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帝科股份股票歷年業績
半導體在股市中深得大家青睞,很多投資者都熱衷於買半導體的股票,帝科股份也是屬於半導體行業的,並且擁有良好的走勢。學姐這就帶著大家分析一下帝科股份。瀏覽帝科股份之前,還是先來分析一下半導體行業龍頭股名單吧,大家直接領取就可以了:寶藏資料!半導體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無錫帝科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用於光伏電池金屬化環節的導電銀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公司憑借產品研發、客戶服務以及精準的市場定位在市場中樹立了"高效、穩定、可靠"的良好品牌形象,取得了2016年及2017年度"中國光伏品牌排行最佳材料商"、"2017年度光伏材料企業"、無錫尚德"2017年度優質供應商"等榮譽。
由簡介能發現帝科股份還是蠻有實力的,接下來我們依據亮點研究帝科股份應不應該投資。
亮點一:光伏銀漿龍頭企業,經營穩健
公司的核心產品是正面銀漿,其整體營收和毛利佔比都是在90%以上。2016年開始,公司正面銀漿銷量增長激增,銷量也緊隨著增長不少。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等位居前列的電池片廠家都在它的客戶涵蓋范圍內。現在公司已經成功加入了三星SDI、碩禾、杜邦、賀利氏等等一線正面銀漿的供應商梯隊,成為國內正面銀漿最主要供應商之一。
亮點二:產能提升,盈利能力提高
為了實現公司的生產發展,公司募集到總計4.6億元的資金,應用投資年產500噸正面銀漿搬遷及產能擴充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當中新增年產能有255.20噸,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及市場佔有率,規模效應也因此會提高,提高公司在產業鏈中的議價實力 ,采購成本也能夠有效減少,產品的利潤率和盈利能力能夠提高。
篇幅有一定限制,更多關於帝科股份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帝科股份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全球光伏產業正進入發展的繁榮時期,全世界能源結構不竭向新能源轉型,中國制定"雙碳目標"世界好幾個國家先後多次制定政策促進光伏產業發展,增強光伏產業長期發 展確定性。
身為光伏產業鏈中的正面銀漿,它是有望高速發展的,目前國產正銀供給相對較少,正銀國產化正快速推進。正面銀漿占太陽能電池片總成本約10%,在非硅成本中佔比三成以上,光伏產業實現了降成本、升效率的目標,漿料國產化是降低光伏行業成本極為有效的方式。
國產正銀發展勢頭正猛,市場佔比還將提升。帝科股份,作為正面銀漿的翹楚企業,在市場上占據著絕對的話語權,隨著光伏行業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帝科股份能夠繼續擴大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市場優勢。
總的看下來,正面銀漿市場市場前景寬闊,帝科股份作為龍頭企業的上升空間還有很大。然而文章不處在實時更新,如若想准確掌握帝科股份未來行情,則可以直接戳一下鏈接,有專業的投顧能幫忙診股,看下帝科股份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帝科股份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㈡ 今年業績最好的十個上市公司是那十個
截至年8月31日凌晨,滬深兩市3341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財務報告。總體來看,2017上半年所有A股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1290.60億元,同比增長24.10%,其中第二季度營收94620.75億元,環比上升9.17%;合計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6719.45億元,同比增幅21.12%,其中第二季度實現凈利潤8793.39億元,環比增長10.94%。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2017上半年業績總覽
從單季度可比數據來看,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繼續呈現較好的增長勢頭,近3個季度同比增速均處在20%左右(2016Q4:+19.91%、2017Q1:+24.78%、2017Q2:+23.49%),環比方面保持當年二季度有確認收入高企的特徵。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歸母凈利潤方面,今年企業業績單季度同比增速趨於放緩(藍線),或已於2016年第四季度達到階段性頂點,2017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24.79%和17.99%。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而在剔除金融、兩油之後,上市公司2017上半年營業收入合計126500.51億元,同比增幅24.91%;凈利潤合計7414.66億元,同比增長35.41,兩者表現均好於整體增速水平。金融、兩油2017上半年合計凈利潤同比上升11.72%。
各板塊分布顯示,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2017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9201.04、16951.97、4658.3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06%、35.97%、46.22%;合計凈利潤分別為15001.64、1263.30、455.30億元,同比增長20.18%、34.87%、18.18%。主板公司業績表現平穩,中小板營收和凈利增長可觀,創業板公司業績初露疲態。
㈢ 利郎2017年業績如何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中國利郎總收入為24.4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2%,其中LILANZ品牌收入為24.1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9%;凈利潤為6.11億人民幣,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13.2%,每股盈利為50.71人民幣分,同比上升13.5%;毛利率為41.5%,與往年基本持平,微弱上漲0.2個百分點;經營利潤率為24.7%,凈利潤率為25%,比2016年同期增加2.6%。
㈣ A股上市公司2017年多少家業績虧損
伴隨著2017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的正式收官,樂視網以139億元的虧損額登頂新的「虧損王」。過去一年不僅虧掉了7年凈利潤,樂視網2018年一季度再虧3億元,退市風險隱現。二級市場上,今年以來樂視網市值蒸發7成,令投資者損失慘重。
包括樂視網在內,一共有220家A股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業績虧損,此外還有38家公司連續兩年隱形虧損且2018年一季度繼續虧損。業績地雷隨時都可能引爆,你躲過了么?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以來年度虧損過百億的案例並不多,而2017年就佔了兩個。除了樂視網虧損139億外,*ST油服虧損額也高達106億,這也是*ST油服連續第二年虧損過百億。
進一步分析220家虧損公司的行業特徵,只有銀行、鋼鐵行業無一虧損。虧損公司家數最多的是化工(18家)、機械設備(17家)、電子(14家)等行業。
從虧損面(虧損家數占行業內公司總數的比例)來看,採掘、建築材料、通信、休閑服務、農林牧漁、綜合類等6個行業,虧損面均超過10%。
受樂視網拖累,傳媒成為虧損金額最多的行業。11家A股傳媒類上市公司2017一共虧掉182億元,相當樂視網的最新總市值。
來源:華西都市報
㈤ 龐大重組後設出行業務 新股東對賭三年達到35億凈利潤
3月9日,龐大集團對上交所1月9日問詢函相關問題作出回復。在回復公告中,龐大集團對重整投資人、實現營收承諾等相關問題作以回答。通過對公告的梳理,汽車預言家注意到參與此次集團重整的八名投資人需要通過業績對賭完成對龐大集團股權受讓。
根據此前龐大集團公告顯示,重整投資是由深圳市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國民運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元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這三家公司組成的重整投資人聯合體——深圳市前海深商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除了由深圳市與深圳工商聯共同牽頭的深商金控外,重整投資人還包括石家莊國控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內的等7名投資人。事實上,早在去年第三季度,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就曾透露「河北省將參與龐大集團重組」。
在認購環節,龐大表示,深圳金控認購1億股外,石家莊國投、守拙商貿、佰勝投資、巔峰資管、石愛華、武雪元、肖漢橋7位重整投資人將認購其餘6億股。據了解,除石家莊國投以外,其餘6名投資人後續將不參與龐大集團日常運營和管理。石家莊國投將在認購完成後推薦至少一名董事候選人進入龐大集團董事會,推薦二至三名管理人員進入龐大集團經營管理層。
根據計劃,深商金控最終將直接及通過全資子公司間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合計持股比例21.57%,獲取上市公司控制權。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重整投資人受讓股份的條件之一,是龐大集團承諾公司2020年、2021年、2022年歸母凈利潤不低於 7 億元、11 億元、17 億元,或合計達到35億元,不足部分重整投資人以現金方式補足。
需要注意的是,龐大集團在2016年、2017年、2018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82億元、2.12億元、-61.55億元,遠不及未來三年凈利潤目標。但龐大集團給出的說法是,業績承諾是基於公司現有存量傳統業務、資產處置及未來新增業務。
汽車預言家了解,未來三年內,龐大將通過處置不動產的方式回籠資金約5.76億元。而其餘近30億元將通過存量業務(汽車銷售)與新增業務(城市交通電動化)實現。
根據龐大集團此前的規劃,首先將以恢復豪華品牌、日德系授權店面數量作為業績增長的核心。在品牌方面,以斯巴魯為代表的日系品牌和以賓士為代表的豪華品牌承擔起龐大汽車銷售業務增長的重任。但是2019年前三季度共銷售新車8.13萬輛,產值15.25億元,營業收入161.1億元,同比下滑56.44%的成績讓這種盈利方式不容樂觀。
汽車預言家注意到,在公告中出現了「交通運輸電動化的系統集成提供商」的新增業務,根據龐大介紹,這一領域將區別於傳統的汽車銷售模式,覆蓋汽車消費的全生命周期,收益包含車輛銷售、車輛配套保險/維保服務、車輛充電服務及信息化服務等領域。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龐大集團業務並未涉及新能源與交通領域,但八位重整投資人中的石家莊國投已在石家莊市欒城區籌建年產10 萬台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基於銷售布局,參與龐大集團公積金轉增認購。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或許是石家莊國投最終進入董事會、管理層的籌碼。
除此外,根據早期的重組方案,重整投資人還將引入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龐大集團提供不超過10億元的共益債務融資,粗略統計,屆時將有近17億元資金輸血龐大現金流。未來,龐大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將由龐慶華變為深商控股、元維資產和國民運力組成的聯合體。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中糧集團在2017年實現史上最好業績是真的嗎
中糧集團1月15日通報,2017年,集團實現史上最好業績:年營業收入4825億元,利潤總額118億元,資產總額達到5388億元。
2017年,中糧集團旗下中糧置地、中可飲料、中糧資本逆勢增長,中糧油脂業績全面超過預算,中糧糧谷經營量和效益快速成長,超過預期。截至目前,已有14家專業化公司完成混改或實現股權多元化。飼料、酒業、糧谷和紡織將在2018年底完成混改,18家專業化公司全部實現股權多元化。
㈦ 中路股份是藍籌股嗎
中路股份是藍籌股嗎,一般來說,股票的價格將在除息期開始的那天下降,這允許股票的潛在買家以較低的價格購買,這是一種激勵,因為他們在下一個股息日期之前不會收到股息支付的利益。面,飛過我們的頭頂,去看遍春天的每個角
㈧ oppo近幾年業績情況
oppo近幾年業績情況?近日,極光統計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手機的銷量情況,令人意外的是曾經排名僅次於華為的OPPO銷量大跌, 現在只有14%的市場份額了。近一年內,OPPO最高峰時曾佔有23.3%的國內市場,這樣一對比,OPPO丟失了近10%的份額,真是讓人想不到。
一季度各個手機銷量
前不久OPPO副總裁沈義人離職,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看到現在銷量情況,所有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了,看來OPPO以後的策略會有一番大調整。OPPO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令其銷量如此慘淡?
沈義人
要想弄明白OPPO銷量是如何掉下去的,先來看看OPPO是如何成為世界前五的吧。2014年是4G手機爆發年,OPPO、vivo抓住了這個機會,在線下大力鋪店,收割了絕大部分的線下購機者,瞬間成為國內前四的手機廠商。OPPO成了名副其實的線下之王,請明星代言、做電視廣告帶動了巨大的銷量。
但是這樣的銷售方式太容易被人復制,現在OPPO線下最大的對手就是華為。華為Nova系列直接把OPPO的線下搞翻了天,現在看到最多的手機廣告已經不是OPPO了,而是華為!畢竟華為的實力、財力更加雄厚!
OPPO
同樣是受到華為線下的沖擊,為什麼OPPO銷量逐漸下降,而vivo卻略有上升呢?這就不得不說OPPO的策略出了大問題。
在面對華為、小米在線下的攻擊,vivo首先做出了反應,立馬轉攻華為、小米的後方—線上,vivo轉移了戰場。Vivo馬上推出了性價比手機Z1,效果立竿見影,當時vivo的季度銷量上漲了30%,成績驚人。
vivo
反觀OPPO的動作就緩慢很多了,遲遲未能推出性價比手機。直到16個月後,OPPO才推出第一款性價比手機K1,但此時的vivo Z1已經更新到Z3了!vivo不僅守住了自己的市場份額,甚至還搶佔了部分OPPO線上市場。OPPO在這次變動中完全處於被動,這個效應還在延續。
嘗到線上性價比的甜頭後,vivo繼續發力,成立子品牌iQOO,前不久最新發布的iQOO Neo 3(針對游戲用戶)直接把驍龍865賣到了2698元這樣的最低價,剛剛開賣也捷報連連,開賣僅僅30分鍾,全網銷售額就破億,iQOO進一步鞏固了vivo的性價比路線。
OPPO Reno 3
現在OPPO的線路怎麼樣?雖然OPPO是稍微擺脫了以前的「高價低配」形象,但OPPO手機配置好的價格也高(find X/ace系列),價格低的配置也差(A/K系列),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性價比手機。推出一兩款游戲、拍照這些有明顯特定用戶的性價比手機,對OPPO來說真的就那麼難嗎?
OPPO唯一有點性價比的系列是OPPO Reno系列,但是最新的OPPO Reno 3/3 Pro出現了嚴重的烏龍事件!OPPO Reno 3搭載了天璣1000L SOC,而OPPO Reno 3 Pro搭載確實不如天璣1000L的驍龍765G,略顯尷尬。雖然OPPO Reno 3 Pro的做工更加精細一點,但是這不是性價比手機的重點,從近兩個季度的銷量可以看出,reno系列遠沒有vivo的iQOO成功!
real me X50
另外,OPPO還成立子品牌real me,採用迂迴戰術,先在國外打響了知名度,再回到國內市場。但是real me並不像iQOO擁有超高的性價比,在國內眾多手機中還是很平庸。
總的來說,OPPO整體思維非常的「實在」,用了多少料就賣多少錢,沒有小米那種為了拼銷量,硬體不賺錢也無所謂的風格。OPPO總體中規中矩,但是這幾年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手機價格越來越透明,OPPO這樣的企業性格很容易被淹沒。
OPPO Find X2
現在5G手機迎來了爆發期,是搶佔用戶最好時候,OPPO能否想6年前那樣再造奇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