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航集團並購的成功因素有哪些
海航集團在並購時,是篩選過的,使被選購企業要有提升核心的競爭力。
⑵ 海航集團並購新加坡物流企業CWT案例為何廣受稱贊
因為海航集團並購新加坡物流供應商CWT是實體產業的有效延伸, 大大加強了海航集團的規模效益。
⑶ 各位是如何解讀海航集團並購的
海航集團並購始終主要是布局全世界的網路,構建國際化體系。
⑷ 如何看待海航集團並購之路
海航集團並購之路一直很順暢,因為是針對全球化布局的邏輯及並購整合的問題展開的。
⑸ 海航集團並購業務整合中最主要的難題是什麼
其實,企業文化融合是不少中企國際化的一道坎,也是海航集團並購業務整合中面臨的最大問題~
⑹ !!求一個海南航空負債經營案例,採納了,給500分!!
中原證券研究員高世梁指出,伴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的負債水平也不斷提高,公司借款規模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並持續增長。近年來,海南航空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金額逐年上升,給公司造成了沉重的財務負擔。
截至2009年3月31日,公司資產負債率達82.80%(母公司口徑),其中短期借款為100.46億元,長期借款為198.26億元,公司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占公司總負債達67%。
「雖然公司借款對於公司的持續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大量公司借款造成了公司每年的財務費用支出居高不下,降低了公司的經營效益。」高世梁表示。
以海南航空過去近三年的財務數據為例,2008年末、2007年末及2006年末,公司長短期借款分別為272.71億元,210.07億元和172.25億元,占總負債的比例分別為65.49%、66.67%和61.59%,借款所佔比例較高。
此外,公司2008年末、2007年末及2006年末財務費用分別為6.48億元、8.11億元和8.64億元,財務費用負擔較重。
銀河證券分析師毛昂指出,海南航空獲得海南政府和集團的注資,將對公司未來經營產生巨大的影響。
根據公司安排,注資資金主要應用於償還國內銀行的貸款資金,其中,20.47億注資用於歸還貸款,將減少相應負債20.47億元,按照國內長期貸款5%利率計算,每年僅財務費用就減少1.02億元,還有9.47億注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按照國內短期貸款平均3%利率計算,每年財務費用將減少0.28億元,合計減少財務費用1.30億元。
「按照增發後總股本41.2億股和25%所得稅比例計算,每年增加凈利潤為0.024元/股。」毛昂稱。核心提示:廣發證券研究院黃永琳認為,雖然從以外獲得注資的能力上,海南航空要弱於國內三大航空,但是,國家出台的海南島建設意見給予了明確的財政支持態度,未來公司將繼續獲得來自海南省政府、海航集團的注資支持。
本次發行完成後,海南航空的總資產和凈資產均有所增加。發行完成後,公司總資產增加到580.66億元,增長5.42%;凈資產增加到101.03億元,增長41.95%,合並資產負債率由87.08%下降到82.60%。
經營現轉機
毛昂認為,除了注入資金進一步緩解公司融資壓力,對2009年和2010年經營具有一定支持以外,受到航空業需求增速上升和海南旅遊島建設的支持,海南航空2010年經營也將出現比較大的轉機。
他預計,海南總體旅遊和購物的航空需求增長將從目前的18%上升到25%以上,對於公司經營將是巨大的支持,同時公司加快了飛機購買計劃,保證了運輸能力的有效供給。
申銀萬國分析師李樹榮表示,「對資金的渴求是各個航空公司的共同特徵,注資的增加也會相應倒逼更多行業支持政策的出台。這在年初民航總局會議提出的"建設民航強國的五個方向"中已經見到端倪」。
李樹榮指出,作為中國第四大航空運輸集團的海南航空,2008年旅客運輸量1502萬人次,佔全行業的7.82%。2002-2008年,其旅客運輸量的復合增長率為26%,明顯快於行業,主要是其通過收購合並等實現迅速擴張。
從季度毛利率水平看,海南航空大都高於其他航空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毛利率迅速恢復至20%左右的水平,只有國航與之接近。
2008年,海航的飛機日利用率為10.1小時,比其他航空公司高5%-10%;2009年前三季度,這一指標仍保持在10小時左右。
「考慮到海南航空95%以上運營國內航線,國際長航線數量很少,每天10小時以上的飛機利用率已經屬於非常高的水平。」李樹榮指出。
「通過對各分子公司飛機的統一管理,海航的飛機可以在各個分、子公司之間實現任意調配,極大的提高了飛機利用率;以每年四季度為例,當主流市場處於淡季時,海航的飛機主要集中在海南和東北市場,最大程度的迎合了市場需求。」
⑺ 為什麼海航集團並購的案例得到眾人的贊揚
因為海航集團並購產生的效果已經超越了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目標,而是以造福人類幸福和世界和平為終極使命。
⑻ 杠桿收購的經典案例
美國RJR Nabisco公司爭奪戰
說到杠桿收購,就不能不提及20世紀80年代的一樁杠桿收購案——美國雷諾茲-納貝斯克(RJR Nabisco)公司收購案。這筆被稱為「世紀大收購」的交易以250億美元的收購價震動世界,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杠桿收購,而使後來的各樁收購交易望塵莫及。
這場收購戰爭主要在RJR納貝斯克公司的高級治理人員和聞名的收購公司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Co.)公司之間展開,但由於它的規模巨大,其中不乏有像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頓等這樣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直接或間接參與。「戰爭」的發起方是以羅斯·約翰遜為首的RJR納貝斯克公司高層治理者,他們認為公司當時的股價被嚴重低估。1988年10月,治理層向董事局提出治理層收購公司股權建議,收購價為每股75美元,總計170億美元。雖然約翰遜的出價高於當時公司股票53美元/股的市值,但公司股東對此卻並不滿足。不久,華爾街的「收購之王」KKR公司加入這次爭奪,經過6個星期的激戰,最後KKR勝出,收購價是每股109美元,總金額250億美元。KKR本身動用的資金僅1500萬美元,而其餘99.94%的資金都是靠垃圾債券大王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 Milken)發行垃圾債券籌得。
⑼ 中國有哪些經典的杠桿收購,管理層收購的案例
杠桿的少,就一個好孩子的,還是被國外收購的
管理層收購,研究不多,你可以找一下論文,我國管理層收購有很大問題,研究的人還是蠻多的
⑽ 海航並購案例有哪些值得中國企業的借鑒之處
仔細研究海航並購案例可以發現海航並購是有邏輯可循的。海航並購在三大主攻方向的同時,始終致力於布局全世界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