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其中,由於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即為息稅前利潤(EBIT),因此又有:
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EBIT
=(EBIT+F)/EBIT=M/(M-F)
為了反映經營杠桿的作用程度、估計經營杠桿利益的大小、評價經營風險的高低,必須要測算經營杠桿系數。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
(1)dol杠桿公式擴展閱讀:
演化規則
1.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說明了銷售額增長(或減少)所引起的營業利潤增長(或減少)的幅度;
2.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也就越小;反之,銷售額越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也就越大。
3.在銷售額處於盈虧臨界點前的階段,經營杠桿系數隨銷售額的增加而遞增:在銷售額處於盈虧臨界點後的階段,經營杠桿系數隨銷售額的增加而遞減:當銷售額達到盈虧臨界點時,經營杠桿系數趨近於無窮大,此時經營風險趨近於無窮大;
4.在銷售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影響經營杠桿的因素主要是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金額。固定成本或變動成本加大都會引起經營杠桿系數增加。
這些研究結果說明,在固定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公司應採取多種方式增加銷售額,這樣利潤就會以經營杠桿系數的倍數增加,從而贏得「正杠桿利益」。否則,一旦銷售額減少時,利潤會下降的更快,形成「負杠桿利益」。
❷ 經營杠桿系數的公式是什麼
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銷售量變動對利潤產生的作用,稱為經營杠桿。由於經營杠桿對經營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因此常被用來衡量經營風險的大小。
經營杠桿系數:是企業計算息稅前的盈餘變動率與銷售量變動率之間的比率。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
計算公式:dol=(△ebit/ebit)÷(△q/q)
式中:dol——經營杠桿系數
△ebit——息稅前盈餘變動額(息稅前利潤變動額)
ebit——變動前息前稅前盈餘
(基期息稅前利潤)
△q——銷售變動量
q——變動前銷售量
(基期銷售量
)
本公式是一個定義性公式,說明經營杠桿反映了銷售量與息稅前利潤之間的關系。必須注意,dol是一個倍數,說明銷售量每變動1%,息稅前利潤變動的倍數。
假定企業的成本-銷量-利潤保持線性關系,可又得兩個公式:
導出公式1:dolq=q×(p-v)/[q×(p-v)-f]
式中:dolq——銷售量為q時的經營杠桿系數;
p——產品單位銷售價格
v——產品單位變動成本
f——總固定成本(是不含利息的固定成本)
導出公式2:dols=(s-vc)/(s-vc-f)
式中:dols——銷售額為s時的經營杠桿系數
s——銷售額
vc——變動成本總額
推導公式又可表示為:
經營杠桿系數=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
從公式可以看到:
1、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說明了銷售變動所引起的利潤變動倍數,故:銷量變動後的ebit=銷量變動前的ebit(1+dol×銷售量變動百分比)
2、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也就越小;反之銷售額越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也就越大。
3、控制經營風險的方法:增加銷售額、降低產品單位變動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但這往往受條件的制約。
❸ dol 經營杠桿系數 怎麼記
不是吧?又不是什麼復雜的公式,
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EBIT ,
這個公式的基礎公式是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主要理解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息稅前利潤(EBIT)
有趣的我還想不會想,因為那時很無聊的事!還沒想好,公式都完全記住了!
❹ 幫忙翻譯一下 經營杠桿系數DOL 財務杠桿系數DFL 復合杠桿系數 DCL 的英語字母
經營杠桿系數DOL是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的縮寫,財務杠桿系數DFL 是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的縮寫,而復合杠桿系數DCL是Degree of Combining Leverage的縮寫。
(4)dol杠桿公式擴展閱讀:
經營杠桿系數是通過稅前利潤變動率比上產銷量變動率得出的比值,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越高,那麼經營的風險就越高。財務杠桿系數等於稅前利潤除扣除掉利息、租賃費、優先鼓勵和稅之後的稅前利潤。而復合杠桿系數是DOL和DFL兩者的乘積。
❺ 經營杠桿系數DOL=(△EBIT/EBIT)÷(△Q/Q),這個公式是怎麼推導出Q(P-VC) / (Q(P-VC)-FC)的
財務杠桿系數表達式DFL=EBIT/(EBIT-I)的推導過程:
根據定義可知
財務杠桿系數
=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EPS/EPS)/(△EBIT/EBIT1)
EPS1=(EBIT1-I)×(1-T)/n
EPS2=(EBIT2-I)×(1-T)/n
△EPS=EPS2-EPS1
=(EBIT2-EBIT1)×(1-T)/n
=△EBIT×(1-T)/n
△EPS/EPS1=△EBIT/(EBIT1-I)
(△EPS/EPS1)/(△EBIT/EBIT1)
=EBIT1/(EBIT1-I)
即:財務杠桿系數DFL=EBIT1/(EBIT1-I)=EBIT/(EBIT-I)
該推導過程表明,在用計算公式DFL=EBIT/(EBIT-I)計算時,只能用變化前的數據(即基期數據)計算。
❻ 經營杠桿系數(DOL)、財務杠桿系數(DFL)和復合杠桿系數(DTL)之間的關系是( )。
DOL=(EBIT+固定經營成本)/EBIT ; DFL=EBIT/(EBIT-I)
DOL*DFL=Q(P-V)/[Q(P-V)-F-I] =DTL
此題選C
❼ 怎麼計算DOL,DFL,DTL/
1、DOL=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EBIT/EBIT)/(△Q/Q),△EBIT是息稅前利潤變動額,△Q為產銷量變動值。
2、DFL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為: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為財務杠桿系數;△EPS為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EPS為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潤;△EBIT為息稅前利潤變動額;EBIT為變動前的息稅前利潤。
3、DTL=DOL×DFL=〔M/EBIT 〕×〔EBIT/(EBIT-I)〕=M/(EBIT-I)=基期邊際利潤/基期利潤總額。
(7)dol杠桿公式擴展閱讀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其中,由於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即為息稅前利潤(EBIT),因此又有: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EBIT=(EBIT+F)/EBIT=M/(M-F)。
為了反映經營杠桿的作用程度、估計經營杠桿利益的大小、評價經營風險的高低,必須要測算經營杠桿系數。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
財務杠桿系數的意義:DFL表示當EBIT變動1倍時EPS變動的倍數。用來衡量籌資風險,DFL的值越大,籌資風險越大,財務風險也越大。在資本結構不變的前提下,EBIT值越大,DFL的值就越小。在資本總額、息稅前利潤相同的條件下, 負債比率越高,財務風險越大。
負債比率可以控制, 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 適度負債, 使增加的財務杠桿利益抵銷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❽ 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定義計算公式為DOL=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EBIT/EBIT)/(△Q/Q),△EBIT是息稅前利潤變動額,△Q為產銷量變動值。
❾ 怎麼計算DOL,DFL,DTL
1、DOL=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EBIT/EBIT)/(△Q/Q),△EBIT是息稅前利潤變動額,△Q為產銷量變動值。
2、DFL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為: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為財務杠桿系數;△EPS為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EPS為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潤;△EBIT為息稅前利潤變動額;EBIT為變動前的息稅前利潤。
3、DTL=DOL×DFL=〔M/EBIT
〕×〔EBIT/(EBIT-I)〕=M/(EBIT-I)=基期邊際利潤/基期利潤總額。
(9)dol杠桿公式擴展閱讀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其中,由於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即為息稅前利潤(EBIT),因此又有: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EBIT=(EBIT+F)/EBIT=M/(M-F)。
為了反映經營杠桿的作用程度、估計經營杠桿利益的大小、評價經營風險的高低,必須要測算經營杠桿系數。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
財務杠桿系數的意義:DFL表示當EBIT變動1倍時EPS變動的倍數。用來衡量籌資風險,DFL的值越大,籌資風險越大,財務風險也越大。在資本結構不變的前提下,EBIT值越大,DFL的值就越小。在資本總額、息稅前利潤相同的條件下,
負債比率越高,財務風險越大。
負債比率可以控制,
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
適度負債,
使增加的財務杠桿利益抵銷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營杠桿系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財務杠桿系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D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