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下載的派金商道客戶端怎麼不能用
用Excel2003打開
B. 聽說有「商道」這么一款沙盤模擬的游戲,知道的高手給個網址,謝謝!
《商道》是一款企業經營模擬軟體。學生扮演總經理以及生產、市場、財務、人力資源等部門的高級管理人員,根據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對該公司每年的經營做出一系列決策,並與其它學生扮演的虛擬公司競爭。決策涉及企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同時還穿插著金融、貿易、會計、期貨、投資、電子商務等眾多學科的知識點,最大限度地模擬一個公司在國際化市場競爭條件下的真實運作狀況。
《商道》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東商學院、上海理工大學、山東大學等院校的EMBA、MBA和本科生的《戰略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金融投資》、《企業經營實戰模擬》等課程中廣泛使用。在上海交大,以《商道》為主要教學工具的《戰略管理》課程被評為2006年度上海市精品課程,並作為全校各類不同專業學生《創新與創業》課程的必修教學環節,每年都有上千學生使用。已經使用過《商道》的師生們普遍認為,《商道》就其品質、知識含金量、綜合性及給學習主體帶來的價值和體驗來說,已經具備國際一流水準。諸多知名企業,如全球500強英國石油化工巨頭BP集團、微軟公司、寶鋼集團等,亦紛紛應用《商道》開展中高層管理幹部培訓。《商道》亦可以作為卓有成效的人才測評工具,企業經營模擬比賽的優勝隊的隊員,很多成為各大企事業單位高薪聘用、培養和挖掘的對象。
當前正是經管類實驗室建設的關鍵時期,急需功能完善、內涵深刻、有豐富教學使用經驗的教學軟體。《商道》的推出適應了形勢發展的需要,成為高校建設現代「企業經營模擬」實驗室的最佳候選軟體之一。
《商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由上海派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派金科技由海外歸國留學人員注冊於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得到科技部創新基金支持,專注於高科技「企業經營模擬」教育軟體的開發及推廣。派金科技不僅向高校提供軟體,還提供技術培訓、課程設計、實驗室指導手冊設計等多項教學支持服務。
關於《商道》的更多信息,請參考以下網址:www.premking.com.cn
C. 水滸傳雙槍將董平最後因為什麼丟掉性命
董平在跟著梁山好漢們征戰方臘集團的時候,董平和盧俊義出兵獨松關,在叫陣的時候,董平的左胳膊被火炮所傷,無法拿槍。董平報仇心切,沒得到允許就跟著張清步行上山,被方臘集團的守軍突襲,董平左臂受傷。
張清來救董平,但是張清槍法一般,被厲天閏反殺。董平看見張清遇難,想要為張清報仇,卻被厲天閏的副將張韜從背後偷襲,被其殺害。就這樣,董平和張清因為大意和輕敵,喪命獨松關,後來被朝廷追封為四品武散官忠武郎。
(3)派金集團擴展閱讀:
董平因為在戰場上經常使用兩桿亮銀槍,可謂有萬夫不當之勇,所以當時人稱「雙槍將」。在《水滸傳》中,雙槍將董平是倒數第5個加入梁山陣營的好漢,其本來數一數二,位列馬軍五虎將。雙槍將董平上樑山的原因卻是為了一個女子。
董平曾經看中了自己的上司程萬里的獨生女,但是程太守看不上董平,被董平所嫉恨。後來等到宋江為了救援失陷在牢中的史進而帶兵圍城的時候,當時作為東平府的守將董平,帶兵直奔宋江的營寨。
宋江派金槍手徐寧和董平對戰,徐寧和董平大戰50回合不分勝負。雖然宋江收了兵,但是董平帶人沖擊梁山軍隊的軍陣,卻因為宋江指揮有方,董平沒佔到便宜。回到城裡的董平趁機向太守求親,被拒絕。
D. 萬達集團三十周午慶董事長派金是真的嗎
可能是真的啊
E. 高士秀的人物經歷
辛亥革命時,寧夏各地民軍起義,多為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員,協同寧夏幫會組織共同發動。寧夏各地民軍的指揮者及骨幹,多為幫會頭目,會眾也多參加了民軍。
辛亥革命前,寧夏東部與陝西北部哥老會眾,擁高士秀為「賀蘭山主」,即以賀蘭山為堂名,稱「賀蘭山堂」(亦名「興隆堂」)。在各山堂中,最為活躍,聲勢亦最大。
清末,由於慈禧擅權,清廷更加腐弱,對內加緊鎮壓人民,對外割地賠款,簽訂許多賣國條約。「洋人」享有「治外法權」,依仗權勢,無惡不作。他們搶占民房、土地,修建教堂,開辟種植園(群眾稱為「洋園子」),引種鴉片。在磴口、石嘴山、吳忠、寧夏府城、寧安堡、惠安堡、中衛等地,遍設洋行,壓價收購當地皮毛、發菜、枸杞、甘草等土特產,壓制地方商賈,壟斷出口物資。而清廷地方官吏,不僅不能為民作主,且與「洋人」勾結,為虎作倀,殘害鄉里。致使素稱「塞上江南」的寧夏,在他們的雙重蹂躪下,成為物窮財盡,民不聊生的災難地區。因此寧夏回漢群眾的反洋情緒,和全國各地一樣,日益高漲。幫會組織更加發展,幫會活動更加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寧夏發生下營子教案,龍占海、馬躍川等會眾捕殺了下營子教堂神甫——比利時人梅布桂,荷蘭人彭壽年(均系中名)等。l910年,磴口天主教堂橫行霸道,群眾十分痛恨。高士秀親率會眾,輕騎馳往磴口,乘夜襲入教堂,殺死外國主教①。因受清廷通緝,高士秀潛入陝北、靈州、伊蒙等地,繼續秘密聯絡會眾,擴大幫會組織。當時隨同他一道的會首、大爺共十餘名,其中知名者有高登雲、馬連第、孫學文、盧占魁、金占奎、於凌雲等。這時高士秀的「賀蘭山堂」與陝西關中張雲山領導的「通統山堂」,李漢章領導的「太白山堂」,馬秉乾領導的「秦鳳山堂」以及甘肅楊鴻筠領導的「金龍山堂」,賀桂林領導的「西梁山堂」均取得了聯系,並與西安新軍軍官、日知會會員張鳳翙等也取得了經常聯系。
1910年底,張鳳翙及哥老會頭目張雲山等,在西安「大雁塔歃血訂盟」,為陝西起義,推翻清王室作準備。會後張鳳翙等把這次訂盟之目的及經過通知了高士秀,要他在寧夏積極准備策應。
1911年8、9月間,蘭州同盟會員劉先質,奉命來寧夏同各山堂聯系。高士秀等哥老會頭目,表示積極擁護孫中山先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願為「推翻帝制,建立民國」而努力奮斗。高士秀和寧夏各山堂頭目劉華堂等,以及部分社會人士參加了同盟會,分別到寧夏縣西之大、小禮拜寺、余家營等回民聚住區,進行串連活動,並在清軍內部秘密進行瓦解工作,使地處邊陲的寧夏地區,也和全國一樣孕育著革命的火種。
1911年10月22日,陝西同盟會響應武昌起義,光復西安,組成了陝西革命軍政府。陝西「通統山堂」的龍頭大爺張雲山,立即以雞毛信告知高士秀等,促其迅速起義,作為策應。高士秀、劉先質等,立即在寧夏城東岳武廟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11月17日,(農歷九月二十七日)寧夏各地同時舉事。高士秀被派往靈州,會同哥老會頭目高登雲等,攻取靈州、橫城、吳忠堡、寧靈廳(金積)等地。
高士秀到達靈州後,會同高登雲於11月17日(農歷九月二十七日)夜,在靈州城內王保子(哥老會兄弟)店內召集了會議,介紹了武昌、陝西等地舉義情況,決定立即起事。並決定由高登雲、馬連第、揚忠厚負責攻佔靈州;朱邦科(又名朱同)、孫學文負責攻佔金積堡及董府(董福祥家);高士秀率眾攻取橫城,與府城民軍相呼應。
靈州於11月17日晚即告光復。高士秀先派人混入橫城,與清軍中的哥老會人取得聯系,於靈州光復第三日,率民軍一哨,一舉佔領橫城,並繳獲了清軍全部武器、馬匹,收編大部清軍官兵。
在靈州光復的同時,寧夏西路民軍,在劉先質、劉復太、劉華堂等率領下,分兵四路向寧夏府城發動了進攻。但由於民軍內部不純,負責指揮第四路的牟憲章(原清軍左旗營官)未能及時策應;以及清寧夏道台孫廷壽、代署總兵賀明堂、知府慶隆、守城都司多倫岱、寧夏縣知縣陳元驤等拚死頑抗,府城未攻克。民軍退駐八里橋,得知靈州、金積堡、橫城先後光復。決定在11月19日(農歷九月二十九日)再次攻城,當晚府城光復。南路民軍,亦先後佔領大壩、葉盛堡、玉泉營等地。寧朔縣知縣高秉彝率全縣官員宣布投誠。北路會眾同時先後在平羅、寶豐、黃渠橋起義。阿拉善旗、中衛、廣武等地會眾,在得知府城光復後,亦先後起義。於是高士秀等為了盡快招降滿營清軍(駐滿城),企圖利用原寧夏道台孫廷壽的影響。遂決定暫推孫廷壽為寧夏軍政府大元帥,以劉先質、高士秀、高登雲、劉華堂、劉復太、劉照黎、孫學文等九人為軍事委員。11月l3日(農歷十月三日),支那寧夏革命軍政府宣告成立。
府城光復後,盤據滿城(現銀川新城區)之清軍,在滿營將軍常連的控制下,始終未向民軍投誠。軍政府成立後,l2月2日(農歷十月十二日)開始圍攻滿城。由於民軍內奸牟憲章的阻撓、常連的頑抗,以及劉先質在攻城時壯烈犧牲,滿城終未攻克。這時清陝甘總督長庚、陝西巡撫升允,在「圍剿」陝西起義軍的同時,調令甘肅提督馬安良所部幫統、循化營參將馬麟前往寧夏鎮壓起義。
12月中旬(農歷十月下旬),甘肅濤軍馬麒部,到達廣武,兵分東西兩路,東路在李自衛、張紹先之子(時稱張少大人)率領下,會同河東豪紳民團數千人,水陸並進,撲向靈州、橫城。
橫城是寧夏府城和靈州的聯絡中樞。高士秀在橫城一面加強防守,一面建議劉華堂通知靈州高登雲「能守則守,不能守應相機後撤」。12月20日,清軍分乘船筏數十隻進抵橫城。當時橫城雖有民兵近千人,但多為臨時參加的群眾,除有少數開花炮及來復槍外,多數是長矛大刀,敵我力量懸殊很大。高士秀奮戰兩日後,突破重圍,撤離橫城,率部到花馬池,打敗了該城守備趙玉秀、千總劉懷芝所率的清軍。到三邊後,高士秀接到寧夏軍政府命令,著其北上接應。於是又率所部民軍向鄂爾多斯蒙地進發,以爭取在羅布召與寧夏府城北撤的民軍劉華堂部會師。
寧夏府城民軍攻滿城未克被迫撤出後,經平羅、石嘴山向後套撤退。到石嘴山時,民軍進行了整編,推劉華堂、高士秀為正、副督指揮。會後由劉華堂率民軍東渡黃河,至鄂爾多斯的羅布召(今巴彥高勒以東)。當高士秀由定邊、鹽池一帶轉移到羅布召正南三百里處的拉僧廟,派人赴羅布召與劉華堂聯系時,劉華堂部已被清軍勾結蒙古王公,糾集蒙兵千餘人,設計殲滅,劉華堂、劉照黎等頭目均遭殺害。至此高士秀已成孤軍,被迫退回陝北。
1912年8月,袁世凱任馬福祥為寧夏護軍使。時高士秀在陝北接受了陝西軍政府陝北招討使井勿慕(同盟會員)的領導。1915年7月,在反袁聲中,高士秀派盧占奎聯絡甘肅環縣會黨首領張九才,派金占奎(同心回民)到後套組織失散的原寧夏會眾,以圖再起。
1915年8月,張九才在盧占魁的協助下,率眾擊敗了環縣隴軍,殺死縣知事,占據縣城,轉攻慶陽,焚燒教堂兩座,隴東告急。馬福祥派其兄馬福壽「率勁卒千餘人」往援。高士秀聞訊,即率眾從三邊趕往花馬池、惠安堡、西川一帶截擊,協同張九才擊退寧、隴合圍大軍,進駐半個城(同心)、花馬池、定邊一帶。又派盧占魁馳往後套,協同金占奎發展力量。
1915年秋,袁世凱積極策劃帝制,雲南革命黨人蔡鍔、李烈鈞、唐繼堯等組成護國軍,宣布雲南獨立。高士秀及陝北革命黨人一起,通電擁護,表示堅決反對帝制。
高士秀、張九才決定渡河攻打寧夏府城,途中聞知靈州空虛,高上秀令張九才經鄂托克旗奪取橫城,自己直攻靈州。馬福祥急令其兄馬福壽率營官馬騰蛟、護軍署參謀余鼎銘、董召南等率部堵追。l916年元月高士秀率部從烏審向西挺進中,宿營於鄂托克旗昭化廟(定邊北)時,深夜突遭伏兵襲擊,傷亡慘重。高士秀奮勇突出重圍,奪取靈州之計劃遂告失敗。1916年2月,盧占魁、金占奎得知高士秀、張九才進軍寧夏,便聯絡白彥公、達賴公渡河南下,向寧夏府城及靈州急進。馬福祥立令馬鴻賓部尾追圍擊,4月中旬在靈州一帶激戰十餘日,金占奎被俘犧牲。高士秀在定邊、鹽池的長城沿線與馬福壽、馬鴻逵等相持多日後,被迫轉入蒙地活動。
高士秀、張九才等進入蒙地後,為了籠絡蒙古上層,以張九才部營長吳生彥(靜寧人),假冒清朝王室後裔,取名「達爾六吉」,擁立為假皇帝,以廣號召。l916年底袁世凱死後,高士秀便用假皇帝之詔令,聯合蒙古諸部,發動了烏蘭腦包之戰。大挫綏軍後,又西渡黃河,一度進占磴口。在磴口,高士秀召集各部首領會議,決定分三路再次攻打寧夏:一路由於凌雲等率領,繞道阿拉善旗,越賀蘭山,出西麵包圍寧夏府城;一路由高士秀自己率領,經石嘴山、平羅,沿賀蘭山前進;另一路伸向包頭以西,防止綏軍切斷後路。
1917年3月中旬,高士秀等在賀蘭山一帶,與寧軍馬鴻賓、馬彥龍、馬雄圖、馬騰蛟等部激戰十餘日。由於寧軍強佔了賀蘭山的制高點,控制關隘,居高臨下,以及於凌雲在戰斗中叛變投敵,遂致全局崩潰。達爾六吉、張輔、蘇學章、姚占奎等十幾名首領均遭殺害,高士秀遂不得不率領余部再度退到陝北。
1917年底,高士秀率部二次轉移三邊後,由於高和井岳秀的多年矛盾,井對高表面上歡迎,並在榆林為高修建公館。但對高的部隊則加以限制,只能自籌餉糗,寄居定邊一隅。因而除部分上級軍官如谷蓮芳、張鴻儒等率部投靠井岳秀外,其餘大部紛紛自散。高士秀只得長期蟄居陝北榆林
在榆林期間,他結識了不少陝北進步知名人士,和杜斌丞先生的關系尤為密切,杜對高以老大哥相稱,高夫人與杜的夫人亦以姊妹相呼。通過杜的關系,高士秀和魏野疇、李子洲、李鼎銘、高竹軒、高崗、劉志丹、謝子長等也有所接觸。
1922年,楊虎城參與陝西救國軍活動失敗後到榆林,與高過從甚密。1924年孫中山先生發表《北上宣言》,12月到北京呼籲召開國民會議,高士秀以寧夏民軍起義代表參加這次會議的預備會議,結識了不少知名人士。
1926年9月,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參加北伐,路經寧夏進軍甘肅時,高士秀通電響應。馮給以國民革命軍騎兵師的番號,並授高「陸軍中將」銜。高把過去的部分部隊編為騎兵師,自任師長,轄一個步兵旅,一個騎兵旅。步兵旅駐定邊,他率司令部暨騎兵旅駐神木。
1929年,高士秀把騎兵師縮編為一個騎兵旅,自任旅長,下轄四個團,分駐神木至三邊各地,高與司令部及第一團駐神木。這時由於蔣介石背叛革命,到處捕殺共產黨員。陝北的共產黨員活動受到限制,不少人打入地方駐軍。當時到高士秀司令部及一團的共產黨員有十佘人。蔣介石、井岳秀便以高士秀不能掌握部隊和通共為名,撤掉了高士秀騎兵旅長的職務。杜斌丞先生深恐這支部隊落入蔣介石、井岳秀之手,遂建議楊虎城派參議杜馭生攜楊親筆信邀高至西安,將高部改編為陝北警備旅。以高部安邊堆子梁人谷蓮芳為旅長。從此高士秀便脫離了部隊。
1933年孫殿英進攻寧夏,曾派人與高聯系,並擬以高士秀任孫殿英四十一軍副軍長,共同進取寧夏。但亦以孫之失敗而未成行。l934年,楊虎城前往太原,同閻錫山、徐永昌商討西北軍事合作問題,高士秀亦被邀參加。以後即長期住在汾陽。1937年秋,鄧寶珊任第21集團軍總司令兼晉陝綏邊區總司令時,任高士秀為中將總參議。高又移住榆林,直至l941年病逝榆林。
F. 我想了解南宋和京兵的戰爭故事
看史書即可,或者楊騰飛老師 兩宋風雲,
G. 第一個武力逼迫日本開國的西方國家
●黑船來航
一般都把1853年的「黑船來航」作為日本鎖國體制崩潰的開端,然而事實上早在十八世紀初期,西方列強就已經把矛頭瞄準小小的島國日本了。首先給日本帶來威脅的是沙皇俄國,俄國船經西伯利亞南下,頻繁出沒於日本近海。對應這種舉動,江戶幕府向蝦夷地區派出了探險隊,並於寬政十一年(1799年)將北海道東部地區劃歸幕府直轄地,爭取加以有效的控制。
俄國遠洋船隊數次來到日本,遞交國書,要求通商,但這是和幕府鎖國政策相違背的,因此遭到斷然拒絕。當時日本內部有兩種比較開明的聲音:一是老中田沼意次,他曾想要和俄國人交易,以補充幕府的財政收入,但被群情洶洶壓制下去了;二是工藤平助、林子平等有識之士,他們意識到繼續鎖國可能引發戰爭,就請求創建現代海軍,鞏固海防,但此議同樣被束之高閣。
江戶幕府既不肯開國,又只願意進行陸上防禦,文化四年(1804年),下令把北海道全境作為幕府直轄領地,原駐北海道的松前藩被移封到陸奧國伊達郡。日俄兩國在北海道東北方頻繁發生沖突,直至文化十年(1813年)才終於達成和睦協議,日本控制了北方四島(擇捉、色丹、齒舞、國後),俄國則佔領了更東北方的得撫島。
剛剛解決俄國人的問題,英國人和美國人突然又從海上冒了出來。文化五年(1808年),英國軍艦「菲頓號」追逐荷蘭商船,侵入了日本的長崎港,幾乎同時,大量美國捕鯨船也出現在日本沿海。幕府為此重申鎖國政策,頒發了《異國船打拂令》,打拂就是驅逐的意思,命令除中國船和荷蘭船外,其餘外國船隻要接近日本,一律予以擊退,甚至不允許它們靠港補充食水和燃料。
天保八年(1837年)七月,美國商船「摩理遜」號來到日本,因為《異國船打拂令》的緣故,先後在相模浦賀和薩摩山川遭到炮擊。事後,以渡邊華山、高野長英為首的蘭學者紛紛向幕府上書,認為此舉過於蠻橫,會遭到世界各國的譴責,希望撤銷《異國船打拂令》。然而守舊派心中只有日本、中國和朝鮮,哪裡曉得「世界」是什麼東西,對此根本置之不理。
天保九年(1838年)十二月,幕府為了防止外國船侵入日本沿海,命令鳥居耀藏和江川太郎左衛門兩人測量和調查海岸,江川太郎左衛門邀請渡邊華山等蘭學家相助,此事引起了鳥居耀藏的極大不滿。耀藏是徹底的守舊派,又為了和江川太郎左衛門爭權,就誣告渡邊華山等人誹謗幕府,圖謀不軌,由此掀起了「蠻社之獄」。
所謂「蠻社」,就是指渡邊華山等人創建的蘭學研究會「尚齒會」,因為當時稱西洋人為南蠻人,所以又名「蠻學社中」。幕府老中水野忠邦輕信了鳥居耀藏的檢舉,派人查抄「尚齒會」,果然從華山的私人筆記中找到了對幕府的諸多不滿言辭,因此興起大獄。其結果是包括渡邊華山、高野長英等二十餘人被逮捕,小關三英「畏罪」自殺。
「蠻社之獄」對蘭學研究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幕府也因此變得更為保守和腐朽。隨即德川家齊將軍去世,水野忠邦實行「天保改革」遭到慘敗,灰溜溜地滾下台去。但鎖國保守並不能消解西洋列強的覬覦之心,各國陸續向幕府遞交國書,請求開港通商,在反復遭到拒絕後,終於決定用武力逼迫日本開國了。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兩年後,清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消息傳到日本,幕府大受震動,以老中阿部正弘為首的開明派官僚紛紛表示,竟然連清朝都打不過洋人,則一旦洋人殺至日本,將給幕府帶來嚴重危機,還是盡量別得罪洋人為好。於是當年就修改了《異國船打拂令》,允許外國船隻靠港補充食水和燃料。
到了嘉永六年(1853年),外患終於正式產生——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培理率四艘軍艦來到浦賀,遞交國書,要求幕府取消鎖國令。美國國書上的言辭頗為平和,然而培理本人的態度卻極其驕橫,他說隔一年將再度率領軍艦前來,要幕府屆時必須給予滿意答復。因為美國軍艦都漆成黑色,所以這一事件就被稱為「黑船來航」。
培里來到日本的時候,正巧德川家慶將軍身染重病,卧床不起,於是千鈞重擔就此壓在了首席老中阿部伊勢守正弘的肩上。這位阿部老中本是福山藩主,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幕府的寺社奉行,管理宗教事務。天保十二年(1841年),他公正地審理了中山法華經寺日啟和尚蠱惑和勾搭大奧女中(女官)的案件,從而聲名鵲起,並且得到了家慶將軍後宮妻妾們的敬仰。於是,兩年後水野忠邦被趕下台,阿部正弘得以繼任老中之職,時年僅二十五歲。
弘化二年,阿部正弘升任首席老中,掌握了幕府的實權。然而他屁股還沒坐熱,就發生了「黑船來航」的事件。可該怎樣處理這件事呢?阿部正弘左思右想,終於被他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這個所謂的好主意促使日本邁上了近代社會之路,但更直接的,則是導致幕府的權威徹底垮台。
●尊攘派的崛起
黑船來航,幾乎動搖國本,對於如此大事,年輕的阿部正弘老中不敢擅專,決定付諸公議。他首先向幕府中高層官僚和各藩大名通報了情況,然後又派特使前往京都覲見天皇,請求朝廷的宣諭。在此之前,相關國家大事,幕府從來都是獨斷專行的,很少聽取諸侯們的意見,而至於聽取朝廷的意見,恐怕千餘年來都是頭一遭。
阿部正弘或許是希望藉由把黑船來航之事告知全國,從而凝聚人心,統一思想,一致對外吧,但此舉同時也導致幕府的權威掃地,而相對的,很多有力諸侯得以參預幕政,就連失權多年的朝廷公卿也開始對天下大事指手劃腳。日本自此就從和平時期進入了一個新的動亂的時代,雖然暫時並沒有爆發大規模內戰,但人心亂成一團,各種學說紛至沓來,形成了很多個社會集群的相互對立。
且說幕府就解決黑船問題咨詢大名和朝廷的意見,所得到的回復不外乎截然相反的兩種,一是「攘夷」,一是「開國」。所謂「攘夷」,就是堅持鎖國政策,把外國人統統趕出去,以保證日本國的「純潔性」,所謂「開國」,就是打開國門,和西方列強互通貿易,平等建交,同時吸取對方的長處以改革本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在這兩種極端思想的碰撞下,首先是攘夷派佔了上風,終究頭腦清醒,認識到貿易有利國家民生的人並不是很多,甚至就連認識到日本國很難以武力對抗西方列強的人也還不是很多。
德川家慶將軍於當年去世,第四子家祥繼任為幕府將軍,後來改名為德川家定。等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安政元年(1854年)七月,一年之限未滿,培理又率七艘軍艦來到日本,強迫日本簽訂《日美親善條約》,美國得到了在下田、箱館兩地派駐領事的權力,以及單方面的最惠國待遇。
一看美國人得了手,西方列強紛紛趁虛而入,英、俄、荷等國也陸續和幕府簽訂所謂的親善條約。這些親善條約雖然並沒有很具體的內容,但總算是敲開了日本的國門,使得幕府延續兩百年的鎖國體制瀕臨崩潰。或許是受此事刺激吧,安政二年(1855年),阿部正弘辭去老中職務,首席老中變成了堀田正睦。兩年後,阿部正弘病歿,享年僅三十九歲。
對於日本的近代化進程來說,這位阿部老中可謂功不可沒,他不僅放鬆限制,讓諸侯和朝廷全都回歸到政治舞台上來,還為了重建幕府威信而大舉起用人才,不僅包括幕府「直參」,還包括了很多「陪臣」(大名的家臣),比如川路聖謨、大久保忠寬(一翁)、江川太郎左衛門(英龍)、高島四郎大夫(秋帆)、勝麟太郎(海舟),等等,其中很多都是著名的蘭學者。
在這些新進幕臣的推動下,幕府設立了很多引進和研究、傳播西洋科學的機構,比如江戶的番書調所、講武所,長崎的海軍傳習所,等等。尤其是利用荷蘭國王贈送的軍艦和派來的海軍人員創設的海軍傳習所,甚至允許各藩藩士前往學習。
受到幕府這種行為的鼓勵,水戶、薩摩、長州等藩也開始加快自己領內的改革步伐,建立起嶄新的鋼鐵廠、武器製造廠,甚至採用西方的軍隊建制。可以說,開辦學校以研究西方學問、重用中下級武士、進而進行體制改革,這股時代的旋風是從雄藩開始颳起的,隨即影響到了幕府,又反過來刮回雄藩。並且,這種風潮最終還刮到了民間,就在幕府設立番書調所和講武所的同一年,也就是安政三年(1856年),吉田松陰開辦了著名的松下村塾。
吉田松陰本名虎之助或者寅次郎,松陰是他的號,他是長州藩士杉百合之助的第二個兒子,過繼給了叔父吉田大助賢良,成為賢良的繼承人。據說松陰從小就聰明過人,二十一歲的時候遍歷九州,和許多知名人士交上了朋友。嘉永四年(1851年),松陰跟隨藩主毛利敬親前往江戶參覲,隨即沒有請假就自作主張前往東北地區游歷,因此被削奪了士籍(武士資格),沒收了世代的俸祿,被勒令歸家反省。
毛利敬親乃是當時著名的「賢侯」,他非常看重吉田松陰的才能,所以隔了不到兩年就赦免了松陰之罪。松陰這次不敢再胡來了,提出請求去江戶留學,在得到批准後,就孤身前往江戶,投在大儒佐久間象山的門下。
這位佐久間象山乃是信濃國松代藩士,是陽明學派的著名學者,並且也接受了部分蘭學思想,開國色彩非常濃厚。吉田松陰受到象山的影響,逐漸成為當時著名的尊攘派思想家,甚至可以說是尊攘派的始祖。
所謂尊攘,就是「尊王攘夷」,尊王是指奉戴天皇,遵從大義名分,而攘夷思想其實逐漸地不再和鎖國體制可以劃上等號了。吉田松陰希望能夠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改革日本的內政,從而得以阻擋列強對日本的威脅。這種攘夷的「攘」,不是一概驅逐,而是抵抗侵略,與洋人平等建交。
為了看清世界,學習西方科技,吉田松陰曾經打算利用俄國船偷渡出國,可惜誤了船期,其後他又趁著安政元年(1854年)培理二度來航的機會,想要混上黑船。這次的努力再度無可奈何地失敗了,松陰也被遣返回藩,收押入萩城(長州主城)監獄。
下獄僅僅一年,松陰就因為身體原因而獲得赦免,隨即開辦了松下村塾,收徒講課,希望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更多有志報國的年輕人。他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後來很多叱吒一時的長州藩志士,比如久坂玄瑞、高杉晉作、伊藤博文,等等,全都出自松下村塾。
開辦松下村塾的時候,吉田松陰年僅二十六歲。
●安政大獄
美國人並不以輕輕敲開日本大門為滿足,安政三年(1856年),下田總領事哈里斯來到日本,要求幕府與之締結新的條約。經過長時間談判,最終議定的條款是對日本相當不利的,內容包括開放神奈川、長崎、新瀉、兵庫四港和江戶、大坂二城,承認領事裁判權,日本關稅需與各國協商決定,等等。
老中堀田正睦不敢在這樣喪權辱國的條約上簽字,於是把燙手山芋扔去了京都,請求朝廷「敕許」。這幫幕臣雖然僵化腐朽,倒也知道真打起仗來,自己不是洋人的對手,而朝廷公卿卻全都沒有見過大世面,只知道國體不能更改,國威不能降低,堅持傳統的「攘夷」思想,毫無轉寰餘地地堅決不肯同意。
一直拖到安政五年(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清朝再次慘敗而告終,哈里斯趁機恐嚇說:「如果不答應我們的條件,等到英國人以武力攻來要求開港,日本就危險了。」於是幕府嚇得不再管什麼「敕許」了,匆匆忙忙地就在協議上簽了字。此舉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本來幕府執掌國柄,你愛怎麼干就怎麼干,不必要朝廷點頭,可是既然已經請求朝廷「敕許」了,卻又違背朝廷的命令,在沒有得到「敕許」的情況下就簽訂了條約,這根本是悖逆之舉。一時間,群情洶涌,所有矛頭都指向了江戶幕府。
吉田松陰為此憤怒地斥責幕府,說:「不思國患,不顧國辱,不奉天敕,將軍之罪天地不容,神人皆憤!」他的尊攘思想因此而產生了決定性的改變,即從尊奉天皇而並不反對幕府,轉化為想要依靠天皇的權威來打倒幕府。作為尊攘派的祖師爺,松陰的思想立刻成為尊攘派的主流思想,幕府就此變成眾矢之的。從此日本國內的思潮,從單純的「開國」和「攘夷」之爭,添加了更為復雜的「佐幕」和「倒幕」的對立因素。
不過指示在條約上簽字的並不是幕府老中堀田正睦,而是剛剛被任命為大老的井伊直弼。大老比首席老中還有權力,向來就由德川家的世代重臣來擔任,比如首任大老土井利勝、寬永年間權傾一時的酒井忠勝,等等。
且說這位井伊直弼大老,出自德川氏譜代的彥根藩,前藩主、兄長井伊直亮去世後繼承了藩主之位——井伊直亮也曾經擔任過幕府大老。黑船來航的時候,井伊直弼是少數開國派之一,等他當上大老之位,立刻就和尊攘派發生了嚴重沖突。
攘夷派的首腦乃是御三家之一的水戶藩主德川齊昭,正好家定將軍體弱多病,看著隨時都可能咽氣,又沒有子嗣,德川齊昭就聯合越前藩主松平慶永、薩摩藩主島津齊彬、土佐藩主山內豐信、宇和島藩主伊達宗城等人,企圖靠著把一橋家的德川慶喜推上將軍寶座而掌握幕政——這些人就被稱為「一橋派」。對於德川齊昭的這種圖謀,井伊直弼當然不會坐視不理,他針鋒相對地推舉血統更近的紀州藩主德川慶福為將軍繼承人。就這樣,幕府一分為二,表面上是因為將軍繼嗣問題產生了分歧,實際上是開國與尊攘兩種思潮展開了激烈的斗爭。
或許井伊直弼是為了提升幕府威信,也為了貫徹自己的理念,他不等朝廷「敕許」就匆忙地和美國人簽訂了《日美友好通商條約》,不僅如此,同一年還和荷蘭、俄國、英國、法國締結了內容相近的條約,史稱「安政五國條約」。他的這一舉動更加觸怒了尊攘派,兩派的沖突已如箭在弦上,「安政大獄」就此爆發。
且說德川家定將軍於安政五年(1858年)七月去世,井伊直弼立刻派遣使者前往京都,請求朝廷「宣下」,任命德川慶福為新的將軍。然而孝明天皇因為不滿幕府簽訂開國的條約,遲遲不肯頒發正式詔命,「一橋派」趁虛而入,薩摩、水戶等藩駐在京都的藩士,如梅田雲濱、賴三樹三郎、西鄉吉之助(隆盛)等人大搞串聯,並且游說朝廷公卿,想要讓朝廷下詔罷免井伊直弼,任命德川慶喜為幕府將軍,德川齊昭為副將軍。
為了說明自己簽訂條約的理由和苦衷,也為了催促朝廷盡快「宣下」,井伊直弼委派老中間部詮盛前往游說,又派親信長野主膳去京都監視尊攘派的動向。到了八月十日,尊攘派請到了朝廷譴責井伊大老的「敕掟」,並將此公文交給主子德川齊昭。齊昭皇命在手,變得更加不可一世,想要集合各地雄藩一起對幕府施壓。雖說從黑船首次來航的時候起朝廷就開始插手政治,但越過幕府直接向諸侯下令,這還是第一次,朝廷的這種舉動使得尊攘派士氣高昂,而尊王倒幕的思想也開始甚囂塵上。
井伊直弼得知此事後,要求德川齊昭交出天皇「敕掟」,並且懲處為了獲得此公文而在京都大搞游說串聯的各藩志士。此舉激怒了尊攘派,水戶藩士一千多人,尾張藩士近兩千人浩浩盪盪前往江戶城請命,另有二百多人增援京都,倒幕內戰似乎一觸即發。
面對如此險惡的局勢,井伊直弼決定痛下狠手,嚴懲這批尊攘派。當年九月,在長野主膳、酒井忠義等幕臣的策劃下,幕府全面反攻,興起大獄。朝廷方面,支持尊攘派的尊融親王被勒令永年蟄居(終身閉門反省),包括前關白鷹司政通在內的十六名公卿也先後遭到懲處。大名方面,德川齊昭永年蟄居,德川慶喜被勒令隱居,山內豐信、德川慶篤(現水戶藩主,齊昭的繼承人)等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處分。幕臣方面遭到處置的則有「一橋派」的岩瀨忠震、永井尚志、川路聖謨等人。
受到最嚴重懲罰的還是各藩尊攘志士,安島帶刀、鵜飼吉左衛門、賴三樹三郎、橋本左內等人均被判以死罪,梅田雲濱死於獄中,其餘受牽連者不計其數。至於那位精神領袖吉田松陰,據說他曾策劃過刺殺老中間部詮盛的陰謀,所以也遭逮捕,於安政六年(1859年)十月二十七日在小冢原被處斬。松陰臨終前作詩道:「吾今為國死,死不負君親。悠悠天地事,鑒照在明神!」
當然,也有很多志士東躲西藏,暫時逃過了大難,其中就包括薩摩藩的西鄉吉之助。據說吉之助慨嘆國家多難,壯志難酬,和京都清水寺成就院的住持月照相約跳海自殺,幸運的是,月照就此葬身洪濤,吉之助卻奇跡般地被救了上來。
這一年,被殺的吉田松陰和獲救的西鄉吉之助都是三十歲,死者已矣,生者卻還有很漫長而坎坷的道路要走。
●櫻田門外之變
在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冷血屠殺下,反對派被鎮壓了下去,尊攘志士們暫時蟄伏,而德川慶福得以繼任為幕府將軍,並且改名為德川家茂。然而井伊大老並高興不了多久,很快他就變成了尊攘派的刀下之鬼。
且說在安政大獄興起以前,水戶藩很多激進的尊攘志士就齊集江戶,大獄興起後,井伊直弼向水戶藩施壓,要求召回這些過激分子。其中部分志士被迫歸藩,部分人則乾脆脫藩,在江戶城中潛伏了下來,打算尋找時機為主家復仇。
次年為安政六年(1860年,後改為萬延元年),三月三日上午九時,井伊直弼離開自己在外櫻田地區的官邸,前往江戶城中辦公。據說行前就有人警告說,近來城中發現很多前水戶藩士,行動詭秘,恐怕將不利於大老,請求增加警衛力量。然而井伊直弼卻回答道:「人的命運由上天註定,如果真有刺客想要殺死我,他們可以尋找各種機會,加強警衛是沒有用的。況且對於出行的隊列,幕府有著嚴格規定,身為大老,我怎能率先破壞制度呢?」
大老的隨從和警護人員一共六十人,簇擁著乘轎的井伊直弼通過江戶市街,此事天降大雪,寒風卷著雪花撲向行進隊列——因為寒冷,街面上行人很少。在經過外櫻田門前的杵築藩藩邸之時,刺客們突然出現了。
刺客的首腦乃是水戶藩的激進尊攘派金子孫二郎,他聚集了包括水戶脫藩志士高橋多一郎、關鐵之助,以及薩摩脫藩志士有村次左衛門等共十八人,早就埋伏在外櫻田門外。當井伊大老的轎子到來之時,刺客們披風冒雪,一擁而上。轎中的井伊直弼匆忙掏出短槍,射倒了志士森五六郎,但隨即就被五、六柄長刀刺中,一句話都沒來得及說就咽了氣。
這就是著名的「櫻田門外之變」。
井伊大老的被刺,對於日本社會的轉型起到了非常深刻的作用。一方面,氣焰大降的幕府在安撫彥根藩士的同時,也處罰了被視為井伊派的紀州藩家老水野忠央,並且解除了對德川慶恕、德川慶篤、德川慶喜、松平慶永、山內豐信等人的處分,實際上是在血的教訓下被迫向雄藩們低下了「尊貴」的頭顱。
然而在幕府作出讓步的同時,各地雄藩也因為「安政大獄」而收斂了原本的狂妄姿態,轉而向幕府靠攏。在井伊直弼之後掌握幕權的老中安藤信正改變了井伊大老的鐵血手段,一方面停止對「一橋派」藩主們的迫害,一方面恭順地對待朝廷,想要利用朝廷的權威來鞏固幕府的統治。安藤老中提出迎娶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宮為家茂將軍的正室夫人,從此公家和武家聯起手來應對亂局——這一舉措被稱為「公武合體」,受到了尊攘派各藩藩主和重臣們的一致贊同。
雄藩的上層就這樣被幕府拉攏過去了,然而已經在各藩內崛起的中下級武士卻對此大感不滿,尤其是吉田松陰的弟子們,他們秉承被害恩師的思想,認定尊王則必須倒幕,絕不能向幕府妥協,絕不能再讓幕府延續其腐朽的統治。上層尊攘派和下層尊攘派就此分裂為兩個陣營。在這種態勢下,文久二年(1862年),安藤老中在江戶坂下門外遭到水戶藩志士的襲擊,雖然僥幸逃得了性命,卻很快就被趕下了台。
水戶藩尊攘先鋒的地位自「坂下門外之變」後就逐漸喪失了,在藩主德川慶篤等人的著力壓制下,逐漸地水戶藩站到了幕府一邊,反而成為「尊王佐幕」的急先鋒,而代替水戶藩舉起尊攘派大旗,決定以武力推翻幕府的,則是西國的長州毛利藩和薩摩島津藩。
順便一提,以刺殺井伊大老為開端,各地大批尊攘志士脫藩,混入京都和江戶城中,對他們所看不慣的大人物們揮舞刀劍,認為這才是救國之道。一時間,血雨腥風灑滿了這兩座名都,到處都是口呼「天誅」的志士,這些人被稱為「人斬」。文久二年(1862年),土佐藩大思想家吉田東洋被本藩的那須信吾等人所殺;同年,佐幕派官僚島田左近被薩摩藩志士田中新兵衛所殺;元治元年(1864年),主張公武合體和開國論的大思想家佐久間象山被熊本藩志士河上彥齋所殺……
為了扭轉日益惡化的治安,恢復京都的秩序,幕府招募了大批浪人,組建起一支名為「浪士隊」的准警察部隊。其後「浪士隊」改名「新征組」,被調往江戶,很多成員不願意離開京都而滯留了下來,為了避免這些浪人成為更大的禍害,京都守護職、會津藩主松平容保把其中部分人招募到麾下,組成了「新選組」。
新選組的中堅分子,乃是以近藤勇為首的來自於武藏國多摩郡鄉下的一批下級武士,這個組織以行動迅速,下手狠辣而享譽一時。但在恢復京都治安的同時,新選組逐漸成為佐幕派的一枚棋子,成為屠殺尊攘志士的劊子手,成為逆潮流而行的反動者,這實在是相當可悲的事情。
●無謀攘夷
文久二年(1862年)元月,老中安藤信正在坂下門外遭到襲擊。二月,德川家茂將軍和御妹和宮正式舉辦婚禮。四月初,薩摩藩隱居島津久光(島津齊彬之弟,現任藩主忠義之父)率領藩兵進京,請求朝廷下旨敦促幕府,改革政治制度,並且明令攘夷。
四月三日,薩摩藩的激進尊攘派有馬新七、田中謙助等人想要趁此時機舉兵倒幕,他們在京都旅館寺田屋集結,計劃首先殺死關白九條尚忠和京都所司代酒井忠義。此事為島津久光得知,就派遣奈良原喜八郎等九人前往彈壓,雙方發生沖突,結果有馬新七等六人當場死亡,另有兩人翌日即被勒令自殺——是為「寺田屋騷動」。
這一事件恰好說明了公武合體派和倒幕派之間的分歧已經無可磨合,雖然同樣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但兩派根本上就已經分道揚鑣了。
其後島津久光與朝廷敕使先後前往江戶,幕府被迫對其強橫態度作出妥協,於當年七月任命松平慶永為政事總裁,德川慶喜擔任將軍的後見,同時放寬參覲交待制度。幕府還答應,家茂將軍將於次年也即文久三年(1863年)上洛覲見天皇,正式宣布攘夷。八月,島津久光從江戶回藩途中,路經橫濱附近的生麥村,其家臣以四名英國人沖撞了久光的坐騎為理由,拔刀相向,當場砍死一人,砍傷兩人——是為無謀攘夷的重要代表:「生麥事件」。
家茂將軍是次年三月上洛的,當年四月,確定了攘夷期限為五月十日。這種攘夷,事實上就是把外國人全部趕出日本,恢復幕府舊有的鎖國體制,它是根本悖離時代發展潮流的,因此也必然引發始料未及的嚴重後果。
且說攘夷之詔一下,幕府權威徒然提高,各地尊攘志士無不歡欣鼓舞。首先動手攘夷的是長州藩,長州軍利用海岸炮台封鎖了關門海峽,隨即向企圖通過此處的美、法、荷蘭等國商船和軍艦開炮。六月一日,美、法兩國艦隊發動全面反擊,長州軍損失慘重。
其次和西方列強全面交火的是薩摩藩。因為島津久光拒絕嚴懲「生麥事件」的兇手並向英方支付高額賠償,英國艦隊就於文久三年(1863年)七月炮擊鹿兒島。擔任薩摩藩前線指揮的乃是久光的寵臣大久保利通,他本以為經過多年學習西方先進科技,苦心經營的沿岸炮台可以抵擋住英軍的進攻,誰料激戰過後,傷亡慘重,藩城鹿兒島遭到嚴重破壞。這場「薩英戰爭」極大地刺激了大久保利通等薩摩藩尊攘志士,他們原本狂熱的頭腦逐漸冷靜了下來,思想逐漸從鎖國向開國轉化。
最終大久保利通從幕府借得巨款賠償英國,雙方取得了和解,同時薩摩藩開始加強與英國等西方列強的合作,加速了開國的步伐。
無謀攘夷終於產生了惡果,不過仍有相當一大批激進尊攘派看不清形勢,仍然執著鎖國的理念,認為都是幕府指揮不力才導致了對外夷戰爭的失敗,於是以長州的真木和泉等人為首,開始策劃讓天皇「攘夷親征」。所謂的「攘夷親征」,實際上是徹底推翻天皇朝廷委任幕府處理政務的舊體制,要將大權收歸朝廷,對於凝聚全國力量,推翻腐朽的幕府統治來說,這本是非常具有進步性的舉動,然而就其攘夷初衷來說,其實也相當的無謀而可笑。
佐幕勢力當然不可能看不清真木和泉等人的真實用意,於是以薩摩、會津兩藩為首,也開始計劃將尊攘派的勢力徹底從京都清除出去,完成他們所謂「公武合體」的調和主義理想。八月十八日凌晨,支持公武合體的中川宮親王、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會津藩主)等人指揮薩摩和會津的藩兵控制了皇宮,隨即下詔剝奪了數名尊攘派公卿的職務。三條實美、三條西季知、東久世通禧等七名公卿被迫逃出京都,往依長州等藩——史稱「七卿落難」。
這就是「文久政變」,又稱「八月十八日的政變」。
激進尊攘派當然不甘心就此失敗,他們陸續在各地起事以反抗幕府的統治,想要殺回京都。其實早在「八月十八日的政變」以前,公卿中山忠光就組建的「天誅組」,在大和舉兵,政變爆發後,築前藩士平野國臣又佔領了但馬國生野代官官署。這些起義陸續都被幕府指揮各藩圍剿,血腥地鎮壓了下去。
而激進尊攘派中最大的集團長州藩則正策劃著更為危險的舉動,他們打算從內部擾亂進而佔領京都,挾制天皇,讓天皇下詔討伐江戶幕府——這一行動被稱為「奪玉」,「玉」指的就是當時在位的孝明天皇。
次年是元治元年(1864年),六月五日,負責京都治安的新選組逮捕了一名化裝成武具商的尊攘志士古高俊太郎,俊太郎受刑不過,供出當晚將有長州、土佐、肥後等脫藩志士二十餘人聚集在京都三條河原町的旅館池田屋開會,打算在京都縱火,然後趁亂攻入皇宮,奪取天皇。於是新選組在通報了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以後,快速展開行動,乘夜奇襲了池田屋,包括宮部鼎藏、吉田稔麿在內的七名志士被當場斬殺,其餘數人被逮捕——桂小五郎倒是僥幸逃得一命,被迫化裝成乞丐逃出京都。
「池田屋事變」,可以說是日本維新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長州藩從此作為倒幕的急先鋒穩穩站在歷史的舞台上。
H. 魏徵作為一個凡人,為何有資格斬首涇河龍王
魏徵雖然是一個普通人的臣民,但他是一個敢於挑戰龍鱗的臣民。在唐朝的所有臣民中,沒有一個能把李世民打死的。皇帝是真正的龍王。真正的魏政龍帝敢管它。此外,荊江之王只是一條工業巨龍。藝龍也是一條小蛇。它不是很強大。因此,在唐代,沒有第二個人敢違抗閻的直接勸告。沒有他我還能找誰?
神化時期,龍人開始頹廢。首先,聶扎拉著龍筋。後來,他們准備給錢塘官潑水,卻被其他人的背景下的天地聖人直接毀了,再也不能生氣了。糾結的原因是龍人沒有出現,外面支撐著地的四小雜龍法力也起不來,導致到處都是憤怒。
I. 南京工業大學精英創業協會的社團大事記
2007年6月3日,首屆尋找工大創業精英活動成功舉辦;
2007年10月10日,成功舉辦了《贏在中國》三位十強選手(牟文建,韓小兵,錢俊冬)見面會;
2007年11月25日,商界企業家(宏圖三胞全國副總裁潘高峰先生,巨濤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濤先生,pcpic視頻搜索網CEO及商界雜志社市場總監白昆鵬先生)高校巡演;
2007年12月13日,百億富翁(2005年以125億身價在胡潤財富第二名的嚴介和)走進南工大;
2007年12月19日,百名青商(南京榮達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南京金牛湖度假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南京工業大學科技產業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鴻友先生和無錫市天然紡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國民先生以及《風流一代》雜志社總編俞文勤先生)百校行;
2007年12月25日,攜手「男生宿舍」(著名主持人成傑思和焦陽,以及眾多著名樓道歌手)共度聖誕;
2008年3月28日,率先在校音樂台舉辦了:精英創業協會一周年慶典攜手「男生宿舍」大型演唱會;
2008年3月31日,央視《贏在中國》亞軍竇大海走進南工大;
2008年5月18日,新東方教育集團總裁、《贏在中國》總評委俞敏洪先生及包凡一走進南工大;
2008年5月23日,萬通地產老總馮侖走進南工大;
2008年10月,萬學集團董事長奚春華先生、總裁張銳先生帶來勵志講座;
2008年10月10日,江蘇省「贏在新起點」高校巡講活動在南工大開幕;
2008年10月17日,祝福中的創業人生——SK青年創業計劃走進南工大;
2008年10月29日,南工大第二屆就業創業文化節開幕;
2008年11月11日,攜手「男生宿舍」與南工大學子共度單身節;
2008年11月28日,《財富榜》主編胡潤先生蒞臨講學;
2009年3月17日,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著名主持人芮成鋼「直擊經濟巨擘」大型講座;
2009年4月10日,再度攜手江蘇交通廣播網的「男生宿舍」舉辦了協會的兩周年慶典;
2009年9月,成功邀請了上海派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奕多先生及AC四月青年社區創始人,現任北京中易網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的饒謹先生分享他們的創業史;
2009年10月10日,邀請當代青年文學家——那多先生蒞臨講學,會場座無虛席;
09年11月中旬,邀請零點研究咨詢公司總裁袁岳談關於從創業規則看創業准備的講座。下旬,著名英語教學考級考證專家王邁邁帶來精彩報告《英語人生》,談四六級、考研等!
2009年12月2日, 第二屆「尋找工大創業精英」活動成功舉辦;
2009年12月25日, 精英創業協會大聯歡;
2010年3月25日, 遠東集團首席品牌官徐浩然來南工大暢談「浩然學問」;
2010年3月27日, 精英人與南工大學子共度「3.27全球熄燈一小時」之夜;
2010年4月17日,南京21所高校青年創業策劃大賽。
2010年5月21日, 美國前商務部助理部長黃建南先生與工大學子一同「接觸社會,接軌世界」。
2010年5月24日, 深圳市鴻儒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覃彪喜先生暢談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2010年6月1日, 精英創業協會三周年慶典與江蘇交廣網男生宿舍在音樂台為大家奉上了一場視覺盛宴,共同慶生。
2010年6月8日, 劍橋化學工程博士趙民先生來到創業講壇,探討「大學生就業和創業問題」。
2011.09.19 智聯易才公司宣講會,智聯易才是國際領先水平的人力資源及相關流程外包服務供應商。
2011.09.28 主講人:姜振宇。主題:非常了得的心理微反應,讓你知人知面也知心。
2011.10.14 商界名嘴牛刀先生做客南工大創業講堂!主題演講:如何在資本市場上馳騁?
2011.10.25 水立方中方總設計師趙曉鈞先生做客第三十二期南工大創業講堂!主題演講:從設計到管理的快意人生。
2011.11.11 精英創業協會攜手「男生宿舍」江蘇省大學生音樂超級聯賽暨南工大「單身節晚會」。
2011.11.24 由零點青年公益創業發展中心發起 的 「黑蘋果青年」公益創業項目宣講會 。
2011.11.26 精英創業協會楊陽會長及協會代表一行來到南京大學商學院聆聽2011年度創業創新名家論壇暨飛馬旅南京站路演 (五星電器汪建國,攜程網,漢庭季琦)。
2011.12「創業文化節」系列活動開幕式。
2011.12.5 第三十二期大學生創業講壇——英騰網CEO,美籍華人Warren先生帶來主題演講:如何走好職場生涯第一步!
2011.12.6 精英創業協會赴可口可樂(中國)參觀。
2011.12.10精英創業協會《我們面對面》,精英企業家讀者俱樂部的四位企業家與南工大學子面對面交流,分享創業的精彩人生。
2011年11月20日—2012年3月中旬 德利客」杯南京高校大學生實戰營銷大賽正式啟動!!!
2011.12.11 精英創業協會的同學們走進「會呼吸的房子」—朗詩地產。
2011.12.13大圖一樓報告廳《我們面對面》!!!三名江蘇翻譯界領軍人物與您共享他們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