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種匯率決定理論描述的利率與通貨膨脹率
資產市場說特別重視金融資產市場均衡對匯率的影響,認為應將匯率看成一種資產價格。依據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資產市場說可分為貨幣分析法與資產組合分析法。而根據對價格彈性的假定不同,貨幣分析法又可以分為彈性貨幣分析法和粘性價格分析法。
1.貨幣分析說
貨幣分析說以購買力平價理論為基礎加以發展的,其倡導者是H.G.約翰森。認為匯率變動是由貨幣市場失衡引發的,引發貨幣市場失衡有各種因素:國內外貨幣供給的變化、國內外利率水平的變化以及國內外實際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通過對各國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最終決定匯率水平。
(1)彈性價格貨幣分析分析法&貨幣主義模型
①彈性價格貨幣分析分析法&彈性價格分析法的代表人物有弗蘭克爾、穆薩等。
②基本思想
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而不是兩國商品的相對價格。彈性貨幣分析法的基本模型為:
該式表明,本國與外國之間貨幣供給水平、實際國民收入水平以及利率水平,通過對各自物價水平的影響決定了匯率水平。這樣,彈性貨幣分析法就將貨幣市場上的一系列因素對匯率水平影響引入到的匯率決定之中。
(2)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超調模型
匯率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簡稱為超調模型,最初由美國經濟學家多恩布希於1976年提出。該理論指出,在短期內,商品市場上的價格具有粘性,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成立。但證券市場反應極其靈敏,利息率將立即調整,使貨幣市場恢復均衡。由於價格在短期內的粘性,經濟均衡的恢復完全依賴於利率的變化,導致利率必然超調。與利率的超調相適應,匯率也的變動幅度也超過長期的均衡值,表現出超調的特徵。
超調模型首次涉及了匯率的動態調整問題,創造了匯率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匯率動態學。另外,在研究方法上,超調模型是對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的一種綜合,對開放條件下的宏觀經濟作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論述,從而成為國際金融學中對開放經濟進行宏觀分析的基本模型之一。超調模型是建立在貨幣主義模型分析基礎上的,因而也具有與貨幣主義模型相同的一些缺陷。
2. 什麼是匯率超調模型
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Sticky Price Monetary Approach) 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又稱為「超調模型」( Overshooting Model),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 魯迪格·多恩布希 ( Rudig er·Dornbusch)於19世紀70年代提出的。
3. 急求多恩布希《宏觀經濟學》第七版課後答案 中文版本的
一、簡答題 消費的對偶理論 邊際收益遞減和規模報酬收益不變的相容性 CPI和GDP平減指數的區別(利用拉式和帕式驚醒分析),哪個更容易高估通脹,為什麼? 現代費力撲司曲線的要素,與原始的有什麼不同,它和AS曲線的關系 納什均衡 和 占優策略 均衡 的定義 記聯系,古諾模型的 博弈性質 應用IS-LM模型分析,當經濟處於嚴重衰退時,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效果如何二、計算 計算題 1`壟斷廠商的需求函數P=20-6Q TC=3Q^2+2Q 1`是的產量,價格,利潤 2``限制價格使其 產量為完全競爭的產量,求均衡是的產量,價格,利潤 B`征經濟利潤的定量稅時,均衡是的產量,價格,利潤 C`徵收當前價格和A中價格差額的從量稅,此時均衡是的產量,價格,利潤 3`慮消費者福利的情況下,上述三種政策哪個最好 第二大題本質就是IS-LM 曲線的推倒AD曲線的推倒,和代入Y求其他的變數 P, I ,C ,R ,當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時個變數的變化.關鍵是I 的變化. 三、論述 在金融危機中,各國採取的金融救市計劃,其可能產生道德風險問題,政府應如何應對? 實際經濟周期和新開恩司的周期理論中,對勞動市場,貨幣中性,工資的彈性有什麼不同? 我國根據國內外形式的變化,變化了宏觀經濟政策的原因,穩定性政策的預期效果? 來源:跨考網論壇 出處地址: http://bbs.kuakao.com
4. 匯率超調理論的匯率超調與人民幣匯率制度選擇
由於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縣一級的基層單位構成了我國的經濟基礎。因此,我國商品市場仍然是一個分割程度相當高的市場,分割走向統一需要較長的歷程。在分割的市場中,信息的流動不是充分的,且是有成本的,一價定律不成立。這樣商品價格的調整速度就具有更大的滯後性和遲緩性。而我國的金融市場,其生成和發育是一個全新的過程,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引進先進技術設施的基礎上更易於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目前,中國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個統一競價的證券市場、外匯市場和貨幣市場。雖然整個市場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規范發展,還不是一個有效的市場,但信息的流動相對充分,且成本較小,一價定律基本滿足,價格的調整也就相當迅速。所以,在統一市場中資產價格的調整速度要大於商品市場價格的調整速度,可能產生匯率超調。
當前我國與美國還存在一定的利差,國際收支「雙順差」,外匯供給持續增加,市場預期人民幣將保持小幅升值 。國內金融市場為套利資本流入所提供的風險報酬是本、外幣利差扣除匯率預期變動的那部分,導致了「國際熱錢」的大量流入。隨著熱錢的內流,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進一步增加,人民幣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我國的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利率尚未市場化,而人民幣升值會給國內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中央銀行採取措施進行抑制,致使人民幣匯率對外匯供需的變化缺乏彈性。因此,人民幣匯率不可能在瞬間實現充分的升值以令市場形成對人民幣匯率將要貶值的預期,來抵消國內利率水平上升所形成的風險報酬。
匯率超調模型說明,均衡匯率的形成符合購買力平價理論。人民幣匯率面臨升值壓力和升值幅度的討論同樣可以認為升值幅度可以由購買力平價理論來決定。從長期看,均衡匯率的決定取決於相對經濟實力。而我國GDP 雖然穩步增長,但國情決定我國的經濟實力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因此,由人民幣隨預期浮動升值為時尚早。可見,多恩布希的標准匯率超調理論並不能解釋人民幣匯率目前的情況。但其揭示的匯率超調並不是源於市場中的群體效應,而是由於國內商品市場的價格粘性在當今社會的存在。因此在我們探討人民幣匯率變動時,多恩布希關於匯率超調和商品市場價格粘性,資本市場價格彈性的思想仍然在起作用,並且對我國如何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中短期應對策略: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既非完全意義上的固定匯率制,也非真正意義上的浮動匯率制,而是政府根據市場變動狀況相機抉擇的浮動匯率制度。這種機制雖考慮了市場因素,但最終決定匯率的過程非常復雜。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其根本目的在於更為市場化的形成機制。
1、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2、逐步過渡到自由結售匯制
3、慎重處理好各種關系
4、穩定市場環境
5、健全金融體系
長期規劃:一是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二是實行匯率目標區制度。
5. 匯率超調理論的匯率超調理論核心思想
當市場受到外部沖擊時,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調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異,多恩布希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商品市場因其自身的特點和缺乏及時准確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商品市場價格的調整速度較慢,過程較長,呈粘性狀態,稱之為粘性價格。而金融市場的價格調整速度較快,因此,匯率對沖擊的反應較快,幾乎是即刻完成的。匯率對外部沖擊做出的過度調整,即匯率預期變動偏離了在價格完全彈性情況下調整到位後的購買力平價匯率,這種現象稱之為匯率超調。由此導致購買力平價短期不能成立。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商品市場的價格調整到位後,匯率則從初始均衡水平變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長期購買力平價成立。
6. 貨幣銀行學:第二,三題
有效匯率是一種以某個變數為權重計算的加權平均匯率指數,它指報告期一國貨幣對各個樣本國貨幣的匯率以選定的變數為權數計算出的與基期匯率之比的加權平均匯率之和。通常可以一國與樣本國雙邊貿易額占該國對所有樣本國全部對外貿易額比重為權數。
有效匯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指標,以貿易比重為權數計算的有效匯率所反映的是一國貨幣匯率在國際貿易中的總體競爭力和總體波動幅度。
匯率超調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魯迪格·多恩布希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又稱為匯率決定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所謂超調通常是指一個變數對給定擾動做出的短期反應超過了其長期穩定均衡值,並因而被一個相反的調節所跟隨。
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起因在於商品市場上的價格存在「粘性」或者「滯後」的特點。 所謂粘性價格是指短期內商品價格粘住不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水平會逐漸發生變化直至達到其新的長期均衡值。
7. 國際經濟學的國際匯率
與商品市場一樣,外匯市場交易也有一定的行情和價格變動,所謂匯率即外匯買賣的價格,它等於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交換的比率,國際匯率問題在國際經濟學理論中一直處於較為重要的位置。從歷史上看,關於匯率的理論有匯率決定的貿易論或彈性論,匯率決定的購買力平價論、匯率決定的貨幣主義理論、匯率決定的資產組合平衡理論等。最近十幾年來,對匯率的模型與動態分析、匯率與購買力平價關系、資本帳戶研究分析等較為吸引經濟學界的關注。1976年,多恩布希提出了多恩布希模型。而多恩布希則假定:資產市場價格(如利率、匯率等)是瞬時調節的,而短期內商品市場價格是粘性的,即短期內購買力平價假定並不成立。但多恩布希模型保留了浮動價格的貨幣模型的長期均衡的基本決定因素。多恩布希認為,短期內產品市場僅僅是緩慢地調整,金融市場的調整似平要快得多,事實上瞬間完成的。金融市場為了彌補商品市場價格剛性,會對擾動作出過度的調整;而在長期內,則會慢慢趨向於回到其長期均衡水平。羅伯特.盧卡斯以及斯托克曼的一般均衡的匯率決定模型進入80年代,羅伯特.盧卡斯以及斯托克曼於1982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的匯率決定模型,從某種意義上說,一般均衡模型是浮動價格的貨幣模型的延伸和推廣。它把浮動價格的貨幣模型由兩個商品進行貿易推廣到充分多個商品在兩國間進行貿易。布蘭森認為個人會將其財富配置於各種可供選擇的資產,這其中最常見的是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以及本國證券和外國證券。各國貨幣的比價決定於各種外幣資產的增減,各種外幣資產的增件源於投資者對資產組合比例的調整,這種調整會引起國際資本的流動,從而影響外匯供求和匯率的變化,資產組合模型將貨幣只當作人們可能選擇持有的一系列資產的一種,強調了不同的資產組合對匯率的決定以及影響作用。保羅.克魯格曼認為貿易流量對匯率變化反應遲緩,為進入一國市場,進口商和出口商必須承擔一定的沉沒成本,他們的未來收益採取一種貨幣形式,而成本則採取另一種貨幣形式,當匯率的未來變化不確定時,他們未來贏利也不確定。在短期內匯率對貿易流量沒有什麼影響,因為不確定性誘使貿易商繼續等待,但此後為回應基本沖擊,匯率必須發生大幅變動才能使市場出清,這樣,最初的波動就會對匯率變動產生放大的影響,在《目標區域與匯率動態》一文中,保羅.克魯格曼認為,當匯率接近區域上限時,由於預期未來匯率會下跌,投資者就會減少貨幣持有量,從而導致匯率迅速下降,在目標區域的下限,情況正好相反。
8. 什麼是多恩布希的超調模型拜託各位了 3Q
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Sticky Price Monetary Approach),又稱多恩布希模型、 多恩布希的匯率超調模型(Dornbusch Overshooting Model) 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又稱為「超調模型」( Overshooting Model),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 魯迪格·多恩布希 ( Rudig er·Dornbusch)於19世紀70年代提出的。
麻煩採納,謝謝!
9. 多恩布希的宏觀經濟,第7版和第8版哪個好
第七版的比較好,我看過第八版的,翻譯的不是特別好。
10.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是需求理論還是也包含了供給理論
蒙代爾-弗萊明-多恩布希模型(Mundell-Fleming-Dornbusch Model,簡稱MFD Model)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系統地分析了在不同的匯率制度下,國際資本流動在宏觀經濟政策有效性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凱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米德(Meade 1951)的政策搭配思想的綜合。蒙代爾(1963)在他的論文「固定和浮動匯率制下資本流動和穩定政策」,弗萊明(1962)在他的論文「固定和浮動匯率制下國內金融政策」 中,利用了凱恩斯理論的擴展宏觀分析框架,即由美國經濟學家漢森和英國經濟學家希克斯在凱恩斯《通論》基礎上創立的IS-LM模型,融入國際收支的均衡,研究了開放經濟條件下內外均衡的實現問題。該模型假定短期內價格水平不變,這是對凱恩斯剛性價格思想的繼承。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是宏觀經濟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它包括三個市場即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在這里外匯市場的均衡不僅僅是經常項目的均衡,而是隨著二戰後國際資本流動的增強,加入了資本項目的分析,其假定資本流動是國內和國外利差的函數。在均衡狀態的條件下,經常項目的盈餘或赤字由資本項目的赤字或盈餘來抵消,即模型不僅重視商品流動的作用,而且特別重視資本流動對政策搭配的影響,從而把開放經濟的分析從實物領域擴展到金融領域。該模型重點研究了在不同的匯率制度下和不同的資本流動條件下宏觀經濟政策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果。
該模型的重要性在於它的政策含義,即一國怎樣通過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搭配實現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它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度的條件下建立的理論模型,同樣也適用於浮動匯率制條件下分析宏觀經濟政策的搭配,這也是該模型生命力長期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是開放經濟下宏觀經濟學的優秀模型,它對理論界的貢獻是巨大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多恩布希(Dora-busch)繼承了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中不變價格的特點,融入到貨幣模型的短期分析中,建立了匯率決定的粘性價格貨幣模型(Dorn-busch 1976)。1976年多恩布希在他的論文「預期和匯率動態」 中提出了匯率的超調理論(overshooting)。多恩布希的超調模型放棄了彈性價格的假設,繼承了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中固定價格的分析,假定在短期內價格粘性,並採取了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中的商品和貨幣市場均衡的分析,即IS-LM的均衡曲線,超調模型是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一種擴展。同時他對蒙代爾-弗萊明模型進行了修正,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中,假定是靜態預期,而多恩布希引入了理性預期的分析。但長期內仍然假定購買力平價假說是存在的,即在長期內此模型又符合彈性價格貨幣模型的特徵。
粘性價格介於不變價格和彈性價格之間,它假定商品市場的價格變化是緩慢的,滯後於資產市場的調整。在彈性價格的貨幣模型的分析中,假定利率平價和購買力平價都是成立的,也就是說商品市場和資產市場的調整都是瞬時的,不存在時滯,但實際上在短期內不同的市場對外部沖擊反應的調整速度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調整速度導致商品市場和資產市場並不是同時達到均衡,資產市場調整的速度通常要快於商品市場的調整速度,即短期內商品價格是粘性的,價格的調整是滯後的,因此在短期內利率平價是存在的,但是購買力平價是不成立的。
多恩布希的超調分析可用下圖表示。
圖1中的MM曲線是貨幣市場的均衡曲線,表示匯率和價格水平是反向變化的; riangle p=0曲線表示商品市場的均衡,當超額需求不存在時,匯率和價格水平同方向變動,它的斜率為正;45度線表示價格水平和匯率水平的長期均衡,即購買力平價曲線。如果貨幣供應量增加,貨幣市場的均衡曲線MM右移到MM1,在短期內,價格粘性,商品市場不能立即出清, 而實際貨幣存量增加,貨幣市場均衡則實際貨幣需求必須增加,這樣在短期產出水平一定的條件下,貨幣市場出清的唯一方式是利率下降,利率下降,資本外流,匯率由Sa上升至Sc,即由A點移到C點。從長期來看,商品市場的緩慢調整,價格將相應上升,這將逐步消化掉部分貨幣存量的增加,實際貨幣供應量將下降,利率上升,匯率下降,直到新的均衡點B,經濟體系又恢復到長期均衡狀態,其中SbSc。是短期內匯率超調的部分。多恩布希提出的匯率超調思想是開創性的,它的貢獻在於充實了對匯率變動的短期分析,總結了匯率超調這一重要的經濟現象。超調分析的理論前提是商品市場與資產市場存在著不同的調整速度,後者快於前者。這一理論前提假定具有其客觀合理性,因為在現實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金融要素的流動性要大大強於實物要素的流動性,金融市場的調整速度要快於商品市場的調整速度。
多恩布希模型和蒙代爾一弗萊明模型是一脈相承的,是開放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的重要理論模型,共同形成了Mundell-Fleming-Dornbusch模型的分析框架。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