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傭金寶比余額寶好嗎
傭金寶是什麼 傭金寶和余額寶有什麼區別
國金證券和騰訊又上來了頭條,沒錯,就是萬的「傭金寶」。相較振臂高呼的股民,各大券商都還是比較淡定的,因為他們雖然很不情願的接受了行業傭金加速下滑的現實,但這並不是阿里金融的余額寶。那麼傭金寶是什麼呢?
據了解,「傭金寶」是騰訊聯合國金證券著力打造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國金證券官網顯示,「傭金寶」是一款「1+1+1」互聯網證券金融產品,具有「萬二開戶」、「保證金增值」、「高品質咨詢」三大特點。不過,「萬二傭金」是網上開戶享有的費率,線下客戶的傭金率仍按當地營業部標准。
「傭金寶可交易股票、基金、債券、逆回購等,也可進行理財。」國金證券官網客服人員這樣告訴記者。據悉,「保證金增值」特點是通過國金通用基金發行的基金產品—金騰通貨幣基金實現。該款貨基是當用戶賬戶滿足200元以上的閑置資金時,會自動參與申購,年化預期收益率超活期存款利率10倍,這點跟「余額寶」有點類似。
除了體制上的一些障礙,阻礙「傭金寶」作大作強的主要是證券投資其本身的行業屬性,買股票可不是買貨幣基金,不是傻傻的買入就能數錢的,不能被標准化的產品就不可能成為優秀的互聯網產品。不能標准化就意味著不能快速復制而迅速擴大規模。券商的投資建議不可能讓客戶買入統一標準的組合配置,證券投資更需要的是個性化定製和一定的私密性,這是硬傷。還有就是各大券商都有自己的保證金理財產品,所以國金對這塊的分流也非常有限,更別說是想要打「余額寶」的主意了。
㈡ 傭金寶里存錢安全嗎
傭金寶里存錢,就是買基金。如果買基金安全,存入傭金寶就安全。
㈢ 大家不要買平安金通的理財產品了,誰買誰後悔
買理財產品,都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光是平安金通,其他的也一樣風險都很大,相對來看,買國家正規的理財產品風險要小一些,比如買正規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要小很多。所買理財產品,一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㈣ 余額寶的理財產品安全嗎
余額寶的理財產品都是經過支付寶調研,產品是安全的,只是理財有風險
㈤ 現在買理財產品安全嗎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購買任何信託產品都是有風險性的,只要我們了解如何去規避風險,就能夠保障我們的財富收益。以下四步教你如何規避風險:
1、摸准信託產品的投資方向
信託產品的投資范圍非常廣,從信託產品運行的多年經驗來看,其風險最大的就是藝術品信託和煤炭信託,尤其是藝術品信託存在的風險更大。由於我國目前藝術品市場還不完善,沒有專業的技術來辨別真偽和估值,因此就存在更多風險。
2、了解發行信託產品的信託公司
投資者應選擇經營規范、有較好口碑的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投資者詳細深入調查信託公司的財務狀況、資金實力、信譽度、制度情況、風險狀況等。對於財務不佳、公司制度結構不健全、經營風險較高的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不宜購買。
3、重點關注簽署的信託合同
信託合同是確定投資者與信託公司權利義務的惟一書面文件,投資者一定要仔細閱讀。在簽訂合同時,投資者應該與信託公司就信託財產的審計事宜、信託計劃的信息披露進行明確約定,要求信託公司定期向委託人、受益人或其他指定的人選披露信託財產的最新情況,並且定期公布信託財產的審計報告。
簽署合同前,投資者還應該考慮信託項目的收益達到信託公司承諾收益的可能性。比如說,房地產項目從買地、建設到銷售再到結算利潤,至少也要一兩年時間,而股權信託項目在短時間內提升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較為可觀的利潤似乎是不現實的。如果信託公司承諾收益的到期實現可能性較小的話,這樣的信託產品風險較高,即使到期能夠實現信託收益,也很有可能不是來源於信託項目本身,而是保證人或信託公司以其固有資產支付的。
4、不要購買接力信託
有些信託產品在出現問題之後會改個名稱繼續托盤信託,這樣信託產品在經過多次轉手之後,其期限和產品的利息已經很高,這樣出現風險的幾率就會越大,應該盡量避免購買。
㈥ 傭金寶有風險嗎是什麼安全嗎
國金證券推出的首個互聯網券商服務,很給力,你去官網看下就知道了
㈦ 銀行理財產品一定安全嗎
一般來說,理財產品的安全要看的是資金安全還是本金安全。
資金安全主要看的是理財產品到期後能不能按期兌付,即會不會違約。如果不能按期兌付,就算收益再高也沒什麼用。從這方面來說,銀行理財即便不再保本,但資金還是安全的,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聽說過哪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出現過違約的情況。當然,如果只是銀行代銷的其他機構的理財產品,還是有可能出現違約的。
而本金安全,就主要是看買了理財產品之後會不會虧錢。從理論上來看,銀行的保本理財具有保本承諾,所以一般本金是不會出現虧損的。在銀行理財不再承諾保本之後,顯然就存在了虧損的可能,所以投資者的擔心也不無道理。不過從實際來看,即使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的本金就不安全了。
為什麼不再保本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不安全了?
首先,很多銀行理財即便不承諾保本,但本身風險也是比較低的,出現虧損的可能性很小。大多數銀行理財都是偏向穩健的,其投資的資產多為可產生穩定收益的資產,雖然這些銀行理財收益率不是很高,但出現虧損的可能性也比較低。有些不承諾保本的銀行理財,甚至幾乎就不會出現虧損,比如現金管理類產品。
或許,各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紛紛成立起來之後,會有一批高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可直接投資股票),但這類銀行理財產品一般都會有較高的預期收益率或者以凈值化產品的形式出現,比較好辨識,如果不想本金冒太大虧損風險,不買這類銀行理財便是。所以只要對收益率沒有太高的要求,買銀行理財,本金還是相對安全的,只是少了一個保本承諾而已。
其次,雖然絕大多數銀行保本理財以後都會消失,但還有一種保本理財可能還能繼續存在,那就是結構性存款。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但並沒有把結構性存款納入進去,或許是把結構性存款定性成了存款,因為在央行的存款統計數據中,也是把結構性存款歸為存款的一種。不過,從產品的設計上看,結構性存款更像是理財產品,而不是存款,所以結構性存款更多被看成是一種銀行理財。
而結構性存款不僅能保本,而且還能保障最低收益率。既然不受資管新規的影響,即便其他銀行保本理財都消失了,結構性存款可能也會繼續存在。
㈧ 余額寶和傭金寶裡面的錢,哪個更安全
個人覺得余額寶,不過收益比較低!
另外蜂投網也是不錯的投資理財平台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