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疫情下,美元會貶值還是會升值,對國際貿易和各國經濟有何影響
貶值是不會的相反會升值,退一萬步說就是美國疫情再厲害,除非美國不存在了,要不短期的時間內美元的地位其他貨幣代替不了,現在匯率破七了,1美元增值1角,1萬美元增值就一千刀
⑵ 為什麼疫情傳遍全世界而不傳中國,結合中美兩國政黨制度
一錢傳遍全世界,而不傳中國,是因為中國是一黨執政,執行力比較高,國家的制度和命令會直接下達到地方,執行力特別高,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共同抗議,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美國是屬於多黨執政,議會制,所以總統和議會之間是互相制約,並且他們是合眾國,各州之間也各有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很難統一思想,酷愛自由,不願意戴口罩,所以造成了防控方面效果不好,所以說還是中國比較好啊!在防疫戰斗中取得了基本的勝利
⑶ 從政治角度看待疫情期間中美兩國採取的措施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中美兩國在採取控制疫情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在中國,控制疫情相當得力,美國尤其失敗。
⑷ 現在疫情期間不能出國旅遊還能換匯嗎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1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9943元,較上一交易日上調142個基點。這也是時隔逾三個月,人民幣中間價首度重回「6時代」,創下近四個月以來新高。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銀行網點發現,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出國旅遊以及留學受到限制,換匯「剛需」驟減。另外,匯率差幅度逐漸縮小,可獲取收益很少。
某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表示,目前基本沒人來網點換匯。「從客戶需求來看,近期少數來兌換美元的客戶還是『剛需』族,比如留學生,或者購匯付款的企業等。而將美元用於投資或資產配置的客戶則很少。」
「以前暑期放假來我行兌換美元的人很多,每天幾乎都是排長隊,今年卻一直冷冷清清,現在消費者兌換美元的積極性明顯下降。」另一家某股份制銀行網點的業務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當天的走訪,從數家銀行網點處獲悉,換匯冷清與疫情有一定相關性。「客戶換匯要麼是投資,要麼是消費,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境外消費需求銳減。」而且現在很多市民通過手機銀行直接換匯,不需要來銀行網點,很方便。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強勢回升,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基本面是對人民幣匯率的支撐。其次,我國繼續擴大深化改革開放。這些都使資本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更加有信心,同時,今年以來,人民幣作為避險資產的特徵也更加顯現,國際投資者紛紛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潛力和前景,資金也開始持續流入,而短期資本的流入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
在溫彬看來,下一階段,人民幣一籃子匯率還是會有小幅的升值,對美元而言,與年初相比有小幅的貶值,人民幣對美元總體還是在一個合理均衡的水平,仍然會是雙向波動走勢。
浙商證券分析師李超認為,進入7月份,我國股市行情重燃,強勁的股市資金流入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正向加強。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盡管近期人民幣走勢亮眼,但是兌美元還不在低點。有理財經理給記者舉例稱,去年7月10日,6.8856元人民幣即可換1美元,而時隔一年之後,換1美元需要6.9943元人民幣。換句話說,按5萬美元的額度來計算,相隔一年的時間,換匯成本要高5435元人民幣。
「購買外幣理財產品要涉及購匯和結匯,承擔兩次買賣價差成本,另外匯率差的幅度越來越小,靠匯率差盈利的空間很有限。」 上述理財經理表示。
記者在網點咨詢購匯相關事宜時,幾乎所有與理財經理的對話都會從購匯轉至「購基」;「目前換匯還不如選擇一款好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例如近期眾多基金收益表現不錯,用理財收益來抵禦匯率貶值造成的資產縮水風險。」上述理財經理表示。
⑸ 疫情期間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波動非常小,對我國經濟沒有任何影響。屬於正常波動。
⑹ 今年疫情沖擊下中美經濟差距詳情
【導讀】疫情沖擊之下,各國經濟增長不一。得益於良好的抗疫表現,中國經濟表現相對出色,幾乎是所有大型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美國經濟則相對較弱,整體屬於負增長。由於兩國經濟增長一正一負,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會加快追趕和超越美國。
從中美GDP增長歷史看,2020年中美GDP增速之差並不特別醒目。從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到2020年這42年間,中國每年經濟增速均高於美國。其中又有兩個階段經濟增速差尤為明顯。第一個階段是1991年到1995年。在這5年中,中美GDP增速差年均為9.7%。第二個階段是2006年至2010年。在這5年中,中美GDP增速差年均更是高達10.4%,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縮小與美國經濟差距最顯著的階段。在中美經濟年度增速差前10的排位中,有8年屬於這兩個階段。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美兩國2020年GDP增速分別為1.9%和-4.3%,中國GDP增速超過美國6.2%,這一數字要大大高於2018年的3.78%和2019年的3.82%。由於2020年的增速差,中國GDP將持續地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按照匯率計算,今年中國GDP佔美國GDP之比大概率會超過70%。
中美GDP增速差大小,一是看中國GDP本身增速高低。二是取決於美國經濟好壞。當然,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中美GDP增速差通常就會顯著擴大。這集中體現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一段時間。
中國經濟總量由小到大,逐漸接近美國,是較長時間作用的結果。2020年6.2%的增速差,事實上只能排在中美建交42年的第24位。由於疫情有突發性和偶然性,2021年各國經濟有可能回歸常態,增速同比大都會上漲明顯。同樣根據IMF預測,2021年中國GDP為8.2%,美國為3.1%,增速差回落到5.1%。因此,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時段看,處於疫情階段的2020年,恐怕不是中國經濟追趕美國的關鍵之年,也非加速之年,但卻又是非常扎實的一年,構成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版圖中持續擴大份額的重要年份。
中美經濟增速差,是兩國國內經濟發展好壞的正常反映。哪個國家能充分調動經濟發展要素,通過不斷改革釋放經濟增長的活力,創造有助於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就必然會取得更好的發展成績。過於強調疫情對於中美經濟增速的不同影響,恐怕是誇大了疫情的歷史作用。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沖擊,沒有國家能夠倖免。中國不會從狹隘的中美競爭出發,為新冠疫情所帶來中美經濟差距的縮小而歡喜。更何況,中國已經明確了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經濟發展理念調整。如果說中國經濟總量未來超越了美國,不是、也不需要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這只是中國過去數十年經濟發展成功機制的累積結果而已。
危機之下,中美兩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整體地位反而進一步凸顯。從IMF的預測看,今年美國經濟增速要遠遠好於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其在發達經濟體中的經濟比重將進一步提升。中美兩國GDP佔全球比重也將超過40%。在這個意義上,中美兩國確實肩負著全球經濟增長這一特殊而重要的責任。中美兩國要超越雙邊經濟競爭,發揮全球經濟領導者的作用,通過國內經濟穩定和宏觀政策協調確保疫情之下的世界經濟穩定增長。
疫情對於全球經濟的真正塑造,不在於中國經濟加速縮小和美國的差距,而在於中美兩國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將進一步擴大與其他經濟體的差距。這和2008國際金融危機衍生的全球政治後果相似。
⑺ 對比中美兩國應對疫情的不同
中美兩國應對疫情的不同主要是在管控方式不同,具體解釋如下
面對疫情,中國政府很快就採取了非常嚴格且有效的管控措施,這不僅使得中國國內的疫情沒有大規模蔓延,而且還使得中國的疫情得到了迅速的控制。有外國媒體認為,中國實際上從來沒有爆發過全國性的疫情,疫情只在湖北一省范圍內有過爆發。
面對疫情,美國政府卻一直沒有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而是一直在向美國民眾撒謊,一直沒有採取有效的控制一疫情的措施。這不僅使得美國的疫情數字不斷擴大,而且還使得美國的經濟遭受重創,普通民眾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7)疫情下中美兩國匯率擴展閱讀
兩國的不同特性導致不同應對方式
中美兩國應對疫情的方式之所以如此不同,與兩國的特性有著密切的關系。
中國之所以可以採取嚴格的封控措施,甚至不惜犧牲經濟來換取疫情的控制,是因為中國政府是立足於人民的,中國所採取的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而其根本立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是基於這一思想,中國政府決心首先採取嚴厲的措施控制疫情,保護全體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然後再處理經濟問題。
相反,美國政府明確表示過不會採取任何類似以人民為中心的做法。美國政府強調的是經濟的正常運行與發展,而特朗普之所以如此強調,則是因為經濟的發展能夠給他帶來更多的選票。而這樣的思想勢必會導致美國政府採取搖擺不定的抗疫政策,最終使得美國無法有效地控制疫情。
⑻ 此次疫情在中國武漢爆發後擴散至海外,是否會造成人民幣匯率下降
會造成人民幣匯率的下降,此次疫情使得大大批企業沒有辦法正常的復工,對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且國家對此也提供了很大的資金援助。
⑼ 疫情背景下,我國應採取什麼樣的人民幣匯率政策
這位朋友你好!其實呢國家。人民幣匯率政策已經出台了。所以呢,認真針對貨幣的流通或者匯率情況。國家是有效的管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