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國際匯率是幹嘛的

國際匯率是幹嘛的

發布時間:2021-06-01 02:16:17

『壹』 匯率對國際貿易有什麼作用

宋國青:貿易與匯率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做了題為「貿易與匯率」專題講座。講座內容分5個部分:一是當前世界經濟的新形勢;二是利率與匯率關系;三是匯率對國際貿易影響;四是國際貿易對實物經濟影響;五是匯率變化對真實經濟影響;最後是真實經濟對利率的影響。
2005年末至2006年初世界經濟出現一些新變化。首先,在去年第四季度,世界經濟整體增長強勁,尤其以日本和韓國的表現最為突出,這一結果頗為出乎分析家和市場的預料。中國經濟也有所回升,但是相對微弱,因為中國經濟本身就在高速成長。去年年末至今,日本的工業生產強勁復甦,單月的工業產值增速高達10 % 以上;其次,世界商品價格持續攀升。受到台風等因素的影響,世界石油和有色金屬的價格一路上漲,世界各主要股票市場的色金屬類股市開始大漲,帶領股市走向牛市。中國國內的有色金屬類股市也受到波及,這說明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連續日漸緊密;再次,市場對美國加息的預期成U字型回升。去年11月中旬,美聯儲的報告暗示加息到頭,導致市場對美聯儲的預期減弱,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不會繼續加息,但是去年年末世界商品價格的上漲導致市場對美聯儲繼續加息的預期逐步回升。此外,韓國在4個月內3次加息,反映出加息是世界的大趨勢。日本在未來加息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是在短期內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全球加息的大勢對中國的利率政策構成了壓力,央行如何應對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最後是2006年初中國出口猛增。2006年一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了28 %,紡織品臨時配額的取消是拉動外貿出口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2006一月的出口數據,對於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增速應該根據出口的迅猛增長而有所調高。
第二個問題是匯率與利率的關系。利率平價理論可以解釋利率與匯率的關系。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如果匯率的遠期期望不變,如果美元利率上升而日元利率保持不變,或者是美元的加息預期高於日元,那麼日元持有者就會拋售日元購買美元和美元資產,引起日元兌美元即期匯率的下跌。從實際的經濟數據可以得出相似的結論,例如從2002年到2003年美聯儲連續多次降息,日元利率一直保持不變,日元兌美元的匯率一路走高;2004年起美聯儲調整利率政策開始加息,日元利率沒有變化,日元兌美元的匯率持續下跌。從這里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只要匯率的遠期期望不變,美國加息會導致日元貶值。
利率平價理論的前提假設是匯率的遠期期望不變,在現實經濟中這樣的假設並不存在,例如韓國從2002年到2004多次降息,美聯儲在這段時間內連續加息,按照匯率平價理論,韓元應該對美元貶值,但實際上韓元對美元是不斷升值。要解釋匯率的變化,關鍵是弄明白影響匯率變動的各種因素。由以上的例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利率的變化引起匯率的變化。先假設利率的變化是外生的,再研究利率的變化對匯率變化的影響。
第三個問題是匯率變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2005年之前,美元對其它世界主要貨幣持續貶值,2005是一個轉折點,美元跟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開始升值,受此影響,日元和歐元對美元不斷貶值。從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來說,日元的實際匯率比名義匯率有更大幅度的貶值,因為日本的通貨膨脹率比美國低3 %到4 %,如果日元再相對美元貶值10 %,那麼日元就會有很大幅度的貶值。各國的通貨膨脹率差異很大,當前日本經濟情況轉好,通貨膨脹率保持在低水平,遠遠低於美國的水平。日本的CPI有6個月沒有下跌,CPI不下跌對日本經濟就是一個利好。從2004年年末到2005年,日元在不斷貶值,貶值幅度大於15 %,這是日本經濟變化的基本情況。日元貶值對日本的出口有一些影響,但是以美元、日元和不變價格3種方法度量日本的出口,會得到3種不同的結果:以日元衡量,日本的出口增長有很大幅度的增長;以不變價格計算,日本出口的增長並不大。
關於人民幣匯率與中國對外貿易的關系,因為人民幣匯率和美元掛鉤,所以人民幣的走勢和美元基本相同,從2002年到2004年不斷貶值。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介於美國與日本之間,低於美國,高於日本。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的差距在平均後被基本抵消。人民幣經過3年的貶值時期,2005年跟隨美元的升值而升值。人民幣匯率的變化與出口之間有緊密的聯系。根據從2000年到2005年,以美元計價的出口額,可以得到中國對外出口的趨勢圖,對數據進行平滑處理後,得到中國出口的短期趨勢對長期趨勢偏離的百分比。這個偏離的百分比與人民幣的匯率有明顯的相關關系,從2000年到2002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短期出口趨勢減弱;從2003年到2005年人民幣貶值,短期出口趨勢增強。從以上的歷史數據可以發現,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對中國出口有著深刻的影響。2001年是中國經濟近10年來最不景氣的一年,人民幣升值導致外需不足,內需市場也不能及時打開,導致經濟增長乏力。從2001年的第四季度開始,人民幣跟隨美元開始貶值,中國的出口開始大幅度增加,經濟隨之快速增長。宋國青教授曾經在2001年中國經濟最不景氣時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02年和2003年快速成長,後來事實印證了他的預測。
第四個問題是貿易變化引起真實經濟的變化。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工業產值總額有3萬多億美元, 美國的工業產值是2萬多億美元,中國的工業產值比美國還要大,居於世界第一位。但是購買力平價法本身存在一些問題,它可能會高估服務業的產值。應該設計出一種新的方法用以度量工業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份額,研究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例如設計出一個世界工業指數,測算每個經濟在世界工業中所佔的比例,如果能夠計算出中國和印度在世界工業的份額,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分析從2000年2006到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和德國五國的工業生產指數,可以發現日本和德國的工業指數6年增長不到10%。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積於日本,日本2005年最後兩個月的工業產值增長高達16%,增長速度快於中國,但是因為工業在日本經濟中所佔的份額比較小,所以日本GDP的增長速度低於工業的增長速度。如果日本工業佔GDP的比重和中國一樣,日本的GDP增長率將高於中國。預計日本2006的GDP增長率可能高達5%-6%,7% 也有可能。日本的工業產出從2000年的5、6月到2005年的5、6月份,基本上是0增長,但是在2005年11月份出現了爆炸似的快速增長。韓國的增長也很快,特別是2005年11月,但是韓國畢竟是一個小經濟體,小經濟體的增長率波動比較大。
中國工業指數的波動十分微小,難以用現有理論進行解釋。對於這個現象,第一個想法是中國統計局的功能很強,但是沒有直接的數據可以證明統計局調整了數據,目前只有一個經濟普查,服務業有調整,但是工業沒有大的調整。如果統計部門要抹平一個統計數列,要麼數據正好被抹平,不然就會出現一個很大的缺口。統計部門如果根據設想的平均值調整數據,但是難以確定平均值的正確性。統計局可能會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標准對數據「壓水」,幾年後才發現其中的問題,幸運的是工業數據沒有多少變化。中國工業指數如果不經過計算,根本看不出波動,難以解釋這一現象。作為大經濟體的美國,其工業指數有劇烈的波動,其它OECD國家的工業指數也有明顯的波動。可以假設匯率變化對中國和美國的影響是中性的,而對日本和韓國是正面的,尤其對於日本有十分大的正面影響,但是難以證明這個假設的正確性,因為缺乏長期的數據支持。
第五個問題是匯率變化對真實經濟的影響。對於個別國家,貨幣貶值可能導致經濟走強,而貨幣升值則可能導致經濟走弱;但是對於類似於美國與中國這樣的大經濟體,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並不明顯。對於全球經濟,如果匯率的變化對稱,則匯率的變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呈中性,甚至對於個別國家而言,匯率的變化也呈中性。
對於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大國,貨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較小,當然也可以說正面影響與負面影響正好相互抵消。如果匯率的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對稱的,且影響作用相等,那麼匯率變化對世界經濟的總體影響為零,因為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的正面影響與另一個國家的經濟的負面影響相互抵消。升值的經濟體與貶值的經濟體各佔一半,信息完全獨立,所以匯率的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呈中性。如果匯率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是中性,那麼貶值可以促進經濟的增長,升值不會引起經濟的衰退,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經濟體都可以通過匯率變動而受惠,顯然這是不現實的。匯率的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呈中性,甚至對於個別國家也呈中性。
最後一個問題是真實經濟對匯率的影響。中國和美國的實際生產水平已經超過潛在生產能力,在這個時候擴張總需求只會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短期經濟可能會受到刺激,但是這是「興奮劑效用」,對長期經濟並沒有益處。現在沒有國家會為追求短期的經濟高增長而默許高通貨膨脹率,政府對經濟的首要目標是穩定物價。對於中國、美國和歐洲國家,如果通貨膨脹率上升,央行應該採用提升利率的方法抑制總需求的擴張。對於美國,如果通貨膨脹率上升,美聯儲會加息;對於中國而言,今年的出口可能會有強勁的增長,政府會通過壓制投資的方法抑制總需求的擴張,總之,不能讓總需求繼續擴張。
中國並不存在內需不足問題,內需不足完全是人為的問題,因為中國國內的利率較低,而投資報酬率較高,只要政府放鬆宏觀調控,內需就會迅速擴張。日本經濟的關鍵問題是內需不足,因為一些企業不允許破產,致使實際生產水平低於潛在生產能力。日本沒用辦法擴張總需求,唯一的辦法是靠外需拉動,日本的名義利率接近零利率,已經不能通過降息的方法擴張總需求。如果日本能夠擴張國內需求,通貨膨脹率不會上升。中國,美國和韓國的生產水平已經接近生產可能性邊界,擴張總需求會導致通貨膨脹率的上升,最終導致央行加息。以韓國為例,去年經濟的強勁增長伴隨著通貨膨脹率的上升,韓國央行在4個月內3次加息,以控制總內需的過度擴張。
提問部分:
問:人民幣升值對就業會有什麼影響?外匯減持的操作方法是什麼?
答:人民幣升值30%時才應引起警覺。外匯減持的唯一操作方法是央行直接賣外匯,央行可以直接把外匯賣給企業;或者,央行把外匯直接賣給財政部;再者,央行把外匯交給國有企業,當然,這樣的可能性很小。外匯減持應該讓市場決定,國有企業不參加,出口企業可以參加。在外匯減持的過程中,人民幣可能會升值,對出口企業會有一些影響,但是人民幣可以緩慢升值,分多次逐步升值,例如用3年的時間,每年升值5 %到6 %。但是不能讓市場預期到每年升值5 %,需要防止套利。另外,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在不斷提高,出口企業每年的出口額增長了30 %以上,只要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出口增長每年保持在20%的速度,人民幣升值不會導致大量失業。
問:如何看待美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所施加的政治壓力?
答:很難判斷美國在匯率的問題上對中國的壓力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美國不斷向中國施壓,但是美國不能只考慮政治的因素,現在美國、日本和中國同處生產的上下游,有廣泛的共同利益。有人認為人民幣大幅度升值是一場災難,一些人認為人民幣只要升值就是一場災難,但是到目前為止,災難並沒有發生,人民幣升值還不如禽流感對經濟的影響大。當然,有人依然認為有一些潛伏的災難將會發生。美國對人民幣升值煞費苦心。但是美國應該看到,中國在匯率改革已經有很大進步。美國不能操之過急,雖然中國對美國有巨額的貿易順差,但是今年一月中國對美國的順差正在縮小,如果這不是由偶然因素造成,那麼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會不斷縮小。美國應該看到中國的進步。
問:今年的一月貿易猛增會不會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答:一些的特殊情況導致今年一月貿易的增加,例如出口配額的問題。分析出口要看3個月的數據,如果3個月的數量有大幅度的上升,就需要壓制,可以提利率壓制內需,或者是提高匯率壓制外需。如果利率和匯率都不動,央行只有多開會,減少商業銀行的貸款,但是最後發改委一定有辦法。調整匯率和利率是最好的方法,抑制外需比抑制內需更容易。
問:M2指標的前瞻性和適用性如何?
答:我一直在強調M2指標的作用,我參經寫過一篇文章「中國M2指標引領世界經濟的景氣」,表達對M2的重視。去年的經濟預測強調貨幣傳導機制,對通貨膨脹率的預測一般是3%到4%,但是經濟中心的幾個學生的預測都低於2 %,去年的實際通貨膨脹率是1.8 %,研究通貨膨脹率最重要的指標就是M2。對於M2的傳導機制,我用敘述方式作過3個模型,一個是正傳導模型,例如石油和鋼材的漲價會傳導到下游;第二個是負數傳導機制,上游漲價會導致下游價格下跌,現代宏觀經濟學模型會選擇第二個模型。第三個模型是貨幣當局控制經濟,用貨幣政策引導價格,用利率杠桿保持價格的平穩。日本和美國的金融資產在經濟中佔有很大的比重,而定期存款比重較小。中國的M2更有說服力,短期內應該關注M2指標,對於去年的投資只要關注M2就已經足夠。
問:日本央行想增加M2,為什麼貨幣供應卻難以增加?中國2005年的外匯儲備增量主要是由經常項目還是由FDI的熱錢導致?房地產調控對內需有何影響?
答:日本貨幣供應量難以增加,主要是由商業銀行不願意向企業貸款所導致,這是形成日本通貨緊縮的根本原因。央行可以降低再貼現利率,鼓勵商業銀行向企業貸款,但是日本已經採用零利率的政策,商業銀行依然不願意向企業貸款,在利率政策上,日本央行已經沒有其它的辦法。因為體制的原因,日本的一些大企業盡管負債累累,但是不允許破產,銀行考慮到風險不敢向這些企業貸款,如果允許企業破產,銀行就敢於向企業貸款。
通過國際收支平衡表就可以知道外匯儲備增加的原因。只有證券市場上的錢才應該被稱為熱錢,這里所謂的熱錢只是轉移支付,轉移支付的數量不大,對2000多億外匯儲備增量不具有解釋力。一些投資被看作所是熱錢,在資本帳戶開放和透明的情況下,外資可以用於多種途徑的投資,但是目前在中國投資還需要審批。
200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有通貨緊縮的趨勢,而房地產調控政策對經濟是雪上加霜。政府為防止通貨緊縮,放鬆了宏觀調控,沒有把經濟壓下去。即使出現通貨緊縮的局面,也可以用幾個月的時間進行調整。
問:日本經濟是否已經走出連續十年的陰霾?日本經濟的再度復興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如何?
答:我在2003年的時候寫過一篇關於中國走出通貨緊縮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我對中國經濟有詳細的研究,其中包括中國的壞帳問題和貨幣供給問題等。我對日本的經濟沒有如此詳細的研究,但是,通過關於日本經濟的一些文章和數據,可以知道市場普遍看好日本經濟,日本經濟的復興對中國經濟會有正面的長遠影響。

『貳』 國際匯率是怎麼定的

主要是依據該貨幣在自身市場的實際購買力來決定的。
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內前,匯率非常簡單。簡單到直接用容物價比較。反正也沒有什麼大的國際貿易,結算也是以物換物。一個雞蛋在英國買1塊,在法國買2塊。那麼英鎊兌法郎就是1:2,一個英鎊等於2個法郎。各國也不會濫發貨幣,各自依據自己的黃金儲備來發行。GDP的概念還不明朗。
後來歐洲的黃金儲備通過美國的貸款慢慢地到了美國,美國也直接取消了金本位,而讓美元與商品掛鉤。而商品價格不是穩定的,是有波動的,所以形成了現在的匯率市場。
現在各種貨幣之間的匯率,基本上是通過美元這個全球貨幣來進行結算的。所以還是看自身貨幣的購買力和美元相比較的。

『叄』 什麼叫做外匯, 外匯是干什麼用的

外匯是指一國貨幣以另一國貨幣表示的價格,或者說是兩國貨幣間的比價。外匯市場內是指容在國際間從事外匯買賣,調劑外匯供求的交易場所。它的職能是經營貨幣商品,即不同國家的貨幣。

外匯是干什麼用的?外匯可作為一項投資交易,通過匯率的差價來賺取中間利潤。

其實很簡單,就是交易「金錢」本身。

因為你並不是在購買一樣東西,所以這種交易會混淆人們對於交易的認識。

把購買貨幣當作是購買某一特定國家的股份,這有點像購買一個公司的股票一樣。貨幣的價格直接反映市場對於一國當前以及未來經濟狀況的判斷。

一般來說,一國貨幣和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所反映的是該國和其他國家經濟狀況的比較情況。

所以當你買入日元的時候,也就是說你為日本經濟投資了「一股」。你是在打賭日本經濟會表現良好,甚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好。 一旦你把那些「股份」賣給市場,你的希望是從中有所獲利。

『肆』 外匯具體是做什麼的

外匯的作用:

1.轉移國際間的購買力,使國與國之間的貨幣流通成為可能:各國的貨幣制度不同,國際間的債權、債務關系發生在不同的國家,本國貨幣不能在對方國內流通,不同國家的購買力是不可能轉移的。隨著銀行經營外匯業務的發展,在國際間大量運用代表外匯的各種信用工具,使不同國家貨幣購買力的轉移成為可能。

2.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以外匯清算國際上的債權、債務關系,不僅大大節約了輸送現金的費用,可以避免風險,重要的是通過各種信用工具的運送,使國際貿易中進出口商之間的信用授受成為可能,因而促進了國際間商品交換的發展。

3.便利了國際間資金供需之間的調劑: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資金餘缺情況不同,客觀上存在調劑資金餘缺的需要。外匯作為國際間的支付手段,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伍』 原始的國際匯率是怎麼來的

所謂名義匯率,是指在外匯市場上進行日常交易時使用的外幣價格,即外匯牌價。
所謂有效匯率,是指由貿易權重確定的外幣的加權平均價格。IMF組織測算成員有效匯率時,一般選擇該國前20名貿易夥伴國,按照每一貿易夥伴國在該進出口貿總額中所佔的比重確定貿易權重,該國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等於這20個國家本幣對所求外幣的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將名義有效匯率剔除該國當年的物價上漲因,就得到實際有效匯率。由於實際有效匯率不僅考慮了本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的變動,而且剔除了通貨膨脹因素,與單純運用名義匯率相比,能夠更加全面地反一國貨幣的對外值。如果一國的實際有效匯率上升,意味著該國的貨幣對外貶值較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對外貶值的平均幅度更大,該國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相對提高,有利於出口不利於進口,貿易收支容易出現順差,反之則相反。
例如,l美元=110日元,表示美元與日元的兌換比率為110,1美元可換110日元,或110日元可兌換成 1美元。在國際經濟交往中,時常要進行貨幣之間的兌換。例如,日本進口商要進口10萬美元的美國設備,就必須先將1100萬日元兌換成10萬美元,再支付價款。目前,在國際外匯幣場上,出現了許多脫離這種經濟交易的外匯買賣。例如,某人買進該種貨幣,待匯率上升之後,再以高價賣出,從而獲取大量利潤。因此,外匯成了投資獲利的工具。

『陸』 什麼叫外匯匯率

1. 匯率的概念

外匯匯率是用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也可以說,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由於國際間的貿易與非貿易往來,各國之間需要辦理國際結算,所以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都規定有一個匯率,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對美元等少數國家貨幣的匯率。

2. 匯率的標價方法
折算兩個國家的貨幣,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存在著外匯率的兩種標價方法(Quotation)。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叫做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本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外國貨幣或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價法。有些國家貨幣單位的價值量較低,如日本的日元,義大利的里拉等,現在有時以100, 000或10, 000作為折算標准。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外國貨幣,叫做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本國貨幣或外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英國和美國都是採用間接標價法的國家。

3. 買入匯率、賣出匯率與中間匯率

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就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商業銀行等機構買進外幣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買入匯率"(Buying Rate),也稱"買價";賣出外幣時所依據匯率叫"賣出匯率"(Selling Rate),也稱"賣價",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國不盡相同,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商業銀行買賣外匯的利潤。買入匯率與買出匯率相加,除以2,則為中間匯率(Medial Rate)。

在外匯市場上掛牌的外匯牌價一般均列有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一定外幣後的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買價"即銀行買進外幣時付給客戶的本幣數;後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賣價",即銀行賣出外幣時向客戶收取的本幣數。在間接票價法下,情況恰恰相反,在本幣後的前一外幣數字為"賣價",即銀行收進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賣出外幣時,它所付給客戶的外幣數;後一外幣數字是"買價",即銀行付出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買進外幣時,它向客戶收取的外幣數。

經濟報刊上所說的外匯匯率上漲,在直接標價法下,說明外幣貴了,因而兌換本幣比以前多了,本幣兌換外幣的數量比以前少了。外幣匯率下跌,情況則相反。

4 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

兩種貨幣實際所代表的價值量是匯率決定的基礎,並在下列主要因素影響下,匯率不斷變動。

(1)國際收支:其中外貿收支對匯率變動起決定性的作用。外貿順差,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貿收支直接影響外匯供求。

(2)通貨膨脹:既直接關繫到貨幣本身實際代表的價值與購買力,又關繫到商品的對外競爭能力與對外匯市場的心理影響。通貨膨脹減緩,本幣匯率就上漲;反之則下跌。

(3)利率水平對資本的流動的影響:一定條件下,高利率水平可吸引國際短期資金流入,提高本幣匯率;低利率則反之。80年代前半期美元堅挺,即美國實行高利率政策的結果。

(4)各國的匯率政策:匯率政策雖然不能改變匯率的基本趨勢,但一國根據本國貨幣走勢,進一步採取加劇本幣匯率的下跌或上漲的措施,其作用不可低估。

(5)投機活動:特別是跨國公司的外匯投機活動。有時能使匯率波動超出預期的合理幅度。

(6)政治事件:國際上突發的重大政治事件,對匯率的變化也有重大影響。

上述各因素的關系,錯綜復雜:有時各種因素會合在一起同時發生作用;有時個別因素起作用;有時各因素的作用以相互抵消;有時某一因素的主要作用,突然為另一因素所代替。一般而言,在較長時間內 (如一年) 國際收支是決定匯率基本走勢的重要因素;通貨膨脹、匯率政策只起從屬作用--助長或削弱國際收支所起的作用;投機活動不僅是上述各項因素的綜合反映,而且在國際收支狀況決定的匯率走勢的基礎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加劇匯率的波動幅度;從最近幾年看,在一定條件下,利率水平對一國匯率漲落也起重要作用。

6、匯率折算與進出口報價

1、即期匯率下的外幣折(換)算與報價

(1)外幣/本幣折本幣/外幣

一個國家或地區外匯市場所公布的匯率表常為1個或100個外幣等於多少本幣,而不公布1個本幣等於多少外幣。如外國進口商要求我對其報出出口商品本幣價格的同時,再報出外幣的價格,這只要用1除以本幣的具體數字即可得出1個本幣折多少外幣。

(2)外幣/本幣的買入-

閱讀全文

與國際匯率是幹嘛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福建恆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721
陸新貴股票 瀏覽:199
果殼金融信息服務怎麼樣 瀏覽:532
香港雲海信電子集團 瀏覽:990
2019房地產經營杠桿 瀏覽:714
水壺行業融資商業計劃書 瀏覽:423
apifx外匯平台 瀏覽:888
銀行對理財產品賠付嗎 瀏覽:344
股票資金杠桿厶楊方配資 瀏覽:215
中圉銀行外匯排 瀏覽:254
電腦開機後有個小杠桿 瀏覽:867
2015年法國匯率是多少錢 瀏覽:850
金融控股集團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13
湖南省外匯管理 瀏覽:177
企業的外部融資需求的正確估計為 瀏覽:167
杠桿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瀏覽:709
黃金外匯長線投資杠桿 瀏覽:900
注銷公司股東不出面怎麼辦 瀏覽:345
杠桿簡單小實驗杠桿 瀏覽:189
股權收益權信託城投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