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匯率變動怎樣做帳
匯兌損益是指企業外幣貨幣性項目(包括外幣存款、外幣債權債務、外幣的有價證券等)因匯率變動而形成的收益或損失。正常來說應該每個季度處理一次,但是現在的匯率變動比較快,所以如果外幣業務較多的企業,通常是一個月處理一次。
每個月的月初第一天的匯率為當月做帳時用的匯率,在下個月的第一天會有一個新的匯率,這時需要把帳面的外幣折算人民幣的金額按照新的匯率進行計算,並調整帳面數字,調整數字時產生的差異就是匯兌損益。另外一種情況則是將外幣與人民幣相互兌換時,由於銀行採用的價格和帳面上的匯率不一致,產生的差價就是匯兌損益。
具體的帳務處理方式如下
結匯時(外幣兌換人民幣)
借 銀行存款(人民幣,實得數字)
借 財務費用(借貸方得差額,如借方小於貸方,為匯兌損失,用藍字,如借方大於貸方,為匯兌收益,用紅字)
貸 銀行存款(外幣,按照記帳匯率計算人民幣數字)
購匯時
借 銀行存款(外幣,按照記帳匯率計算人民幣數字)
借 財務費用(借貸方差額,如借方大於貸方,為匯兌收益,用紅字,如借方小於貸方,為匯兌損失,用藍字)
貸 銀行存款(人民幣,實際支付數字)
每月月末調整匯率時,若月初匯率低於上期匯率
借 財務費用-匯兌損失
貸 銀行存款(外幣)
對於你單位的情況,好象沒有外幣存款,應如下處理:
1、因為銀行直接結匯,用人民幣入賬就可以了。
借:銀行存款 8953.19
貸: 預收賬款 8953.19
2、因為沒有外幣存款,月末調整不必了。
3、開票時:按稅法及會計制度規定 ,應按當日匯率確定收入
借:預收賬款 $1322.5*6月17日匯率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紅或藍字 差額($1322.5*6月17日匯率-8953.19)
貸: 主營業務收入 $1322.5*6月17日匯率
4、月末調整不必了
希望採納
❷ 外幣帳戶期末余額根據匯率每季度需要調整嗎
(1)外幣帳戶期末余額不是根據匯率每季度進行調整
(2)原因:每個外幣科目都需要在月度的時候根據最新的匯率進行調整,而不是季度,匯率的調整是為了真實的反映資產的價值。
外匯賬戶是指:
(1)境內機構、駐華機構、個人按照有關賬戶管理規定在經批准經營外匯存款業務的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可自由兌換貨幣開立的賬戶。
(2)外匯賬戶在銀行開立,但是開立外匯賬戶的審批機構是國家外匯管理局。所以所有境內機構要開立外匯賬戶都必須先到國家外匯管理局辦理審批手續,憑外匯局核發的「經常項目(或資本項目)外匯賬戶開立核准件」到銀行辦理開戶。
❸ 期末如何調整匯兌損益
匯率用銀行公布的月初的第一個中間價就可以,所有銀行公布的中間價都是相同的,所以不用貸外管局網站查詢那麼麻煩,一般登錄中行網站就可以了。
記賬匯率使用中間價,不能使用買入賣出價格。
❹ 月末匯兌損益怎麼算調整分錄如何做
5月支付了外方一筆費用,當時的賬務處理:
借 管理費用 10000美元 匯率6.98 69800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10000美元 69800
5月31日的中間牌價為6.9472,月末應該如何調整匯兌損益呢,怎麼做分錄呀
匯兌損益一般在期末進行調整,期末指的是月末、季末或年末。
建議:如果匯率變化小的情況下,你可以選擇年末調整,如果匯率波動很大,應採用按月或季度來調整。
分錄
1、匯兌損失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溢
貸:銀行存款(外幣賬戶)
現金(外幣現金)
應收賬款(外幣客戶)
應收票據(外幣客戶)
預付賬款(外幣供應商)
短期借款(外幣借款)
長期借款(外幣借款)
應付賬款(外幣供應商)
應付票據(外幣供應商)
應付工資(外幣工資)
預收賬款(外幣客戶)
2、匯兌收益
借:銀行存款(外幣賬戶)
現金(外幣現金)
應收賬款(外幣客戶)
應收票據(外幣客戶)
預付賬款(外幣供應商)
短期借款(外幣借款)
長期借款(外幣借款)
應付賬款(外幣供應商)
應付票據(外幣供應商)
應付工資(外幣工資)
預收賬款(外幣客戶)
貸: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3、在編制上述科目分錄時,除財務費用外,其餘科目的金額均應編制如下:
XXX科目 外幣 0.00 人民幣:損、溢金額
損溢計算公式
期末外幣賬戶余額*期末匯率-期末該外幣賬戶的人民幣余額
1、>0
資產類科目,表示匯兌收益
負債類科目,表示匯兌損失
2、<0
資產類科目,表示匯兌損失
負債類科目,表示匯兌收益
❺ 我國會計核算中對於期末因匯率變動而形成的匯兌差額的調整原則是怎樣規定
新會計准則會計科目——
6061
匯兌損益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金融)外幣貨幣性項目因匯率變動而形成的收益或損失。
二、本科目一般無明細科目。如果有多種外部的可以按外幣種類設明細科目。
三、匯兌損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本科目借方反映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損失,貸方反映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收益。
期末,「外匯買賣」各外幣明細科目的期末余額,應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為記賬本位幣。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外匯買賣——記賬本位幣」科目余額之間的差額,如為貸方余額,
借記「外匯買賣——記賬本位幣」科目,貸記本科目;
如為借方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外匯買賣——記賬本位幣」科目。
四、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應無余額。
匯兌損益核算和結轉:
一、匯兌損益結轉的范圍
(一)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現金、銀行存款)
(二)以可確定金額的外幣貨幣收取的資產或償付的負債(應收、應付往來或借款等)
(三)實收資本、損益類科目不需期末調匯
二、匯兌損益產生的情形
(一)兌換外幣
(二)會計期末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非貨幣性項目按期末匯率調整
三、匯兌損益結轉的時間
(一)購匯、結匯的業務在憑證入賬的分錄中同時結轉匯兌損益
(二)期末需結轉匯兌損益的科目在月末最後一天結轉
四、期末匯兌損益結轉步驟
(一)從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查月末最後一天公布的外匯中間價
(二)計算所有需結轉匯兌損益科目的外幣余額
(三)各科目外幣余額乘月末中間價,得出月末各科目應有本位幣余額
(四)應有本位幣余額與賬載本位幣余額的差額則為本月應結匯兌損益
例如:期末有美元存款$500,,賬面匯率7.0,摺合本位幣¥3500。但是期末實際匯率中間價是7.3,則產生了500*0.3=150的差額。
應:
借:外匯買賣(美元賬戶)——記賬本位幣 RMB150.
貸: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150.
結轉時: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150.
貸:本年利潤 150. 通常最後的分錄是在財務費用中一並結轉的,不會單獨結轉。
❻ 由於匯率變動導致資本金不等怎麼做賬務處理
由於匯率變動導致資本金不等,不等的差額計入「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匯兌損益亦稱匯兌差額,就是由於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業務和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時,由於採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簡單地講,匯兌損益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因採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匯兌損益分類
(一)按業務歸屬劃分
企業經營期間正常發生的匯兌損益,根據產生的業務,一般,可劃分為四種:
1、交易損益
在發生以外幣計價的交易業務時,因收回或償付債權、債務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交易外幣匯兌損益」;
2、兌換損益
在發生外幣與記賬本位幣,或一種外幣與另一種外幣進行兌換時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兌換外幣匯兌損益」;
3、調整損益
在現行匯率制下,會計期末將所有外幣性債權、債務和外幣性貨幣資金賬戶,按期末社會公認的匯率進行調整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調整外幣匯兌損益」;
4、換算損益
會計期末為了合並會計報表或為了重新修正會計記錄和重編會計報表,而把外幣計量單位的金額轉化為記賬本位幣計量單位的金額,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 「換算外幣匯兌損益」。
企業除了上述四種正常經營期間內發生的一般外幣業務匯兌損益以外,還有非正常經營期間發生的匯兌損益和經營期間特殊外幣業務發生的匯兌益。包括企業開辦期間收到外幣性投資而產生的資本折算差額的匯兌損益;企業籌建期間由於外幣收付業務產生的匯兌損益;企業清算期間由於企業各項資產及外幣性長短期債權、債務的調整和結算處理而產生的匯兌損益;企業經營期間發生的特殊外幣業務,如外幣性長期投資、外幣性長期負債、外幣性的風險規避措施等經濟業務也都會產生匯兌損益。
一般認為,只要匯率發生變動,就應在期末確認其匯兌損益實現,而不管其實實際的業務是否已經發生。也有人認為,本期匯兌損益的確認,應以實現為准,即以實際的外幣買入賣出已經發生,外幣性的債權、債務在本期已經結算,以此作為確認匯兌損益的依據,未實現的匯兌損益要遞延到以後會計期間,即當實際業務發生或已經結算完成後,才能作為已實現匯兌損益,計入該期的損益表。
(二)按本期實現與否劃分
匯兌損益按其是否在本期實現,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已實現的匯兌損益
已實現的匯兌損益,是指產生匯兌損益的外幣業務在本期內已經全部完成所產生的匯兌損益。
2、未實現的匯兌損益
未實現的匯兌損益,是指產生匯兌損益的外幣業務尚未完成。
❼ 科目余額是外幣, 如果匯率變化怎麼做賬
簡單地說:
如果常年在國外、或者從事對外業務,主要幣種是外幣,平時可以使用外幣做賬,重要會計期間折算成人民幣,
如果外幣收入等僅為企業一部分收入來源,那麼以即期匯率轉換成人民幣記帳。
會計法規:
第十條 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第十一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一)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
第十二條 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二)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按照上述(一)、(二)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 比較財務報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 企業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折算:
對資產負債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予以重述,對利潤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變動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
在境外經營不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時,應當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的價格水平重述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
第十四條 企業在處置境外經營時,應當將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 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自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部分處置境外經營的,應當按處置的比例計算處置部分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第十五條 企業選定的記賬本位幣不是人民幣的,應當按照本准則第十二條規定將其財務報表折算為人民幣財務報表。
❽ 匯兌損益 外幣匯率增加 期末如何做賬調整 用友U8
用友U吧匯兌損益的期末匯率設置
依.在「基礎檔案-財務-外幣設置」中加入你需要的外幣種類;
貳.然後將你的現金銀行類的外幣科目加上「外幣核算」(建立帳套是要選擇有「外幣核算」,
如當時未選擇,以帳套主管進入「系統管理」的該帳套,修改帳套信息);
三.然後在「基礎檔案-財務-外幣設置」中將匯率錄入,建議選擇固定匯率(固定匯率為每月錄入的匯率,浮動匯率為每天錄入的匯率),作調整時,錄入調整匯率;
四.最後在「總賬-期末-轉賬生成」中選擇匯率結轉即可(本月憑證都記賬後,損益類結轉之前
❾ 匯兌損益期末如何計算
先簡要的給你個公式,如果你有點這方面得知識應該能看懂。
期末匯兌損益=(上期末外幣賬戶余額-本期外幣賬戶借貸方發生額)*期末匯率-上期末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的余額-本期外幣賬戶借貸方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的發生額
此處外幣賬戶余額是指用外幣的計算的賬戶余額。比如銀行存款 100(美元)
上期末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余額是指用報表本位幣,比如 銀行存款 100*8=800 (人名幣)
舉個例子 應收賬款上期2008年末余額100 美元,08.12.31.匯率 8,2009.12.31 匯率 9,
09年發生應收賬款借方10美元,即期匯率8.5
應收賬款匯兌損益=(100+10)*9 - (100*8+10*8.5) 出來正負代表匯兌收益損失。
(9)期末外幣匯率變動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匯兌損益亦稱匯兌差額,就是由於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業務和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時,由於採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
簡單地講,匯兌損益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因採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分類
(一)按業務歸屬劃分
企業經營期間正常發生的匯兌損益,根據產生的業務,一般,可劃分為四種:
1、交易損益
在發生以外幣計價的交易業務時,因收回或償付債權、債務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交易外幣匯兌損益」;
2、兌換損益
在發生外幣與記賬本位幣,或一種外幣與另一種外幣進行兌換時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兌換外幣匯兌損益」;
3、調整損益
在現行匯率制下,會計期末將所有外幣性債權、債務和外幣性貨幣資金賬戶,按期末社會公認的匯率進行調整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調整外幣匯兌損益」;
4、換算損益
會計期末為了合並會計報表或為了重新修正會計記錄和重編會計報表,而把外幣計量單位的金額轉化為記賬本位幣計量單位的金額,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 「換算外幣匯兌損益」。
企業除了上述四種正常經營期間內發生的一般外幣業務匯兌損益以外,還有非正常經營期間發生的匯兌損益和經營期間特殊外幣業務發生的匯兌益。
包括企業開辦期間收到外幣性投資而產生的資本折算差額的匯兌損益;企業籌建期間由於外幣收付業務產生的匯兌損益;
企業清算期間由於企業各項資產及外幣性長短期債權、債務的調整和結算處理而產生的匯兌損益;企業經營期間發生的特殊外幣業務,如外幣性長期投資、外幣性長期負債、外幣性的風險規避措施等經濟業務也都會產生匯兌損益。
一般認為,只要匯率發生變動,就應在期末確認其匯兌損益實現,而不管其實實際的業務是否已經發生。也有人認為,本期匯兌損益的確認,應以實現為准,即以實際的外幣買入賣出已經發生,
外幣性的債權、債務在本期已經結算,以此作為確認匯兌損益的依據,未實現的匯兌損益要遞延到以後會計期間,即當實際業務發生或已經結算完成後,才能作為已實現匯兌損益,計入該期的損益表。
(二)按本期實現與否劃分
匯兌損益按其是否在本期實現,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已實現的匯兌損益
已實現的匯兌損益,是指產生匯兌損益的外幣業務在本期內已經全部完成所產生的匯兌損益。
2、未實現的匯兌損益
未實現的匯兌損益,是指產生匯兌損益的外幣業務尚未完成。
處理方法
不同性質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不同的會計報表,影響財務報表上的不同內容。
對於交易損益來說,由於它是隨著外幣業務的產生而產生的,而外幣業務由通常對應著一定的貨幣兌換行為,所以交易損益會真正發生,即交易損益的產生會最終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因此,交易損益應當計入企業的損益表,影響企業的應稅收益。
對於換算損益來說,它只是換算外幣財務報表的過程中,由於使用的匯率不一致而產生的一個差額數字,它是永遠不會真正產生的,即換算損益的產生不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
因此,換算損益不應當計入公司的損益表而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它應當在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換算損益」進行反映。
從處理的時間來看,可以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匯兌損益計入當期會計報表,進行立即認定,一種是根據各種不同的規則進行遞延處理。
對於「已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清算當期的損益表,影響當期的損益;而「未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項目,則應遞延至其發生,即遞延至交易實際清算時,再列入損益表。
總之,對於交易損益而言,只有當其實際發生時,才會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應當計入損益表。此外,某些與取得長期資產或產生長期負債有關的匯兌損益,如果數額較大,則應當在長期資產的使用期或長期債務的有效期內進行攤銷。
換算損益由於不涉及不同的會計期間,所以不存在遞延與否的問題。
匯兌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財務費用」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