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主力或者莊家要買多少股,股票價格才會上漲,比如一個公司總市值10億,流通值1億,流通股
這可不一定。
如果在行情好時,可能只要買幾十萬股,就可能使股價大漲。如果行情不好甚至很差時,恐怕買個幾百萬股都不一定能漲上去。
還要該股是否有利好或利空消息,不同的消息都會使莊家操盤難度發生變化。
還要考慮持倉者的情況,如果正好有幾個大戶、原始股東或者機構持股的成本非常低,並且有強烈的套現意願,那麼此時莊家來大幅拉抬股價,就會給這幾個大戶、原始股東或機構給抬轎了,最終莊家被套。
Ⅱ 散戶和主力的持倉在什麼比例時股票最容易拉升
判斷一支股票主力的持倉成本,首先要看這支股票流通盤的大小,如回果是小盤股的話主力控盤答只要達到30%-40%完全可以拉動這支股票,如果要是大盤的話比例就相對要高一些至少要在50%-60%主力才能去拉動這支股票。而散戶的持倉比例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的是去看主力的持倉。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Ⅲ 股票主力建倉後要拉升多少才可能獲利出貨
建倉也叫開倉,是指交易者新買入或新賣出一定數量的期貨合約。
期貨交易的全過程可以概括為建倉、持倉、平倉或實物交割。在期貨市場上買入或賣出一份期貨合約相當於簽署了一份遠期交割合同。如果交易者將這份期貨合約保留到最後交易日結束他就必須通過實物交割或現金清算來了結這筆期貨交易。然而,進行實物交割的是少數,大部分投機者和套期保值者一般都在最後交易日結束之前擇機將買入的期貨合約賣出,或將賣出的期貨合約買回。即通過一筆數量相等、方向相反的期貨交易來沖銷原有的期貨合約,以此了結期貨交易,解除到期進行實物交割的義務。這種買回已賣出合約,或賣出己買入合約的行為就叫平倉。建倉之後尚沒有平倉的合約,叫未平倉合約或者未平倉頭寸,也叫持倉。交易者建倉之後可以選擇兩種方式了結期貨合約:要麼擇機平倉,要麼保留至最後交易日並進行實物交割。
在股票市場上,建倉、平倉和持倉的含義與上面一樣。簡單地說,這三者意思是:買、賣與繼續持有股票。
Ⅳ 散戶和主力的持倉在什麼比例時最容易拉升
參考:對於晶元判斷
股權分配是股市操作的基本前提,如果判斷准確,成功的希望就會增加很多,有大股東確定下列的分布方式。
1.報表的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中,只有國家股和流通股的簡單資本結構,前面的10名股東持有流通股的大部分,有兩種方法來判斷:一個前10持有流通股累加起來,看有多少掌握了這種分析的干預機構的適宜性。其次,炒作10後的情況,一些人認為,如果不低於0.5%,去年持股可以判斷該股集中籌碼較為集中,但莊家有時假的,他保留了晶元的一些前股東,所以,因為它是很難看到的變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前10增持占流通股低於0.2%,則後面更低,則可確定的低濃度。
2.通過公開信息制度,股市已經宣布的同一天,每天最多隻個股跌幅超過7%的交易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一個五年或座位銷售部門的名稱和成交金額最大的營業額數,如果放量個股上漲,然後釋放,大多集中采購。如果放量,公告主要集中賣家。這些數據可以在電腦上找到,或見在報紙上。如果這些席位的營業額也佔到總營業額的40%,就可以判斷出那裡沖。
3.通過盤口和盤面,盤面是指K線圖和成交量柱狀圖,盤口是指即時行情成交窗口,有兩個主要的建倉:低吸建倉和拉高建倉。建倉低吸低的日交易量,盤面上看沒有,但不是從盤口內盤外盤看到拉高建倉導致放量上漲較大,可以從盤面上來看,莊家出貨時,股價可見暴跌到嘴的胃口,或形態剛好落到倒在另一個時候,通常量有所下降,這將是顯而易見的。
4.如果一隻股票突然放量上漲一兩個星期之內,超過100%,累計成交額,最莊家拉高建倉的股票,若首日上市成交額超過70%或體積多在第一周的100%,新莊,一般結算。
5.如果某隻股票長時間低位徘徊(一般來說時間可長達4-5個月),成交量不斷放大,或間斷性放量,而且底部被不斷抬高,可以經銷商分析已逐步收集籌碼低。但是應當注意的是,徘徊較長,表明該經銷商在未來更有利可圖的晶元,並且它的長期目標。
Ⅳ 莊家想控盤,一般要得到流通股的百分之多少的股票
在我們的市場中,大多數都是中線莊家,其控盤度大約在40%~60%之間,這種持倉量活躍程度較好,即莊家的相對控盤,超過60%的持倉量時,即達到絕對控盤的階段,這種股,大多是長線莊家所為,因為在一隻股票中有20%的籌碼屬絕對的長線投資者,這批人等於為莊家鎖倉,當然控盤度是越高越好,因為個股的升幅與持倉量大體成正比的關系。據傳0048康達爾的控盤程度達到90%,所以才會有十幾倍的漲幅。一般而言,股價在上漲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是30%左右,而在股價下跌時莊家所佔的比率大約是20%左右。但股價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我們初步假設放量/縮量=2/1,這樣我們可得出一個推論:前題假設為若上漲時換手200%,則下跌時的換手則應是100%,這段時間總換手率為300%,則可得出莊家在這段時間內的持倉量=200%×30%-100%×20%=40%,即莊家在換手率達到300%時,其持倉量才達到40%,即每換手100%時其持倉量為40%/300%×100%=13.3%,當然這里有一定的誤差,所以我們把從macd指標金叉的那一周開始,到你所計算的那一周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來再除以流通盤,可得出這段時間的換手率,然後再把這個換手率×13.3%得出的數字即為莊家的控盤度,所以一個中線莊家的換手率應在300%~450%之間,只有足夠的換手,莊家才能吸足籌碼。至於成本,可採用在所計算的那段時間內的最低價加上最高價,然後除以2,即為莊家的成本區,雖然簡單,但相當實用,誤差不超過10%,我們把莊家的成本和持倉量計算出了以後,莊家的第一目標為成本×(50%+1),即若莊家成本為10元,則其最低目標即第一目標為15元,這樣我們就可在操作上做到有的放矢。
,尤其當新股上市時,更應注意這個指標
。
http://www.hqcx.net
Ⅵ 主力要拉升一隻股票,是因為散戶持倉比重大,或是大戶持倉比重大
肯定是看莊家的持倉比例,如果莊家的已經吸足籌碼,這只個股就快拉升。或者,這只個股近期有特大利好,莊家也會拉升吸籌碼。
主力運作一隻股票常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低位時在分時圖上經過一定時間的橫盤放很小的量拉出長陽,隨機又橫盤、下跌(下跌的區間極限位是拉升值的15%。例如一隻股票從4元拉到4.2元拉升值為4.2-4=0.2,0.2的15%即下跌點位在4.17元),隨後快速拉升完成第二波段,此波可能拉漲停。日K線上看類同。主力用很少的資金就能輕松地拉出長陽或漲停,說明主力收集籌碼已完,已基本控盤,盡快拉出成本區域,這是牛頭初仰。
第二,一隻股票,無論分時還是日K線的走勢不受大盤左右,你跌我長,你小漲我大漲,你大漲我可能跌我行我素,走勢絕對獨立。這說明大部分籌碼已落入主力囊中。這樣做的目的和原因是:
1、有浮籌砸盤,主力便把籌碼托住,封死下跌空間,以防廉價籌碼被人搶了去;
2、有游資搶盤,但由於種種原因此時仍不想發動行情,於是便有兇狠的砸盤出現,封住股價的上漲空間,不讓短股價拉起這主要是在第一波拉升後,主力一是為了要觀察散戶的跟盤,二是觀察是否有其它主力搶盤,三是為了休養生息為下波的拉升做准備,以防操盤計劃被打亂。這一段時間的股票的K線形態表現為橫向盤整、沿均線小幅震盪盤升或小幅下跌。
Ⅶ 為什麼有的股票,一天時間主力持倉股就可以從大約10%增加到70%
一方面要相信它的存在,主力有若干戶頭。另一方面不要輕易相信數據,我相信那是後台人造的。
Ⅷ 主力持倉是不是越多越好啊
主力持倉沒有越多越好這一說,只能看持倉的階段。如果主力是剛收集完畢後版的權重倉持有,那麼這只股票後市拉升的可能性大,這種股票要買入,越多越好,如果主力已經拉升結束,這時就面臨著減倉的問題了,這種股票不能買入,這是就不是越多越好了。
如果是小盤股的話主力控盤只要達到30%-40%完全可以拉動這支股票,如果要是大盤的話比例就相對要高一些至少要在50%-60%主力才能去拉動這支股票。
(8)股市主力持倉多少才能拉升個股擴展閱讀
算主力持倉數量的方法:
1、通過實戰的摸索,在判斷主力持倉量上可通過即時成交的內外盤統計進行測算,公式一:當日主力買入量=(外盤×1/2+內盤×1/10)÷2,然後將若干天進行累加。
2、將底部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經驗參數,即可大致估算出主力的持倉量。公式二:主力持倉量=階段總成交量(參照公式一條件)×(經驗估值1/3或1/4),為謹慎起見,可以確認較低持倉量,即用1/4的結果。
Ⅸ 股票主力籌碼集中多少 主力持倉多少 最好
主力要拉升某隻股票,至少要收集到該股流通盤的25%的籌碼,否則會被其他主力搶庄或白給別人抬轎。
Ⅹ 股市持股多少為主力
在股市中,幾乎每隻股票都有主力或者說莊家,只是實力有大有小,介入的程度有專深有淺。可以運用資金流屬向與籌碼分布動態分析系統來跟蹤和辨別主力市場意圖。,
開始用模擬炒股多練習比較好 ,我用的牛股寶,裡面虛擬資金可以炒股,大盤和實盤是同步的,通過實戰的摸索,在判斷主力持倉量上可通過即時成交的內外盤統計進行測,公式一:當日主力買入量=(外盤×1/2+內盤×1/10)÷2,然後將若干天進行累加。根據筆者經驗,至少換手率達到100%以上才可以停止追蹤。所取時間一般以60至120個交易日為宜。因為一個波段主力的建倉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該公式需要投資者每日對目標個股不厭其煩地統計分析,這樣誤差率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