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叫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的概念:財務杠桿又叫籌資杠桿或融資杠桿,它是指由於固定債務利息和優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幅度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的現象。財務杠桿系數(DFL)=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為財務杠桿,財務杠桿影響的是企業的息稅後利潤而不是息稅前利潤。
財務杠桿是一個應用很廣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利用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體,而什麼是財務杠桿呢?從西方的理財學到中國的財會界對財務杠桿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其一
將財務杠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因而財務杠桿又可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
其二
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杠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其三
另外,有些財務學者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企業的資金總額中,由於使用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而對企業主權資金收益產生的重大影響。與第二種觀點對比,這種定義也側重於負債經營的結果,但其將負債經營的客體局限於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筆者認為其定義的客體范圍是狹隘的。筆者將在後文中論述到,企業在事實上是可以選擇一部分利率可浮動的債務資金,從而達到轉移財務風險的目的的。而在前兩種定義中,筆者更傾向於將財務杠桿定義為對負債的利用,而將其結果稱為財務杠桿利益(損失)或正(負)財務杠桿利益。這兩種定義並無本質上的不同,但筆者認為採用前一種定義對於財務風險、經營杠桿、經營風險乃至整個杠桿理論體系概念的定義,起了系統化的作用,便於財務學者的進一步研究和交流。
㈡ 如何運用財務杠桿調節經營風險
=====================
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的關系
=====================
總杠桿系數(DTL)=經營杠桿系數(DOL)×財務杠桿系數(DFL)
理解這個公式,不要停留在初中數學Y=a×b,如果Y為常數,a加則b減,a減則b加上。
一、DOL:經營杠桿系數
企業如果只有單純的變動成本,如賣一台機器100萬,材料人工總是60萬,毛利總是40萬,那麼買10台、100台銷售額和毛利的比總是線性的(正比例系數恆定)。
現在企業每月有固定成本200萬,那麼買10台,每台負擔20萬,賣100台,每台負擔2萬,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銷售額和毛利之間的線性關系被打亂了。因此需要尋找一個新比例系數描述銷售額和(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之間的關系。那麼就是經營杠桿系數(DOL)。
銷售10台:(100-60)×10:(100-60)×10-200=2,這就表示在此銷售規模上,銷售額和毛利的關系是1:2的關系,不是沒有固定成本時的1:1關系。這個關系主要和企業的經營風險有關,如果多賣就翻倍賺,如果少賣,就翻倍賠。
銷售100台:(100-60)×100:(100-60)×100-200=1.05,看!表示在此規模上,多銷和少銷影響不大,因為目前的銷量足夠大,固定資產攤薄很厲害2/200=1%(而銷售10台,則佔20/200=10%)。
二、DFL:財務杠桿系數
這個系數反映了,企業主要不要考慮借債經營,如果是,那麼借債規模如何?這個我們直接從公式分析
DFL=EBIT:EBIT-I,I是利息,也就是說不管你賺多賺少,譬如銷售10台賺200萬,銷售100台賺3800萬,我的利息是固定的,假設50萬和180萬。那麼
銷售10台:200:200-50=1.33 200:200-180=10
銷售100台:3800:3800-50=1.01 3800:3800-180=1.05
由於財務上分析採用是EBIT(息稅前利潤),具體到會計指標「利潤總額」還要減去一筆利息,那麼利息的高低,會引起會計指標「利潤總額」——「凈利潤」——「每股收益」不同比例的增減。如果利息較低,那麼從財務指標EBIT轉換到會計指標不會有太大波動。如果利息較高,就會產生比較大的波動。
DTL:總杠桿系數
由於企業利益相關者主要是看財務報告上的會計指標,也就是從銷售收入——>凈利潤,這兩個指標對應關系是總杠桿系數,也可以用前兩個系數乘積表示。因此,如果要使得DTL恆定在各方比較滿意的一個水平,就要考慮DOL和DFL的搭配關系。
DOL:可以想辦法增加售價、銷量,或者調低成本(可變成本、固定成本),這個系數小了,說明盈利大為改善,把DFL調大一些,也就是借債擴大規模。
DFL:如果DOL受市場因素影響不能調整的話,那麼就調整DFL,多借債系數就大了,少借就小了。
這樣搭配出來的總杠桿系數是恆定的,但內部構成就不一樣了。具體牽涉資本結構等一些話題了。
㈢ 什麼是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是一個應用很廣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利用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就能專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體,而什屬么是財務杠桿呢?從西方的理財學到我國目前的財會界對財務杠桿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其一:將財務杠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因而財務杠桿又可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
其二: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杠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另外,有些財務學者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企業的資金總額中,由於使用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而對企業主權資金收益產生的重大影響。
參考資料:論財務杠桿
㈣ 財務杠杠過低時 可採取哪些措施對資本結構進行調整
財務杠桿過低時,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對資本結構進行調整?
對於財務杠桿較低的企業而言,迅速調整資本結構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第一,發行新的債務用於回購企業股票。通過利用發行債務所獲得的資本來回購發行在外的股票,這樣能夠在企業資產總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降低股權資本比重,迅速提高企業負債比率。
第二,債權換股權。企業通過相同價值的債權來部分代替企業現有的股權資本。企業向投資者提供債權和現金的組合股利,從而達到在減少股權成本的同時提高企業負債比率的目的。
第三,股票回購。企業利用部分資產進行股票回購,這樣就可以在保持現有負債數額的基礎上,通過資產規模的縮減和股權的降低來達到企業負債率迅速提升的目的。
㈤ 當經濟形勢繁榮,你如何調整你的財務杠桿
個人覺得如果確定經濟處於繁榮期,個人財務收入預期向好,可以適當增加投資和消費
㈥ 財務杠桿
其一:將財務杠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因而財務杠桿又可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
其二: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杠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另外,有些財務學者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企業的資金總額中,由於使用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而對企業主權資金收益產生的重大影響。
負債籌資的杠桿效益也越大。
㈦ 如何運用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又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負債經營,是指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企業合理、有效地利用財務杠桿作用,可以降低企業資金成本,提高企業的自有資金利潤率。自2009年以來,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外匯儲備過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境內資產價格不斷上漲。同時,在全球范圍,隨著主要經濟體逐漸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生產資料的價格不斷上漲,這必將向消費領域傳遞,通脹預期有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就成為現實。 作為企業籌措資金的重要手段,貸款的成本將會隨著貸款利率的上漲而增加。為了維持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應合理利用財務杠桿,來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 負債籌資就是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向銀行借款、融資租賃等方式籌集資金。企業採用借入資金的方式籌集資金,到期要歸還本金和支付利息,相比權益籌資要承擔較大風險,但付出的資金成本較低。資本總額及其結構既定的情況下,企業需要從息稅前利潤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就會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反之,則會大幅減少普通股盈餘。這就是負債籌資的財務杠桿效應。 這種杠桿作用來自於企業的籌資,與投資活動沒有什麼直接的關系,後者不會因為杠桿作用而發生改變。
隨著企業經營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的財務杠桿水平也應進行動態變化。實際上,在新形勢下,對企業持續發展有促進作用的財務杠桿,有可能轉化為對企業發展起阻礙作用。同樣,原來對企業發展起不利影響的財務杠桿,也有可能轉化為對企業發展起促進作用的因素。現實經濟環境的多變及財務杠桿的雙重作用,要求企業應保持一個有彈性的、具備較強調整能力的資本結構,以保持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為此,企業決策者應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科學預測未來可能影響財務杠桿效益的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企業相應的對策。
從企業外部環境來說,由於影響財務杠桿效用的主要因素是企業的債務利息費用在企業利潤中所佔比重的大小,因此,在企業負債融資時,金融市場利率直接影響了企業的債務利息費用,它的變化勢必會對企業財務杠桿水平的選擇產生一定的影響。企業應認真關注並科學預測通貨膨脹的速度及金融市場利率的變化,判斷近期國家會不會對銀行的存款利息率進行調整,並根據預測對財務杠桿的利用水平進行及時的調整。
從企業內部環境來說,正處於快速發展過程中的企業,可以利用財務杠桿來擴大企業規模,打造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的優勢地位,以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具體做法是,企業永久性流動資產和部分固定資產由長期資金融通,另一部分永久性流動資產和全部短期流動資產由短期資金融通。這種籌資組合資金成本低,利息支出少,可以增加企業收益。反之,如果企業的總資產期望收益率小於負債期望收益率,則應削減債務資本,或者增加權益資本的融資能力。
其次,盡量採取增加企業資本結構彈性的融資措施,如發行企業債券融資、合資合作經營、股權出讓、產權交易、引進風險投資等方式。目前企業財務杠桿發揮正效應的企業,可利用期權性質的融資工具,如可轉換債券。當企業發展狀況良好,市場價格超過轉換價格時,投資者會選擇將債權轉變為股權。這樣,債務資本在資本結構中的比例就會縮小,企業的財務風險就會下降,使企業將更多的資金投放到效益良好的投資項目上,爭取更多的投資回報率,從而促進企業經營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但必須注意的是,擬發行可轉換債券的企業要使其發行規模與本企業的資本結構優化相適應,債券內部各種條款的設計要與企業的資本結構相匹配。
第三,由於在向銀行借貸時,一般需要企業用一定數量的資產作為抵押,所以企業應考慮自身的發展策略,有選擇性地增加可作為舉債抵押的資產的規模,如土地、房屋、建築物等企業的不動產。這樣既可以滿足企業進一步擴張的需要,而且在未來一旦需要增加債務資本時,企業還可利用此前儲備的固定資產向銀行舉債。
㈧ 什麼叫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是一個應用很廣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利用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體,而什麼是財務杠桿呢?從西方的理財學到我國目前的財會界對財務杠桿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其一:將財務杠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因而財務杠桿又可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
其二: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杠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另外,有些財務學者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企業的資金總額中,由於使用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而對企業主權資金收益產生的重大影響。與第二種觀點對比,這種定義也側重於負債經營的結果,但其將負債經營的客體局限於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筆者認為其定義的客體范圍是狹隘的。筆者將在後文中論述到,企業在事實是上可以選擇一部分利率可浮動的債務資金,從而達到轉移財務風險的目的的。而在前兩種定義中,筆者更傾向於將財務杠桿定義為對負債的利用,而將其結果稱為財務杠桿利益(損失)或正(負)財務杠桿利益。這兩種定義並無本質上的不同,但筆者認為採用前一種定義對於財務風險、經營杠桿、經營風險乃至整個杠桿理論體系概念的定義,起了系統化的作用,便於財務學者的進一步研究和交流。
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來衡量,財務杠桿系數指企業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相對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其理論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③
通過數學變形後公式可以變為: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資本總額×負債比率×利息率)
=息稅前利潤率 /(息稅前利潤率--負債比率×利息率)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