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歐米茄同軸系列和同軸擒縱里一回事嗎
淘寶店「Lifetime時光廊」為您解答。
同軸系列是有同軸功能的手錶的總稱。。同軸擒縱是指機芯的類型。
同軸擒縱,先說擒縱機構,簡單的說的話,就是通過這個機構控制發條的能量釋放,從而達到精確計時.原本的主流是杠桿式的擒縱,而同軸擒縱比較新,且是歐米迦的專利,相對於杠桿式,同軸減少了摩擦,提高了機芯的精確程度和耐用性,當然,這玩藝也還仍在發展中,並不是說現在用同軸就一定優於杠桿式了,畢竟後者已經很成熟了.
而歐米迦用同軸擒縱主要有兩個機芯,一個2500,一個8500,2500比較早,可能由於是直接在原有機芯上換了同軸擒縱,所以問題也比較多,主要便是偷停,所以這芯也一路從A改到了C,而8500是後出的,現在為止評價很不錯,所以,如果要選的請盡量選8500機芯的
Ⅱ 擒縱裝置的同軸擒縱
擒縱機構是機械表的心臟,擒縱輪帶動擒縱叉一擒一縱,完成鎖接、傳沖、釋放的動作,將動力傳輸給擺輪,由擺輪完成時間的分配,達到調速的作用。可以說機械表的准確與否與擒縱機構有最大的關聯。
歷史上早期的擒縱機構都是英國人發明的,有丁字輪、工字輪等好幾種。後來寶璣發明了杠桿擒縱(既馬式擒縱),經過一些年的推廣和使用,漸漸取代了其他各種擒縱機構,成為所有表廠都使用的一種標准擒縱機構。
同軸擒縱是喬治.丹尼爾斯博士經過十五年的研製發明的一種新型擒縱機構,他的出發點是將擒縱輪與擒縱叉之間垂直方向的摩擦變為平行方向的,摩擦的改變使機械表傳統的3-5年一次的保養洗油延長至十年。同時因為同軸擒縱實現的基本條件是螺絲調校擺輪和無卡度游絲,這樣令同軸擒縱機芯可以輕松獲得天文台認證,得以走時精準。同軸擒縱剛一推出表壇既轟動,因為這是鍾表界100多年以來第一次有新的擒縱方式出現,結構幾乎是完美的,比起杠桿擒縱他是很先進的。
Ⅲ 「同軸擒縱」技術是怎麼回事
同軸擒縱系統裝置的發明者——製表大師喬治•丹尼爾認為這一傑作的誕生「將令人們在21世紀繼續保持對機械腕錶的熱情。」他的預言的確正在實現。
簡單來說,擒縱裝置是機械腕錶的心臟,它使得腕錶的調節裝置——擺輪得以持續擺動。作為喬治•丹尼爾的願景之作,歐米茄同軸擒縱系統裝置減少了將能量傳遞至其它元件的組件間的摩擦,基本免除了機芯對於維修保養的需要,最重要的是,確保了腕錶精準度保持長久的極高穩定性
Ⅳ 同軸擒縱的簡介
擒縱機構是機械表的心臟,擒縱輪帶動擒縱叉一擒一縱,完成鎖接、傳沖、釋放的動作,將動力傳輸給擺輪,由擺輪完成時間的分配,達到調速的作用。可以說機械表的准確與否與擒縱機構有最大的關聯。
歷史上早期的擒縱機構都是英國人發明的,有丁字輪、工字輪等好幾種。後來寶璣發明了杠桿擒縱(即馬式擒縱),經過一些年的推廣和使用,漸漸取代了其他各種擒縱機構,成為所有表廠都使用的一種標准擒縱機構。
同軸擒縱是喬治.丹尼爾斯博士經過十五年的研製發明的一種新型擒縱機構,他的出發點是將擒縱輪與擒縱叉之間垂直方向的摩擦變為平行方向的,摩擦的改變使機械表傳統的3-5年一次的保養洗油延長至十年。同時因為同軸擒縱實現的基本條件是螺絲調校擺輪和無卡度游絲,這樣令同軸擒縱機芯可以輕松獲得天文台認證,得以走時精準。同軸擒縱剛一推出表壇既轟動,因為這是鍾表界100多年以來第一次有新的擒縱方式出現,結構幾乎是完美的,比起杠桿擒縱他是很先進的。
1974年,英國製表師喬治.丹尼爾(George Daniels)從早期懷表中的沖擊式天文台擒縱機構中找到靈感,發明了同軸擒縱系統。喬治·丹尼爾認為,「這套系統確實非常激進和革新。它解決了五百年來一直困擾著製表師們的潤滑問題。」這種擒縱系統的結構和工作方式與杠桿擒縱完全不同,它通過一個有上下兩層的同軸輪,將杠桿擒縱機構中的一個擒縱輪擴展為兩個同軸的擒縱輪,因此被稱為「同軸擒縱系統」。它能有效地降低傳遞動力的擒縱系零件之間的摩擦,減少潤滑的需要。喬治·丹尼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製表業在本質上非常保守,接受新事物的過程比較緩慢」,因此,他的發明也遭受到「業內排山倒海的批評和質疑」。然而斯沃琪集團創始人、當時的主席尼古拉斯·G·海耶克慧眼識珠,果斷地為歐米茄引人了這項創新技術。在此之後,歐米茄的工程師與技術人員與喬治·丹尼爾一起,又進行了多年的潛心研究和密切合作,終於在1999年發布了第一款裝配同軸擒縱系統的手錶,將同軸擒縱的不同部件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同軸擒縱系統由此也成為自杠桿擒縱機構發明以來第一款實用的新型擒縱系統。
Ⅳ 陀飛輪與同軸擒縱區別
一、發明時間不同
1、陀飛輪:在1795年發明的一種鍾表調速裝置。
2、同軸擒縱:於1974年發明的擒縱裝置。
二、發明人不同
1、陀飛輪:陀飛輪是瑞士鍾表大師路易·寶璣先生發明的一種鍾表調速裝置。
2、同軸擒縱:是一種由英國鍾表大師喬治·丹尼爾斯發明的擒縱裝置。
三、特點不同
1、陀飛輪:陀飛輪的創意在於,將鍾表核心的擒縱機構放在一個框架(Carriage)之內,使框架圍繞軸心——也就是擺輪的軸心規律性地做360度旋轉。這樣,原本的擒縱機構是固定的,因而當表擱置位置變化的時候,擒縱機構不變,造成了擒縱零件受力不同而產生了誤差;當擒縱機構360度不停地旋轉起來的時候,會將零件的方位誤差綜合起來,互相抵消,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誤差。
2、同軸擒縱:同軸擒縱建基於杠桿擒縱並加以改良,大大降低了能量流失的情況。這項發明被公認為杠桿擒縱之後,鍾表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同軸擒縱內含三層式同軸擒縱輪,能夠將鎖定功能與脈沖分開,從而免除了杠桿擒縱的滑動阻力,棘爪與棘爪之間亦無需添加潤滑油。
Ⅵ 機械表上的同軸擒縱原理是怎樣的
同軸擒縱(CO-AXIAL)是喬治.丹尼爾斯(G.
DANIELS)博士經過十五年的研製發明的一種新型擒縱機構,他的出發點是將擒縱輪與擒縱叉之間垂直方向的摩擦變為平行方向的,摩擦的改變使機械表傳統的3-5年一次的保養洗油延長至十年。同時因為同軸擒縱實現的基本條件是螺絲調校擺輪和無卡度游絲,這樣令同軸擒縱機芯可以輕松獲得天文台認證,得以走時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