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美匯率大戰的實質是什麼
中美抄匯率大戰的實質是:襲
1,透過匯率和貿易戰打擊我們的製造業,;
2,徹底打跨潛在對手,中美貿易不平衡根本不是匯率的問題,而是結構性的問題。
3,美國自己本身才是全球最大的匯率操縱國,而我們的實力還遠不夠和美國抗衡 只有讓步 把8000E核能市場開放給美國為美國的新能源買單。
② 什麼是匯率戰爭
基本抄是樓上的意思,但我要做點襲補充,你以為美國人逼人民幣升值目的那麼簡單?恐怕你連什麼是匯率都沒搞懂吧?你知不知道美國剛開始是要把我們定位匯率操縱國?但是後來為什麼轉變策略壓人民幣升值了呢?
因為,如果把我們定位了匯率操縱國,那麼就可以對中國產品徵收27.5%的關稅,我們的製造業基本上就完了,但是這樣一來,中國政府肯定會對美國徵收報復性關稅,這樣是中國經濟重傷,美國經濟輕傷,可是美國人現在連輕傷都不想受,它只想讓中國經濟重傷,那它應該怎麼辦呢?就是現在這樣,逼人民幣升值,因為這是你自己升值的啊,跟美國政府無關,你沒有報復的借口
這樣一來,中國產品所具有的價格優勢就會盪然無存,巨大的勞動力資源優勢被匯率上升所抵消
一個字一個字打的,望採納
③ 經濟原來解釋:《匯率戰失敗中國經濟將毀於一旦》中為什麼這么說呢
有空可以多讀讀關於經濟學方面的書,也省的聽到一些本就漏洞百出的見解卻不知所措。
為了調劑銀行的現金存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銀行之間互相拆借。即銀行多餘的現金流向現金少的銀行,但也是有代價的。付出的銀行要收利息的。
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是指銀行之間借出的無擔保貸款的日利率。通俗的說就是A銀行在業務上出現資金短缺,便向B銀行借了點錢,只借一夜,利率為多少。
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降低代表日本銀行間的資金流動更活躍了。事實上是日本採取了相對擴張的貨幣政策。可以增加日元的貨幣供給。
「10月5日,日本政府與央行將銀行間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從現行的0.1%降至零至0.1%就是明顯的標志。此舉相當於直接封堵了中國加息之路,使中國、澳大利亞等國直面嚴峻的通脹壓力。 」純屬無稽之談,沒話找話。日本雖然是世界著名經濟體,但還沒達到一個小小的貨幣政策便讓我國難以招架的地步。
中國不加息完全是出於看似繁華的經濟增長背後,實體經濟並不是很樂觀,加息將克制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增長。但盡管如此也已經提高准備金率來遏制通脹了。
至於你看的博客里說的匯率戰多嚇人,什麼中國匯率上升百分之20,中國製造業玩完也是非常主觀的看法。中國匯率上升百分之20不僅是中國玩完,世界也得玩完。他完全忽視了在中國問題上實際各國和各大跨國企業的的經濟糾葛,橫多國家的企業成本就是靠中國的廉價生產力和廉價貨幣降下來的。博主忽視了中國這個帶有世界工廠知名國家在利益博弈中的地位。思考及其片面,整個心思都被負面的情緒影響了。
從長遠來看,人民幣的匯率肯定是帶有升值預期的。隨著中國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多出口貿易的依託有所下降,匯率制度也會發生變化。
中國經濟現在確實面臨諸多問題,形勢不可謂不嚴峻。但並不向世界末日似的
剛看完最新新聞,修改一下答案,「央行:10月20日起上調人民幣利率0.25個百分點」,剛看的新聞,他所謂的封住了加息之路不攻自破。
④ 外匯中的匯率戰是什麼意思
首先確定了抄一個外匯匯率定襲價機制:2005年7月21日,中國進行外匯改革,建立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藍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其次每外匯交易市場開市前15分鍾,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做市商提報的報價,去掉最高最低後,加權算出一個中間價對外公布,作為當日外匯交易中間價。資本項目是外匯中的一科目種類,它包含的是外國的投資與金融產生的外匯。經常項目是指貿易、勞務產生的外匯。在我國經常項目下是可自由兌換的,而資本項目下是有管制的,不可自由兌換。
⑤ 中美匯率之戰源於什麼
源於利益
⑥ 中美匯率戰大事件。急求!!!
正好最近整理了。給你吧。
中美匯率戰爭大事記
1973年 在以美元為基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解體後,許多國家採行了浮動匯率機制,容許由市場決定各主要貨幣的匯價,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幣
1985年1月1日 重新恢復單一匯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幣,匯率下調
1991年4月9日 我國開始對人民幣官方匯率實施有管理的浮動運行機制
1993年5月25日 美國財政部在一份遞交給國會的報告中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同年九月和七月中國均被置於匯率操縱國名單上
1994年1月1日 人民幣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軌,初步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當年人民幣兌美元約為1兌8.7
1996年12月1日 中國實施經常帳兌換,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為8.3兌1美元。人民幣實現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但資本項下依然實行嚴格管制。在此之後,人民幣的匯價便固定在8.28兌1美元,上下浮動的幅度很小
1997至1998年 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採取多項配套措施穩住人民幣
2004年2月 中國允許香港銀行提供有限的人民幣零售銀行服務,以促進跨進旅遊消費
2005年7月21日 中國將歷時十年的與美元掛鉤的制度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一夜之間升值2.1%,匯率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
2006年5月15日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8:1的心理關口,達到1美元兌7.9982元人民幣
2007年1月11日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突破7.8,同時人民幣匯率13年來首次超過港幣
2007年5月18日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3‰擴大至5‰。這是自2006年初銀行間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以來最重要的舉措,也是自1994年以來對人民幣對美元匯價波幅的首次調整
2007年7月 首批人民幣計價債券在香港發售
2008年4月10日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首度「破7」,達到6.9920元人民幣兌1美元
2008年7月 隨著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日益惡化,中國事實上將人民幣匯率固定在1美元兌6.83元,作為穩定中國經濟的緊急措施
2009年1月16日 奧巴馬要求中國調高人民幣匯率
2009年4月17日 人民幣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啟動
2010年1月29日 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要求人民幣升值
2010年2月23日 中國官方媒體連發4文反擊人民幣升值
2010年3月12日 奧巴馬第三次呼籲人民幣升值
2010年3月17日 美參議員或提議案懲罰中國人民幣政策
2010年3月18日 世行與IMF稱中國應提高人民幣幣值
2010年3月20日 商務部副部長赴美為人民幣爭議降溫
2010年4月4日 美決定暫不將中國列為操控匯率國家
2010年6月19日 央行宣布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
2010年9月15日 美國會召開人民幣匯率聽證會
2010年9月29日 美國會眾議院通過施壓人民幣法案
2011年10月11日 美國會參議院以63票贊成、35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
《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該法案的主要內容是要
求美國政府對所謂「匯率被低估」的主要貿易夥伴徵收懲
罰性關稅。
2011年10月12日 央行撰寫報告反駁中國操縱匯率
2011年10月13日 澳財長:將在G20上對人民幣施壓
2011年10月13日 白宮擔憂人民幣議案與國際義務不符 與國會商討
2011年10月19日 商務部:中國將採取措施回應美國匯率法案
⑦ 什麼是匯率戰
匯率戰通俗的講是指讓你自願地把一種貨幣保管的財富,轉移到另一種貨幣去,以此兵不血刃、合理合法地剝奪一個國家的財富。
匯率又稱匯價、外匯牌價或外匯行市,即外匯買賣的價格。它是兩國貨幣的相對比價,也就是用一國貨 沒有硝煙的戰 爭——匯率戰 幣表示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與一個國家的經濟是有很大關系的.所以每個國家的貨幣出現升值或貶值時國家的中央銀行都會出面干預。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什麼叫匯率戰?日本出口的東西質量很好。價格也不錯。它可以說是一個靠出口產品賺錢的國家。如果日本出口100日元一件的產品到美國。100日元兌一美元。如果日元升值變成90日元兌一美元。同樣是一件產品。美國人只有給90日元就行了,所以日本是虧了錢的。同時日元升值,其國內的產品的生產成本是要增加的,買出價格也就要高。日本產品到了美國因為價格高就沒人買,而美國自己國家的產品就提升了競爭力。帶動了自己國家的經濟。那麼因什麼會出現匯率戰呢?以日本與美國為例。美國在外匯市場買入很多的日元。日元就升值了。因為貨幣需求多了就升值,就好像和產品一樣。美國這樣做日本就虧大了,美國就賺了。現實中美國也是經常這樣做,日本搞到沒辦法。這就是匯率戰。
⑧ 最近的中美匯率戰爭是什麼回事
中國囤積了大量美金外匯,但美金由美聯儲發行,不由國家控制,且不與實物(黃金)相掛鉤,所以當美國想減少自己債務的時候便貶值,其他國家自然就得到廢紙一堆,,相當於你買一橘子五塊,想賣出去的時候發現就值三塊了,你賠錢賣出,美國一收,在提高匯率,再以五塊往外賣,就是在賺錢,損傷外匯儲備國經濟
⑨ 即將發生的中美匯率大戰中,美國大概率上會用哪些具體的措施
發動自己的印鈔機,美聯儲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
貿易戰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