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年級科學實驗報告單輪軸有什麼作用
1、軸上掛3個鉤碼,較小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2、軸上掛3個鉤碼,在較大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實驗現象:
1、較小輪時,軸上掛3個鉤碼,輪上掛2個鉤碼,就能達到平衡
2、較大輪使,軸上掛3個鉤碼,輪上掛1個鉤碼,就能達到平衡。
實驗結論:軸不變,輪越大,越省力。
B. 六年級科學實驗報告
「今天好快樂,半個小時就寫完了作業,真棒!
」我自言自語道。剩下的時間做什麼呢?
我該去看看媽媽買來的小金魚。我快步走到扁圓形的魚缸前,魚兒好像歡迎我似的,一上一下地向我游來。其中,獅子頭金魚揚著大腦袋,甩著紅白相間的尾巴,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美麗。我突發奇想:魚在水裡為什麼會控制平衡?
我觀察到魚兒游動時,不停地搖擺,是不是魚鰭和魚尾在起作用?為了驗證我的猜想,我做了大膽的實驗。我先准備了小剪刀、魚網、紗布。然後用魚網撈出了一條喂烏龜的小草魚,這條魚兒好像覺察到了危險———拚命掙扎著,我默默地對小魚說:「小魚,你別害怕,為了實驗成功,你就奉獻一次吧!
」我把雙面膠粘在我的拇指和食指上,一下把小魚兒粘住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了剪刀,一下一下地把小魚兒的鰭剪了下來,剪完後,我就把禿頭禿腦的魚兒輕輕地放進了魚缸里,起初,小魚兒掙扎了一會,就沉到水底,過了好一會兒,它也沒有再游動。看來,我的猜測是正確的。
我還有點擔心,就去查閱了網路全書,上面果真寫著:魚的鰭是讓魚掌握平衡的。魚的尾巴是掌握方向的。通過這次實驗,我覺得經過觀察和實驗獲得知識,是多麼有趣呀!
或~~~~~~~~~~~~~~~
我喜歡蟲,一有空就到外面去觀察蟲。今天,我把功課全做好了。正想到外面去觀察蟲的時候,黑暗的夜幕開始垂下來了,而且老天也開始「流眼淚」了呢!
我望著天空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心裡想:天氣剛才還好好的,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一到我要出去了就開始下雨了。當我正在發愁的時候,媽媽叫我去喝枸杞子茶,我一看見枸杞子茶的時候,馬上就對它感興趣了。因為我看到茶杯上面浮著很多枸杞子,茶杯底也有幾粒枸杞子,我覺得特別奇怪。為什麼有些枸杞子會浮在水上,有些枸杞子會沉到茶杯底下去呢?我仔細地想了一想:可能是枸杞子像皮球一樣,裡面有空氣才能浮在水上。
我就開始做小實驗了。首先,我從浮在水上的枸杞子里拿出兩粒,把其中一粒枸杞子放在水中,用一雙筷子壓平,不出我所料,枸杞子果然在水中冒出小泡泡來了。然後我把筷子拿掉,觀察枸杞子會不會沉下去,只見那粒枸杞子慢慢地沉下去了。接著我把另一粒枸杞子用筷子把它頂到茶杯底後,把筷子拿掉,這粒枸杞子慢慢地浮了上來,最後浮到水面上來了。唉,我終於把事情弄明白了。原來我的推測是對的。因為第一粒枸杞子裡面的空氣冒出來了,所以就沉下去了。而第二粒枸杞子裡面還有空氣,所以就浮上來了。
通過這一次小實驗,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枸杞子就像皮球一樣,裡面有空氣就能浮在水上,沒有空氣就會沉下去。
還有呢~~~~~~~~~~~~~~~~~~~~~~~~~~~
我很想知道把水放多了,還是放少了能讓綠豆快點成綠豆芽,前幾天,我便做了一個實驗,來測試了一下。 我先拿了兩只塑料盒子,又拿來紙巾和水,還拿來了兩顆綠豆種子,我先把紙巾墊在兩個盒子內,然後一隻盒子里放50滴水,另一隻盒子里放80滴水,接著我又把兩顆綠豆種子分別放在兩只盒子中,寫上編號,水多的是1號,水少的是2號,最後,我把盒子放在朝南的陽台上了。 做好這一切,我心裡甜滋滋的,馬上可以知道結果了。我還猜想,認為水放多的那組綠豆會更快發芽。我邊靜靜地站在陽台上耐心等候著這一時刻的到來。 我大約等了2個小時我發現1號盒子里的種子大了許多,而2號盒子里的種子卻幾乎沒什麼變化。 我又等了3小時左右,我發現1號盒子里的種子皮破了,而2號盒子里的種子只是漲大很多。我暗自高興,繼續等著種子發出豆芽那個時刻的來臨。 大約又過了3小時,我又看了一下,又發現1號豆伸出了一隻腳,而2號只破了皮。我想:還要一會兒就能知道結果了!我等了2個小時,我看到了水放得多的盒子中的種子發芽了,我讓種子更快發芽了,我高興地叫了起來:「我猜對了,我成功了!」 呀!這次綠豆發芽實驗使我受益匪淺!
C.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
目的: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器材:等臂杠桿,鉤碼,彈簧測力計。
原理:F1*L1=F2*L2
步驟:1先將等臂杠桿調至平衡。2先稱出一個鉤碼的質量。在分別掛在離支點的不同的距離掛上鉤碼,使天平平衡,記錄數據。
結論:平衡條件 F1*L1=F2*L2
誤差:可能是一開始沒有調平衡,在讀數時沒有讀正確
D.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怎麼寫 要有實驗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驟和注意事項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
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
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
(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
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
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
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動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E. 6年級科學小論文400字杠桿
給點啟發材料:說到杠桿,首先想到阿基米德,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羅河邊散步,看到農民提 水澆地相當費力,經過思考之後他發明了一種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里旋轉而把水 杠桿原理吸上來的工具,後世的人叫它做「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阿基米德說:「如果給我一個支點,一根足夠長的硬棒,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杠桿是一種助力器械,當力作用在其上兩點並使之繞第三點旋轉時能傳遞和改變力或運動的剛性部件。杠桿原理的應用在生活中到處都有,比如推門的時候,開窗的時候,開啟瓶蓋的時候,刷牙的時候,開車的時候,都用到了。由此想到,我們要善於利用科學知識,造福人類。
F. 小學六年級科學實驗報告上冊
蠟燭燃燒的變化實驗:
實驗材料:蠟燭、火柴、干玻璃片、試管夾。
實驗過程:1.點燃蠟燭,觀察現象。2.試管夾夾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實驗現象:蠟燭開始燃燒,火焰下方蠟燭由固態變成液態,玻璃片上變黑。
實驗結論:蠟燭燃燒,一是形態發生了變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質——煙。
雞蛋與醋反應實驗:
實驗材料:雞蛋1個,燒杯1個,醋。實驗過程:1.燒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2.將雞蛋放入醋中。
實驗現象:1.有氣泡產生。2.雞蛋皮變軟。
實驗分析:蛋放進醋中,有氣泡產生,說明新物質生成,雞蛋皮變軟,說明雞蛋皮發生變化,轉化成別的物質。
探究食鹽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杯子、筷子、食鹽、火柴、盤子、小勺、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
實驗步驟: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鹽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攪拌,2.把食鹽水倒入坩堝,放在鐵架台上,點燃酒精燈,給食鹽水加熱,坩堝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經析出的食鹽顆粒。
實驗現象:1.把食鹽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攪拌,食鹽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實驗結論:通過給食鹽水加熱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鹽恢復原狀。(可逆變化)
3探究水泥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杯子、火柴、盤子、小勺、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水泥塊。
實驗步驟:1.將水泥倒入盤中,往盤中的水泥加水,觀察水泥的變化。2.將水泥塊放入坩堝,點燃酒精燈,給水泥塊加熱,
實驗現象:1.往盤中的水泥加水,過了一會,水泥凝固了。點燃酒精燈,給水泥塊進行加熱,水泥塊沒有變化。
實驗結論:水泥不能恢復原狀。(不可逆變化)
通過實驗探究鐵生銹的原因對比實驗:相同的條件:同樣大小的鐵釘不相同的條件:放在水中、空氣中、醋中、鹽水中,油中等結論:油中不生銹。鹽水中最容易生銹,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氣中。 防止生銹:想辦法隔絕水、空氣、鹽等。
觀察牛奶的變化:
實驗材料:燒杯、玻璃棒、醋、啤酒、食鹽、檸檬汁、牛奶。
實驗過程:1.將醋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2.將啤酒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3.將食鹽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4.將檸檬汁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
實驗結論:1.加醋,牛奶中出現混合物凝集現象。2.加啤酒,牛奶變成絮狀。3.加食鹽,牛奶沒有變化。4.加檸檬汁,牛奶中有沉澱生成。
注意:混合物體時,要用玻璃棒不停攪拌,使其充分混合。
蠟燭燃燒的變化實驗:
實驗材料:蠟燭、火柴、干玻璃片、試管夾。
實驗過程:1.點燃蠟燭,觀察現象。2.試管夾夾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實驗現象:蠟燭開始燃燒,火焰下方蠟燭由固態變成液態,玻璃片上變黑。
實驗結論:蠟燭燃燒,一是形態發生了變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質——煙。
雞蛋與醋反應實驗:
實驗材料:雞蛋1個,燒杯1個,醋。
實驗過程:1.燒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2.將雞蛋放入醋中。
實驗現象:1.有氣泡產生。2.雞蛋皮變軟。
實驗分析:蛋放進醋中,有氣泡產生,說明新物質生成,雞蛋皮變軟,說明雞蛋皮發生變化,轉化成別的物質。
探究食鹽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杯子、筷子、食鹽、火柴、盤子、小勺、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
實驗步驟: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鹽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攪拌,2.把食鹽水倒入坩堝,放在鐵架台上,點燃酒精燈,給食鹽水加熱,。
實驗現象:1.把食鹽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攪拌,食鹽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2.點燃酒精燈,給食鹽水進行加熱,坩堝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經析出的食鹽顆粒。實驗結論:通過給食鹽水加熱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鹽恢復原狀。(可逆變化)
探究水泥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杯子、火柴、盤子、小勺、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水泥塊。實驗步驟:1.將水泥倒入盤中,往盤中的水泥加水,觀察水泥的變化。2.將水泥塊放入坩堝,點燃酒精燈,給水泥塊加熱,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1.往盤中的水泥加水,過了一會,水泥凝固了。點燃酒精燈,給水泥
塊進行加熱,水泥塊沒有變化。
實驗結論:水泥不能恢復原狀。(不可逆變化)
通過實驗探究鐵生銹的原因對比實驗:
相同的條件:同樣大小的鐵釘不相同的條件:放在水中、空氣中、醋中、鹽水中,油中等結論:油中不生銹。鹽水中最容易生銹,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氣中。 防止生銹:想辦法隔絕水、空氣、鹽等。
觀察牛奶的變化:
實驗材料:燒杯、玻璃棒、醋、啤酒、食鹽、檸檬汁、牛奶。
實驗過程:1.將醋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2.將啤酒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3.將食鹽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
觀察現象。4.將檸檬汁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
實驗結論:1.加醋,牛奶中出現混合物凝集現象。2.加啤酒
,牛奶變成絮狀。3.加食鹽,牛奶沒有變化。4.加檸檬汁,牛奶中有沉澱生成。注意:混合物體時,要用玻璃棒不停攪拌,使其充分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