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知識的涵義是什麼
一般來說,知識是指我們對於被意識對象本身的了解,包括對它的視、聽、嗅、味、觸等知覺和印象、表象、經驗、概念、理解、描述等。
《辭海》對「知識」的解釋為,知識是人類認識的成果或結晶,它包括經驗知識和理論知識。哲學家金岳霖在他的《知識論》中指出,知識「就是我們所能思議的一片有結構的或有系統的真命題」。
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從社會學角度研究認為,知識是對思想或事實的一套有系統的闡述所提出的合理判斷或經濟性結果。
從上面的幾種解釋可以看出,關於「知識」的幾種定義基本上是從哲學、社會學的角度來闡述的,偏重於「是什麼」、「為什麼」一類的知識,是前人大量收集、觀察、比較、分類得出的知識,是有關專家智慧的結果。
但是,新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相當數量的企事業組織無論在運作法則,經營模式,還是在知識的運用、消耗的存儲等方面都有別於工業經濟時代。與上個世紀相比,「知識經濟」中所說的「知識」,是一個更加寬泛的概念,一方面它包括人類迄今為止所創造的所有知識。其中,科學技術、管理科學和行為科學的知識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知識經濟」中的知識有更多的經濟含義。
從經濟學范疇來研究,知識是專指那種能夠作為資源投入到生產過程中並在生產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現代知識。美國學者斯圖爾特曾經說過,「知識,增值的商品」。意思是,不被利用的知識是沒有經濟學價值的。
人類的知識在「知識經濟」中分為兩類:即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所謂「顯性知識」是指那些可以被系統化、並用公共化的形式、語言等清晰而充分表達出來的知識,例如各門類科學和各種理論知識等。「隱性知識」是指那些高度個人化,難以用形式化、公共化的語言工具充分表達和交流的具體知識,例如個人的經驗、技巧、訣竅及某種類型的信仰性知識等。自古至今,人類社會的經濟時代已經經歷了數次更迭,如果我們把這種依次更迭的經濟時代從產業結構變化的角度來劃分,可以依次排列為:采獵時代——畜牧時代——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
毋庸置疑,在人類社會的展進程中,任何一個經濟時代都離不開知識;同樣不可否認,在這個演變過程中,工業文明從前只與個人具體情況有關的知識中相當大的一部分,通過科學化的努力而被公共化,系統化了。從這個意義上看,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能力已經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而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工業文明取得的巨大成就等都得益於知識顯性化的努力。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隱性知識不僅與顯性知識平等地納入了人類知識范疇之內,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隱性知識是顯性知識得以產生的原動力和源泉的地位。
通常來說,知識經濟中的知識具備五個特性,即:可擴充性、非消耗性、共享性、非稀缺性和易操作性。知識的這五個特性決定了知識與其他生產要素相比有本質的區別,這種區別主要表現為知識已不是經濟增長的「外生變數」,而是經濟增長的內在核心因素或主導因素,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力量」。
當知識成為主要經濟要素後,經濟的增長方式會發生根本變化,長期持續的增長成為可能。由於知識具有以上特性,所以人類的任何一種活動都離不開知識,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更離不開知識的作用。
在不斷發展的當今人類社會,知識對經濟的作用表現得尤為突出。據統計顯示,目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主要成員國的知識經濟形成的產值已經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0%。
目前,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也越來越得益於科技知識在發展經濟中的作用。例如,中國科學院近年來創建的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像聯想集團、成都地奧制葯有限公司、長春熱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其產值成幾倍、幾十倍、幾百倍地增長。還有著名的北大方正集團、清華同方集團、海爾集團等,都顯示出科技知識在促進經濟發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當然,伴隨著知識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相關的企業也蘊育了千千萬萬的知識企業和知識型員工。
『貳』 誰能告知中央空調系統常用電纜的型號及規格
動力用電一般用,橡套電纜 YC 根據用電量選擇型號
『叄』 諾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中科英華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原長春熱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12月經吉林省經濟體製版改革委員會權吉改股批(1993)第76號文批准,由長春應化所獨家發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公司於1997年9月向社會公開發行300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掛牌交易。 2016年2月,公司名稱由「中科英華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諾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由「China-Kinwa High Technology Co.,Ltd.」變更為「Nuode Investment Co.,ltd.」。
法定代表人:陳立志
成立時間:1989-08-23
注冊資本:115031.2097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220107010000090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高新北區航空街1666號
『肆』 中科英華(香港)商貿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科英華(600110)擬與其控股子公司長春熱縮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出資50萬美元組建。其中:中科英華(600110)出資40萬美元,長春熱縮材料有限公司出資10萬美元(注冊地為香港)。之前公司注冊資本增加到300萬,中科英華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出資240萬美元,佔中科香港80%的股權,長春熱縮材料有限公司出資60萬美元,佔中科香港20%的股權;2006年8月,中科英華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對中科英華(香港)商貿有限公司(下稱"中科香港")增資500萬美元, 增資後:中科英華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出資740萬美元,佔中科香港92.5%的股權,長春熱縮材料有限公司出資60萬美元,佔中科香港7.5%的股權;
『伍』 關於長春的知識
長春簡介
1、自然環境
A、位置
長春市位於北半球中緯地帶,歐亞大陸東岸的中國東北大平原腹地,居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2′。
南北距離217 .5公里,東西長227公里,幅員18881平方公里。西北與白城市毗鄰,西南與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市區地處松花江的三級支流---伊通河畔。
B、面積
1995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長春市對市轄的行政區劃做了重大調整,撤銷郊區,設綠園區,撤銷雙陽縣,設雙陽區,二道 河子區更名二道區,同時對市轄的行政區劃也做了相應調整。市區面積由原1116平方公里,擴至357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由原136平方公里,拓為137.35平方公里。
C、氣候
長春市的氣侯介於東部山地濕潤與西部平原半乾旱區之間的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侯類型。東部和南部雖距海洋不遠,但由於長白山地的阻檔,消弱了夏季風的作用;西部和北部為地勢平坦的松遼平原,西伯利亞極地大陸氣團暢通無阻,各季風的勢力影響很大,故氣侯部的特點是冬季嚴寒漫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暖短促,秋季晴朗溫差大。年平均氣溫4.8℃,最高39.5℃,最低零下39.8℃。年平均日照為2,866小時左右,無霜期為140天左右,平均降雨為567.0毫米。夏季氣候涼爽,綠樹成蔭,素有「塞北春城」之稱。冬季白雪皚皚,玉樹瓊枝,一派「北國風光」。
D、人口
截至1996年底,長春市共有1 774 578戶,6 767 781人。其中,男性人口3 448 350人。占人口總數的51%;女性人口3 319 431人,占人口總數的49%。市區(南關區、寬城區、朝陽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人口2 741 731人,佔全市總人口的40 .5%;縣(市)(農安縣、九台市、榆樹市、德惠市)人口為4 026 050人,佔全市人口的59 .5%。全市總人口比上年增加94 869人,增長率為14‰,比上年上升為0 .7‰。長春市人口占吉林省總人口的26 .2%。
E、地質地貌
長春市屬天山興安地槽褶皺區吉黑褶皺系松遼拗陷的東部邊緣,城區下部分布著深厚的白堊系泉頭組,為一套紅色較粗粒碎屑岩,均為不透水層或含水性極微層,地層深厚,岩層緻密,傾角很小。此外,第四世紀沉積相當普遍,洪積層上部為黃土狀物質,下部為紅色粘土或砂粒層。新構造運動以來,地體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溝谷發育,形成微波狀台地平原。二級階地黃土狀亞粘土厚15?5米,抗壓強度20?5噸/平方米,是較佳的天然地基。一級階地(二道區)亞粘土層地基抗壓強度8?1噸/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深處有一淤泥夾層,不適於天然地基,下部是砂、沙礫層,抗壓強度25?5噸/平方米,距地表6?1米以下是基岩,對大型、特大型建築基礎置於基岩上最為有利。
長春市的地貌特點,是遠依山,近傍水,以平亢的台地平原為主。主要地貌類型為:(1) 低山丘陵;(2) 台地平原;(3) 沖積平原;(4) 火山錐體。
2、自然資源
A、土地
長春市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較豐富,共有土地面積188.81萬公頃,其中耕地110 .79 萬公頃,佔全部土地面積的58 .7%;土地主要是黑土、草甸土、黑鈣土,分別占土地面積的34 .5%、29 .06%、15 .28%;土地肥沃,一般黑土層厚達0 .6~1 .0米。
TOP
B、森林
全市林業用地32公頃,其中,有林地223999公頃,灌木林地23897公頃,疏林地形69公頃,未成林造成地53671公頃,育苗地375公頃,規劃造林地1857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達到期5105260立方米,其中分蓄積13761857立方米,疏林蓄積23734立方米,四旁樹蓄積蓄319662立方米。
C、水資源
長春市的地表水屬第二松花江水系,松花江、飲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還有沐石河、雙陽河、霧開河、新開河及卡叉河等流經境內,有波羅泡子、敖寶吐泡子、元寶泡子等主要泡子湖泊7 處;市區的地表水,較大的河流為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也是飲馬河的支流伊通河及其支流新開河等。由於市區的下部基岩為中生代白堊紀紅色岩系,岩層緻密,為一不透水層或含水水性極微,因而無深層地下水源,故地下水貧乏。
「八五」期間,長春市重點抓了主要江河治理和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堅持不懈地開展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快了城鄉供水和水產生產,進一步壯大了水利經濟,全市各項水利工作出現了全面發展的好勢頭。完成或基本完成第二松花江堤防險工整治病處,完成石頭口門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基本完成太平池水庫主體工程加固任務;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共完成綜合工程量2.5億立方米,平均每年年完成工程量0.5億立方米,比「七五」期間平均增長25%。「八五」期間,全市累計加固小型水庫7座,新打機電井650眼,完成6片灌區工程配套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3萬公頃,實灌面積穩定在13.3萬公頃;新建排澇站8座,新增和改十年一遇除澇面積3萬化頃,防病改水,人畜飲水解決村屯57個2.07萬人口,1.22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5萬公頃,興建了引松入長供水水源工程;水產品總產量達到6.97萬噸;水利經濟總產值累計達到3.4億元,創利潤0.9億元。水利勘測設計.水利水產科研技術研究和推廣等基礎工作得到了全面發展。
D、野生動植物
在野生動植物群中,有森林植物、草甸植物、草原植物等,具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300餘種,可供葯用的有五味子、大活、黨參、蒼術等150多種;可做工副業原料的有胡枝子、蘆葦、蒙古櫟等50多種;可供食用的有蕨菜、黃花菜、山楂、山葡萄等30多種;可做飼料的有鹼草、草木樨、小葉樟等50多種;森林的組成以東亞闊葉林成分為主,華北系成分、長白區系成分也有滲入,如黑松、樟子松、雲杉、冷杉、長白落葉松、側柏、檜柏、胡桃楸、水曲柳、
黃菠蘿、花曲柳、山楊、黑樺等。野生動物資源有豹貓、紅狐、鴻雁、林蛙、中華鱉、虎斑文蛇、背角無齒蚌等5類35種。
E、地質資源
長春市礦產資源,除已探明儲量的煤、油質岩礦、水泥石灰岩礦、水泥粘土礦、珍珠岩礦、膨潤土、熒石、鑄型用砂礦、銅、銀、鐵礦外,石油和天然氣也有一定儲量。
3、歷史概況
長春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城市,僅有180餘年的歷史。它起源於伊通河沿岸的「長春堡」。清政府嘉慶5年(1800年)開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機構「長春廳」。1865年建築城垣,佔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達9萬餘人。
1896年帝俄侵入東北,攫取中長鐵路築路權,在長春建起俄國人居住區。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帝俄權益為日帝所取代,1908年日帝為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其後又開辟商埠,當時城市面積為21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為傀儡政權——「滿州帝國」,將長春定為「國都」,改名「新京」,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區面積為80平方公里,人口達81.7萬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我軍於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長春。但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的魔爪又伸入長春使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市區人口最後減至17萬人。
1948年10月18日,長春重新獲得解放,被確定為特別市。1953年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劃歸吉林省,隨後省會遷至長春,成為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55年定為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1979年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隨著對外開放、對內搞活政策的貫徹落實,我市於1980年同日本仙台市、1981年同南斯拉夫諾維薩德市、1983年同英國伯明翰市、1985年同美國弗林特市結為友好城市;在廣州、大連設立了辦事處。
TOP
.
二、長春加快發展的優勢
八十年代末期,我市在綜合各方面優勢和產業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把汽車、農副產品深加工、高新技術產業確定為三大支柱產業,優先發展。多年來,我市圍繞支柱產業進行結構調整,三大產業已經成為加快我市經濟發展的優勢,帶動了全市經濟發展。1、汽車及其配套工業。汽車工業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龍頭,一汽的產品發展到轎車、輕型車、卡車等五大系列、上百個品種,年產量佔全國的13%左右。我市汽車配套工業以轎車為重點、開發了電線束、點火模塊等一批水平較高的配套產品,基本形成了高水平、大批量、專業化的配套企業群。目前全市已有30餘戶企業達到了一汽、一汽—大眾轎車配套要求。我們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緊緊依託一汽,把長春市汽車工業的輪子轉快、轉大。要採取有效形式,把一汽與我們地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主要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把配套企業全交給一汽,另一種是組成與一汽緊密型的利益共同體,同呼吸,共命運,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緊緊跟住一汽及國內主要汽車廠家的發展步伐,
努力擴大現在配套產品的市場份額。同時,抓住一汽改型、上新產品的有利時機,爭取新的配套產品。到本世紀末,我市汽車配套工業銷售收入要由現在的30億提高到60億。另外,長春汽車經濟貿易開發區擁有國內最大的汽車交易市場,現在年交易汽車量達到18000輛左右,依託一汽的優勢,汽車貿易也是大有潛力的。
2.高新技術產業。為了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贏得競爭的主動權,我市把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重大戰略任務。長春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有著一定的比較優勢,特別是我市在生物醫葯、光機電、新材料等領域,無論在技術和人才方面,在全國都處在前列,比如說,目前國家批準的生物基因葯物只有8個,而我市就佔了5個。去年,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0.9%,初步形成了生物工程、電子信息、新材料和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為了構築跨世紀發展優勢,根據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和國內外高新技術的發展趨勢,我們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立足現有技術優勢和經濟實力,初步確定了生物醫葯、電子信息、新材料等三個重點高新技術領域,集中力量抓了一批關鍵項目,發展了基因工程干擾素、白介素、熱縮材料、指紋識別系統等一大批主導產品。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比如,在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長春金賽葯業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基因工程制葯企業,生產的金磊生長素、金磊賽強等產品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人生長素與升白因子兩大項目均被國家計委列入「九五」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從企業的發展前景看,這個企業很可能成為全國制葯行業中的龍頭企。目前,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5家,現在已有長春高新、長春熱縮等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深、滬上市公司,對長春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傳統工業的優化起到了很好的支撐、帶動和輻射作用。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與市內大專院校加強合作,搞好科研與生產的對接;發揮我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兩區帶動」作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我們的目標是,到2000年,爭取實現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15%以上,使高新技術產業真正成為長春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
3、農副產品深加工。 長春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玉米出口基地,糧食產量高,但轉化量小,而且加工產品大部分是初級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這是我們經濟相對落後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我們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潛力所在,去年,我們開始規劃把長春建設成為「食品城」,重點要建立10條龍,即以加工企業為龍頭的肉雞、優勢肉牛、瘦肉型豬、玉米深加工、肉鵝、肉兔、大豆、水稻、特產、果品、蔬菜等10個系列開發項目。目前,我市已經初步形成了規模較大、輻射帶動功能較強的肉雞、優質肉牛、瘦肉型豬、玉米深加工等4大系列。其中以德大公司為龍頭的肉雞一條龍,去年實現產值24億元,利稅1.16億元,出口創匯7000萬美元,帶動范圍達到7個縣(市)62個鄉鎮、600多個村屯和6000多個農戶。大成玉米深加工項目一期工程已形成了30萬噸的加工能力,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玉米綜合加工企業,年產澱粉19萬噸,玉米蛋白粉1.5萬噸,纖維飼料6.8萬噸,粗玉米油8000噸,年實現產值7億元,利稅2.37億元。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骨幹項目建設,努力做到四個一批。一是達產達效一批,如德欣肉牛、大成玉米、農安鵝系列等。二是建成投產一批,如九台120萬頭瘦肉型豬、清真皓月肉牛屠宰加工、雙陽宏林禽業集團等。其中,清真皓月肉業股份有限公司原來僅是個民營小企業,目前發展成全市優質肉牛系列開發項目的「龍頭」。這個項目從總體布局到屠宰工藝,完全按伊斯蘭風格進行規劃設計,一期工程年屠宰加工肉牛20萬頭、羊10萬只,熟食製品6000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5億元,利稅1.75億元。產品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大量出口到沙特、伊朗等伊斯蘭家和地區。三是啟動新上一批,如九台50萬張皮革加工、大成1萬噸賴氨酸項目等。四是規劃儲備一批,現已規劃項目76個。同時,要進一步突破資金難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龍頭企業把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構築長春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優勢。爭取到2000年,全市年轉化糧食能力達到22億公斤,轉化率達到75%,基本奠定農副產品加工工業在全市經濟中的支柱地位。
長春市地處松花江的三級支流--伊通河畔,始建於1800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吉林省省會和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素有汽車城、森林城、電影城、科技文化城和"塞外春城"之美稱,是全國的知識密集區之一。相傳1800年清朝設置長春廳的時候,因為遍地長滿了長春花,也就是月季花,奼紫嫣紅,爭奇斗艷,故取名長春。今日的長春仍保持其花園城的特色。
長春市位於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2′之間。南北相距217.5公里,東西長227公里,幅員18881平方公里。西北與白城市毗鄰,西南與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
1948年10月,長春被確定為特別市,1954年定為吉林省省會,1955年改為中央直轄市,1979年被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計劃單列市,1992年被國家定為沿邊開放中心城市,1994年被列為副省級城市。全市轄朝陽、南關、寬城、二道、綠園、雙陽6個區,榆樹、九台、德惠3個縣級市和農安縣。市區面積3577平方公里。總人口683.8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78.8萬人,有漢、滿、回、朝鮮、蒙古、錫伯、壯等38個民族。
長春市地域遼闊,土地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都十分豐富,具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共300餘種,珍貴野生動物34種。長春市的礦產資源,除以探明的煤、油質岩礦、膨潤土、銅、銀、鐵等11種礦產以外,石油、天然氣儲量也很豐富。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汽車、農副產品深加工和高新技術已成為長春市的三大支柱產業。
長春是一座開放度較高的城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凈月潭旅遊經濟開發區和汽車經濟貿易開發區已成為長春參與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龍頭"。一些國際知名的大企業、大商社,如美國的福特公司、百事可樂公司、克賴斯勒公司,德國的大眾公司等已在長春獨資或合資興辦了實業。
長春市區內街路筆直寬闊,既有中國古典建築,也有日式和歐式建築以及現代化的建築,使得長春更具有文化城市的魅力,現已形成了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協調發展的旅遊產業體系。
汽車廠
素有中國汽車工業搖籃之稱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原第一汽車製造廠)座落在吉林省長春市西南部。1953年動工興建,1956年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卡車,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1958年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研製成功,從此成為民族轎車的象徵。
凈月潭
凈月潭國家級森林保護區的東南側,轄凈月,玉潭兩鎮和長春電影城。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內有119個山頭。其中耕地面積100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00平方公里,潭水面積4.3平方公里,方圓百里綠蔭如蓋,潭水清澈透明,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旅遊資源。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凈月譚進築壩蓄水程彎月形而得名;因山清水秀林茂而揚名,被譽為台灣日月潭的姊妹潭。浩瀚林海,依山布陣,威武壯觀,構成了含有30多個樹種的完整森林生態體系。其中,浩瀚的人工林海,被譽為「亞洲之最」。
隆冬季節凈月潭白雪初雯,千里冰封,潭水凝碧玉,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是冰雪運動的天然樂園,凈月潭滑雪場突出關東特色,營造冰雪情趣,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冰雪旅遊基地。
人民大街
原名斯大林大街,日偽時期的大同大街,北起站前廣場,南至衛星路,全長10公里,平均寬50多米,建於1907年,是當時的中央大道。1932年改稱大同大街。位於中段的人民廣場,地處市中心,建於1933年,直徑220米,面積為3.8萬平米的廣場中心矗立著蘇聯空軍烈士紀念塔,塔高31米。廣場內四季常青,蒼松翠柏,垂柳,白樺,丁香等樹木3000多株。
偽滿遺址
偽皇宮陳列館位於長春市東北部的光復路3號,佔地13萬多平米,這里曾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第三次登基做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時的宮殿。從1932年到1945年,溥儀在這里生活了十四年。皇宮分內廷和外廷。內廷是溥儀及其後妃居住的地方,外廷是溥儀進行政治活動的場所。內廷有東西兩院,西院有"緝熙樓",東院有"同德殿"等,此外西院有西花園,東院有御花園,游泳池,書畫樓及御用防空洞。西院的緝熙樓和勤民樓現已恢復原貌,目前已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是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之一。
http://icae.sjtu.e.cn/announce/JLUWinCamp/CC_intro.htm
『陸』 金磊是哪裡人
陝西漢中
『柒』 寫出我國兩個省會級城市在自然風光,民族風情,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等方面的調查報告
濟南,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中國地圖標注濟南)。
濟南,又稱「泉城」,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副省級城市。濟南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萬,其中市區人口260萬。濟南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的城市之一。
歷史文化優勢。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的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國家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均位於濟南。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醫扁鵲,名將秦瓊,名相房玄齡,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黃庭堅,詞人李清照、辛棄疾,著名小說家劉鶚,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濟南生活工作游歷,故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佳譽。濟南風景秀麗,泉水眾多,城內72名泉爭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久負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譽。「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濟南的獨特風光。(千佛山、大明湖、泉群畫面、歷下亭畫面)。
1、自然環境
A、位置
長春市位於北半球中緯地帶,歐亞大陸東岸的中國東北大平原腹地,居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2′。
南北距離217 .5公里,東西長227公里,幅員18881平方公里。西北與白城市毗鄰,西南與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市區地處松花江的三級支流---伊通河畔。
B、面積
1995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長春市對市轄的行政區劃做了重大調整,撤銷郊區,設綠園區,撤銷雙陽縣,設雙陽區,二道 河子區更名二道區,同時對市轄的行政區劃也做了相應調整。市區面積由原1116平方公里,擴至357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由原136平方公里,拓為137.35平方公里。
C、氣候
長春市的氣侯介於東部山地濕潤與西部平原半乾旱區之間的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侯類型。東部和南部雖距海洋不遠,但由於長白山地的阻檔,消弱了夏季風的作用;西部和北部為地勢平坦的松遼平原,西伯利亞極地大陸氣團暢通無阻,各季風的勢力影響很大,故氣侯部的特點是冬季嚴寒漫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暖短促,秋季晴朗溫差大。年平均氣溫4.8℃,最高39.5℃,最低零下39.8℃。年平均日照為2,866小時左右,無霜期為140天左右,平均降雨為567.0毫米。夏季氣候涼爽,綠樹成蔭,素有「塞北春城」之稱。冬季白雪皚皚,玉樹瓊枝,一派「北國風光」。
D、人口
截至1996年底,長春市共有1 774 578戶,6 767 781人。其中,男性人口3 448 350人。占人口總數的51%;女性人口3 319 431人,占人口總數的49%。市區(南關區、寬城區、朝陽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人口2 741 731人,佔全市總人口的40 .5%;縣(市)(農安縣、九台市、榆樹市、德惠市)人口為4 026 050人,佔全市人口的59 .5%。全市總人口比上年增加94 869人,增長率為14‰,比上年上升為0 .7‰。長春市人口占吉林省總人口的26 .2%。
E、地質地貌
長春市屬天山興安地槽褶皺區吉黑褶皺系松遼拗陷的東部邊緣,城區下部分布著深厚的白堊系泉頭組,為一套紅色較粗粒碎屑岩,均為不透水層或含水性極微層,地層深厚,岩層緻密,傾角很小。此外,第四世紀沉積相當普遍,洪積層上部為黃土狀物質,下部為紅色粘土或砂粒層。新構造運動以來,地體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溝谷發育,形成微波狀台地平原。二級階地黃土狀亞粘土厚15?5米,抗壓強度20?5噸/平方米,是較佳的天然地基。一級階地(二道區)亞粘土層地基抗壓強度8?1噸/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深處有一淤泥夾層,不適於天然地基,下部是砂、沙礫層,抗壓強度25?5噸/平方米,距地表6?1米以下是基岩,對大型、特大型建築基礎置於基岩上最為有利。
長春市的地貌特點,是遠依山,近傍水,以平亢的台地平原為主。主要地貌類型為:(1) 低山丘陵;(2) 台地平原;(3) 沖積平原;(4) 火山錐體。
2、自然資源
A、土地
長春市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較豐富,共有土地面積188.81萬公頃,其中耕地110 .79 萬公頃,佔全部土地面積的58 .7%;土地主要是黑土、草甸土、黑鈣土,分別占土地面積的34 .5%、29 .06%、15 .28%;土地肥沃,一般黑土層厚達0 .6~1 .0米。
TOP
B、森林
全市林業用地32公頃,其中,有林地223999公頃,灌木林地23897公頃,疏林地形69公頃,未成林造成地53671公頃,育苗地375公頃,規劃造林地1857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達到期5105260立方米,其中分蓄積13761857立方米,疏林蓄積23734立方米,四旁樹蓄積蓄319662立方米。
C、水資源
長春市的地表水屬第二松花江水系,松花江、飲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還有沐石河、雙陽河、霧開河、新開河及卡叉河等流經境內,有波羅泡子、敖寶吐泡子、元寶泡子等主要泡子湖泊7 處;市區的地表水,較大的河流為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也是飲馬河的支流伊通河及其支流新開河等。由於市區的下部基岩為中生代白堊紀紅色岩系,岩層緻密,為一不透水層或含水水性極微,因而無深層地下水源,故地下水貧乏。
「八五」期間,長春市重點抓了主要江河治理和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堅持不懈地開展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快了城鄉供水和水產生產,進一步壯大了水利經濟,全市各項水利工作出現了全面發展的好勢頭。完成或基本完成第二松花江堤防險工整治病處,完成石頭口門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基本完成太平池水庫主體工程加固任務;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共完成綜合工程量2.5億立方米,平均每年年完成工程量0.5億立方米,比「七五」期間平均增長25%。「八五」期間,全市累計加固小型水庫7座,新打機電井650眼,完成6片灌區工程配套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3萬公頃,實灌面積穩定在13.3萬公頃;新建排澇站8座,新增和改十年一遇除澇面積3萬化頃,防病改水,人畜飲水解決村屯57個2.07萬人口,1.22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5萬公頃,興建了引松入長供水水源工程;水產品總產量達到6.97萬噸;水利經濟總產值累計達到3.4億元,創利潤0.9億元。水利勘測設計.水利水產科研技術研究和推廣等基礎工作得到了全面發展。
D、野生動植物
在野生動植物群中,有森林植物、草甸植物、草原植物等,具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300餘種,可供葯用的有五味子、大活、黨參、蒼術等150多種;可做工副業原料的有胡枝子、蘆葦、蒙古櫟等50多種;可供食用的有蕨菜、黃花菜、山楂、山葡萄等30多種;可做飼料的有鹼草、草木樨、小葉樟等50多種;森林的組成以東亞闊葉林成分為主,華北系成分、長白區系成分也有滲入,如黑松、樟子松、雲杉、冷杉、長白落葉松、側柏、檜柏、胡桃楸、水曲柳、
黃菠蘿、花曲柳、山楊、黑樺等。野生動物資源有豹貓、紅狐、鴻雁、林蛙、中華鱉、虎斑文蛇、背角無齒蚌等5類35種。
E、地質資源
長春市礦產資源,除已探明儲量的煤、油質岩礦、水泥石灰岩礦、水泥粘土礦、珍珠岩礦、膨潤土、熒石、鑄型用砂礦、銅、銀、鐵礦外,石油和天然氣也有一定儲量。
3、歷史概況
長春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城市,僅有180餘年的歷史。它起源於伊通河沿岸的「長春堡」。清政府嘉慶5年(1800年)開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機構「長春廳」。1865年建築城垣,佔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達9萬餘人。
1896年帝俄侵入東北,攫取中長鐵路築路權,在長春建起俄國人居住區。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帝俄權益為日帝所取代,1908年日帝為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其後又開辟商埠,當時城市面積為21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為傀儡政權——「滿州帝國」,將長春定為「國都」,改名「新京」,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區面積為80平方公里,人口達81.7萬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我軍於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長春。但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的魔爪又伸入長春使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市區人口最後減至17萬人。
1948年10月18日,長春重新獲得解放,被確定為特別市。1953年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劃歸吉林省,隨後省會遷至長春,成為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55年定為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1979年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隨著對外開放、對內搞活政策的貫徹落實,我市於1980年同日本仙台市、1981年同南斯拉夫諾維薩德市、1983年同英國伯明翰市、1985年同美國弗林特市結為友好城市;在廣州、大連設立了辦事處。
TOP
.
二、長春加快發展的優勢
八十年代末期,我市在綜合各方面優勢和產業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把汽車、農副產品深加工、高新技術產業確定為三大支柱產業,優先發展。多年來,我市圍繞支柱產業進行結構調整,三大產業已經成為加快我市經濟發展的優勢,帶動了全市經濟發展。1、汽車及其配套工業。汽車工業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龍頭,一汽的產品發展到轎車、輕型車、卡車等五大系列、上百個品種,年產量佔全國的13%左右。我市汽車配套工業以轎車為重點、開發了電線束、點火模塊等一批水平較高的配套產品,基本形成了高水平、大批量、專業化的配套企業群。目前全市已有30餘戶企業達到了一汽、一汽—大眾轎車配套要求。我們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緊緊依託一汽,把長春市汽車工業的輪子轉快、轉大。要採取有效形式,把一汽與我們地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主要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把配套企業全交給一汽,另一種是組成與一汽緊密型的利益共同體,同呼吸,共命運,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緊緊跟住一汽及國內主要汽車廠家的發展步伐,
努力擴大現在配套產品的市場份額。同時,抓住一汽改型、上新產品的有利時機,爭取新的配套產品。到本世紀末,我市汽車配套工業銷售收入要由現在的30億提高到60億。另外,長春汽車經濟貿易開發區擁有國內最大的汽車交易市場,現在年交易汽車量達到18000輛左右,依託一汽的優勢,汽車貿易也是大有潛力的。
2.高新技術產業。為了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贏得競爭的主動權,我市把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重大戰略任務。長春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有著一定的比較優勢,特別是我市在生物醫葯、光機電、新材料等領域,無論在技術和人才方面,在全國都處在前列,比如說,目前國家批準的生物基因葯物只有8個,而我市就佔了5個。去年,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0.9%,初步形成了生物工程、電子信息、新材料和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為了構築跨世紀發展優勢,根據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和國內外高新技術的發展趨勢,我們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立足現有技術優勢和經濟實力,初步確定了生物醫葯、電子信息、新材料等三個重點高新技術領域,集中力量抓了一批關鍵項目,發展了基因工程干擾素、白介素、熱縮材料、指紋識別系統等一大批主導產品。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比如,在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長春金賽葯業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基因工程制葯企業,生產的金磊生長素、金磊賽強等產品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人生長素與升白因子兩大項目均被國家計委列入「九五」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從企業的發展前景看,這個企業很可能成為全國制葯行業中的龍頭企。目前,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5家,現在已有長春高新、長春熱縮等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深、滬上市公司,對長春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傳統工業的優化起到了很好的支撐、帶動和輻射作用。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與市內大專院校加強合作,搞好科研與生產的對接;發揮我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兩區帶動」作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我們的目標是,到2000年,爭取實現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15%以上,使高新技術產業真正成為長春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
3、農副產品深加工。 長春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玉米出口基地,糧食產量高,但轉化量小,而且加工產品大部分是初級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這是我們經濟相對落後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我們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潛力所在,去年,我們開始規劃把長春建設成為「食品城」,重點要建立10條龍,即以加工企業為龍頭的肉雞、優勢肉牛、瘦肉型豬、玉米深加工、肉鵝、肉兔、大豆、水稻、特產、果品、蔬菜等10個系列開發項目。目前,我市已經初步形成了規模較大、輻射帶動功能較強的肉雞、優質肉牛、瘦肉型豬、玉米深加工等4大系列。其中以德大公司為龍頭的肉雞一條龍,去年實現產值24億元,利稅1.16億元,出口創匯7000萬美元,帶動范圍達到7個縣(市)62個鄉鎮、600多個村屯和6000多個農戶。大成玉米深加工項目一期工程已形成了30萬噸的加工能力,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玉米綜合加工企業,年產澱粉19萬噸,玉米蛋白粉1.5萬噸,纖維飼料6.8萬噸,粗玉米油8000噸,年實現產值7億元,利稅2.37億元。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骨幹項目建設,努力做到四個一批。一是達產達效一批,如德欣肉牛、大成玉米、農安鵝系列等。二是建成投產一批,如九台120萬頭瘦肉型豬、清真皓月肉牛屠宰加工、雙陽宏林禽業集團等。其中,清真皓月肉業股份有限公司原來僅是個民營小企業,目前發展成全市優質肉牛系列開發項目的「龍頭」。這個項目從總體布局到屠宰工藝,完全按伊斯蘭風格進行規劃設計,一期工程年屠宰加工肉牛20萬頭、羊10萬只,熟食製品6000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5億元,利稅1.75億元。產品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大量出口到沙特、伊朗等伊斯蘭家和地區。三是啟動新上一批,如九台50萬張皮革加工、大成1萬噸賴氨酸項目等。四是規劃儲備一批,現已規劃項目76個。同時,要進一步突破資金難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龍頭企業把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構築長春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優勢。爭取到2000年,全市年轉化糧食能力達到22億公斤,轉化率達到75%,基本奠定農副產品加工工業在全市經濟中的支柱地位。
1、自然環境
A、位置
長春市位於北半球中緯地帶,歐亞大陸東岸的中國東北大平原腹地,居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2′。
南北距離217 .5公里,東西長227公里,幅員18881平方公里。西北與白城市毗鄰,西南與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市區地處松花江的三級支流---伊通河畔。
B、面積
1995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長春市對市轄的行政區劃做了重大調整,撤銷郊區,設綠園區,撤銷雙陽縣,設雙陽區,二道 河子區更名二道區,同時對市轄的行政區劃也做了相應調整。市區面積由原1116平方公里,擴至357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由原136平方公里,拓為137.35平方公里。
C、氣候
長春市的氣侯介於東部山地濕潤與西部平原半乾旱區之間的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侯類型。東部和南部雖距海洋不遠,但由於長白山地的阻檔,消弱了夏季風的作用;西部和北部為地勢平坦的松遼平原,西伯利亞極地大陸氣團暢通無阻,各季風的勢力影響很大,故氣侯部的特點是冬季嚴寒漫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暖短促,秋季晴朗溫差大。年平均氣溫4.8℃,最高39.5℃,最低零下39.8℃。年平均日照為2,866小時左右,無霜期為140天左右,平均降雨為567.0毫米。夏季氣候涼爽,綠樹成蔭,素有「塞北春城」之稱。冬季白雪皚皚,玉樹瓊枝,一派「北國風光」。
D、人口
截至1996年底,長春市共有1 774 578戶,6 767 781人。其中,男性人口3 448 350人。占人口總數的51%;女性人口3 319 431人,占人口總數的49%。市區(南關區、寬城區、朝陽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人口2 741 731人,佔全市總人口的40 .5%;縣(市)(農安縣、九台市、榆樹市、德惠市)人口為4 026 050人,佔全市人口的59 .5%。全市總人口比上年增加94 869人,增長率為14‰,比上年上升為0 .7‰。長春市人口占吉林省總人口的26 .2%。
E、地質地貌
長春市屬天山興安地槽褶皺區吉黑褶皺系松遼拗陷的東部邊緣,城區下部分布著深厚的白堊系泉頭組,為一套紅色較粗粒碎屑岩,均為不透水層或含水性極微層,地層深厚,岩層緻密,傾角很小。此外,第四世紀沉積相當普遍,洪積層上部為黃土狀物質,下部為紅色粘土或砂粒層。新構造運動以來,地體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溝谷發育,形成微波狀台地平原。二級階地黃土狀亞粘土厚15?5米,抗壓強度20?5噸/平方米,是較佳的天然地基。一級階地(二道區)亞粘土層地基抗壓強度8?1噸/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深處有一淤泥夾層,不適於天然地基,下部是砂、沙礫層,抗壓強度25?5噸/平方米,距地表6?1米以下是基岩,對大型、特大型建築基礎置於基岩上最為有利。
長春市的地貌特點,是遠依山,近傍水,以平亢的台地平原為主。主要地貌類型為:(1) 低山丘陵;(2) 台地平原;(3) 沖積平原;(4) 火山錐體。
2、自然資源
A、土地
長春市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較豐富,共有土地面積188.81萬公頃,其中耕地110 .79 萬公頃,佔全部土地面積的58 .7%;土地主要是黑土、草甸土、黑鈣土,分別占土地面積的34 .5%、29 .06%、15 .28%;土地肥沃,一般黑土層厚達0 .6~1 .0米。
TOP
B、森林
全市林業用地32公頃,其中,有林地223999公頃,灌木林地23897公頃,疏林地形69公頃,未成林造成地53671公頃,育苗地375公頃,規劃造林地1857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達到期5105260立方米,其中分蓄積13761857立方米,疏林蓄積23734立方米,四旁樹蓄積蓄319662立方米。
C、水資源
長春市的地表水屬第二松花江水系,松花江、飲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還有沐石河、雙陽河、霧開河、新開河及卡叉河等流經境內,有波羅泡子、敖寶吐泡子、元寶泡子等主要泡子湖泊7 處;市區的地表水,較大的河流為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也是飲馬河的支流伊通河及其支流新開河等。由於市區的下部基岩為中生代白堊紀紅色岩系,岩層緻密,為一不透水層或含水水性極微,因而無深層地下水源,故地下水貧乏。
「八五」期間,長春市重點抓了主要江河治理和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堅持不懈地開展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快了城鄉供水和水產生產,進一步壯大了水利經濟,全市各項水利工作出現了全面發展的好勢頭。完成或基本完成第二松花江堤防險工整治病處,完成石頭口門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基本完成太平池水庫主體工程加固任務;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共完成綜合工程量2.5億立方米,平均每年年完成工程量0.5億立方米,比「七五」期間平均增長25%。「八五」期間,全市累計加固小型水庫7座,新打機電井650眼,完成6片灌區工程配套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3萬公頃,實灌面積穩定在13.3萬公頃;新建排澇站8座,新增和改十年一遇除澇面積3萬化頃,防病改水,人畜飲水解決村屯57個2.07萬人口,1.22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5萬公頃,興建了引松入長供水水源工程;水產品總產量達到6.97萬噸;水利經濟總產值累計達到3.4億元,創利潤0.9億元。水利勘測設計.水利水產科研技術研究和推廣等基礎工作得到了全面發展。
D、野生動植物
在野生動植物群中,有森林植物、草甸植物、草原植物等,具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300餘種,可供葯用的有五味子、大活、黨參、蒼術等150多種;可做工副業原料的有胡枝子、蘆葦、蒙古櫟等50多種;可供食用的有蕨菜、黃花菜、山楂、山葡萄等30多種;可做飼料的有鹼草、草木樨、小葉樟等50多種;森林的組成以東亞闊葉林成分為主,華北系成分、長白區系成分也有滲入,如黑松、樟子松、雲杉、冷杉、長白落葉松、側柏、檜柏、胡桃楸、水曲柳、
黃菠蘿、花曲柳、山楊、黑樺等。野生動物資源有豹貓、紅狐、鴻雁、林蛙、中華鱉、虎斑文蛇、背角無齒蚌等5類35種。
E、地質資源
長春市礦產資源,除已探明儲量的煤、油質岩礦、水泥石灰岩礦、水泥粘土礦、珍珠岩礦、膨潤土、熒石、鑄型用砂礦、銅、銀、鐵礦外,石油和天然氣也有一定儲量。
3、歷史概況
長春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城市,僅有180餘年的歷史。它起源於伊通河沿岸的「長春堡」。清政府嘉慶5年(1800年)開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機構「長春廳」。1865年建築城垣,佔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達9萬餘人。
1896年帝俄侵入東北,攫取中長鐵路築路權,在長春建起俄國人居住區。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帝俄權益為日帝所取代,1908年日帝為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其後又開辟商埠,當時城市面積為21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為傀儡政權——「滿州帝國」,將長春定為「國都」,改名「新京」,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區面積為80平方公里,人口達81.7萬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我軍於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長春。但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的魔爪又伸入長春使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市區人口最後減至17萬人。
1948年10月18日,長春重新獲得解放,被確定為特別市。1953年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劃歸吉林省,隨後省會遷至長春,成為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55年定為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1979年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隨著對外開放、對內搞活政策的貫徹落實,我市於1980年同日本仙台市、1981年同南斯拉夫諾維薩德市、1983年同英國伯明翰市、1985年同美國弗林特市結為友好城市;在廣州、大連設立了辦事處。
TOP
.
二、長春加快發展的優勢
八十年代末期,我市在綜合各方面優勢和產業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把汽車、農副產品深加工、高新技術產業確定為三大支柱產業,優先發展。多年來,我市圍繞支柱產業進行結構調整,三大產業已經成為加快我市經濟發展的優勢,帶動了全市經濟發展。1、汽車及其配套工業。汽車工業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龍頭,一汽的產品發展到轎車、輕型車、卡車等五大系列、上百個品種,年產量佔全國的13%左右。我市汽車配套工業以轎車為重點、開發了電線束、點火模塊等一批水平較高的配套產品,基本形成了高水平、大批量、專業化的配套企業群。目前全市已有30餘戶企業達到了一汽、一汽—大眾轎車配套要求。我們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緊緊依託一汽,把長春市汽車工業的輪子轉快、轉大。要採取有效形式,把一汽與我們地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主要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把配套企業全交給一汽,另一種是組成與一汽緊密型的利益共同體,同呼吸,共命運,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緊緊跟住一汽及國內主要汽車廠家的發展步伐,
努力擴大現在配套產品的市場份額。同時,抓住一汽改型、上新產品的有利時機,爭取新的配套產品。到本世紀末,我市汽車配套工業銷售收入要由現在的30億提高到60億。另外,長春汽車經濟貿易開發區擁有國內最大的汽車交易市場,現在年交易汽車量達到18000輛左右,依託一汽的優勢,汽車貿易也是大有潛力的。
2.高新技術產業。為了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贏得競爭的主動權,我市把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重大戰略任務。長春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有著一定的比較優勢,特別是我市在生物醫葯、光機電、新材料等領域,無論在技術和人才方面,在全國都處在前列,比如說,目前國家批準的生物基因葯物只有8個,而我市就佔了5個。去年,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0.9%,初步形成了生物工程、電子信息、新材料和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為了構築跨世紀發展優勢,根據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和國內外高新技術的發展趨勢,我們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立足現有技術優勢和經濟實力,初步確定了生物醫葯、電子信息、新材料等三個重點高新技術領域,集中力量抓了一批關鍵項目,發展了基因工程干擾素、白介素、熱縮材料、指紋識別系統等一大批主導產品。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比如,在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長春金賽葯業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基因工程制葯企業,生產的金磊生長素、金磊賽強等產品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人生長素與升白因子兩大項目均被國家計委列入「九五」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從企業的發展前景看,這個企業很可能成為全國制葯行業中的龍頭企。目前,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5家,現在已有長春高新、長春熱縮等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深、滬上市公司,對長春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傳統工業的優化起到了
『捌』 2015年中科英華是借殼上市的股票嗎
不是的
公司簡史
:
中科英華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原長春熱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12月經吉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吉改股批(1993)第76號文批准,由長春應化所獨家發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公司於1997年9月向社會公開發行300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掛牌交易。
『玖』 熱縮管 HD-RSP-K3是哪個廠家型號
網路了一下找不到廠家,一般來說,HD=HDPE,是指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另外,熱縮行業有個公司叫做「長春海達」,是專門從事汽車線束領域的熱縮管生產的,如果你的客戶從事汽車行業生產,那也可以理解HD=海達,RSP,如果按照熱縮材料的命名法,就是熱縮片材,那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你已經提出是熱縮管,不是熱縮片材。另外,K3在熱縮管行業,一般是指的核電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