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社科院匯率

社科院匯率

發布時間:2021-04-23 05:50:48

⑴ 四月份海關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以及美元的不斷貶值,特別是美國政府在國內失業率及國際貿易逆差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美國一些人將美國製造業工人失業和中美貿易逆差的原因歸結為人民幣匯率,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經濟參考報特約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李京文及其博士何仕金對此進行論述。以下是論述的部分內容。 一、 人民幣匯率不是中美貿易逆差的主因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前十位貿易順差來源地資料顯示:2003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為586.1億美元,而美國方面的統計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為1240億美元。從兩份不同的統計數據說明:2003年中美兩國貿易順差是誤差600多億美元,顯然兩國統計數字有很大出入。 1、 中美貿易差額統計數字誤差剖析 中美兩國統計數字差別如此之大主要有二個方面的原因:(1)、美國統計時將中國通過香港部分轉口貿易重復計算在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方面。(2)、美國貿易數據的收集過程存在很多問題。而中國由於一直有出口退稅的政策,並實行嚴格的外匯管理,中國的進出口數字是比較准確的,而美國由於規定對幾千美元小額的數據不納入統計資料,因此,這一部分也造成無法統計進去。 1999年6月7日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報道說:「據美國商務部自己的估計,美國每年有10%的商品出口沒有向該部報告,如果把所有的出口都計算在內,1998年美國的外貿逆差只有1010億美元,而不是政府統計顯示的1690億美元的創記錄水平」。 2、 中美貿易逆差是什麼原因造成 (1)、美國政府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管制政策,是中美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美國總是從安全的角度來考慮中美貿易問題,1979年以來,美國對中國一直實行出口管制政策,美國不能以犧牲美國對安全的考慮而換取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增長,但卻轉過身來對日益增長的中美貿易逆差感到不滿,這其實對中國很不公平。 (2)、美國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是貿易差額的又一個重要原因。中國盡管對美國存在偏高貿易順差,但這些貿易順差的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在中國的跨國公司,根據中國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額中的56%是由外資企業實現的,中國正成為美國的跨國公司削減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的主要渠道之一。 (3)、美國的貿易統計報告並沒有將跨國公司匯回美國國內的投資收益計算在內。根據中美商會及其在上海的姊妹商會9月26日聯合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長達4年的調查期內,美國公司去年的盈利狀況最佳。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中,有254家接受了這次調查,其中75%的公司實現盈利,並有10%的公司利潤非常豐厚,還有44%的公司回答2002年收入大幅增長。另外,調查還出人意料地發現,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中國市場,美國公司2002年所獲得的利潤率居然高於他們在全球的利潤率,而這些美國公司匯回美國國內的收益並未被統計在內。因此,如果包括這一部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基本不存在。 3、 撩開美國對外貿易赤字的面紗 美國的進口大量來自本國公司在國外設立的生產線,換言之,美國跨國公司從海外子公司輸入貨物,現實的貿易許多都是公司與公司,而非國家與國家之單證貿易。據美國《巴隆氏》金融周刊數據顯示:這類海外子公司1996年的銷售額達2萬億美元,在當地市場的銷售額佔65%,其餘35%則輸往美國,而這35%在美國外貿統計時均被視為對美貿易逆差。 英國經濟學家朱利葉斯就曾經對美國貿易收支統計中,如果加上其海外子公司在當地重復計算,那麼,1986年美國的貿易收支就從1440億美元的逆差變為570億美元的盈餘了。另據美國商務部統計,1995年美國跨國公司子公司的銷售額超過2.1億美元,加上同年商品服務出口額7940億美元,幾乎達3萬億美元,而外國對美國出口及外國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的內部銷售額合計為2.4萬億美元,今天的美國就不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逆差國,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大貿易順差國之一了。 美國向國外的出口額和美國跨國公司在國外市場上的銷售,兩者之和2002年達3萬億美元。同期,美國的進口額和外國跨國公司在美國市場上的銷售,兩者之和為2.4萬億美元,因而造成了美國對世界各國的貿易總盈餘6000億美元,這就是分析美國對外貿易赤字時所應全面把握問題的實質所在。 4、 美國貿易赤字的真正原因 (1) 20世紀70年代,因兩次石油危機導致世界石油價格兩次大幅上漲,加上來自日本及發展中國家強勁的經濟競爭力和美元匯率之強勢,這些都使得美國商品、勞務的貿易赤字在1987年達到1520億美元的高峰。 (2) 美國惡化的低儲蓄率,美國必須從國際金融市場上籌措建設資金,即融通資金以進行大量投資建設。但世界各國要能貸款給美國,它們必須通過國際貿易盈餘(貿易順差)來創匯,以積累資金供「美國需求」之用,即美國的貿易赤字反應了美國國內低儲蓄率與高投資率之間的「缺口」及其解決辦法,或者說,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是其為長期低儲蓄率所付出的必要代價。 (3) 美國跨國公司在美國進口貿易中所扮演的「自己人」角色,即部分貿易赤字實際上是「商品迴流」。 二、 人民幣匯率並非是美國製造業失業率增加的原因 1、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是全球化趨勢 製造業是美國主要的物質生產部門。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製造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然而,比重的下降並不意味著製造業產量的縮減,1997年製造業生產的產品大約為1960年的16倍,正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利用較少的勞動資源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成為可能。 調查研究發現,美國的製造業工人並非最大受害者,從1995年至2002年,美國大約削減了200萬個製造業崗位,降幅為11%,但同期的巴西製造業人數減少了20%;日本減少了16%;中國減少了15%。製造業人數下降的原因在全世界都大同小異:科技進步和競爭壓力使工廠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能夠在減少工人數量的同時提高產量,雖然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許多,但全球的工業產值卻增長了30%。 中國從1995年至2002年,製造業人數從9800萬人降至8300萬人,降幅達15%,超過美國的11%,這些都是客觀統計數據。 因此,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是全球化趨勢。 2、 美國的一輪商業周期結束是失業率增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不斷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一直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的最突出特色之一。90年代美國就業增長了16%,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5%,是工業化國家中就業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是隨著美國一輪經濟周期的結束,情況發生了變化,2003年美國的失業率為6%,其它工業化國家如法國為9%;德國在10%以上;世界上經濟最自由的香港地區的失業率也已超過8%,而發展中國家的顯性失業率與隱性失業率之和就可能更高了。因此,各國政府都面臨著不斷創造就業機會以解決龐大的失業人口的嚴重問題。 3、 9·11恐怖襲擊也是造成美國製造業失業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9.11之後,美國的各個行業都受到了創傷,航空業無疑是受恐怖事件打擊最嚴重的行業。美洲航空公司裁員和聯合航空公司裁員2萬人的消息則像瘟疫一樣傳染了整個航空業,一時間裁員風盛行。 僅在2000年第四季度,加州失業率就較一年前增加了14%,達到15.5萬人。印第安納、密蘇里、賓夕法尼亞及威斯康星州的裁員人數緊隨其後,分別達到了8.1萬、6.4萬、5萬和4.6萬人。 從行業來看,傳統的製造業和高科技業是這次裁員潮的「重災區」,這兩個行業的工作在經濟下滑沖擊下成了名副其實的「玻璃飯碗」。按照美國勞工部的統計,2000年全年美國的裁員人數增加了17%,達到184萬人,製造業就佔全部裁員人數的42%。 因此,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和中國的匯率機制,並不是影響美國製造業失業率增高的原因。把美國製造業失業率增高的原因,說成是因人民幣匯率所造成的理由是極不公正和客觀的,也是對國際社會極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三、 人民幣匯率制度選擇及其對策建議 從中短期看,固定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不能改變 從長期看,根據國際經驗,一個開放的經濟、貿易大國,最佳的匯率制度應該選擇浮動匯率制度,以動態變化的匯率來適應快速變化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環境的變化。但是,當前中國的國情仍然不能這么做。 其一,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由農村釋放出來的多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是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矛盾之一。如果中國現在讓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最大,並且升值將導致中國產品出口價格大幅提高,中國產品將失去價格競爭力,中國不僅無法成為「世界工廠」,連目前取得的良好的製造業發展態勢也將出現衰退製造業衰退的第一個直接影響就是失業率上升,很可能引發系列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 其二、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大國,其GDP將近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全世界的貨幣除了美元之外,基本上都很容易被它國操縱或被國際炒家狙擊,而美元卻從未發生過,人民幣固定釘住美元後,可使人民幣匯率更趨穩定。 其三、美國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人民幣釘住美元的穩定匯率政策有許多好處。如:有利於中國的進出口企業有效地避免匯率波動帶來的匯率損益、准確地估計成本與收益、便於國際貿易結算、增強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和吸引外資的流入等。因此,釘住美元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最容易理解也最透明,最容易進行成本核算。 其四、人民幣匯率固定釘住美元在政治上對中國最有利。如果中國不實行現行匯率政策,那麼,美國政府就根本不需要與中國進行這方面談判,也就減少了中國政府的國際談判籌碼。

⑵ 人民幣正式加入SDR對匯率有何影響

人民幣即將於十月一日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籃子(SDR),入籃對人民幣匯率以及國內貨幣調控的政策方向有什麼影響呢?
1人民幣十一正式入籃SDR中國融入全球金融一體化里程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戰略政策和評估部門主任西達爾特·蒂瓦里表示,10月1日人民幣加入IMF儲備貨幣籃子有利於中國和所有新興市場國家,並將鞏固國際貨幣金融體系。
蒂瓦里提醒,這是IMF「歷史上首次」擴大作為特別提款權基礎的貨幣籃子。他說:「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籃子是中國融入全球金融一體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這是對中國持續改革的認可和強化。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一體化的推進和深化將使國際貨幣金融體系變得更加穩固,從而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和穩定。」
穩匯率仍是政策核心
外匯專家認為,人民幣入籃SDR與監管當局是否調控匯率並無必然聯系。首先IMF從來沒有禁止SDR籃子貨幣發行國管理匯率波動。
其次,監管當局的政策調整必須首先考慮國內市場的穩定,當前匯率政策的核心仍是避免貶值預期失控誘發單邊購匯恐慌。
在匯率管理上,監管以穩為主,即匯率雙向波動波幅不要太大,不過,有學者反對匯率維穩的政策思路,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就提出,要兼顧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和防止匯率超調,盡快引入人民幣對籃子匯率寬幅區間波動的新機制。
雖然減少市場干預、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是改革大趨勢,但在全球經濟仍然動盪,國內市場信心不穩的環境下,中國的首要任務絕不是滿足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各種不切實際的要求。
2人民幣責任加重人民幣入籃從本質上不會過多影響匯市
各界對於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愈發關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幣入籃從本質上並不會過多影響匯市,關鍵在於,這將強化中國匯改的承諾,同時也加大了主要貨幣國所要承擔的責任。
從10月1日起,新的SDR貨幣籃子也將正式生效,人民幣將成為第三大權重貨幣。屆時,五大貨幣在SDR籃子中的佔比分別為——美元(41.73%)、歐元(30.93%)、人民幣(10.92%)、日元(8.33%)、英鎊(8.09%)。
人民幣將成為「可自由使用貨幣」,並在IMF有關交易中扮演核心角色。此外,中國國債三個月基準利率將成為SDR利率籃子中的人民幣計值工具。
入籃後,意味著人民幣享有儲備貨幣地位,同時中國政府也有責任在貨幣政策方面保持一致和協調的溝通。這些都是成為儲備貨幣後要負起的責任,這實則在暗示,中國的匯改「開弓沒有回頭箭」。
就入籃與人民幣未來匯率走勢的關系,更多的觀點認為不會產生實質影響,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將更趨市場化,並體現外圍市場的波動。
當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機制,主要是參考「前一日的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即美元走強,一籃子貨幣弱,則人民幣弱;反之,美元走弱,一籃子貨幣強,則人民幣強。
3入籃」後 人民幣會貶值嗎?人民幣將放任貶值是誤讀
人民幣加入SDR後,有市場人士對人民幣貶值心存擔憂,對此,這種擔心大可不必。
中國的經濟仍保持中高速增長,增長態勢沒有改變;我國貨物貿易還有較大順差,外商直接投資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都在持續增長;我國外匯儲備也非常充裕,這些因素決定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
人民幣加入SDR後,我國基本匯率制度不會改變,仍會朝著實現人民幣匯率清潔浮動的目標努力,讓市場在匯率浮動中起決定作用。
在此過程中,正常雙向波動不可避免,但如果國際收支或資本流動發生異動,央行還是會果斷進行適當的干預。
未來,相關部門將繼續完善利率、匯率形成機制,督促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等方面,推動創新更多對沖和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將金融改革推向更深、更廣的領域。
4人民幣「入籃」怎樣影響你我生活?可能減輕你我錢包縮水壓力
出境旅遊、購物對許多中國老百姓來說早已不再陌生,人民幣匯率波動不免牽動大夥的神經。不錯,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會通過匯率渠道對普通人產生影響。
納入SDR貨幣籃子的貨幣通常被視為避險貨幣,人民幣」入籃「後,將增加公私部門對人民幣的需求。
這樣,市場預期就有了:人民幣「入籃」未必會馬上引起資產配置的巨大變化,卻會增強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
在美元升值預期增強背景下,「入籃」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減輕貶值壓力,而這顯然利多人民幣資產,減輕中國人對錢袋縮水的擔憂。
從中長期看,人民幣「入籃」將加速人民幣資本市場國際化,進而推動人民幣在更大范圍成為結算貨幣,並最終成長為國際儲備貨幣。
用人民幣全球購或將更便利
伴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今後一些大宗商品可能會以人民幣計價,這將有助於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降低交易成本,最終造福終端消費者。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長期來看,持有人民幣的中國消費者出境旅遊、購物和投資將更便捷。換句話說,中國人今後或許可以在更多國家,直接用人民幣在境外消費,增加交易便利度,規避匯率風險。
也許,不久的將來,咱也可以帶上人民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出境旅行。
跨境投資可能更容易
目前,人民幣已經實現了主要用於貿易往來的經常賬項下可自由兌換,但資本賬目項下還沒有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這主要是用於投資的資金流動。而可自由使用,恰恰是IMF對SDR籃子構成貨幣的基本要求。
人民幣「入籃」可能促進中國加速推進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倒逼資本和金融賬戶加速開放,這可能有利於中國老百姓在全球范圍進行資產配置和交易。
對企業而言,跨境投資、收購也將更加便利,中外資本、技術、勞務等要素流轉效率可望顯著提升,給中外民眾帶來更多就業、經商機會。
當然了,所有可期待的收益和便利,還要仰仗人民幣撐腰的中國經濟。畢竟,中國經濟好了,大家才能好。

⑶ 人民幣加入sdr對我國匯率的影響

在去年的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所佔權重為10.92%,僅次於美元和歐元.首先對於人民幣加入SDR這一重要的決定,是中國經濟政策重要的成果,表示人民幣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代表中國經濟加入國際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的開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民幣可以作為國際外匯儲備貨幣,這還需要個中國經濟繼續深化改革,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人民幣加入SDR對匯率有以下影響呢.
1、人民幣加入SDR對匯率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人民幣加入SDR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的開端但是真正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央行仍然會通過市場干預政策等措施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而對於人民幣加入SDR並不能對匯率的變化產生明顯的影響.另外我國的利率要比美國高的多,短期內,美國加息政策不會對人民幣匯率產生沖擊.
2、人民幣加入SDR使得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
人民幣加入SDR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大進步,但是也是由於人民幣開始走向國際金融市場,使得人民幣更加容易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另外,人民幣加入SDR後中國就要開放更多的資本項目,央行要維持匯率穩定就要消耗更多的外匯儲備.這使得本國貨幣政策的運行受到了阻礙,所以人民幣匯率在短時間內的波動會加劇.
最後對於人民幣加入SDR這一措施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需要,也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未來中國還會致力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⑷ 各國匯率政策的變化對我國的影響有哪些我國應該採取哪些政策

國別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與貨幣政策的國際協調 貨幣政策獨立性與國際協調的內涵與關系 何謂貨幣政策獨立性?廣義言之,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或自主性是指一國中央銀行在獲得獨立於政府的地位後既不受政府幹預,更不受外國影響而獨立地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如果中央銀行不具有獨立性,那麼,它就不可能獨立地制定貨幣政策,至多隻能獨立地實施由政府「點頭」或授意制定的貨幣政策,即貨幣政策理論所說的沒有制定貨幣政策目標的獨立性,而只有操作貨幣政策工具的獨立性。這是就貨幣政策獨立性...
國際環境下對我國匯率制度的思考 我國正式加入WTO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中國對外經濟的核心部門———金融業的開放。金融業開放的後果涉及到很多方面,探討對匯率制度的影響。僅就這一問題,現在亦有些不同的看法。尤其是GATS(即服務貿易總協定)到底會不會通過對資本流動的影響,進而影響到我國的匯率制度呢?其實,GATS對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緊密相關的兩方面:一是GATS下的金融服務自由化對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影響;二是 GATS對我國所選擇的匯率制度的影響。 分析GATS和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關系,不可避...
中國人民銀行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我國的既定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副行長胡曉煉撰寫的文章,再次強調中國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胡曉煉在文章中指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為我國1994年以來的一貫政策,符合中國的基本利益與長期利益,應當繼續堅持。 她表示,剛性的匯率制缺乏應對危機的靈活性,也可能引發貨幣金融危機。並指出,匯率機制改革將降低中國貿易失衡,可能在未來帶來好處,但也需要將匯...
社科院:加強外匯儲備管理與財政貨幣政策協調 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一躍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持有量最多的國家。隨著外匯儲備總量的增長,對於如何管理外匯儲備和實現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減少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對國內金融體系和宏觀調控的影響,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在外匯儲備管理中如何加強財政與貨幣當局的協調配合。本報告認為,中國應當在外匯儲備管理體制和國家外匯資產管理方面作出更系統的安排,並提出了財政與貨幣當局在儲備管理中進一步協調配合的對策建議...

⑸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到 6.5 時代,意味著什麼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2020年5月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始上漲,7月份漲破「7」後上漲勢頭強勁。截至11月19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最高觸及6.5404,為2018年6月27日以來最高水平,較5月27日低點7.1777升值8.87%,目前在6.5749附近;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最高一度觸及6.5321,較5月27日低點7.1963上漲9.22%,目前報6.5720附近。

(在岸美元兌人民幣日線圖,圖表由TradingView提供,來源:FX168)

(離岸美元兌人民幣日線圖,圖表由TradingView提供,來源:FX168)

疫情控制較好經濟逆勢增長是人民幣升值主要原因

總體而言,人民幣上漲歸結於美元走弱、中國國內經濟復甦。中國作為疫情下少有的經濟逆勢增長的國家,吸引了世界各地投資者的注意力。高盛預期,中國將是今年唯一錄得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料全年GDP按年增約2%。

此外,大量海外資金流入中國資本市場導致近期人民幣外匯市場購買需求旺盛,推動人民幣穩步升值。

自第二季度起,中美增長差迅速拉大,中美利差也相應擴大,短期資本流入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出現較為明顯的貶值。美元指數在今年第一季度一度接近103關口,但隨後震盪走低,目前交投在92.46附近波動。

(美元指數日線圖,圖表由TradingView提供,來源:FX168)

美聯儲今年維持整體寬松貨幣政策立場,此外,隨著新冠病毒疫苗的開發進程持續推進,提振樂觀風險情緒,對美元構成進一步下行壓力。

美國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拖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可能出台較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方案。美國貨幣政策可能會進一步寬松,這種預期也推動美元指數走低,以及人民幣相對美元的升值。

人民幣有望繼續走強

全球投行押注由於美元持續走軟以及資本持續流入,人民幣近期漲勢將持續。多家投行已提高對人民幣匯率的預估。

高盛11月份最新發表報告稱,在中美利差及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強勁需求支持下,預計人民幣兌美元未來一年將進一步上漲,3、6、12個月目標分別為6.50、6.40和6.30。

高盛環球外匯團隊認為,由於美元在全球復甦周期中往往表現不佳,且根據估值模型推算美元目前依然被高估,預計美元將進一步走低。此外,中國經濟活動料進一步復甦,2021年政策寬松預計將減少,這表明中美利差仍將持續。這些因素都對人民幣走勢構成支撐。

此外,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中信證券、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在今年三季度時都曾預測人民幣會持續走強,其中,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21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可能會交投在6.60。

臨近年底,全球疫苗研發出現喜人進展,美國大規模刺激計劃暫時擱置,2021年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決定因素將是哪些?人民幣匯率是繼續走高?震盪?還是會有所回落?2020年12月亞洲交易博覽上,FX168特別邀請人民幣匯率研究專家、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肖立晟老師進行「當前人民幣匯率決定因素和預測」的主題演講,如果您對此話題感興趣,可提前掃碼或登錄頁面注冊,也可以將您關心的問題發到我們客服郵箱,我們會讓嘉賓有針對性地給您回復。

⑹ 人民幣匯率變化對商品會有怎樣的影響

1.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的影響
我國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是我國經濟和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也將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從理論上講,人民幣升值後,出口商出口商品所得的外匯收入,在國內兌換成的人民幣將比原來減少,從而利潤空間變小;而進口商用來兌換進口商品所需外匯的人民幣也將比原來減少,從而利潤空間變大。推而論之,人民幣升值會抑制出口、鼓勵進口。事實不完全如此,首先,貿易差額是由消費、投資等經濟基本面因素決定的,取決於一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
而不取決於匯率水平。從二戰後到1987年底,日元和德國馬克分別大幅升值了1.93倍和1.66倍,但兩國的對外貿易依然保持了順差格局。其次,目前我國總出口的60%以上是加工貿易。加工貿易是一種從境外保稅進口全部或部分原輔材料、零部件、包裝物料等,經境內企業加工裝配後,將製成品出口的經營活動。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加工貿易的進口環節,不利於加工貿易的出口環節,影響有正有負,基本上可以視為中性。再有,我國的勞動力成本比較低,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的工資水平,與其他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相比也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人民幣升值還是難以改變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人民幣匯率調整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不一樣,對於紡織品等輕工行業影響較大;對進口原料較多的鋼鐵行業應該屬於利好;進口數量巨大的能源行業其進口以人民幣計價也會下降;汽車行業也應當受到一定的降價壓力,因為不僅其進口零件以人民幣計價降價了,而且鋼鐵等投入品的成本也會因此而降低。匯率改革將引導企業積極培育非價格競爭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匯率改革將促使出口企業轉向深加工和精加工,生產鏈條拉長,就業崗位增加,同時將引導一部分資源流向非貿易部門,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有利於擴大就業總規模。從國際上看,20世紀70年代英鎊升值後、80年代日元升值後,英國和日本的第三產業都發展迅速。匯率的增減對普通老百姓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總的來說,因為人民幣升值會在短期內打擊出口、鼓勵進口。在沒有其他政策調整的情況下,相對的出口下降和進口增加將導致GDP增速相對下降,從而進一步抑制消費和一般貿易進口。然而長期來看,進口產品國內價格的下跌將有助於抑制通貨膨脹,從而提高實際利率,導致實際有效匯率相對基準從高位回落,雖然實際利率上漲會進一步打擊投資長,但競爭力的改善將帶動出口復甦。因此,GDP增長會在驟降之後止跌回升。
2.匯率變動對企業的影響
匯率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面,一個在企業的收益層面,另一個
在企業的資產負債層面。收益層面主要體現在匯率對公司未來銷售量、銷售收入、營運成本等經營要素的影響,資產層面則主要源於匯率變動所導致的對企業資產或負債價值的重估。由於企業間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匯率變化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也或大或小、或正或負,冷暖不一。但不管怎樣,企業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及其潛在風險水平的變化仍是價值影響分析的惟一出發點。
從收益層面來看,對於有出口、進口以及國際化業務的公司,匯率的變動將直接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經營績效。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如果企業的原材料很多依靠進口,不考慮其他因素,匯率的變動將導致企業生產成本的下降和凈收益水平的提高。產品出口則剛好相反,人民幣升值將導致企業產品在同等人民幣價格水平下的外幣價格上升,從而可能導致企業被迫降低出口價格或造成產品銷售量下降,企業以人民幣計價的銷售收入以及凈收益將隨之下降。而企業國際業務部門所實現的以外幣核算的收益也將因為上述匯率的變動而減少對企業總體收益水平的貢獻。在其他條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收益的這些變動都將對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造成同等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對具有上述特點的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時,財務模型中一定要設定匯率參數以及匯率與銷售量、銷售收入、業務成本等經營績效指標的相關關系,以合理反映外界環境變化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與上述過程相比,匯率變動在企業資產負債層面的影響稍顯復雜。由於資產負債性質的不同,匯率變動導致的資產價值的變化對公司自由現金流量的影響方式也不一樣,因此在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時必須分別予以考慮。首先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性項目。
典型的貨幣性項目包括貨幣資金、借款、應收應付款等。它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償付的負債。當匯率發生變動時,企業以外幣核算的上述資產或者負債將會發生相應的增值或者貶值。例如,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企業保有的外幣存款將發生貶值,這本身就是一種對現金現值的實質性影響。而企業發行的以外幣結算的債券或其他債務則可以更低的人民幣成本償還,而這可以為企業節省出更多的可用於自由分配的資金,從而促進企業價值的提升。
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股市的影響
匯率制度改革,已經成為左右我國股市中長期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際熱錢在
什麼程度、以怎樣的方式影響著我國股市,是投資者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人民幣升值將必然從兩方面影響股市。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將吸引國際投機資本,以正規和非正規渠道進入我國證券市場進行套匯。
匯率變動預期導致投機性熱錢流動,影響股市資金供給和市場利率水平,對市場帶來大幅波動和隱患;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必將改變我國現有進出口狀況,進而影響對進出口依存度大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業績,從而深層次地影響整個證券市場的估值體系。
人民幣升值如何影響市場方向,市場各方機構普遍認為人民幣升值對股市的影響利大於弊,對有可能對市場產生的影響都有良好的預期, 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進入國內證券市場,並提升整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估值。這將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計價的A股的國際估值,將推動一些核心藍籌A股的走高,市場構成相對正面和積極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對於我國經濟總量影響不大,對行業整體表現利大於弊,對於短期內的A股市場有激勵作用。人民幣進入長期升值預期狀態,將可能推動股市進入資金與價值復合推動型狀態,不排除可能階段性地演化為純粹的資金推動型股市;人民幣升值對股指的推動力度要視升值幅度的大小和升值周期的長短而定。從實踐來看,在貨幣升值初期股市的反應往往比較強烈,我國可能面臨新一輪的熱錢流入潮,而股市將成為境外資金的主戰場,人民幣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將通過對成本的影響、對價格的影響和對資產負債定價的影響等三方面的效應發生作用,從而形成對各個行業不同的影響和機會。對成本的影響:例如出口的成本因為升值而提高,或者進口原料成本的下降導致成本降低等,從對成本的影響來看,對諸如鋼鐵原材料鐵礦石、電解鋁原材料氧化鋁、造紙原材料紙漿等進口依賴型產業無疑將人民幣升值中受益,但出口型企業如紡織外貿等則因為成本上升而導致競爭力減弱。對價格的影響:例如進口的替代效應導致產品價格下降,從對價格的影響來看,房地產業特別是一些具備土地儲備的地產類公司國際化估值有望提升,而汽車等行業在進口替代效應下產品競爭力將下降。對資產負債定價的影響發生作用。航空等外債型企業將因為匯兌收益而直接受益。總結各方觀點,人民幣升值三大受益行業分別是造紙業、航空業、汽車業;三大受沖擊行業分別是港口機械業、紡織業、有色金屬(以銅、鋁加工為主)。

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因素
1.我國財政經濟狀況變化
我國GDP的增長和財政收支的增長是直接助長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根本原因。但隨著宏觀調控的力度不斷加大,GDP的增長率將會放慢。同時,財政上的增收因素變化和一些減稅措施的出台及彌補國有資產損失而增加的財政支出,會影響到財政狀況。
總體上看,人民幣升值壓力的財政經濟因素仍然存在,但已經減弱。
2.國際收支狀況變化
資本項目下的收支狀況,對匯率影響是長期的、而且是雙向的。資本收支順差,
短期可能引起本幣的升值,但因為順差是順差國的負債、逆差國的權益,這種負債的積累必然又會導致本幣的貶值。我國國際收支的3個主要構成部分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其中,經常項目在人民幣匯率決定中的作用在減弱;資本項目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在逐步加強;外匯儲備的作用以調節國際收支為主轉向了以干預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為主。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我國的對外投資會有所增加,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外資流入,但影響有限。
3.價格結構失衡
我國貿易商品的價格水平,基本上可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商品零售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作為參照,其原因是作為這兩個指標的現行統計范圍內的絕大部分商品都是可以用做對外貿易的。數據表明:近10年來,這兩個指標總體上升是緩慢的,低於同期的美國同類指數的上升幅度。這是構成人民幣實際匯率穩中有升的一個基本原因。
然而,同期的我國非貿易商品,例如,住宅、醫療、教育等,即基本上沒有進入國際貿易的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水平卻以遠超過貿易商品價格水平的速率上升,形成了貿易商品價格與非貿易商品價格嚴重背離的現象。
4.擴張性財政政策淡出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可以刺激經濟,增加產出和收入,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本國貨幣價值變化的影響卻有著不同的作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本國貨幣貶值;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卻會使本國貨幣升值。
5.國際經濟因素
現階段美國經濟狀況變化是對人民幣匯率影響最大的國際經濟因素。美國經濟狀況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利率,美聯儲自2004年6月已經連續17次提高利率。
而人民幣利率自2004年以來只調高過5次,幅度均為0.27%。人民幣升值壓力中的美元低利率因素已經消除。二是匯率,美元匯率連續幾年的大幅度走低是人民幣升值壓力突現的重要原因。隨著美元匯率的穩定,加上美聯儲持續加息和市場加息預期的基調,為美元匯率反彈注入了新的動力。
6.市場預期與投資
市場的預期會影響一國貨幣對外匯價。目前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較強。但由於目前市場交易者在市場的投資還是比較謹慎的,外匯市場投資計劃也比較理性,所以不會出現匯率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按照2005年匯改時8.11的匯率計算,截至2007年6月18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以達到7.6213,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達到6.4%。
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與中美關系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SED)的第二次會議於2007年5月22日在美國華盛頓拉開帷幕。近期頻頻被美國國會炒作的人民幣匯率問題,仍是本次會議的焦點話題之一。「我個人認為,匯率問題並非是這個對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卻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在被問到人民幣匯率問題時,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副會長羅伯特·普爾對記者坦言。所以,在談到人民幣匯率問題時,普爾說,他們往往都會在用語上「非常小心」。
我國社科院世經所所長助理何帆也表示,人民幣匯率調整將再次成為中美對話的焦點。他表示,人民幣匯率調整始終是中美關注的焦點,從目前的形勢看,美國今年對我國施加壓力可能比往年更大。首先,我國的貿易順差在年中可能再度反彈。另外,美國正在籌備2008年總統大選,中美關系面臨一定的考驗。中期選舉後的新一屆國會仍在增加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提案。去年中美首次經濟戰略對話中,美國對我國減少貿易逆差、匯率升值方面的期望並未實現。人民幣問題仍會再次成為對話焦點。
從根本上來說,美國一些人指責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根源在於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不過,USCBC在這一問題上有不同的理解。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該組織指出,
美中貿易逆差吸引了美國政策制定者的關注目光,政府的確有必要在可能加劇貿易失衡的市場准入等問題上與中方進一步探討,但過於糾纏在雙邊貿易赤字的問題上絕對是個錯誤,會導致作出錯誤的政策抉擇。
報告指出,中美的貿易問題應該納入全球背景下考慮。盡管從絕對數字上看,美中貿易逆差不斷增長,但在過去10年中,美中貿易逆差佔美國總逆差的比重只是稍有上升,由1997年的27%升至去年的28%,而同期美國與除我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比重則由33%大幅上升至55%。並且,考慮到這期間東亞其他國家有大量製造業轉移到我國,所以我國實際上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增長其實是下降了。
中美貿易不平衡和其統計數據一樣包含著眾多影響因素,應從中美貿易的本質出發正確看待中美貿易失衡,中美貿易順差是一個結構性矛盾,很難通過WTO雙邊機製得到解決,因此解決中美雙邊貿易爭端還是要靠雙邊妥協,以積極態度應對中美貿易所產生的摩擦。

⑺ 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原因是什麼嗎

⑻ 現在人民幣匯率情況怎樣

您可以參抄考招行外匯「實時匯率」,請進入招行主頁,點擊右側的「 外匯實時匯率」查看,具體匯率請以實際操作時匯率為准。如需查詢歷史匯率,在對應匯率後點擊"查看歷史"。註:100外幣兌人民幣;每個銀行兌換匯率都不同,但相差不大。

⑼ 2006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化

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一直呈現單邊小幅升值的走勢。市場普遍預期2006年人民幣匯率還將有較大升值。然而,有專家則說,實體因素是一方面,也確實決定著人民幣中長期存在升值壓力,但這種升值壓力是否像現在那樣或者市場所猜測的那樣表現?這很難判斷,因為人民幣升值預期中也存在著貨幣性因素,如果再考慮到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對匯率的影響、世界經濟的調整等,人民幣匯率甚至還有貶值的風險。在當前局面
下,人民幣匯率貿然大幅升值後果很難把握,小幅升值、保持相對的穩定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升值不是問題

一般來說,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人民幣匯率是如何形成的(匯率機制問題),一是人民幣匯率走勢怎麼樣?升值還是貶值?(匯率水平問題)。

2005年7月21日,央行將人民幣匯率從單一盯住美元改成盯住一籃子貨幣,解決了前一個問題,新的匯率機制有望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於是,市場就將更多的目光轉移到了後一個問題上。央行當初利用匯改之機將人民幣匯率升值2%後,人民幣匯率就此踏上了升值的通道。截至到現在,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達到了2.38%。對於2006年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升值」成了共同的預期。特別是,在央行首次實施的掉期操作中,一年期美元兌人民幣定價為7.85,這對人民幣遠期定價無疑具有一定的影響,市場據此也更加確信,未來人民幣匯率升值不可避免。

總體而言,升值的基本理由有兩條:其一,實體經濟發展和增長情況是基本因素。業內人士分析說,如果一國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國力日盛,本國貨幣必然出現持續升值情況,當年的馬克、日元都是經歷過一段較長時期的升值周期,當前,人民幣匯率的情況也是如此。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製造業生產水平提高迅速。據專家估計,1995―2003年間,中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與美國和歐盟國家相比累計相對增長了1.2~1.5倍。我國GDP平均增長率在8%以上,最近的全國普查又重估了2004年的GDP總量,為159878億,增加了2.3萬億,排名提高一位,升至第六。其二,貿易順差也給人民幣升值帶來一定壓力。2005年我國出口增長迅速。據海關統計,截至到2005年11月,本年累計出口6865.4億美元,累計進口5957.3億美元,累計順差908.1億美元。近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一次中紡圓桌論壇上說到,貿易順差將進一步增加,全年將在千億美元左右。這一數字較去年番了三倍多。同時姚景源還認為,國際收支不平衡已成為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其突出表現,就是巨額貿易順差。一方面會招致更劇烈的貿易摩擦加劇,另一方面則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升多少怎麼升是個問題

然而,盡管市場對升值存在較多共識,但對升多少、如何升卻存在明顯分歧。據報道,有專家從調整進出口順差的角度出發,得出了升值13%的結論。而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則認為,2007年之前人民幣升值幅度最多不超過10%。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則更加謹慎,他預計人民幣到明年底只會升值2%。

如何升值也是個問題。此前,國際上強烈要求人民幣匯率一次性升值20%甚至30%。更多的業內人士認為漸進性升值更加合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此前就強調,人民幣匯率應當有所提升,但要緩升而不能急升。漸進性升值思路也略有不同。有的希望央行先通過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加大市場波動性,在此基礎上逐漸升值;有的則認為先逐步小幅升值,待市場各方都適應、條件較好時再擴大浮動區間,這可能是市場上的主流觀點。其中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夏斌和陳道富為代表。兩位專家在其《2005年匯率制度報告》中分析說,在目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壓力明顯大於實體經濟內在升值需求的情況下,特別是在中國金融改革進入關鍵時期,經濟金融變數較多,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浮動匯率制度尚需要有個適應過程,大幅提升人民幣匯率不利於經濟的穩定,需要在小幅升值過程中繼續保持相對的穩定。只有在基本吸納和消化前期的政策、產生了新的市場供求後,才能適度的擴大浮動區間。

更有專家提出,2006年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過程可能不會「一帆風順」,階段性貶值亦有可能。在該專家看來,我國經濟發展並不均衡,煤電油運等瓶頸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銀行等金融體系的改革目前都還在「攻堅」階段,有待進一步深化。另外,2005年人民幣升值預期一直較高也有貨幣性因素。世界富裕資金在全球尋找投資機會,製造輿論壓力,炒作人民幣升值也是一種投機方式。匯率波動更多的反映了金融性交易,而不是貿易性交易,而金融市場本來就是變化無常的。因此,當基本面和市場面都有新情況、新變化時,人民幣匯率出現階段性貶值亦未可知。

總結專家們的觀點,2006年人民幣匯率在現在基礎上繼續升值似乎並不是問題,升多少、怎麼升卻是個問題,這取決於改革實施效果、外匯新政策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等等。

+++++++++meiyuan.tp3.cn/s/1074098928/ClassList/?bHjtZ1=h36rXIHme71

⑽ 目前我國人民幣與美元的匯價狀況詳細點的。。謝謝

美元匯率
1人民幣元=0.1506美元
1美元=6.6395人民幣元
匯率數據由和訊外匯提供,更新時間:2010-11-22
美元匯率可能早已見底
2010年11月22日
今年以來,美元匯率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先後兩次大幅反彈,令看跌美元匯率的人士大跌眼鏡。實際上,筆者今年1月份在社科院金融所的講座上就已經大膽提出,美元匯率已經見底。此言論被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等國際媒體廣泛報道,並造成當日外匯市場大幅波動。現在看來,外匯市場走勢暫時印證了這一判斷。未來美元究竟是否重新走上持續貶值之路?筆者在這里恐怕要繼續給美元貶值論者潑一瓢冷水。

美元貶值論理由已經站不住腳

美元貶值論者的三大常見理由是:(1)美國經常賬戶逆差巨大;(2)美國財政赤字居高不下;(3)美聯儲藉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濫發美元。然而,時過境遷,這些先前導致美元貶值的動力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首先,美國經常賬戶逆差已經實質性改善很多。經過多年的調整,美國經常賬戶逆差佔GDP的比重已經至高峰時期的6%下降至目前的3%附近(詳見下圖,摘自高盛報告)。這個比例雖然尚未回正,但已經接近可支撐水平。近期的例子是,1995年至2000年,雖然美國的經常賬戶逆差處於1.5%至4%區間,但美元處於持續升值階段。

其次,美國財政赤字很大一部分是金融危機救助投資,並非常規性消費開支,且多數實現了巨額收益。金融危機期間,美國動用了近萬億美元財政資金對相關大機構進行了救助,一時間造成美國財政赤字飆升。實際上,眾多財政救助是投資性的(或者說是抄底性質的)支出,而且多數借款已經得到償還,眾多救助還獲得了巨額的收益。僅救助花旗集團一項,美國財政部今年前兩次股票拋售就已經大賺了20億美元差價,還不包括另外持有的55億股浮盈約55億美元。可見,美國政府2009年救助花旗集團購買的200億美元優先股回報高達75億元,另外購買的250億美元超優先債權本息早已收回。

最後,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不一定導致美元持續大幅貶值。我們要注意到,眾多大國如中國和德國已經對此行為進行了批評,甚至採取了一定程度的應對措施。中國已經開始提高基準利率和銀行准備金率,加息還曾經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回調,並觸發美元匯率反彈。近期國家決策層高調打壓通脹,相信未來還有更多政策出台,筆者也呼籲央行連續大幅加息以抑制通脹。最後,中國完全可以將美聯儲的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效應輕松化解,即只要將外匯儲備中超過8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拋售6000億美元給美聯儲或金融市場即可。這樣做可以一箭雙雕,既可以在美聯儲的兜底下輕松在價位高時拋出美國國債,又可以消除美聯儲的超寬松貨幣政策的不良影響。

美元匯率早已觸底

一般說美元匯率,多提及美元兌六種主要發達國家貨幣的匯率加權指數(DXY)。實際上,美聯儲還編制了一項美元兌26種貨幣,即包含發達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貨幣的廣義匯率指數。

首先,美元兌發達國家貨幣的匯率已經調整到位,兌發展中經濟體貨幣的匯率調整步伐也將放慢,空間也較為有限。2008年上半年,DXY指數曾最低跌至71附近,而目前已回升至78水平以上。由於歐元占該指數比重高達57.6%,而歐元由於區內主權債務危機而備受打擊。而且,第二大幣種日元匯率也應日本政府重新干預而難以再次大幅上漲。另外,該指數即使自當前水平跌9%,也才觸及2008年低點。可見,美元DXY匯率指數很難再創新低。至於美元兌發展中經濟體貨幣匯率,也因各國種種措施強力干預而難以繼續下調。自美元2001年開始貶值以來,發展中國家貨幣兌美元匯率普遍大幅上升。例如,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匯率自最低4:1上升當前約1.5:1,升值幅度超過60%!即使最受關注的人民幣匯率,也自8.7:1上升至當前的6.6:1,升值幅度約25%。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貨幣自低位紛紛大幅反彈,幅度普遍高達20%,招致多國直接或間接干預。巴西和韓國重新採取了稅收等政策抑制熱錢流入境內,新加坡和南非等國也准備採取措施應對本幣升值,而中國高調打壓熱錢流入,均不同程度地遲緩其本幣兌美元的升值步伐。

其次,中國和日本等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大國很難接受美元繼續大幅貶值。中國和日本的外匯儲備加起來約3.8萬億美元,整個亞洲外匯儲備約佔世界外匯儲備的2/3以上,國際外匯市場影響力極大。亞洲儲備大國和世界主權基金動向對美元匯率的影響將大於私人部門。美國前財長康納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曾對其歐洲盟友表示:「美元雖然是我們的貨幣,但是你們的難題」。現在,我們要說:「雖然美元紙幣是美國印刷的,但是美元匯率是亞洲決定的」。

最後,美國利率遲早是要提高的,美元匯率有望得到周期性支持。歷史經驗表明,美元匯率往往在美聯儲加息時上升。今年年初,國際金融市場一個流行的主題是美元將淪為利差交易中的融資貨幣,從而將繼續走弱。一旦美聯儲加息預期加強,美元利差交易頭寸恐慌性清理將推動美元迅速反彈。

中國要保持清醒頭腦

雖然美元匯率短期內可能還有一定的回落空間,但總體上難以再創新低,更難以大幅下跌。為此,中國在相關重要決策選擇方面要極其慎重,保持清醒頭腦。

首先,不宜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上漲。國際上一些政客或別有用心人士忽悠我們,稱人民幣升值特別有助於美國經濟失衡的調整,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美國經濟失衡的矯正並不一定需要通過美元匯率調整來完成。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美國完全可以通過國內經濟調整來恢復經濟平衡。

其次,中國的外匯儲備和民間外匯資產管理謹防受國際炒家忽悠而大幅分散至非美元貨幣資產。進一步大幅自美元向其它貨幣資產分散,意味著在美元處於歷史低位時,將美元賣在地板價。若實在需要增加持有一些其它貨幣比重,鑒於日元兌美元匯率已經高估且受到日本官方明確干預,我們可以減持日元比重。

再次,中國不要因為懼怕美元貶值而在高位大幅增持黃金(1359.30,7.00,0.52%)。否則,中國可能在金價頂峰站崗,替國際炒家買單。黃金儲備政策選擇,既關繫到投資成敗,也關繫到中國的國際形象。

最後,切實化解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不良影響,動口更要動手。在質詢和譴責的同時,更要採取行動來消除美元濫發的不利影響。一方面,央行可以連續大幅加息,以抑制大宗商品或其它資產的泡沫。大宗商品進口漲價超過400億美元,就相當於送了出口國一個三峽工程。另一方面,可以將外匯儲備中的美國國債拋售,直接或間接賣給美聯儲。一方面,這可將泛濫的美元老虎放進自己的籠子里,贏得受通脹困擾的發展中國家的感激。另一方面,美聯儲送給中國一個在價格高位且長達8個月期限的拋售美國國債機會,真是千載難逢。

先前導致美元貶值的動力已成強弩之末。雖然美元匯率短期內可能還有一定的回落空間,但總體上難以再創新低,更難以大幅下跌。中國在相關重要決策選擇方面要極其慎重,保持清醒頭腦。不宜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上漲。中國的外匯儲備和民間外匯資產管理謹防受國際炒家忽悠而大幅分散至非美元貨幣資產。不要因為懼怕美元貶值而在高位大幅增持黃金。

閱讀全文

與社科院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杠桿汽車租賃 瀏覽:842
理發剪刀費力杠桿 瀏覽:74
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公司排名名單 瀏覽:349
廣永期貨客服電話 瀏覽:96
網易貴金屬賬戶怎麼注銷 瀏覽:269
2016中國外匯交易額 瀏覽:406
深圳豐連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14
摩托車頭盔概念股票 瀏覽:983
豪門集團集資最新消息 瀏覽:353
原糖期貨交易時間 瀏覽:247
nio股票價格 瀏覽:570
以下屬於外幣理財投資路徑 瀏覽:631
百分之30是幾倍杠桿 瀏覽:19
公司金融綜合化服務 瀏覽:992
億陽信通股票走勢 瀏覽:961
福佳集團主要領導一覽 瀏覽:916
國債期貨的主要投資模式包括 瀏覽:504
貨幣及理財基金 瀏覽:170
融資方式租出固定資產折舊 瀏覽:582
新塞股份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