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比較優勢下的匯率政策

比較優勢下的匯率政策

發布時間:2021-05-13 18:24:16

❶ 我國的匯率政策有哪些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主要內容
我國人民幣現行匯率制度概括起來說就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指的是匯率生成機制是由市場機制決定的,匯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的;單一性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幣市場匯價適用於外匯指定銀行(中資與外資)進行的所有外匯與人民幣的結算與兌換,包括經常項目收支和資本項目收支,適用於中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收支往來;適用於居民與非居民的交往活動。總之是適用於所有交易范圍的一切外匯與人民幣之間的交易;有管理性主要體現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中央銀行設有獨立的操作室,當市場波動幅度過大,中央銀行要通過吞吐外匯來干預市場,保持匯率穩定;在零售市場上,中央銀行規定了銀行與客戶外匯的買賣差價幅度;而其浮動性:
一是表現為中央銀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幣市場匯價是浮動的;
二是各外匯指定銀行制定的掛牌匯價在央行規定的幅度內可自由浮動。

❷ 一個國家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下,應該採用什麼匯率政策更有效浮動匯率制或固定匯率制

採取什麼樣的匯率政策,要綜合考慮本國經濟實力和經濟現狀、外匯儲備規模、宏觀調控政策、就業狀況等。
比如:一個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又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外儲規模,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下,採取固定匯率制相對比較合適。由於出口對拉動本國經濟有關鍵的作用,那麼採取固定匯率制,給出口商營造一個穩定的匯率背景和可預期的盈利水平,可以促進出口的穩定發展,維持並擴大本國就業。因為外儲規模比較有實力,可以有效應對國際熱錢對本幣匯率的沖擊,也有能力採取固定匯率。
而對於經濟實力不強、外儲規模不足以維持固定匯率的國家,相對而言採取浮動匯率更為靈活。這樣可以在不影響本國外儲利益的前提下,逐步穩健發展本國經濟。但這對出口商的要求明顯提高。出口商要經常跟蹤分析預測匯率波動情況,善於利用遠期外匯交易、貼現、套保等多種手段來應對產品出口,避免利潤受匯率波動影響。
至於宏觀調控政策,如果本國採取寬松積極的宏調政策,應鼓勵出口、擴大就業,那麼此時採取相對固定的匯率制比較合適;反之,在經濟相對過熱之時,採取浮動匯率制。這樣通過匯率的波動來熨平經濟的冷熱。
就業也是如此:相對而言,就業率高時,採取浮動匯率制比較有餘地;失業率高時,採取固定匯率制相對有保障。

❸ 我國匯率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我國匯率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

1、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

2、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3、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二、中國匯率制度的調控:

1、方式。

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於增加匯率彈性,抑制單邊投機,維護多邊匯.

2、中間價。

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率穩定。

3、調整。

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並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後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

因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❹ 在資本完全自由流動的條件下對比分析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制度下財政政策的有效性

在資本完全流動下,固定匯率時,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LM曲線向右下移動,經濟中就會出現大量的國際收支赤字,因而有貨幣貶值的壓力。

中央銀行必須進行干預,售出外幣,並收進本國貨幣。本國貨幣供給因而減少了。結果是,LM曲線移回左上方。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經濟恢復初始均衡為止。當貨幣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時,與此相反的是財政擴張卻極為有效。在不改變貨幣供給的情況下,財政擴張使IS曲線移向右上方,導致利率和產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會引起資本流入,將使匯率升值。

為了維持匯率不變,中央銀行不得不擴大貨幣供給,於是收入會進一步增加。當貨幣供應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復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復了。

在可變匯率情況下,財政擴張並不能改變均衡產出。相反,它倒是會產生抵消性的匯率升值與本國需求結構的變動,那將會使國內的一些需求從本國商品轉向外國商品。而貨幣存量的增加將導致收入增加與匯率的貶值。

(4)比較優勢下的匯率政策擴展閱讀

對市場的影響主要受到兩個方面因素決定,一是匯改帶來的匯率調整空間,二則是匯改帶來的資產增值收益。

就匯改的空間而言,人行的發言人強調此次在2005年匯改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這實際上就是給漸進式推進的匯改定調,也間接提示匯率的浮動空間不會太大。實際上,這也非常符合如今國際國內經濟復甦進度緩慢,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環境的客觀現實。

在匯率調整空間不大的背景下,又恰逢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資產價格調整,人民幣資產價格的波動風險甚至大於匯改帶來的收益,因此總體資產增值收益也不大。

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次匯改對市場的直接影響有限,更多體現在短期心理層面,不會對市場產生明顯的中期影響。

❺ 一個國家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下,應該採用什麼匯率政策更有效浮動匯率制或固定匯率制為什麼求解答,謝

固定匯率制。這樣很利於國內經濟的發展。不然整天的變化會導致國內企業因為換匯成本的變化遭受更大的損失

❻ 請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分析比較固定匯率制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效力

告訴你個結論吧:固定匯率制下,資本市場越開放(資本越自由流動),財政政策越有效,完全封閉財政政策無效,而不管資本市場開放與否,貨幣政策都無效;浮動匯率制下,資本市場越封閉,財政政策越有效,完全開放財政政策無效,而不管資本市場開放與否,貨幣政策都有效。這里的有效無效指對調節總需求或調節國民收入的影響。
如果要推導那要畫圖的呀,單純用文字等於白講- -。你可以找相關國際經濟學的書的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濟政策來看。

❼ 均衡匯率的與匯率政策

根據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作用的差異,均衡匯率可以劃分為「投資傾向的均衡匯率」和「消費傾向的均衡匯率」。 均衡匯率不但不是固定的值,它會不斷移動,因而是移動均衡,並且它的值也不是唯一的。Kareken和Wallace提出的匯率不決定命題認為匯率無法由市場內生地決定,並且如果均衡匯率存在,那麼任何一個常數都可以是均衡匯率。由於此命題的前提假定過於嚴格,因此得出的是非常強的命題。不過它至少說明,均衡匯率可以不是唯一的。根據上文的論述,與其說均衡匯率會是多重均衡,不如說它是區間均衡。區間內的任何數值都是均衡值,因為它們都可以使內外部均衡同時實現。區間的下限是由國際收支受到流動性約束的邊界確定的,區間的上限是由國內的通貨膨脹率確定的。區間內不同的位置分別對應著不同性質的均衡匯率。其中,幣值較低的部分對應著「投資傾向的均衡匯率」,而幣值較高的部分對應著「消費傾向的均衡匯率」。
均衡匯率的分類為匯率政策的選擇提供了可能性。既然均衡匯率在其實現過程中會影響經濟增長,那它也就不再僅僅是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而是可以作為政策工具進行操作和調控的,即它更是一個杠桿。均衡匯率對投資、消費以及貨幣和資產市場都有影響,它是一個全方位的政策工具,既可以用於調節社會總需求,也可以用於調節社會總供給;既可以作為需求增減型政策工具也可以作為需求轉換型政策工具。不過,以往對匯率政策的認識大都停留在它調節社會總需求的功能上,而忽視了它調節社會總供給的功能。
從杠桿的角度看待均衡匯率的實現為政策調控增加了一項政策工具,這就為政策搭配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迴旋的餘地。這對於中國的政策調控有很大的意義,因為中國目前可用於政策搭配的工具實在太少。姜波克將「丁伯根原則」和蒙代爾的「有效市場分類原則」從兩維擴展到三維乃至多維,發現兩維條件下得出的結論並不能簡單地推廣到多維條件下,它們是不適用。他進而提出了「可變的多工具原則」以應對多維條件下的復雜性,並且指出,除非政府擁有的獨立政策工具數目多於想要實現的目標數和對本國經濟有影響的外國政策工具數之和,否則同時實現這些政策目標是不可能的。均衡匯率的不唯一性使它能夠充當政策調控的工具,這對於通過政策搭配及政策調控實現內外均衡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❽ 固定匯率下的穩定政策有哪些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固定匯率下的穩定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有幾個方面:
1、匯率穩定政策可以促進實際的外幣交易的穩定,保證外貿經濟的平穩運行。
2、匯率政策穩定對於國內的大宗交易有促進作用,可以降低匯率消耗。
3、直接增加企業的稅後利潤,鼓勵企業生產,繁榮經濟。
4、投資與消費增加,有利於經濟繁榮,加強國際貨幣地位。

❾ 從比較優勢的角度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應當採取怎樣的匯率政策這種政策是否有利於發展中國家

(一)進口替代:其主要方法是利用高額關稅和數量措施來限制基本消費品的進口,同時利用高估匯率鼓勵工業所需原材料和技術設備的進口,達到扶持本國新興工業發展的目的,實現基本消費品的進口替代。(1)優點:①奠定一國初步工業基礎;②發揮本國資源等方面優勢;③保證把外匯用在最關鍵地方。(2)缺點:①阻礙出口發展,導致國際收支惡化;②忽視非進口替代部門的發展;③排斥競爭,降低經濟整體效率。(二)出口導向:其主要特徵是逐步向均衡匯率靠攏,有的還實行低估匯率,鼓勵出口;取消數量限制措施。(1)優點:①有利於比較利益的獲得;②引進競爭機制;③促進出口發展;④適應國際貿易規范。(2)缺點:①易出現外匯收支不平衡;②對外依賴性較大。發展中國家在其工業化初步發展階段選擇保護貿易政策的原因在工業經濟時代,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發展中國家經濟主要依靠農業,民族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經濟結構呈現出單一化、畸形化的特徵。發達國家的工業化則獲得了較充分地發展,國內市場日趨飽和,急需向海外擴張其原料和銷售市場。於是,發達國家大力提倡自由貿易。自由貿易在原則上要求國際貿易建立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之上,因此,發達國家可以將其工業製成品銷往廣大的落後國家,以實現其經濟擴張;而落後國家只能生產出口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經濟結構無法得到改善和提升,經濟發展將始終停留在落後的水平上。在這種不對稱的經濟發展要求下,發達國家往往會倚仗強勢,大力推行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剝削和掠奪落後國家的經濟資源,摧殘和扼殺其新興工業。在這種不公平的國際經濟秩序中,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獨立和發展利益將無法得到根本的保障。面對特殊的歷史背景,發展經濟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保護民族工業的思路和口號。保護貿易政策的提出得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認可,成為其在工業化初步發展階段中的必然選擇。通過對本國民族工業進行保護,民族工業的建立和發展獲得了一定的空間。生產力水平獲得實質性的提高。保護貿易政策使落後國家固有的、靜態的、結構水平低的比較優勢轉化為創新的、動態的、結構水平較高的比較優勢,這體現了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保護貿易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閱讀全文

與比較優勢下的匯率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
短期理財性基金 瀏覽:648
第五套人民價格表 瀏覽:353
大步集團掌握重工 瀏覽:84
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的融資比例較低 瀏覽:17
外匯交叉盤跟只哦按有什麼區別 瀏覽:688
融資許可證哪裡辦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