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率決定的流量導向模型

匯率決定的流量導向模型

發布時間:2021-05-16 15:27:04

1. 什麼是抽資效應

股價指數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而匯率變動則反映貨幣國際購買力的變化。兩者既是兩個主要的金融市場子市場(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價格,又同為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指標。西方學者較早就關注這兩種金融指標的關聯程度。關於匯率和股價之間的關系,西方已有兩種成熟的理論模型,即匯率決定的流量導向模型和股票導向模型。前者強調經常項目或貿易平衡,認為存在著由匯率到股價的反向關系,這種分析主要著眼於微觀層面;而後者強調資本項目是動態匯率的主要決定因素,認為存在著由股價到匯率的正向關系,這種分析主要著眼於宏觀層面。在微觀層面,有觀點認為,匯率變動影響國內公司和跨國公司的資產組合的真實價值。總的來說,公司股價暴露在匯率風險之下的證據並不明顯。但是,已經發現資源類股票和實業類股票價格對於匯率波動的反應大不相同。當貨幣升值時,實業類股票價格表現較好;而貨幣貶值時,資源類股票的價格則較為堅挺。

在宏觀層面,對匯率與股價關系的探索主線,集中在股票綜合指數與匯率浮動價值的相互聯繫上。Smith(1992)利用美、日、德三個發達國家的數據構造了一個廣義模型進行描述。他的模型得出結論說,股價和匯率之間存在著重要的正向相關關系。但也有的學者認為,股價和匯率之間有強烈的負相關關系(Soenen Hennigar,1988)。

總的看來,不管在微觀還是宏觀層面上,對於股價和匯率的關系,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證的角度,都遠未達成共識,特別是對這兩種金融價格變數的因果關系及其作用方向還未作出探討。尚需指出的是,以前的所有研究均未涉及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在這些市場中,政府的政策導向對股價的影響很大。

Abdalla和Murinde(1997)在這方面做了開拓性的研究。他們首先定義了關於股價和匯率關系的格蘭傑因果關系,並利用韓國、菲律賓、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數據作了實證研究。他們進行了詳細的格蘭傑檢驗(Granger Test),最後得出了匯率對股價的影響十分顯著的結論,這與以前對發達國家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一致。在格蘭傑因果關系中,匯率變動影響企業的出口並最終影響股票價格。其政策含義為,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在制訂匯率政策時必須十分謹慎,因為匯率制度的選擇和政策制定對這些國家還處在萌芽中的股市會產生或正或負的沖擊。

匯率是國內外資產價格聯系的橋梁:在各國走向獨立自由浮動匯率的過程中,一般是首先實現本幣經常項目的可兌換。這時,匯率反映的是在經常項目基礎上的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同樣,在這樣的條件下,外國資金不可能參與本國股市的炒作,股價的浮沉基本上只是反映本國投資者對經濟走勢和公司業績的預期。匯率的變化首先必須影響實體經濟,然後再在股票價格上間接反映出來,因而其時滯較長。對於那些出口導向型的小國(如韓國),這一反向關系十分明顯,但這時股價的漲落則幾乎沒有明顯的對匯率的反饋關系。然而,一旦政府實行本幣在資本項目的可自由兌換,情況就截然不同了。在這種情況下,匯率不僅反映經常項目下的外匯供求,而且也反映資本項目下的外匯進出;不僅反映實體經濟活動,而且也反映金融交易活動。並且,在一個金融自循環的世界中,匯率更主要的是反映金融活動的外匯供求。在資本市場開放的條件下,股票價格則不僅反映本國資金的需求,還反映外國投機資本對本國經濟運行狀況的預期,股票市場不純粹是一個國內市場,而是帶有某些國際市場的特徵,因此國外資金對股價的巨大影響就必須引起十分重視了。這時,匯率下跌反映的是對本國金融資產需求的下降,股價隨之下降;反之,匯率升值主要會導致股價的上漲,匯率股價是正向的因果關系。

(苑德軍:中國銀河證券公司高級經濟學家;李謙: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李衡: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http://www.globalpu.com/html/Aguluntan/20070812/524.html

2. 股票和匯率有什麼關系

1、匯率與股市是正負相關關系。

2、匯率和股市都是因變數,主動貶或被動貶,股市表現不同。匯率和股市直接的關系不穩定,因為這二者都是因變數,自變數是貨幣流動性、經濟增長。

3、匯率貶值可稱為被動貶值,企業盈利惡化,風險偏好隨之下降,股市下跌。

4、匯率貶值可稱為主動貶值,而主動貨幣貶值時,股市上漲。

股票:

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匯率:

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2)匯率決定的流量導向模型擴展閱讀:

匯率計算:

直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舊匯率/新匯率-1)*100

間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新匯率/舊匯率-1)*100

結果是正值表示本幣升值,負值表示本幣貶值

股票分類:

普通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後對企業盈利和剩餘財產的索取權。

普通股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現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進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優先股

優先股相對於普通股。優先股在利潤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於普通股。

後配股

後配股是在利益或利息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時比普通股處於劣勢的股票,一般是在普通股分配之後,對剩餘利益進行再分配。

如果公司的盈利巨大,後配股的發行數量又很有限,則購買後配股的股東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發行後配股,一般所籌措的資金不能立即產生收益,投資者的范圍又受限制,因此利用率不高。

垃圾股

經營虧損或違規的公司的股票。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股票

網路-匯率

3. 如何看待現在外匯和股市的關系

關於匯率與股價之間的關系,西方已有兩種成熟的理論模型,即匯率決定的流量導向模型和股票導向模型。

前者強調經常項目或貿易平衡,認為存在著由匯率到股價的反向關系,這種分析主要著眼於微觀層面;而後者強調資本項目是動態匯率的主要決定因素,認為存在著由股價到匯率的正向關系,這種分析主要著眼於宏觀層面。

4. 為什麼匯率的決定結論在流量模型與貨幣模型中完全相反

因我國目前是外向型經濟為主,人民幣匯率提高,短期內必然導致出口競爭能力下降。
為此出口導向的產品和行業必將低迷。但為此,國家會加緊針對創新型產業和產品的投入,故相關行業中具有創新技能和實力的企業將在股市又不俗表現。 另外,宏觀講,。

5. 以「一價定律」為基礎闡述匯率決定問題的理論是什麼

建議看一下匯率決定理論。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有國際借貸學說、購買力平價學說利率平價學說、國際收支說、資產市場說。資產市場說又分為貨幣分析法與資產組合分析法。貨幣分析法又分為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和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購買力平價學說:該學說認為,兩種貨幣間的匯率決定於兩國貨幣各自所具有的購買力之比(絕對購買力平價學說),匯率的變動也取決於兩國貨幣購買力的變動(相對購買力平價學說)。假定,A國的物價水平為PA,B國的物價水平為PB,e為A國貨幣的匯率(直接標價法),則依絕對購買力平價學說:e=PA/PB。假定t0時期A國的物價水平為PA0,B國的物價水平為PB0,A國貨幣的匯率為e0,t1時期A國的物價水平為購買力平價PA1,B國的物價水平為PB1,A國貨幣的匯率為e1。PA為A國在t1時期以t0時期為基期的物價指數,PB為B國在t1時期以t0為基期的物價指數,則依相對購買力平價學說,相對購買力平價意味著匯率升降是由兩國的通脹率決定的利率平價理論認為,兩國之間的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的關系與兩國的利率有密切的聯系。該理論的主要出發點,就是投資者投資於國內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應該與按即期匯率折成外匯在國外投資並按遠期匯率買回本國貨幣所得到的短期投資收益相等。一旦出現由於兩國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差異,投資者就會進行套利活動,其結果是使遠期匯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匯率相比,利率低的國家的貨幣的遠期匯率會下跌,而利率高的國家的貨幣的遠期匯率會上升。遠期匯率同即期匯率的差價約等於兩國間的利率差。利率平價學說可分為套補的利率平價(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和非套補的利率平價(Un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套補的利率平價。假定iA是A國貨幣的利率,iB是B國貨幣的利率,p是即期遠期匯率的升跌水平。假定投資者採取持有遠期合約的套補方式交易時,市場最終會使利率與匯率間形成下列關系:p=iA?iB。其經濟含利率平價學說義是:匯率的遠期升貼水平等於兩國貨幣利率之差。在套補利率平價成立時,如果A國利率高於B國利率,則A國遠期匯率必將升水,A國貨幣在遠期市場上將貶值。反之亦然。匯率的變動會抵消兩國間的利率差異,從而使金融市場處於平衡狀態。非套補的利率平價。假定投資者根據自己對未來匯率變動的預期而計算預期的收益,在承擔一定的匯率風險情況下進行投資活動。假定,Ep表示預期的匯率遠期變動率,則Ep=iA?iB。其經濟含義是:遠期的匯率預期變動率等於兩國貨幣利率之差。在非套補利率平價成立時,如果A國利率高於B國利率,則意味著市場預期A國貨幣在遠期將貶值。國際收支學說通過說明影響國際收支的主要因素,進而分析了這些因素如何通過國際收支作用到匯率上。假定Y、Y'分別是本國及外國的國民收入,P、P'分別表示本國及外國的一般物價水平,i、i'分別是本國及外國的利率,e是本國的匯率,Eef是預期匯率。假定國際收支僅包括經常帳戶(CA)和資本與金融帳戶(K),所以有BP=CA+K=0。CA由本國的進出口決定,主要由Y、Y'、P、P'、e決定。因此,CA=f1(Y,Y',P,P',e)。K主要由i,i',e,Eef決定。因此K=f2(i,i',e,Eef)。所以BP=CA+K=f1(Y、Y、P、P'、e)+f2(i、i'、e、Eef)=f(Y、Y'、P、P'、i、i'、e、Eef)=0如果將除匯率以外的其他變數均視為已經給定的外生變數,則匯率將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變化到某一水平,從而起到平衡國際收支的作用,即:e=g(Y,Y',P,P',i,i',Eef)國際收支說指出了匯率與國際收支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有利於全面分析短期內匯率的變動和決定。國際收支說並沒有對影響國際收支的眾多變數之間的關系,及其與匯率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並得出具有明確因果關系的結論。國際收支學說是關於匯率決定的流量理論。資產市場說:依據對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資產市場說分為貨幣分析法與資產組合分析法,貨幣分析法假定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兩者可完全替代。而資產組合分析法假定兩者不可完全替代。在貨幣分析法資產市場說內部,依對價格彈性的假定不同,又可分為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與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1976年,Dornbuseh提出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也即所謂超調模型(overshootingmode1)。他認為商品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調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水平具有粘性的特點,這使得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能成立,經濟存在著由短期平衡向長期平衡的過渡過程。在超調模型中,由於商品市場價格粘性的存在,當貨幣供給一次性增加以後,本幣的瞬時貶值程度大於其長期貶值程度,這一現象被稱為匯率的超調。資產組合分析方法1977年,Branson提出了匯率的資產組合分析方法。與貨幣分析方法相比,這一理論的特點是假定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是不完全的替代物,風險等因素使非套補的利率平價不成立,從而需要對本幣資產與外匯資產的供求平衡在兩個獨立的市場上進行考察。二是將本國資產總量直接引入了模型。本國資產總量直接制約著對各種資產的持有量,而經常帳戶的變動會對這一資產總量造成影響。這樣,這一模型將流量因素與存量因素結合了起來。假定本國居民持有三種資產,本國貨幣M,本國政府發行的以本幣為面值的債券B,外國發行的以外幣為面值的債券F,一國資產總量為W=M+B+e'F。一國資產總量是分布在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外國債券之中的。從貨幣市場來看,貨幣供給是由政府控制的,貨幣需求是本國利率、外國利率的減函數,是資產總量的增函數。從本國債券市場來看,本國債券供給同樣是由政府控制的,本國債券的需求是本國利率的增函數,外國利率的減函數,是資產總量的增函數。從外國債券市場來看,外國債券的供給是通過經常帳戶的盈餘獲得的,在短期內也是固定的。對外國債券的需求是本國利率的減函數,外國利率的增函數,是資產總量的增函數。在以上三個市場中,不同資產供求的不平衡都會帶來相應的變數(主要是本國利率與匯率)的調整。只有當三個市場都處於平衡狀態時,該國的資產市場整體上才處於平衡狀態。這樣,在短期內,由於各種資產的供給量是既定的,資產市場的平衡會確定本國的利率與匯率水平。在長期內,對於既定的貨幣供給與本國債券供給,經常帳戶的失衡會帶來本國持有的外國債券總量變動,這一變動又會引起資產市場的調整。因此,在長期內,本國資產市場的平衡還要求經常帳戶處於平衡狀態。

6. 解釋匯率決定的哪一種理論更有說服力,如何看待不同的匯率理論

匯率決定理論很多,主要的理論有國際借貸學說、購買力平價學說、利率平價學說、國際收支學說、資產市場學說。它們分別從貨幣因素、宏觀基本面因素、實際市場因素、存量因素和流量因素等不同的角度對匯率的決定和變動進行了研究。這些理論都有優點,但也都有不足。一種理論只能針對匯率決定的某一方面進行深入詳盡的闡述。同一種理論在不同時期的解釋能力也是不同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全能的匯率決定理論。但是已有的匯率決定理論是相互補充、相互替代的,它們一起構成了多姿多彩的匯率決定理論體系。

固定匯率制下匯率理論的新發展主要體現在把匯率調整融入到政策優化分析的框架中進行研究。浮動匯率制下匯率理論的新發展主要體現在將現代經濟學的最新發展應用到匯率決定理論研究中,如將預期、不完全信息、博弈論、有效市場理論、GARCH模型、行為金融學及微觀市場結構理論等引入到匯率決定理論研究中。

  1. 國際借貸學說

  2. 國際借貸學說(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出現和盛行於金本位制時期。理論淵源可追溯到14世紀,1961年,英國學者G.I.Goschen較為完整地提出。該學說認為:匯率是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決定。而外匯供求又源於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分為固定借貸和流動借貸兩種。前者指借貸關系已形成,但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後者指已進入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的變化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這一理論的缺陷是沒有說清楚哪些因素是具體影響到外匯的供求。

  3. 2. 購買力平價學說

  4. 購買力平價學說(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理論淵源可追溯到16世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金本位制崩潰,各國貨幣發行擺脫羈絆,導致物價飛漲,匯率出現劇烈波動。1922年,瑞典學者Cassel出版了《1914年以後的貨幣和外匯》一書,系統地闡述了購買力平價學說。該學說認為,兩種貨幣間的匯率決定於兩國貨幣各自所具有的購買力之比(絕對購買力平價學說),匯率的變動也取決於兩國貨幣購買力的變動(相對購買力平價學說)。假定,A國的物價水平為PA,B國的物價水平為PB,e為A國貨幣的匯率(直接標價法),則依絕對購買力平價學說:e = PA / PB。

  5. 3.利率平價學說

  6. 利率平價學說(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的理論淵源可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1923年由凱恩斯系統地闡述。利率平價理論認為,兩國之間的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的關系與兩國的利率有密切的聯系。該理論的主要出發點,就是者於國內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應該與按即期匯率折成外匯在國外並按遠期匯率買回本國貨幣所得到的短期收益相等。一旦出現由於兩國利率之差引起的收益的差異,者就會進行套利活動,其結果是使遠期匯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匯率相比,利率低的國家的貨幣的遠期匯率會下跌,而利率高的國家的貨幣的遠期匯率會上升。遠期匯率同即期匯率的差價約等於兩國間的利率差。利率平價學說可分為套補的利率平價(Covered Interest—Rate Parity)和非套補的利率平價(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7. 4.國際收支學說

  8. 1944年到1973年布雷登森林體系實行期間,各國實行固定匯率制度。這一期間的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是從國際收支均衡的角度來闡述匯率的調節,即確定適當的匯率水平。這些理論統稱為國際收支學說。它的早期形式就是國際借貸學說。這一期間,有影響的匯率理論主要有局部均衡分析的彈性論、一般均衡分析的吸收論、內外均衡分析的門蒙代爾-弗萊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以及注重貨幣因素在匯率決定中重要作用的貨幣論。

  9. 5. 資產市場說

  10. 1973年,布雷登森林體系解體,固定匯率制度崩潰,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匯率決定理論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資本市場說在2O世紀7O年代中後期成為了匯率理論的主流。與傳統的理論相比,匯率的資本市場說更強調了資本流動在匯率決定理論的作用,匯率被看作為資產的價格,由資產的供求決定。

  11. 依據對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資產市場說分為貨幣分析法與資產組合分析法,貨幣分析法假定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兩者可完全替代。而資產組合分析法假定兩者不可完全替代。在貨幣分析法內部,依對價格彈性的假定不同,又可分為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與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7. 匯率決定理論有哪些有什麼分類

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兩種貨幣實際所代表的價值量是匯率決定的基礎回,並在下列主要因素影答響下,匯率不斷變動。
(1)國際收支:其中外貿收支對匯率變動起決定性的作用。外貿順差,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貿收支直接影響外匯供求。
(2)通貨膨脹:既直接關繫到貨幣本身實際代表的價值與購買力,又關繫到商品的對外競爭能力與對外匯市場的心理影響。通貨膨脹減緩,本幣匯率就上漲;反之則下跌。
(3)利率水平對資本的流動的影響:一定條件下,高利率水平可吸引國際短期資金流入,提高本幣匯率;低利率則反之。80年代前半期美元堅挺,即美國實行高利率政策的結果。
(4)各國的匯率政策:匯率政策雖然不能改變匯率的基本趨勢,但一國根據本國貨幣走勢,進一步採取加劇本幣匯率的下跌或上漲的措施,其作用不可低估。
(5)投機活動:特別是跨國公司的外匯投機活動。有時能使匯率波動超出預期的合理幅度。
(6)政治事件:國際上突發的重大政治事件,對匯率的變化也有重大影響。

8. 不同理論視野:貨幣升值如何影響股市

股價指數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而匯率變動則反映貨幣國際購買力的變化。兩者既是兩個主要的金融市場子市場(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價格,又同為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指標。西方學者較早就關注這兩種金融指標的關聯程度。關於匯率和股價之間的關系,西方已有兩種成熟的理論模型,即匯率決定的流量導向模型和股票導向模型。前者強調經常項目或貿易平衡,認為存在著由匯率到股價的反向關系,這種分析主要著眼於微觀層面;而後 者強調資本項目是動態匯率的主要決定因素,認為存在著由股價到匯率的正向關系,這種分析主要著眼於宏觀層面。在微觀層面,有觀點認為,匯率變動影響國內公司和跨國公司的資產組合的真實價值。總的來說,公司股價暴露在匯率風險之下的證據並不明顯。但是,已經發現資源類股票和實業類股票價格對於匯率波動的反應大不相同。當貨幣升值時,實業類股票價格表現較好;而貨幣貶值時,資源類股票的價格則較為堅挺。 在宏觀層面,對匯率與股價關系的探索主線,集中在股票綜合指數與匯率浮動價值的相互聯繫上。Smith(1992)利用美、日、德三個發達國家的數據構造了一個廣義模型進行描述。他的模型得出結論說,股價和匯率之間存在著重要的正向相關關系。但也有的學者認為,股價和匯率之間有強烈的負相關關系(Soenen Hennigar,1988)。 總的看來,不管在微觀還是宏觀層面上,對於股價和匯率的關系,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證的角度,都遠未達成共識,特別是對這兩種金融價格變數的因果關系及其作用方向還未作出探討。尚需指出的是,以前的所有研究均未涉及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在這些市場中,政府的政策導向對股價的影響很大。 Abdalla和Murinde(1997)在這方面做了開拓性的研究。他們首先定義了關於股價和匯率關系的格蘭傑因果關系,並利用韓國、菲律賓、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數據作了實證研究。他們進行了詳細的格蘭傑檢驗(Granger Test),最後得出了匯率對股價的影響十分顯著的結論,這與以前對發達國家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一致。在格蘭傑因果關系中,匯率變動影響企業的出口並最終影響股票價格。其政策含義為,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在制訂匯率政策時必須十分謹慎,因為匯率制度的選擇和政策制定對這些國家還處在萌芽中的股市會產生或正或負的沖擊。 匯率是國內外資產價格聯系的橋梁:在各國走向獨立自由浮動匯率的過程中,一般是首先實現本幣經常項目的可兌換。這時,匯率反映的是在經常項目基礎上的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同樣,在這樣的條件下,外國資金不可能參與本國股市的炒作,股價的浮沉基本上只是反映本國投資者對經濟走勢和公司業績的預期。匯率的變化首先必須影響實體經濟,然後再在股票價格上間接反映出來,因而其時滯較長。對於那些出口導向型的小國(如韓國),這一反向關系十分明顯,但這時股價的漲落則幾乎沒有明顯的對匯率的反饋關系。然而,一旦政府實行本幣在資本項目的可自由兌換,情況就截然不同了。在這種情況下,匯率不僅反映經常項目下的外匯供求,而且也反映資本項目下的外匯進出;不僅反映實體經濟活動,而且也反映金融交易活動。並且,在一個金融自循環的世界中,匯率更主要的是反映金融活動的外匯供求。在資本市場開放的條件下,股票價格則不僅反映本國資金的需求,還反映外國投機資本對本國經濟運行狀況的預期,股票市場不純粹是一個國內市場,而是帶有某些國際市場的特徵,因此國外資金對股價的巨大影響就必須引起十分重視了。這時,匯率下跌反映的是對本國金融資產需求的下降,股價隨之下降;反之,匯率升值主要會導致股價的上漲,匯率股價是正向的因果關系。 (苑德軍:中國銀河證券公司高級經濟學家;李謙: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李衡: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9. 為什麼匯率和股市會變化

關於匯率與股價之間的關系,西方已有兩種成熟的理論模型,即匯率決定的流量導向模型和股票導向模型。

前者強調經常項目或貿易平衡,認為存在著由匯率到股價的反向關系,這種分析主要著眼於微觀層面;而後者強調資本項目是動態匯率的主要決定因素,認為存在著由股價到匯率的正向關系,這種分析主要著眼於宏觀層面。

在微觀層面,有學者認為,匯率變動影響了國內公司和跨國公司資產組合的真實價值。例如,如果預測真實美元匯率上升,公司利潤由於收匯減少而下降,則公司股價就會下跌。總的來說,公司股價暴露在匯率風險之下的證據並不明顯。但是,已經發現資源類股票和實業類股票價格對於匯率波動的反應大不相同。當貨幣升值時,實業類股票的價格表現較好;而當貨幣貶值時,資源類股票的價格則較為堅挺。

在宏觀層面,對匯率與股價關系的探索主線,集中在股票綜合指數與匯率浮動價值的相互聯繫上。國外有學者利用美國、日本、德國三個發達國家的數據構造了一個廣義模型進行描述。在其模型中,相關變數包括政府債務、經常賬戶盈餘、國與國之間的利率差距、股票市值、債券的市值以及匯率等,從而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宏觀金融變數交叉影響下股價與匯價的關系,並由此得出結論,認為股價和匯率之間存在著重要的正向相關關系

總的看來,不管在微觀還是宏觀層面上,對於股價與匯率的關系,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證的角度都遠未達成共識,特別是對這兩種金融價格變數的因果關系及其作用方向還未作出探討。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研究均未涉及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而後者政府的政策導向對股價的影響很大。

10. 股票漲和人民幣的匯率有關系么

因我國目前是外向型經濟為主,人民幣匯率提高,短期內必然導致出口競爭能力下降。為此出口導向的產品和行業必將低迷。但為此,國家會加緊針對創新型產業和產品的投入,故相關行業中具有創新技能和實力的企業將在股市又不俗表現。
另外,宏觀講,在一個國家,如果利率(匯率)的上升就會導致,該國家的匯率(利率)的下降的,但是,這個結論不一定在任何的情況都是成立的,但是理論是這樣的。
那麼利率下降進一步會導致股市投資活躍,或者保持牛市。

閱讀全文

與匯率決定的流量導向模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
短期理財性基金 瀏覽:648
第五套人民價格表 瀏覽:353
大步集團掌握重工 瀏覽:84
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的融資比例較低 瀏覽:17
外匯交叉盤跟只哦按有什麼區別 瀏覽:688
融資許可證哪裡辦 瀏覽:362
銀行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資料保留 瀏覽:676
高杠桿買房下跌 瀏覽:11
理財基金裡面取錢要多久到賬 瀏覽:491
分散材料價格走勢 瀏覽:350
日元6月份匯率是多少 瀏覽:851
稀有貴金屬胩 瀏覽:40
南京中國平安金融公司 瀏覽:863
股票瘋狂時刻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