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盧布貶值和油價上漲的關系
1. 油價貶, 外匯收入減少, 自由的匯率取決於供需
2. 經濟和股市滑坡, 貨幣價值自然受到打擊, 同時熱錢也會流出
3. 以上 2 點是相互關聯的, 像滾雪球一樣
2. 近期國際石油價格下跌對盧布匯率的影響是怎樣的
俄羅斯為石油輸出大國,石油收益在俄羅斯的經濟比重較大大,每年依靠石油獲取大把收益,包括外匯收入和稅收收入,石油暴跌後,外匯收入和稅收收入均大幅減少,經濟緊縮,企業倒閉,外匯儲備減少,企業在歐美國家的融資被禁止,政府採取印鈔方式應對危機,刺激經濟,兩者一起導致本幣盧布貶值。
石油下跌和經濟制裁導致俄羅斯經濟受到巨大影響,通貨膨脹嚴重,且伴隨部分商品短缺,普通民眾生活質量下降,政府多年來想要經濟擺脫對能源及礦產的努力白費,且暴露了其經濟仍然嚴重依賴於能源和礦產等初級產品的短處,政府在民眾中的形象受損。其綜合國力會下降,在國際政治上的話語權也會降低。
3. 俄羅斯匯率變化的原因及對我國有什麼影響
盧布變化原因:
烏克蘭加入歐盟,迫使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半島,出兵佔領東烏克蘭,引起美國不滿。
美國聯合沙烏地阿拉伯此類石油生產大國,將石油價格從2014年最高價99美金一桶,強行壓低到60美元一桶左右。俄羅斯是石油出口大國,2013年其石油天然氣出口總額幾乎佔到其全年出口總額的70%,由此可見,俄羅斯經濟的飛速發展全部依賴的是能源出口。所以,拉低油價後,俄羅斯的外匯收入就會大幅縮減。
俄羅斯央行2014年11月1日起停止外匯調控,讓盧布自由浮動,引起外匯市場騷亂。
害怕動盪的俄羅斯商人,中國商人和普通市民大量的購買美金拋售盧布,引起盧布在市場上的供大於求。
對中國的正面影響:
1. 雖然2014年初中國與俄羅斯簽訂的石油采購協議都是90美元一桶,目前已經跌至60美金一桶,表面上看中國采購的有些貴,但是從長遠發展講,不論貴還是便宜,我們都需要石油的戰略儲備。而且,俄羅斯的地緣優勢,既能保證量又能保證供給速度。
2. 對俄羅斯的出手相助,加深了國與國之間的友誼。畢竟俄羅斯與中國這么近,而且也是唯一敢與美國叫板的國家。如果他倒下,中國也就不遠了。
3. 全世界對俄羅斯的排擠與限制,再次加深了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軍事交流,大批先進無期的采購指日可待。
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1. 俄羅斯盧布的動盪,最受傷害不僅是俄羅斯,還有中國商人。一夜間中國商人賠連本都收不回來。這樣他們就會拖欠廠家貨款,被拖欠貨款的廠家肯定會面臨倒閉的風險,工廠倒閉就意味著工人失業。
2. 俄羅斯是中國的采購大國,盧布的貶值,直接削弱了消費能力。俄羅斯會減少從中國的進口,因為商人手裡的錢不值錢了,買不起了。中國同樣會減少出口,因為誰都不願去嘗試收不回本的風險。
3. 中國大量拋售外匯儲備,采購俄羅斯石油,引起人民幣貶值。人民幣的貶值會動盪國內外匯市場,有可能帶來中國的物價飛漲。一旦飛漲,工廠的生產成本就會上升,中國出口的優勢就大大削弱。
4. 俄羅斯與中國的基情四射肯定會招來美國的嫉妒,新一輪的經濟制裁指日可待。
4. 國際油價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俄羅斯經濟運行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盧布持續貶值。分析人士認為,盧布貶值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只要國際油價維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下,俄羅斯盧布匯率就會繼續下跌。首先,地緣政治是盧布貶值的一個重要因素。西方國家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的支持是造成烏克蘭危機的主要原因,因此,自今年3月以來對俄羅斯進行了多輪經濟制裁。這些經濟制裁涉及能源、金融、軍工等俄羅斯經濟的主要領域,而且西方國家並不打算取消這些制裁。其次,盧布貶值緊跟國際油價下跌的步伐。俄羅斯經濟學家黑斯坦洛夫指出,俄羅斯經濟能夠實現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俄羅斯能通過能源出口獲得大量收入,而當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建立在原有油價基礎上的俄羅斯財政預算無法實現,這自然增加了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經濟前景的擔憂。內外形勢嚴峻俄羅斯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俄資本凈流出額達852億美元,規模是去年同期的1.9倍。長期以來,外資對彌補俄羅斯國內建設資金不足和促進投資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很多西方投資者因擔心俄經濟前景不妙而大量撤資,對俄經濟運行產生了一定影響。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10月相繼調低俄主權信用評級以及俄七家主要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穆迪指出,隨著大量資本從俄羅斯外流、俄羅斯許多借款人在西方獲得貸款的能力受限以及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俄羅斯的外匯儲備正在不斷減少,這無疑增加了俄經濟運行的風險。此外,俄羅斯前財政部長庫德林表示,從俄羅斯國內來看,壟斷行業多、對外資投資領域有限制、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等也對俄大規模吸引外資構成阻力。世界銀行俄羅斯經濟首席分析師漢茲爾指出,在地緣政治風險降低和俄羅斯面臨的外部環境得到改善的條件下,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在2016年才會實現增長。發展也有機遇國際觀察人士認為,盡管西方制裁和油價下跌造成俄羅斯經濟運行困難,但這兩個因素也為俄經濟發展帶來一些機遇。一方面,西方制裁有利於激發俄羅斯人民的愛國熱情,有利於俄政府凝聚人心,加強國內團結和穩定。11月4日俄羅斯全國隆重慶祝民族團結日,在首都莫斯科舉行的一場遊行活動吸引了7.5萬人參加,四大議會政黨代表均現身。普京總統多次表示,俄羅斯不怕西方制裁,制裁只會使俄羅斯更加強大。普京說,制裁為俄羅斯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因為這會促使俄羅斯加快「進口替代」進程,俄羅斯企業開始自己生產之前從國外進口的商品,這有利於刺激俄羅斯國內消費和擴大就業。為遏制西方制裁導致的資本外流,普京日前為吸引俄離岸資本迴流開出優惠條件。分析人士認為,普京此次「大赦」俄離岸資本有望增加俄羅斯的經濟總量,促進俄羅斯國內投資。另一方面,油價下跌使俄政府認識到,經濟發展單單依靠能源產業是靠不住的,這有利於促進俄政府盡快改革經濟發展模式。盡管改變經濟發展模式需要大量時間和金錢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俄羅斯有關改革的討論由來已久,改革的一些嘗試也已進行。俄專家還就此提出了對策。首先,大力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合理有效地利用國內各種資源,提高政府管理機制的透明性和管理效率。其次,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當然,這需要俄政府向教育和科技領域投入大量資金。事實證明,投資科教領域對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可以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另外,由於大部分油氣資源由國家掌握,為降低國家財政對能源出口的依賴,俄政府應大力鼓勵能源領域中小企業的發展,這不僅可以解決就業問題,而且對推動俄羅斯經濟整體發展都有好處。
5. 石油價格下降是如何影響盧布匯率的美國是如何操縱的
(一)盧布匯率如何受油價下跌影響。不管是哪種國家貨幣,盧布也好,還是美元、人民幣,都是以國家政府信用背書的法定貨幣,與貴金屬、外匯及其他實物資產脫鉤的。法幣本身並無天然價值,離開政府信用就是廢紙一堆。主權貨幣被動地發生持續貶值,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極其危險的事情。
法幣時代的貨幣貶值一般指在外匯市場上主權貨幣相對價值的下降。一般來說這只能是由其發行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國際收支赤字造成。盧布貶值所代表的,也就是俄國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赤字:
經常項目包括外貿收支、非貿易往來和無償轉讓;
資本項目則包括國際間股票、債券、證券交易與境外存款。
兩個項目發生赤字,就是指出現境內的資金向境外凈流出,國內市場銀根抽緊,經濟活動陷入蕭條。站在投資者的角度看,國際外匯市場上對盧布需求的急劇減少,抑或俄國國內對美元及其他外匯需求的劇烈擴張,都能帶來盧布貶值。
原油價格下跌給俄羅斯金融造成的影響有三:
一、外貿收入減少;
二、海外投資的撤離;
三、稅基縮小導致的政府財政狀況惡化。
油價低對產油國來說結果都一樣:出口同樣多的油氣,收入卻變少了。收入減少,石油出口企業與銀行系統結匯所需要的本幣就會減少(國際市場對盧布需求減少)。
外資撤離通常會早於外國投資者對石油價格信心整體崩潰而發生。一部分人出於避險目的,加緊抽離已經投入俄境內的資本,將有關項目股份、機器設備等變現,置換為外匯資產,帶出境外;另一部分已承諾投資的,也會及時止損,中止合作。通過股票市場持有俄羅斯石油公司、油田服務企業股份的,則會迅速拋售套現,用這部分盧布的流動資金購買外匯進行跨境撤離(俄國境內對外匯的需求急劇增加)。這些金融活動無疑會消耗大量俄央行的外匯儲備。
俄羅斯在葉利欽執政的晚期就開始支持國有資本兼並控制石油工業,因此目前國營資本占據該行業相當比例的股權。與此同時,該國對原油開采徵收特別收益金(國際慣例),還對出口原油徵收一定比例的出口稅。油價下跌導致的稅收流失,使得政府預算無法落實,為填補缺口,彌補財政所需,俄央行就會被迫用外匯儲備購買更多計劃外的政府債券。這在幫助政府度過財政危機的同時,當然就消耗掉央行的外匯儲備。
其實俄央行自己也承認,在前一階段為干預盧布暴跌已經動用了不少的外匯儲備。在主權貨幣疲態已經得到地緣政治或重大市場因素背書的前提下,這類主動干預往往是飲鴆止渴,投資者(既包括境外也包括俄境內的)出於獲利的天然沖動,會義無反顧地同央行對賭。無論俄央行購回多少盧布,拋出來的外匯都會被市場消化殆盡,直至央行金庫告罄。待到俄政府信用破產為止。
(二)美國操縱石油市場有4種手段。
第一,美國政府說服本國石油公司限制開采量。最近5年盡管油價很高,但美國石油巨頭的開采量一直保持在一個水平上。
第二,美國的忠實盟友沙烏地阿拉伯願意執行美國的戰略,沒有表現出大量增加石油供給以打壓油價的願望。
第三,紐約期貨市場的大量投機倒把行為是石油價格增長的推動力。毫無疑問,在那裡定調的是美國人,每天大量的期貨交易推動著油價上漲。美國政府還有其它一些方法來操縱油價。
第四、美國充分運用自身影響力和主導性,以市場作用調侃市場、調侃價格、調侃技術、調侃心理。例如,在國際資本市場表現不佳、低利率和疲軟股價中,美國將有實力的投資機構和投資者招募到國際石油市場,將貨幣市場和股票市場資金轉移至石油市場。國際石油價格高企不僅吸引了國際匯市上的資金進入期貨市場而對美元貶值產生助力,而且並沒有導致美國因進口原油造成巨大損失,其中核心在於美元效應。
6. 因國際油價下調,嚴重影響了俄羅斯經濟,引發了2014年12月的什麼危機
B 盧布危機
12月11日,俄羅斯央行宣布再次加息,由9.5%上調至10.5%,試圖遏制居高不下的通脹率以及盧布匯率的持續貶值。俄羅斯央行同時表示,如果通脹率仍加速上升將繼續加息。俄羅斯央行近日公布加息決議後,盧布對美元匯率不升反降,再次跌至歷史新低,1美元最高可兌55.7178盧布。
12月16日,俄羅斯央行在上次加息僅過了5天後宣布年內第6次意外加息,將關鍵利率從10.5%大幅上調650個基點到17%。俄央行指出,此舉旨在阻止盧布貶值、防止通脹大幅走高的風險。盧布一夜暴跌13%,美元對盧布盤中突破66,1美元兌60盧布的「生死線」已是曾經。
在美元對盧布暴漲超12%後,俄羅斯莫斯科交易中心立即宣布,美元對盧布觸及64.4459的匯率風險管理通道上限,高於該上限的報盤不會被接受。
據悉,該項法案包括對俄羅斯武器公司和高科技石油項目的投資者實施新的制裁措施等,在盧布出現暴跌的情況下,這一消息無疑是火上澆油。
12月19日,俄羅斯國家杜馬(下議院)通過一項法律草案,同意向銀行業提供最高達1萬億盧布(約合165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以應對西方的經濟制裁。
7. 油價上漲是怎樣影響匯率的
一般來講,美元和黃金、石油、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相反。
這是因為美元是國際上的主流結算貨幣,一般情況下受到供需平衡的影響。但是鑒於美國金融實力的強大,不排除石油價格在短期內由華爾街操縱的可能,因為貨幣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商品,貨幣供應量也會影響石油價格。所以說石油產量走低,美元走強基本上是對的。
美元走強,人民幣走弱,是不太對的。因為美元指數是多種商品、貨幣對美元價格的綜合指數,並非由單一的貨幣決定。比如今年,美元指數上升得不少,但是人民幣更牛逼。
對於發改委調整油價,個人的看法是,人民幣還沒有強到可以影響美元匯率的地步,當然也對石油價格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國際油價(美元計價)的變動卻一定可以影響國內油價。
對於發改委的油價調整,我倒是認為,是對政府對中美匯率的一個前瞻性指導。
8. 油價大跌對俄羅斯影響有多嚴重
誰能料及,就在俄羅斯外遭國際制裁打擊、內受經濟下行巨大壓力的同時,國際油價自今年下半年以來接連暴跌三成,至每桶僅80美元。這,讓慣於坐擁世界儲油寶庫的俄羅斯大亨頓時愕然,措手不及。 對於嚴重依賴原料出口的俄羅斯來說,國際油價的嚴重縮水等同於財路被掐斷,在內憂外困的環境下,俄羅斯只能等待國際油價盡快企穩回調,一面努力設法應付制裁影響;一面積極力求擺脫經濟困境。 國際油價對俄羅斯有多重要,攤開俄聯邦預算就知道。油價預測是俄羅斯制定預算收支的最重要依據之一,預算草案根據最近幾年平均油價得出基準價格。上個月獲俄議會批準的2015年至2017年聯邦預算草案預計,俄主要出口石油品牌—烏拉爾原油未來的出口均價未來3年為每桶100美元。另據俄經濟發展部預測,烏拉爾原油價格2014年將達每桶104美元。 而目前,烏拉爾原油價格也與國際油價一道,從年中的每桶110美元上方滑落至每桶80多美元。可見,俄羅斯作出的油價預測或許只是官方的一廂情願,一路走低的油價勢必將拖累俄預算。 多年來,俄羅斯始終沒有擺脫經濟增長對原料出口的依賴,俄羅斯一半多的財政收入來自油氣出口。俄財政部此前作過一個令人不安的預測:國際油價每下跌1美元,俄羅斯的財政收入就會減少700億盧布(約合15億美元)。這表明,國際油價的下跌直接削減俄羅斯預算收入,造成赤字增加、預算項目無法執行,進而加劇經濟下行壓力。綜合來看,在俄羅斯當前通脹率高達8%的背景下,加之多重不利因素,國際油價持續走低,極有可能致使俄羅斯經濟陷入持續滯漲狀態之中。 為了降低乃至抵消國際油價下跌對俄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俄羅斯不惜動用危險方式挽救預算,那就是放任盧布貶值。一年來,俄羅斯盧布貶值已近四成,成為全球貶值幅度最大的貨幣,俄羅斯國民經濟運行和民眾生活已遭受重大影響。然而,俄羅斯央行卻在不久前宣布,結束盧布與一攬子貨幣的聯系匯率機制,放棄對盧布匯率的自動干預。此舉意味著俄央行允許盧布匯率自由浮動,可能進一步加大盧布下行的壓力。 俄羅斯央行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國際油價以美元計算,而俄羅斯統計財政收入使用盧布。因此,在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同時,盧布也以相應幅度貶值。這樣一來,俄羅斯石油出口所得的盧布收益就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穩定。 但是,用本幣貶值對沖石油出口收入減少的做法風險極大。毋庸置疑,盧布貶值的最顯著後果就是俄國內消費價格不斷上漲,這將給俄民眾生活帶來更大負擔,進而令執政者承受政治風險。不過,自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支持率一路飆升至85%以上,以這樣的人氣民意,他顯然用不著擔心其總統寶座與權力。正是如此,俄羅斯的決策者作出了「兩害權衡取其輕」的無奈選擇,用盧布作賭注,緩解國際油價下跌導致的不利影響。 諸多分析觀點普遍認為,國際油價的大跌是西方對俄羅斯的隱性制裁。俄羅斯前財長庫德林直截了當地說,美國正與原油輸出國合謀壓低油價,以此向俄羅斯施壓,是美國的一個陰謀。但這在普京看來,盡管國際油價下跌的背後存在人為操縱的因素,但低油價也會給這些操縱者造成損失,因此國際油價當前局面不會長期存在。 在當前條件下,俄羅斯人應對國際油價下跌可用的手段不多。俄能源部長諾瓦克日前透露,政府正考慮以削減原油開采量以穩定油價,但尚未作出正式決定。 事實上,俄羅斯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其他主要石油輸出國的意志還是個未知數,盡管世界石油輸出國都在對油價持續下跌表示憂慮,但畢竟世界主要石油輸出國的背後的巨賈仍是美國。現在,俄羅斯只能寄希望於市場調節,坐等國際油價企穩回升,以期盡量減少一些石油美元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