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2)6
㈢ 某同學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1)實驗時,為了方便對力臂的測量,該同學先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_
(1)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所以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使實驗簡單化.
(2)∵F1l1=F2l2,
即:F1×8cm=2N×4cm,
∴F1=1N.
當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動杠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為OB,當彈簧測力計向右傾斜時,力臂變小,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拉力會變大.
(3)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使結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故答案為:
(1)水平;
(2)1;變大;
(3)尋找普遍規律,避免偶然性.
㈣ 某同學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實驗前發現杠桿左端低,右端高,應將左側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選填「左
杠桿的右端高,所以應將左側的平衡螺母向由調節;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
當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動時,拉力的力臂最長,測力計的示數最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F2L2
則0.5N×3×20cm=F2×15cm
解得F2=2N.
故答案為:右;力臂;豎直向下;2.
㈤ 某同學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1)實驗前,為了方便對力臂的測量,先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______
(1)實驗前,先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如果杠桿左邊低右端高,杠桿向上翹的右端移動.
(2)由F1l1=F2l2可得,F1×8cm=2N×4cm,故F1=1N.
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動力臂是OB,當彈簧測力計傾斜拉杠桿時,動力臂減小,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會變大.
故答案為:(1)水平;右;
(2)1;變大
㈥ 如圖所示,某同學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1)實驗時,為了方便對力臂的測量,該同學先調節平衡螺母
(1)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所以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使實驗簡單化.杠桿的平衡條件為:F1l1=F2l2;
(2)設杠桿每一個小格為L,由圖可知,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
4×0.5N×4L=F×8L,
解得,拉力為:F=1N;
彈簧測力計斜拉時,阻力及阻力臂不變,拉力力臂變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拉力變大.
故答案為:(1)水平;F1l1=F2l2;(2)1;變大.
㈦ 在學習了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三個要素後,某小組同學進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
(1)(a)和(b)的實驗,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位置不變的情況下,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不變,杠桿平衡時,動力臂增大,動力減小.
(2)(a)和(c)的實驗,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位置不變的情況下,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不變,杠桿平衡時,拉力傾斜,動力臂減小,動力增大.
故答案為:(1)當動力的方向相同時,動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越大,動力越小;(2)當動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相同時,動力與杠桿的夾角越小,動力越大.
㈧ 某同學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時,在A點懸掛2個重均為0.5N的鉤碼(如圖所示),在B點用彈簧測力計拉杠
要使彈簧測力計示數最小,力臂要最大,彈簧測力計要豎直方向上用力.
鉤碼阻礙杠桿順時針轉動,彈簧測力計促使杠桿順時針轉動,所以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用力.
設杠桿每一個小格代表L,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 1=F2L 2得,F1×5L=0.5N×2×4L,∴F 1=
=0.8N.
故答案為:豎直向下;0.8.
㈨ (2013連雲港)某同學用圖示裝置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圖中杠桿勻質且均勻刻度.當杠桿水平平衡後
(1)設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杠桿的一個小格為L,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3G×2L=2G×3L,
所以,應在右側第3格上掛2個鉤碼.
(2)若在右側改用彈簧測力計向下拉,彈簧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轉動時,阻力、阻力臂不變,動力臂逐漸變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動力逐漸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將逐漸增大.
故答案為:2;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