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資產杠桿的成功案例

資產杠桿的成功案例

發布時間:2021-06-01 12:33:19

『壹』 財務杠桿的案例分析

財務杠桿原理及在高校財務分析中的應用
一、財務杠桿及財務杠桿效益
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杠桿的產生是因為在企業資金總額中,負債籌資的資金成本是相對固定的。由於企業負債籌資引起的固定利息支出,使企業的股東收益具有可變性,且它的變化幅度會大於息稅前收益變化的幅度,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被稱為財務杠桿,其影響程度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來表示,其計算公式如下: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收益總額÷(息稅前收益總額-利息支出)=息稅前收益總額÷稅前收益
由於高校的特殊性,所得稅可以忽略不計,依據同樣原理,反映高校負債籌資對凈資產積累可變性的影響程度,其財務杠桿系數計算公式可以表述為:
財務杠桿系數=(總收入-總支出+利息支出)÷(總收入-總支出)=含息凈余額÷凈余額
依據財務杠桿理論,財務杠桿效益是指利用負債籌資而給凈資產積累帶來的額外利益。在分析高校的財務杠桿效益時,凈資產積累的利益來源於凈余額。它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1.資本結構不變,含息凈余額變動下的杠桿效益。在資本結構一定的情況下,高校支付的負債利息是固定的,當含息凈余額增大時,單位含息凈余額所負擔的固定利息支出就會減少,相應地,凈余額就會以更大的幅度增加,這時可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反之,當含息凈余額減少時,單位含息凈余額所負擔的固定利息支出就會增加,相應會導致凈余額以更大的幅度減少。
2.含息凈余額不變,資本結構變動下的杠桿效益。在含息凈余額一定情況下,如果含息資產余額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時,利用負債的一部分剩餘歸屬凈資產,在這個前提下,負債占總資金來源的比重越大,凈資產余額率就越高,則財務杠桿效益越大;而當含息資產余額率小於負債利息率時,則必須用部分凈資產的積累去支付負債利息,財務杠桿就會產生負效應,此時負債占總資金來源的比重越大,凈資產余額率就越低。
二、財務風險與財務杠桿的關系
財務風險是指由於負債籌資而引起的股東收益的可變性和償債能力的不確定性,又稱為籌資風險或舉債風險。企業只要存在負債,就存在財務風險。
高校財務風險同樣是因為借入資金存在資金成本,在高校內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及作用下形成的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使高校不能充分承擔其社會職能,提供公共產品乃至危及其生存的可能性。這種風險會導致高校運行中流動資金不足,沒有或缺少日常的運行費用,拖欠教職工工資,不能歸還銀行貸款本息,使高校陷入財務危機。
企業財務杠桿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具有綜合性。在資本結構不變的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資本收益率對於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越大,如果息稅前利潤率增加,則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如果息稅前利潤率減少,那麼資本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減少,因而風險也越大。
反之,財務風險就越小。如果息稅前利潤下降到某一個特定水平時(以息稅前資產利潤率等於負債利息率為轉折點),財務杠桿作用就會從積極轉化為消極,此時使用財務杠桿,將降低在不使用財務杠桿的情況下本應獲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財務杠桿系數越大,損失越大,財務風險越大。
如果不使用財務杠桿,就不會產生以上損失,也無財務風險,但在經營狀況好時,也無法取得杠桿利益。企業必須在這種利益和風險之間進行合理的權衡。
對於高校來說同樣如此,通過舉債發展,也是利用財務杠桿效益,也可以採用財務杠桿系數分析財務風險。財務杠桿系數表明財務杠桿作用的大小,反映學校的借入資金帶來的風險。當高校全部資金均為自有資金時,財務杠桿系數為1,即含息凈余額的變化幅度與凈余額的變化幅度相等,財務風險等於0。一般來說,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財務杠桿作用也就越大,財務風險就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財務杠桿作用也就小,財務風險就小。
因此,高校可以利用財務杠桿原理,採用適度負債的方法,獲得財務杠桿效益。同時,應該注意使用條件的變化,合理預測和控制財務風險。
由於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很多,其中有許多因素是不確定的,因此,高校進行財務風險管理也是一項復雜的工作。
三、高校應用財務杠桿原理應注意的問題
高校在應用企業財務杠桿原理分析財務風險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高校的財務風險與企業的產生環節不同。高校的財務風險有其特殊性:資金使用要量入為出。當存在較高金額的銀行信貸資金還本付息的前提下,高校財務預算就必須收大於支,其差額是可用於當年歸還金融機構本息的部分和學校發展的機動資金。高校是非營利組織,和企業相比,高校無法在控製成本和擴大銷售等經營方面提高剩餘資金,即存在成本開支的非補償性,增收節支的途徑較少。而財務杠桿中,含息凈余額又是至關重要的條件,因此,在財務預算中更要求做到收大於支,收支平衡。
2.利率水平的變動。這是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之一,上述分析是在利息固定的前提下,即負債利息率不變。在含息凈余額和負債比率一定的情況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即負債的利息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是呈相同方向變化的。其對凈資產余額率的影響則是呈相反方向變化,即負債的利息率降低,凈資產余額率會相應提高。利息率的上升,會增加高校的負債資金成本,抵減預期收益,從而使學校籌資風險變大。高校應盡可能選擇低利率資金,降低資金成本。
3.負債比重提高對凈資產余額率提高的作用,以含息資產余額率大於負債利息率為前提。如果含息資產余額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時,有財務杠桿正作用,可以通過借入資金來提高凈資產的積累能力,盡可能獲得財務杠桿利益;而當含息資產余額率小於負債利息率時,應該盡可能降低負債水平或負債比例,從而減少財務杠桿損失。
總而言之,因為借入資金需還本付息,一旦無力償付到期債務,高校就會陷入財務困境,因此,高校在使用負債資金發展時,既要注重獲取財務杠桿利益,更須提防財務杠桿損失,防範財務風險。

『貳』 財務杠桿案例(急!急!)

二、財務杠桿系數
【思考】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息稅前利潤增加10%,那麼每股利潤變動率是大於、小於還是等於10%?
【答案】大於10%
【解析】在EPS的計算公式中,息稅前利潤增加10%,如果利息也增加10%,則EPS會增加10%。實際上,當息稅前利潤增加10%時,利息並不發生變動,這樣,EPS的變動率就會大於10%。之所以會存在EPS變動率大於EBIT變動率這種現象,原因在於存在固定的利息費用。
(一)財務杠桿系數的定義公式
財務杠桿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表示。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表示財務杠桿作用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大;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表明財務杠桿作用越小,財務風險也就越小。財務杠桿系數的定義公式為:

假設財務杠桿系數等於2,表明息稅前利潤變動10%,每股收益變動10%。
(二)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
【提示】通過這個公式可以看到,假如利息為零,那財務杠桿系數就是1,沒有財務杠桿作用,每股收益變動率等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否則,分子要比分母大,表明每股收益的變動幅度會超過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幅度。
【例 單選題】 某公司全部資本為100萬元,負債比率為40%,負債利率10%,息稅前利潤為14萬元,則該公司的財務杠桿系數為( )。
A.1.4 B.1 C.1.2 D.1.3
【答案】A
【解析】財務杠桿=EBIT/(EBIT-I)=14/( 14-100×40%×10%)=14/10=1.4。
(三)相關因素變化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
(1)利息越大,則財務杠桿系數越大;
(2)EBIT越大,則財務杠桿系數越小。
【例】某企業本期的財務杠桿系數為2,息稅前利潤為500萬元,則本期的實際利息費用為( )萬元。
A.250
B.100
C.300
D.350
【答案】 A
【解析】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500/(500-利息)=2,所以利息=250萬元。
【例】財務杠桿效應是指( )。
A.提高債務比例導致的所得稅降低
B.利用現金折扣獲取的利益
C.利用債務籌資給企業帶來的額外收益
D.降低債務比例所節約的利息費用
【答案】C
【解析】企業負債經營,不論利潤多少,債券利息是不變的。於是,當利潤增大時,每一元利潤所負擔的利息就會相對地減少,從而給投資者收益帶來更大幅度的提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作財務杠桿。參見教材248頁。

『叄』 什麼叫資金杠桿原理

杠桿收購是指一個公司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運用財務杠桿,主要通過借款籌集資金進行收購的一種資本運營活動。

杠桿收購與一般收購的區別在於,一股收購中的負債主要由收購方的資金或其他資產償還,而杠桿收購中引起的負債主要依靠被收購企業今後內部產生的經營效益、結合有選擇的出售一些原有資產進行償還,投資者的資金只在其中占很小的部分。通常為10%—30%左右。杠桿收購於本世紀60年代出現於美國,隨後風行於北美和西歐。最初杠桿收購交易只在規模較小的公司中進行,但80年代以後,隨著銀行、保險公司、風險資本金等各種金融機構的介入,帶動了杠桿收購的發展,又由於杠桿收購交易能使股票持有者和貸款機構獲得厚利,還有可能使公司管理人員成為公司的所有者,因而發展很快。

杠桿收購的特點主要表現在:(1)收購者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自有資金便可獲得較大金額的銀行貸款用以收購目標企業。(2)收購者可以通過杠桿收購取得納稅利益;資本的利息支出可在稅前扣除,對於獵物企業,被購進前若有虧損,可遞延沖抵收購後的盈利,從而減低應納所得額基數。(3)高比例的負債給經營者、投資者以鞭策,促使其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要恰當地運用杠桿收購,必須在結合本公司情況對目標公司產業環境、盈利能力,資產構成及利用等情況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科學選擇策略方式,合理控制籌資風險,從而優化各種資源配置,以實現資本增值最大化。

二、策略方式

作為杠桿收購的具體運用,有八種可供選擇的策略方式。

第一,背債控股。即收購方與銀行商定獨家償還獵物企業的長期債務,作為自己的實際投資,其中一部分銀行貸款作為收購方的資本劃到獵物方的股本之中並足以達到控股地位。

第二,連續抵押。購並交易時不用收購方的經營資本,而是以收購方的資產作抵押,向銀行爭取相當數量的貸款,等購並成功後,再以獵物企業的資產作抵押向銀行申請收購新的企業貸款,如此連續抵押下去。

第三,合資加兼並。如果收購企業勢單力薄,可依靠自己的經營優勢和信譽,先與別家合資形成較大資本,然後再去兼並比自己大的企業。

第四,與獵物企業股東互利共生。獵物企業若是股份公司,則其大股東往往成為收購企業以利爭取的對象。給其有關好處以取得其支持,購並交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甜頭加時間差、在向金融機構借款收購企業時,可在利率等方面給金融機構更大的讓步,但交換條件是在較長時間內還款。這就是甜頭加時間差的購並方式。

第六,以獵物企業作抵押發行垃圾債券。收購方以獵物方的重要資產作抵押,發行垃圾債券,所籌資金用於支付獵物企業的產權所有者。

第七,將獵物企業的資產重置後到海外上市。這種方式是先自行籌集資金收購兼並51%以上的股權或成為第一大股東,然後對獵物企業的資產進行重整,以此為基礎在海外注冊公司,並編制新的財務報告,這樣就可利用海外上市公司審批方面的靈活性來回攏大筆資金。

第八,分期付款。「借」延期付款的信用手段來達到購並的目的。一般做法是根據獵物企業的資產評估值.收購方收購其51%的股份,並以分期付款方式在若干年內陸續將款項付清。

三、風險控制

杠桿收購融資運用了財務杠桿原理。必須看到,財務杠桿是一把雙刃劍,當資產收益率大於潛入資金利息率時,增加財務杠桿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股份制企業的每股盈餘;反之,如果企業經營不善,則會使企業凈收益和每股盈餘急劇減少。收購方一定不能忽視杠桿收購風險性。因為,杠桿收購所需資金大部分是借入的,如果收購後公司經營狀況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負債融資就會成為企業的負擔,嚴重時甚至會影響企業的生存。

具體而言,這種債權性籌資存在如下風險:

1.還本風險,即企業存在不能按規定到期償還本金引起經濟損失的可能。

2.支付成本風險,即企業存在不能按規定到期支付利息或股息而引起經濟損失的可能。

3.再籌資風險,企業存在不能及時再籌集到所需資金,或再籌資成本增加而引起經
濟損失的可能。

4.財務風險,即企業因債權性籌資而增加股權投資者可能遭受損失的風險。
對風險的控制最重要的是,確定企業允許的負債比率水平,而在權益資本既定的前提下,負債比率的高低直接決定於負債額度的大小。有三種負債額度的確定供企業風險控制和財務決策時參考。

l.破產臨界額度,即負債極點額度是企業的凈資產額。一旦資不抵債多將淪為停業清償。
2.盈虧臨界點負債額。企業必須以息稅前利潤抵補負債的利息成本。即息稅前利潤/負債利息率。
3.實現企業期望每股盈餘相宜的負債額。

EPS=(I*R一D*i)(l一T)/N
EPS:期望每股盈餘I:投資總額R:預計息稅前投資利潤率D:負債總額
i:負債利息率T:所得稅率N:普通股數

四、杠桿收購在我國的運用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市場體制的建立,企業資產重組已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重視並正在積極著手實施。企業也正在進行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的比例太小,多數企業難以通過股票市場實現購並的目標。另一個方面,購並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多數企業缺少充足的自有資金用於購並。同時,國家為了扶植企業,貸款利率一再下調,以便於企業利用貸款籌集資金。這就為企業杠桿收購融資奠定了基礎,也創造了條件。

目前,杠桿收購雖尚未被各方普遍認識和接受,相關法律法規也不健全,但已有許多成功案例。比如被廣泛關注並引起強烈反響的「中策現象」。香港中策集團公司一方面通過國際金融資本,另一方面採用壓低收購價格、分期付款、拖延付款等方法降低資金支出,大舉收購中國國有企業,並予以轉手出售所購的國有企業股權。武漢大地集團曾以分期付款方式兼並了有九十八年歷史且規模比自己大一倍的國有企業武漢火柴廠。等等。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產權制度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發展,杠桿收購必將受到廣泛重視。

『肆』 杠桿收購的經典案例

美國RJR Nabisco公司爭奪戰
說到杠桿收購,就不能不提及20世紀80年代的一樁杠桿收購案——美國雷諾茲-納貝斯克(RJR Nabisco)公司收購案。這筆被稱為「世紀大收購」的交易以250億美元的收購價震動世界,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杠桿收購,而使後來的各樁收購交易望塵莫及。
這場收購戰爭主要在RJR納貝斯克公司的高級治理人員和聞名的收購公司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Co.)公司之間展開,但由於它的規模巨大,其中不乏有像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頓等這樣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直接或間接參與。「戰爭」的發起方是以羅斯·約翰遜為首的RJR納貝斯克公司高層治理者,他們認為公司當時的股價被嚴重低估。1988年10月,治理層向董事局提出治理層收購公司股權建議,收購價為每股75美元,總計170億美元。雖然約翰遜的出價高於當時公司股票53美元/股的市值,但公司股東對此卻並不滿足。不久,華爾街的「收購之王」KKR公司加入這次爭奪,經過6個星期的激戰,最後KKR勝出,收購價是每股109美元,總金額250億美元。KKR本身動用的資金僅1500萬美元,而其餘99.94%的資金都是靠垃圾債券大王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 Milken)發行垃圾債券籌得。

『伍』 財務杠桿原理的案例分析

對小企業的融資影響
財務杠桿能夠獲得財務杠桿利益的根源在於:當企業全部資金利潤率高於借入資金利息率,通過負債融資所創造的營業利潤在支付利息費用之後還有剩餘,這個余額可以並入到自有資金收益中去,從而提高自有資金收益率。但是,當企業全部資金的營業利潤率低於借入資金利息率時,通過負債融通的資金所創造的營業利潤還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就需要從自有資金所創造的利潤中拿出一部分予以補償,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的收益就會下降。上述原理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說明:
上式中,全部資金利潤率是指經營利潤與企業全部資金的比率,自有資金利潤率是指營業利潤與自有資金之比。自有資金利潤率越高,表明投資者所獲得的回報越高。由公式可以得出:當資產基本收益能力大於負債的利率時,負債具有增加股東每股盈餘的正向作用;當資產基本收益能力等於負債的利率時,負債籌資與無負債籌資對每股盈餘的影響作用等同;當資產基本收益能力小於負債的利率時,負債具有減少每股盈餘的負向作用。
這一重要規律,對於小企業制定融資策略至關重要。在其他條件不變時,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杠桿作用強度越大,財務杠桿的作用越突出,企業收益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的可能性越大,從而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越大,企業所承受的財務風險越大。所以財務杠桿的運用是以保證投資人權益為出發點所做的企業財務決策。小企業在進行籌資決策時,必須把股東可能取得的較高收益與其可能承擔的財務風險進行充分權衡、比較。
在小企業融資決策中的應用
(一)
1、小企業的經營特點和融資特點使得其資產負債率較高,容易過度負債導致過高的財務風險,國際上通常認為一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若小於50%,企業則處於安全線內;若大於50%,則處於危險區域內。小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通常受以下因素影響,因此在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時,應從以下幾點考慮:1.小企業家的品質。喜歡冒險的企業家往往追求較高的資產負債率,為股東實現較高的收益。但由此引發的財務風險所帶來的額外收益一般很少,有時甚至不足以彌補風險帶來的損失,在實踐中必須謹慎計算財務風險的可能收益與可能損失比率,以決定決策是否可行。
2、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競爭能力。如果企業在一個較穩定的行業中占據了一個較有利的市場地位,那麼較高的負債率會為企業帶來較大的收益。但如果企業的經營狀況較差,企業的各種條件都可能隨時變化,那麼這種不確定性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就較大,財務杠桿會惡化這種情況,使企業的風險加大。
3、企業的籌資能力。如果企業有較強融資能力,尤其是能夠及時籌集到流動資金,那麼企業就會傾向較大的負債率,即追求較高的財務風險。
(二)負債融資用於調整資本結構,影響企業融資結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當企業的預期資產報酬率遠大於債務利率,資產負債率偏低的情況下,財務杠桿難以發揮作用;當企業外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利率較低,屬於鼓勵投資的時期,使用財務杠桿能獲得較多的利益;當企業處於經營穩健時期,收益的變動幅度較小,較低的經營風險使得企業能夠在較高的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
(三)融資成本是企業取得和使用資金所付出的代價,如借款利息和借款手續費、債券利息和發行債券支付的各種發行費用等。從小企業融資成本角度考慮,融資方式的優選順序是:商業信用融資、銀行借款融資、債券融資、租賃融資、留存利潤、其他自有資金。
(四)在企業同時存在財務杠桿與經營杠桿作用時,當銷售量發生變動後,會引起每股盈餘以更大的幅度變動,財務杠桿與經營杠桿的連鎖作用,稱為復合杠桿。通常,在兩種杠桿的組合上,不能將高經營杠桿與較高的財務杠桿組合在一起,以避免企業總體風險的加大,從而將企業總體風險控制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上。

『陸』 財務杠桿最新案例,很急!!!

中國平安資本金在同行業平均水平下游。
一些著名企業,如世界通信、巴林銀行、中航油、四川長虹、中行等,近年來先後發生的重大事件及經濟損失,原因不詳,你可以查查。

『柒』 財務杠桿應用的案例

財務杠桿是一個應用很廣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利用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體,而什麼是財務杠桿呢?從西方的理財學到我國目前的財會界對財務杠桿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其一:將財務杠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因而財務杠桿又可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
其二: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杠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另外,有些財務學者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企業的資金總額中,由於使用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而對企業主權資金收益產生的重大影響。與第二種觀點對比,這種定義也側重於負債經營的結果,但其將負債經營的客體局限於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筆者認為其定義的客體范圍是狹隘的。筆者將在後文中論述到,企業在事實是上可以選擇一部分利率可浮動的債務資金,從而達到轉移財務風險的目的的。而在前兩種定義中,筆者更傾向於將財務杠桿定義為對負債的利用,而將其結果稱為財務杠桿利益(損失)或正(負)財務杠桿利益。這兩種定義並無本質上的不同,但筆者認為採用前一種定義對於財務風險、經營杠桿、經營風險乃至整個杠桿理論體系概念的定義,起了系統化的作用,便於財務學者的進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們在明確了財務杠桿的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伴隨著負債經營的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影響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財務杠桿和減少財務風險。

一、財務杠桿利益(損失)(Benefit on Financial Leverage)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已經知道所謂財務杠桿利益(損失)是指負債籌資經營對所有者收益的影響。負債經營後,企業所能獲得的利潤就是:
資本收益=企業投資收益率×總資本-負債利息率×債務資本
=企業投資收益率×(權益資本+債務資本)-負債利息率×債務資本
=企業投資收益率×權益資本-(企業投資收益率-負債利息率)×債務資本 ①
(此處的企業投資收益率率=息稅前利潤÷資本總額,所以即息稅前利潤率)
因而可得整個公司權益資本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
權益資本收益率=企業投資收益率+(企業投資收益率-負債利率)×債務資本/權益資本 ②
可見,只要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財務杠桿作用使得資本收益由於負債經營而絕對值增加,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大於企業投資收益率,且產權比率(債務資本/權益資本)越高,財務杠桿利益越大,所以財務杠桿利益的實質便是由於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由負債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潤轉化給了權益資本,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業投資收益率等於或小於負債利率,那麼負債所產生的利潤只能或者不足以彌補負債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權益資本所取得的利潤都不足以彌補利息,而不得不以減少權益資本來償債,這便是財務杠桿損失的本質所在。
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來衡量,財務杠桿系數指企業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相對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其理論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③
通過數學變形後公式可以變為: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利潤/(息稅前利潤-負債比率×利息率)
=息稅前利潤率 /(息稅前利潤率--負債比率×利息率) ④
根據這兩個公式計算的財務杠桿系數,後者揭示負債比率、息稅前利潤以及負債利息率之間的關系,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權資本收益率變動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企業利用債務資金不僅能提高主權資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權資金收益率低於息稅前利潤率,這就是財務杠桿作用產生的財務杠桿利益(損失)。
二、財務風險(Financial Risk)
風險是一個與損失相關聯的概念,是一種不確定性或可能發生的損失。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使用債務資本而產生的在未來收益不確定情況下由主權資本承擔的附加風險。如果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如果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小於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杠桿損失,甚至導致企業破產,這種不確定性就是企業運用負債所承擔的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一般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主權資本收益率對於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越大,如果息稅前利潤率升,則主權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稅前利潤率下降,那麼主權資本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從而風險也越大。反之,財務風險就越小。財務風險存在的實質是由於負債經營從而使得負債所負擔的那一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了權益資本。下面的例子將有助於理解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之間的關系。
假定企業的所得稅率為35%,則權益資本凈利潤率的計算表如表一:

項目 行次 負債比率
0% 50% 80%
資本總額 ① 1000 1000 1000
其中:負債 ②=①×負債比率 0 500 800
權益資本 ③=①-② 1000 500 200
息稅前利潤 ④ 150 150 150
利息費用 ⑤=②×10% 0 50 80
稅前利潤 ⑥=④-⑤ 150 100 70
所得稅 ⑦=⑥×35% 52.5 35 24.5
稅後凈利 ⑧=⑥-⑦ 97.5 65 45.5
權益資本凈利潤率⑨=⑧÷③ 9.75% 13% 22.75%
財務杠桿系數 ⑩=④÷⑥ 1 1.5 2.14

假定企業沒有獲得預期的經營效益,息稅前利潤僅為90萬元,其他其他條件不變,則權益資本凈利潤率計算如表二:

項目 負債比率
0% 50%8 0%
息稅前利潤 90 90 90
利息費用 0 50 80
稅前利潤 90 40 10
所得稅 31.5 14 3.5
稅後凈利 58.5 26 6.5
權益資本凈利潤率5.85% 5.2% 3.25%
財務杠桿系數 1 2.25 9
對比表一和表二可以發現,在全部息稅前利潤率為15%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所獲得財務杠桿利益越大,權益資本凈利潤越高。在企業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率為9%的條件下,情況則相反。以負債比率80%為例,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率比負債成本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權益資本凈利潤率就會提高2.6個百分點〔(22.75%-9.75%)÷(15-10)〕,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率比負債成本每降低一個百分點,權益資本凈利潤率則下降2.6個百分點。如果息稅前利潤下降到某一個特定水平時(以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等於負債成本為轉折點),財務杠桿作用就會從積極轉化為消極。此時,使用財務杠桿,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財務杠桿的情況下本應獲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較多使用財務杠桿,損失越大。在息稅前利潤為90萬元,負債比率80%的條件下,財務杠桿系數高達9,就是說,如果息稅前利潤在90萬元的基礎上每降低1%,權益資本凈利潤將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見財務風險之高。如果不使用財務杠桿,就不會產生以上損失,也無財務風險而言,但在經營狀況好時,也無法取得杠桿利益。
三、影響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的因素
由於財務風險隨著財務杠桿系數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財務杠桿系數則是財務杠桿作用大小的體現,那麼影響財務杠桿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響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下面我們分別討論影響兩者的三個主要因素:
1、息稅前利潤率:由上述計算財務杠桿系數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小;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因而稅前利潤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是呈相反方向變化。由計算權益資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卻是呈相同方向的。
2、負債的利息率:同樣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稅前利潤率和負債比率一定的情況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負債的利息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總是呈相同方向變化的,而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則是呈相反方向變化。即負債的利息率越低,主權資本收益率會相應提高,而當負債的利息率提高時,主權資本收益率會相應降低。那種認為財務風險是指全部資本中債務資本比率的變化帶來的風險是片面的觀點。
3、資本結構:根據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負債比率即負債與總資本的比率也是影響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的因素之一,負債比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與負債利息率的影響相同。即在息稅前利潤率和負債利息率不變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也就是說負債比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總是呈相同方向變化的。但負債比率對主權資金收益率的影響不僅不同於負債利息率的影響,也不同於息稅前利潤率的影響,負債比率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表現在正、負兩個方面,當息稅前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時,表現為正的影響,反之,表現為負的影響。
上述因素在影響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也在影響財務風險。而進行財務風險管理,對企業來講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作,這是因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響財務風險的其他因素很多,並且這其中有許多因素是不確定的,因此,企業必須從各個方面採取措施,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控制,一旦預計企業將出現財務風險,就應該採取措施迴避和轉移。
迴避財務風險的主要辦法是降低負債比率,控制債務資金的數額。迴避風險的前提是正確地預計風險,預計風險是建立在預計未來經營收益的基礎上的,如果預計企業未來經營狀況不佳,息稅前利潤率低於負債的利息率,那麼就應該減少負債,降低負債比率,從而迴避將要遇到的財務風險。轉移風險是指採取一定的措施,將風險轉移他人的做法,其具體做法是通過選擇那些利率可浮動,償還期可伸縮的債務資金,以使債權人與企業共擔一部分財務風險。此外,財務杠桿作用程度的確定除考慮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之外,還應注意經營杠桿聯合財務杠桿對企業復合杠桿和復合風險的影響,使之達到一定的復合杠桿作用,根據經營杠桿的不同作用選擇不同的財務杠桿作用。
綜上所述,財務杠桿可以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額外損失,這就是構成財務風險的重要因素。財務杠桿利益並沒有增加整個社會的財富,是既定財富在投資人和債權人之間的分配;財務風險也沒有增加整個社會的風險,是經營風險向投資人的轉移。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是企業資本結構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資本結構決策需要在杠桿利益與其相關的風險之間進行合理的權衡。任何只顧獲取財務杠桿利益,無視財務風險而不恰當地使用財務杠桿的做法都是企業財務決策的重大失誤,最終將損害投資人的利益。
http://www.bocanw.com/Html/Article/Class11/Class21/11391.html

財務杠桿(Financial Leverage)又叫融資杠桿,是指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應用,即在某一固定財務比重下,息稅前利潤變動對普通股每股利潤產生的影響.也就是說,由於固定成本的原因,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由於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盈餘;反之,當息稅前利潤減少時,由於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增加,會造成普通股盈餘成倍減少.

閱讀全文

與資產杠桿的成功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雲海信電子集團 瀏覽:990
2019房地產經營杠桿 瀏覽:714
水壺行業融資商業計劃書 瀏覽:423
apifx外匯平台 瀏覽:888
銀行對理財產品賠付嗎 瀏覽:344
股票資金杠桿厶楊方配資 瀏覽:215
中圉銀行外匯排 瀏覽:254
電腦開機後有個小杠桿 瀏覽:867
2015年法國匯率是多少錢 瀏覽:850
金融控股集團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13
湖南省外匯管理 瀏覽:177
企業的外部融資需求的正確估計為 瀏覽:167
杠桿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瀏覽:709
黃金外匯長線投資杠桿 瀏覽:900
注銷公司股東不出面怎麼辦 瀏覽:345
杠桿簡單小實驗杠桿 瀏覽:189
股權收益權信託城投 瀏覽:972
12年人民幣對日元匯率 瀏覽:32
哈特瑞姆心律專科醫生集團 瀏覽:777
中原國際商品交易所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