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家族企業與上市公司

家族企業與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2021-08-26 18:29:41

『壹』 家族企業上市公司的股票能買嗎

為什麼不能買呢?關鍵是不是好公司.

『貳』 世界范圍內的家族企業有哪些

家族企業在GDP中占的比例,韓國是48.2%,中國台灣是61.6%,馬來西亞67%,菲律賓和印尼,最大的十個家族體現了本國實質的一半,泰國和中國香港、五個最大的家族體現了26%的市價總值,美國的家族企業創造了78%。
全球五百強企業中175家是家族控股企業,佔到35%,沃爾瑪公司是連續三年排名第一。福特、摩托羅拉、微軟、豐田、現代,它們都是家族企業。在歐洲的上市公司中,法國和德國的上市公司中,家族企業的比例高達64%,其他國家也接近50%。香港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長江基建等,總市值達到5000億。中國大陸的希望集團、方太、網路、網易、盛大等都是家族企業。
在美國,無論經營與管理,家族企業都比那些談不上血脈相繼的競爭對手更勝一籌。按十年平均值計算,美國家族企業的股票投資回報率是15.6%,而非家族企業的股票投資回報率則只有11.2%;在資產回報率和年度收入增幅兩項重要指標當中,家族企業分別達到了5.4%和23.4%,非家族企業則為4.1%和10.8%。國際權威調查機構的調查顯示:日本、韓國、印尼成功的企業90%以上是家族企業。

沃爾瑪是家族企業,在名片上他們要印上控股家族的族徵,他們感到我們為家族做了貢獻,很自豪。中國經濟20年的發展,就是家族企業成功的歷史,是家族企業使中國人從窮變富,中國企業成功走出國門,才開始有了自豪感。許多家族企業的成員和家族企業僱傭的雇員,在外面都羞於啟齒說我是在家族企業工作。為什麼這樣?是中國的文化意識延續下來的。

家族企業員工應該挺起腰桿做人,對整個社會說我們不是剝削者,我們是貢獻者。微軟是典型的家族型企業,我堅信,所有的人,都會記著比爾蓋茨是美國的英雄,微軟讓美國人更有骨氣。福特也是一個家族企業,而人們看到的是,福特創造了美國汽車的文明。因此要明白,家族企業走的是正路,我們應該受到尊重。

『叄』 如果一個公司想上市,但是它的大股東是一個家族公司,那麼它可以上市嗎如題 謝謝了

可以,一下是上市公司特點,你說的那個公司符合以下條例就行。 (1)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可為非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必須是股份有限公司; (2)上市公司要經過政府主管部門的批准。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要上市必須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未經批准,不得上市。 (3)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發行的股票不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不是上市股票。 [編輯本段]公司上市發行股票的基本要求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已經向社會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 (3)公開發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股本總額超過4億元的,向社會公開發行的比例10%以上; (4)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股份制度的,當然,如果公司不上市的話,這些股份只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裡。當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由於發展需要資金。上市就是一個吸納資金的好方法,公司把自己的一部分股份推上市場,設置一定的價格,讓這些股份在市場上交易。股份被賣掉的錢就可以用來繼續發展。股份代表了公司的一部分,比如說如果一個公司有100萬股,董事長控股51萬股,剩下的49萬股,放到市場上賣掉,相當於把49%的公司賣給大眾了。當然,董事長也可以把更多的股份賣給大眾,但這樣的話就有一定的風險,如果有惡意買家持有的股份超過董事長,公司的所有權就有變更了。總的來說,上市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1,得到資金。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賣給大眾,相當於找大眾來和自己一起承擔風險,好比100%持有,賠了就賠100,50%持有,賠了只賠50。3,增加股東的資產流動性。4,逃脫銀行的控制,用不著再靠銀行貸款了。5,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眾對公司的信心。6,提高公司知名度。7,如果把一定股份轉給管理人員,可以提高管理人員與公司持有者的矛盾(agency problem)。壞處也有:1,上市是要花錢的。2,提高透明度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機密。3,上市以後每一段時間都要把公司的資料通知股份持有者。4,有可能被惡意控股。5,在上市的時候,如果股份的價格訂的過低,對公司就是一種損失。實際上這是慣例,幾乎所有的公司在上市的時候都會把股票的價格訂的低一點。 [編輯本段]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條件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 3、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4、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證券交易所可以規定高於上述規定的上市條件,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編輯本段]上市公司與普通公司有什麼區別 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上市公司相對於非上市股份公司對財務批露要求更為嚴格 2、上市公司的股份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中掛牌自由交易流通(全流通或部分流通,每個國家制度不同),非上市公司股份不可以在證交所交易流動 3、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間他們的問責制度不一樣 4、上市公司上市具備的條件是:公司開業已3年以上;其股本部總額達5000萬元以上;持有股票值達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 最後,上市公司能取得整合社會資源的權利(如公開發行增發股票)非上市公司則沒有這個權利。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具有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般特點,如股東承擔有限責任、所有權和經營權。股東通過選舉董事會和投票參與公司決策等。 與一般公司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特點在於可利用證券市場進行籌資,廣泛地吸收社會上的閑散資金,從而迅速擴大企業規模,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因此,股份有限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往往將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公開上市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步驟。從國際經驗來看,世界知名的大企業幾乎全是上市公司.

『肆』 上市公司中家族企業的名單

1、大把這樣的企業,很多民企都是這樣的家族企業
2、給你舉個例子:碧桂園
3、下載個股票軟體,專門找民企就對了

『伍』 中國有哪些企業是家族企業

中國家族企業

1、中信榮氏
麵粉大王、棉紗大王、紅色資本家、中國首富。百年來,榮氏家族從來都不缺乏這樣的王牌稱號,他們在商場上的縱橫馳騁,獨領風騷,也逐步為他們在政治上贏得了較高的話語權。這一點尤其在第二代掌門人榮毅仁身上得到最充分的體現。

榮智健

華人首富李嘉誠
2、和記黃埔 華人首富李嘉誠
在華人中,數潮汕人最重視族群觀念,身為潮汕人,同時也是華人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長江基建等,總市值達到5000億港元,是家族企業的典範。

虎父無犬子:小超人李澤楷
美國《財富》雜志將在最新一期發表全球四十歲以下富豪排名榜(不包括美國),香港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以一百廿四億三千三百萬港元財富名列第十位。小超人的表現讓人們對李家的未來充滿信心。

3.黃光裕
白手起家的黃光裕經過18年的浴血打拚,數次蟬聯首富,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財富帝國。
2008年11月19日黃光裕以操縱股價罪被調查,2009年4月有消息稱,因經濟問題接受調查的國美電器前主席、中國前首富黃光裕因不堪壓力,在北京的看守所內自殺,幸被警員及時發現,後康復。2009胡潤慈善榜(第60名)。2010年5月18日,黃光裕案一審判決,法院認定黃光裕犯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單位行賄罪,三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4年,罰金6億元,沒收財產2億元。

個人財富:
2004年財富:105億元 居2004年胡潤「中國大陸富豪榜」第一位;
2005年財富:140億元 居2005年胡潤「中國大陸富豪榜」第一位;
2006年財富:200億元 居2006年胡潤「中國大陸富豪榜」第二位;
2007年財富:450億元 居2007年胡潤「中國大陸富豪榜」第四位;
2008年財富:430億元 居2008年胡潤「中國大陸富豪榜」第一位;
所在公司:國美集團
主要行業:家電零售、房地產、資本運營黃光裕行業地位:中國最大的家電連鎖銷售商
上市公司:中國鵬潤,2002年4月收購;寧城老窖,2002年11月收購
福布斯排行:2008年第2名

執著的茅理翔
4、方太集團 茅家父子
2005年8月,世界品牌試驗室的品牌評估報告中,方太品牌被估價為30.81億元人民幣,穩居行業第一。一直以來方太穩步發展,並順利完成了公司內部新老交替。茅理翔、茅忠群父子二人為中國的家族企業如何進行權力交接樹立了典範。

勇於突破的少帥茅忠群

5.王永慶
頭銜:台塑集團創始人
財富排名:全球第178名,台灣第三
擁有財富:55億美元
前年,九十高齡的「經營之神」退休了,台塑集團進入「分權共治」的集體領導時代。退休後的王永慶,可以更加從容享受每天半夜的固定運動 「毛巾操」,日日堅持 「骨要動、氣要喘、汗要流」,喜歡清淡飲食的良好生活習慣,使他看上去一派仙風道骨。
其實,王永慶至今仍是台塑的精神領袖。這位祖籍福建安溪的農家孩子,祖上幾代人以種茶為生,只能勉強糊口。
16歲那年,王永慶作出人生中第一個重要決定:自己開米店當老闆!啟動資金是父親向別人借來的200塊錢。為了賣出更多大米,他挨家挨戶上門推銷,還免費給居民掏陳米、洗米缸,用現在的話說,王永慶提供了針對性很強的個性化服務。此外,當時大米加工技術落後,出售的大米摻雜著米糠、沙粒和小石子,買賣雙方也見怪不怪。王永慶在每次賣米前把米中雜物揀干凈,買主一來二往成了回頭客。

女兒王雪紅獨自創業成為IT屆女強人
王永慶之後開了碾米廠,做了木材生意,不過他最「神來之筆」的當屬經營石化行業。上世紀50年代初,台灣推出一系列工業發展計劃,包括興建石化工業基本原料聚氯乙烯。王永慶大膽接手了當時這一無人看好的項目,成立了台灣塑膠工業股份公司。
「一勤天下無難事」,王永慶認為承受適度的壓力,甚至主動迎接挑戰,更能充分體現出一個人的旺盛生命力。
王永慶扮演著「抬頭看」的角色,弟弟王永在就是「低頭做」,兩人精誠合作。有人問王永在有沒有和哥哥吵過架,王永在委婉地說:「他講他的,我轉頭走掉就是

著名的汪辜會談,如今兩位老者已然遠去
鹿港辜家在台灣家喻戶曉,在大陸赫赫有名,有關辜振甫先生的故事許多人耳熟能詳,這里不再贅述。他去世後,辜家的主心骨變成了他的侄子辜濂松。叔侄相傳的例子在家族企業中並不算多見,而老人的離去使得分家後的局面更加難以揣摩。幸好辜濂松的經營才能廣受好評,島內輿論一般認為,幸好有「理性分家」,才使得鹿港辜家的勢力得以延續。

辜濂松
辜濂松與辜振甫叔侄相差16歲辜濂松4歲喪父,母親因被人誣陷而身陷囹圄,從小受到歧視。五叔辜振甫給他很多關照,他一直銘記在心。

台灣「國泰」金控蔡宏圖及其家族以77億美元財富蟬聯台灣地區首富,排名全球第120位。
其他六位進榜富豪分別為:鴻海郭台銘、台塑王永慶及其家族、富邦蔡萬才及其家族、遠東徐旭東、旺旺蔡衍明、廣達林百里。去年進入榜單的台灣富豪有八位,除了今年入榜的七人外,還有目前正因力霸案受到拘押的東森王令麟。
在崇尚財富神話的年代,這七人無疑是時下台灣地區最具代表性的財富英雄。拔劍四顧,寶島之內,問財富誰人可敵!
7.蔡宏圖及其家族:領航台灣最大企業航母
頭銜:國泰金控集團董事長
財富排名:全球第120名,台灣首富
擁有財富:77億美元
在蔡宏圖領航下,以人壽為核心業務的國泰金控這艘航空母艦,今已涉足保險、銀行、房地產、醫院等多個領域,資產規模達到數千億元人民幣,不僅是台灣金融業龍頭,也成為島內最大的企業集團。
蔡宏圖有幸生為富家子,其父蔡萬霖,素有「台灣首富」及「保險大王」享譽,1987年蔡萬霖便進入世界億萬富翁前10名,此後連續多年位居此列。1995年更以85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六,成為全球華人第一富。
蔡家第一代從商兄弟四人,長兄蔡萬生、老二蔡萬春、老三蔡萬霖、老四蔡萬才,四十多年前,蔡家兄弟從成立國泰產險公司起步,迅速發展成以「國泰」為標志的超級企業集團。二十多年前,蔡家兄弟分家,蔡萬霖分得四家公司,並以國泰人壽為核心組建起霖園集團。
1980年,剛考取美國律師執照的蔡宏圖被召回父親身邊,幫助打理集團核心企業國泰人壽。蔡宏圖從最基礎的看財務報表學起。10年後,38歲的蔡宏圖出任國泰人壽董事長。
蔡宏圖接任之際,正值台灣保險市場激流洶涌、險象環生,那時台灣對外資保險公司開放,大批外資保險湧入台灣,外資與本土公司狂打價格戰。長期來穩居台灣同業第一的國泰人壽,在市場惡性競爭之下,保單市場佔有率從五成掉到了三成。蔡宏圖堅持推行持續穩健的長期戰略,以創新商品避開價格戰的惡性競爭。時間一長,打價格戰的業者倒的倒,虧的虧,退的退,國泰人壽仍穩居壽險龍頭寶座。
「第一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人讓你追,你聽到後面的喘息聲就非常緊張。」蔡宏圖後來回憶那時的驚險,如此吐露心聲。
穩健是蔡宏圖最為人佩服的地方。一次,他和堂弟蔡明忠 (富邦金控董事長)等幾位朋友結伴到尼泊爾、印度附近的不丹出遊。一群人騎著騾子,走在山路上,突然,蔡宏圖從騾子上摔下來,臉差點撞到地上。大家還沒反應過來,他就已經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不聲不響地站起來了。
「姿勢非常優雅……他是不會出錯的人。」蔡明忠描述。蔡宏圖常說:「我們是一艘航空母艦,轉向沒那麼快,要慢慢地轉,穩穩地轉。」

郭台銘:我的領域里沒有競爭對手
8.郭台銘
頭銜:鴻海集團董事長
財富排名:全球第160名,台灣第二
擁有財富:61億美元
郭台銘霸氣十足,如果放到戰場上,必定是龍威虎膽的一員猛將。他的經典告白是:「我的領域里沒有競爭對手!」
如今億萬身家,可當年他為了見一個客戶,可在外頭淋雨4個小時。「年輕人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困難,不要輕言放棄。我創業時缺人才,缺市場,缺資金,缺技術,我都經歷過了。」郭台銘常言,失敗是成功的媽媽,媽媽多,兒子才會多。
他說,法國好的葡萄酒,所用的葡萄都是生長在貧瘠土地里,沒有水分,缺乏養分。葡萄為了吸收水分,它的根一定要扎向土裡更深;為了見到陽光,它的葉子會拚命向外伸展。「惡劣的環境激發強烈的求生慾望,它的生命力就很旺盛,這樣的葡萄釀成的葡萄酒才夠上乘。」
郭台銘是個超級工作狂,往往一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在他領導之下,鴻海靠苦幹、實干、拚命干,終成全球電子代工老大。郭台銘的經營理念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為了留住客戶,鴻海追求「最快製造、最快配送、最快交貨」,在幾大洲同時開設工廠。同樣為了留住客戶,郭台銘沒有「品牌夢」,客戶不用擔心鴻海翅膀長硬後,會推個「鴻海牌」和客戶搶市場。
郭台銘一直很喜歡這個故事:有一個人去請教某富翁如何致富,富翁說:「請您等一下,故事很長,我把電燈關了再說。」在郭台銘看來,若要致富就必須從每一個細小的地方節省資源,不浪費就是致富的基礎。
郭台銘祖籍山西,他說,晉商做生意不講「零和」而講「雙贏」。比如眼前有3個麵包,3個麵包我全吃掉,一點渣也不給你留,這是「零和」;但是我吃兩個,你也吃一個,這就是「雙贏」。

蔡萬才及其家族:為三代人挖一口活井
9.蔡萬才
頭銜:富邦集團董事長
財富排名:全球第247名,台灣第四
擁有財富:43億美元
台灣最大民營銀行、富邦銀行擬通過在香港的子公司富邦香港銀行,參股廈門市商業銀行,成為近年兩岸金融業界傳得沸沸揚揚的事情。富邦背後的大老闆,就是如今年近八旬的蔡萬才。
蔡萬才幾年前漸漸淡出經營,把棒子交給長子蔡明忠、次子蔡明興。去年富邦集團凈賺140億元新台幣,居島內產險行業龍頭位置。
在第一代從商蔡氏四兄弟當中,蔡萬才排行老四,聲音洪亮,是最為活躍的一人。20多年前兄弟分家時,蔡萬才分得以國泰產險為核心業務的幾家公司,後將國泰產險更名為富邦產險,2001年整合旗下產險、證券、銀行、人壽、投資信託五大公司,成立了台灣第一家金控公司。
蔡萬才認為,經營金融業要七分保守,三分沖勁,才會細水長流,要有時間慢慢成長,而千萬不能有暴發戶心態。他說,創業第一代打基礎,很辛苦,資本可能還不夠付利息;第二代還是做得很辛苦,要購並;等到他孫子時,挖井水就有了,取之不盡,但不會泛濫。
「事業要永續經營,第三代之後一定要借重外來的專業經營,否則事業就到此為止了。公司大了要上市募大眾資金,每次增資家族資金就稀釋一點,自己的股份少了,自然要促進公司大眾化,特別需要公司的專業化經營。」
蔡萬才遵循了蔡家集團的發展特點,先以金融、房地產為主軸,再擴展至服務業、製造業。如今富邦繼續購並商業銀行,目標是成為混業經營的金融旗艦;同時,通過參股台灣前兩大電信公司,成為電信服務市場的新霸主。

徐旭東:藍、綠通吃的新「經營之神」
10.徐旭東
頭銜:遠東集團董事長
財富排名:全球第707名、台灣第五
擁有財富:17億美元
民進黨執政後,徐旭東與台灣「第一家庭」往來密切,個人聲名扶搖直上,甚至被譽為繼王永慶之後新一代的「經營之神」。
2003年徐旭東拿下SOGO太平洋百貨經營權時,曾宴請陳唐山、陳哲男、黃芳彥等與 「第一家庭」關系密切的人士。當年遠東飯店聖誕節點燈,徐旭東還請「第一夫人」吳淑珍出馬。
其實,徐家早年在國民黨執政時,與權傾一時的蔣彥士交好,徐旭東更與國民黨大佬黃少谷之子黃任中結成莫逆。
如此懂得經營政商關系,徐旭東可謂 「富貴險中求」。
徐旭東很怕寂寞,如果新聞版面隔太久沒有他的消息,他會渾身不自在,一定又會想辦法跳出來,成為媒體焦點。
同樣為了排解寂寞,徐旭東還是個百分百的工作狂。朋友說他是 「台獨」分子(指太太住海外,先生在台獨自生活),晚回家沒有太太管,所以經常留在公司開會到半夜。下屬也最怕他出差回來,因他一回來,就會排很多會議,有時他太累了,會議進行一半便打起盹來,但突然醒來後,還能把同仁問倒。
講話喜歡摻雜幾句英語的徐旭東,1941年生於上海,身為遠東集團第二代掌門人,把遠東版圖從紡織、水泥、化纖、航運、百貨,快速擴張至金融、電信領域,已有亞洲水泥、遠東紡織、遠東銀行等多家上市公司。

蔡衍明:米果大王的「學歷無用」論
11.蔡衍明
頭銜:旺旺集團董事長
財富排名:全球排名第743,台灣第六
擁有財富:16億美元
他,不是太平紳士,而是亂世梟雄。
他,是中國第一個擁有私人飛機的台商,機身上畫有可愛的旺仔圖像。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指出,現在的商業世界就像拓荒時代,這時最需要的不是學院派營生者,而是能在現實環境中獨立思考的街頭營生者。
蔡衍明正在大陸這塊「經濟新大陸」上,迸發出他街頭營生者的能量。
19歲時,蔡衍明自告奮勇從父親手上接下宜蘭食品廠,並將宜蘭食品由外銷加工廠,轉型為內銷品牌商。他推出浪味魷魚絲品牌,花大錢打廣告,結果一年下來賠了一億多。
因為沒有退路,逼出了他的街頭鬥犬性格,他到處籌錢,圖謀東山再起。
當時,他看好台灣稻米過剩,從事日本米果生意有錢可賺,因此找上日本前三大米果廠商之一,花了兩年爭取到技術合作,據此在台灣市場快速崛起,站穩腳跟。
將版圖移至大陸,對他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上世紀90年代初,就連上海也很少有台商,但蔡衍明居然跑到內陸的湖南長沙。幾年後,大陸米果市場競爭激烈,米果售價從一公斤50元掉到30元。
「除根之後,才好做!」蔡衍明採取割喉策略,推出四個副品牌的低價米果應戰,並將價格一口氣殺到一公斤5元。而米果生產設備一條就要近千萬美元,但為了全面阻絕對手,他砸下數千萬美元,將生產線一口氣擴充到十條,終將旺旺打造成全球最大米果製造商。
街頭的成功,讓蔡衍明更加篤信 「學歷無用」,每個兒子18歲後,他就不讓再升學。他自信地說,「學校老師永遠有,我這個老師不是永遠有!學歷高的人比較不穩定,學歷低的比較能真實認識自己!」

林百里:烏龜哲學成就第一
12.林百里
頭銜:廣達電腦董事長
財富排名:全球排名第897,台灣第七
擁有財富:13億美元
今年適逢廣達創立20年,年初林百里在公司旺年會上說,「鴻海精密是電子業的'一哥』,廣達要做'大哥』」。
「烏龜跟兔子比,一定贏不了兔子。但是烏龜只跟自己比,一步一步往前走;兔子跟別人比,一定會懈怠。」林百里要求廣達員工要像烏龜那樣謙虛,要像烏龜那樣穩健向前。
林百里就讀台大電機系時,同學90%選擇出國深造,林百里自認成績一般,無法在學術界競爭,便放棄了科學家的夢。據說有一次他邀請一位漂亮女同學參加舞會,女同學問他有沒有考托福准備出國留學。林百里說沒有,女同學一聽就婉拒說:「對不起,我腳痛。」
大學畢業後,林百里與朋友創立了三愛電子,林百里參與研發了電子計算器,當時日本的電子計算器一台要七八萬元新台幣,而三愛的只要一萬多元,這樣三愛第一年就賺了錢。
一年後,林百里再度創業,與朋友創立金寶電子,不料幾年後一把火燒掉了金寶6億多資產,時任金寶總經理的林百里只好辭職謝罪。
1988年,林百里三度創業,設立了廣達第一條筆記本電腦生產線。為了得到訂單,林百里經常背著一台重達十五磅的筆記本電腦拜訪客戶,到客戶面前展示。為了爭取時間,他還帶上一台列印機,只要當場取得訂單,馬上印出報價單。白天走街串巷,晚上步履蹣跚回到散發著怪味的汽車旅館。
林百里正是憑著這種不懈的烏龜精神,領導廣達一步步發展為全球第一大筆記本電腦(NB)代工廠。

『陸』 上市公司和家族企業有什麼區別啊發現公司上市後繼承人就不一定是家族後代了,那為什麼很多公司還爭著要

這是不同概念的。公司繼承人和職業經理人和董事會股東關系是很微妙的。董事長不一定控股最大方。
上市可以獲得更大的資金,對企業還是會有好處的。

『柒』 什麼是家族企業

目前我國內地有150萬家民營企業,其中80%以上屬於家族企業。而在世界范圍內,家族企業的比例也高達65%~80%,在美國,90%的企業是家族企業,僱用了50%以上的勞動力,在世界500強中的美國企業,其中有35%是家族企業。在華人中,華人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長江基建等,總市值達到5000億港元,也是家族企業。

中國家族企業在經濟轉軌中發展起來家族企業作為一種經濟組織形式,源遠流長,久盛不衰,稱得上是企業的「鼻祖」。原始形態的企業就是家族企業。無論在農業經濟的手工業時代,還是在工業經濟的機器大工業時代,家族企業都獲得了迅猛的發展。
當代社會,家族企業仍是最普遍的企業組織形式。美國人克林·蓋爾西克等在《家族企業的繁衍》一書中指出:「世界范圍內80%以上的企業歸屬於家族企業,其中既有著名的世界最大超級市場奧爾瑪和投資界領袖富達投資公司,也有獨守一隅的小雜貨店」。
當今中國的家族企業是在經濟轉軌中逐步發展起來的。這種「轉軌」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觀念轉變,從私有制是「萬惡之源」轉變成「讓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允許開辦個體工商企業和各種形式的私有企業。二是立法保護,從「割資本主義的尾巴」轉變成通過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對私有企業給予支持和保護,逐步改變對私有企業的歧視和平等待遇。三是市場需求,從「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轉變成私營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私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今中國的家族企業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而發展壯大,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87年,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私營企業開始萌芽探索;第二階段,1988~1991年,1988年國家頒布了《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私營企業得到了立法保護;第三階段,1992~1996年,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鼓勵私營企業發展;第四階段,1997年黨的十五大肯定了非公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私營企業進入穩步發展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擴大,家族企業已有了相當規模,採取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等形式。
家族企業無疑是私有企業,或者稱私營企業。

家族企業現代化的多角分析
一、家族企業現代化的必要性
社會資源是稀缺的,家族企業現代化的目的就是提高社會資源的效應,可持續發展。從當前國內國際的環境來看,家族企業現代化是非常必要的。
1、中國現代化的要求。據統計,1998年,在世界131個國家和地區中,約有64個國家和地區完全或基本實現了第一次現代化,占樣本總數的49%。注(2)這些國家正在向第二次現代化邁進。中國仍處於第一次現代化的攻堅時期,同時在進行第二次現代化,面臨較大的壓力。為了順利實現現代化,中國制定了「三步走」的現代化戰略,前兩步已經完成,第三步的戰略目標是在2050年左右,趕上當時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也就是說,中國要在今後50年時間內,全面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基本實現第二次現代化,即完成西方國家上百年的發展歷程,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家族企業必須盡快實現現代化。
2、中國加入WTO的要求。中國於2001年11月加入WTO,隨著市場開放的逐漸深入,市場競爭也將更為激烈。中國的家族企業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當務之急就要是盡快實現現代化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納米技術等高科技的發展,以IT產業、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葯等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迅速崛起,知識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勞動和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總和,目前已達到80%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的崛起導致傳統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持續下降。因此,全球范圍內掀起了產業結構調整的高潮。許多跨國公司紛紛加盟高科技產業,以保持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我國的家族企業絕大多數為傳統行業,如果不進行戰略調整,難以為繼。
4、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要求。目前,我國不少家族企業設備陳舊,技術與工藝落後,勞動生產率低下。在當前企業技術進步不斷加快、新產品層出不窮、市場生命周期呈縮短的形勢下,如果不能及時轉變粗放式經營的狀況,企業將面臨產品缺乏競爭力、市場不斷萎縮的境地而最終被淘汰。
二、家族企業現代化過程中的「兩面性」
從家族企業發展史來看,可以概括為「成也家族,敗也家族」。家族經營管理模式是推動或制約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雙刃劍」。與國有、集體等企業相比,我國家族企業在進行現代化過程中既有優勢、也有劣勢,這種「兩面性」對家族企業現代化產生重大影響。
1、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企業有較強的「團隊效應」。在企業初創階段,「團隊效應」更加明顯。一是藉助親情增強家族內部的凝聚力,使家族成員為了共同的目標不辭辛苦、不計報酬地勤奮工作。二是家長式管理能夠形成強大的領導核心與執行能力,能適應市場的瞬息萬變並做出迅速的反應。三是傳統的家庭等級制度和「遵上"、「忠信"、「服從"觀念以及家族成員彼此高度的認同感和一體感,有利於減少企業內耗、降低管理控制難度和成本。這種較強的凝聚力有利於企業的各個環節進行現代化改造。
企業主有較強的使命感。企業主經營的績效決定家族的成敗興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企業主承擔著家族的使命,具有強烈的責任感。這一方面是因為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統一使企業主行為與其利益正相關;另一方面企業主必須對家族負責,不負眾望,不辱使命。這些利益機制迫使企業主必須竭盡所能來促使企業發展,而個人的經營管理才能也得以充分發揮。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企業主必須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這樣就有利於企業的現代化改造。
企業有較靈活的運營機制。 我國大多數家族企業的規模不大,「船小好調頭」,避免了許多生產、管理方面的「大企業病」。家族企業在運營中能夠機動靈活地對外界信息進行反饋。在知識經濟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市場瞬息萬變,機動靈活的運營機制能夠較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
2、劣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個人獨裁」。家族企業中的家長式管理主要是採取集權式的組織模式、恩威並用的管理方法,「家長」的示範效應等方式完成企業的經營管理。這種高度集中的決策機制,在創業初期是高效率的,能夠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然而當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個人綜合素質不全面時,由於企業的股權過於集中在一個家族甚至一個家長手裡,缺乏集體的決策機制,特別是缺乏約束經驗者行為的有效監督,決策失敗的可能性增大,企業的命運維系於一身,存在極大的風險。在決定企業是否需要進行現代化改造之時,「家長」一人說了算,如果其思想保守,沒有意識到現代化改造的重要意義,則企業現代化必然受阻。
「任人惟親」。大多數家族企業在用人方面側重於近親使用,而不能對社會優秀人才進行「擇優錄用」。據《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報告》表明,20.9%的私營企業主願意自己配偶參與企業管理,而絕大多數私企老闆都為子女「預留」了接班位置。然而每個家庭的能力有限、智力有限,如果不從社會上進行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沒有一批優秀人才充實到家族企業,那麼企業的發展就要受到限制。這種任人唯親的觀念和做法與知識經濟時代相悖。
「小富即安」。市場競爭的規律是「不進則退」,企業必須進行「二次創業」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一些家族企業在「小富即安」思想的支配下,缺乏長遠規劃和發展戰略,在完成原始積累後停滯不前,最後走向衰落,「富不過三代」。 「小富即安」思想阻礙了二次創業,缺乏有效的創新機制。國外的大企業往往具有強大的研究開發隊伍,不少企業建有研發中心和信息中心,並有配套的企業創新機制,這樣能夠使企業始終保持前沿的產品和尖端的技術,現代化程度較高。中國的許多家族企業往往是「一兩個產品打天下」,生產工藝和產品性能可以在很長的時期保持不變,後續開發能力比較薄弱,更談不上現代化。
三、家族企業現代化的外部制約因素
中國家族企業實施現代化時,將可能遇到以下外部因素的制約。
1、行業准入限制。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與公有經濟相比,非公經濟在行業准入方面受到更多的約束和限制,不能獲得同公有經濟公平競爭的條件。1999年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國有經濟重點控制國民經濟命脈的「三個行業、兩個產業」等策略,為家族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但在金融、電信等壟斷性行業,短時期內家族企業還難以有所作為。
2、融資渠道不暢。在間接融資方面,根據《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的調查,私營企業在向銀行貸款時面臨擔保條件難以滿足,信評等級評定過嚴,貸款數量太少,貸款期限太短,企業不願公開信息等困難。其中「擔保條件難以滿足」的因素佔59.3%。注(4) 在直接融資方面,民營企業上市的仍然很少。家族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仍然是自我積累和非正規渠道融資。
3、經濟信息不靈。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這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由於政府與國有企業天然的「血緣關系」,政府責無旁貸地為國有企業提供信息。對於家族企業,政府卻視為「旁系」,沒有足夠的動力為其提供信息,家族企業有可能喪失許多進行現代化的機遇。

家族企業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要求中國的家族企業全部向現代化改造,是不現實的,是違背客觀規律的。但是,一些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中國加入WTO後,應選擇現代化的最優路徑,把第一代創業者開創的家族企業持續發展下去。以下五個方面的路徑可供選擇。
1、企業制度公司化。家族企業在發展中經歷了業主制(Solo Proprietorship)、合夥制(Partenership)、公司制(Corperation)等主要形式。實踐證明,公司制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一種較為科學的企業制度,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形式。通過建立決策層、管理層、經營層三層分立的治理結構,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安全性。同時,企業通過公司制能夠拓展多元化的融資,例如通過上市,成為公眾公司,可以從資本市場獲得充裕的資金支持和有效的監督,為企業與現代化發展創造外部條件。另外實行公司制,為企業進行資產重組、收購兼並等也創造了條件。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對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關問題進行了闡述。中國家族企業制度現代化的方向就是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及相應的公司治理結構。
2、企業管理現代化。家族企業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是用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實施科學管理,這是個動態的過程。迄今為止,企業管理模式先後經歷了家長制、古典式(泰羅制和科層制)、行為科學模式和系統模式等四種方式。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方式也逐漸從傳統工業社會的生產管理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管理和知識管理轉變,家族企業的管理機制也面臨同樣問題。事實證明,家族企業採取現代管理方法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如沃爾瑪超市連鎖店2001年銷售總額達到2200億美元,超過了上年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注(5)顯示出了家族企業的巨大潛力。當前國際流行的現代化管理方法主要有:學習型組織,即通過「干中學」(Doing by Studing)使企業靈活適應市場變化;敏捷製造企業,即能夠快速、動態地根據市場變化進行生產的管理方式;企業再造,美國管理學家邁克爾·漢默將其描述為 「根本重新思考,徹底翻新作業流程,以便在現今衡量表現的關鍵上,如成本、品質、服務和速度等,獲得戲劇化的改善」;精良生產,其核心思想就是「取消一切不必要的獲得,杜絕浪費」;管理集成,其主要內容是,整體優化,按照系統論的要求,對各生產要素進行合理搭配,取長補短,綜合協調,發揮整體效應;企業資源計劃(ERP),基本理念是讓企業雇員能夠獲得和生產經營有關的企業內部和外部各部門的相關信息;注(6)扁平化網路組織,即通過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網路系統,改變傳統嚴格專業和部門門分工下的科層制組織模式,減少不必要的管理環節,提高經營管理效率。我國的家族企業可以結合本身情況有選擇地借鑒與採納,這樣可以避免在企業現代化過程中少走彎路。
3、企業人才社會化。企業的高層經理人員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決策者,其素質高低、才能發揮程度對於企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家族企業的模式下的人才機制大多是「任人唯親」,這在創業時期由於家族的「親和力」及不計報酬地勞動而產生獨特的優勢,但是當企業規模擴大以後,並非所有家族成員都符合企業的需要,有的還產生嚴重的阻礙作用。如果這種情況發生於高層經理人員,危害則更為嚴重。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家族企業的人才機制的缺點越來越明顯了。人才機制社會化的本質就是使人才能夠在開放、競爭、激勵與約束完備的環境中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管理中去。目前出現了許多新的方法,如股權激勵、浮動工資、技能工資、目標管理等。以股票期權為例,《財富》雜志1996年公布的全球前500家大工業企業就有89%的推行了這種方法。注(7)中國的家族企業進行人才機制社會化的根本途徑是:一是建立高層經理人員開放競爭、擇優錄用的機制,使優秀的非家族成員能夠充分發揮經營管理的才能;二是吸取現代人才激勵理論的有關方法,如前述股權激勵、目標管理等;三是實施團隊管理,這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增強班組成員的凝聚力以提高生產效率;四是提高科技人才的比重,進行知識管理。
4、企業經營國際化。中國加入WTO意味著市場將迅速地開放、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對於中國的家族企業來說,也同時存在國際化發展的機遇,並充分獲取現代科技的發展帶來的益處。具體看來,主要應當通過如下途徑提高家族企業的國際化程度:一是直接參與海外市場競爭,吸收國際上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以提高企業的現代化水平;二是建立中外合資企業,利用外資企業的現代化管理與生產方面的經驗來武裝本企業;三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追蹤市場前沿的發展,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如產業定位上應當選擇具有活力的「朝陽產業」,即優先選擇高科技產業、知識密集型產業、附加值高的產業等;產品生產和工藝流程高科技化,始終保持尖端性和前瞻性。
5、企業資源信息化。信息技術與信息經濟的發展是知識經濟的重要標志,也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通過對企業所有資源進行信息化改造,使之與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相協調,並獲得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家族企業的資源信息化改造就是通過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來提高家族企業的科技含量,建立企業內部的信息管理系統(MIS)、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等並實現與外部互聯網路的銜接注(8),並以此為基礎利用現代電子商務等信息網路的模式進行生產與管理。通過將信息技術應用於生產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如研究開發、產品設計、工藝流程、管理方式、市場營銷、售後服務、信息反饋等,實現生產與管理效率的提高。

『捌』 封閉式的家族企業與上市公司相比,有哪些優缺點

要看你的家族企業有多大/100﹪股權股權最高的權利 同時要保證家人(下屬)不越權 可是一般要是長輩不可能聽的

『玖』 什麼是家族企業

家族企業就是指資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個家族手中,家族成員出任企業的主要領導職務的企業。
美國學者克林·蓋克爾西認為,判斷某一企業是否是家族企業,不是看企業是否以家庭來命名,或者是否有好幾位親屬在企業的最高領導機構里,而是看是否有家庭擁有所有權,一般是誰擁有股票以及擁有多少。這一定義強調企業所有權的歸屬。學者孫治本將是否擁有企業的經營權看作家族企業的本質特徵。他認為,家族企業以經營權為核心,當一個家族或數個具有緊密聯系的家族直接或間接掌握一個企業的經營權時,這個企業就是家族企業。
家族企業作為世界上最具普遍意義的企業組織形態,在世界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世界各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家族企業都在頑強的生長和發展著。美國學者克林·蓋爾西克認為「即使最保守的估計也認為家庭所有或經營的企業在全世界企業中佔65%到80%之間。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0%由家庭所有或經營」。
據統計,家族企業創造的價值目前占據美國GDP的50%,並為美國提供了50%的就業機會。而據美國家族公司研究所的調查,家族控制企業對美國新增崗位的貢獻率達78%。同時在這些家族企業中,不再是控股嚴密的私人公司和夫妻店,也存在很大比例的上市公司。據《幸福》雜志統計,在全球500家大型企業中,有175家家族企業。而在美國公開上市的最大型企業中,有42%的企業仍為家族所控制,近幾年來雖然美國上市公司股份呈分散化趨勢,但總體上來說,家族仍然控制著企業較大的股份。
據香港學者郎咸平教授對世界各國公司治理的研究,目前在歐洲各國中,前15大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比例均在20%以上。比利時和法國甚至達到36.63%和33.80%,家庭企業在所在國的作用非常明顯。
在東南亞各國和地區中,最大的15個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占總市值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絕大部分。據2002年《新財富》第8期的資料,除了中國大陸、日本外,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中國台灣、泰國等前15大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占據總市值和GDP的比例分別為34.4%、61.7%、38.4%、28.3%、55.1%、29.9%、 20.1%、53.3%和84.2%、21.5%、12.9%、76.2%、46.7%、48.3%、17.0%、39.3%,可以看出在這些國家經濟中家族控制非常明顯。
在我國,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才掀起了家庭經營的第一次浪潮。隨著對私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認同,占據私營經濟絕大比例的家族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資料,1989年我國的私營企業共有9.05萬戶,到2001年私營企業增長到 202.85萬戶,增加了21.4倍,注冊資金從84億元增加到18212.2億元,增加了215.8倍(未扣除價格因素)。在私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方面,私營經濟對GDP的貢獻率由1989年的0.57%上升到2001年的12.7%,20世紀90年代以來平均每年提高近1個多百分點。在就業貢獻上,私營經濟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1989年,全社會每100個新增就業者中有0.07人流向私營企業,到2001年時,已增至有33人流向私營企業。
可以看出,無論是歐美的發達國家還是東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家族企業都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我們這個經濟發展還不平衡,就業壓力很大的國家,發展以家族企業為主導的私營經濟,對於解決就業壓力,提高國民福利水平,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對家族企業進行研究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話題。

『拾』 如何在資料庫中找出上市公司是家族企業

先根據文獻確定什麼樣的控股比例是國有控股公司,在資料庫中有一個資料庫好像是叫股東股權資料庫的,根據上面資料可以進一步查詢。

閱讀全文

與家族企業與上市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產品都含基金嗎 瀏覽:750
控股信託的銀行 瀏覽:124
北京大通電子交易所 瀏覽:268
成都文德證券 瀏覽:933
洛陽銀行鄭州融資 瀏覽:415
國外匯來技術服務費如何結匯 瀏覽:296
股票中的財務杠桿 瀏覽:304
今日金股票 瀏覽:830
出租房付的傭金計入什麼科目 瀏覽:990
長江石化成品油價格 瀏覽:101
財政部企業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631
存貨隨匯率發生變動嗎 瀏覽:920
人民銀行匯率證明 瀏覽:451
東阿三寶阿膠最新價格 瀏覽:850
關於投資理財的論文3000字 瀏覽:482
英大匯通融資租賃排名 瀏覽:54
光大證券816事件 瀏覽:431
2013年韓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530
調出融資融券後 瀏覽:379
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產品結算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