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前,調節杠桿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什麼實驗時,調節杠桿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什麼
避免杠桿自身的重量,給實驗帶來誤差
② 傾斜的彈簧測力計和豎直的彈簧測力計的杠桿平衡有什麼不同
不同就在於由於力的方向不同,會導致力的大小不同。
解析: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要求是把杠桿調節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於測量力臂」。
因為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如下圖:
l1和l2就是對應的力臂,此時的力臂不在桿上,測量困難。
所以,當杠桿水平時,物體對杠桿的拉力的力臂恰好與杠桿垂直,力臂在桿上,可用刻度尺直接測出;而當傾斜測力計時,測量力臂不方便。
③ 為什麼在探究杠桿平衡的實驗中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
鉤碼的作用是對研究對象產生拉力的作用(大小等於鉤碼的重力),用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來代替當然可以,並且,這樣一來還可以直接讀出拉力大小,是很科學的。
④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為什麼盡量不用彈簧測力計
彈簧的晃動會影響杠桿力矩
⑤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怎樣使用彈簧測力計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最常用、簡便的方法是,在杠桿的兩端掛鉤碼,通過調節鉤碼的個數和距支點的距離,使杠桿再次平衡.這種操作方法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地方就是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的重力,進而知道動力和阻力的大小.
如果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探究的話,可以配合鉤碼使用,即在水平方向調節平衡的杠桿的一端掛鉤碼,在掛鉤碼的對側掛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用力(也可在同側掛,豎直向上用力),從彈簧測力計上直接讀出動力大小.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能更直觀地識別出哪個力是動力.
⑥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中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指針指的拉力大小比實際值小,因為彈簧測力計倒立時指針會指在空白區域,結果自然偏小~
⑦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為什麼要將彈簧測力計斜向下拉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要將彈簧測力計斜向下拉。
目的:便於從橫樑上直接讀出力臂的大小。
原因:只有當拉力豎直向下,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臂正好是彈簧秤懸掛位置到支點的距離。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為了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同時了為了便於測量力臂,實驗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用鉤碼對杠桿的拉力作為動力和阻力,實驗中,動力臂和阻力臂都在杠桿上,便於測量。
但也容易使產生力臂就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的錯誤結論,為了避免產生這樣的錯誤,可以用彈簧測力計取代一側的鉤碼進行實驗,便於正確認識力臂。
(7)杠桿平衡用彈簧測力計的好處擴展閱讀
杠桿平衡條件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5、杠桿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時保持平衡。
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⑧ 如果採用在杠桿一端掛鉤碼,在另一端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的方法做實驗 ,請分析並說明這樣做實驗的好處
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杠桿時,由於測力計的力可以連續變化,很容易得到所需要的力,不需要調整力臂,所以用這種方法很容易使杠桿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