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率定值偏高等於對非貿易生產給予補貼

匯率定值偏高等於對非貿易生產給予補貼

發布時間:2021-05-18 11:45:42

匯率變動會對國際收支產生什麼影響

1、匯率變化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貨幣貶值對一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影響;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會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

2、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就業、國民收入及資源配置的影響。

當一國本幣匯率下降,外匯匯率上升,有利於促進該國出口增加而抑制進口,這就使得其出口工業和進口替代工業得以大力發展,從而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國內就業機會因此增加,國民收入也隨之增加。

3、匯率變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小國的匯率變動只對其貿易夥伴國的經濟產生輕微的影響,發達國家的自由兌換貨幣匯率的變動對國際經濟則產生比較大的,甚至巨大的影響。

(1)匯率定值偏高等於對非貿易生產給予補貼擴展閱讀:

種類

(1)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1、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並只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

2、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一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干預。

⑵ 論述題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外貿企業及對策
交換率,也被稱為匯率是一國貨幣的比率,折算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兩種貨幣之間的,比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另一個國家的貨幣表示。匯率問題是密切相關的重要的國際金融問題和國家的經濟,匯率升值或貶值將有顯著影響一個國家的外貿。

中國的匯率制度已經歷了幾個階段,1949年至1952年匯率制度的初期,實行集中的外匯管理體制,1953年至1978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外匯管理體制國有外貿公司負責管理;外匯管理體制為1979年至1993年期間經濟結構調整,外貿,根據同意的外匯供給和需求狀況由買家和賣家,中國人民銀行於1994年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度干預市場,外匯管理體制,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軌,浮動匯率制度。

1994年人民幣匯率並軌後,大量的固定匯率在1997年底的亞洲金融危機後,直到2005年7月,與美元名義「脫鉤」基本上是中國經濟增長已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別是在2002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的固定匯率成為貿易大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從2003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掛鉤美元,日益惡化的外部經濟不平衡的原因。 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匯率上漲超過7元對美元在外匯市場上,這不僅對中國的經濟與全球經濟的關系是一個標志性的標記,但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貿易

(一)的有利影響,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進口和出口貿易

1,人民幣升值可以改善貿易條件。的陪同下,貿易順差急劇增加,中國的貿易條件惡化,在最近幾年。商務部2093至00年的一項調查報告,以1995年為基期的整體貿易條件指數下降了13%。在2003年,出口商品價格指數為104,7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為109.7,貿易條件指數為95.4%,低於去年同期的98.8%。這意味著中國的出口商品價格相對於進口商品價格的比例在下降,我國必須出口更多的商品進口貨物出相同數量的國民福利損失換取。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會降低進口產品,尤其是價格較低的原材料和高科技設備的價格,公司將加快引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產品更新換代和產品升級動態比較。由於絕大多數轉口的進口產品。因此,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幫助中國企業從產業鏈低端向高端延伸,改善貿易條件。這將有助於更好地利用全球資源,提高國民福利,並提高我們的整體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人民幣升值可以優化外貿商品結構。目前,中國的貿易結構是不合理的,大多數企業在勞動力的密集型和技術含量是不高的水平,唯一的高科技,深加工產品部分出口往往有短流程,高附加值,真正體現技術水平和元素和高科技產品的生產和從國外進口的中間投入近80%的對外輸出轉移,處理增益和其他因素。一方面是深度加工業務,短鏈深加工進口原料晃動和組件的大部分職業價值的份額增加,另一方面,由於大量的產品價值鏈年底,普遍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品牌和營銷網路容易受到跨國公司,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空鼓情況的制約。通過人民幣升值,最高效的製造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管理不善的排擠,這是符合中國的產業結構變化的發展方向。同時,人民幣升值將導致更激烈的行業競爭中,鼓勵企業通過技術,管理創新,以提高他們的競爭力。創新,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強者變得更強,並能減少與對方低效的企業在海外惡性競爭,也可以加快企業的步伐「走出去」。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國際品牌在日本,德國等許多國家都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長大本國貨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中國的出口產品受到反傾銷訴訟。長期以來,中國主要依靠低成本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實現出口導向戰略的數量擴張,依靠價格優勢迅速佔領國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低端市場。根據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在2005年,美國進口中國紡織品(第61類,62類和63類)20.779億美元,占同類產品總進口的26.01%,鞋類(64 )金額為12.721億美元,進口總額的70.94%;箱包產品(42)的金額為6.259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71.66%類似;玩具及游戲(95)的金額為19.141億美元,進口總額78.24%。一般的情況下是其他發達國家。

這種較高的市場份額,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沖突將不可避免地增加。近年來,中國一直受到反傾銷訴訟最多的國家在世界上。適當提高升值的人民幣,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以緩解國外市場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壓力,同時適當減少外匯留成,出口補貼,貿易信貸和其他方面的出口扶持政策也有利於增加出口企業的競爭力。此外,人民幣升值也可以增加非貿易品的價格,消除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相對價格的扭曲,有利於各個行業,尤其是第三產業的均衡發展。

(二)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進口和出口貿易造成不利影響

進一步上升,實際有效匯率將削弱出口。檢查匯率波動對貿易平衡是看實際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衡量實際匯率的變化主要是看交換之間的相對速度的變化利率和通貨膨脹率,匯率貶值的速度比通脹的速度實際匯率的下降,相反,實際匯率升值。從1993年到2003年,中國的通脹率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然後逐漸趨於穩定,所以中國的實際有效匯率在一定范圍內小幅波動水平普遍上升。從1990年到2003年,名義有效匯率貶值了近40個基點,人民幣升值3.59%,中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的下降,但實際有效匯率。然而,由於人民幣實際有效的交換率升值所帶來的貿易下降的影響是更大的影響,國外收入增長的影響取消了,所以幾個主要貿易夥伴是很容易與中國的人民幣聯系該國的貿易赤字匯率在一起。實際有效匯率升值的條件,人民幣升值將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實際有效匯率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來確定的多邊貿易,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縮小貿易順差。

影響外商在中國投資的積極性。自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優惠待遇已經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資企業和跨國公司進入該國。他們生產的產品除了在國內銷售,在中國出口中所佔的份額很大一部分。 20年來,出口的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出口總額中所佔的比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01年出口總額的50%以上。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意味著,外商在中國投資的成本增加,受外國資金可能會流入資本市場,在中國的「三資企業」的資本投資的影響。與此同時,外商投資企業是中國的進口和出口貿易中,相當大的比例,中國的進口和出口貿易的主要載體。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升值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中國的進口和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不同。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對策

(一)使用金融工具對沖

目前的匯率避險產品主要包括遠期結售匯業務,結構性結算業務,擇期交易,貨幣掉期。遠期外匯對沖中國的金融市場,但有較高要求的企業匯率變動判斷的准確性。國際市場貨幣敞口風險企業常用的固定匯率成本的方法,以對沖外匯風險的金融市場工具。然而,中國的金融機構,對沖工具,從產品結構,設計,費用等方面企業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國的金融機構也應該向企業客戶推出,盡快盡可能的更合適的避風港。

(二)合同條款的選擇,以避免匯率風險

包括短期合同,採用多種計價貨幣或直接用人民幣計價的合同,協商使用固定匯率鎖定成本,提前或推遲結算。簽訂外貿合同,應在合同中加入匯率風險條款。匯率變動導致企業利益受到影響,新規定的實施,以確保企業的利潤空間。例如,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合同條款,在供應期間,人民幣升值的范圍,價格重新調整。

(三)貿易融資的形式,以規避匯率風險

中國發行融資產品,出口融資,打包放款,貼現匯票,進口押匯和國際保理融資的主要信貸。貿易融資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出口押匯及貿易融資,外幣貸款,既解決資金周轉問題,以及即時的外匯,以滿足出口發貨與收匯期間的現金流量的需求,同時也避免了匯率風險。

(四)利用出口信用保險來規避風險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自公司成立以來,有數以千計的企業享受出口信用保險項下的融資機制更直接以避免匯率波動的損失。銀行可以賣掉票據的保險產品,通過我們的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及時紙幣,外匯風險規避提前。

⑶ 關於「人民幣匯率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會造成外貿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導致外貿赤字的增加或順差的減少。在中國出口企業中,外貿企業約佔一半左右,這種情況與日本有著很大的不同,人民幣匯率調整造成人民幣升值對那些依靠價格優勢,科技含量較低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型外貿企業來說,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些企業普遍擔憂是人民幣匯率調整將使他們企業迅速虧損,作為對匯率變化最強烈的感知者,外貿出口加工企業始終站在匯率風險的最前沿。他們的利潤、收益完全建立在對匯率的把握上,稍有偏差,微薄的中間利潤立即付諸東流。所以,匯率調整造成人民幣升值無疑對這些外貿企業來說是壞消息。這些外貿出口加工企業對外貿易大都是以美元做結算的。如果美元在沒有變動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過去1美元可以買到相當於8.27元的東西,若匯率調整到1美元對6.650元人民幣,這些外貿企業的報價就要比過去高許多,他們出口才能不虧本,但是報價高了,這些企業出口產品在價格上的優勢就不明顯了,特別是紡織品行業,目前中國的紡織品出口額佔到出口商品總額的20%左右,現在世界各地基本上都能買到「中國製造」的衣物、鞋帽等紡織品,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目前紡織品行業約有70~80%的企業均為一些作坊型的中小民營企業。他們是在用總資產的40~50%價值去購買原材料賺取5~6%的利潤。這些低附加值的產品利潤較低,報價值也低,如果人民幣升值5~6%,這些企業要麼是賠本賺吆喝,要麼就是關門倒閉。企業應進行一些應對人民幣升值的措施,如提高產品科技含量,降低生產成本,在人民幣沒有升值前接單,必須要考慮到人民幣升值的因素,盡量趕在人民幣升值前出貨。其匯率不太穩定的情況下,對外報價就要適當保留,對自身要採取一些保護措施,要不就是漲價,要不就是等到人民幣匯率穩定之後接單。國家應相應放開人民幣強制結匯,增加結售匯的靈活性.目前人民幣強制結匯制給從事進出口貿易企業造成1%的利潤損失

⑷ 匯率定值偏高等於對非貿易生產給予補貼,這樣

匯率定值偏高,對出口不利,那麼資源被迫從生產出口品的部門流向非貿易部門,如果非貿易品生產部門效率低,這就造成了資源可能從高效率的出口品生產部門流向低效率的非貿易品生產部門,對資源配置不利.題干里已經提到本幣值高估對非貿易生產的補貼作用,問的是這種補貼對經濟的作用,最直接的是不利於資源配置.選A.

⑸ 外匯匯率升高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會有那些影響

①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
②會增強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
③能使其客戶獲得更優質的服務。

當本國貨幣貶值時,有利於本國出口,減少進口,為本國賺取外匯並帶動對外貿易的發展,有利於本國企業「走出去」。但由於貶值刺激了出口需求也會影響國內物價上升,如果主要工業國的貨幣貶值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貿易收支,由此引發貿易戰和匯率戰。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注重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⑹ 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
人民幣大幅升值,出口減少勢必影響經濟增長,並加深失業問題。人民幣大幅升值,會使幾乎所有出口產業都遭受打擊。不過享有外銷低利貸款,外銷退稅,甚至以內銷補貼外銷的產業較沒有受到此等優惠的產業,所受沖擊相對較輕。享受優惠者多為比較不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相關產業或地方政府為了爭取補貼收入,而極力維持生產,這些無競爭力的產業都可依靠補貼勉強存活。而未受優惠者,則有不少是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因無政府補貼而影響生產和出口,結果率先倒閉,造成反向淘汰,致使產業結構趨向惡化。
許多出口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造成污染,雖政府制定法律、規定加以防治,但不守法的業者,沒有按規定進行防治污染投資,所造成的污染推給社會承擔,因此,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即使在人民幣大幅升值後,這些企業的產品仍然可以出口。反之,守法的廠商因負擔了污染防治的處理成本,相對前者缺乏競爭力,在人民幣大幅升值後,無力出口而被迫倒閉,形成守法者遭受淘汰,違法者持續生存的不公平現象。
FX168財經網-全球視野下的中文財經資訊網站-專業外匯黃金資訊網。

⑺ 人民幣匯率升高對國內國際經濟有什麼影響

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1)、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的有利影響
人民幣的升值有利於我國的進口。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條件是一個很大改善,長期的貿易順差,我國對外貿易曾一度處於惡化狀態。據數據表明,我國進口商品價格相對於出口商價格比值在提升,這說明我國國民福利外流必須更多數量的進口產品才能換回同樣數量的出口產品。近年,我國大部分出口的低級產品和製成品的美元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這有利於企業引進先進設備和先進技術,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隨著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得到提升,有利於企業向高端產品發展,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增加就業機會和利福利。
2)、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的不利影響
升值會抑制出口。大多本該銷往國外的產品沉積在國內市場,短期內將加劇國內市場的供求矛盾,使得供大於求,產品價格下降,因此也可以引發其他相關產品價格產品下降。
2、人民幣升值對於我國物價水平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降低了進口商品價格,國內消費者將用進口商品替代國內近似產品消費,使國內進口替代品的需求下降,從而有助於國內一般物價水平的下調。人民幣升值有助於抑制出口,擴大進口,減少國際逆差,從而導致人均的收入減少和物價下跌、匯率改革後,我國對外貿易已經開始呈現出口增速放緩而進口增速加快的趨勢,匯率影響已初步發揮,在內需無法快速提升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必將影響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緩沖物價的上漲。
3、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是廣泛的,首當其沖的是出口型行業。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等原因,這些行業多是來料加工與嚴重依賴外需,其利潤極其微薄。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出口到國外的商品的價格將逐漸上升,促使產業內部的一些企業的價格優勢將逐漸喪失,在此沖擊下,一些競爭力較弱的企業將會被淘汰,而一些擁有先進技術等優勢的企業將脫穎而出,這將改變產業的競爭格局,對於產業結構的升級將是一種推動力。而房地產、石油化工等從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受益。因為這些行業受到國外市場的競爭壓力很小,人民幣升值會減輕這些行業的成本壓力,它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原油,隨著人民幣購買力的增強,進口成本會降低,這些行業從國外引進更多的先進設備和科技成果,有助於企業實力的增強,提升整個產業的水平。
4、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就業形勢的影響
1)、人民幣升值對就業的有利影響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國內就業長期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完成的。當人民幣升值後國內生產的貿易品出口價格將上升,在價格規律的作用下,資源會更多地被配置到國內非貿易部門(以服務業、金融、保險、交通運輸業等第三產業為代表)長期作用下將引起產業結構的調整。這種資源的重新配置將導致以服務業為首的第三產業得到較快發展。而第三產業具有相對高工資的特點.會促進整個社會就業結構調整,吸引更多的人山第一、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就業.這意味著會有更多的老百姓將錢用於服務業的消費,從而有助於擴大內需,增加對國內服務業的勞務需求。綜上所述,人民幣升值在長期階段會通過影響居民消費的增長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帶來就業量的重新上升,並可能超過原來在匯率低估狀態下的就業規模。但是經濟結構調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民幣匯率名義升值對就業的促進作用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顯示出來。
2)、人民幣升值對就業的不利影響
人民幣匯率發生變動,會直接影響我國進出口商品價格,從而影響國內貿易進出口結構調整,導致勞動力在各部門的重新分配,影響社會就業情況。我國目前的出口貿易方式是以加工、代銷較為初級產品的加工貿易為主,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優勢只要表現為價格優勢,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我國出口產品就會因價格優勢的喪失而失去其競爭力,這樣國外對我國出口產品的需求就會減少,將會造成出口企業大量減產,外匯收入減少,在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各出口企業很可能考慮裁員,就會使整個國內就業形勢惡化。
資料來源:論文《當前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⑻ 為什麼匯率變動會對一國的對外貿易有影響

匯率變動對一國經濟的影響
1.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1)影響物價的上漲或下降
匯率變動後,立即對進口商品的價格發生影響。首先是進口的消費品和原材料價格變動,進而以進口原料加工的商品或與進口商品相類似的國內商品價格也發生變動。
匯率變動後,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也發生變動。如本幣匯率下降,則外幣購買力提高,國外進口商就會增加對本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在出口商品供應數量不能相應增長的情況下,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必然上漲。在初級產品的出口貿易中,匯率變化對價格的影響特別明顯。
在資本主義周期的高漲階段,因國內外總需求的增加,進口增多,對外匯需求增加,外幣價格高漲,導致出口商品、進口商品在國內價格的提高,並在此基礎上推動了整個物價水平的高漲。
(2)一定情況下影響出口商品的生產部門
外幣升值時,將使進口商品變得更貴,從而使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上升,削弱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而對以國內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較為有利。
外幣貶值時,將使進口商品變得便宜,從而使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下降,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也增強,而同時以國內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則得不到由於匯率變動而帶來的好處。
非貿易項目由於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而發生的資本流向的變化等,也將對出口商品生產部門的資金供求等方面發生相應的影響。
2.匯率變動對一國對外經濟的影響
(1)對一國資本流動的影響
從長期看,當本幣匯率下降時,本國資本為防止貨幣貶值的損失,常常逃往國外,特別是存在本國銀行的國際短期資本或其它投資,也會調往他國,以防損失。如本幣匯率上漲,則對資本移動的影響適與上述情況相反。也存在特殊情況,近幾年,在短期內也曾發生美元匯率下降時,外國資本反而急劇湧入美國進行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利用美元貶值的機會,取得較大的投資收益,這對緩解美元匯率的急劇下降有一定的好處,但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決定的。
(2)對對外貿易的影響
本幣價值下降,具有擴大本國出口,抑制本國進口的作用,從而有可能扭轉貿易收支逆差。
(3)對旅遊部門的影響
其它條件不變,以本幣表現的外幣價格上漲,而國內物價水平未變,對國外旅遊者來說,本國商品和服務項目顯得便宜,可促進本國旅遊及有關貿易收入的增加。
3.匯率變動對一國黃金外匯儲備的影響
(1)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儲備貨幣升值,則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提高,反之則降低。
(2)本國貨幣匯率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出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3)匯率變動影響某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

⑼ 匯率問題

你要的是什麼時候日幣對人民幣的匯率啊

2月17日人民幣交易中間價為: 100日元 6.8307人民幣

也就是說 1RMB=100/6.8307=14.63JPY

截至 2006.02.17 04:52:29 UTC 的實時平均市場匯率。
1.00 CNY(中國人民幣) = 4.03153 TWD(新台幣)

⑽ 關於匯率問題

2.3.1國際收支因素
國際收支,狹義而言,是指一國對外經濟交往中所發生的全部外匯收入和支出。當一國的收人大於支出時,為國際收支順差;反之,一國收入小於支出時,為國際收支逆差。當一國處於國際收支順差時,表現在外匯市場上,可以說是外匯供大於求,因而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外國貨幣匯率下降。而當一國處於國際收支逆差時,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不應求,所以本幣匯率下降,外幣匯率上升。關於匯率決定的國際收支因素分析,可以採用均衡匯率法。
例如自 20 世紀 80 年代中後期開始,美元在國際經濟市場上長期處於下降的狀況,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斷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國長期以來出現國際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僅以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貿易部分來看,當一國進口增加而產生逆差時,該國對外國貨幣產生額外的需求,這時,在外匯市場就會引起外匯升值,本幣貶值,反之,當一國的經常項目出現順差時,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與外匯供給的增長,本幣匯率就會上升。
2.3.2 通貨膨脹因素
(1)通貨膨脹、購買力平價指標與匯率決定的因素分析
在紙幣流通制度下,貨幣之間的折算基礎是各自內含的價值量,這就意味著匯率實質上就是兩國貨幣所具有的價值量為基礎而形成的交換比例。如果貨幣的對內價值量降低,其對外價值,即匯率則必然隨之下降。通貨膨脹是從紙幣代替金屬鑄幣後出現的,其表現為商品物價的普遍上漲。貨幣購買力降低,而其本質是貨幣內含價值量的降低。
因為匯率涉及到兩種貨幣的價值比較,所以必須同時考察兩個國家的通貨膨脹情況,即要考察兩國的通貨膨脹相對比率。一般地,相對通貨膨脹比率較高的國家,其貨幣的國內價值下降的速度更快,於是其貨幣匯率也會隨之下降。如果兩國通貨膨脹率非常接近,那麼對匯率的作用相互抵消,名義匯率應不受影響。
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長期、主要而又有規律性的因素。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從根本上說是根據其所代表的價值量的對比關系來決定的。因此,在一國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就會減少,其實際購買力也就下降,於是其對外比價也會下跌。當然如果對方國家也發生了通貨膨脹,並且幅度恰好一致,兩者就會相互抵消,兩國貨幣間的名義匯率可以不受影響,然而這種情況畢竟少見,一般來說,兩國通貨膨脹率是不一樣的,通貨膨脹率高的國家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率低的國家貨幣匯率上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為它的影響往往要通過一些經濟機制體現出來:商品勞務貿易機制、國際資本流動渠道、心理預期渠道等。
(2)絕對購買力平價指標
絕對購買力平價是指某一時點上兩國物價水平之比,其所說明的是靜態的某個時點的兩國貨幣間匯率的決定。
設A、B兩國t時刻的物價水平分別是Pa與Pb,S是匯率。則:
………(2-2-28)
例如,美國的物價水平比英國的高出一倍,則兩國的購買力平價為:
2$/£………(2-2-29)
上述一般物價水平是指一國所有商品和勞務的平均物價水平,而這是一個很難測定的量。所以用絕對購買力平價來計算匯率,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低。對它的缺點的克服是從動態觀點考慮的相對購買力平價。
(3)相對購買力平價指標
相對購買力平價指標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匯率的變化與該時期兩國物價水平的相對變化成比例,說明的是動態的某個時期的兩國貨幣間匯率的決定。若以下標0代表基期,1代表報告期。則相對購買力平價計算公式為:
………(2-2-30)
例如,美元對英鎊的基期匯率為2$/£。由於資本主義世界范圍的通貨膨脹,英國的物價指數從基期的100上升到下一期的240,而同期美國的物價指數更是漲至320。很顯然,兩國的物價水平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基期匯率2$/£已不再符合兩國貨幣之間新形成的購買力對比關系,因此必須按兩國物價的相對變化對基期匯率作出調整,以重新確定新的均衡匯率:
×2$/£=2.66$/£………(2-2-31)
2.3.3 利率因素
(1)利率與匯率決定
利率是資金的「價格」,也就是獲得資金使用的代價或者讓渡資金使用的收益。利率的高低代表了一國金融資產對外的吸引力,會直接引起國際間套利資本的流動,並導致匯率的波動。通常,利率的變動首先會影響到本國貨幣的供需平衡,從而影響匯率水平。當一國貨幣資金的利率相對提高時,使用本國貨幣的資金成本相對上升,這使得在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的供應相對減少;同時,當利率相對提高時,讓渡資金的收益相對會上升,這會吸引外資內流,使得外匯市場上外國貨幣的供應增加。這樣從兩個方面,本國利率的相對上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反之,該國貨幣的匯率會貶值。
考察利率因素,依然要考察兩國貨幣的不同利率,也就是相對利率。如果一國利率上升,但別國也同幅度上升,則匯率一般不會受到影響;如果一國利率雖有上升,但別國利率上升更快,則該國利率相對來說反而下降了,其匯率也會趨於下跌。另外,利率的變化對資本在國際間流動的影響還要考慮到匯率預期變動的因素,只有當外國利率加匯率的預期變動率之和大於本國利率時,把資金移往外國才會有利可圖,這便是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十分著名的國際資金套買活動的「利率平價理論」。
最後,一國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還可通過貿易項目發生作用。當該國利率提高時,意味著國內居民消費的機會成本提高,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同時也意味資金利用成本上升,國內投資需求也下降,這樣,國內有效需求總水平下降會使出口擴大,進口縮減,從而增加該國的外匯供給,減少其外匯需求,使其貨幣匯率升值。不過在這里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利率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是短期的,一國僅靠高利率來維持匯率堅挺,其效果是有限的,因為這很容易引起匯率的高估,而匯率高估一旦被市場投資者投機者所認識,很可能產生更嚴重的本國貨幣貶值風潮。例如,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里根入主白宮以後,為了緩和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復甦,採取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其結果使美元在 20世紀 80 年代上半期持續上揚,但是 1985 年,伴隨美國經濟的不景氣,美元高估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從而引發了 1985 年秋天美元開始大幅度貶值的風潮。
2.3.4 經濟增長率的差異因素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一國實際經濟增長率相對別國來說上升較快,其國民收入增加也較快,會使該國增加對外國商品和勞務的需求,結果會使該國對外匯的需求相對於其可得到的外匯供給來說趨於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不過在這里注意兩種特殊情形:一是對於出口導向型國家來說,經濟增長是由於出口增加而推動的,那麼經濟較快增長伴隨著出口的高速增長,此時出口增加往往超過進口增加,其匯率不跌反而上升;二是如果國內外投資者把該國經濟增長率較高看成是經濟前景看好、資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那麼就可能擴大對該國的投資,以至抵消經常項目的赤字,這時,該國匯率亦可能不是下跌而是上升。我國就同時存在著這兩種情況,自 2005 年 7 月份人民幣小幅升值以來中國一直面臨著更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
2.3.5 財政收支狀況因素
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常常也被作為該國貨幣匯率預測的主要指標。當一國出現財政赤字,其貨幣匯率(浮動匯率制度下)是上浮還是下浮主要取決於該國政府所選擇的彌補財政赤字的措施。一般來說,為彌補財政赤字一國政府可採取四種措施:一是通過提高稅率來增加財政收入,如果這樣,會降低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從而個人消費需求減少,同時稅率提高會降低企業投資利潤率而導致投資積極性下降,投資需求減少,導致資本品、消費品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進而導致匯率升值;二是減少政府公共支出,這樣會通過乘數效應使該國國民收入減少,減少進口需求,促使匯率升值;三是增發貨幣,這樣將引發通貨膨脹,由前所述,將導致該國貨幣匯率貶值;四是發行國債,從長期看這將導致更大幅度的物價上漲,也會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在這四種措施中,各國政府比較有可能選擇的是後兩種,尤其是最後一種,因為發行國債最不容易在本國居民中帶來對抗情緒,相反由於國債素有「金邊債券」之稱,收益高,風險低,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較好的投資機會,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因此在各國財政出現赤字時,其貨幣匯率往往是看貶的。
2.3.6 外匯儲備因素
一國中央銀行所持有外匯儲備充足與否反映了該國干預外匯市場和維持匯價穩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匯儲備的高低對該國貨幣穩定起主要作用。外匯儲備太少,往往會影響外匯市場對該國貨幣穩定的信心,從而引發貶值;相反外匯儲備充足,往往該國貨幣匯率也較堅挺。例如:1995 年 3 月到 4 月中旬國際外匯市場爆發美元危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柯林頓政府為緩和墨西哥金融危機動用了 200 億美元的總統外匯平準基金,動搖了外匯市場對美國政府幹預外匯市場能力的信心。
2.3.7 相對勞動生產率差異因素
這一點,可以從「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理論中體現出來。「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的理論內核就可以概括為:如果一價定律成立於兩國的貿易品部門、工資跨部門均等化成立於本國的貿易品和非貿易品部門,則兩國間兩部門相對勞動生產率的偏差會引致兩國非貿易品相對價格出現偏差,進而導致均衡匯率的變化。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在一國內部發揮作用,使本國兩部門相對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引致本國非貿易品相對價格變動發生變化。在一價定律的作用下,理性的貿易品部門的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基本途徑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而面對理性的勞動者,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必然引起本部門勞動者工資的提高。從另一方面看,在國內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的假設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勞動者,必然會由工資低的部門流向工資高的部門,勞動稀缺性假定迫使非貿易品部門的廠商提高本部門的工資水平,非貿易品部門的價格隨之提高,全社會價格水平呈現結構性變化和系統性提升。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在國際間發揮作用,兩國兩部門相對生產率變化引致兩國非貿易品相對價格的變化,並導致均衡實際匯率和均衡匯率變化。兩國兩部門相對生產率的變化,會引致兩國非貿易品相對價格的變化以及兩國價格總水平發生結構性變化,由於這種變化是在假定非貿易品部門的價格水平等於工資水平的前提下考察的,所以兩國的價格總水平變化對應於兩國的人均收入水平的變化,兩國人均收入水平變化與購買力平價和均衡匯率比率之間的增函數關系,將引致均衡實際匯率和均衡匯率呈現反方向變化,以及以均衡匯率為基準衡量的實際匯率水平同方向的變化。
2.3.8 其它影響因素
(1)心理預期因素
在外匯市場上,人們買進還是賣出某種貨幣,同交易者對今後情況的看法有很大關系。當交易者預期某種貨幣的匯率在今後可能下跌時,他們為了避免損失或獲取額外的好處,便會大量地拋出這種貨幣,而當他們預料某種貨幣今後可能上漲時,則會大量地買進這種貨幣。國際間一些外匯專家甚至認為,外匯交易者對某種貨幣的預期心理現在已是決定這種貨幣市場匯率變動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在這種預期心理的支配下,轉瞬之間就會誘發資金的大規模運動。由於外匯交易者預期心理的形成大體上取決於一國的經濟增長率、貨幣供應量、利率、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的狀況、政府經濟改革、國際政治形勢及一些突發事件等很復雜的因素。因此,預期心理不但對匯率的變動有很大影響,而且還帶有捉摸不定、十分易變的特點。
(2)信息因素
現代外匯市場由於通訊設施高度發達,各國金融市場的緊密聯接和交易技術的日益完善,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效率的市場,因此,市場上出現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機會,都會立刻引起資金大規模的國際移動,因而會迅速使這種盈利機會歸於消失。在這種情況下,誰最先獲得有關能影響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和預期心理的「新聞」或信息,誰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場參加者尚未了解實情之前立即做出反應從而獲得盈利。同時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預期心理對匯率具有很大影響的情況下,外匯市場對政府所公布的「新聞」的反應,也不僅取決於這些「新聞」本身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更主要取決於它是否在預料之中,或者是「好於」還是「壞於」所預料的情況。總之,信息因素在外匯市場日趨發達的情況下,對匯率變動已具有相當微妙而強烈的影響。
(3)政府幹預因素
匯率波動對一國經濟會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各國政府(央行)為穩定外匯市場,維護經濟的健康發展,經常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干預的途徑主要有四種:①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②調整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③在國際范圍內發表表態性言論以影響市場心理;④與其他國家聯合,進行直接干預或通過政策協調進行間接干預等。這種干預有時規模和聲勢很大,往往幾天內就有可能向市場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相比較目前交易規模超過 1.2 萬億美元的外匯市場來說,這還僅僅是杯水車薪,但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幹預尤其是國際聯合干預可影響整個市場的心理預期,進而使匯率走勢發生逆轉。因此,它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匯率的長期趨勢,但在不少情況下,它對匯率的短期波動有很大影響。
按在干預匯市時是否同時採取其它金融政策,央行的干預一般被劃分為沖銷式和非沖銷式干預。非沖銷式干預就是指中央銀行在干預外匯市場時不採取其他金融政策與之配合,即不改變因外匯干預而造成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反之,沖銷式干預就是指中央銀行在干預外匯市場的同時,採取其他金融政策工具與之配合,例如在公開市場上進行逆向操作,以改變因外匯干預而造成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一般來說,由於非沖銷式干預直接改變了貨幣供應量,從而有可能改變利率以及其他經濟變數,所以它對匯率的影響是比較持久的,但會導致國內其他經濟變數的變動,干擾國內金融政策目標的實現;沖銷式干預由於基本上不改變貨幣供應量,從而也很難引起利率的變化,所以它對匯率的影響是比較小的,但它不會干擾國內金融的其他政策目標的實現,不會犧牲宏觀經濟的穩定性。
以上各個因素是基於理論分析的結果,或是說是在國際收支理論、匯率決定理論以及其它經濟理論分析基礎之上得出的結論,而且為西方匯率理論所檢驗。但是,這些影響因素對人民幣均衡匯率決定是否同樣適用,其適用型如何,影響程度如何,需要進一步的分析加以檢驗。同時,這些因素在實際實證研究中可轉化性,即能否找到名義變數向實際變數轉化的路徑,也是這些因素能否納入到實際研究中一個該考慮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匯率定值偏高等於對非貿易生產給予補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第五套人民價格表 瀏覽:353
大步集團掌握重工 瀏覽:84
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的融資比例較低 瀏覽:17
外匯交叉盤跟只哦按有什麼區別 瀏覽:688
融資許可證哪裡辦 瀏覽:362
銀行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資料保留 瀏覽:676
高杠桿買房下跌 瀏覽:11
理財基金裡面取錢要多久到賬 瀏覽:491
分散材料價格走勢 瀏覽:350
日元6月份匯率是多少 瀏覽:851
稀有貴金屬胩 瀏覽:40
南京中國平安金融公司 瀏覽:863
股票瘋狂時刻 瀏覽:470
負責融資的人的職稱 瀏覽:456
公司理財收益應繳什麼稅 瀏覽:749
有用的費力杠桿 瀏覽:279
上汽集團roe開頭汽車 瀏覽:819
金融服務外包公司居間協議模板 瀏覽:931
什麼是股票增發價格 瀏覽:638
縣域金融機構經營理念 瀏覽: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