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毛筆書法中「藏鋒,露鋒,回鋒」是什麼意思,詳細解釋下
書法中的「鋒」是指筆鋒。藏鋒就是運用筆畫之間的覆蓋或者筆法走勢將筆鋒隱藏起來。露鋒就是在適當的時候露出筆鋒。回鋒運用於收筆時,是指逆筆將筆鋒消除
❷ 幫忙畫一下用手寫字時杠桿示意圖。🙏🙏🙏 謝謝.盡快
手捏住筆桿,支點在筆桿上端,受力點是筆尖,發力點在三個手指捏筆處,
❸ 毛筆的藏鋒、折鋒、順鋒、逆鋒有什麼區別嗎
毛筆書法中的藏鋒與露鋒:藏鋒,就是起筆用逆鋒,收筆用回鋒,把鋒尖藏在筆畫之內。露鋒,就是起筆用順鋒,收筆用出鋒,使鋒尖露在筆畫之外。
毛筆書法中的逆鋒與回鋒:起筆時筆鋒的運動方向與筆畫延伸的方向相同的叫順鋒,相反的叫逆鋒。如寫橫畫時,本應自左向右寫,但卻首先自右向左落筆,然後再調整筆鋒向右行;寫豎畫時,本應由上向下寫,但卻首先由下向上落筆,然後調整筆鋒向下行,這樣逆向的落筆方法,古人謂之「欲右先左,欲上先下」。
收筆時筆鋒的運動方向與筆畫延伸的方向相同的叫出鋒,相反的叫回鋒。如橫畫收筆時本應向右,卻反而調整筆鋒向左收筆;豎畫收筆時本應向下,卻反而調轉筆鋒向上收筆,這樣行筆的結果可以「存筋藏鋒,滅跡隱端」,使筆畫的兩端變得方整飽滿。
❹ 手握筆寫字時的杠桿示意圖怎麼畫
握筆時,筆的前端被手指施力,後端靠在虎門(即拇指與食指間)的為支點,受力點為筆尖與紙間的接觸點。力臂等你自己畫
❺ 能給我講講毛筆藏鋒、折鋒、順鋒、逆鋒嗎
毛筆書法中的藏鋒與露鋒:藏鋒,就是起筆用逆鋒,收筆用回鋒,把鋒尖藏在筆畫之內。露鋒,就是起筆用順鋒,收筆用出鋒,使鋒尖露在筆畫之外。
毛筆書法中的逆鋒與回鋒:起筆時筆鋒的運動方向與筆畫延伸的方向相同的叫順鋒,相反的叫逆鋒。如寫橫畫時,本應自左向右寫,但卻首先自右向左落筆,然後再調整筆鋒向右行;寫豎畫時,本應由上向下寫,但卻首先由下向上落筆,然後調整筆鋒向下行,這樣逆向的落筆方法,古人謂之「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收筆時筆鋒的運動方向與筆畫延伸的方向相同的叫出鋒,相反的叫回鋒。如橫畫收筆時本應向右,卻反而調整筆鋒向左收筆;豎畫收筆時本應向下,卻反而調轉筆鋒向上收筆,這樣行筆的結果可以「存筋藏鋒,滅跡隱端」,使筆畫的兩端變得方整飽滿。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❻ "雙管式毛筆"是誰發明的
"雙管式毛筆"是書法家敖成海於1989年發明的。
《雙管式毛筆》是在中國人普遍使用筷子的杠桿原理基礎上,有所創新與突破,它是使用拿筷子的方法執筆,其特點是:執筆方法易於掌握,書寫方便,自由,好控制。這一發明填補了中國毛筆歷史的空白,為書畫藝術發揚光大,走向世界提供了又一實用工具。
❼ 毛筆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費力,動力臂小於阻力臂
❽ 毛筆字的結構是怎麼樣的 分幾種呢
一、永字八法,說的是八種基本筆劃的寫法。毛筆是有尖的彈性很少的軟錐體,和西方的毛刷不一樣,毛刷的頭是平的。在寫筆劃的時候,為了下一筆的連貫或者好下筆,就要收筆,就是在寫筆劃的時候,筆劃的開始和結尾都要和行筆的反向回一下筆,用意是整理筆頭的形狀,使墨能夠重新聚焦起來,好重新開始寫下一筆。這樣,也使字的筆劃形狀能夠相同統一,形成了韻律,產生了美的感覺。如果起筆收筆的時候不逆鋒回筆,筆劃的兩頭就是帶尖的形狀,既不便於連續書寫,也顯得無力,自然就不美了。當然也有不逆鋒的,那是少數的情況,一方面是要產生一些變化之感——全是藏頭護尾也是一種單調——另一方面是筆劃本身的要求,比如捺,如果收筆來寫,寫字的速度就放慢了,因為捺一般是最後一筆,如果出鋒就好連系下一個字的首筆的起筆。捺也有回鋒的,在行書中常出現,表示一種心情——下筆的意思已經確實完了。
二、如錐劃沙,說的是筆劃的寫法。寫筆劃要對毛筆有所控制,不能任意由著自己的習慣喜好隨意來,不能用蠻勁呆勁。落筆的時候是先往下,再往旁橫行開去。且要保持一定的力度。否則,不向下就劃不出筆跡;不保持就會弄出一團墨塊;不控制行筆,就會使筆劃粗細不一,線條扭曲拐來拐去。
三、如印印泥,和如錐劃沙意思差不多。這是寫毛筆字的反說。就是說,毛筆寫在紙上,是軟碰硬,用印在泥上蓋印,是硬碰軟。軟硬相似,上下相反,這兩者就有共通之處了。
四、屋漏痕,說的是筆意。過去的茅屋質量不好,多有漏雨的地方。漏處多是一個點,雨水從那裡慢慢的滲下來,在所經之處留下痕跡。顯然,這個痕跡是連綿不斷一直向下的。這個說法概括了如下意思——寫字的筆法、結構、章法都要連續統一,不能雜亂無章象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一字中既用逆鋒起,又用出鋒起,隨意凌亂;或者一字特別的大,另一字特別的小,行不成行列不成列;都用粗筆的地方忽然用了細筆;字形東倒西歪——要整體的統一,局部的變化。比如蘭亭的之字,雖然形狀變化多端,但大家還認為是個之字,不會認為是別的什麼字的。
五、計白當黑,其實是字的結構的精髓。此語的用意其實說的是布局結構要均勻,就是在一個字的方塊里,黑白要均勻,或者是對稱;不要擠作一團或者過於稀疏。我們如果把字看成是有厚度的,墨色還有重量,那麼每塊墨跡就有了重量。有重量就要遵守牛頓法則,就要讓這些重量能夠站穩,好象蓋房子一樣。這樣字就有了重心。如果筆劃擠在一起,就象一堵牆特別厚重,那麼支撐它的力量要多大啊。
在這里還要說一下大小的搭配。有的人寫的字,筆劃忽大忽小忽粗忽細,可是看起來也很美,尤其在草書中。這就要用到物理中的杠桿原理,也就是如果你的筆劃布置搭配符合了杠桿原理,就能達到穩定的效果。稱砣雖小壓千斤,可是稱砣和千斤的距離也是遠的。這是大師和鬼劃符的區別所在。或者看一看小孩子玩的翹翹板,要兩端都坐著差不多重量的人才能上下來回翹起來,否則怎麼玩呢?
六、胸有成竹,是說要將欲寫欲畫的字或物,想像在紙面上,用筆去描畫這些虛擬的影像,如同摹寫。這實際是將練習字畫的摹寫方法用於實戰了。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有如神,即是此意。心裡已經積累了許多的精彩的詞句意象,豐富多樣,信手拈來,渾然天成,不做無米之炊閉門造車之事。
七、意在筆先,這是和胸有成竹意思差不多,是在寫字前在紙上先虛擬出一個行筆的路徑,寫第一筆時,第二筆第三筆的寫法已經想好了。寫字尤如下棋,寫一筆則後幾筆如何措置已有安排。下棋的高手可算至十五步之後的變化,低手則是見招拆招。藝術相通,事理相似,大概是說的這種情況吧。
八、不要狀如運算元,說的是不要有呆板的感覺。寫字在達到統一之後,還要注意變化,注意局部的不統一,從而產生動的感覺,既統一又不統一,這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不能完全一樣,橫都是一樣長,豎都是一樣粗。書法和印刷體不同,該橫平的略斜,就是一種變化,就是要產生一種不穩的意思,產生動的意境。如果豎筆斜的話,字從整體上就不穩定了,而橫的斜,就是如風擺柳,頓生靈動。
九、字有八面,說的是漢字是方塊字,寫字的時候不能脫出這個方塊,每個筆劃,每個方位都有界限,不能超出,但不能不及,——不及尤如超出。每個小的局部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也有自己的八面。筆筆到位,每個筆劃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把字寫好了。
十、筆筆中鋒,其實說的是對行筆要有控制,不能隨心所欲或者是任意無為。所謂的如印印泥,如錐劃沙之類就是控制筆的方法,只是古人說的不仔細不具體而已。下筆要先往下再行筆,印印章的動作,錐劃沙的動作都是先要往下,讓筆劃有一定的寬度,才能展開去。筆筆中鋒,是從頭到尾都要對行筆有所控制,一旦失控,就會出現病筆。
再說說現在人的說法。
一、將筆轉來轉去,就是要連貫統一。筆劃之間的連接要順暢自然。掌握好筆法,才能轉得好。筆意順暢了,才能轉的流暢自如,自然統一均勻也會顯現其中。轉來轉去,還和筆劃的寫法有關,後面筆者會說。
二、寫好「一」字,就是掌握筆法。一是基本筆劃,其它的筆劃都是由它發展變形而來。永字八法,其起始就是寫一字。點,是縮短的一字,橫,本身就是一字,豎,是直立的一字,撇捺,是斜寫的一字,能寫好一字,這些筆劃自然不在話下了。出鋒容易,逆鋒難,一字中自然是逆鋒法多些,用出鋒去寫,有何難哉,也不值一提了。同樣的,後面也會進一步展開。
三、主筆,這是說在字中能夠決定整個字形的筆劃。可是這種說法不好推而廣之,就是有些字的主筆不好找出,比如「口」字。結合前面說的筆劃有重量的說法,就好理解了,——主筆就是字中重量大的或者是力矩大的東西之類——有重量就有力矩。
四、重心,從上述,對重心的理解可以順水推舟了。把初中物理翻出來,讀者自行用點腦力吧。
毛筆字或者是漢字,其特點基本是方形的,也就通常所說的方塊字。毛筆字就要基本上成其為方塊,這是從字的總體外形來說的。其次,毛筆的書寫其實就是繪畫中所說的線條,那麼所有的有關線條的美的概念都能拿到這里來應用。毛筆字仍然是個字,就要有字的作用,就是要能傳遞字義,說明白點,就是要使人能辯認,不能糊里糊塗朦朦朧朧,否則就是繪畫而不是文字了。
過去記錄寫字的方法,可以參考字帖,這是好字的結果,不是寫字的起始,是所然,不是所以然。怎樣達到字帖上的效果,眾說紛紜,卻又使人不知所雲。記錄音樂,可以用樂譜,中國古人有工尺字記譜的方法,現在能看懂的人不多了。外國有簡譜五線譜,能夠很好的記錄樂譜。可是,這些方法只能記錄音樂的音長,音高,不能記錄發音的輕重,聲響的大小。一個演奏者,歌唱者,就可以藉此發揮。
❾ 筆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船槳呢
筆是費力杠桿,剎車把手是省力杠桿。
用筆的時候,支點認為在虎口位置,手對筆的力是動力,筆尖處的力為阻力,明顯阻力臂長;
剎車把手的阻力來自剎車線,動力臂明顯長,可惜我找不到這個圖的,前幾天回答過一個帶圖的,沒有翻到……
❿ 毛筆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費力杠桿,握筆姿勢,著力點在筆的上半部也就是說明用力的力臂是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