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 論文怎麼寫
我國是世界上引進境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目前外資企業在我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發揮著日益明顯的作用,對促進技術進步、增加就業、擴大出口,從而對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後,將對前來中國投資的外商會產生不利影響。因為人民幣的升值會使他們的投資成本上升,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他們會將投資轉向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可能。而人民幣的升值,也將導致海外遊客在大陸旅遊的花費增加,使來華旅遊者及旅遊創匯減少。旅遊者或者要多支出,或者要降低旅遊期間的消費標准,這都可能使他們轉往其他國家或地區旅遊,影響我國的旅遊業。
2. 美元匯率升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美元匯率走強對於我國經濟的主要影響有:
一是我國所持有的美元資產包括外匯儲備會增值這是一件好事;同時,對進口企業來講,是一件好事,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會下跌,給相關企業比如鋼鐵業帶來利好;
二是對我出口企業影響較大,意味著出口產品價格升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竟爭力下降;
三是會引發國際資本迴流或撤資,它們就會拋售人民幣資產,引發相關商品價格下滑,危及我國經濟安全;
四是我國經濟形勢不好的大背景下,人民幣貶值預期會加強。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即美元匯率升高,導致中國出口貿易減少,美國物品相對廉價,進口貿易額增加,許多國內企業產品出口都轉內銷了,其實都是美國為了振興本國經濟打的匯率戰爭牌,超發貨幣,造成本國貨幣貶值,外幣對美元匯率就會升高。
3. 匯率的變化會對一個國家的旅遊業有何影響
一國貨幣對外貶值(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上升),在國內旅遊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外國人用較少的外幣就能夠兌換到原來同樣的本幣,願意到該國旅遊,促進該國旅遊業的發展,增加該國旅遊業的外匯收入。
4. 請問:匯率對航空股影響的邏輯是什麼謝 謝 …
國內航空公司的成本(包括購買飛機、租賃飛機、貸款、燃油等)大都是以美元結算的;
國內航空公司的利潤(載人和貨運等)大都是以人民幣結算的。所以,當人民幣升值時,用人民幣利潤去償還美元的成本,航空公司的利潤就相對增加了,也就是說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強了,一般情況下股價會上升。反之,對股票的影響就是下降了。
影響航空公司利潤的主要因素有三個:
1、航油價格
2、航空運輸量
3、人民幣匯率在這三個因素中,人民幣匯率升值對航空的利潤影響是很大。
分析人民幣的升值對航空業利潤的影響通過3個方面:
a、購買飛機和航空器材的成本計價美元的 下降
b、其此降低成本的主要表現為匯 兌 收益
c、航油的購買一般是在中航油購買,成本的下降比例可以是很小。
(4)匯率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ppt擴展閱讀:
波動形式
1、匯率的法定升值和法定貶值
2、個別匯率變動與一般匯率變動
3、真實匯率變動與市場匯率變動
4、匯率的高估與低估
波動形勢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2年10月28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2485元,1歐元對人民幣8.0818元,100日元對人民幣7.8509元,
1港元對人民幣0.8062元,1英鎊對人民幣10.055元,1澳大利亞元對人民幣6.4784元,1加拿大元對人民幣6.2629元,人民幣1元對0.4840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5.0085俄羅斯盧布。
5. 我要寫一篇經濟論文,4000字,題目是匯率對於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求思路,還有哪些網站有相關權威數據啊
首先明確lz要寫的是經濟論文,因此就難易程度考慮,lz應當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另外,lz還得進一步明確題目中中國旅遊業的定義,是僅指外國人的入境旅遊還是包括國人的出境旅遊,需要在前面加定語說明。
框架大體上是這樣:
引言——寫個現狀背景,以及中國旅遊業和匯率的變化歷程。
綜述——文獻綜述,以往研究現狀和評論。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
模型——從文獻出發,建立模型。當然lz也可以自己建個線性模型,考慮旅遊的外匯收入和匯率變動,但能否通過檢驗就不敢保證了。
分析——就模型結構分析經濟學意義,即匯率變動對旅遊收入的影響。
政策建議——balabala
數據的話可以上中國統計局網上,或者國研網上查看
6. 匯率對我們作用和影響
1、人民幣如果貶值,「錢不值錢」那將會帶來我國整體的物價水平上升,也就會直接降低我國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力。原來進口一批商品需花費人民幣5億元,而現在要花費8億元甚至更多,這樣,在國際貿易中,我國將會減少對國外產品的需求,反過來,則會使外國貨幣相對升值,從而增強外幣的購買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利於我國商品的出口,減少進口。人民幣貶值會形成我國商品、勞務、交通、住宿等費用的降低,因而也利於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我國旅遊業的發展。 2、人民幣貶值對國內物價也有直接影響。一方面擴大出口將拉動物價的進一步上升;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國內生產成本拉動物價上升,因而人民幣貶值後對物價的影響又會逐漸擴大到所有商品領域。 3、人民幣貶值後會造成國內資本的外流。如果人民幣貶值,將會導致國內物價普遍升高,導致國內生產者的生產成本擴大,原來花100萬元人民幣可以投資建廠,辦企業,而現在要200萬元人民幣,甚至更多,這樣成本大幅上升。因而人們將會把資本從國內轉移到國外去建廠、辦企業,賺取外匯。這對本來就缺少現代化建設資金的我國來說就更為不利。 4、出口競爭力加強,出口增加
7.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急!!!!
匯率變動是影響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有關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消息,立即震動了整個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當日人民幣針對美元升值2%,並導致了全球外匯市場亞洲貨幣及歐元等對美元匯率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揚。金融市場這一新的變化,無疑將對我國旅遊業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旅遊業從此告別了本幣長期貶值的發展背景,步入了本幣升值這一新的發展環境。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宏觀經濟中任何經濟杠桿的運用,都會對經濟形勢和產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開放性極高的旅遊業更是如此。
1984年到1994年人民幣的10年貶值歷程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1994年以前,我國先後經歷了單一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和雙軌匯率制度,然而無論是在哪一種匯率制度下,由於出口貿易創匯規模不大和改革開放初期進口技術裝備所需外匯巨大,造成了很大的外匯供求缺口,導致以美元為主的外匯非常緊缺,人民幣長期處於逐步貶值的態勢中。1984年國家公布的外匯牌價為1美元兌1.70元人民幣,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不變。1985年1月開始,人民幣匯率逐步對外貶值,到1985年10月下調為1美元兌3.02元人民幣,1989年12月又貶值為1美元兌4.70元人民幣,1990年10月再次貶值為1美元兌5.22元人民幣,1993年3月又下調為1美元兌5.75元人民幣。而當年外匯調劑市場上的匯率已經貶值到1美元兌8.00元人民幣,甚至出現過1美元兌11.00元人民幣的調劑價。此後,國家通過干預市場,使人民幣調劑價回升到1美元兌8.50元人民幣左右[1]。從1984年到1994年10年間,剔除物價等因素,人民幣針對美元的直接貶值率累計高達400%。在此階段,我國入境旅遊尚處於初始發展階段,1994年接待入境旅遊者僅有4368萬人次,不足2004年的40%;出境旅遊更是微乎其微,1994年出境總人數僅有373.4萬人次,不足2004年的13%。在出入境旅遊規模都非常小的情況下,匯率波動對旅遊業的影響並未引起廣泛關注,反而是在外匯緊缺的情況下,入境旅遊的創匯功能得到了極大重視,人民幣貶值和外匯緊缺,使中國旅遊業獲得了發展入境旅遊的明顯價格優勢和有力的政策扶持,為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1994年至2005年7月人民幣的10年低估歷程有利地促進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實力和外匯儲備高速增長,外匯供求矛盾得到明顯改善,我國在此階段實行了單一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採取了較為審慎的小幅波動政策,匯率波動明顯低於經濟增長,造成了人民幣價值被長期低估,客觀上為我國入境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價格優勢。1994年到1997年,隨著外匯供求矛盾的緩解,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但波動不大,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基本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匯率環境中,保持著人數、創匯連年「雙增」的格局。但此時由於人民幣停止貶值,此前靠貸款建設起來的部分旅遊企業,尤其是賓館飯店,由於是將人民幣按照當時甚至高達1:11的匯率調劑成美元來進口設備和材料,而此時其創匯所形成的美元收入僅能按1:8.50左右的匯率兌換成人民幣還貸,匯率升水高達2.50元人民幣,造成了這類企業長期經營良好,卻虧損嚴重的特殊現象,匯率風險可見一斑。1997年以後,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我國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兌8.27元人民幣這一水平,而此時我國經濟發展更加迅速,人民幣價值低估特徵更加明顯。在此階段,我國入境旅遊連年高速增長,到2004年入境旅遊人數達到了創紀錄的1.09億人次,躍居世界第4位。
2005年7月21日的匯率改革使我國旅遊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該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經國務院批准,即日起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當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人民幣針對美元升值2%。今後,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展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這一新形勢,必將對我國旅遊業,尤其是出入境旅遊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8. 某大國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論文)
目前美國次貸危機已全面爆發,不僅引發了全球金融動盪,而且開始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隨著股市暴跌和信貸收縮,投資者信心崩潰,許多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紛紛陷入衰退,世界經濟步入停滯甚至衰退的風險明顯上升。
金融危機及其所帶來的經濟衰退必然會對我國入境旅遊收入、旅遊企業投資和國內旅遊消費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首先,入境旅遊可能滑坡。我國入境旅遊客源主要來自於香港、澳門、台灣、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周邊地區和國家。目前香港、台灣、韓國、日本等均已深受沖擊,股市暴跌,經濟放緩。正如日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其年度施政報告中所提到的,此次金融危機,其破壞力的深度與廣度都遠遠超過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作為我國第一大入境客源國,韓國的經濟也受到顯著影響——韓國財政部10月6日發表的一份報告說,此次金融危機可能使韓國2008年經濟增長率降至4.5%-4.9%以下(今年2月份就職的李明博政府在去年的競選活動中表示要實現7%的經濟增長率,但鑒於不利的經濟形勢,韓國政府不得不調低了目標)。我國第二大入境客源國日本的景氣指數也持續惡化,股市暴跌,經濟下滑。在遠程市場方面,我國入境客源的主體是「西方七國集團」中的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和法國等國。目前這些國家股市低迷,企業投資缺乏信心,私人消費普遍縮減。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公務旅遊還是消遣旅遊都將受到影響,而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奧運給我國旅遊業帶來的拉動效應,從而使得入境旅遊增長放緩,甚至出現絕對量的減少。
其次,價格優勢受到削弱。在國內經濟持續衰退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大量發行美元藉以刺激經濟,從而導致美元大幅貶值。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信貸緊縮問題嚴重危及歐洲,並拖累各國經濟步入衰退,歐元、英鎊貶值壓力加大,人民幣升值加速。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人民幣兌英鎊匯率中間價繼8月14日首次升破1比13整數關口之後,於9月11日再破1比12關口,並在10月10日創出11.63新高;人民幣兌歐元也在不斷升值,10月7日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達到1比9.328。此外,人民幣兌日元、港元等其他貨幣也呈現不斷升值態勢。盡管我國的金融體系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人民幣對美元及其他貨幣的持續升值,將削弱我國入境旅遊長期以來所保持的價格優勢。
再次,國內旅遊支出消減。一方面,金融危機加劇了我國A股市場的下滑,使投資者資產縮水,減弱了部分居民的實際購買力。有人稱「中國的中產階級幾乎在股市中被一網打盡」,股市調整的財富「負效應」將前所未有地顯現,旅遊、汽車等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消費熱點必將隨之降溫。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存在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也使得人們風險厭惡程度普遍上漲,對未來的就業狀況和收入預期不甚樂觀,當居民收入預期不佳時,首先壓縮的就是旅遊等非必需性消費。因此,國內旅遊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最後,企業融資趨於困難。目前全球金融體系處於動盪之中,銀行不良資產大幅上升,為避免風險,銀行普遍惜貸。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華爾街模式」受到嚴峻挑戰,暴露了現代金融業在產品創新和市場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嚴重漏洞,有鑒於此,我國政府必然會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緊縮銀根。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和物價過快上漲,中央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觀調控政策,一「控」就決定了貨幣政策短期內不可能明顯放鬆。
即使不久前出台的「兩率」下調,也僅僅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問題,對度假村、主題公園、旅遊房地產等大型項目建設融資的影響極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機影響,此類企業融資將趨於困難。
總體來說,在消費方面,此次金融危機將給我國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具體到不同的行業和市場,其影響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業而言,酒店業、航空業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就分層而言,定位於中、高端市場的企業所受影響更大,而低端市場影響相對較小。在投資方面,將導致大型旅遊項目的融資更加困難。
盡管旅遊業具有一定的恢復能力,但其敏感性有目共睹。從「911」、SARS到海嘯、地震,皆是如此。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上述事件都曾引起了業界的普遍關注,而這一次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至今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實際上,上述事件所影響的只是部分國家和地區,而且主要源於心理上的恐懼,而此番金融危機則是全球性的,而且主要是經濟上的沖擊。因此,相比前者而言,這一次金融危機給旅遊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許會更加深刻、廣泛和持久。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思想准備和積極的應對措施,切不可心存僥幸或掉以輕心。
9. 旅遊業如何影響國家匯率
匯率變動對旅遊業具有多重影響,最直接的就是本幣升值,刺激出境旅遊的發展;本幣貶值,刺激入境旅遊的發展,進而影響旅遊外匯收支的平衡。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外匯供求關系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旅遊創匯在全國外貿進出口額已經佔到相當大的比重,同時外匯儲備一路躍升,這一現狀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長期存在,本幣升值將成為今後較長時期內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基本面,並將對我國旅遊業產生眾多影響。
1、有利於我國旅遊發展模式的轉變。過去在外匯短缺的大背景下,我國旅遊業始終被委以創匯的重任,過於強調旅遊的創匯功能導致對旅遊的其他功能重視不夠,不利於旅遊業的和諧、全面發展。人民幣匯率的改革和長期升值趨勢的存在,首先會從客觀上促使我們改變入境旅遊的增長方式,從以流量增長為基礎的粗放型向以質量增長為基礎的集約型轉化,從根本上增強我國旅遊的國際競爭力,而不是單純依靠價格優勢來參與國際競爭;其次會促使我們將整個旅遊業的增長重點轉移到國內市場,加強對國內市場的培育。此外,本幣升值還會刺激出境旅遊的發展,使出境旅遊市場進一步壯大與完善,最終形成入境、國內、出境三大市場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和完整的旅遊產業體系。
2、有利於我國國際客源結構的調整。由於以前採用的是人民幣單一盯住美元的匯率形成機制,使人民幣與其他非美元貨幣間的匯率受美元波動的影響過大,非美元國家遊客旅華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如今人民幣不再單一盯住美元,而是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減少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降低了以前非美元國家遊客旅華的不確定性,有利於我國國際客源結構的多樣化。
3、有利於我國旅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表面上看,價格優勢的減弱會降低我國旅遊的國際競爭力,但從長遠看,卻有利於加快旅遊增長方式的轉變,促使我國旅遊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從根本上增強我國旅遊國際競爭力。
4、有利於我國旅遊企業跨國經營。跨國經營是建設旅遊強國的必由之路。人民幣的升值,一方面可以有力推進出境旅遊的發展,在不同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建立跨國企業提供強大的市場基礎;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國旅遊企業境外投資成本下降、投資動機和投資能力上升。這兩方面都會極大地促進我國旅遊企業的跨國經營,加快我國旅遊產業的全球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