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蘇聯解體時利用金融漏洞賺錢的人叫什麼
不是被某個人賺了,而是被寡頭們分了。蘇聯以前是一切財產國有,解體後國有的東西都被蘇聯人拿去賣了,什麼飛機,坦克,導彈,軍事機密,統統廉價賣給國外個人公司。
蘇聯的改革是休克療法,相當於把人打個半死,然後重新給他救活,很容易讓國家和個人元氣大傷,俄羅斯到現在還沒修復好,而且好像越來越差,蘇聯留下的底子都被吃空了
遠不如中國的漸進式改革
『貳』 經濟學者張堯浠;中國的匯率如果崩盤,會有什麼後果
匯率崩盤即是人民幣崩潰,也就是經濟硬著陸。對於目前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崩盤的後果是無法用文字來描述的。會引爆中國的債務危機,銀行業的危機,參照1949年國民黨政府貨幣崩潰時,物價飛漲、幣值日跌,貨幣逐漸喪失了價值儲藏和交換媒介職能。
人們拿到紙幣後就象拿了燙手山芋盡快扔掉。企業在核算成本、利潤時紛紛改用米、金、銀、外匯等為單位,支付工資採用米、生活指數或者外匯。大宗交易如買賣房屋、地產、機器等,都以黃金計價。
目前的人民幣崩盤將會引發世界性的貨幣崩潰,所有的外匯儲備喪失殆盡,世界金融體系也差不多崩潰,之後世界性的債務危機隨之發生,債務體系瓦解,與此相關的金融體系也必然崩潰;再者世界貿易受到不可逆影響,不少東南亞國家和俄羅斯已經使用人民幣離岸結算,一旦人民幣崩潰,貿易體系瓦解等;股市,實體經濟,樓市等等的就不用說了,這種情況也太可能發生。
『叄』 蘇聯解體時期,盧布貶值,(美元與盧布)如何利用匯率賺取最大收益
美國人通過黑市操作,里根總統當時與一位商人制定了詳細計劃:美元當時與盧布基本等值,但在黑市裡美元價值數十倍盧布。蘇聯當時經濟已經接近崩潰,當然不能維持這樣高的市面匯率,所以就只有高官簽字才能兌換美元。那些美國商人通過黑市兌換大量盧布,然後通過賄賂蘇聯高官然後再兌換成美元來獲取利益,這樣利潤當然很大,而且也將蘇聯的經濟拖入萬劫不復之地。說到底還是戈爾巴喬夫太混蛋,混到現在連過生日都不敢回國真不虧他。當然,里根總統不會承認這件事的,也承認不了了(得了老年痴呆死了)。那個和他約定的商人當然也不會有勛章,當初約好了,不管是成是敗,是否被逮捕,都與美國無關,所以他活得提心吊膽,蘇聯解體後給葉利欽那個傻蛋提出休克療法的好像就是他,所以說禍害遺萬年啊。俄羅斯人民沒找他算賬真便宜他了。
『肆』 蘇聯解體發財方案
美國如何捲走蘇聯人民積攢七十年的財富(環球視野)
在看似光鮮且迷離的金融世界中,長久以來存在著不為大眾所知的一些事實,在這些被人們遺忘的歷史角落裡,隱藏著極其強大的力量,在金融黑幕後的博弈才真正決定我們現實世界中金融的運行。
蘇聯盧布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貨幣之一,自沙皇俄國到前蘇聯到現在的俄羅斯,其影響力隨著其國際地位的變化幾經沉浮。當歷史的車輪滾動到1989年的時候,盧布發生了本質的改變。就是在這一年,蘇聯對外宣布進行匯率體制改革,從原來的固定匯率制轉變為實行雙重匯率制。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盧布的使命在俄羅斯聯邦得以延續,但是其地位已經搖搖欲墜,大不如前了。再次發生動盪是不可避免的。果然,1993年俄羅斯government進行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盧布改革,以新版的盧布代替舊版的盧布,1961年開始發行的舊盧布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金融不設防的莫斯科,在毫無准備和監管的情況下開始金融自由化,就是這一舉措給蘇聯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被奉為西方經典的市場經濟改革開始實施,毫無計劃和標準的國有企業私有化開始逐漸推廣。在看似公平的條件下,蘇聯原有的國有企業被平分給了每個人,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當時每個蘇聯公民大概分到了10萬——15萬盧布左右的國有資產,當然是以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和證券化的形式。10萬——15萬盧布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一大筆財富,約合4萬美元左右。但是,當蘇聯人民集體狂歡的時候,他們卻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拿到的只是賬面的證券化的財富,而且更可怕的是,這些證券都是以盧布——蘇聯盧布計價的,看吧,一場財富的公開掠奪由此開始。
在進行國有企業和匯率改革的同時,蘇聯開始了無序的金融開放。各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商業銀行、保險機構開始蜂擁而入,其營業網點和機構在蘇聯及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並遍地開花。現代經營管理、私人銀行服務、國際標准結算、香濃的咖啡、高檔的營業場所再加上「迷人」的微笑,一切看起來是那樣美好。
各個外資銀行通過在發達國家市場磨煉出來的一整套的營銷手段,高息攬存和收買拉攏蘇聯企業的盧布儲蓄。永遠需要排隊的蘇聯國有銀行被拋棄了,蘇聯人民的存款發生了大轉移。蘇聯解體後,變本加厲的金融投資者又通過其他工程從俄羅斯各金融機構大肆借貸盧布,並支付高額的利息。
當俄羅斯人民、企業、金融機構甚至俄羅斯中央銀行都短暫地享受了「免費的午餐」和香濃的咖啡,並呼吸了自由市場的新鮮空氣後,一場真正的金融掠殺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收網了。當為大肆做空盧布而借貸來的俄羅斯儲戶和國有銀行的盧布到位後,盧布的悲慘命運便開始了。大規模唱衰盧布和前蘇聯國有企業的「研究報告」開始充斥國際金融界——「前蘇聯國有企業根本沒有自生能力」,「前蘇聯國有企業債券被嚴重高估」,「盧布需要重新定價」,「盧布應該採取更加自由的市場化浮動」。
一面是國際金融機構精準的研究報告和國際金融媒體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一面是不斷快速下跌的前蘇聯國有企業證券價格。前蘇聯人民驚呼「怎麼了」,但是已無力回天,只能加入賣出的大軍當中,不停地「賣出、賣出、賣出」,而市場則「暴跌、暴跌再暴跌」。就這樣,微笑的外資和金融投資者用借來的別人的錢(前蘇聯人民、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錢)收購了前蘇聯的國有企業。
在盧布匯率市場崩潰後,原來設下金融騙局的國際資本劫掠者僅僅用少得可憐的美元就結清了原來的巨額盧布債務,並且低價買入了前蘇聯的國有資產。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賺了,而且是大賺,是瘋狂的掠奪。就是這樣,美國僅僅動用了幾億美元就把前蘇聯人民積攢70年的財富——價值28萬億美元的財富賺到了手。
『伍』 東南亞經融危機那些人卻賺了
最後的贏家是索羅斯基金為首的美國財團。
資產是沒有貶值,但國家的外匯儲備沒了,發生了轉移。進而引發物價等一連串經濟、社會問題。
在外匯市場上,匯價的波動所表示的價值量的變化和股票價值量的變化完全不一樣,這是由於匯率是指兩國貨幣的交換比率,匯率的變化也就是一種貨幣價值的減少與另一種貨幣價值的增加。比如在22年前,1美元兌換360日元,目前,1美元兌換120暫元,這說明日元幣值上升,而美元幣值下降,從總的價值量來說,變來變去,不會增加價值,也不會減少價值。因此,有人形容外匯交易是「零和游戲」,更確切地說是財富的轉移。
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 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索羅斯及其手下認為,這是對泰國金融體系可能出現的更 深層次問題的暗示,便先發制人,下令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儲戶在泰國所有財 務及證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時,以索羅斯為首的手待大量東南亞貨幣的西方沖擊基金聯合一 致大舉拋售泰銖,在眾多西方「好漢」的圍攻之下,泰銖一時難以抵擋,不斷下滑,5月份 最低躍至1 美元兌26.70銖。泰國中央銀行傾全國之力,於5月中下旬開始了針對索羅斯 的一場反圍剿行動,意在打跨索羅斯的意志,使其知難而退,不再率眾對泰銖群起發難。
泰國中央銀行第一步便與新加坡組成聯軍,動用約120億美元的巨資吸納泰銑;第二步 效法馬哈蒂爾在1994年的戰略戰術,用行政命令嚴禁本地銀行拆借泰抹給索羅斯大軍;第 三步則大幅調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來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三管齊下,新 銳武器,反擊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於銀根驟然抽緊,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羅斯大軍措手不及,損失了3億美元,挨了 當頭一棒。
然而,索羅斯畢竟還是索羅斯。憑其直覺,索羅斯認為泰國中央銀行所能使出的全盤招 術也就莫過於此了,泰國人在使出渾身解數之後,並沒有使自己陷入絕境,所遭受的損失相 對而言也只是比較輕微的。從某種角度上看,索羅斯自認為,他已經贏定了。對於東南亞諸 國而言,最初的勝利只不過是大難臨頭前的迴光返照而已,根本傷不了他的元氣,也挽救不 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命運。
索羅斯為了這次機會,已經卧薪嘗膽達數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備而來,志在必得。先頭 部隊的一次挫折並不會令其善罷甘休,索羅斯還要三戰東南亞。
1997年6月,索羅斯再度出兵,他號令三軍,重振旗鼓,下令套頭基金組織開始出售 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擴大索羅斯大軍的規模,並於下旬再度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剎那 間,東南亞全融市場上狼煙再起,硝煙彌漫,對抗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戰,泰國上下 一片混亂,戰局錯蹤復雜,各大交易所簡直就像開了鍋似的熱湯,人們發瘋似地奔跑著,呼 嚎著。
這是一場個人對抗國家的戰爭,從形式上看,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然而,從結果來 看,則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只有區區3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泰國中央銀行歷經短暫的戰斗,便宣告「彈盡糧絕」, 面對鋪天蓋地面來的索羅斯大軍,他們要想泰銖保持固定匯率已經力不從心。泰國人只得拿 出最後一招,來個挖肉補瘡,實行浮動匯率。不料,這早在索羅斯的預料當中,他為此還專 門進行了各種准備。各種反措施紛紛得以執行,泰銖的命運便被索羅斯定在了恥辱的十字架 上了。泰銖繼續下滑,7月24日,泰銖兌美元降至32.5:1,再創歷史最低點,其被索羅 斯所宰殺之狀,實在令世人慘不忍睹,泰國人更是心驚肉跳,捶胸頓足,責問蒼天。
然而,在擊破泰銖城池之後,索羅斯並不以此為滿足,他斷定泰銖大貶,其他貨幣也會 隨之崩潰,因此下令繼續擴大戰果,全軍席捲整個東南亞。索羅斯暗中發誓,此次定要將東 南亞各國搜刮一空,滅了這幫不識好歹之徒企圖取西方而代之的迷夢。
聞得索羅斯大軍興風作浪,騰雲駕霧不來,其他東南亞國家均傾全力進行了殊死抵抗。 菲律賓拋售了25億美元,馬來西亞拋售了10億美元,以穩定本國貨幣,但在索羅斯的強大 攻勢面前卻難以阻止比索、林吉特的貶值。同時印尼盾、新加坡元也劇烈波動,一時間,東 南亞貨幣市場風聲鶴吹,草木皆兵。這究竟是一場金融危機的前兆,還是金融風暴的尾聲? 恐怕誰也不敢妄下結論,其秘密也許只有一個人知道,他就是索羅斯。 第四節 索羅斯颶鳳
大凡與索羅斯交過手的人,每每說起他,都不覺有談「索」色變之感。有人稱他為魔 鬼,也有人稱他是天使。然而,索羅斯毫無疑問是一個極具能量的人物,在世界上恐怕只有 北美的颶風能夠與之相提並論:風起之前,誰也無法預測;只是一旦成風,所到之處,只見 斷壁殘垣,生靈茶炭,一派殘不忍睹之景色。事過之後,便又立即無影元蹤,一派風和日 麗,普照萬物之象。
當年大英帝國傾空國庫之所有,耗盡上百億美元,力圖阻擋索羅斯這股北美颶風的襲 擊,無奈,曾不可一世的大英王朝之威勢早已日薄西山,隨江東去,終究沒能戰勝索羅斯, 被迫將英鎊貶值百分之十五,同時退出了歐洲貨幣藍子一一一統一匯率機制。區區索羅斯一 人就讓歐洲統一貨幣進程遭受到了最為嚴重的創傷。至今,元氣尚未恢復的英國人和歐洲人 還對索羅斯恨之人骨,提起索羅斯就連聲詛咒他是「夏洛克」(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 的猶太商人,嗜錢如命之徒)。通過這一戰役,索羅斯銀行帳戶里又增加了10億美元。隨 後,索羅斯颶風又向南方席捲而去,在墨西哥金融危機中,將這個拉美大國幾乎摧殘得國破 家亡,撈足了賺頭。
此次,索羅斯颶風遠渡重洋,千里迢迢,不辭艱辛,進攻東南亞眾多小虎,雖三次進 攻,楔而不舍,但最終還是大獲全勝,盡將這數億小富民颳得惶惶而不可終日,一天到晚皆 忙於禱告救世主的仁慈。
索羅斯大舉討伐東南亞諸侯國,著實使他們領教了一番。
伴隨拋售泰銖,搶購美元的狂潮,大批工廠開始倒閉,公司紛紛減員,物價大幅上漲, 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準急劇下降。在索羅斯發起的悄無聲息的進攻中,1997年7月29日.泰 國中央銀行行長自動宣布辭職,而在此之前,泰國主管經濟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業已含恨告 老還鄉。
繼泰國戰役之後,索羅斯颶風很快又掃盪到了印度尼西亞這個東南亞最大的國家。剎那 間,印尼即出現了「黑色星期一, 印尼盾大幅狂泄,民眾出現了搶購美元的狂潮。自7月 21日以來,印尼盾匯率開始大幅下跌,其降幅已連破歷史紀錄。從年初到8月20日,印尼 盾對美元已貶值23%左右,遠遠超出了政府一廂憎願所制定的每年5%-6% 的指標,貶值幅 度之大,在東南亞僅次於泰國。受匯率影響,雅加達證券市場的股票綜合指數也一降再降。 僅8月份頭三月就下降了20% 以上,一個月內降下150.55點。印尼銀行界、經濟界及社 會大眾哭天喊地,捶胸頓足。
印尼盾貶值後,給印尼經濟帶來的最明顯影響,是以進口原料為主的製造業成本大增, 導致包括汽車、計算機在內的產品價格大幅上揚,建築材料漲價,主要日常必需品價格也上 漲了5%至13%。業內經濟人士認為,物價上漲將使今年的通貨膨脹率從預計的6%以下升 至8%以上。盾市貶值,由於貨幣利率的區制,各公司債務一夜之間劇增l00%,這樣將導 致目前已超過1,100億美元的印尼外債進一步攀升。
『陸』 前蘇聯七十年的財富如何被洗劫一空的
大國傾塌!70年財富瞬間被洗劫一空!
當今社會,打敗一個國家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
是戰爭嗎?
二戰時德國戰敗,重振旗鼓只不過數年時間而已。
答案是金融。
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揭開歷史迷霧中的真相,看一個超級大國數萬億美元的資產是如何被區區一千萬美元洗劫一空的。
關於蘇聯解體的原因,你可能會說它是死於軍備競賽,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背後其實是人類史上一次最為驚心動魄的金融戰爭——一個超級大國徹底崩塌!積攢了70年之久的財富,在瞬間化為烏有!
上兵伐謀、攻心為上。
當時的美國,充分採取了各種輿論戰術,通過各種媒體和信息渠道將美國的繁榮、美國的強盛及其背後的自由經濟體制、美國特有模式向蘇聯轟炸式宣傳,使得蘇聯掀起了一股「崇美」狂潮,煽動了蘇聯選擇走美國模式道路的意願,從而為下一輪金融戰役的勝負打下基礎。
同時,美國派出了大量美國專家潛進蘇聯,與蘇聯內部腐敗勢力里應外合,在內外夾攻之下,蘇聯相信了自由市場、金融開放、才是繁榮的基石,甚至連必要的金融監管都被說成是集權復辟。
於是,無序的金融開放就此展開,尤為著名的是那場轟轟烈烈的「五百天計劃」——
將蘇聯的國企分解為有價債券發放給全民,徹底完成私有化,從而讓蘇聯一舉進入「公平的自由市場」階段。
每個蘇聯人都收到了這筆有價債券,大約是每人1萬到1萬5千盧布不等,當時約合3~4萬美元。
面對這筆飛來的「橫財」,他們自然是歡欣鼓舞,然而卻絲毫沒有想到,他們手中的這筆有價證券,即將成為徹底瓦解自己國家經濟的一個致命武器!
這時,故事的主角,金融戰的主力部隊——一批私人銀行家閃亮登場。投資銀行、商業銀行、保險機構等外資金融機構在蘇聯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現代經營管理、私人銀行服務、國際標准結算、免費的咖啡、高檔的營業場所再加上「迷人」的微笑……
這些外資銀行通過在發達國家市場磨煉出來的一整套的營銷手段,使得永遠需要排隊的蘇聯國有銀行黯然失色,他們通過這些迷人的手段成功收買拉攏了蘇聯企業和蘇聯人民的儲蓄,蘇聯的存款發生了大轉移。
除此之外,這些外資銀行家們又通過「灰色的回扣和各種小費等」手段,也向蘇聯中央銀行、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大肆套取、借貸到巨額的盧布款項。
彈葯已就位,一場真正的金融屠殺正式開始。
當蘇聯人民還在為自己手中免費得到了有價債券、成為「國企的主人」而歡呼雀躍時,大規模唱衰盧布和前蘇聯國有企業的「研究報告」開始充斥國際金融界——「
前蘇聯國有企業根本沒有自生能力」,「前蘇聯國有企業債券被嚴重高估」,「盧布需要重新定價」,「盧布應該採取更加自由的市場化浮動」。
國際金融機構的研究報告和國際金融媒體的負面報道鋪天蓋地,蘇聯國企債券的價格也隨之一瀉千里,蘇聯人民慌了,開始瘋狂地拋售手中的債權,而債權的價格則進一步暴跌。
這時,外資銀行家們再度登場,用借來的別人的錢(蘇聯人民、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錢),以撿白菜一般的價格,收購了這些債券。
至此,我們看到曾經是幾代蘇聯人流汗流血犧牲營建起來的強大的國有工業體系,其所有權徹底發生轉移。也就是說,蘇聯的國民經濟和國家工業,就這樣被蘇聯人從自己手中全部賣掉了!
汪精衛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汪精衛只是一個賣國賊,而蔣介石是一個送國賊……」
也就是說,「賣國如果能賣個好價錢,總比打敗了仗後土地白送給敵人要好些」。
此時的蘇聯人民才意識到,當初他們在外資銀行所品嘗的「免費咖啡」,原來都不是免費的。
但若是蘇聯政府能能夠及時出手,採取必要的金融監管——緊縮盧布銀根、大幅提高盧布利率、取消盧布美元自由匯兌、嚴厲打擊黑市美元交易債券交易和灰色金融市場等等,賣國至少還能賣出個好價錢。
非但如此,雖然那些外資銀行家們手中拿到了巨額債券,但是並不是現實的金錢,而且他們當初為了攬儲和貸款許下了高額的利息,本來根本沒有能力清償!
在正常的金融監管之下,沒有償債能力的他們只能宣布破產,甚至連當初從美國空運過來的免費咖啡機都要進行拍賣,而那些剛剛購得的私有化債券,也會奇跡般回到蘇聯政府的手中。
如果一切按照正常的故事腳本運行,歷史就會完全改寫!
可惜,歷史上從來沒有如果。
還記得我們前面提及的「美國專家」嗎?
在他們的鼓吹下,金融監管已經被視為阻礙蘇聯強盛的最大絆腳石,任何政府的干預都被視為不可饒恕的「集權式的壟斷行為」。
同時,他們還滲進高層,利用政治家不關心經濟只關心權利的弱點和其他的利益手段,掌握了了引導改革時期的蘇聯政府金融決策的真正主導權。
於是,整個人類金融市場上最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終於發生了:仍然明顯有利於蘇聯的中央銀行的情勢下,蘇聯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根據這場偉大的金融戰役的總指揮美國的「友好」金融專家小組完全出自「友好目的」的建議——蘇聯銀行決定進一步放寬對盧布和美元自由匯兌的監管,以更加自由和開放的兌換來「對抗」美元和盧布的地下黑市交易!
再堅固的堡壘,也抵不過從內部的攻擊。
完全開放之後,盧布開始了大崩盤——從1盧布兌換2.8個美元,迅速崩盤突破為100盧布兌換1美元。
當年,蘇聯人民爭相前往私人銀行進行存款,而此刻,卻是爭相排隊以不斷貶值的盧布兌換美元。
只是現在,這些私人銀行家們,不再露出迷人的微笑,不再提供免費的咖啡。
最悲哀的一幕發生了——所有人的終生積蓄,瞬間隨盧布崩盤而貶值280倍,社會市場價格體系崩潰,蘇聯的金融體制至此全盤崩潰!
那個不可一世的債權國家在一夜間負債累累,強盛的國家瞬間崩塌,由此陷入了一系列深刻和復雜的社會動盪。那個超級大國,徹底消失了!
而那些外資銀行家們,從蘇聯人民、企業、金融機構那裡高息借來的債務,此時已經變得微不足道了。
然而,嗜血的金融家門並沒有就此收手,他們還發動了最後的金融清剿。
趁著金融監管的空白期,這些私人銀行家們除了在主戰場——「匯率兌換市場」之外,還開辟了輔戰場——「金融黑市」,再加之媒體的大肆渲染,盧布的暴跌更是慘不忍睹。
「賣出、賣出、賣出!」蘇聯人民已經無法理智思考,動用一切他們可以動用的力量,拋出每一張盧布,買進美元。
甚至在和平空間站裡面的宇航員都焦急地動用秘密軍事波段,向在地面的朋友求助兌換自己在銀行的盧布!
市場則是「暴跌、暴跌、再暴跌!」,盧布從此陷入絕境,再無抬頭之日。
這時「美國金融專家」立刻「及時地」提出了「新的友好建議」:
貨幣改革——用1000舊盧布更換1個新盧布,然後把匯率定在5個新盧布:1個美元的基礎上進行浮動!
在這個「有效制止金融動盪」的措施執行後,整個舊盧布實際貶值就達到了14000倍。
全面崩盤、慘不忍睹!
這些外資銀行家們,用世界歷史上史無前例的超低價格,「買』「(不如說搶)進了當時以低標價格出手、總計不到十萬億舊盧布標價的全部私有化證券,而這些債券證券所涉及的權益內涵則囊括了整個前蘇聯國民經濟體系中有價值的一切!
蘇聯積攢了70年的財富,就這樣被一群瘋狂的金融大鱷們,以不到1千萬美元的價格,劫掠一空!
這是人類史上最驚心動魄的金融戰,這是人類史上最慘痛的金融教訓!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昔日與美國角力的最大巨頭蘇聯已然轟然倒塌,而現在正與美國並立世界雙雄的我們,一定要從中汲取教訓,這樣的悲劇,決不能重蹈覆轍!
首先,要警惕那些潛藏的「內鬼」。
福爾摩斯有句經典的名言,莫里亞蒂教授之所以是倫敦犯罪界中最偉大的罪犯,是因為他在整個倫敦的罪犯中他毫無名氣。
再堅固的堡壘也抵不過從內部的進攻,回顧整個金融戰爭,可以發現,那些潛藏的外國勢力與內部的腐敗勢力里應外合,是導致整個大國崩塌的關鍵因素!
另外,金融監管不可或缺。
若是蘇聯當時有必要的金融監管,若是蘇聯當時能夠有所作為,不但可以力挽狂瀾,甚至可能扭轉戰局、改寫歷史。
然而,在西方勢力的有意渲染和肆意詆毀下,金融監管竟被視作阻礙國家發展的「絆腳石」,必須堅決取締,這才導致了悲劇的無可挽回。
必要的金融監管是對金融亂象的有力出清,能夠有效管控市場經濟中的外部效應。那些鼓吹絕對自由的人,要麼是別有用心、要麼是對經濟一竅不通。
春節假期已經結束,我們的生活都將步入正軌,經過假期的休整之後,是時候再接再厲、團結一心,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共同奮斗!
『柒』 金融危機的錢都讓哪些人賺走了 好像美國的老百姓也犧牲了不少啊 ,最好能具體點
主要是金融大亨和大資本家
你別看美國好像也挺慘的,實際上慘的都是窮老百姓。丟工作,房子被抵押收走的人都是美國老百姓。
金融危機前,大資本家、金融家從別的國家貸款,借走很多錢,然後花了,或者投資成物質資本。然後金融危機,通過破產的方式,就不還錢了。誰是冤大頭?是之前借給美國錢的人。然後美國人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物質資本,因為之前的金融資本都已經變成實物,最後通過死幾個公司,借的錢也不用還了。金融危機別看美國多慘多慘,實際上他們損失的只是賬面上的數字。其他國家,損失的都是實實在在的錢~~
建行就損失慘重,因為雷曼破產,建行貸給他們的1000億人民幣的貸款算是打了水漂了。相當於全體中國人民,每人捐了100塊錢給那些大資本家~~這還只是這一單貸款生意~~,其他的就更多了。這事,新聞都沒敢報,1000億打了水漂,下面還不得鬧翻了~~
『捌』 當年蘇聯解體後,秘密轉入美國的27萬億美元怎麼回事
美國的冷戰紅利,貨幣戰爭或金融超限戰。
核心提示:在盧布匯率市場崩潰後,原來設下金融騙局的國際資本劫掠者僅僅用少得可憐的美元就結清了原來的巨額盧布債務,並且低價買入了前蘇聯的國有資產。就是這樣,美國僅僅動用了幾億美元就把前蘇聯人民積攢70年的財富——價值28萬億美元的財富賺到了手
在看似光鮮且迷離的金融世界中,長久以來存在著不為大眾所知的一些事實,在這些被人們遺忘的歷史角落裡,隱藏著極其強大的力量,在金融黑幕後的博弈才真正決定我們現實世界中金融的運行。
與歷史上貧窮弱小的國家無力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前蘇聯擁有著強大到讓美國無法安睡的軍事力量,在軍事實力仍然相當強大的狀態下,整個國家遭到外部勢力瘋狂與徹底的洗劫,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金融戰爭所展現出的巨大破壞力,絲毫不亞於蘇聯整個衛國戰爭的損失程度,所不同的是,衛國戰爭的巨大代價換來的是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而金融戰爭的慘敗,導致了國家解體和經濟長期衰敗。戰爭對蘇聯的破壞僅僅持續了4年,而金融崩潰所造成的社會經濟的災難已經接近16年。
詳情可自行網路,或者你等對此歷史有清晰了解熟悉金融同時樂意幫助你的知道網友來回答。
『玖』 次貸危機哪些人賺了
1.請看例子
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這里原創一個案例: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2.金融危機對誰都沒有好處,誰也沒有賺錢,是泡沫經濟的破裂,正像吸足了水的海綿被擠壓或者被曝曬,而產生的蒸發.可以說,這是一種價值的回歸. 窮人既沒有燒餅囤積,又不開燒餅店,當然沒有事.但是要想賺點錢會更困難一些,當然物價下跌對窮人還是有利的.
『拾』 請問金融危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么多人虧了那到底誰賺了呢能詳細說明嗎
准確的來說,應該是沒人賺的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在對待這次震撼世界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問題上,朱鎔基在很多重要場合都態度堅定地表示,「人民幣堅決不貶值,不增加亞洲其他國家、地區的危機和困難。」,「我們是亞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濟,決不乘人之危。」朱鎔基所代表的中國政府的形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贊許。海內外媒體都普遍認為朱鎔基是帶領中國人民在經濟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選。(以上內容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1998年第10期《談朱鎔基講話的語言特色》)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房產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極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
如何解決金融危機
中國如果光是從石油進口來搞人民幣升值,不如直接動用外幣儲蓄補貼石油。
中國要進行結構治理,首先要先清理信貸系統,特別是對已經貸出的巨量資金進行跟蹤處理。如果這方面有缺口,必須多印票子,通過物價上漲(人民幣對內貶值)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這是中國人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這部分沒有問題,立即停止人民幣升值,將儲備的美元盡快花出去,或者投資到美國去,賣地產,而不是去救美國的金融機構。這樣美國就不會給人民幣施壓了,也拯救了美國的經濟。將來中國人無論是賺是賠,對現在都有好處。
要刻意保護好中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這是中國改革成果的體現,特別是房地產,世界各國都把房地產作為本國經濟的大堤(最後防線),一旦危及房地產,都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挽救。中國的房地產偏熱是正常的,政府打壓只會給外資熱錢製造介入機會,讓中國人今後付出更大的代價。 要特別保護好房地產商,不要豬肉漲了,就把母豬也殺掉賣肉。房價漲了,不是地產商的錯。
股市不能靠外資來救,外資不會無緣無故地來中國,中國也沒有能力進行強權博弈,將外資強留在中國,這樣在流動過剩的情況下,不能再讓人民幣升值,任憑外資繼續大量流入。
中國也不能用貶值驅趕外資,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和外資密不可分,驅趕了就會使經濟崩潰。
中國不必實行緊縮政策,如果這樣的話,是等於讓中國自己的錢退出經濟主戰場,讓外資和游資主宰中國經濟,到頭來使中國自己的資金無用武之地。
中國要好好管管金融機構圈錢的行為,中國不應該吹金融泡沫,資金不能在金融機構流來流去,要指導民眾,向產業方向投資,美國人很高明,人家搞高科技泡沫,互聯網泡沫,沒聽說搞金融泡沫,中國高金融泡沫,物價能不上漲嗎?錢都在高端轉來轉去,沒有更多在流轉在產業之中,經濟還能不出問題。
國家要把股權分置改革放緩,股權分置主要是國有股分置,通過解禁來和市場爭利(資金)不是好作法,國家可以將分置期由3年改為30年。大大減緩解禁速度,對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國家要對再融資進行嚴格控管,對上市企業,要實行效益監管,股價監管,如果由於再融資造成股價下滑,必須由再融資的錢向股東賠付,這樣就不會產生惡意圈錢的行為。
至於印花稅真不是個問題,降和不降不是問題的關鍵。國家去年收了2000多億印花稅,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億了,降了也沒多少,與解禁比,與再融資比,根本算不了什麼。
政府應有的放矢治理結構問題,不好給中國經濟亂念緊箍咒。
未來兩年將出現世界性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資金流動逆轉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
為什麼未來世界將出現新型的金融危機呢?這要從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過去近十年來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格局談起。
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過去近十年 ,受益於全球化的大趨勢,經濟不斷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基礎其實比較脆弱。這些經濟體自身的儲蓄相對不足,消費不斷增長,經濟的金融化趨勢不斷加強,其集中的表現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資產,尤其是房地產為抵押,向銀行借款來支持其日益高漲的消費。這一格局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信貸鏈的破裂,集中的表現就是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次級房貸危機導致美國的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金融風險的成本,也使這些金融機構必須重新分配自己的資產,以降低風險。
反過來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過去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吸引了大量發達國家的資金,以墨西哥、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為例,其證券市場上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國內。日益高漲的海外資金不僅推動了本地資產價格的高漲,也推動了本地經濟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本地貨幣實際匯率的不斷升值。這一系列過程為這些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埋下了種子,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兩個地區:一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不僅經常賬戶出現了佔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時財政赤字也日益加劇,國內價格上漲的趨勢愈演愈烈,而且,這些國家還實行了與歐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這無疑是寫下了導致金融危機最佳的化學反應公式。
另一個非常脆弱的經濟體,就是印度。雖然印度經濟在過去3年內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長率,但是其宏觀經濟的情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印度的經常賬戶處於赤字狀態,證券市場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海外,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長期處於赤字狀態。
綜合考慮發達國家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一些經濟情況,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未來兩年之內,世界經濟很可能發生資金流動逆轉的情形,那就是幾年前從發達經濟體爭先恐後湧入新興市場國家、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資金,在發達國家重估風險的情況下,紛紛逆轉涌回發達國家,加強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穩定度。這種趨勢的形成無疑會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直接的影響,並最終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形成。
新金融危機與亞洲金融危機的差異
這種金融危機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主要形式是國際收支的危機,那時亞洲出現了大量到期的外債需要償還,同時國際金融炒家紛紛擠兌,造成了這些國家外匯儲備不足,以至於不得不讓本幣大幅度貶值。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形式不見得以國際收支的短缺為標志,因為今天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量是比較高的,同時由於吸取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這些國家並沒有大規模舉債,只是通過證券市場吸引了大量外資,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新興市場國家不面臨著金融危機,這種金融危機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資金倒流從而導致本國證券市場價格大幅度縮水、本幣貶值,從而導致本地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甚至於衰退為表象的,這和幾年前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高漲、資產價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個逆反的鏡面圖像。這一新型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很可能是波羅的楚游,從波羅的海三國可能傳導至東歐各國,再傳到南亞包括印度,之後再進一步傳到其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
資金流動不能盲目放開,財政政策須保留一定的靈活性
一旦這樣的金融危機發生,中國經濟面臨著怎麼的挑戰呢?可能的情況是,一部分外資的表現也會如在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那樣紛紛出逃,對於中國的國際收支會產生一定的沖擊,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通貨緊縮的壓力,但對於目前高速運轉(事實上是過快運轉)的中國經濟並不是壞事。而且,這一資金倒流的情況也會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所緩解。但是不容否認,這種資金倒流會對國內的投資規模產生一定的沖擊,會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下降。另外,由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率的下滑,也會間接通過對中國產品需求的下降,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這些都是這一新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我們必須看到,這一新興金融危機的到來對中國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在這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很多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將大幅度縮水,這將是中國資金出國投向這些國家的絕好時機,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最好時機。為此,中國經濟界需要做好資金上和項目研究方面的准備。從宏觀層面上講,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考慮到這一輪新型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在資金流動問題上必須穩扎穩打,不能盲目放開,要考慮到大量資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帶來的壓力。當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楚游的經濟增長率必然會出現下滑,我們的財政政策必須保留一定的靈活度,在繼續實行當前穩健財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須做好項目上和資金上的准備,一旦新一輪金融危機在周邊國家發生,中國就可以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資金保障和社會效益的投資項目。
總之,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風險已經來臨,全速前進的中國巨輪必須考慮到金融風暴可能帶來的沖擊,把握機遇,化解風險,我們的經濟發展航程將會前途光明。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那麼,亞洲金融風暴爆發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觀看了關於亞洲金融風暴的一系列報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後,我找到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2.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3.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一: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金融大鱷」「一隻假寐的老狼」是對這個金融怪才的稱謂。他曾說過,「在金融運作方面,說不上有道德還是無道德,這只是一種操作。金融市場是不屬於道德范疇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於這里,因為它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會按照已定的規則來玩這個游戲,我不會違反這些規則,所以我不覺得內疚或要負責任。從亞洲金融風暴這個事情來講,我是否炒作對金融事件的發生不會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樣會發生。我並不覺得炒外幣、投機有什麼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運作規則。我尊重那些規則,關心這些規則。作為一個有道德和關心它們的人,我希望確保這些規則,是有利於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的,所以我主張改變某些規則。我認為一些規則需要改進。如果改進和改良影響到我自己的利益,我還是會支持它,因為需要改良的這個規則也許正是事件發生的原因。」
眾所周知,索羅斯對泰銖的炒作是亞洲金融風暴的導火線。他是一個絕對有實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過玩弄亞洲國家政權,來達到他獲得巨額資本的目的顯然是卑劣的。
二: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預示者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美國,作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有了危機感。他通過強大的經濟後盾在亞太地區建立起一個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韓國,日本,台灣直至東南亞,都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這給亞洲一些國家飛速發展帶來了經濟支持。七十年代,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濟迅猛發展。
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美國當然不允許亞洲經濟繼續如此發展,於是,他開始收回他的經濟損失。對於索羅斯的行為,他是縱容的。
三: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新馬太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以泰國為例,泰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買賣不由政府來主宰,而他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而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也就動盪了。
·啟示
(1)一個國家經濟的開放程度,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政權基礎上的,只有經濟實力雄厚,政權穩固才能談及真正的發展經濟。
(2)一個經濟學家,只有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否則,他將不是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並對經濟發展起阻礙作用。
(3)只有提高綜合國力,才能使一個國家立於不敗之地。
泰國的金融危機事發於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動亂。首先是外匯市場的美元收縮沖擊,使得泰銖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度貶值,進一步影響了泰國的股票市場和金融體系,東南亞的金融市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捆綁經濟,而且各國的貨幣不統一,在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上美元最終成為交易單位。間接的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創造了助動力。
所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來自於外匯市場的沖擊,貨幣危機又成了金融危機的附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