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資管新規與金融去杠桿

資管新規與金融去杠桿

發布時間:2021-05-13 22:53:43

① 資管新規要來,是不是利好

大資管新規有兩大看點,首先,大原則並沒有放鬆,而是在大資管新規正式稿中有所強化。大資管新規的監管態度是「去杠桿、去剛兌、去通道」。二是,正式稿中最大的變化在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到2020年底」,表明監管層力保市場平穩,給予金融機構充足的調整和轉型時間,這個對A股市場無疑形成短期利好,有助於權益類市場的企穩。

② 資管新規長期看是利好不是利空

短期看,資管新規對「存量業務」的收緊,較之「徵求意見稿」階段的內容,顯得「稍微溫和」,沒有此前預期的那麼嚴厲,這對即期市場而言,至少有「維穩效應」。在面對當前內有「三大攻堅戰」挑戰,外有美帝「圍堵」壓力的環境之下,金融「去杠桿」顯得更加「謹慎」,與降准、「貨幣松緊適度」、政治局會議要求「降成本」一脈相承,此次資管新規對「存量業務」的緩和,意味著監管層沒有「激進去杠桿」,對金融市場態度友好;
但長期看,資管新規對未來的「增量業務」採取了「相當嚴格」的監管,不允許「越雷池一步」,資本市場的各種「不適應」,會慢慢顯現,對投資人而言,應當注意「盡早調整投資習慣,適應新的生態環境」!

③ 金融機構資管新規將於何日落地

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發布。由於涉及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等多類機構的眾多產品、近百萬億元資金,《意見》的落地備受關注。

對市場健康發展更為積極的影響是,新規拉齊了資管業務的監管標准。此前,由於涉及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等多類機構,針對不同機構的監管標准並不一致。《意見》明確,將按照產品類型而非機構類型統一標准規制,同類產品適用同一監管標准,減少監管真空,消除套利空間。專家認為,以後大家都將在同一個標准和「起跑線」上做業務。另外,各金融機構可以回歸自己本源,發揮自己的優勢,做自己最專業的事情。來源:中國經濟網

④ 資管新規狼終於來了,這個新規到底對金融業有什麼影響

從修改之處來看,監管當局資管業務回歸本源的決心不容挑戰,監管宗旨不版改。
但明確了前期爭權議之處和難點,確保操作上可行;同時也確保落地過程中市場平穩,不因監管而製造次生風險。整體而言,新規修改有助於保持市場平穩,確保轉型目標達成。不過,還不能徹底放鬆,新規是「指導意見」,不是具體的執行辦法,後續仍有待有關細則出台。意思是說,後續分析工作還多得是。
對於金融各子行業的相關業務,感覺調整壓力可大幅減輕,大家可稍稍鬆口氣,構成利好。部分銀行參照新規要求率先凈值化轉型,近期推出了一些凈值型理財產品

⑤ 兩大重磅文件出台,金融引領A股暴力反彈後市如何演繹

7月20日在權重金融板塊的帶領下,A股市場展開了暴力反彈。綜合機構觀點看,資管新規細則落地以及銀行理財新規等一系列利好消息,表明監管層在去杠桿的「節奏、力度」上有所放緩,緩解了此前推進過快可能產生的風險。

那麼反彈能不能參與?參與的話又應該如何布局呢?

7月20日早盤A股一度跌超0.7%,但是午後,A股市場卻走出暴力拉升態勢。截止收盤A股更大漲超2%,重新收復2800關口。

值得注意的是,權重金融股成為此次引領大反彈的主角。申萬一級銀行板塊指數收漲超4%;非銀金融板塊指數同樣收漲超3%。

(圖片來源:華創證券)

⑥ 什麼是資管新規

大資管新規有兩大看點,首先,大原則並沒有放鬆,而是在大資管新規正式稿中有所強化。大資管新規的監管態度是「去杠桿、去剛兌、去通道」。二是,正式稿中最大的變化在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到2020年底」,表明監管層力保市場平穩,給予金融機構充足的調整和轉型時間,這個對a股市場無疑形成短期利好,有助於權益類市場的企穩。

⑦ 五部委發布資管新規意見稿能打破剛兌迎變局嗎

近日,央行聯合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共同起草了《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指導意見》重點關注前期資管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亂加杠桿、多層嵌套、剛性兌付等問題,並提出具體要求。

專家表示,《指導意見》一旦正式出台,將為金融機構資管業務規范發展奠定基礎、指明方向。資產管理業務有望告別「野蠻生長」時代,逐漸回歸本源。面對「剛性兌付」被打破,專家提醒投資者,在投資理財時要綜合考慮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從銀行資管具體業務來看,保本理財業務的開展將會受到影響。《指導意見》要求資管產品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保本理財可能面臨重新定義,或將其納入存款產品范疇。根據《指導意見》要求,凈值型理財產品可能會快速增加,成為銀行理財產品的主流。這對於銀行資產管理能力提出較高要求,銀行應具有較強的資產配置能力和投資研究能力。」 恆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張濤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指導意見》對分級類產品的從嚴要求,指向二級市場加杠桿行為,體現出金融去杠桿的政策導向。華商基金策略研究員張博煒指出,此次監管對結構化產品限制的進一步加強,意在約束投資者對單一非標資產或是標准化股票債券進行杠桿交易,體現出金融去杠桿、約束金融投機的政策導向。

董希淼和張濤也強調,資管業務更加規范健康地發展,從長遠看將利好廣大投資者。面對「剛性兌付」被打破,投資者要認識到,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投資理財時要綜合考慮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⑧ 資管新政包含的主要文件有哪些

資管新政包含的主要文件有三方面:

一是進一步明確公募資產管理產品的投資范圍。

二是進一步明晰過渡期內相關產品的估值方法,鼓勵使用市值計量,考慮到部分資產尚不具備以市值計量的條件,過渡期內封閉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適用攤余成本計量。

三是進一步明確過渡期的宏觀審慎政策安排。

(8)資管新規與金融去杠桿擴展閱讀:

資管新規細則在監管去杠桿的節奏上做出了微調:

在部分操作上做出了更務實的安排,政策邊際有所放鬆,但打破剛性兌付、解決期限錯配、去除資金池運作和解決多層嵌套四大原則沒有改變,僅僅是對非標投資限制、過渡期內整改節奏、過渡期內產品發行、估值和資產投向限制等方面做出明確和適當調整,保證資管新規落地執行的平穩過渡。

之所以保持監管大方向不變,是因為之前的資管業務模式,尤其是銀行理財類似於表外存貸款業務的運作模式,造成了較大的「影子銀行」監管難度和風險。資管新規是針對過去幾年金融領域的重點風險問題,經過長期醞釀、慎重決策後出台的,大方向上不會也不應進行較大調整。

⑨ 資產新規正式發布,大家覺得會對市場有何影響

資管新規正式發布,這是未來至少三年金融市場的變革主線,尤其對銀行理財和銀行的經營包括經濟的發展方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這個資管新規影響的是以下資金,目前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余額為22.2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余額為21.9萬億元、公募基金11.6萬億元、私募基金11.1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管計劃16.8萬億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13.9萬億元、保險資管計劃2.5萬億元,總共近百萬億元。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剛剛出來的時候,一些銀行聯合起來曾經有一個反饋意見,正式的文件看來是吸收了一些意見,做了一些適度的調整,但是基本的框架和基本精神未有改變,說明監管層對這次金融去杠桿的決心。此次監管新規實施後,對於銀行業影響最大,因為銀行業目前管理有22萬億級別的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新規的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必須打破剛兌、凈值化管理,並且確定了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並要求其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跟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分開,這是對銀行理財業務的徹底變革。

銀行理財之所以有以上的頑疾,主要是因為它的產生是利率市場化和經濟放緩的結果。近幾年經濟放緩,內需不足,房地產信貸調控,銀行創造的貨幣不能通過貸款釋放出去,而作為存款收益率太低,於是銀行把部分存款挪到表外作為理財產品,吸引存款,投資到房地產,基礎設施,或者找個信託等通道高息放出去,由於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監管層也就允許這種做法了,沒想到最近今年增加非常快。但是存在的問題是,盡管是表外產品但是都是剛性兌付,就是不管投資的資產賺了還是虧了,都必須保本保息,這對於銀行存貸款業務造成威脅,風險積聚在銀行業。也導致投資者冒險投資,包括信託、創業投資基金等都存在以上問題。凈值化管理的主要指向就是解決剛性兌付問題,也就是你投資的底層資產凈值多少,就按照凈值兌付,虧了就虧了,賺了就賺了,不像以前機構要挪用其他產品的資金去兌付,或者發新的產品兌付舊的產品,這是一種旁氏融資,積累非常大的風險。這就會導致公私募的產品發生較難預期的風險,尤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考驗最大,銀行業在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等都將經受市場的考驗。

這個新規實施後,部分理財購買者由於害怕風險,可能會把銀行理財資金轉投存款或者投資其他產品,投資貨幣基金的資金可能會更多,如果資金大部分湧向貨幣基金,那麼目前高企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也會降低,從而帶動公開市場利率的下降。還有部分資金風險承受能力強的資金可能去購買公私募基金產品投資股市,這對股市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此前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穩賺5%以上的收益,就沒必要去投資股市購買基金,承擔風險。此前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扭曲了風險收益結構,也是資本市場落後的重要原因。

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可能去做存款,因為資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凈值化管理,凸顯了風險,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就會去存款,比如近期大額存單的大量發行,並提高利率,事實上就會吸引部分理財資金。這可能是此次監管層出台資管新規最核心的初衷:從央行去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看,2017年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64.1萬億元,同比增長9.0%,比年初增加13.5萬億元,同比少增1.4萬億元。從人民幣存款部門分布看,住戶存款、非金融企業存款分別同比少增5649億元、3.2萬億元。

今年前兩月居民存款有所回升,但是非金融企業的存款卻大幅減少,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人民幣存款累計增加3.55萬億元,同比少增234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累計增加3.7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累計減少2.38萬億元。銀行存款的減少應該是目前銀行業的心腹大患,存款減少的話企業融資成本還會繼續提高,貸款的就成了無源之水,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此次資管新規能夠達到以上目的,理順金融市場,最終真正達到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目的,那真的是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之福。

閱讀全文

與資管新規與金融去杠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
短期理財性基金 瀏覽:648
第五套人民價格表 瀏覽:353
大步集團掌握重工 瀏覽:84
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的融資比例較低 瀏覽:17
外匯交叉盤跟只哦按有什麼區別 瀏覽:688
融資許可證哪裡辦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