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杠桿原理物理題
如果O點在杠桿最左端,應該是250吧?
相當於有兩個阻力矩已經在杠桿上了,一個是1m乘以1000N,一個是總重100N乘以2.5m
然後動力F乘以5m要等於它們的和
結果應該是250N
❷ 杠桿物理題,超急!!!!!!!!!
13.(1)重力當然不變,依然是50牛
因為他有向上的10N的拉力(這里我就不計算了),所以對地面的壓力就用重力-向上的拉力=壓力,即50-10=40N
說白了這題就是說一個中50N的物體收到一個向上的一個10N的拉力,然後問對地面壓力多少
(2)讓杠桿平衡的是物體對繩子的拉力
14.
當你剪指甲的時候,AB和BC段都是繞點c旋轉的,所以動力方向向下,阻力方向向上(因為你是向下壓,所以有向上的阻力)
❸ 關於杠桿的物理題目
動力和阻力是相對的
如以左邊為F1,那麼右邊為F2,反之分析結果相同.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F1L1=F2L2
題中F1,F2大小不變,均勻鐵條在A端的重心位置不變,L1大小不變,OB彎折,L2變小
F1L1的乘積大於F2L2
所以答案選 B.逆時針轉動
❹ 有關杠桿的物理題
是短的那端重;看它們重心,長的重心離支點教遠,根據杠桿原理,長的段輕了
❺ 關於杠桿的物理題。
我想有2種情況(純屬個人想像)
1、一開始燃燒,有一邊先滴下一滴蠟(變成較輕的一端),蠟燭向另一邊傾過去,傾過去後,高的一段火焰沒有燒到蠟,而低的一端的火焰燒到蠟,低的一端(重的一端)蠟滴得較快,逐漸變成輕的一段向上翹起,如此循環
(註:縫衣針阻力太小,傾倒應該會接近豎直,也會有一點搖晃)
2、一開始燃燒,有一邊先滴下一滴蠟(變成較輕的一端),蠟燭向另一邊傾過去,傾過去後,高的一段火焰沒有燒到蠟,而低的一端的火焰燒到蠟,不過低的一端的蠟水把火焰弄滅了,就一直保持一端向上啦
(註:縫衣針阻力太小,傾倒應該會接近豎直,也會有一點搖晃)
❻ 杠桿的物理題
根據杠桿原理,設重心離A端L1,B端L2.由於略抬起樹干,所以總長為L=L1+L2。
所以mg*L1=FB*L,mg*L2=FA*L,兩式相加,得到mg=FA+FB=3220
所以樹干AB的重力大約為3220
❼ 初二物理杠桿題
滑輪
由可繞中心軸轉動有溝槽的圓盤和跨過圓盤的柔索(繩、膠帶、鋼索、鏈條等)所組成的可以繞著中心軸轉動的簡單機械。滑輪是杠桿的變形,屬於杠桿類簡單機械。在我國早在戰國時期的著作《墨經》中就有關於滑輪的記載。中心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是變形的等臂杠桿,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中心軸跟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是變形的不等臂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實際中常把一定數量的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滑輪組。滑輪組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工廠中常用的差動滑輪(俗稱手拉葫蘆)也是一種滑輪組。滑輪組在起重機、卷揚機、升降機等機械中得到廣泛應用。
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改變作用力方向.
定滑輪的特點
通過定滑輪來拉鉤碼並不省力。通過或不通過定滑輪,彈簧秤的讀數是一樣的。可見,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在不少情況下,改變力的方向會給工作帶來方便。
定滑輪的原理
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動力L1、阻力L2臂都等於滑輪半徑。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輪不省力的結論。
(2)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力多費1倍距離.
動滑輪的特點
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費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使用動滑輪雖然省了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鉤碼升高的距離,即費了距離。
動滑輪的原理
動滑輪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
(3)滑輪組:由定滑輪跟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既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繩子的自由端繞過動滑輪的算一段,而繞過定滑輪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重物移動的距離.
滑輪組的用途:
為了既節省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滑輪組的特點
用滑輪組做實驗,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是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貨物升高的距離。
❽ 初二物理題目(杠桿)
設:L=L1+L2=1.5,N1=200,N2=250
N1*L1=N2*L2
200*(L-L2)=250*L2
解得:L2=2/3米
❾ 物理杠桿綜合題。
平衡狀態下,A對地面的壓強轉換為支撐力:
F1=PS=300*0.1*0.1=3N;F2=PS=100*0.1*0.1=1N。
設B重m
N,A重M
N。
N——牛頓
那麼由,F左L左=F右L右,
得第一次平衡方程:(M-3)*4=m*2
第二次平衡方程::(M-1)*4=m*3
兩式相減得:m=8N
❿ 初二物理題(杠桿)
這不是08年北京中考壓軸題么?
網上有答案。
P1×S=300N,P2×S=200N,第一種情況下對A受力分析可得:FA1=1200N-300N=900N,此力即為對D的向下的拉力。對D進行受力分析,並設動滑輪重為G,作用在E端的力為X,則有:2X=G+900,由杠桿平衡條件又得:X×EO=T1×OH,即X:T1=OH:EO=5:2,對小成受力分析有:T1+F1=600。第二種情況下對A受力分析可得:FA2=1200N-200N=1000N,此力即為對D的向下的拉力。對D進行受力分析,則有:2Y=G+1000,由杠桿平衡條件又得:Y:T2=5:2,對小成受力分析有:T2+F2=600。由題目條件F1:F2=20:19。由上述條件可計算如下:X/T1=Y/T2=5:2,由等比定理得(Y-X):(T2-T1)=5:2,由F1=600-T1,
F2=600-T2,且F1:F2=20:19,可得20T2-19T1=600。再由2X=G+900,2Y=G+1000,可得Y-X=50,代入
(Y-X)/(T2-T1)=5:2,得T2-T1=20,再結合20T2-19T1=600,得T1=200N,T2=220N,F1=400N,F2=380N,
X=500N,Y=550N,G=100N至此答案全部解出。FA2=1000N,T2=220N,G=1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