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時所有者權益項目的處理
一、原理:
1、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都是以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的,而所有者權益項目是以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的,正是因為這樣才能計算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而「未分配利潤」項目其實是由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結果過入,對於利潤可以採用發生時的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
2、當企業的子公司、合營企業、聯營企業和分支機構的記賬本位幣不同於企業的記賬本位幣時,在將企業的境外經營通過合並報表、權益法核算等納入到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時,需要將企業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折算為以企業記賬本位幣反映。
二、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 第四章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第十二條 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二)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按照上述(一)、(二)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 比較財務報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規定處理。
三、第十四條 企業在處置境外經營時,應當將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 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自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部分處置境外經營的,應當按處置的比例計算處置部分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四、第十五條 企業選定的記賬本位幣不是人民幣的,應當按照本准則第十二條規定將其財務報表折
(1)匯率財務報表擴展閱讀
需要進行外幣報表折算的事項主要有:
1、編制跨國公司的合並會計報表的需要
由於編制合並報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母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等的需要,因而合並報表通常應以母公司報表所用貨幣來表述。
2、母(總公司)公司為了考核、評價國外子公司(分支機構)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 ;也需要將國外子公司用外幣表述的報表轉換為按母公司(總公司)所用貨幣表述的報表。
3、在國外資本市場有證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必須按上市地區的貨幣對外報告。或有義務向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報告財務信息。
(參考資料 網路 外幣報表折算)
『貳』 關於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第二個問題是
在外幣利潤表中 有一個情況是這樣的 減:營業外支出$33000 下一行為 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30000 那麼問題就是 當我減去營業外支出時 這個其中要不要再減還是不再計算(說的簡單一點 因為非流動資產那個是在另一行 我不知道營業外支出的價格是否已經包含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不用再減3W了,已經包含在3.3W里了。
『叄』 採用現行匯率法,編制M公司折算後的財務報表。
缺年初未分配利潤的折算後金額 ,假定年初折算後金額假定為557*8.2=4567.4,則
利潤表
項目 美元金額 折算匯率 折後人民幣金額
營業收入 3138 8.1 25417.8
營業成本 1584 8.1 12830.4
營業利潤 1554 — 12587.4
期間費用 430 8.1 3483
營業利潤 1124 — 9104.4
營業外凈損益 65 8.1 526.5
稅前利潤 1189 — 9630.9
所得稅 392 8.1 3175.2
凈利潤 797 — 6455.7
年初未分配利潤557 — 4567.4
可供分配利潤1354 — 11023.1
提取公積金 80 8.1 648
應付股利 399 8.1 3231.9
年末未分配利潤875 — 7143.2
1 資產負債表
項目 美元金額 折算匯率 折後人民幣金額
速動資產 500 8 4000
存貨 450 8 3600
固定資產 1100 8 8800
折舊 210 8 1680
資產合計 1840 — 14720
流動負債 150 8 1200
長期負債 161 8 1288
負債合計 311 — 2488
實收資本 500 8.5 4250
公積金 154 8.5 1309
未分配利潤 875 — 7143.2
所有者權益合計 1529 — 12702.2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 — — -470.2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合計1840 — 14720
『肆』 財務報表做成時,應該怎樣定當月的匯率呀
月末的資產負債表中,涉及外匯的資產或負債,可按當月月末匯率(收盤價)計算。未分配利潤等,按利潤表已折算金額結轉。
月末的利潤表中,涉及外匯的交易(收入,成本、費用等),按實際發生時的匯率計算,如果匯率當月匯率變動不大,可按當月平均匯率計算。
月末的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涉及外匯的交易(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按月末計算「可供出售金額資產利得和損失時」以月末匯率計算。
具體方法可參考《企業會計准則第19章——外幣折算》。
『伍』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的一般原則有哪些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境外經營財務報表的折算
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1.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2.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3.按照上述規定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
比較財務報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規定處理。
企業選定的記賬本位幣不是人民幣的,應當按照境外經營財務報表折算原則將其財務報表折算為人民幣財務報表。
當期計提的盈餘公積採用當期平均匯率折算,期初盈餘公積為以前年度計提的盈餘公積按相應年度平均匯率折算後金額的累計,期初未分配利潤記賬本位幣金額為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潤記賬本位幣金額的累計。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為以記賬本位幣反映的凈資產減去以記賬本位幣反映的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及未分配利潤後的余額。
(二)包含境外經營的合並財務報表編制的特別處理
1.少數股東應分擔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應並入少數股東權益列示於合並資產負債表。
借:外幣報表折算差額
貸:少數股東權益
2.實質上構成對境外經營凈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產生的匯兌差額的處理。
母公司含有實質上構成對子公司(境外經營)凈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的情況下,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應分別以下兩種情況編制抵銷分錄:
(1)實質上構成對子公司凈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以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記賬本位幣反映,則應在抵銷長期應收應付項目的同時,將其產生的匯兌差額轉入「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目。 即,借記或貸記「財務費用--匯兌差額」科目,貸記或借記「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科目。
借:外幣報表折算差額
貸:財務費用
或作相反分錄。
(2)實質上構成對子公司凈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以母、子公司的記賬本位幣以外的貨幣反映,則應將母、子公司此項外幣貨幣性項目產生的匯兌差額相互抵銷,差額轉入「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目。
如果合並財務報表中各子公司之間也存在實質上構成對另一子公司(境外經營)凈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應比照上述編制相應的抵銷分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陸』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中未分配利潤按什麼匯率折
1.未分配利潤項目的折算金額=期初金額(歷年累計下來的,既有外幣金額也有人民幣金額,不需要折算)+本年凈利潤*匯率(這個匯率與利潤表中凈利潤採用的匯率是一致的。
2.由於資產負債表不同項目採用的折算匯率不同,在折算過程中會產生差額,在合並資產負債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作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目列示。而每年折算差額的變動則構成其他綜合收益,在綜合收益表中列示。
報表折算事項
需要進行外幣報表折算的事項主要有:
1、編制跨國公司的合並會計報表的需要
由於編制合並報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母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等的需要,因而合並報表通常應以母公司報表所用貨幣來表述。
2、母(總公司)公司為了考核、評價國外子公司(分支機構)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 ;也需要將國外子公司用外幣表述的報表轉換為按母公司(總公司)所用貨幣表述的報表。
3、在國外資本市場有證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必須按上市地區的貨幣對外報告。或有義務向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報告財務信息。
如果外幣報表折算的目的是為了編制合並報表,則應特別注意兩點:
第一,在折算之前,應當統一母公司與國外子公司的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使子公司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與母公司的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保持一致。
兩者不一致時,應當按照母公司本身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對子公司會計報表進行調整,根據調整後的會計報表進行折算,或者要求國外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要求編報相同會計期間的會計報表 。
第二,母公司應當盡可能統一母公司與國外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使國外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與母公司保持一致。
當國外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與母公司不一致時,母公司應當按照本身規定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對子公司的會計報表進行必要的調整,根據調整後的會計報表進行折算。
依據重要性原則,如果國外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與母公司的要求差異不大,母公司也可直接根據該會計報表進行折算。
『柒』 外匯匯率持續波動 如何導致集團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特別風險
匯率風險,指由於匯率的變動,以外幣記價的收支或凈資產折算為本幣後產生的價值變化。由於匯率的不確定性,企業可能在貨幣折算後面臨損失或收益。這其中,包括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
交易風險,是由於匯率波動而引起的短期現金流量及收益變化的風險。需要採取套期保值措施保持公司資金穩定性與短期利潤。會計風險,是由於匯率變化,以外幣計價的凈資產會導致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項目發生價值波動,影響企業的現金頭寸、實施計劃項目的能力、短期利潤與相關財務比率。
而經濟風險,則是由於匯率發生波動而引起國際企業未來收益變化的一種潛在的風險。許多跨國經營的企業都會主動採用套期保值策略,定期採用各種匯率工具管理企業的現金流與資產價值。
『捌』 匯兌損益報表中如何反應
不同性質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不同的會計報表,影響財務報表上的不同內容。
對於交易損益來說,由於它是隨著外幣業務的產生而產生的,而外幣業務由通常對應著一定的貨幣兌換行為,所以交易損益會真正發生,即交易損益的產生會最終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因此,交易損益應當計入企業的損益表,影響企業的應稅收益。
對於換算損益來說,它只是換算外幣財務報表的過程中,由於使用的匯率不一致而產生的一個差額數字,它是永遠不會真正產生的,即換算損益的產生不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
因此,換算損益不應當計入公司的損益表而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它應當在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換算損益」進行反映。
從處理的時間來看,可以分為兩種方法:
一種是把匯兌損益計入當期會計報表,進行立即認定。
一種是根據各種不同的規則進行遞延處理。
對於「已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清算當期的損益表,影響當期的損益;而「未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項目,則應遞延至其發生,即遞延至交易實際清算時,再列入損益表。
總之,對於交易損益而言,只有當其實際發生時,才會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應當計入損益表。此外,某些與取得長期資產或產生長期負債有關的匯兌損益,如果數額較大,則應當在長期資產的使用期或長期債務的有效期內進行攤銷。
換算損益由於不涉及不同的會計期間,所以不存在遞延與否的問題。
匯兌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財務費用」科目。
(8)匯率財務報表擴展閱讀:
按會計制度規定,匯兌損益按照下列原則處理:
1)籌建期發生的匯兌損失與匯兌收益相抵後,如為損失凈額,應從企業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按不短於5年的期限平均攤銷;如為收益凈額,按下列方法處理:
一是從企業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按不短於5年的期限平均轉銷;
二是留待彌補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虧損;三是留待並入清算收益。上述三種處理辦法,由企業自行選定。
2)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匯兌損失凈額,計入財務費用;
3)清算期間發生的匯兌損失凈額,計入清算損益。其中與購建固定資產等直接有關的匯兌損益,在所購建的資產尚未交付使用,或雖已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前,計入資產的購建成本,同利息處理辦法一樣。
『玖』 會計外幣記賬匯率怎樣確定
會計制度規定,外幣業務的記賬匯率可以選用外幣業務發生當日的市場匯率作為記賬匯率,也可以選取外幣業務發生當期期初的市場匯率作為記賬匯率,一般是當月1日的市場匯率。
另外,公司財務制度實際上應當規定採取哪一種匯率,業務發生日或者當期期初匯率二選一。企業一旦確定記賬匯率就不得隨意更改,如果有需要更改的特殊情況,企業需要在財務報表的補充資料中做說明。
記賬匯率的種類及記賬匯率所屬時間的不同。都會對匯兌損益產生影響。財政部94財會字第05號文件《關於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後企業外幣業務會計處理的規定》中認定記賬匯率是市場匯價。
(9)匯率財務報表擴展閱讀:
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規定,記賬匯率可以是外幣業務發生當日的匯率,也可以是當月1日的匯率。記賬匯率一經選用,在登記入賬時不得隨意變更。具體應用時,對於取得以外幣結算的資產、負債及相關的收入和費用,可以採用外幣業務發生時當日的匯率或當月1日的匯率記賬。對於以外幣投入的資本:
1、合同或章程有約定匯率的,就按約定的匯率入賬。
2、合同或章程未約定匯率的,如果注冊貨幣與記賬本幣一致的,可採用當日匯率記賬;如果注冊
貨幣與記賬本幣不一致,應當按第一期第一次收到出資額時的匯率記賬。對於投入的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按投入當日或當月1日的匯率入賬。
實際工作中,企業會計人員為了方便或者已有的習慣,往往各行其是,並沒有完全按照規定進行會計處理,企業內部如果採用不同的記賬匯率,在購貨或銷貨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不同的購貨成本、不同的銷售收入等。
造成會計處理的不一致,會使會計信息不可比。在不同企業採用不同的記賬匯率時,企業之間會計信息也缺乏可比性。
『拾』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時實收資本按什麼進行折算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時實收資本既可以按照收到投資者投資當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按照交易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兩者是一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