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工具
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器材有帶刻度的杠桿、鐵架台、鉤碼、線(或彈簧夾)和彈簧測力計等.
B. 研究杠桿原理的好工具
如圖所示的實驗儀器:
C. 物理實驗杠桿結論怎麼寫
某同學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設計了一份探究性實驗報告,報告的內容如下:
探究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含支架)、鉤碼盒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
a
。
探究假設
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
設計
步驟1.調節杠桿兩端的
b
,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不同鉤碼,(假設左端砝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再選擇適當的阻力f2,然後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步驟4.改變動力f1的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記錄表。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和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表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數據記錄
實驗數據記錄表如下:
動力f1
(n)
動力臂l1
(cm)
動力×動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論證
根據實驗記錄數據,探究結論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的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麼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報告中,該同學所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進?
1)a、b、c
b、螺母
c、0.1
d、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於在杠桿上測量力臂(讀取力臂)(3)記錄數據只有一組,應多測多記幾組數據
(你自己想一下吧)
D. 杠桿類工具的研:怎樣做小桿秤
可以根據杠桿的那個公式:支點到秤盤節點的距離乘以重物的質量=支點到秤砣的距離乘以秤砣的質量,根據這個公式就可以做一個秤,但是這個距離你要好好測量下,不然會不精確。
E. 杠桿的研究報告(會的進)
杠桿的研究 實驗器材:杠桿尺、鉤碼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杠桿尺的使用 8 ①將杠桿尺調節到平衡狀態。(1 分) ②在杠桿尺左邊第二個孔掛2 個鉤碼,當在杠桿尺右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孔也掛兩個鉤碼時,杠桿尺會在什麼狀態。(4 分) ③找出杠桿尺的三個點。(3 分) 3 杠桿尺變化規律 6 ①分別改變掛在杠桿尺左邊和右邊的鉤碼的位置和數量,看杠桿尺狀態的變化(做4 次,每次1 分)。 ②找出用較少鉤碼能使較多鉤碼翹起的情況。(2 分) 4 實驗現象及結論報告 2 說出杠桿在什麼情況下省力,在什麼情況下不省力。 5 整理器材 2 整理擺放好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試 題: 六年級試題二:動滑輪和定滑輪 實驗器材: 支架、滑輪、細繩(兩端有套)、鉤碼、測力計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定滑輪的作用 6 ①正確使用測力計提起鉤碼,觀察用了多少力?(1 分) ②組裝定滑輪。(3 分) ③在繩套兩端任意掛一些鉤碼直到平衡。(2 分) 3 定滑輪的實驗現象及結論 2 定滑輪的作用是:能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4 動滑輪的作用 6 ①正確使用測力計提起鉤碼,觀察用多少力?(1 分) ②組裝動滑輪。(3 分) ③用測力計通過動滑輪將鉤碼拉起,觀察用了多少力?(2 分) 5 動滑輪實驗現象及結論報告 2 動滑輪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6 整理器材 2 整理擺放好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試 題: 六年級試題三:滑輪組的作用 實驗器材: 支架、滑輪4 個、細繩(兩端有套)、鉤碼、測力計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組 裝 滑 輪組 10 ①正確使用測力計提起鉤碼,觀察用多少力?(1 分) ②組裝一組滑輪組,吊起 2 個鉤碼,用測力計通過滑輪組將鉤碼拉起,用了多少力? (4 分) ③再組裝 2 組滑輪組,吊同樣多的鉤碼,用測力計通過滑輪組將鉤碼拉起,用多少力?(5 分) 3 實 驗 現 象及 結 論 報告 6 ①滑輪組的作用:既省力,又方便。(3 分) ②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拉出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體重量的幾分之一。(3 分) 4 整理器材 2 整理擺放好的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試 題: 六年級試題四:斜面的作用 實驗器材: 搭斜面的材料、重物、測力計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1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不同物體在同一斜面提升的情況 9 ①搭一個斜面。(1 分) ②用測力計分別鉤住一些物體,垂直提起,觀察分別用了多少力?(3 分) ③用測力計將這些物體沿搭好的斜面上拉,分別用了多少力?(3 分) ④結論:不同物體從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於把物體垂直提上去的力。(2 分) 3 不同物體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的情況 9 ①用長度分別為20 厘米、40 厘米、60 厘米、80 厘米、100 厘米的木板搭在一個高10 厘米的木塊上,形成A、B、C、D、E 五個不同的斜面。(3 分) ②用測力計將100 克的鉤碼沿這些斜面拉上去,分別用多大的力?。(4 分) ③結論:坡度越小,斜面越長,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向上提重物相當於坡度為90 0 ,一點也不省力。(2 分) 4 整理器材 1 整理擺放好的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試 題: 六年級試題五:拱形承受壓力的實驗 實驗器材: 卡紙、鐵墊圈、書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拱形承受壓力測試 8 ①不藉助其他物體幫助,做一個紙拱。(2 分) ②用鐵墊圈測試它承受多大的壓力。(3 分) ③用書擋住拱腳。(2 分) ④用鐵墊圈測試承受的壓力。(2 分) 3 克服拱變形 5 把兩邊的書摞得高些,看低拱能承受多少墊圈。(5 分) 4 實驗現象及結論 報告 3 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壓力時會產生外推力,如果能抵住外推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壓力。(3 分) 5 整理器材 2 整理擺放好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試 題: 五年級試題一:測量地表溫度 實驗器材: 兩支溫度計、2 個架溫度計的支架、挖土工具(小鐵鍬)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挖土 4 選擇向陽處和背陰處。(2 分 ) 分別挖要插溫度計的地面。(2 分) 3 把溫度計架在支架上 4 把溫度計的支架固定在地面上。(1 分)把溫度計架在支架上。(2 分)液泡插入地面。(1 分) 4 用物體遮住溫度計 2 用遮溫度計的紙盒遮擋溫度計,避免陽光直射。(2 分) 5 寫觀察記錄 2 把觀測的溫度記在記錄表上。(2 分) 6 實驗現象及結論 報告 4 向陽處溫度高。(2 分) 背陰處溫度低。(2 分) 6 整理器材 2 把溫度計裝入盒內(1 分) 整理好器材。(1 分) 不整理扣2 分。 遮溫度計的紙盒、記錄表 試 題: 五年級試題二:「中雨下」的布料 實驗器材: 棉布、毛料、絲綢、尼龍(化纖)等布料、水、噴壺、皮筋4 根、大小相同的玻璃杯4 個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擺好杯子,將不同布料用皮筋綁好 2 擺杯子。(1 分) 把布料綁在杯子上,布料呈自然狀態。(1 分) 3 給噴壺裝上水,調好噴水量 2 裝水。(1 分) 調整。(1 分) 4 均勻的往四個杯子上淋水,觀察各種布料的透水情況 6 受水均勻。(2 分) 觀察現象並說明原因。(4 分) 5 實驗現象及結論報告 5 容易滲水的布料是棉布、絲綢。(2 分) 防水性較好的布料是尼龍等化纖布料。(3 分) 6 整理器材 3 將布料卸下,擰干、晾好。(2 分) 整理好器材。(1 分) 不整理扣2 分。 試 題: 五年級試題三:水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實驗器材: 大小相同的饅頭、盤子、稀釋的碘酒、滴管、小刀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咀嚼饅頭 6 將饅頭切成大小相同的10 塊。(1 分),分別嚼1 分鍾、2 分鍾???? 10 分鍾。(4 分)分別放在盤子里。(1 分) 3 滴上碘酒 6 在盤子里滴上同樣多的碘酒。(2 分)觀察饅頭糊有什麼變化。(4 分) 4 實驗現象及結論報告 4 與唾液接觸時間越長的饅頭呈現的顏色越淡。 5 整理器材 2 把盤子清洗干凈。(1 分) 整理好器材。(1 分) 不整理扣2 分。 試 題: 五年級試題四: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 實驗器材: 擺錘、長40 厘米的細繩、尺子、秒錶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制擺長30 厘米的鍾擺 5 用40 厘米長的繩子製作30 厘米的鍾擺。(2 分) 重復測量2 次。(2 分) 記錄結果。(1 分) 3 制擺長15 厘米的鍾擺 5 製作15 厘米的鍾擺。(2 分) 重復測量2 次。(2 分) 記錄結果。(1 分) 4 分析比較 3 擺繩減短引起了什麼變化? (3 分) 5 實驗現象及結論報告 3 擺長越長擺的速度越慢,擺長越短擺的速度越快。 6 整理器材 2 整理好器材。(2 分) 不整理扣2 分。 試 題: 五年級試題五:小車行駛與剎車摩擦力的比較 實驗器材:膠帶、小車、墊圈、長條形的三層板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不檢查不得分。 2 行駛時的摩擦力 4 從一個墊圈開始,一個一個增加墊圈,直到用手輕輕敲桌子小車可以動起來。(2 分) 記錄。(2 分) 3 剎車時的摩擦力 4 將輪子和車身用膠帶粘上。(1 分) 輪子不轉動。(1 分) 加墊圈直到用手輕輕敲桌子小車動起來。(1 分) 記錄。(1 分) 4 比較分析 3 比較實驗數據有什麼發現?(3 分) 5 實驗現象及結論報告 5 剎車時的摩擦力比行駛時的摩擦力大的多。 6 整理器材 2 整理好器材。(2 分) 不整理扣2 分
F. 哪裡有杠桿類工具的研究課堂實錄
豆丁網上有的
G. 六年級上冊科學一單元第三課杠桿類工具的研究第8頁杠桿類別記錄表怎麼填
省力杠桿
開瓶器、切刀、核桃夾、羊角錘
不省力也不費力
蹺蹺板、訂書機、天平
費力杠桿
筷子、鑷子、釣魚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