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財團收購與杠桿收購

財團收購與杠桿收購

發布時間:2021-05-31 21:24:43

㈠ 歐洲財團588億元求購蘭博基尼,財團為何要急於收購蘭博基尼

義大利汽車製造商、世界頂級跑車製造商和歐洲豪華品牌品牌之一:蘭博基尼成立於1963年,總部位於義大利聖亞加塔波隆尼,創建於1963年。奧迪於1998年並入大眾集團(Volkswagen Group),現在是大眾集團的一個品牌。

但是近期根據路透社援引英國 Autocar周刊當地時間星期二的報道,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已經收到了75億歐元(約588億人民幣)的競標邀請,盡管大眾旗下的奧迪公司表示該公司不會出售該產品。

和現在的邁凱倫一樣,他的名聲遠不如蘭博基尼和法拉利。正是因為慢一拍,一切都向後傾斜。最終導致前期市場被其他車企占據,後期生存艱難。只有價格才能有優勢。

㈡ 收購和並購是一個意思么

收購是指一個公司通過產權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權,以實現一定經濟目標的經濟行為;並購是指兩家或者更多的獨立企業,公司合並組成一家企業,通常由一家占優勢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並購一般是指兼並和收購。兩者的區別在於:首先,收購屬於並購的一種形式;其次,並購除了採用收購的方式,還可以採用兼並的方式,兼並又稱吸收合並,是指兩個獨立的法人兼並和被兼並公司,通過並購的方式合二為一,被兼並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消亡其財產和債權債務等權利義務概括轉移於實施並購公司,實施兼並公司需要相應辦理公司變更登記;然而收購則是收購者取得了目標公司的控制權,目標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並不因之而必然消亡,在收購者為公司時,體現為目標公司成為收購公司的子公司。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㈢ 求大神翻譯這句英語

私人股本公司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9月,方源資本退出收購財團支持的盛大游戲,提高懷疑未來的高達8.5億美元的杠桿收購貸款被從銀行收購。

㈣ 銀湖資本的投資

自1999年成立以來以來,銀湖已通過大量投資,杠桿收購交易,少數增長 的投資和管道投資超過40家公司。
包括銀湖目前實現的投資組合,或已列入技術行業領導者如Ameritrade公司,安華高科技(Avago Technologies ) ,AVI - SPL, ,Business Objects公司,偉創力,Gartner公司, Instinet公司, IPC系統,MCI公司, NASDAQ ,Network General公司,恩智浦半導體Sabre控股公司 , 希捷科技 , Serena軟體 , SunGard數據系統公司,湯姆遜公司, UGS公司,並Multiplan中。
下表詳細說明一些銀湖最顯著的的私募股權投資: 投資 年 公司介紹 文獻 Skype公司 2009 銀湖, 安德森Horowitz和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局宣布以19億美元收購Skype的 65%來自電子海灣 ,價值27.5億美元業務 Avaya公司 2007年 Silver Lake和TPG資本完成企業電話和呼叫中心的科技公司,前身是一家單位的82億美元的杠桿收購朗訊科技公司 Sabre控股公司 2006年 Silver Lake和TPG資本宣布了一項交易, 購買Sabre控股公司, 經營,服務 ,旅遊網, 佩劍和Sabre航空解決方案公司,以約4.3億美元的現金,加上假設為550萬美元的債務。 今年早些時候,黑石收購佩劍的主要競爭對手Travelport的 。 恩智浦半導體 2006年 2006年8月,銀湖, 科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和AlpInvest夥伴的一個財團收購的半導體單位控股80.1%的市場份額飛利浦為€6.4億美元。 新公司,總部設在荷蘭,更名為NXP半導體公司 。 SunGard公司 2006年 SunGard公司收購了價值113億美元交易的七家私人股權投資公司財團。 在此次收購的合夥人銀湖,而導致的處理以及貝恩資本 , 黑石集團 , 高盛資本夥伴 , 科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 ,普羅維登斯股本合夥人, 以及德州太平洋集團。 這代表自完成收購RJR納貝斯克在20世紀80年代的杠桿收購熱潮年底的最大的杠桿收購。 此外,在其公布的時間,SunGard公司是一家技術公司歷史上最大的收購,區別會放棄收購飛思卡爾半導體。 SunGard的交易參與交易的公司數量也顯著。 7企業財團的參與,是由私人股本投資者認為公司之間交叉持股,普遍缺乏吸引力的批評。 Avago Technologies(安華高科技) 2005年 2005年,安捷倫的半導體部門收購由銀湖和Kohlberg克拉維斯羅伯茨, 形成Avago Technologies(安華高科技 ),私人持有的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 安華在2009年,完成650萬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

㈤ 兼並、收購和合並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兼並與收購的定義
兼並(Merge)通常是指一家企業以現金、證券或其它形式購買取得其他企業的產權,使其他企業喪失法人資格或改變法人實體,並取得對這些企業決策控制權的經濟行為。
收購(Purchase)是指企業用現金、債券或股票購買另一家企業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或股權,以獲得該企業的控制權。收購的對象一般有兩種:股權和資產。收購股權與收購資產的主要差別在於:收購股權是收購一家企業的股份,收購方成為被收購方的股東,因而要承擔該企業的債權和債務;而收購資產則僅是一般資產的買賣行為,由於在收購目標公司資產時並未收購其股份,收購方無需承擔其債務。

兼並與收購的相同點
收購與兼並、合並有許多相似之處,主要表現在:1.基本動因相似。要麼為擴大企業市場佔有率;要麼為擴大經營規模,實現規模經營;要麼為拓寬企業經營范圍,實現分散經營或綜合化經營。總之,都是增強企業實力的外部擴張策略或途徑。2.二者都以企業產權為交易對象。

兼並與收購的區別
兼並與收購的區別在於:
1) 在兼並中,被合並企業作為法人實體不復存在;而在收購中,被收購企業可仍以法人實體存在,其產權可以是部分轉讓。
2) 兼並後,兼並企業成為被兼並企業新的所有者和債權債務的承擔者,是資產、債權、債務的一同轉換;而在收購中,收購企業是被收購企業的新股東,以收購出資的股本為限承擔被收購企業的風險。
3) 兼並多發生在被兼並企業財務狀況不佳、生產經營停滯或半停滯之時,兼並後一般需調整其生產經營、重新組合其資產;而收購一般發生在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狀態,產權流動比較平和。
由於在運作中它們的聯系遠遠超過其區別,所以兼並、合並與收購常作為同義詞一起使用,統稱為「購並」或「並購」,泛指在市場機製作用下企業為了獲得其他企業的控制權而進行的產權交易活動。我們在以後討論中就不再強調三者的區別,並把並購的一方稱為「買方」或並購企業,被並購一方稱為「賣方」或目標企業。

是指兩家以上的公司依契約及法令歸並為一個公司的行為。公司合並包括吸收合並和創新合並兩種形式:前者是指兩個以上的公司合並中,其中一個公司因吸收了其他公司而成為存續公司的合並形式,後者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司通過合並創建了一個新的公司。 或數學定語合並同類項......

㈥ 如何選擇並購的融資方式

一、當收購企業決定在市場上發動對目標企業(target)的並購戰時,它首先要面對兩個基本問題:一是支付問題;二是融資問題。支付問題是指收購企業應以何種資源獲取目標企業控制權;融資問題是指收購企業應該利用何種金融工具籌集用以實施並購所需的資源。
融資方式所涉及的是籌集並購資源的金融工具:它主要有內部融資(internal financing)和外部融資(extemal financing)兩大渠道。
1.內部融資內部融資是指收購企業利用留存盈餘(retainedearnings)進行並購支付,其對應的支付方式主要是現金支付方式。
2.外部融資外部融資是指收購企業通過外部渠道籌集資金進行並購支付。外部融資包括債務融資(debt financing)和權益融資(equity financing)。
(1)債務融資。債務融資指收購企業通過舉債(issue debt)來籌集並購所需的資金,該融資方式對應於債券支付方式和杠桿收購方式。
(2)權益融資。權益融資指收購企業通過發行權益性(issue equity)證券(如股票)籌集用於並購支付的資金,這種融資對應於股票支付方式或交換方式。
二、並購融資的方式

1、內源融資
內源融資是指企業通過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獲利並積累所得的資金。內源融資主要指企業提取的折舊基金、無形資產攤銷和企業的留存收益。
內源融資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取得並留存在企業內可供使用的「免費」資金,資金成本低,但是內部供給的資金金額有限,很難滿足企業並購所需大額資金。
2、外源融資
外源融資是指企業通過一定方式從企業外部籌集所需的資金,外源融資根據資金性質又分為債務融資和權益融資。
3、債務融資
債務融資是指企業為取得所需資金通過對外舉債方式獲得的資金。債務融資包括商業銀行貸款和發行公司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
債務融資相對於權益性融資來說,債務融資不會稀釋股權,不會威脅控股股東的控制權,債務融資還具有財務杠桿效益;
但債務融資具有還本付息的剛性約束,具有很高的財務風險,風險控制不好會直接影響企業生存。
在債務融資方式中,商業銀行貸款是我國企業並購時獲取資金的主要方式。這主要是由於我國金融市場不發達,其他融資渠道不暢或融資成本太高。
此外,並購活動也往往是政府「引導」下的市場行為,解決國有企業產權問題,比較容易獲取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
4、權益融資
權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吸收直接投資、發行普通股、優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資金。
權益性融資具有資金可供長期使用,不存在還本付息的壓力;
但權益融資容易稀釋股權,威脅控股股東控制權,而且以稅後收益支付投資者利潤,融資成本較高。
三、企業並購融資風險
1.資金的支付方式、時間和數量安排不合理
支付方式的選擇對並購雙方來說都是重要的,能以最低成本達到控制目的的支付方式就是恰當的。目前我國企業間的並購還很依賴現金支付,主要是因目標企業所有者抱有「現金為王」的信條。對於並購方而言,增加了企業的融資難度,特別是採用銀行信貸的方式,還本付息壓力過大就是財務危機來臨的前奏。而企業在支付並購資金時大都顯得過於草率,經常缺少科學的計算和合理的安排,對由此而來的風險估計不足就有可能導致並購的失敗。
當然,在信息時代及時准確地掌握自己所需的信息,也是在激烈競爭中取勝的關鍵。由於融資時機掌握不好,會使企業因此而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面。
協議式並購的融資量一般變動較小,而在證券市場上對股權收購的融資量及並購後的注資是個變數,且變動的幅度可能很大。在並購融資量連續變動的情形下,融資量的確定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並非單純通過壓縮並購融資量就可以追求到最理想狀態。
不能准確預算企業並購融資所需的資金數量,已成為企業融資時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大多數企業為了盡快籌到並購所需資金,忽略了企業自身所處發展時期,對融資策略的安排也並非講究,盲目求多導致很多不必要的浪費,徒增融資成本。
2.融資渠道過於單調
合理的融資方式,可以使並購企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方式選擇不當,就有可能背上沉重的財務負擔,甚至會影響並購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目前適合我國國情的並購企業融資方式主要有內部股留存、增資擴股、發行債券、杠桿收購和無償劃撥等方式。但由於市場經濟起步較晚和我國金融工具落後,使上述並購企業可採用的融資方式中仍存在許多問題,進而限制了我國企業的並購行為。
從內部融資來看,我國只在1984年以後,企業才開始有很小比例的利潤留成,真正意義的企業內部積累直到1993年才開始。企業要想在這短短的十幾年,積累到並購其他企業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又談何容易。
在增資擴股方面,我國採取國家機關層層審批的核准制股票發行機制,即使是已上市的企業在增資擴股中仍然受到一系列的法律制約。在發行債券方面,我國發行債券的主體只能是上市公司和重點國有企業,允許發行債券的國有企業大多是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企業和基礎產業,如三峽債券。至於可轉換債券在我國也只能稱「試驗」階段。
對「小吃大」式的企業並購雖在我國也有發生,但大部分並購資金都是通過融資負債取得的,真正意義上的杠桿收購幾乎沒有,我國目前尚不具備實行杠桿並購的條件。至於行政手段無償劃撥,雖在當前產權交易中還有身影,但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操作方式終究是真正市場經濟所抵觸的。
3.投資銀行媒介作用的弱化
並購活動的融資,往往要涉及到投資者、金融機構、政府和外商等多方主體,而投資銀行的優勢在於在長期交往中,它與各類投資者及有關部門建立了多維度的聯系,是將各方投資者、機構聯系在一起的媒介,通過它可以有效地進行資金的融通和協調。從跨國並購業務來看,多由投資銀行來扮演收購經紀人和金融顧問的角色,特別是在資金的籌措方面,後者角色尤為重要。目前,在我國企業並購中,無論是在廣度上還是深度上,投資銀行的參與力度均不夠。
4.對國際融資中詐騙行為的忽視
國際融資已成為當今的熱門話題,種種騙術也就接踵而來。當我們為能走出去融資而歡欣鼓舞時,我們自己的錢袋兒也有可能成為別人「融資」的對象。當面對諸如「國際財團中國總代理」這樣嚇人的頭銜或「幾天內就可以劃款」這種誘人的說法,以及「出具擔保就可融資成功」之類的聽起來簡潔但卻違反我國政令要求的承諾時,總會有一些企業因為急於融資而盲動,忽視了融資風險而交了昂貴的「學費」。
5.對匯率變動風險分析力度不足
未來匯率的變動將直接影響融資成本的大小。國際金融市場是復雜多變的,在進行跨國並購時,隨時會有各種變化的發生,匯率變動就是其中的一種。如何准確預測匯率變化,也就成為影響凈現值大小進而影響並購方案本身取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匯率變動風險本身是有其內在規律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測甚至是掌控的,只是囿於我國涉足匯率變動的研究領域較晚,重視程度低,專業人員少,經驗不足,對因匯率變動而導致的融資風險控制力比較薄弱,因此承擔了更大的匯率變動風險。

㈦ 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品牌歷程

米高梅公司成立於1924年,由米特羅公司(Metro PicturesCorporation,1915年成立)、高德溫公司(Goldwyn Pictures Corporation,1917年成立)、路易斯· B·梅耶公司(Louis B. Mayer,1918年成立)三家合並而成,成立後受控於電影院線巨頭馬庫斯·洛(Metro是洛氏公司旗下子公司,洛氏後來又相繼收購Goldwyn和Mayer公司)。
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
從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像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
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公司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米高梅公司開始多元化發展,並涉足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以及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製片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80年代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90年代許多競爭對手陸續崛起例如皮克斯和夢工廠等,都抓住了新特效技術和動畫科技的商機,相比MGM顯得老派和一成不變,21世紀後也缺乏賣座大片。
2005年2月11日,以索尼為首的一群財團組建米高梅控股公司。2005年4月8日,米高梅控股公司通過一筆價值48億美元的杠桿收購收購了米高梅電影公司。從公司成立起直至其破產,它的股權構成為:普羅維登斯股本合夥公司占股29%;德克薩斯太平洋資本基金占股21%;索尼美國占股20%;康卡斯特占股20%;DLJ商品銀行合夥公司占股7%;四方集團占股3%。
2010年金融海嘯後兩年MGM開始征詢一百多位債權人的意見將申請美國破產法《第11章》保護,進行破產重整,以擺脫四十億美元的債務壓力。債權人若同意申請破產保護,將可獲得重整後新公司的95%股權作為補償。在破產重整期間,公司將維持正常運作。
2010年11月3日,由於無力償還巨額債務和推出新作,米高梅公司於當日宣布破產託管。
由於債台高築,缺乏賣座電影,以及DVD光碟銷量下滑米高梅財務吃緊。2010年初米高梅曾公開尋求買家收購,但卻乏人問津。根據重整計劃,另一家好萊塢私人製片廠「望遠鏡娛樂」(Spyglass Entertainment),將會把旗下的兩家子公司與米高梅合並,組成新的米高梅電影公司。「望遠鏡娛樂」將持有重組後新公司剩餘的5%股權,但將取得新公司的經營權。
2012年,在望遠鏡娛樂公司(Spyglass Entertainment)的巴伯的帶領下 ,公司投資《霍比特人》三部曲和《007:大破天幕殺機》,在《霍比特人:意外旅程》全球收獲10.17億美元的基礎上《霍比特人:荒谷惡龍》又再次在全球收獲9.25億美元票房,加上007系列電影《007:大破天幕殺機》票房高達11.08億美元的大成功,使得投資方米高梅成功擺脫債務危機,米高梅公司目前已經重振其電視和電影事業,其2014年推出的新片包括《機械戰警》 、《大力士》、《龍虎少年隊2》和《霍比特人:五軍之戰》等。 米高梅娛樂
米高梅-聯美娛樂
米高梅影業
摩登時代電影
帝高國際院線
Comcast電視
米高梅酒店
米高梅金殿
曼德勒度假村
夢幻度假村
石中劍酒店
金銀島酒店
曼德勒海灣酒店
貝拉吉歐酒店
新紐約酒店
米高梅咖啡 1915年:米高梅公司前身之一的米特羅公司(Metro Pictures Corporation)成立。
1917年:米高梅公司前身之一的高德溫公司(Goldwyn Pictures Corporation)成立。
1918年:米高梅公司前身之一的路易斯· B·梅耶公司(Louis B. Mayer)成立。
1919年:米高梅後來兼並的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一的聯美公司成立。
1924年:米特羅(Metro)電影公司老闆馬爾科斯.洛夫收購了高德溫(Goldwyn)電影公司,並將傳奇製片人路易斯.梅耶(Mayer)的製片公司納入旗下,米高梅電影公司宣布成立,梅耶成為米高梅的首任總經理,歐文.塔爾伯格任製片主管。《He Who Gets Slapped》是米高梅發行的第一部電影。
1928年:怒吼的獅子第一次在戲院出現,它與米「為藝術而藝術」(Ars Gratia Artis)的座右銘一起成為米高梅的注冊商標。
1930年:影壇巨星克拉克.蓋博簽約米高梅,為成米高梅「片廠制度」下簽約的第一位影星。
1936年:歐文.塔爾伯格逝世。隨後,路易斯.梅耶令米高梅成為好萊塢最大的電影公司。
1939年:米高梅發行了《綠野仙蹤》、《亂世佳人》,這兩部影片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1949年:上海解放,米高梅公司撤出大陸,遠東事業部遷至香港。
1951年:歌舞片不斷沒落,路易斯.梅耶被迫退休。
1957年:路易斯.梅耶去世。
1959年:米高梅發行的《賓虛》不僅在票房上獲得巨大成功,它獲得的11項奧斯卡獎的紀錄至今也沒有影片能打破。
1962年:聯美(United Artists)公司發行了第一部007影片《諾博士》。
1969年:米高梅發行的《午夜牛郎》成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X級電影。同年,來自內華達州的投資商科克·柯克里安全面收購米高梅公司。
1970年:億萬富翁科克.科克里安收購米高梅。
1976年:聯美公司發行了又一個傳奇系列——《洛奇》。
1979年:米高梅金殿(米高梅酒店集團)成立,同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酒店。
1981年:米高梅吞並聯美,成立米高梅—聯美公司。
1993年:弗蘭克.馬卡索入主米高梅,他的團隊隨後發行了《矮子當道》、《黃金眼》等賣座片。
2002年:米高梅發行了第20部007電影《擇日再死》。
2005年:索尼以每股12美元和承擔債務總計近50億美元的代價並購米高梅。
2010年:因無力償還債務於11月3日申請破產保護 ,後於年底完成重組 。
2012年:米高梅娛樂集團旗下的米高梅影業再次進軍中國,並在深圳合資成立深圳市米高梅影業有限公司。同年,與時代華納合作製作了《霍比特人:意外之旅》 並發行了第23部007電影《大破天幕殺機》。
2013年:與華納兄弟合作製作的《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戰》上映。
2014年:與華納兄弟合作製作的《霍比特人:五軍之戰》上映。
一、締造影業帝國
1924年,紐約的放映業大亨馬庫斯·洛伊決定收購兩家經營得不錯的好萊塢製片公司,米特羅電影公司和高德溫電影公司,這么一來,他的洛伊公司旗下的數以百計的電影院就有了穩定的片源,而且他還得到高德溫公司的吉祥物,獅子萊昂。不過,這又產生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沒有人替他照料好萊塢這盤生意,他的助手尼古拉斯·辛克倒是個不錯的人選,但紐約的連鎖影院也缺不了他。
這年4月16日,馬庫斯·洛伊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又買下了著名的獨立製片人路易斯·梅耶的公司,新公司米高梅(就是米特羅、高德溫和梅耶三個公司名的縮寫)在西海岸的製片和發行重任就交給路易斯·梅耶了,而馬庫斯·洛伊樂得坐鎮紐約,繼續擴大他的連鎖影院。
路易斯·梅耶先是給自己找了個幫手,有神奇小子之稱的歐文·薩爾伯格,然後取消了很多拍攝計劃,把它們都轉移到了公司在卡弗市的大攝影棚里。此時,公司最大的拍攝項目是《賓虛》,影片已經在羅馬拍了好幾個月,似乎沒完沒了,已經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電影,但路易斯·梅耶變壞事為好事,憑借這部影片一舉樹立了米高梅公司出產高品質影片的聲譽。
只用了一年時間,路易斯·梅耶就讓米高梅超過了環球,成為好萊塢的頭號製片廠。此後四分之一個世紀,米高梅都霸住了這個位置沒有松動。1927年,馬庫斯·洛伊逝世,福克斯公司的創始人威廉·福克斯認為打造一個電影帝國的時機已到,准備出手收購米高梅。
到了1929年,在馬庫斯·洛伊的繼任者尼古拉斯·辛克同意的情況下,威廉·福克斯買下了洛伊家族手中的米高梅公司股份,而這對於路易斯·梅耶和歐文·薩爾伯格來說,不啻於當頭一棒,因為他們兩人沒有公司的股權,隨時可能被掃地出門。路易斯·梅耶決定反擊,通過在司法部的老關系,他起訴威廉·福克斯的收購違反反壟斷法。最終,這次收購沒有成功,而路易斯·梅耶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對此,尼古拉斯·辛克無比憤怒,此後30年,米高梅的兩大部門,紐約和好萊塢都關系緊張。
在好萊塢,路易斯·梅耶和歐文·薩爾伯格大展身手,他們深諳觀眾心理,致力於拍攝規模宏大的影片。本來公司已經擁有格麗泰·嘉寶、約翰·吉爾伯特、諾瑪·希拉和瓊·克勞馥這些明星,他們又從其他公司挖來朗·錢寧和巴斯特·基頓這些明星。進入有聲片時代以後,他們又挖掘出克拉克·蓋博、羅伯特·蒙哥馬利和簡·哈洛等一批明星。
因為馬庫斯·洛伊的影院多數在紐約和東北部的城市中,所以米高梅的電影觀眾都是住在都市中的,因此他們拍攝的電影既精緻又老於世故。而即便在大蕭條時期,米高梅公司也沒有虧損,這是它的競爭對手做不到的,在整個三十年代,米高梅是好萊塢唯一向股東派發紅利的公司。
四十年代,米高梅改變經營策略,把製片量從50部降到25部,但更加強調影片質量。這一階段,公司發掘了金·凱利、弗雷德·阿斯泰爾、朱迪·嘉蘭和弗蘭克·辛納特拉這些明星,拍攝了大量賣座歌舞片。
1951年8月,路易斯·梅耶被解僱。盡管拍攝出《一個巴黎人在紐約》、《雨中曲》和《花車遊行》這些口碑極好的賣座片。這一時期,米高梅最成功的影片是歌舞片《琪琪》,這部影片讓米高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歌舞片。
1959年,米高梅翻拍了史詩片《賓虛》,這部由查爾斯·赫斯頓主演,耗時四個小時的巨片也獲得極大成功。米高梅從此將這種電影大製作風格保留下來,將公司的主要精力花在超大製作上,包括後來的《王中王》、《啟示錄四騎士》和《叛艦喋血記》都繼承了《賓虛》的史詩製作風格。
二、多元化發展之路
1969年,來自內華達州的投資商科克·柯克里安Kirk Kerkorian全面收購米高梅公司。但科克柯克里安似乎對米高梅擁有的地產更感興趣,他甚至在1973年關掉了米高梅的發行部門,而把發行事務交給了聯美。1979年,科克·柯克里安更宣布,米高梅已經成為一家酒店公司。
所有米高梅酒店(包括澳門米高梅與拉斯維加斯米高梅金殿)是米高梅國際酒店集團旗下的娛樂場酒店,其始創人Kirk Kerkorian曾同是米高梅公司的擁有人。
米高梅酒店集團(MGM Grand) ,這是拉斯維加斯最大的酒店集團,它原稱米高梅金殿集團,在收購曼德勒度假村集團(Mandalay Resort Group) ,夢幻度假村集團(Mirage Resorts) 後更名為米高梅集團。旗下的酒店有石中劍酒店、金銀島酒店、曼德勒海灣酒店、貝拉吉歐酒店、米高梅大酒店和新紐約酒店等。
MGM(米高梅)酒店米高梅酒店是拉斯維加斯客房最大的酒店,單只酒店內的秀場就耗資近2億美圓。獅子是酒店的標志,據說酒店剛落成時,獅子的嘴是大張的,以顯示其威風,但生意不好。有人建議一定是獅子大張嘴給人不好的感覺,而避而遠之,由此酒店的主人把獅子的嘴改為微張,由此財源滾滾而來。為了突出獅子的主題,酒店大廳還專門開辟一角修建了獅園,並讓訓獅員與獅子嬉戲,供遊客觀賞。熱帶雨林餐廳也是此酒店一大特色,雖然口味不怎麼樣,但消費不低,人流卻不斷,主要是來體驗這里獨特的環境。要想在酒店林立的賭城爭得一席之地,各店家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致力於打造各自的絕活,只有出奇才能制勝。
三、兩大電影巨頭強強聯手
1919年聯美公司由C.卓別林(就是那個喜劇巨星)、D.范朋克、M.壁克黎、D.W.格里菲斯出資創建。目的是為了擺脫大電影公司的束縛和剝削,爭取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潤。最初設想只是攝制和發行4位創始人的作品。後因格里菲斯退出,卓別林、范朋克等人的作品數量有限,公司遂把資助獨立製片人拍片和發行他們的影片作為業務重點。聯美公司與當時的其它電影公司不同,它沒有自己的攝影棚,拍片時需租用場地;沒有自己僱用的電影明星和導演,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方式拍片;沒有自己的電影院,發行影片採取與發行商逐片簽訂合同的方式。聯美是最早採用美國在60年代盛行的製片和發行方式的大公司。這種經營方式及導演具有的相對獨立性,使聯美公司得以在攝制娛樂片外,還拍攝、發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和一定藝術成就的影片。如C.卓別林的《淘金記》(1925)、《摩登時代》(1936)、《大獨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走向東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區故事》(1961)等等。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只是個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大公司之一。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黎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之後,聯美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闆K.克科里安出資買下,並入米高梅公司,改稱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㈧ 國企並購民營企業案例

國有企業並購案例匯總:
2014年:
1、綠地借殼金豐交易金額系A股歷史最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
2014年3月18日,停牌8個月的綠地借殼金豐終有進展。金豐投資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資產置換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進行重組。其中,金豐投資擬置出資產預估值23億元,擬注入的綠地集團100%股權預估值達到655億元,這是迄今為止A股交易金額最大的一次重組並購。如果重組完成,綠地集團將通過借殼方式實現A股上市。接下來,預計綠地集團會發行一些定向募股、公司債,對公司資金面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在置出資產後,金豐投資將向綠地集團全體股東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購買其持有的綠地集團股權。
2、五礦聯合體$58.5億收購秘魯銅礦【現金購買股權】
2014年4月14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所屬五礦資源有限公司(MMG)宣布,由MMG、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中信金屬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與嘉能可」達成秘魯「邦巴斯項目」股權收購協議,交易對價為58.5億美元。邦巴斯是世界在建的最大銅礦之一。此次收購邦巴斯項目也成為中國金屬礦業史上迄今實施的最大境外收購。邦巴斯該項目位於秘魯南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建銅礦項目,預計達產後前5年每年可生產銅精礦含銅量約45萬噸。
嘉能可表示,該交易預計將在今年9月底完成。在收購該礦的財團中,五礦資源佔62.5%的股份,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Guox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佔22.5%,中信金屬(Citic Metal)佔15%。 拉斯邦巴斯是世界在建的最大銅礦之一,每年可供應大約45萬噸銅。截止去年11月,銅礦的建設進度已完成40%,預計2015年可正式投產並出產40萬噸銅,相當於2013年中國進口銅的12.5%。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銅礦進口國,銅需求佔全球需求的大約40%。

閱讀全文

與財團收購與杠桿收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福建恆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721
陸新貴股票 瀏覽:199
果殼金融信息服務怎麼樣 瀏覽:532
香港雲海信電子集團 瀏覽:990
2019房地產經營杠桿 瀏覽:714
水壺行業融資商業計劃書 瀏覽:423
apifx外匯平台 瀏覽:888
銀行對理財產品賠付嗎 瀏覽:344
股票資金杠桿厶楊方配資 瀏覽:215
中圉銀行外匯排 瀏覽:254
電腦開機後有個小杠桿 瀏覽:867
2015年法國匯率是多少錢 瀏覽:850
金融控股集團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13
湖南省外匯管理 瀏覽:177
企業的外部融資需求的正確估計為 瀏覽:167
杠桿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瀏覽:709
黃金外匯長線投資杠桿 瀏覽:900
注銷公司股東不出面怎麼辦 瀏覽:345
杠桿簡單小實驗杠桿 瀏覽:189
股權收益權信託城投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