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際金融》誰能給我講講本國貨幣供給增加時匯率超調過程。
增加之後,匯率的最初貶值會大於匯率的長期貶值,即本幣會「超跌」。這種匯率對於貨幣波動的即刻反應超過了長期反應的現象,稱為「匯率超調」。
匯率超調是一種重要現象,因為它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匯率的日常波動可以有如此之大。匯率超調的經濟解釋來自於貨幣平價條件。
如果我們假定在貨幣供給增加之前,人們沒有預期到美元/歐元匯率的變動,匯率超調現象將比較容易理解。在這種情況下,美元利率與某一給定的歐元利率相等。
美國貨幣供給的永久性增加對歐元的利率不產生影響,但會使美元利率下降,並低於歐元利率。貨幣供給增加後的美元利率會一直低於歐元利率,直到美國的價格水平完成長期調整。
但是為了使外匯市場在這一調整過程中保持均衡,歐元存款的利率優勢必須被美元相對於歐元的預期升值所抵消。
簡單說,在美國貨幣供給增加以後,利率和匯率會立即下跌,但是美國國內的商品價格並不會立即下跌,而是緩慢的下跌。商品價格的下跌會使美元相對於歐元的匯率有上升趨勢。
所以從長期來看,美元對歐元的匯率應該是先跌後升。
而只有當美元/歐元匯率過度時,市場參與者才會預期到美元相對於歐元將出現升值。
匯率超調是短期價格水平剛性的直接後果。如果假設當貨幣供給增加之後,價格水平能夠立即調整到新的長期水平並使得實際貨幣供給並不增加,那麼,美元利率就不會下降。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必要以匯率超調來維持外匯市場的均衡。只要匯率立即跳到新的長期水平,市場就會繼續保持均衡狀態。
(1)貨幣供給增加本幣匯率擴展閱讀:
匯率決定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所謂超調通常是指一個變數對給定擾動做出的短期反應超過了其長期穩定均衡值,並因而被一個相反的調節所跟隨。
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起因在於商品市場上的價格存在「粘性」或者「滯後」的特點。 所謂粘性價格是指短期內商品價格粘住不動。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水平會逐漸發生變化直至達到其新的長期均衡值。
基本因素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
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
商業銀行扣除規定的存款准備金(法定準備)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通過其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的反復使用便產生倍數放大效應,使1 元的中央銀行負債。
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業務運用後,變成了幾元的商業銀行負債。在商業銀行系統內放大了的銀行負債。
與中央銀行向公眾提供的部分現金一起,構成了整個貨幣供應量,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
『貳』 外部供給增加,本幣匯率怎麼變
例如 在中國外匯市場上 美元1=人民幣8.0
現在.變為 美元1=人民幣9.0 問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上生還是下降
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是外匯匯率上升還是本幣匯率上升。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上升了,因為原來1美元可以換8元人民幣,現在可以換9元,多了1元,說明美元漲了,人民幣貶值了.如果反過來,人民幣兌美圓,那就是匯率下降了.
2.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很多,通俗說通貨膨脹就是錢不值錢了,行話叫貶值了.就像題目中說的,人民幣貶值了.但是要注意,貶值是通貨膨脹的結果,不是原因,當然匯率下降對通貨膨脹有影響,但不能說絕對是通貨膨脹的原因.就題目而言,通貨膨脹時,美圓兌人民幣匯率是上升的,人民幣兌美圓匯率是下降的.
以人民幣為本幣,人民幣匯率變高,是升值,且利於進口。
若以美元為本幣,則人民幣是貶值,且利於出口。
人民幣匯率升高,則1元人民幣可換的美元增多,所以是增值,同樣是進口,給我們相同的人民幣,價值上升了,所以利於進口。
rabbit說反了。例子的前提不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是下降」,而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下降」。
我覺得物價全面上升必然會引起人民幣對外幣匯率的變動。匯率可以說是根據一個國家的物價來評定的。貨幣供給量加大,其結果難以預料,必須結合當前實際環境以及其他政策來推斷。至於與經濟過熱有沒有關系,我覺得有一定促進的關系,本就經濟過熱了,再去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還不更加的刺激,經濟過熱一般會採取抑制需求、穩定物價,當然物價基本上是會上漲的。貨幣發行量,在課本里是說根據需求來確定的,我覺得根據黃金儲備量發行的。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本幣升值,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從而可以起抑制物價總水平的作用。
『叄』 貨幣供給一次性增加還會導致匯率怎樣變動
ssy,不至於這么偷懶吧?
『肆』 貨幣供給增加是怎樣引發匯率超調
匯率超調(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Overshooting)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魯迪格·多恩布希(Rudiger·Dornbusch) 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又稱為匯率決定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所謂超調通常是指一個變數對給定擾動做出的短期反應超過了其長期穩定均衡值,並因而被一個相反的調節所跟隨。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起因在於商品市場上的價格存在「粘性」或者「滯後」的特點。 所謂粘性價格是指短期內商品價格粘住不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水平會逐漸發生變化直至達到其新的長期均衡值。
『伍』 貨幣供應量永久性增長會對產出和匯率產生什麼影響
當貨幣供給增加之後,匯率的最初貶值會大於匯率的長期貶值,即本幣會「超跌」。這種匯率對於貨幣波動的即刻反應超過了長期反應的現象,稱為「匯率超調」。 匯率超調是一種重要現象,因為它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匯率的日常波動可以有如此之大。
『陸』 為什麼順差會造成外國對本幣需求增大本國外匯供給增大,本幣匯率上升
涉及國際收支平衡表各項目的理解,順差其實質是國外購買國內商品及服務的支付大於其從國內獲取的收入,這兩者間的缺口需要出賣自己的資產或進行借貸才能填補,亦即為能滿足國外對國內商品及勞務的超額需求,國外需要更多的本國貨幣,從而在外匯市場上,形成對本幣的需求,以滿足他們對本國商品的超額需求。相應的,要得到本幣,他們得提供出他們國家的貨幣進行兌換,從而導致本國外匯收入增大。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匯率作為兩國貨幣的比價,就好比國內商品的價格,需求增加了,本國貨幣價格自然上升,換個說法就是本幣匯率上升。
『柒』 為什麼貨幣供給增加後,匯率會降低,求通俗解釋
東西多了就變的不值錢了。假設你說的匯率是人民幣兌美元的。人民幣不值錢了,就意味著,一美元能換更多的人民幣,匯率下降~~~~r運用的理論是購買力平價理論
『捌』 請問增加本國貨幣供給會對本國利率和匯率分別帶來什麼影響
增加本國貨幣供給會對本國利率和匯率影響,主要從兩方面展開: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
1、經常賬戶方面。利率變化通過影響企業成本進而影響出口,引起國際收支變化,最終影響匯率變動。如利率上升時,企業成本增加,使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出口額減少,引起國際收支轉向逆差,帶來本幣貶值壓力或直接導致本幣匯率下跌。
2、資本賬戶方面。利率變化通過影響套利資本流動,引起國際收支變化,最終影響匯率變動。如利率上升,國際資本大量流入,增加對本幣的需求,國際收支轉向順差,帶來本幣升值壓力或直接導致本幣升值。
(8)貨幣供給增加本幣匯率擴展閱讀
貨幣匯率整頓:
在一定時期內,同樣吸引外資入境,達到一定程度時,也會推高該國貨幣匯率,當然這多半是經濟強國才可能會出現此情況。並非一國央行大量投放基礎貨幣,即所謂加大印鈔速度就會導致該國貨幣貶值,要關注央行的整體操作。
即一方面投放基礎貨幣,一方面是否在公開市場業務等方面回籠貨幣做對沖操作。同時,投資者的盈利預期也是推高貨幣價格的重要因素。
比如日元在前期因貨幣寬松政策導致日元匯率下跌。但下跌程度過大,使投資者認為日元已跌至較低水平,就開始大量購入日元,在短期內反而推高了日元匯率。
『玖』 為什麼貨幣供給增加會導致物價水平升高,從而使預期未來匯率下降,謝謝
貨幣多了,買同樣的商品需要支付更多的貨幣,物價就漲了。但是這跟未來匯率下降沒有必然關系。匯率下降,以人民幣計價的商品貶值,對外國人來說,投資人民幣資產將有損失,但是可以買更多的人民幣計價商品或服務用於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