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由梁端彎矩計算梁端剪力
V左=qL/2+(M右-M左)/L或者V右=qL/2-(M右-M左)/L
受力構件截面上的內力矩的一種。對於土木工程結構中的一根梁(指水平向的構件),當構件區段下側受拉時,我們稱此區段所受彎矩為正彎矩;當構件區段上側受拉時,我們稱此區段所受彎矩為負彎矩。
在土木工程中,彎矩圖習慣繪於桿件受拉一側,在圖上可不註明正負號)。比如說一個懸臂梁,當梁端力為2kN,梁長為3m,剛固端彎矩為-6kN·m,而梁的跨中彎矩為-3kN·m,按這個做法可以簡單算。
(1)杠桿法梁段剪力擴展閱讀:
在列彎矩計算時,應用「左上右下為正,左下右上為負」的判別方法。凡截面左側樑上外力對截面形心之矩為順時針轉向,或截面右側外力對截面形心之矩為逆時針轉向,都將產生正的彎矩,故均取正號;反之為負,即左順右逆,彎矩為正 。
對於土木工程結構中的一根梁(指水平向的構件),當構件區段下側受拉時,我們稱此區段所受彎矩為正彎矩;當構件區段上側受拉時,我們稱此區段所受彎矩為負彎矩。
在剪力牆結構和框架—剪力牆結構中 ,連接牆肢與牆肢 ,連梁是指兩端與剪力牆相連且跨高比小於5的梁。連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與連梁相連的牆體剛度又很大等特點。一般在風荷載和地震荷載的作用下,連梁的內力往往很大。
『貳』 剪切法講梁截取兩段,產生的剪力與彎矩方向怎麼判斷
首先你先規定一個正方向,然後如果梁的靠近正方向的一側受到拉伸應力的話,就規定該彎矩為正。
剪力的方向規定如果和你剛才定義的正方向一致則剪力為正。身邊漢語資料沒有了。給你拍一個日語的資料。你看看。
『叄』 梁剪力是怎樣的
建築物中剪力梁,它由上下縱筋、拉筋連接板組成,在上下縱筋上採用拉筋交叉扣結,各交叉點採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以形成「X」形的平面框架結構,再根據所需厚度尺寸用橫向直筋將平面框架焊接成整體的剪力梁,並在剪力梁的兩端焊接有連接板,採用螺桿通過連接板將剪力梁與剪力筒焊接,該剪力梁製做工藝簡單,其剛度、抗剪切應力性能提高2倍以上,同時降低成本,可節省鋼材10%。
『肆』 什麼是簡支梁跨中彎矩和梁端剪力等效!
簡支梁(截面尺寸 跨度等相同)在不同的荷載作用下 但他們的跨中彎矩和梁端剪力相同 這就是簡支梁跨中彎矩和梁端剪力等效!
『伍』 荷載作用下樑端剪力 急!!!
算最不利荷載位置下的內力,既然是畢業設計參考你的混凝土結構設計下冊書吧
『陸』 豎向荷載下樑端剪力如何計算
忘了,老早以前學的,我去找找,看書還在不在了~
還好,找到了,有點復雜,難怪我會忘的~
直梁受
載時
,一般產生兩種
內力
~
剪力
和彎距,這種彎曲稱為
橫力
彎曲,在純彎曲,即(沒法畫圖,就靠我說了,你盡量理解吧)梁的
兩端
有兩
支點
,而且樑上所承受的力Fp以梁
中點
對稱,此時,該樑上任意
截面
的剪力為0;
設其剪力為t,界面
扭矩
M,梁的
極慣性矩
為Iz,設梁
直徑
為D
則有
t=M*(D/2)/I
I的計算公式為
I=派*(D^4)/32
(其中「派」表示圓周率,就用這個代替哈~~)
故直徑為
D=(16*M/派/t)^(1/3)
『柒』 橋梁博士中如何輸出最大荷載效應與抗力圖
關於「橋梁博士中如何輸出最大荷載效應與抗力圖「
0、橋博內裂縫輸出單位為mm,內力輸出單位為KN,彎矩輸出單位KN*m,應力輸出單位Mpa
1、從CAD中往橋博裡面導入截面或者模型時,CAD裡面的坐標系必須是大地坐標系。
2、橋博裡面整體坐標系是向上為正,所以我們在輸荷載的時候如果於整體坐標系相反就要輸入負值。
3、從CAD往橋博里導截面時,將截面放入同一圖層裡面,不同區域用不同顏色區分之。
4、橋博使用階段單項活載反力未計入沖擊系數。
5、橋博使用階段活載反力已計入1.2的剪力系數。
6、計算橫向力分布系數時橋面中線距首梁距離:對於杠桿法和剛性橫梁法為橋面的中線到首梁的梁位線處的距離;對於剛接板梁法則為橋面中線到首梁左側懸臂板外端的距離,用於確定各種活載在影響線上移動的位置。
7、當構件為混凝土構件時,自重系數輸入1.04.
8、橋博里通過截面修改來修改截面鋼筋時,需將「添加普通鋼筋」勾選去掉,在截面里輸入需要替換的鋼筋就可以把鋼筋替換掉。
9、在施工階段輸入施工荷載後,可以通過查看菜單中的「顯示內容設定」將顯示永久荷載勾選上,這樣就可以看看輸入的荷載位置、方向是否正確。
10、橋博提供自定義截面,但是當使用自定義截面後,顯示和計算都很慢,需要耐心。
11、橋博提供材料庫定義,建議大家定義前先做一下統一,否則模型拷貝到其他電腦上時材料不認到那時就頭疼了。
12、有效寬度輸入是比較繁瑣的事情,大家可以用腳本數據文件,事先在excel中把有效寬度計算好,用Ultraedit列選模式往裡面粘貼,很方便!!
14、當採用直線編輯器中的拋物線建立模型時,需要3個控制截面,第一個控制截面無所謂,第二個控制截面向後拋,第三個控制截面向前拋,橋博裡面默認的是二次拋物線!!
15、當採用直線編輯器建立模型時,控制截面要求點數必須一致,否則告訴你截面不一致。
16、修改斜拉索麵積時用斜拉索單元編輯器,在拉鎖面積里需要輸入拉索個數*單根拉索的面積。
17、掛籃操作的基本原理:
掛籃的基本操作為:安裝掛籃(掛籃參與結構受力同時計入自重效應)、掛籃載入(澆築混凝土)、轉移錨固(掛籃退出結構受力、釋放掛籃內力及轉移拉索索力)和拆除掛籃(消除其自重效應)。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前支點掛籃:(一般用於斜拉橋懸臂施工)
如果掛籃被拆除,則掛籃單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應。
如果掛籃轉移錨固,則掛籃單元退出工作,釋放掛籃內力,並將拉索索力轉到主樑上。
如果安裝掛籃,則將掛籃單元置為工作單元並與主梁聯結,計算掛籃自重產生的結構效應。
如果掛籃上有載入,則計算載入量值,並計算其結構效應。(掛籃載入時,掛籃必須為工作狀態);
一般施工過程:安裝空掛籃、調索、澆築部分砼、調索、澆築全部混凝土、調索、拉索錨固轉移、移動掛籃,其中移動掛籃過程採用在同一階段拆除和安裝掛籃來模擬。
後支點掛籃:(一般用於無索結構的懸臂施工,如連續梁、T構等)
如果掛籃被拆除,則掛籃單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應。
如果掛籃轉移錨固,則掛籃單元退出工作,釋放掛籃內力。
如果安裝掛籃,則將掛籃單元置為工作單元並與主梁聯結,計算掛籃自重產生的結構效應。
如果掛籃上有載入,則計算載入量值,並計算其結構效應。(掛籃載入時,掛籃必須為工作狀態);
一般施工過程:安裝空掛籃、澆築砼、張拉預應力、釋放掛籃、移動掛籃,其中移動掛籃過程採用在同一階段拆除和安裝掛籃來模擬。
18、橋博計算速度很慢,有可能是因為自定義截面,或者是沒有定義運算步長(不定義步長則按相鄰支撐點之間的最小距離1/50)
19、當橫向力分布系數輸入1時,則計算出的活載反力為單列車活載反力,單列車活載反力對於我們計算下部時經常用到
20、大家在計算橋面是雙面坡的連續梁時,由於橋博梯度溫度默認是從截面最高點往下開始計算的,所以梯度溫度計算的偏小,解決的辦法就是將主梁做成平坡,梁高取平均梁高來計算
21、橋梁博士計算斜截面抗剪時,當既有箍筋還有豎向預應力鋼筋時,計算混凝土與箍筋承擔的剪力時豎向預應力鋼筋替換箍筋(即僅考慮豎向預應力箍筋)
22、橋博鋼束導入非導線輸入鋼束時,當輸入折線分段數後,輸入鋼束仍然是按照曲線輸入,沒有出現把曲線分成若干段直線的結果,不知道為何?
23、橋博中變位輸入採用一行輸入一個支點(對於雙薄壁墩,一行內輸入相鄰的2個節點),程序能夠自動進行組合挑選最不利工況。不過與midas比較,感覺橋博的變位算的有點小,不知那塊計算的不同??
24、上面我們討論過的雙面坡主梁在計算溫度梯度時採用雙面坡和平坡計算的溫度梯度應力最大值相差很小,最小值平坡計算的比雙面坡計算的大0.4Mpa--0.6Mpa,總的來說計算結果相差的不大,但是由於採用雙面坡計算時對於超過2個肋的主梁由於邊肋和中肋鋼束位置不同需要分別輸入,整體來說鋼束質心的位置會有一些偏差,還是建議大家按照平坡輸入(帶坡與平坡的轉化原則:保證主梁抗彎慣距相同,頂板底板腹板厚度相同,面積相差不大,最後把相差的面積以力的形式加入)!
25、我們在使用橋博建模過程中經常遇到很多鋼束形狀相同,需要多根鋼束復制,以前一直是把鋼束一根一根復制,今天聽同事說可以多根鋼束同時復制。過程是:在模板鋼束里輸入要復制的鋼束編號例如1-20,生成鋼束編號21-40,復制完鋼束之後在在修改參考點X的坐標就ok了。
26、對於變截面的連續梁再輸入鋼束的時候我通常都採用圓曲線擬合拋物線,這么做對於二次拋物線可能和圓曲線相差的不多,但是我們大部分設計梁底拋物線都是1.8次、1.6次,這樣用圓曲線擬合就相差的很多了,這時候推薦大家用鋼束參考線,首先在總體信息里定義鋼束參考線(利用自動生成選定單元即可),再在鋼束信息里先指定用到的上參考線和下參考線名稱,輸入鋼束形狀時只需要指定距離上下參考線的距離及打的半徑就ok了!!很方便!
27、變截面連續箱梁建模是一個很費事的功夫,橋博提供了一個通用截面擬合,他可以很方便的建立變截面連續箱梁,網上有很多網友寫的關於通用截面擬合的例子,特上傳(不知道是誰原創的,如果原創作者看到,請留言,獎勵)大家可以看看的設計思路(此附件用橋博3.2可以打開,3.03打不開)!!
28、橋博中斜拉索計算整體溫差時,由於斜拉索輸入的是面積,沒有高度,一直以為無法計算,今天偶然知道原來可以輸入,只不過輸入方法選用「高度為距下緣比值」,分別輸入0和1000時的溫度(橋博幫助中的解釋:如果高度為至截面下緣高度比值,則將整個高度作為1,所處高度與截面高度的比值乘以1000來輸入),由於溫度梯度正負佔用了溫度1和溫度2,而索的升溫(或降溫)佔用溫度3,要計算索的降溫(或升溫)需點選計入負荷載效應的溫度3。
29、使用橋博計算大跨特殊預應力結構時,二次距計算有問題,問過橋博任老師,建議這種結構不要點選計算二次距。
30、橋博在計算施工階段A0、I0時,當此階段張拉和灌漿鋼束,A0應該為扣除管道面積的凈面積,而橋博給出的整個截面的面積,慣距也是一樣的。
31、橋博在計算主梁是偏心受壓構件的情況時,當受拉區無鋼束時,橋博採用的是受壓區高度界限系數計算出一個抗力,這個抗力沒有意義,建議在受拉區輸入普通鋼筋。
32、橋博中計算主梁是偏心受壓構件的情況是,不考慮偏心距增大系數。
33、組合梁(疊合梁)建模時,混凝土橋面板做附加截面,鋼梁為主截面;如果是局部溫差升溫模式為橋面板矩形升溫,附加截面和主截面之間應注意留有1mm的空隙;新規范溫度模式不必這樣做。
34、在橋博平面桿系中的,活載產生的位移極值輸出在使用階段》使用荷載》活載彎距、軸力、剪力極值效應表格中:
其中:
最大、最小彎距表中的轉角位移是該截面的最大、最小活載轉角位移,該截面的其他兩項位移都是產生最大轉角位移工況下對應的豎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圖中顯示的是最大、最小轉角位移包絡圖。
最大、最小剪力表中的豎向位移是該截面的最大、最小活載豎向位移,該截面的其他兩項位移都是產生最大豎向位移工況下對應的轉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圖中顯示的是最大、最小豎向位移包絡圖。
最大、最小軸力表中的水平位移是該截面的最大、最小活載水平位移,該截面的其他兩項位移都是產生最大水平位移工況下對應的轉角位移和豎向位移。圖中顯示的是最大、最小水平位移包絡圖。
上述活載位移均沒有考慮剛度折減和長期荷載效應的影響 。
35、橋梁規范裂縫寬度的公式基本是借鑒混凝土規范的,但在引用的時候,漏掉了原規范的一個規定,對小偏心受壓eo/h<0.55構件,可不計算裂縫寬度;因此,若使用橋博在該種情況下出現裂縫寬度的不合理現象,請不要怪橋博,橋博是嚴格按橋規執行的;
36、現在已經確認,橋博對箱梁受彎構件的C3值取的是1.15,而規范要求取1.0,因此目前版本(3.2)對箱型斷面的裂縫寬度是算大了15%的,顯然目前的結果是偏安全的,對以往設計不造成不安全影響;下一版本將會改正;
37、偏壓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規范沒有提供演算法,由於在預應力構件中存在非預應力軸力的影響;因此,對預應力橋面板做箱梁閉合框架驗算時,按規范的演算法計算B類構件裂縫寬度是不妥當的!
38、在橋博的施工階段荷載分類中,有移動荷載一項;現將該項的使用說明如下:
a、移動荷載不能理解為如汽車、人群、活動機具的荷載,其正確的理解含義是對一組固定間距節點集中力進行編組,然後使用坐標輸入的方法施加到結構上;如斜拉橋中的橫梁荷載、齒塊荷載等等;這類荷載的位置距梁段端部有特徵性;使用移動荷載輸入集中力的優點是無需在荷載作用處劃分節點;
b、在施工階段結果查看移動荷載的內力位移效應時,其結果是輸到臨時荷載里的;但不意味該荷載會和臨時荷載一樣在下一階段系統會自動拆除;
c、在斜拉橋等掛藍施工中,如果在掛藍載入階段施加了載入單元上的移動荷載,請注意,在轉移錨固時還需要在重新施加一次該處移動荷載;這點請切記!因此在轉移錨固時,所有等代到掛藍單元上的效應都會被拆除!
39、橋博在橫向分布系數、橫向載入時均存在多車道折減問題,大家在使用此兩項功能時需注意以下問題:
a、橋博未考慮多車道折減後計算結果不得低於兩車道的規范規定。因此在計算時大家需輸入兩車道算一次,多車道算一次;結果取兩者最大值。
b、多車道中考慮折減系數後,多車道之間是否取最大值,規范沒有明確規范;橋博也未對問題進行最不利判斷,我個人推薦取最大值!因此,使用橋博時應逐次從2車道算到最大車道,並取最大值。
40、橋博荷載組合的規范對應:
85規范:一恆加汽,二恆加汽+溫度,三恆加掛,五施工,六地震 ;
04規范:一基四撞六地震,一長二短三標准五施工 ;
鐵路規范:一主二附四撞六地震,一主二附三抗裂五施工 。
『捌』 梁端剪力兩端應該怎麼求
如果你的問題是指框架柱,那麼: 1、先求出節點彎矩,分配到節點上的每一個桿件的桿端(包括柱端),得到柱端彎矩; 2、根據柱端彎矩,設柱端剪力為未知數,列桿件力矩平衡方程,求出柱端剪力; 3、根據柱頂兩側梁傳來的梁端剪力和柱頂的上柱柱底軸力之和,就是本柱上端軸力。本柱上端軸力加本柱自重就是本柱下端軸力。
『玖』 截面法求梁的剪力,彎矩的正負規定是什麼急
在計算梁(水平的或者水平占的比重大)的內力時,下緣纖維受拉,上緣纖維受壓就叫這個彎矩為正如果是垂直梁,使梁截面順時鍾轉動為負彎矩,逆時鍾轉動為正彎矩剪力:截面左邊方向向上為正(水平桿),或者向右為正(垂直桿),向下為負(水平桿),向左為負(垂直桿);截面右邊方向向下為負(水平桿),或者向左為負(垂直桿),向上為正(水平桿),向右為正(垂直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