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菜鳥順豐之爭落下帷幕了嗎
6月2日下午,菜鳥網路總裁萬霖發表聲明稱,豐巢快遞櫃和菜鳥數據對接後,一直大量調取淘寶用戶電話號碼等信息,並超過合理使用范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這是此次事件的核心起因。
⑵ 順豐菜鳥之爭落幕是怎麼回事
順豐昨日宣布已於3日午間全面恢復與菜鳥的業務合作及數據傳輸;新京報記者登錄淘寶發現,順豐已可在菜鳥中正常寄件。
昨日晚間,順豐控股發布聲明,確認已於6月3日午間起全面恢復和菜鳥網路的業務合作和數據傳輸。
業內認為,順豐與菜鳥之間的矛盾只是暫時擱置,如果背後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雙方未來仍將持續暗戰不斷。
⑶ 菜鳥順豐之爭的背後是什麼
一言不合就關閉數據介面,菜鳥和順豐之爭驚呆了業內,也傷到了無辜的消費者和商家。
關閉數據介面的背後,本質上是順豐和菜鳥對物流大數據的話語權爭奪。業內人士分析,來自阿里系的互聯網物流企業菜鳥和物流品質供應商順豐,兩家都是中國的龍頭企業,合作有共贏、斗則兩敗俱傷。例如豐巢70%的業務來自於菜鳥聯盟的快遞企業,順豐無法徹底割裂和阿里系企業的合作;順豐聯合通達系快遞企業建立的豐巢,順豐是其最大股東,在全國布局了3.5萬個智能快遞櫃。順豐自身擁有37架全貨機、1.5萬輛車、37萬名快遞員,在生鮮農產品冷鏈配送、電商高端配送上占據絕對優勢,菜鳥需要順豐這樣的企業來做服務支撐。
⑷ 順豐在菜鳥驛站有多少股份
菜鳥驛站寄快遞和其它地方一個價~只不過要是下載一個叫菜鳥裹裹的app下單每次可以便宜兩到十塊~但一般是兩塊多點~便宜的錢由馬雲補給菜鳥驛站
⑸ 順豐與菜鳥「和好」了嗎
6月2日晚,國家郵政局召集菜鳥網路和順豐速運高層來京,就雙方關閉互通數據介面問題進行協調。雙方表示,將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出發,同意從6月3日12時起,全面恢復業務合作和數據傳輸。
持續數日的菜鳥順豐之爭昨天被解決。在國家郵政局的協調之下,雙方同意全面恢復業務合作和數據傳輸。
順豐市值蒸發28億元
事件發生後,上市公司順豐控股的股價有所下跌。周五,順豐控股股價低開1.8%,股價震盪。截至午盤下跌逾3%,市值損失逾80億元。午後有所回升,最終下跌1.28%或0.69元,報收於53.29元。目前順豐控股今日市值損失約28億元,總市值2229億元。
⑹ 菜鳥順豐是什麼意思
一言不合就關閉數據介面,菜鳥和順豐之爭驚呆了業內,也傷到了無辜的消費者和商家。
國家郵政局1日晚連夜在官網發布消費提示,受菜鳥網路與順豐速運關閉互通數據介面影響,導致少量快件信息查詢不暢,時下櫻桃、荔枝、楊梅、芒果等生鮮農產品寄遞業務會受到一定影響。
國家郵政局表示,將及時與當事雙方高層進行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決不能因企業間的糾紛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和負面效應。各地要積極協調快遞企業組織運能,努力保持生鮮農產品外運渠道暢通。
菜鳥方面1日回應,本來是智能快遞櫃信息合作的問題,卻瞬間被順豐升級,停掉了順豐返回給淘寶平台的所有物流信息。菜鳥網路品牌與公眾溝通部總監牛智敬說,此前菜鳥和豐巢在數據安全合作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意見。豐巢和順豐本是兩家互相獨立的公司,菜鳥和豐巢、順豐分別簽訂合同,和順豐的合同還沒有到期。順豐接著搬出物流信息「騰訊雲」與「阿里雲」之爭,是在混淆概念。
順豐方面表示,菜鳥曾於5月27日率先告知,將在5月31日停用快遞櫃信息介面。豐巢作為獨立第三方,不可能也不會將其他非淘寶系的電商物流平台數據同步至菜鳥,因為這與信息安全升級無關。
順豐方面6月2日對記者表示,自即日起不再對外界評論作任何回應,集中精力服務客戶、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全力服務好豐巢5000萬用戶,保證寄遞渠道暢通。
關閉數據介面的背後,本質上是順豐和菜鳥對物流大數據的話語權爭奪。業內人士分析,來自阿里系的互聯網物流企業菜鳥和物流品質供應商順豐,兩家都是中國的龍頭企業,合作有共贏、斗則兩敗俱傷。
例如豐巢70%的業務來自於菜鳥聯盟的快遞企業,順豐無法徹底割裂和阿里系企業的合作;順豐聯合通達系快遞企業建立的豐巢,順豐是其最大股東,在全國布局了3.5萬個智能快遞櫃。順豐自身擁有37架全貨機、1.5萬輛車、37萬名快遞員,在生鮮農產品冷鏈配送、電商高端配送上占據絕對優勢,菜鳥需要順豐這樣的企業來作服務支撐。
有專家表示,順豐對物流信息的保護有點「過」,在互聯網商業領域,企業對「攻」和「守」應該把握怎樣的尺度,還缺乏一個合理的定位。
業內透露,與菜鳥鬧掰之後,順豐加入了京東物流平台。自去年年底,京東的物流子公司已經轉型成為「菜鳥版」的物流信息平台,對快遞企業開放。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說,所有的物流信息平台都會從商家獲取大數據,如果順豐今天跟菜鳥鬧掰了,今後還將面臨同樣的問題。「企業和平台之間的數據應該開放到什麼尺度,需要互相協商把握。物流信息數據的開放應該是分層次、分階段,逐步對接,不可能所有的企業都願意立即敞開。」楊達卿說。
楊達卿分析,順豐自有公路、航空貨運體系,自身的物流信息可以形成閉環。菜鳥要的是快遞大數據整體,而不是一家企業個體。兩家企業有交集也有獨立性,需要尊重獨立性、也需要達成協同。在互聯網大環境下的商業協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對數據的駕馭能力、對供應鏈的優化能力。菜鳥和順豐沒有建立溝通機制,簡單粗暴一關了之,對菜鳥來說,失去了一個好的品質服務商;對於順豐,可能失去了天貓的電商平台。
「豐巢的業務有70%至80%來自菜鳥聯盟,也是用淘系的數據來獲利,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順豐需要自我保護,但是千萬別自我孤立。」楊達卿說,智能快遞櫃解決了城市配送最後一公里,是提高消費者服務體驗最關鍵的一環,商家需要了解物流流程的節點信息,才能優化整個全鏈路的物流服務。
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教授趙國君說,雙方關閉數據介面,是一種極端的解決方式。數據不通了,目前對於行業最大的影響,就是生鮮農產品配送不暢通。作為行業領軍型企業,要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來考慮問題,只有產業鏈順暢了,企業才能共贏。
「假如真如菜鳥所說,順豐進行了反擊,雙方打算把這件事引向何方,還是從此以後分道揚鑣?這不是大家都想要的結果。」趙國君說,菜鳥平台對大數據的要求,要從法條法理上看是否合理。產業鏈上一家獨大、打擊上下游企業,無法形成共贏。
趙國君表示,菜鳥應該反思其對企業大數據開放的要求,真實的出發點在哪裡。信息是為產業鏈服務,信息開放的目的是讓合作更順暢,而不是一家企業獨大的蓄水池、低窪地,只進不出。
⑺ 順豐與菜鳥之爭最終的贏家到底是誰
在剛過去的6.1兒童節里,除了大朋友小朋友彼此之間互祝節日快樂,整個電子商務領域最吸人眼球的事情,自然是順豐和菜鳥決裂的事情。電商的快速發展,讓我們現代化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物流行業,綜合諸多快遞企業來看,似乎也只有順豐以其服務效率和質量的高定位別具一格。
結合菜鳥發表的聲討聲明來看,盡管菜鳥特別強調自己與其他快遞企業是合作關系,自己不設車隊也沒有快遞人員,然而這似乎是欲蓋彌彰,當今社會,持有更多的信息才是最終的勝者和強者,所有的快遞企業都歸屬於菜鳥之後,那整個快遞行業是不是也就名正義順地形成了壟斷呢?順豐與菜鳥決裂,最終的贏家又真的會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嗎?
⑻ 順豐菜鳥之爭,他們到底在爭什麼
雖然雙方都在說為了數據安全或客戶利益等理由在為自己澄清,但要弄清順豐和菜鳥到底在爭什麼,首先要了解這件事情的經過:5月31日晚上6點,接到順豐發來的數據介面暫停告知。6月1日凌晨至中午這段時間,順豐接連關閉了自提櫃的數據信息回傳和整個淘寶平台物流信息的回傳。順豐回應,菜鳥6月1日0點下線該公司旗下的快遞櫃系統豐巢的介面信息,是一場有針對性封殺行動,背後的原因是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順豐從騰訊雲切換至阿里雲。劉強東則強烈支持順豐,把握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麼這里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從劉強東口中可以得知,順豐最核心的競爭力是大數據的獨立處理能力和擁有核心客戶信息的主動權,一旦順豐接入阿里雲,優勢將會被競爭對手逐漸侵吞。對於順豐來說爭得是商業利益,而對於廣大的順豐用戶來說,順豐爭得則是客戶信息隱私安全問題。客戶隱私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重如生命,現在很多企業都在針對客戶隱私方面採取措施,比如出行行業、中介行業,在隱私通話安全方面都採用雲之訊的隱私通話保護,可以全方位的保障通話安全,對於客戶信息的保護也是能夠做到安保級別。這對一個企業來說,在提高自身業務的同時,也是樹立負責任、業務專業的形象。所以順豐在這方面決不能出現損害客戶利益的情況出現。
⑼ 順豐菜鳥之爭的原因是什麼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用在商場再適合不過。6月1日凌晨,菜鳥發文稱順豐突然宣布關閉對菜鳥的數據介面,已經停止給所有淘寶平台上的包裹回傳物流信息,菜鳥網路在起官方微博上發表聲明,對此感到很突然,正在與順豐緊急溝通。
慧聰域名在阿里,2011年4月21日下午,慧聰網域名突然無法解析,導致長達4個小時內,慧聰網無法訪問,之後慧聰網與其域名服務商中國萬網進行溝通,得知系早在一個月前有國外客戶投訴慧聰網上存在侵權產品,但中國萬網一直未與慧聰聯系,進而直接於一個月後,停止解析慧聰網的域名,導致網站無法訪問,中國萬網回應稱,停止解析是依據相關規定而為,屬依法行事。封停的有理有據。互聯網壟斷是挺可怕的。
⑽ 菜鳥與順豐鬧掰了嗎
是的,前幾天的菜鳥順豐之爭
順豐和阿里旗下菜鳥網路之間多年來的貌合神離在近期突然激化。
根據菜鳥發布的聲明,5月31日晚上,菜鳥接到順豐發來的豐巢數據介面暫停告知,而後順豐依次關閉了豐巢自提櫃對菜鳥的數據介面和針對淘寶平台的整個包裹回傳物流信息。6月1日,阿里巴巴發布公告,建議商家暫停使用順豐發貨。
但是,順豐發布的聲明截然相反:5月,菜鳥以數據安全為由停止對豐巢的合作,並從 6月1日零點下線豐巢介面信息,及後阿里系平台還將順豐從物流選項中剔除。
各自說法孰是孰非尚在其次,這次爭執,是自去年快遞公司紛紛借殼上市後,再次折射出:在中國大城市化、電商浪潮中崛起的物流快遞企業,極有可能在「數據時代」降臨和借殼上市後,在吞並與被吞並的生死涅槃中完成整合。
向上游電商和供應鏈金融拓展的「孤軍」順豐,正面迎戰佔領數據優勢、產業協同優勢的阿里+圓通,正式拉開了物流產業革命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