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華定向中核集團的核工程與核技術,前景如何
主要用於核電站方面。21世紀核電大發展是大勢所趨。核工業在我國正處於一個發展時期,這個專業的畢業生。近年來就業率在85%左右,對於向清華大學這樣的重點名牌高校就業率在95%左右。因為現在該方面的專業人才較少,而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和每年的畢業生人數不多,所以,絕大多數畢業生生都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作文回答對您能有幫助,祝生活愉快。
【回答】
Ⅱ 中國核建和中核的關系
他們原來都屬於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後來改革分開了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簡稱CNECC)於1999年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是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授權投資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是國防科技工業十一大軍工集團公司之一,是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的135家央企之一。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核集團公司」,CNNC)是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特大型國有獨資企業,規格相當於正部級,其前身是二機部、核工業部、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由100多家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組成,主要承擔核軍工、核電、核燃料、核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以及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
可參考http://www.cnecc.com/
http://www.cnnc.com.cn/
Ⅲ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幾
2020年8月10日,美國《財富》雜志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強排名,具體排名為493名。
中核集團首次申報,首次入選。這是我國核工業企業首次進入世界500強,也是中核集團打造國際核科技發展的引領者、推動建設國際一流企業邁出的重要一步。
作為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中堅、核技術應用的骨幹,中核集團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2018年1月「兩核」實現戰略重組後,截至2019年底,新中核資產規模達8300億元、職工約17萬人。
建立起先進核能利用、天然鈾、核燃料、核技術應用、工程建設、核環保、裝備製造、金融投資等核心產業以及核產業服務、新能源、貿易、健康醫療等市場化新興產業,形成了更高水平的核工業創新鏈和產業鏈,顯著提升了我國核工業的資源整合利用水平和整體國際競爭實力。
Ⅳ 國家核電和中核集團有什麼關系
《1》海陽核電站是經過國家發改委發改廳[2003]20號文件同意、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控股建設的核電項目。中電投佔40%、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集團」)佔20%、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下稱「國電集團」)佔20%、山東魯信控股佔10%、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下稱「華能集團」)佔5%、煙台市電力開發有限公司佔5%,2010年首期工程2×10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並網發電。該項目總投資600億元,規劃容量為6×10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並留有擴建條件.
榮成核電站項目由華能集團、中核集團和清華大學三方共同投資建設。去年11月,該核電站初步可行性報道通過審查,核電裝機規模為400萬千瓦。一期工程建設一台20萬千瓦示範機組。工程總投資約30億元。預計2006年底完成開工准備工作,2010年正式投入運行。
乳山核電項目已經列入《中國國家中長期核電發展規劃》,由中核集團委託秦山第三核電有限公司作為該項目的代理業主。工程總體規劃建設六台百萬級核電機組,一期工程建設兩台百萬級核電機組,2006年開始前期工程准備工作,「十一五」末具備開工條件,爭取在「十二五」末投產發電。
《2》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簡稱「國家核電」)是由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成立於2007年5月,總部位於北京,注冊資金暫定40億元。
公司接受國家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和國家發改委、國防科工委等有關部委的業務指導以及行業管理,實行計劃與財政關系單列,由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
公司是經國務院授權,代表國家對外簽約,受讓第三代先進核電(AP1000)技術,實施相關工程設計和項目管理,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中國核電技術品牌的主體;是實現第三代核電技術引進、工程建設和自主化發展的主要載體和研發平台。
公司主要從事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研發、轉讓、應用和推廣,通過自主創新,形成自主品牌核電技術;承擔第三代核電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工程管理(工程總承包)和技術支持、咨詢服務等,以及國家批准或授權的其他方面的業務。
公司目前成員單位有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國核技工程有限公司、山東核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國核寶鈦鋯業股份公司等,一批新的單位正在籌建之中。
國家提出了積極發展核電的方針,明確了核電自主化發展的目標,制定了《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0)》,我國核電事業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國家核電」承擔著國家核電自主化發展的重要職責和使命,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Ⅳ 中核集團為什麼排央企第一名
1、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核集團)不僅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而且還是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中堅、核技術應用的骨幹。
2、中國核科技的開拓者
中核集團是中國核科技的開拓者,先後創造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座快中子反應堆」等多項「新中國第一」。
3、中國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主力軍
中核集團自主研發了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反應堆(玲龍一號)、「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等多種堆型和中國環流器二號A核聚變研究裝置;擁有極少數國家才具備的完整核科技工業體系,是中國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主力軍。
4、國家核工程建設的龍頭
中核集團是中國唯一的專營核燃料生產商、供應商和服務商,研製成功我國首個大型商用壓水堆先進燃料元件CF3,滿足核能系列化、型譜化需求;是鈾地質礦冶的國家隊和主力軍。是國家核工程建設的龍頭,連續30餘年不間斷從事核電建造,涵蓋世界上幾乎所有核電主流及科研堆型。
5、中國唯一實現批量出口核電站的企業
中核集團是核環保產業的國家隊,建成大型核設施退役和放射性廢物治理基地。是國內最大的核技術應用企業,具備國內80%的研發生產能力,核醫學葯物在中國市場的供應量達到70%以上。中核集團還是中國唯一並且實現批量出口核電站的企業,向巴基斯坦出口7台核電機組。
中核集團的戰略地位:
1、中核集團於1999年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授權投資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中核集團無論在資產及利潤方面一直是中國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是國資委下屬第一央企。
2、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核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科研開發以及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是國內投運核電和在建核電的主要投資方、核電技術開發主體,是國內核燃料循環專營供應商、核環保工程的專業力量和核技術應用的骨幹。
Ⅵ 中國核工業集團哪個下屬單位比較有發展前景
中國核工業集團下屬單位:
1、礦冶:金源等
2、建築:中原對外、二十二、二十三、華興等
3、設計:核二院、核四院等
4、核電:各單位
每個單位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只要努力工作,都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Ⅶ 中國核電的發展歷史
1、起步階段20世紀70年代初~1993年
1974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七個具備獨立設計、建造核電站能力的國家,自主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讓中國從此用上了核電。但我國核電技術儲備不夠,能力不足,需要藉助國外先進成熟的核電技術,因此在1993和1994年,我國和法國合作,引進了兩套核電機組,並建立大亞灣核電站。
2、適度發展階段1994年~2005年
雖然核電屬於潔凈能源,但是由於技術不穩定,同時國際發生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等核電事故,因此我國對於核電發展持謹慎態度,加上當時我國電力供應相對充足,對核電的需求迫切度不高,因此國家將核電定位為補充能源,核電站發展處於適度發展階段。
3、積極快速發展階段:2006年至今
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電力供應開始感受壓力,同時處於環境保護的需要,清潔能源的比例開始逐漸加大,核電地位上升。20016年我國發布《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明確指出「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確立了核電在我國經濟與能源可持續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自此,我國核電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7)中核集團的發展擴展閱讀:
在核能發電佔比方面,核電是眾多國家的重要電力來源,其中核能發電佔比最高的國家是法國(75%),其他發達國家比如美國(19%)、俄羅斯(18%)、韓國(30%)、瑞典(38%)等核能發電比例都很高。
2016年我國核電發電量僅佔全國累計發電量的3.56%,核電發電比重排在世界有核國家的末尾,明顯低於世界10.8%的平均值。盡管中國核電整體規模並不算小,但相對於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巨大的用電需求,中國核電所做出的貢獻仍然是非常小的。因此,中國核電的上升空間是非常大的。
Ⅷ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
◆ 中國核工業領導機關和領導人年表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討論並決定建設原子能工業,毛澤東就此作了重要講話。李四光、劉傑、錢三強列席了會議。
◆ 中國核工業創建40周年的光輝歷程
從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同志在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上,作出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算起,中國核工業已經走過40年的光輝歷程。
◆ 核工業的歷史性跨越——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
我國核工業經過20年的艱辛拼搏,實現了工作重點由以軍為主向軍民結合的戰略大轉移,完成了從單一的軍品生產到多元化產業結構的大調整,實現了運營機制從計劃向市場、從封閉到開放的大轉變,一個原來以軍為主的核軍工科技生產體系,已建設成為軍民結合的新體系,實現了核工業的歷史性跨越。
◆ 繼往開來 真抓實干 努力開創核工業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在慶祝人民共和國五十華誕之際,我們決心發揚研製「兩彈一星」精神,為增強國防實力、科技實力,繼往開來,努力開創核工業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 發展核工業 增強國力 造福人民
在新中國50年的光輝歷程中,核工業的創建、「兩彈一艇」的研製成功和首座核電站的自行設計建造,是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成就。
◆ 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核工業集團
核工業是國家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是國家科技經濟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六大明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給我國核工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設新型核工業的光榮使命落在了我們身上。
Ⅸ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一、CNPE成立前的核工業第二、第四、第五研究設計院
中國的核工業設計,是從1955年國家作出創建核工業的戰略決策後,才開始興起的尖端技術領域。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核工業第四研究設計院、核工業第五研究設計院就是20世紀50年代中葉伴隨著中國核工業的創建和核工業建設的展開而組建形成的核工業設計隊伍。
其中:
核二院是1958年1月為承擔核工業設計而組建的設計院(建工部三院),這是中國最早從事核工程設計的綜合性設計院,是中國核工程研究設計的發祥地;
核四院是1958年1月為承擔鈾礦冶工程設計而組建而成的設計單位(冶金部三司七處);
原核五院是1957年1月為開展核燃料元件工程(408工程)設計開始組建的設計隊伍(408工程設計組);原核六院是1958年12月二機部設計院為開展核武器研製基地工程設計組建的設計隊伍,後來兩院於1984年合並並更名為核工業部第五研究設計院。
1958年後,隨著核工業建設的發展和核工程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核工業設計機構和隊伍幾經歸並、剝離,形成了我國核燃料循環完整的研究設計體系。
歸並:
1958年2月後,隨著第三機械工業部更名為第二機械工業部(以下簡稱二機部)後,建工部三院劃歸二機部更名為二機部設計院,408工程設計組劃歸二機部設計院成立第十六設計室,原冶金部三司七處(設計處)劃歸二機部改名為二機部十二局設計處。
1960年11月,二機部設計院(核工業設計院)、第十局、十二局設計處(礦冶設計)合並,成立新的十局;1962年,二機部根據工作發展需要,十局分為設備局(十局)和設計局(十三局),設計局主管設計工作,承擔全部的核工業設計任務。
剝離:
1960年後,為了中國核工業的發展的需要,二機部設計院相關設計室的設計人員開始下放到地方籌建工廠設計處,如二O二廠設計處、二二一廠設計處等;1962年,礦冶設計部分從十三局剝離成立二機部第一設計院;1964年,第十三局分為十三局、第二設計院、第三設計院三個單位,二院主要承擔核反應堆工程和核燃料後處理的工程設計任務。
其後,第一設計院經與相關礦冶研究所、勘察隊合並於1969年更名為二機部第四研究設計院,1988年隨核工業部更名為核工業總公司後,二機部四院更名為核工業第四研究設計院;二O二廠設計處、二二一廠設計處在歷經多次調整後,於1984年合並並更名為核工業部第五研究設計院;二機部二院於1988年更名為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
二、中國核電工程公司
2006年4月,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將中國核工業稀土公司變更為中國核電工程公司;同年5月28日,以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為主組建的中國核電工程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國內第一個以「中國」字頭的核電工程公司。
三、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CNPE)
2007年12月,為了適應國家核電發展戰略需要,加快落實國家積極發展核電的方針,實現核電工程管理與國際接軌,中核集團對中國核電工程公司進行重組改制,將旗下的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核工業第五研究設計院的主營業務和主幹力量及核工業第四研究設計院從事核電工作及相關專業的技術骨幹劃歸為中國核電工程公司,重組後的公司名稱為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CNPE),注冊資金2億元,公司總部設在北京,下設鄭州、河北分部,這是國內最唯一以核電設計為龍頭、實力最強、專業配備最完整的核電EPC工程總承包公司。
新成立的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延續著中國核工業發展的輝煌歷程,秉承著「事業高於一切、責任重於一切、嚴細融於一切,進取成就一切」的核工業精神,以振興國家核電事業為己任,努力創造民族核電發展新的輝煌!
Ⅹ 中國核電發展對全球貢獻大不大
截止2018年4月20日,中國最大核電基地——中核集團秦山核電基地安全發電達5000億千瓦時,按每個家庭4口人,每月用電300度,可以供1000萬人口的城市家庭用電55年。
文章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