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物理杠桿知識:
M1*L1=M*L2
M2*L2=M*L1
L1+L2=L
L M1 M2均已知
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㈡ 初中物理杠桿知識點是什麼
杠桿受力有兩種情況:
1、杠桿上只有兩個力: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2、杠桿上有多個力:
所有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等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這也叫作杠桿的順逆原則,同樣適用於只有兩個力的情況。
(2)初中物理人教版杠桿ppt擴展閱讀: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
1、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2、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㈢ 初中物理的杠桿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
在生活中回根據需要,杠桿可以答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彎的,但必須是硬的物體。
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釣魚竿等,都是杠桿。
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阻力臂是動力臂一半的杠桿。
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和支點
⒈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通常用O表示。
⒉動力:為達到目的而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表示。
⒊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表示。
⒋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通常用L1表示。
⒌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註: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就說此時杠桿處於平衡狀態。
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變形式:
F1:F2=L1:L2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㈣ 初中物理 杠桿 要有具體過程
已知:l=2.2m F1=680N F2=420N
求:(1)G (2)木料距離細端的長度l1
解: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2.2×680=G×l1
2.2×420=G×(2.2- l1)
解得l1=1.36m G=1100N
㈤ 一道初中物理 杠桿
逐漸變小。因為在勻速提升過程中,F方向和杠桿始終垂直,也就是L1不變,且重物G不變,但是因為你是勻速要保持杠桿平衡 就得FL1=GL2,且在提升過程中重物的力臂L2是越來越小,根據公式 就得F越來越小。
㈥ 初中物理杠桿
圖看不清楚,掃描一張清楚的,才可以幫你解答啊
㈦ 初中物理,杠桿
(1)第一空你填對了,第二空:使力臂沿著杠桿,便於測量力臂長度;
第三空:使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從而可以不考慮杠桿的重力對其轉動的影響。
(2)A處離杠桿的支點O有3 個單位長度,B處離支點O的4個單位長度;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F1=4,L1=3、L2=4,F2=4*3/4=3,所以在B處掛同樣的鉤碼3個。
(3)變大,因為當彈簧秤向右傾斜時,力的方向變了,力的力臂變小(如圖)所以拉力變大,即彈簧秤示數變大。
㈧ 初中物理杠桿
首先建立情景把示意圖畫出來,此題中球是一個杠桿,球與台階交接點位支點,球心為球受重力的重心(即杠桿阻力的作用點)由球心豎直向下的方向即阻力方向。由支點作阻力方向垂線及阻力(球重力)力臂,由勾股定理力臂長為40CM(垂足與圓心之間為50CM-20CM=30CM,圓心與支點間距為半徑50CM);
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 = F2L2 ,阻力阻力臂(即F2L2)乘積一定,當動力臂(L1 )最大時動力(F1)最小,直徑作為力臂比圓的弦大,所以連接支點圓心延長至圓周作此直徑垂線,即位最大力方向,動力臂為100CM,代入方程:F1*100CM=1000N*40CM 所以動力F1 為400N
㈨ 初中物理杠桿請教
不用畫圖,
直接可以在杠桿上,讀出來。
因為:
這叫杠桿尺,
力臂在杠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