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學下沒有砝碼.六年級杠桿的科學實驗這么做,用什麼代替.杠桿尺也沒有!1
要自己做的話,那就得費點時間了
杠桿尺:在粗細均勻的木條上刻上間隔均勻的刻線,間隔為一兩厘米,然後在木條的中點處鑽一孔,用於穿繩吊起來.
砝碼:用一個個小沙袋代替就行了.每個沙袋的質量要相同(可用天平測相等後,才系好)
Ⅱ 用杠桿尺做實驗時,要多收集一些數據,才容易
是的最好是在實際引用才可靠
Ⅲ 通過「尋找杠桿的秘密」實驗,我們發現()x()=()x()
如下:
Ⅳ 急急急、學下沒有砝碼。六年級杠桿的科學實驗這么做,用什麼代替.杠桿尺也沒有!!1
要自己做的話,那就得費點時間了
杠桿尺:在粗細均勻的木條上刻上間隔均勻的刻線,間隔為一兩厘米,然後在木條的中點處鑽一孔,用於穿繩吊起來。
砝碼:用一個個小沙袋代替就行了。每個沙袋的質量要相同(可用天平測相等後,才系好)
Ⅳ 科學中的杠桿原理和數學有什麼關系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杠桿有三個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省力;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不省力也不費力;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費力。
3、杠桿原理在生活中廣泛使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省力和方便。 過程與方法:
1、科學小游戲:提供一根金屬撬棍和金屬支點,由學生上台分別用食指按壓撬棍兩端,激發全體學生的探究熱情。
2、學生用自己的文具擺一擺杠桿,揭示杠桿的三個基本點,引出杠桿尺的研究。 3、杠桿尺的探究實驗:教師說明和演示杠桿尺的實驗探究方法,學生進行杠桿尺實驗探究並填寫實驗記錄,最後進行杠桿尺實驗的數據分析得出杠桿原理。 4、換位實驗:數字化撬棍原理器的實驗探究,分析數據,進一步理清杠桿原理。 5、找一找生活中杠桿類工具的杠桿原理。包括:井水抽水機、羊角榔頭拔釘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有效體驗,認真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2、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在科學學習中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3、體會科技提升生活質量,熱愛科技創新的科學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體會和理解杠桿原理,找出生活中的杠桿原理。 教學難點:用實驗探究的方法理解杠桿原理。 【教學准備】 △ 學生實驗:
1、游戲實驗材料:一根金屬棒、一個金屬支點。
2、學生分組實驗材料:每組准備杠桿尺(機械實驗盒)、兩盒砝碼。 3、學生實驗材料:數字化撬棍原理器(教師自製教具)
Ⅵ 四年級下冊科學實驗研究杠桿的實驗步驟是什麼
1、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
2、把鉤碼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
3、記下兩邊的鉤碼的重,用尺量出它們的力臂,記下實驗數據;
4、改變力和力臂數值,做三次實驗.
5、求出各次實驗的動力乘以動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數值.
Ⅶ 用平衡尺研究杠桿省力的實驗
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平衡時動力小於阻力。
雖然省力,但是費了距離。<也就是說當力臂的長度(以支點O為分界線)大於阻力臂的長度時,這便是省力杠桿。(這是易於理解的定義)>設動力臂為L1,阻力臂為L2。當L1大於L2時為省力杠桿。
F1*L1=F2*L2 L1>L2。
F1<F2。
生活中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桿動力點一定比重力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如:撬棍、扳手、鉗子、拔釘器、開瓶器、鐵皮剪刀、鋼絲鉗、指甲剪、汽車方向盤等
(7)科學實驗研究杠桿尺的秘密擴展閱讀: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註: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阻力臂皆用虛線表示。力臂的下角標隨著力的下角標而改變。例:動力為F3,則動力臂為L3;阻力為F5,阻力臂為L5.)
Ⅷ 在我們的實驗中,發現杠桿尺平衡的規律是什麼
發現的規律就是杠桿的平衡條件吧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Ⅸ 科學實驗杠桿尺平衡作文400字
最佳答案
歲月的巨浪拍打著記憶的礁石,破碎了,散作一團白沫,潮起潮落,遺棄了躺在沙灘上的貝殼。大海就在眼前,可再也回不去了,只好獨自品味其中的孤獨。一如歲月之流把20歲的小舟擱淺,美妙韶華,定格成年齡深處那淡藍的風景。乘著這艘小船我駛向一個叫大學的彼岸……
平靜有序的大學生活在我的生命中已展開兩個多月了,每月奔忙於課堂,食堂和圖書館之間,當自己完全地浸淫於知識的海洋中時,心底湧起的是一份滿足和恬然;當自己漫步於校園的林陰小徑時,呼吸著屬於校園的空氣,滿足於校園的一草一木,我常常會忘窮情於其中,也是就在其中存在著另一些「不平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