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貨幣匯率下跌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貨幣匯率下跌

發布時間:2021-05-26 09:03:01

① 為什麼說一國貨幣匯率下跌,會引起

1、2:比方,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了,一美元就可以兌換更多的的人民幣了。就意專味著美國人買中國的東屬西更便宜,自然地就促進了出口業務。而中國人買美國的東西則更貴,自然會抑制進口。
3、4、5、6:匯率下跌的原因,肯定是在匯率市場上人民幣的供過於求,而引起這種流通貨幣增多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實行寬松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外國拋售人民幣,以及政府購買美國國債以增加外匯儲備等等。反正不管原因如何,過多的流通貨幣,會導致通脹問題,但是在這寬松的貨幣環境,勢必會促進經濟相對快速的發展,增加就業,使國民收入增長,自然物價也就上漲了。
7:一方面,國內通脹,貨幣購買力下降;另一方面,國際上匯率下跌,雙重打擊下更使得人民幣收益降低,為了使資本保值,自然會選擇相對強勢的美元了,資金就外逃。

② 紙幣流通條件下,政府宣布減少稅收會使得本國貨幣匯率下降嗎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一)國際收支

一國的國際收支可反映該國對外匯的供求關系。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反映該國對外匯的需求量大於供給量,這會在外匯市場上引起外匯匯率上升,即本幣匯率下降。反之,一國的國際收支順差會導致外匯匯率下降和本幣匯率上升。國際收支包括貿易收支、服務收支和資本流動等若干項目。

(二)通貨膨脹

根據購買力平價,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它影響匯率的傳導機制包括:
第一,若一國通貨膨脹率高於他國,該國出口競爭力減弱,而外國商品在該國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強;這會引起該國貿易收支逆差,造成外匯供求缺口,從而導致本幣匯率下降。
第二,通貨膨脹會使一國實際利率下降,推動資本外逃,引起資本項目逆差和本幣匯率下降。
第三,由於通貨膨脹是一個持續的物價上漲過程,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會演變成本幣匯率下降預期。在這種預期心理下,為了避免本幣貶值可能帶來的損失,人們會在外匯市場上拋售本幣搶購外匯。而這種投機行為會引起本幣匯率的進一步下降。
(三)利率

從短期來看,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極為顯著的。它影響匯率的傳導機制包括:第一,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利率上升會吸引資本流入,在外匯市場上形成對該國貨幣的需求,推動高利率貨幣的匯率上升。當代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存在大量國際游資,它們對利率的變動極為敏感,所以從短期來看,誘發國際資本流動是利率影響匯率的主要途徑。
第二,利率上升意味著信用緊縮,這會抑制該國的通貨膨脹,在一定時期可以通過刺激出口和約束進口推動該國貨幣匯率上升。
第三,利率上升會抑制該國總需求,特別是嚴重依賴於貸款的那一部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這會進一步限制進口並從而有助於該國貨幣匯率上升。

(四)經濟增長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於國內需求增加帶動的經濟增長會引起進口增加。如果其他國家經濟增長較慢,則該國出口增加也較慢。這容易造成該國的貿易收支逆差並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如果經濟增長是由該國勞動生產率提高所引起的,那麼在增長過程中生產成本會下降,產品價格下降且產品質量提高。盡管該國進口會相應增加,但是由於出口增加得更快,該國貨幣匯率往往會上升。

(五)政府的政策

政府的各項政策都會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匯率。
政府幹預匯率的直接形式是通過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改變外匯供求關系,從而影響外匯匯率或本幣匯率。政府採取匯率政策的目的一般是為了穩定本幣匯率,避免匯率波動加大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活動中的風險,抑制外匯投機行為;它也可能是為了使匯率有利於本國的經濟發展或有助於實現政府的某項戰略目標。政府匯率政策的效力不僅取決於該國外匯儲備的多少,而且取決於該國的宏觀經濟狀況。例如,若該國金融泡沫破滅,股票和房地產價格急劇下跌,便可能出現資本外逃,造成該國貨幣貶值壓力。一旦貶值壓力超過政府幹預能力,本幣匯率開始下降,便會進一步通過貶值預期誘發更大規模的資本外逃,使該國陷入惡性循環。
在中央銀行參與外匯市場交易不足以實現政府匯率政策目標時,政府往往藉助於外匯管制干預匯率。
政府其他各項經濟政策也會間接地影響匯率。
例如,
擴張性財政政策會刺激需求和經濟增長,通過增加進口帶來本幣對外貶值的壓力。緊縮性貨幣政策會通過抑制通貨膨脹和提高利率而刺激本國貨幣匯率上升。政府的貿易政策可以通過刺激出口和限制進口而帶動本幣對外升值。

(六)心理預期

人們對各種價格信號的心理預期都會影響匯率。若人們預期本幣匯率將會下降,便可能在外匯市場拋售本幣,並助長本幣的貶值壓力。若人們預期本國將會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會派生出本幣對外貶值預期。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的心理預期是上述基本因素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但是,人們的心理可能受多種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宣傳和報導、謠傳和迷信等等。一些事件一旦對人們的匯率預期產生普遍影響,它對當前的匯率便會產生重大作用。

(七)外匯投機

外匯投機指在匯率預期基礎上,以賺取匯率變動差額為目的並承擔外匯風險的外匯交易行為。
在當代國際金融市場上,存在著規模龐大的國際游資。其中,一部分國際游資隸屬於國際壟斷資本集團。它們在外匯市場上,並非是單純的市場價格信號接受者,而往往充當價格制定者的角色。

③ 其他條件不變,一國的利息率水平提高,則該國貨幣對外匯率將上浮(升值)。(是

第一個問題,利率上升了,會吸引外部資金進入來獲取更高的利息收入,也就是對這種貨幣的需求增加了,所以升值。
第二個問題,一國貨幣如果貶值,則對外支付力減弱,進口成本增加,且引起商品供應減少,物價因此上漲。

④ 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下列變動是如何影響一國貨幣對外幣的實際匯率的: a.總支出水平不變,但該國國內消費者

第一個問題沒說清楚哦,第二個問題本國貨幣將升值。

⑤ 關於匯率問題

2.3.1國際收支因素
國際收支,狹義而言,是指一國對外經濟交往中所發生的全部外匯收入和支出。當一國的收人大於支出時,為國際收支順差;反之,一國收入小於支出時,為國際收支逆差。當一國處於國際收支順差時,表現在外匯市場上,可以說是外匯供大於求,因而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外國貨幣匯率下降。而當一國處於國際收支逆差時,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不應求,所以本幣匯率下降,外幣匯率上升。關於匯率決定的國際收支因素分析,可以採用均衡匯率法。
例如自 20 世紀 80 年代中後期開始,美元在國際經濟市場上長期處於下降的狀況,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斷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國長期以來出現國際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僅以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貿易部分來看,當一國進口增加而產生逆差時,該國對外國貨幣產生額外的需求,這時,在外匯市場就會引起外匯升值,本幣貶值,反之,當一國的經常項目出現順差時,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與外匯供給的增長,本幣匯率就會上升。
2.3.2 通貨膨脹因素
(1)通貨膨脹、購買力平價指標與匯率決定的因素分析
在紙幣流通制度下,貨幣之間的折算基礎是各自內含的價值量,這就意味著匯率實質上就是兩國貨幣所具有的價值量為基礎而形成的交換比例。如果貨幣的對內價值量降低,其對外價值,即匯率則必然隨之下降。通貨膨脹是從紙幣代替金屬鑄幣後出現的,其表現為商品物價的普遍上漲。貨幣購買力降低,而其本質是貨幣內含價值量的降低。
因為匯率涉及到兩種貨幣的價值比較,所以必須同時考察兩個國家的通貨膨脹情況,即要考察兩國的通貨膨脹相對比率。一般地,相對通貨膨脹比率較高的國家,其貨幣的國內價值下降的速度更快,於是其貨幣匯率也會隨之下降。如果兩國通貨膨脹率非常接近,那麼對匯率的作用相互抵消,名義匯率應不受影響。
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長期、主要而又有規律性的因素。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從根本上說是根據其所代表的價值量的對比關系來決定的。因此,在一國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就會減少,其實際購買力也就下降,於是其對外比價也會下跌。當然如果對方國家也發生了通貨膨脹,並且幅度恰好一致,兩者就會相互抵消,兩國貨幣間的名義匯率可以不受影響,然而這種情況畢竟少見,一般來說,兩國通貨膨脹率是不一樣的,通貨膨脹率高的國家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率低的國家貨幣匯率上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為它的影響往往要通過一些經濟機制體現出來:商品勞務貿易機制、國際資本流動渠道、心理預期渠道等。
(2)絕對購買力平價指標
絕對購買力平價是指某一時點上兩國物價水平之比,其所說明的是靜態的某個時點的兩國貨幣間匯率的決定。
設A、B兩國t時刻的物價水平分別是Pa與Pb,S是匯率。則:
………(2-2-28)
例如,美國的物價水平比英國的高出一倍,則兩國的購買力平價為:
2$/£………(2-2-29)
上述一般物價水平是指一國所有商品和勞務的平均物價水平,而這是一個很難測定的量。所以用絕對購買力平價來計算匯率,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低。對它的缺點的克服是從動態觀點考慮的相對購買力平價。
(3)相對購買力平價指標
相對購買力平價指標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匯率的變化與該時期兩國物價水平的相對變化成比例,說明的是動態的某個時期的兩國貨幣間匯率的決定。若以下標0代表基期,1代表報告期。則相對購買力平價計算公式為:
………(2-2-30)
例如,美元對英鎊的基期匯率為2$/£。由於資本主義世界范圍的通貨膨脹,英國的物價指數從基期的100上升到下一期的240,而同期美國的物價指數更是漲至320。很顯然,兩國的物價水平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基期匯率2$/£已不再符合兩國貨幣之間新形成的購買力對比關系,因此必須按兩國物價的相對變化對基期匯率作出調整,以重新確定新的均衡匯率:
×2$/£=2.66$/£………(2-2-31)
2.3.3 利率因素
(1)利率與匯率決定
利率是資金的「價格」,也就是獲得資金使用的代價或者讓渡資金使用的收益。利率的高低代表了一國金融資產對外的吸引力,會直接引起國際間套利資本的流動,並導致匯率的波動。通常,利率的變動首先會影響到本國貨幣的供需平衡,從而影響匯率水平。當一國貨幣資金的利率相對提高時,使用本國貨幣的資金成本相對上升,這使得在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的供應相對減少;同時,當利率相對提高時,讓渡資金的收益相對會上升,這會吸引外資內流,使得外匯市場上外國貨幣的供應增加。這樣從兩個方面,本國利率的相對上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反之,該國貨幣的匯率會貶值。
考察利率因素,依然要考察兩國貨幣的不同利率,也就是相對利率。如果一國利率上升,但別國也同幅度上升,則匯率一般不會受到影響;如果一國利率雖有上升,但別國利率上升更快,則該國利率相對來說反而下降了,其匯率也會趨於下跌。另外,利率的變化對資本在國際間流動的影響還要考慮到匯率預期變動的因素,只有當外國利率加匯率的預期變動率之和大於本國利率時,把資金移往外國才會有利可圖,這便是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十分著名的國際資金套買活動的「利率平價理論」。
最後,一國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還可通過貿易項目發生作用。當該國利率提高時,意味著國內居民消費的機會成本提高,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同時也意味資金利用成本上升,國內投資需求也下降,這樣,國內有效需求總水平下降會使出口擴大,進口縮減,從而增加該國的外匯供給,減少其外匯需求,使其貨幣匯率升值。不過在這里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利率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是短期的,一國僅靠高利率來維持匯率堅挺,其效果是有限的,因為這很容易引起匯率的高估,而匯率高估一旦被市場投資者投機者所認識,很可能產生更嚴重的本國貨幣貶值風潮。例如,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里根入主白宮以後,為了緩和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復甦,採取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其結果使美元在 20世紀 80 年代上半期持續上揚,但是 1985 年,伴隨美國經濟的不景氣,美元高估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從而引發了 1985 年秋天美元開始大幅度貶值的風潮。
2.3.4 經濟增長率的差異因素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一國實際經濟增長率相對別國來說上升較快,其國民收入增加也較快,會使該國增加對外國商品和勞務的需求,結果會使該國對外匯的需求相對於其可得到的外匯供給來說趨於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不過在這里注意兩種特殊情形:一是對於出口導向型國家來說,經濟增長是由於出口增加而推動的,那麼經濟較快增長伴隨著出口的高速增長,此時出口增加往往超過進口增加,其匯率不跌反而上升;二是如果國內外投資者把該國經濟增長率較高看成是經濟前景看好、資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那麼就可能擴大對該國的投資,以至抵消經常項目的赤字,這時,該國匯率亦可能不是下跌而是上升。我國就同時存在著這兩種情況,自 2005 年 7 月份人民幣小幅升值以來中國一直面臨著更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
2.3.5 財政收支狀況因素
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常常也被作為該國貨幣匯率預測的主要指標。當一國出現財政赤字,其貨幣匯率(浮動匯率制度下)是上浮還是下浮主要取決於該國政府所選擇的彌補財政赤字的措施。一般來說,為彌補財政赤字一國政府可採取四種措施:一是通過提高稅率來增加財政收入,如果這樣,會降低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從而個人消費需求減少,同時稅率提高會降低企業投資利潤率而導致投資積極性下降,投資需求減少,導致資本品、消費品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進而導致匯率升值;二是減少政府公共支出,這樣會通過乘數效應使該國國民收入減少,減少進口需求,促使匯率升值;三是增發貨幣,這樣將引發通貨膨脹,由前所述,將導致該國貨幣匯率貶值;四是發行國債,從長期看這將導致更大幅度的物價上漲,也會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在這四種措施中,各國政府比較有可能選擇的是後兩種,尤其是最後一種,因為發行國債最不容易在本國居民中帶來對抗情緒,相反由於國債素有「金邊債券」之稱,收益高,風險低,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較好的投資機會,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因此在各國財政出現赤字時,其貨幣匯率往往是看貶的。
2.3.6 外匯儲備因素
一國中央銀行所持有外匯儲備充足與否反映了該國干預外匯市場和維持匯價穩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匯儲備的高低對該國貨幣穩定起主要作用。外匯儲備太少,往往會影響外匯市場對該國貨幣穩定的信心,從而引發貶值;相反外匯儲備充足,往往該國貨幣匯率也較堅挺。例如:1995 年 3 月到 4 月中旬國際外匯市場爆發美元危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柯林頓政府為緩和墨西哥金融危機動用了 200 億美元的總統外匯平準基金,動搖了外匯市場對美國政府幹預外匯市場能力的信心。
2.3.7 相對勞動生產率差異因素
這一點,可以從「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理論中體現出來。「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的理論內核就可以概括為:如果一價定律成立於兩國的貿易品部門、工資跨部門均等化成立於本國的貿易品和非貿易品部門,則兩國間兩部門相對勞動生產率的偏差會引致兩國非貿易品相對價格出現偏差,進而導致均衡匯率的變化。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在一國內部發揮作用,使本國兩部門相對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引致本國非貿易品相對價格變動發生變化。在一價定律的作用下,理性的貿易品部門的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基本途徑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而面對理性的勞動者,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必然引起本部門勞動者工資的提高。從另一方面看,在國內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的假設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勞動者,必然會由工資低的部門流向工資高的部門,勞動稀缺性假定迫使非貿易品部門的廠商提高本部門的工資水平,非貿易品部門的價格隨之提高,全社會價格水平呈現結構性變化和系統性提升。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在國際間發揮作用,兩國兩部門相對生產率變化引致兩國非貿易品相對價格的變化,並導致均衡實際匯率和均衡匯率變化。兩國兩部門相對生產率的變化,會引致兩國非貿易品相對價格的變化以及兩國價格總水平發生結構性變化,由於這種變化是在假定非貿易品部門的價格水平等於工資水平的前提下考察的,所以兩國的價格總水平變化對應於兩國的人均收入水平的變化,兩國人均收入水平變化與購買力平價和均衡匯率比率之間的增函數關系,將引致均衡實際匯率和均衡匯率呈現反方向變化,以及以均衡匯率為基準衡量的實際匯率水平同方向的變化。
2.3.8 其它影響因素
(1)心理預期因素
在外匯市場上,人們買進還是賣出某種貨幣,同交易者對今後情況的看法有很大關系。當交易者預期某種貨幣的匯率在今後可能下跌時,他們為了避免損失或獲取額外的好處,便會大量地拋出這種貨幣,而當他們預料某種貨幣今後可能上漲時,則會大量地買進這種貨幣。國際間一些外匯專家甚至認為,外匯交易者對某種貨幣的預期心理現在已是決定這種貨幣市場匯率變動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在這種預期心理的支配下,轉瞬之間就會誘發資金的大規模運動。由於外匯交易者預期心理的形成大體上取決於一國的經濟增長率、貨幣供應量、利率、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的狀況、政府經濟改革、國際政治形勢及一些突發事件等很復雜的因素。因此,預期心理不但對匯率的變動有很大影響,而且還帶有捉摸不定、十分易變的特點。
(2)信息因素
現代外匯市場由於通訊設施高度發達,各國金融市場的緊密聯接和交易技術的日益完善,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效率的市場,因此,市場上出現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機會,都會立刻引起資金大規模的國際移動,因而會迅速使這種盈利機會歸於消失。在這種情況下,誰最先獲得有關能影響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和預期心理的「新聞」或信息,誰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場參加者尚未了解實情之前立即做出反應從而獲得盈利。同時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預期心理對匯率具有很大影響的情況下,外匯市場對政府所公布的「新聞」的反應,也不僅取決於這些「新聞」本身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更主要取決於它是否在預料之中,或者是「好於」還是「壞於」所預料的情況。總之,信息因素在外匯市場日趨發達的情況下,對匯率變動已具有相當微妙而強烈的影響。
(3)政府幹預因素
匯率波動對一國經濟會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各國政府(央行)為穩定外匯市場,維護經濟的健康發展,經常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干預的途徑主要有四種:①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②調整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③在國際范圍內發表表態性言論以影響市場心理;④與其他國家聯合,進行直接干預或通過政策協調進行間接干預等。這種干預有時規模和聲勢很大,往往幾天內就有可能向市場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相比較目前交易規模超過 1.2 萬億美元的外匯市場來說,這還僅僅是杯水車薪,但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幹預尤其是國際聯合干預可影響整個市場的心理預期,進而使匯率走勢發生逆轉。因此,它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匯率的長期趨勢,但在不少情況下,它對匯率的短期波動有很大影響。
按在干預匯市時是否同時採取其它金融政策,央行的干預一般被劃分為沖銷式和非沖銷式干預。非沖銷式干預就是指中央銀行在干預外匯市場時不採取其他金融政策與之配合,即不改變因外匯干預而造成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反之,沖銷式干預就是指中央銀行在干預外匯市場的同時,採取其他金融政策工具與之配合,例如在公開市場上進行逆向操作,以改變因外匯干預而造成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一般來說,由於非沖銷式干預直接改變了貨幣供應量,從而有可能改變利率以及其他經濟變數,所以它對匯率的影響是比較持久的,但會導致國內其他經濟變數的變動,干擾國內金融政策目標的實現;沖銷式干預由於基本上不改變貨幣供應量,從而也很難引起利率的變化,所以它對匯率的影響是比較小的,但它不會干擾國內金融的其他政策目標的實現,不會犧牲宏觀經濟的穩定性。
以上各個因素是基於理論分析的結果,或是說是在國際收支理論、匯率決定理論以及其它經濟理論分析基礎之上得出的結論,而且為西方匯率理論所檢驗。但是,這些影響因素對人民幣均衡匯率決定是否同樣適用,其適用型如何,影響程度如何,需要進一步的分析加以檢驗。同時,這些因素在實際實證研究中可轉化性,即能否找到名義變數向實際變數轉化的路徑,也是這些因素能否納入到實際研究中一個該考慮的問題

⑥ 在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價格 水平上漲,為什麼會使該國的貨 幣匯率下降

一國價格水平上漲,表明該國的貨幣購買力下降,根據購買力平價原理,該國貨幣的購買力較其他國家貨幣的購買力下降,該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匯率就要出現貶值。

⑦ 其他因素不變,本國貨幣供給量減少,則即期匯率(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下降

對,市場經濟下,外匯匯率由貨幣供求關系決定,本幣供給量的減少,本幣升值,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下降.

⑧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相對利率水平提高則該國貨幣的匯率將:上升還是下跌為什麼,求詳細原因。

利率上升,則流通中(市場中)的貨幣就會減少,因為迴流到銀行了;流通中的貨幣減少了,則沒有那麼多貨幣兌換成外國貨幣了,這樣匯率就會上漲。

⑨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貿易順差過大會導致該國:

B
貿易順差過大會導致:
1.使本國貨幣匯率上升,不利於起出口貿易的發展,從而加重國內的事業問題
2.將使本國貨幣供應量增大,從而加重通貨膨脹
3.加劇國際摩擦
4.減少國內可用資源,不利於本國經濟貿易的發展

⑩ 多項選擇題: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匯率變動對一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作用是()A.一國貨幣匯率下降,會...

A.D是正確的,因為一國匯率下降,它的貨幣就會貶值,出口到國外的商品會變的便宜,從而刺激了出口,相反進口的國外的商品價格上升,這樣限止了進口.而D正好和A相反.這就是我國政府為什麼反對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閱讀全文

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貨幣匯率下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區縣金融辦改革成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853
口罩股票未來 瀏覽:341
調研拓展融資渠道 瀏覽:586
股指期貨操盤手大賽 瀏覽:190
對公外匯拓戶 瀏覽:239
廣發證券草根 瀏覽:49
銀行外匯英文單詞 瀏覽:398
長江小金屬網釩價格 瀏覽:608
絲路矽谷綜合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279
恆星外匯公司詳細信息 瀏覽:16
香港製暴股票 瀏覽:723
民生銀行原油期貨 瀏覽:499
金融行業安全服務 瀏覽:144
杠桿第三課時教學反思 瀏覽:180
貴州銀行2016理財發放額度 瀏覽:707
金融服務業的營銷策略 瀏覽:415
500彩票傭金 瀏覽:949
疫情間金融服務 瀏覽:267
超贏主力資金流向指標 瀏覽:705
青島港上市交易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