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量應收賬款所存在的風險
.1降低了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使企業效益下降 由於企業的物流與資金流不一致,發出商品,開出銷售發票,貨款卻不能同步回收,而銷售已告成立,這種沒有貨款回籠的入帳 銷售收入,勢必產生沒有現金流入的銷售業務損益產生,銷售稅金上繳及年內所得稅預繳,如果涉及跨年度銷售收入導致的應收賬款,則可產生企業流動資產墊付股東年度分紅。企業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產生的墊繳稅款及墊付股東分紅,佔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久而久之必將影響企業資金的周轉,進而導致企業實際經營狀況被掩蓋,影響企業生產計劃,銷售計劃等,無法實現既定的效益目標。2001年,長虹公司為實現海外戰略,提高銷售額,迫不及待地想打開美國市場,在數度赴美考察之後,長虹與當時在美國市場有一定影響力的APEX公司在美國直接提貨。奇怪的是,一車車的彩電運出去卻沒能為長虹換回大把的美元。長虹2003年年報,2004年半年報都顯示,APEX公司拖欠長虹應收賬款近40億元。正是由於這些應收賬款長期不能回收,導致長虹流動資金出現緊張,最終影響長虹的股票價格降低,利潤減少。
2誇大了企業經營成果 由於我國企業實行的記賬基礎是權責發生制,發生的當期賒銷全部記入當期收入。因此,企業賬上利潤的增加並不表示能如期實現現金流入。會計制度要求企業按照應收賬款余額的百分比來提取壞賬准備,壞賬准備率一般為3%~5%(特殊企業除外)。如果實際發生的壞賬損失超過提取的壞賬准備,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因此,企業應收款的大量存在,虛增了賬面上的銷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誇大了企業經營成果,增加了企業的風險成本〔3〕。
3加速了企業的現金流出 賒銷雖然能使企業產生較多的利潤,但是並未真正使企業現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業不得不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來墊付各種稅金和費用,加速了企業的現金流出。
❷ 財務報表問題
資產表與利潤表只有一個科目有勾稽,就是未分配利潤的期末數等於期初數加利潤表的當年累計凈利潤;現金流量表跟資產、利潤表勾稽的太多了!你看看公式
❸ 用excel做財務報表,如何設定勾稽關系的公式哈
資產負債表:左邊: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資產總額
貨幣資金+存貨+其他資產=流動資產合計
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非流動資產合計
右邊:負債+所有者權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額
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負債總額
實收資本+i留存收益=所有者權益
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留存收益
利潤表: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3項費用=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i收入-營業外支出-資產減值損失=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所得稅=凈利潤
現金流量表比較復雜,一句話半句話說不清楚
一、 確定補充資料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
現金的期末余額=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末余額;
現金的期初余額=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初余額;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現金的期末余額-現金的期初余額。
一般企業很少有現金等價物,故該公式未考慮此因素,如有則應相應填列。
二、確定主表的「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吸收投資所收到的現金
=(實收資本或股本期末數-實收資本或股本期初數)+(應付債券期末數-應付債券期初數)
2.借款收到的現金
=(短期借款期末數-短期借款期初數)+(長期借款期末數-長期借款期初數)
3.收到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投資人未按期繳納股權的罰款現金收入等。
4.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
=(短期借款期初數-短期借款期末數)+(長期借款期初數-長期借款期末數)(剔除利息)+(應付債券期初數-應付債券期末數)(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
=應付股利借方發生額+利息支出+長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應付債券利息-預提費用中「計提利息」貸方余額-票據貼現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發生籌資費用所支付的現金、融資租賃所支付的現金、減少注冊資本所支付的現金(收購本公司股票,退還聯營單位的聯營投資等)、企業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建固定資產,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現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現金等。
三、確定主表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
=(短期投資期初數-短期投資期末數)+(長期股權投資期初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數)+(長期債權投資期初數-長期債權投資期末數)
該公式中,如期初數小於期末數,則在投資所支付的現金項目中核算。
2.取得投資收益所收到的現金
=利潤表投資收益-(應收利息期末數-應收利息期初數)-(應收股利期末數-應收股利期初數)
3.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收回的現金凈額
=「固定資產清理」的貸方余額+(無形資產期末數-無形資產期初數)+(其他長期資產期末數-其他長期資產期初數)
4.收到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收回融資租賃設備本金等。
5.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
=(在建工程期末數-在建工程期初數)(剔除利息)+(固定資產期末數-固定資產期初數)+(無形資產期末數-無形資產期初數)+(其他長期資產期末數-其他長期資產期初數)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數小於期初數,則在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收回的現金凈額項目中核算。
6.投資所支付的現金
=(短期投資期末數-短期投資期初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數-長期股權投資期初數)(剔除投資收益或損失)+(長期債權投資期末數-長期債權投資期初數)(剔除投資收益或損失)
該公式中,如期末數小於期初數,則在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項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投資未按期到位罰款。
四、確定補充資料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凈利潤
該項目根據利潤表凈利潤數填列。
2、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
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本期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准備發生額累計數
註:直接核銷的壞賬損失,不計入。
3、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製造費用中折舊+管理費用中折舊
或:=累計折舊期末數-累計折舊期初數
註:未考慮因固定資產對外投資而減少的折舊。
4、無形資產攤銷
=無形資產(期初數-期末數)
或=無形資產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註:未考慮因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減少。
5、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長期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
或=長期待攤費用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6、待攤費用的減少(減:增加)
=待攤費用期初數-待攤費用期末數
7、預提費用增加(減:減少)
=預提費用期末數-預提費用期初數
8、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損失(減:收益)
根據固定資產清理及營業外支出(或收入)明細賬分析填列。
9、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根據固定資產清理及營業外支出明細賬分析填列。
10、財務費用
=利息支出-應收票據的貼現利息
11、投資損失(減:收益)
=投資收益(借方余額正號填列,貸方余額負號填列)
12、遞延稅款貸項(減:借項)
=遞延稅款(期末數-期初數)
13、存貨的減少(減:增加)
=存貨(期初數-期末數)
註:未考慮存貨對外投資的減少。
14、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減:增加)
=應收賬款(期初數-期末數)+應收票據(期初數-期末數)+預付賬款(期初數-期末數)+其他應收款(期初數-期末數)+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壞賬准備期末余額
15、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減少)
=應付賬款(期末數-期初數)+預收賬款(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票據(期末數-期初數)+應付工資(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福利費(期末數-期初數)+應交稅金(期末數-期初數)+其他應交款(期末數-期初數)
16、其他
一般無數據。
五、確定主表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1+17%)+利潤表中其他業務收入+(應收票據期初余額-應收票據期末余額)+(應收賬款期初余額-應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初余額)-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准備期末余額
2、 收到的稅費返還
=(應收補貼款期初余額-應收補貼款期末余額)+補貼收入+所得稅本期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3.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營業外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業務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收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付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體操作中,由於是根據兩大主表和部分明細賬簿編制現金流量表,數據很難精確,該項目留到最後倒擠填列,計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公式二)
=補充資料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2)-(4+5+6+7) }
公式二倒擠產生的數據,與公式一計算的結果懸殊不會太大。
4.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
=〔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成本+(存貨期末余額-存貨期初余額)〕×(1+17%)+其他業務支出(剔除稅金)+(應付票據期初余額-應付票據期末余額)+(應付賬款期初余額-應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期初余額)
5.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
=「應付工資」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應付福利費」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管理費用中「養老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成本及製造費用明細表中的「勞動保護費」
6.支付的各項稅費
=「應交稅金」各明細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應交款」各明細賬戶借方數+「管理費用」中「稅金」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業務支出」中有關稅金項目
即:實際繳納的各種稅金和附加稅,不包括進項稅。
7.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營業外支出(剔除固定資產處置損失)+管理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折舊、壞賬准備或壞賬損失、列入的各項稅金等)+營業費用、成本及製造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其他應收款本期借方發生額+其他應付款本期借方發生額+銀行手續費
六、匯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
=匯兌損益
❹ 影響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的有什麼
壞賬准備,還有應收賬款的科目里還可能有預收賬款
❺ 匯率變動損益的企業所得稅該如何處理
【問題】
我公司2008年度根據會計制度規定核算的匯率變動均是收益。形成收益的原因是,我公司有大量的美元貨幣性負債,包括美元借款和美元預收款。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每月末對美元負債進行評估時,賬面美元以人民幣計價形成的金額與按人行公布的月末美元兌人民幣的中間牌價計算的人民幣之間的差額均是收益。按此計算方法,我公司對所有美元貨幣性資產也進行了評估。全年累計下來,匯兌收益與匯兌損失抵銷後,仍是匯兌收益。請問該收益能調減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嗎?可以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做好200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8]264號)文件規定執行嗎?
【解答】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准則〉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7]80號)第三條規定,企業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金融負債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等,持有期間公允價值的變動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在實際處置或結算時,處置取得的價款扣除其歷史成本後的差額應計入處置或結算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九)項所稱其他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項至第(八)項規定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業資產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後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收入、補貼收入、違約金收入、匯兌收益等。
第三十九條規定,企業在貨幣交易中,以及納稅年度終了時將人民幣以外的貨幣性資產、負債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算為人民幣時產生的匯兌損失,除已經計入有關資產成本以及與向所有者進行利潤分配相關的部分外,准予扣除。
可以看出,財稅[2007]80號與新條例的規定是不沖突的,也就是說,只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實際處置或結算非貨幣性資產時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而匯兌收益是要計入當期企業所得稅收入總額征稅的。
上述國稅函[2008]264號文件是國家稅務總局對200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一個補充通知,2007年度匯算清繳時可以適用。但對其在新法下的效力,在沒有明確之前,應該按財稅[2007]80號與新條例的規定執行。
❻ 會計報表中遇到的一個問題
是的,沒錯。
❼ 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和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都包括什麼啊
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減:增加)=應收賬款(期初數-期末數)+應收票據(期初數-期末數)+預付賬款(期初數-期末數)+其他應收款(期初數-期末數)+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壞賬准備期末余額 和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少以「-」號填列)。
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減少)=應付賬款(期末數-期初數)+預收賬款(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票據(期末數-期初數)+應付工資(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福利費(期末數-期初數)+應交稅金(期末數-期初數)+其他應交款(期末數-期初數)。
確定主表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1+17%)+利潤表中其他業務收入+(應收票據期初余額-應收票據期末余額)+(應收賬款期初余額-應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初余額)-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准備期末余額
2. 收到的稅費返還=(應收補貼款期初余額-應收補貼款期末余額)+補貼收入+所得稅本期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3. 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營業外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業務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收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付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具體操作中,由於是根據兩大主表和部分明細賬簿編制現金流量表,數據很難精確,該項目留到最後倒擠填列.
計算公式是: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公式二)=補充資料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 2)-(4 5 6 7) } 公式二倒擠產生的數據,與公式一計算的結果懸殊不會太大。
4.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成本+(存貨期末余額-存貨期初余額)〕×(1+17%)+其他業務支出(剔除稅金)+(應付票據期初余額-應付票據期末余額)+(應付賬款期初余額-應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期初余額)
5.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應付工資」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應付福利費」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管理費用中「養老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成本及製造費用明細表中的「勞動保護費」
6.支付的各項稅費=「應交稅金」各明細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應交款」各明細賬戶借方數+「管理費用」中「稅金」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業務支出」中有關稅金項目即:實際繳納的各種稅金和附加稅,不包括進項稅。
7.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營業外支出(剔除固定資產處置損失)+管理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折舊、壞賬准備或壞賬損失、列入的各項稅金等)+營業費用、成本及製造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其他應收款本期借方發生額+其他應付款本期借方發生額+銀行手續費六、匯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匯兌損益.
❽ 已計提的壞賬由於匯率變動產生的變化怎麼做會計處理
已確認並轉銷的壞賬損失,如果以後又收回,按實際收回的金額,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應收賬款
貸:壞賬准備
同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❾ 現金流量表(補充)里的「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是怎麼計算出來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一直是企業報表編制的一個難點,如果對所有的會計分錄,按現金流量表准則的要求全部調整為收付實現制,這等於是重做一套會計分錄,無疑將大大增加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在實踐中也缺乏可操作性。許多財務人員因此希望僅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兩大主表來編制出現金流量表,這是一種奢望,實際上僅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無法編制出現金流量表的,還需要根據總賬和明細賬獲取相關數據。
作者根據實際經驗,提出快速編制現金流量表的方法,與讀者探討,這一編制方法的數據來源主要依據兩大主表,只從相關賬簿中獲得必須的數據,以達到簡單、快速編制現金流量表的目的。本文提出的編制方法從重要性原則出發,犧牲精確性,以換取速度。編制現金流量表按以下由易到難順序快速完成編制:
首先填列補充資料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情況」各項目,並確定「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
第二填列主表中「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各項目,並確定「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各項目,並確定「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第四計算確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計算公式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編制現金流量表的難點在於確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由於籌資活動和投資活動在企業業務中相對較少,財務數據容易獲取,因此這兩項活動的現金流量項目容易填列,並容易確保這兩項活動的現金流量凈額結果正確,從而根據該公式計算得出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容易確保正確。這一步計算的結果,可以驗證主表和補充資料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各項目是否填列正確。
第五填列補充資料中「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各項目,並將計算結果與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結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進行檢查,以求最終一致;
第六最後填列主表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各項目,並將計算結果與第四步公式計算的結果進行驗證,如不相符,再進行檢查,以求最終一致。由於本項中「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是倒擠產生,因此主表和附加資料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是相等的,從而快速完成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下面按以上順序詳細說明各項目的編制方法和公式:
一、
確定補充資料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
現金的期末余額=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末余額;
現金的期初余額=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初余額;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現金的期末余額-現金的期初余額。
一般企業很少有現金等價物,故該公式未考慮此因素,如有則應相應填列。
二、確定主表的「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吸收投資所收到的現金
=(實收資本或股本期末數-實收資本或股本期初數)+(應付債券期末數-應付債券期初數)
2.借款收到的現金
=(短期借款期末數-短期借款期初數)+(長期借款期末數-長期借款期初數)
3.收到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投資人未按期繳納股權的罰款現金收入等。
4.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
=(短期借款期初數-短期借款期末數)+(長期借款期初數-長期借款期末數)(剔除利息)+(應付債券期初數-應付債券期末數)(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
=應付股利借方發生額+利息支出+長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應付債券利息-預提費用中「計提利息」貸方余額-票據貼現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發生籌資費用所支付的現金、融資租賃所支付的現金、減少注冊資本所支付的現金(收購本公司股票,退還聯營單位的聯營投資等)、企業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建固定資產,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現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現金等。
三、確定主表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
=(短期投資期初數-短期投資期末數)+(長期股權投資期初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數)+(長期債權投資期初數-長期債權投資期末數)
該公式中,如期初數小於期末數,則在投資所支付的現金項目中核算。
2.取得投資收益所收到的現金
=利潤表投資收益-(應收利息期末數-應收利息期初數)-(應收股利期末數-應收股利期初數)
3.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收回的現金凈額
=「固定資產清理」的貸方余額+(無形資產期末數-無形資產期初數)+(其他長期資產期末數-其他長期資產期初數)
4.收到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收回融資租賃設備本金等。
5.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
=(在建工程期末數-在建工程期初數)(剔除利息)+(固定資產期末數-固定資產期初數)+(無形資產期末數-無形資產期初數)+(其他長期資產期末數-其他長期資產期初數)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數小於期初數,則在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收回的現金凈額項目中核算。
6.投資所支付的現金
=(短期投資期末數-短期投資期初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數-長期股權投資期初數)(剔除投資收益或損失)+(長期債權投資期末數-長期債權投資期初數)(剔除投資收益或損失)
該公式中,如期末數小於期初數,則在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項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投資未按期到位罰款。
四、確定補充資料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凈利潤
該項目根據利潤表凈利潤數填列。
2、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
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本期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准備發生額累計數
注:直接核銷的壞賬損失,不計入。
3、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製造費用中折舊+管理費用中折舊
或:=累計折舊期末數-累計折舊期初數
注:未考慮因固定資產對外投資而減少的折舊。
4、無形資產攤銷
=無形資產(期初數-期末數)
或=無形資產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注:未考慮因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減少。
5、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長期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
或=長期待攤費用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6、待攤費用的減少(減:增加)
=待攤費用期初數-待攤費用期末數
7、預提費用增加(減:減少)
=預提費用期末數-預提費用期初數
8、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損失(減:收益)
根據固定資產清理及營業外支出(或收入)明細賬分析填列。
9、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根據固定資產清理及營業外支出明細賬分析填列。
10、財務費用
=利息支出-應收票據的貼現利息
11、投資損失(減:收益)
=投資收益(借方余額正號填列,貸方余額負號填列)
12、遞延稅款貸項(減:借項)
=遞延稅款(期末數-期初數)
13、存貨的減少(減:增加)
=存貨(期初數-期末數)
注:未考慮存貨對外投資的減少。
14、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減:增加)
=應收賬款(期初數-期末數)+應收票據(期初數-期末數)+預付賬款(期初數-期末數)+其他應收款(期初數-期末數)+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壞賬准備期末余額
15、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減少)
=應付賬款(期末數-期初數)+預收賬款(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票據(期末數-期初數)+應付工資(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福利費(期末數-期初數)+應交稅金(期末數-期初數)+其他應交款(期末數-期初數)
16、其他
一般無數據。
五、確定主表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1+17%)+利潤表中其他業務收入+(應收票據期初余額-應收票據期末余額)+(應收賬款期初余額-應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初余額)-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准備期末余額
2、
收到的稅費返還
=(應收補貼款期初余額-應收補貼款期末余額)+補貼收入+所得稅本期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3.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營業外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業務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收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付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體操作中,由於是根據兩大主表和部分明細賬簿編制現金流量表,數據很難精確,該項目留到最後倒擠填列,計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公式二)
=補充資料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2)-(4+5+6+7)
}
公式二倒擠產生的數據,與公式一計算的結果懸殊不會太大。
4.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
=〔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成本+(存貨期末余額-存貨期初余額)〕×(1+17%)+其他業務支出(剔除稅金)+(應付票據期初余額-應付票據期末余額)+(應付賬款期初余額-應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期初余額)
5.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
=「應付工資」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應付福利費」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管理費用中「養老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成本及製造費用明細表中的「勞動保護費」
6.支付的各項稅費
=「應交稅金」各明細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應交款」各明細賬戶借方數+「管理費用」中「稅金」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業務支出」中有關稅金項目
即:實際繳納的各種稅金和附加稅,不包括進項稅。
7.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營業外支出(剔除固定資產處置損失)+管理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折舊、壞賬准備或壞賬損失、列入的各項稅金等)+營業費用、成本及製造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其他應收款本期借方發生額+其他應付款本期借方發生額+銀行手續費
六、匯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
=匯兌損益
七、重要說明
本文提出的現金流量表編制方法,僅是作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簡單辦法,說其簡單,是因為這個方法僅是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及部分明細賬編制,而實際業務是錯綜復雜的,按本文辦法編制的現金流量表無法全面反映出來;按工作底稿法和T型賬戶法編制,工作量又非常大,這需要平時做好積累,在實際工作中,現金流量表是年度決算報表,平時並無編報要求,大部分企業財務因為工作繁忙,而疏忽做好這一基礎工作,都是年終決算時臨時編制,卻又無從著手,本文方法可以暫時解決這些企業財務人員的燃眉之急。
現金流量表在企業決策中作用,各企業管理層還未引起高度重視,企業財務人員編制該表也是應付完成的,會計師事務所也很難審計或乾脆不審。充分發揮現金流量表的作用,還有一個逐步的認識過程。
要精確編制現金流量表,需要財務人員平時按月做好數據的積累工作,本文提出的辦法也僅是權宜之計,從重要性角度考慮,按本方法編制的現金流量表基本能反映出企業的現金流量情況,滿足企業基本的決策需要。讀者可以根據各企業的具體情況,對該方法進行完善補充,以符合自己的編制習慣和需要。
本文提出的編制方法,從事報表編制的財務人員會很快熟練的,熟練後一般在一小時以內可以編制出現金流量表,作者本人的最快速度是20分鍾。
本文提出的編制方法,是粗略性的,僅適合主業突出的單一主體企業,不適合多元化經營的集團企業以及購並、重組、對外投資頻繁的企業(可以參考借鑒)
❿ 如何快速製作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一直是企業報表編制的一個難點,如果對所有的會計分錄,按現金流量表准則的要求全部調整為收付實現制,這等於是重做一套會計分錄,無疑將大大增加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在實踐中也缺乏可操作性。
許多財務人員因此希望僅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兩大主表來編制出現金流量表,這是一種奢望,實際上僅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無法編制出現金流量表的,還需要根據總賬和明細賬獲取相關數據。
作者根據實際經驗,提出快速編制現金流量表的方法,與讀者探討,這一編制方法的數據來源主要依據兩大主表,只從相關賬簿中獲得必須的數據,以達到簡單、快速編制現金流量表的目的。本文提出的編制方法從重要性原則出發,犧牲精確性,以換取速度。
編制現金流量表按以下由易到難順序快速完成編制:
首先填列補充資料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情況」各項目,並確定「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
第二填列主表中「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各項目,並確定「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各項目,並確定「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第四計算確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計算公式是: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編制現金流量表的難點在於確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由於籌資活動和投資活動在企業業務中相對較少,財務數據容易獲取,因此這兩項活動的現金流量項目容易填列,並容易確保這兩項活動的現金流量凈額結果正確,從而根據該公式計算得出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容易確保正確。
這一步計算的結果,可以驗證主表和補充資料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各項目是否填列正確。
第五填列補充資料中「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各項目,並將計算結果與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結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進行檢查,以求最終一致;
第六最後填列主表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各項目,並將計算結果與第四步公式計算的結果進行驗證,如不相符,再進行檢查,以求最終一致。
由於本項中「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是倒擠產生,因此主表和附加資料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是相等的,從而快速完成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下面按以上順序詳細說明各項目的編制方法和公式:
一、確定補充資料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
現金的期末余額=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末余額;現金的期初余額=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初余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現金的期末余額-現金的期初余額。一般企業很少有現金等價物,故該公式未考慮此因素,如有則應相應填列。
二、確定主表的「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吸收投資所收到的現金=(實收資本或股本期末數-實收資本或股本期初數)+(應付債券期末數-應付債券期初數)
2.借款收到的現金=(短期借款期末數-短期借款期初數)+(長期借款期末數-長期借款期初數)
3.收到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如投資人未按期繳納股權的罰款現金收入等。
4.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短期借款期初數-短期借款期末數)+(長期借款期初數-長期借款期末數)(剔除利息)+(應付債券期初數-應付債券期末數)(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應付股利借方發生額+利息支出+長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應付債券利息-預提費用中「計提利息」貸方余額-票據貼現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如發生籌資費用所支付的現金、融資租賃所支付的現金、減少注冊資本所支付的現金(收購本公司股票,退還聯營單位的聯營投資等)、企業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建固定資產,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現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現金等。
三、確定主表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短期投資期初數-短期投資期末數)+(長期股權投資期初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數)+(長期債權投資期初數-長期債權投資期末數)該公式中,如期初數小於期末數,則在投資所支付的現金項目中核算。
2.取得投資收益所收到的現金=利潤表投資收益-(應收利息期末數-應收利息期初數)-(應收股利期末數-應收股利期初數)
3.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收回的現金凈額=「固定資產清理」的貸方余額+(無形資產期末數-無形資產期初數)+(其他長期資產期末數-其他長期資產期初數)
4.收到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如收回融資租賃設備本金等。
5.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在建工程期末數-在建工程期初數)(剔除利息)+(固定資產期末數-固定資產期初數)+(無形資產期末數-無形資產期初數)+(其他長期資產期末數-其他長期資產期初數)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數小於期初數,則在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收回的現金凈額項目中核算。
6.投資所支付的現金=(短期投資期末數-短期投資期初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數-長期股權投資期初數)(剔除投資收益或損失)+(長期債權投資期末數-長期債權投資期初數)(剔除投資收益或損失)該公式中,如期末數小於期初數,則在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項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如投資未按期到位罰款。
四、確定補充資料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凈利潤該項目根據利潤表凈利潤數填列。
2、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本期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准備發生額累計數註:直接核銷的壞賬損失,不計入。
3、固定資產折舊固定資產折舊=製造費用中折舊+管理費用中折舊或:=累計折舊期末數-累計折舊期初數註:未考慮因固定資產對外投資而減少的折舊。
4、無形資產攤銷=無形資產(期初數-期末數)或=無形資產貸方發生額累計數註:未考慮因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減少。
5、長期待攤費用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或=長期待攤費用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6、待攤費用的減少(減:增加)=待攤費用期初數-待攤費用期末數
7、預提費用增加(減:減少)=預提費用期末數-預提費用期初數
8、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損失(減:收益)根據固定資產清理及營業外支出(或收入)明細賬分析填列。
9、固定資產報廢損失根據固定資產清理及營業外支出明細賬分析填列。
10、財務費用=利息支出-應收票據的貼現利息
11、投資損失(減:收益)=投資收益(借方余額正號填列,貸方余額負號填列)
12、遞延稅款貸項(減:借項)=遞延稅款(期末數-期初數)
13、存貨的減少(減:增加)=存貨(期初數-期末數)註:未考慮存貨對外投資的減少。
14、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減:增加)=應收賬款(期初數-期末數)+應收票據(期初數-期末數)+預付賬款(期初數-期末數)+其他應收款(期初數-期末數)+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壞賬准備期末余額
15、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減少)=應付賬款(期末數-期初數)+預收賬款(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票據(期末數-期初數)+應付工資(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福利費(期末數-期初數)+應交稅金(期末數-期初數)+其他應交款(期末數-期初數)
16、其他一般無數據。
五、確定主表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1+17%)+利潤表中其他業務收入+(應收票據期初余額-應收票據期末余額)+(應收賬款期初余額-應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初余額)-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准備期末余額
2、 收到的稅費返還=(應收補貼款期初余額-應收補貼款期末余額)+補貼收入+所得稅本期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3.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營業外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業務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收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付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具體操作中,由於是根據兩大主表和部分明細賬簿編制現金流量表,數據很難精確,該項目留到最後倒擠填列,計算公式是: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公式二)=補充資料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2)-(4+5+6+7) }
公式二倒擠產生的數據,與公式一計算的結果懸殊不會太大。
4.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成本+(存貨期末余額-存貨期初余額)〕×(1+17%)+其他業務支出(剔除稅金)+(應付票據期初余額-應付票據期末余額)+(應付賬款期初余額-應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期初余額)
5.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應付工資」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應付福利費」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管理費用中「養老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成本及製造費用明細表中的「勞動保護費」
6.支付的各項稅費=「應交稅金」各明細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應交款」各明細賬戶借方數+「管理費用」中「稅金」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業務支出」中有關稅金項目即:實際繳納的各種稅金和附加稅,不包括進項稅。
7.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營業外支出(剔除固定資產處置損失)+管理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折舊、壞賬准備或壞賬損失、列入的各項稅金等)+營業費用、成本及製造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其他應收款本期借方發生額+其他應付款本期借方發生額+銀行手續費六、匯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匯兌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