龍從國企下海,以3000元創辦了一家鄉鎮企業,後改製成民營企業並在香港上市。蔣又利用從香港股市融來的資金先後在江西、內蒙古買下稀土和耐火原料生產基地並進行技改。個人資產3.8億元。
4焦炭大王李安民 山西安泰集團董事長 58歲山西人大專公司總部在山西介休,主要從事焦炭、生鐵和水泥行業。李安民曾在軍隊服役7年,1984年在家鄉創辦焦化廠,經過幾次重組成立山西安泰集團。2003年2月集團在上交所上市,李安民及其家人持有56.44%的股份。個人資產2.9億元。
5民營潤滑油大王李嘉 北京統一石化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2003年統一潤滑油推出了一句「多一點潤滑,少一點摩擦」的廣告詞,把「統一」品牌推進了千家萬戶。於1993年成立的北京統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發展速度之快令人稱奇,去年小包裝潤滑油市場銷售總量達11.5萬噸,今年則把目標指向20萬噸。在少帥李嘉的率領下,統一已成為中國民營潤滑油企業名副其實的龍頭老大。
6鍋爐大王梁文海 山西環海集團總裁山西人公司總部在山西榆次。1984年梁文海創辦環海集團,在國內最先推出環保節能型鍋爐。另投資於房地產、水泥、溴化鋰中央空調等。個人資產3.6億元。泵車大王梁穩根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47歲湖南人大學公司總部在湖南長沙,主要生產重型機械。1986年梁穩根等4人湊了6萬元創辦一家焊接材料廠。1993年他將企業更名為「三一集團」,並將總部搬到了省會長沙。個人資產3億元。
7清洗大王任建新 中國藍星集團公司總經理 45歲河北冀縣人大專1984年任建新在中國化工部化工機械研究院工作,為了推廣酸溶技術,借了1萬元,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專業化清洗公司。17年後,藍星已擁有資產100億,下屬10個專業集團、4個海外公司、控股3個上市公司,成為中國工業清洗、化工新材料、膜工業領域的龍頭企業。
8染料大王阮加根 浙江閏土化工集團董事長浙江人公司總部在浙江上虞,主要生產染料、印染助劑,染料產量佔全球產量近四分之一。阮加根上世紀80年代初擔任當地一個印染廠廠長,1996年組建閏土化工集團。閏土集團還經營一家賓館。個人資產3.8億元。
9分散染料大王阮水龍 浙江龍盛集團董事長 68歲浙江人大專龍盛集團總部在浙江上虞,其分散染料佔全球18%的市場份額。1970年阮水龍創辦了公社農葯廠。兒子阮偉祥是龍盛集團研究染料的化學家。個人資產3.6億元。
10專業包裝大王沈雯 上海紫江集團董事長、總裁 45歲上海人高中公司總部在上海,主要從事包裝印刷行業。1982年沈雯創業時生產方便塑料袋。上世紀90年代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生產PET塑料瓶,現在這幾家知名飲料公司三分之一的PET瓶都由紫江生產。此外沈雯也投資房地產和一些IT項目,3年前他還在上海建了一家五星級酒店——虹橋萬豪大酒店。個人資產10.6億元。
11衛生巾大王施文博 恆安集團董事長 53歲福建泉州人大學公司總部在福建泉州。施文博早年從事成衣生意,後轉攻當時由國營機構壟斷的衛生巾市場,於1985年創辦恆安集團。1998年12月8日「恆安國際」以10倍的市盈率在香港聯交所掛牌。個人資產5億元。
12蓄電池大王宋殿權 光宇國際集團董事長 48歲黑龍江人大學公司總部在黑龍江哈爾濱,閥控密封鉛酸蓄電池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1994年任哈爾濱蓄電池廠副總工的宋殿權,下海創立光宇電源廠,生產固定型閥控密封鉛酸蓄電池。1999年「光宇國際」在香港上市。此後還投資生產手機電池。個人資產5.1億元。
13壓力鍋大王蘇增福 蘇泊爾集團董事長 63歲浙江台州人初中公司總部在浙江台州,主要生產炊具。蘇增福曾在海軍服役8年。1985年成為當地農機廠廠長。1989年開始創業,使用沈陽的「雙喜」商標生產壓力鍋。5年後,失去商標使用權的蘇增福被迫創出了自己的「蘇泊爾」品牌。2000年蘇泊爾收購了一個度假村,並涉足醫葯、貿易領域。個人資產5億元。
14精煉鉛大王唐成河 安陽市豫北金鉛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40歲河南安陽人高中公司總部在河南安陽,主要從事冶金行業。唐成河1982年開辦磚廠、海綿廠。1993年創辦豫北金鉛公司,年產值達1.8億元。2001年公司建了第二條電解鉛生產線,年產精煉鉛14萬噸。個人資產2.2億元。
15充電池大王王傳福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 37歲安徽無為人碩士公司總部在廣東深圳,主要生產手機電池。1993年王傳福被邀至深圳比格電池公司做總經理。1995年與表哥及朋友夏佐全共同創立了比亞迪,為摩托羅拉等品牌提供手機電池。2002年比亞迪在香港主板上市。2003年1月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77%的股權。個人資產25億元。
16動力大王王建明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57歲天津人大學王建明1970年進入廣西玉林柴油機廠任技術員,1985年升任廣西玉林柴油機總廠廠長,1993年任廣西玉柴機器(中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總裁。形成以機械製造、膜技術和環保等三大支柱產業為核心的50億元的產銷規模。
17環保大王文一波 北京桑德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 38歲湖南湘潭人碩士公司總部在北京,主要製造環保設備。1993年底文一波用40多萬元資金創建了北京市桑德環境技術發展公司。2001年他因拋出了「中華碧水計劃」而成為資本市場和投資人關注的焦點。個人資產3億元。
18鋁合金車輪大王吳良定 浙江中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57歲浙江紹興人高中公司總部在浙江紹興,主要生產機器及汽車零配件。吳良定高中畢業後因為出身問題難以繼續深造而參加工作。吳良定從改造中國落後的紡織器材入手,逐步跨行業經營,成立了中寶集團、日發集團、萬豐奧特集團。個人資產8億元。
19 PVC型材大王徐明 大連實德集團總裁 32歲遼寧庄河人碩士公司總部在遼寧大連。徐明在大學跳級完成學業後,進入大連市外經貿部門工作。1992年辭職從事水產品貿易,之後成立了一家工程公司。1994年起開始生產塑鋼門窗。實德還持有太平洋保險10%的股份和大連市商業銀行51.7%的股份,以及中國足球甲A聯賽的冠軍隊。個人資產4.5億元。
20磁性材料大王徐文榮 浙江橫店集團總裁 68歲浙江東陽人小學輟學公司總部在浙江東陽。徐文榮於1975年以一個小絲廠起家,直到成為中國最大的鄉鎮企業之一,但一直未明確產權。當地政府曾希望對橫店進行改制並給徐文榮10%的股份,但遭到徐的反對。按照徐文榮持有橫店10%的股份計算,個人資產4.5億元。
21製冷元件大王張道才 浙江三花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浙江人初中公司總部在浙江紹興,主要生產製冷元件。張道才出身農民,1984年創業。目前三花集團年銷售額逾16億元。個人資產5億元。
22復合肥大王周福仁 西洋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46歲遼寧海城人初中公司總部在遼寧海城。周福仁1995年創立年產復合肥30萬噸的錦州西洋特肥廠。1997年租賃經營錦州硫酸廠,2000年4月兼並了貴州的宏泰化工總廠。2001年出資3780萬元成為貴陽市商業銀行第三大股東。2002年10月收購海城鋼鐵廠。個人資產7.9億元。
23塗料大王周偉彬 廣東金冠塗料集團公司總裁38歲廣東順德人大學周偉彬大學畢業到大型國有企業金龍油墨化工有限公司任技術員。1991年周偉彬辭職,用東拼西湊來的8000元成立了一家生產油漆的公司。從1994年起,金冠在國內聚脂漆製造行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個人資產約7億元。?
氟材料大王周雲鶴上海三愛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52歲上海人大學「三愛富」就是「三F」,三種含氟材料,工商局注冊不準用英文字母,所以諧音為「三愛富」。1992年「上海市有機氟材料研究所」發起成立「三愛富公司」,研究所的大部分資產、主要科研力量都注入了股份公司。「三愛富」成為一家集科、工、貿一體化的上市公司。
⑵ 任建新的人物語錄
▲循序漸進地推進改進,在微笑中改革。
▲企業能否讓資本市場認可,是檢驗企業是否成功的惟一標准。
▲投資者對企業的估值高於你收購時的價值,說明我們的收購和整合是成功的、增值的,是有相同效應的。
▲國際化運營是一個綜合化的運作,一開始你一定要低調,千萬不要張揚。
▲要取得商業成功並不單取決於你有多少知識,更多是實踐經驗和世界觀培養中所產生的智慧。
⑶ 任建新當過政法委書記嗎
當過的。
任建新,1925年8月生,山西汾城(今襄汾)人,1948年6月加入 中 國 共 產 黨 並 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
曾任 中 共 中 央 政 法 委 員 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 共 中 央 委 員 , 中 央 書 記 處 書 記 。
⑷ 任建新是誰
是好人,QQ243553706
QQ空間:http://user.qzone.qq.com/243553706/infocenter?ptlang=2052&ADUIN=243553706&ADSESSION=1271671564&ADTAG=CLIENT.QQ.2785_Mysrv.0
⑸ 誰有中化集團創始人任建新的資料
任建新,1958年生,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津貼,中國藍星化學清洗總公司創始人,現任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曾榮獲「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全國青年科技實業家」、「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十大新聞人物」、「中國青年十傑」等稱號,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曾任化工部化工機械研究所團委書記、英國管道協會亞洲分會主席、中國青年企業協會甘肅分會會長、中國昊華化工 (集團)總公司副總裁、中國藍星化學清洗總公司總經理、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2004年5月出任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中共十六大代表。
⑹ 任建新的人物特寫
任建新---走向世界的並購家
中國企業報記者 汪靜赫/文
掌管千億元資產、11家上市公司,他卻不持有一分錢股份,只拿22萬元年薪。26歲時,他以一個團委書記的身份下海,以家產為抵押,借款1萬元創辦藍星化學清洗公司,開創了被譽為「第361行」的中國化工清洗業。
30歲出頭,他領導企業開始國內並購,100多家虧損國企由此起死回生。接著進行了4項重大國際並購,全資吞下澳大利亞最大乙烯企業、世界排名第二的法國蛋氨酸企業、世界第三的法國有機硅企業以及英國特種纖維企業,成功整合並迅速盈利。
面對外界的贊嘆和驚訝,有媒體這樣援引他的回答:「『GoodLuck』,但當好運光臨100次時,背後就肯定有它必然的原因。」
他就是被稱為「中國並購大王」的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任建新。
這位剛過知天命之年的中國企業家,從青年時代白手起家的第一天起,便明白了遠比100次運氣更為重要的是———艱苦創業和執著奮斗。
2009年,任建新榮獲有著中國企業管理領域「諾貝爾獎」之稱的「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對於這位完全稱得上傳奇的企業家來說,榮譽與獎章是他事業佳績的溫柔注腳,20多年的創業歷程則是更為精彩的華章。
第361行
「他,創造了361行」———20世紀80年代末的一天,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以此作為標題刊登文章,這篇文章里的主角名叫任建新。
1984年,甘肅蘭州,26歲的任建新在化工部化學機械研究院做團委書記。在一個 「酸洗設備水垢技術短訓班」做工作人員時,他偶然發現我國煤產量每年增加850萬噸,而僅因鍋爐結水垢浪費的煤每年就是1750萬噸,相當於兩年增產的原煤。他想起了在此之前,在化機院的保險櫃里,一份獲獎的研究成果「藍5」硝酸酸洗緩蝕劑已被鎖了整整5年。當時在我國,這種清洗技術是個空白,而這項專利當時只需250元資料費就可以往外賣。
對於任建新來說,這不是一般意義的聯想,而是決定了他一生的契機。
1984年9月1日,在機械研究院內那間破舊的 「防空洞」里,任建新和7個和他一樣青春的年輕小夥子擊掌結盟,正式 「下海」。
「我當時並沒有想做成今天這樣的公司,只是想為化機院增加些收入。」任建新回憶。
於是,26歲的任建新開始了他漫長而傳奇的創業之旅。他所創建的這個小公司叫作藍星清洗,它是中國國內第一家從事專業清洗的企業。
任建新以家產做抵押向單位借款1萬元並簽下 「軍令狀」: 「如果失敗了,將家產變賣作為補償,另外自願將職務降一級,工資降一級。」
由於當時工業清洗技術在國內還是空白,想讓企業相信初出茅廬的藍星公司能清洗干凈結垢嚴重的鍋爐並非易事,於是任建新決定獨創蹊徑。
第一單生意在哪裡?任建新瞄準了西寧郊外的一個煤礦。很快,在礦上的廣播中傳出了這樣一則啟事: 「從蘭州來的共青團員學雷鋒做好事,免費為礦工清洗家中的茶壺水垢……」
一位老太太成了第一位顧客。一把舊茶壺光潔如新,老太太十分滿意地給了兩毛錢———這就是任建新的藍星公司創造出的第一筆產值。
兩毛錢的生意引來了煤礦領導的注意,他告訴任建新,礦上有台結重垢的鍋爐可以試著洗洗,有效果給報酬,否則就當報廢了。任建新和夥伴們連夜開工,結果 「廢鍋爐」起死回生,任建新拿到了報酬1900元。這只是開頭。第一年,藍星就賺到了24萬元的凈利潤。
此後的幾年裡,藍星飛速發展,開始面向全國推廣清洗技術,公司幾乎包攬了國家 「七五」到 「九五」計劃期間所有乙烯和大化肥裝置的開車前清洗工程。
任建新將藍星清洗在大型成套裝置上的應用作為課題,報請化工部和國家科委,同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再加上媒體對藍星事跡的宣傳報道,藍星清洗在工業領域的知名度迅速打開。依靠清洗技術優勢,國家在 「七五」、「八五」期間引進的進口成套石化、化工大型裝置的開車前工業清洗均由藍星「包了圓兒」。
在此期間,任建新率領藍星收復了長期被外國人占據的國內工業清洗市場,孵化出400多家國內清洗工程公司,成功構建了一個被稱作中國第361行的新產業———工業清洗產業, 「小到茶壺,大到原子彈,全能清洗」的藍星開始走向世界,被外國同行盛譽為 「世界清洗大王」。
1995年,藍星清洗A股上市,同時將總部搬至北京。隨後,任建新以國企脫困為突破口並購了107家國有化工企業,把藍星發展成了中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化工新材料龍頭企業。2004年5月,以藍星集團和昊華集團為主體組建成立中國化工集團,任建新成為這一「產業領域新王者」的總經理。
並購大王
1996年,並購江西星火廠是藍星發展史上的一個關鍵點。當時的江西星火廠雖擁有國內規模獨一無二的萬噸有機硅裝置,但該裝置自建成13年來,試車28次均告失敗。
其時,任建新率領藍星總部剛剛搬進北京,他甚至沒來得及坐在新辦公室辦公,便頂著巨大壓力匆匆奔赴江西。星火廠資產規模比藍星大許多,負債率200%,企業早應破產,加之地處山溝,交通不便,職工家屬超過1萬人……所有這些對於藍星而言,是個看似扛不動的大包袱。任建新執意要並購,但他並不盲目,而是先奔赴江西展開調研。在經過了一番鬥智斗勇的卧底調研後,他找到了星火廠試車失敗、瀕臨破產的痼疾———沒有掌握核心技術。
隨後,任建新把工廠大部分離開的技術骨幹都召了回來,並邀請100多名國外著名化工專家對星火廠有機硅項目的技術、設備、工藝逐項進行診斷,對改造方案進行論證。他還親自帶團赴國外考察、學習與有機硅相關的技術,買回大批與有機硅項目相關的資料供技術人員深入研究。5個月後,萬噸有機硅生產線試車成功,半年後,有機硅產品下線。
任建新一役成名。
一度瀕臨破產的星火廠在任建新接手的第二年即成功扭虧。如今,這家公司已經成為中國化工新材料領域中最具競爭力的上市公司之一,是中國最大的有機硅、雙酚A、特種環氧樹脂生產商,其有機硅生產已在世界排名第三位。
並購星火廠的成功,極大地堅定了任建新整合國內化工行業的信心。
不久之後,化工部的另外兩大困難企業———南通合成材料廠、晨光化工研究院也被任建新一一成功解困,接著,藍星並購了無錫石化廠、北京化機廠、蘭州日化廠等國有企業。
任建新開始了大規模進行產業整合,先後完成了很多困難國企的改造:天津石化、黑石化、哈石化、濟南裕興、濟南石化、沈陽化工、連雲港設計研究院、晨光院等等被藍星兼並重組,一個個休克魚被成功激活。藍星進入快速擴張期,總共並購了國內逾百家企業。至此,藍星不僅成功進入了化工新材料領域並發展成為行業老大,而且也由此走出了一條尋求以資本為紐帶的快速擴張之路。
歷經第二個更為艱苦的10年之後,藍星集團從 「藍星清洗」逐漸轉型為「藍星化工」,中國化工新材料航母的雛形也已初見規模,企業規模從1995年遷入北京時的40億元發展到200億元。
在任建新的心裡,有一個關於大化工的夢想。面對化工部解散之後化工企業分散各地的現狀,他一直夢想能組建中國化工。2002年春節前後,任建新起草了關於組建中國化工的報告上報國家經貿委和中央企業工委。
2004年,中國化工集團成立,任建新成為第一任 CEO。此時,中國正成為大宗化學品和特種化學品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任建新為中國化工確立的發展戰略是 「老化工,新材料」。
從一個1萬元起家的小公司到數十億元資產的大型國有企業,任建新和他的藍星走出了一個中國企業的奇跡,但他並未就此駐足,而是把目光投向世界市場,走上了海外並購之路。
2006年,任建新連續完成了3項大規模的海外收購,創造了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的最高頻率。當年1月,藍星集團耗資4億歐元收購了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產企業法國安迪蘇集團100%股權。蛋氨酸是動物飼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添加劑,國內一直沒有生產技術,藍星的收購不僅填補了國內的技術空白,而且也將法國安迪蘇帶入快速發展的軌道;4月,藍星收購澳大利亞凱諾斯公司。凱諾斯公司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聚乙烯生產商。通過這次並購,藍星集團以最短的時間、較低的成本獲得了國外乙烯及相關資源,為發展化工新材料奠定了原料基礎;10月,藍星又與法國羅地亞集團在北京簽署了全資收購後者有機硅及硫化物業務項目的協議。憑藉此次收購,藍星集團將有機硅單體的生產能力提升至每年42萬噸,躍居世界第三大有機硅單體製造商。
對於海外收購,任建新除了保持慣有的冷靜和低調外,還有他自己的一套整合戰略: 「買得來,管得了,幹得好,拿得進,退得出,賣得高」。任建新對並購過來的企業在管理上決不手軟,但同時很重視與並購國間的文化融合,他的理念是: 「我們去收購它,不是征服它,不能以一種佔領軍的心態去收購和管理。」
從國內到國外,每次成功的並購都為任建新的企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業績奇跡,也使他擁有了 「並購大王」的頭銜。
任建新愛讀 《毛澤東選集》,這個愛好成為他並購謀略的指導方針: 「在並購經營國有企業過程中,吸收中國傳統的文化特別是哲學思想和觀念有時可以產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要取得商業成功並不單取決於你有多少知識,更多是實踐經驗和世界觀培養中所產生的智慧。」
在成功並購海外企業的同時,任建新還帶領中國化工積極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
2007年,中國藍星集團與美國黑石集團完成 「土洋聯姻」,無疑是中國市場上最吸引人眼球的經濟事件之一。9月,黑石集團以6億美元入股中國藍星集團20%股權,這一運作的完成,不僅標志著世界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黑石集團完成了中國布局的第一步棋,同時也標志著作為中國化工產業領跑者的藍星集團吹響了向世界級跨國企業進軍的號角。由任建新主導的此次合作是中央企業採取非上市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首例,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成為國際資本與中國央企結合的典範。至此,任建新10年來低調展開的資源布局戰略浮出水面。
如今的中國化工實現了快速健康發展,資產總額由229.6億元增至1586億元,是成立之初的6.9倍;主營業務收入由152億元增至1203億元,是成立之初的 7.9倍;利潤總額由 2.27億元增至28.65億元,是成立之初的12.6倍。目前,中國化工在中國企業500強中名列第28位,在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中位居第一;在全球化工公司100強中排名第19位。中國化工集團競爭力不斷增強,已成為中國石化(8.98,-0.22,-2.39%)領域的新科「第三級」。它的成長壯大,使中國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石油、石化、化工三大產業格局。
雙面驍將
任建新領導的企業被稱為最具 「民企特色」的中央企業,他成為央企負責人中獨一無二的 「草根創業者」。在中國所有大型國企的管理者中,任建新可謂是獨樹一幟的另類。
外界視線中的任建新是個傳奇人物:26歲開始創業,早期經歷就像是矽谷創業家們的 「車庫故事」,由此開創了中國現代清洗工業;30歲出頭成功進行第一次並購整合,迄今已收購107家國內企業和4家西方公司;他沒有系統學習過商戰理論,卻靠著 《毛澤東選集》的智慧引領,指揮若定地完成了一系列高難度的跨國並購;他從未在中央部委任職,但卻成了一家國資委直屬的大型國有企業領導人;他沒有受過西式教育,英語也不熟練,卻能和華爾街的銀行家們稱兄道弟。
任建新的傳奇經歷,顯示他是一位雙面驍將。
媒體曾這樣描述:這位中國化工集團的總經理有著兩張面孔,一面是親和樸素,知恩重義;另一面,則是自信和鐵腕。
1995年,藍星集團從蘭州遷入北京時,任建新為隨同前來的1800名員工妥善解決了包括住房、配偶工作和孩子上學等一系列問題。任建新看上去樸素而極具人情味,比如他能記住僅僅見過一面的無關緊要的來訪者的名字,並在再次遇見時熱情打招呼。任建新曾裁減了公司機關44%的冗員,連他的妻子都下了崗,但公司裁人,從不會解聘了事,任建新總是想辦法開辟新的崗位,安置下崗員工。
因為念念不忘母親臨終時吃一碗牛肉麵的遺願,任建新後來投資了以拉麵為主要產品的現代快餐連鎖企業。他給拉麵連鎖企業命名為 「馬蘭拉麵」———因為母親姓馬,他要以此來紀念逝去的母親。15年來,這家連鎖店在世界各國開辦了500多家拉麵店,創造了1萬多個就業崗位。
在當選CCTV2007年度經濟人物發表獲獎感言時,任建新坦言: 「我是在蘭州生長的,蘭州的牛肉麵和我有很深的情結。」隨著任建新的發言,現場大屏幕上忽然出現了他那逝去多年的母親慈祥的大照片,毫無准備的任建新怔住了,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他禁不住熱淚盈眶。那一刻,他的內心回歸到很多年前那個少年時代。重情重義是任建新的本色,然而在工作上尤其是決策過程中,他又極具鐵腕作風,相當強硬和固執。1996年,他帶上當時藍星所有的流動資金收購江西星火化工廠,進入此前他一無所知的有機硅領域,正是有了這種決絕大膽的強硬做派,之後成功地將之發展成中國現在最大的有機硅生產商;在收購法國安迪蘇後,任建新大膽撤換 CEO,就是「想讓人知道,我 『能』免他」。
上世紀90年代,藍星清洗(17.01,-0.61,-3.46%)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數億元,那時便有人勸任建新改制,將他們自己一手打造的企業私有化,但任建新堅持把公司100%國有,說藍星的發展不能違背 「興業報國」的初衷,改制方案也從此被束之高閣。
在為企業求得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在外人看來十分固執的任建新放棄了個人的小利。迄今為止,無論是藍星,還是中國化工旗下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里,都沒有任建新的個人股份。這意味著,當任建新離開藍星、離開中國化工時,他領取的將只有退休金。也正因如此,盡管20年來他完全獨立控制著 「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集團公司」,但卻從未在中國富人榜上出現過,這樣的特立獨行讓很多人困惑不解。
任建新不愛富人運動———高爾夫,他也不會打網球,而是喜歡走路,他每天上班走5公里,然後坐車到公司。他的業余愛好就是讀書, 《毛澤東選集》他讀過11遍。任建新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幹家」。作為一個事無巨細的管理者,他鼓勵手下的管理者親歷親為。每天在辦公室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節假日也不例外。 「我不是董事長、不是老闆,所以只要是總經理能夠事必躬親的事最好事必躬親,這就是我的管理理念和處世方式。」任建新說。
在經歷了最初的創業和一系列企業重大轉折之後,任建新欣喜地看到,中國化工超常規快速發展,改變了全球化工新材料產業格局,並成為全球領先的化工企業。
「我的目標是讓中國化工走上一條穩定發展、持續盈利的成功之路。」
任建新,這個中國的並購大王正款步走向世界的前端。
⑺ 中國化工任建新的級別
中國化工任建新的級別是副部級幹部,目前由國資委治理的央企共125家,單位級別分為副部級和正廳級央企。
其中歸國資委企業一局管理的前53家企業(中字頭央企)的負責人是中央組織部管理的幹部至少副部以上(中國化工第43位)。
排名後面的是由企業二局管理,由國資委任命其負責人,按照黨的幹部管理許可權來說,最多是正局級。
⑻ 任建新的工作經歷
歷任洋坪公社黃家沖村下鄉知青;部隊戰士;縣供銷社安全股辦事員;
縣委政研室秘書科副科長、科長、副主任,縣委辦公室副主任;
縣政協常委、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茅坪場鎮黨委書記;
縣財貿戰線黨委書記、縣人民政府財貿辦公室主任;
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
現任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分管法制工作委員會和農村工作委員會。
⑼ 最高法院長任建新是任弼時的兒子嗎
不應該是。老任籍貫是湖南汨羅,1926年才與陳棕英結婚,他曾有9個子女,5個夭折或失散,長大的女兒遠志、遠征、遠芳,兒遠遠,小任1925年出生,籍貫是山西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