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能再詳細說說國際收支說和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對利率與匯率的影響為什麼不同么
個人觀點:關鍵在於貨幣需求對物價水平的影響
按彈性價格貨幣模型來說貨幣需求上升導致物價水平下降,此時由於國內外商品完全可替代國內居民不可能反而增加對國外商品的購買,人們只會增加對國內商品的購買。所以在國際收支說中的Y上升導致進口上升,本幣流出,本幣供給上升本幣貶值的邏輯在彈性價格貨幣模型的假設下從一開始就斷了。
但實際上彈性價格貨幣模型的假設與事實並不符且差距很大,並且P=M/K這個式子本身只是一個數學算式不具有因果關系。從K上升推P下降就是一個單純的數學邏輯,再現實中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2. 一國如何選擇合適的匯率制度
匯率制度又稱匯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指各國或國際社會對於確定、維持、調整與管理匯率的原則、方法、方式和機構等所作出的系統規定。傳統上,按照匯率變動的幅度,匯率制度被分為兩大類型: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每個國家制定或匯率制度,都沒有固定的模式,這需要充分結合本國的基本國情來制定,在選擇匯率制度時,通常會考慮以下因素:
第一,經濟規模與開放程度。如果貿易佔GNP份額很大,那麼貨幣不穩定的成本就會很高,最好採用固定匯率制度。
第二,通貨膨脹率。如果一國的通貨膨脹率比其貿易夥伴高,那麼它的匯率必須浮動,以防止它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如果通貨膨脹的差異適度,那麼最好選用固定匯率制度。
第三,勞動力市場彈性。工資越是具有剛性,就越需要選擇浮動匯率制,以利於經濟更好的對外部沖擊做出反應。
第四,金融市場發育程度。金融市場發育不成熟的發展中國家,選擇自由浮動制度時不明智的,因為少量的外幣交易就會引發市場行情的劇烈動盪。
第五,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中央銀行的聲望越差,採用盯住匯率制來建立控制通貨膨脹信心的情況就越普遍。固定匯率制幫助拉丁美洲經濟減緩了通貨膨脹。
第六,資本流動性。一國經濟對國際資本越開放,保持固定匯率制就越難,就越傾向於採用浮動匯率制。
3. 固定匯率制度的兩國模型中,存在哪些作用機制
固定匯率制度的兩國模型中,存在的作用機制:
1、外國貨幣擴張在增加外國收入的同時也可提高本國收入。
2、外國財政擴張在增加外國收入的同時可能降低本國收入。
在固定匯率制下,資本完全流動的條件使得貨幣政策無力影響收入水平,只能影響儲備水平;而財政政策在影響收入方面則變得更有效力,因為它所造成的資本流入增加了貨幣供給量,從而避免了利率上升對收入增長的負作用。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兩國模型)考察的是資本完全流動的情形,資本完全流動意味著資產所有者認為國內證券與國外證券之間可以完全替代。因此,只要國內利率超過國外利率就會吸引資本大量流入;或者只要國內利率低於國外利率,就會使資產所有者拋售國內資產,引起大量資本外流。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著重分析了在資本完全流動的前提之下財政、貨幣政策的不同效應。
4. 利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分析大國開放經濟條件下,浮動匯率下對財政擴張政策的影響
你好,大國經濟不同於小國經濟,因為大國經濟在世界經濟體系中處於主導地位,也即其利率水平基本可以影響世界利率,因此,在理論分析中,可以以大國的利率代替世界利率,但是大國的利率變動同樣會使國內外資本流動。在這些前提下,當財政擴張之時,根據開放經濟下IS LM模型,IS曲線向右移動,導致國民收入和匯率上升與利率上升(間接標價法的匯率),匯率上升和利率上升使得國際資本流入大國(此時的利率代表世界利率)。在浮動利率情況下,由於匯率上升使得大國的出口產品價格升高,貿易盈餘減少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一部分之前收入的漲幅,但一般而言,收入還是增加的。
5. 匯率一直變動,對中國工業品出口競爭力產生了影響,但是應該用什麼模型來研究呢望各位有才人士幫幫忙
唉唉。其實我覺得這些問題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好,匯率變動對進出口都有影響,有什麼樣的影響這些能定性了解其實就夠了,如果一定量的話,很多數據從計量經濟學角度來看並不令人滿意,例如存在多重共線性等。給樓主一個參考吧:
被解釋變數(因變數)為進出口總額,解釋變數為匯率(人民幣對美元),人均工資(因為勞動力成本也是影響進出口的一大因素);以此做個回歸模型吧。
但確實有問題,例如我國匯率改革才十幾年,而且一直所謂的有管理的浮動,所以數據量很少,或者變化不大,另外,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例,這個匯率的大小與中國、美國的貨幣政策又有很大關系,所以可能還要考慮兩國利率和兩國M2。
這些都是定量分析的麻煩所在。
6. 國際經濟學的國際匯率
與商品市場一樣,外匯市場交易也有一定的行情和價格變動,所謂匯率即外匯買賣的價格,它等於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交換的比率,國際匯率問題在國際經濟學理論中一直處於較為重要的位置。從歷史上看,關於匯率的理論有匯率決定的貿易論或彈性論,匯率決定的購買力平價論、匯率決定的貨幣主義理論、匯率決定的資產組合平衡理論等。最近十幾年來,對匯率的模型與動態分析、匯率與購買力平價關系、資本帳戶研究分析等較為吸引經濟學界的關注。1976年,多恩布希提出了多恩布希模型。而多恩布希則假定:資產市場價格(如利率、匯率等)是瞬時調節的,而短期內商品市場價格是粘性的,即短期內購買力平價假定並不成立。但多恩布希模型保留了浮動價格的貨幣模型的長期均衡的基本決定因素。多恩布希認為,短期內產品市場僅僅是緩慢地調整,金融市場的調整似平要快得多,事實上瞬間完成的。金融市場為了彌補商品市場價格剛性,會對擾動作出過度的調整;而在長期內,則會慢慢趨向於回到其長期均衡水平。羅伯特.盧卡斯以及斯托克曼的一般均衡的匯率決定模型進入80年代,羅伯特.盧卡斯以及斯托克曼於1982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的匯率決定模型,從某種意義上說,一般均衡模型是浮動價格的貨幣模型的延伸和推廣。它把浮動價格的貨幣模型由兩個商品進行貿易推廣到充分多個商品在兩國間進行貿易。布蘭森認為個人會將其財富配置於各種可供選擇的資產,這其中最常見的是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以及本國證券和外國證券。各國貨幣的比價決定於各種外幣資產的增減,各種外幣資產的增件源於投資者對資產組合比例的調整,這種調整會引起國際資本的流動,從而影響外匯供求和匯率的變化,資產組合模型將貨幣只當作人們可能選擇持有的一系列資產的一種,強調了不同的資產組合對匯率的決定以及影響作用。保羅.克魯格曼認為貿易流量對匯率變化反應遲緩,為進入一國市場,進口商和出口商必須承擔一定的沉沒成本,他們的未來收益採取一種貨幣形式,而成本則採取另一種貨幣形式,當匯率的未來變化不確定時,他們未來贏利也不確定。在短期內匯率對貿易流量沒有什麼影響,因為不確定性誘使貿易商繼續等待,但此後為回應基本沖擊,匯率必須發生大幅變動才能使市場出清,這樣,最初的波動就會對匯率變動產生放大的影響,在《目標區域與匯率動態》一文中,保羅.克魯格曼認為,當匯率接近區域上限時,由於預期未來匯率會下跌,投資者就會減少貨幣持有量,從而導致匯率迅速下降,在目標區域的下限,情況正好相反。
7. 各國之間的匯率是根據什麼定的
最早一個國家的貨幣(紙幣)的相對價值是由這個國家的黃金儲備量來決定的,我們稱為金本位體制
二戰以後,美元和黃金強制掛鉤,其它貨幣也和美元掛鉤(實際上都是和黃金掛鉤了),這形成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即以美元為主體的全球貨幣體系。
1970年代以後,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浮動匯率取代了固定匯率體制,一開始一個國家的貨幣的匯率是根據國際貿易的需求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價格上變動的。後來大家認為這樣也不符合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於是採用購買力平價來確定貨幣的匯率,當然購買力平價理論只能從理論上來闡述貨幣應有的匯率,市場匯率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到了1980年代中期以後購買力平價理論被新古典貿易理論所代替(貿易、利率差、央行票據量綜合評判)所代替。
這上面說的都是從理論上對匯率的定價。
在1970年代中期,金融市場交易理論被迅速建立起來,這包括了對效率市場理論(市場包容一切理論)的重新定義和實踐驗證,期權定價理論模型的建立和實踐驗證,也包括了現代銀行和全球金融的管理理論,這個時候市場匯率的決定,往往取決於兩個方面:
1、貨幣發行當局對貨幣的強制匯率定價以及在這個定價上許可的波動范圍,如人民幣、新台幣、港幣、馬來西亞林吉特、阿根廷比索等等,雖然這些貨幣不可流通,但是在貿易條件下他們還是要有兌換的;至於完全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像日元、歐元、英鎊等等,雖然他們的發行當局沒有強制制定匯率以及匯率的波動區間,但是他們都會有個底線,該貨幣的匯率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超出了底線,貨幣發行當局或最親密的貿易夥伴政府就會出面干預,最明顯的就是日元,當日元在接近100的時候日本政府就會出面干預,而當日元超過130的時候,亞洲其它國家就會不高興,會去和日本政府談判,甚至於自己悄悄地大量買入日元
2、在市場上,大的機構、銀行是根據自己所持有的外匯資產和負責所承擔的市場風險、利率風險、政策風險等因素來決定自己的匯率報價的,這是因為金融機構要保障其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至於盈利性,只有在保障了安全性和流動性之後才考慮盈利,而小機構、銀行則是根據自己在規避風險的時候向大銀行平盤時的價格決定自己的匯率報價的。
8. 世界上各國的貨幣匯率是是如何形成的
國際貨幣體系,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規則以及國際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套安排和慣例。 迄今為止,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從國際金本位制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再到牙買加體系的演變過程。
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國際貨幣制度是國際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間是國際金本位制的黃金時代。在這種制度下,黃金充當國際貨幣,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決定,黃金可以在各國間自由輸出輸入,在「黃金輸送點」的作用下,匯率相對平穩,國際收支具有自動調節的機制。由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參戰國紛紛禁止黃金輸出和紙幣停止兌換黃金,國際金本位制受到嚴重削弱,之後雖改行金塊本位制或金匯兌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穩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沖擊下國際金本位制終於瓦解,隨後,國際貨幣制度一片混亂,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國際貨幣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資本主義世界各國都出現了劇烈的通貨膨脹。戰後,歐洲各國經濟實力大大削弱,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黃金儲備迅速增長,約占當時資本主義各國黃金儲備的3/4。西歐各國為彌補巨額貿易逆差需要大量美元,出現了「美元荒」。國際收支大量逆差和黃金外匯儲備不足,導致多數國家加強了外匯管制,對美國的對外擴張形成嚴重障礙,美國力圖使西歐各國貨幣恢復自由兌換,並為此尋求有效措施。
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由44國參加的「聯合國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這個協定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是: (1) 以黃金作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實行「雙掛鉤」的國際貨幣體系,即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 (2) 實行固定匯率制。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預先安排的資金融通措施,保證向會員國提供輔助性儲備供應。 (4) 會員國不得限制經常性項目的支付,不得採取歧視性的貨幣措施。這個貨幣體系實際上是美元——黃金本位制,也是一個變相的國際金匯兌本位制。
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種種缺陷也漸漸地暴露出來。20世紀60年代以後,美國外匯收支逆差大量出現,黃金儲備大量外流,導致美元危機不斷發生。1971年8月15日美國公開放棄金本位,同年12月美國又宣布美元對黃金貶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發兩次危機,同年3月12日美國政府再次將美元貶值。1974年4月1日起,國際協定上正式排除貨幣與黃金的固定關系,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瓦解。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國際貨幣制度又一次陷於混亂,導致國際金融形勢動盪不安。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在牙買加舉行會議,達成了著名的「牙買加協定」。同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二次修正案》,並於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從而形成了新的國際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
同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二次修正案》,並於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形成了新的國際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其 主要內容是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 匯率安排多樣化、多種渠道調節國際收支。
牙買加體系的實行,對於維持國際經濟運轉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多元化國際儲備貨幣的結構為國際經濟提供了多種清償貨幣,擺脫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對美元的過分依賴;多樣化的匯率安排適應了多樣化的、不同發展程度國家的需要,為各國維持經濟發展提供了靈活性與獨立性;靈活多樣的調節機制,使國際收支的調節更為有效與及時。
但是牙買加體系也存在缺陷,其中較為突出的有:一是多元化國際儲備貨幣格局下,儲備貨幣的發行國可以享受到「鑄幣稅」等多種好處,同時在多元化儲備貨幣安排下國際上缺乏統一而穩定的貨幣標准,很容易造成國際金融的不穩定;二是以浮動匯率制為主體,匯率經常出現大起大落,變化不定,加大了外匯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際貿易活動,極易導致國際金融投機的猖獗,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種負面影響更為突出;第三,目前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並不健全,各種調節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全球性的國際收支失衡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國際貨幣制度仍有待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9. 各國匯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我們平時從報紙上讀到的都是名義匯率-E.
名義匯率是一國貨幣跟另一國貨幣的價格之比.比如美元對德國馬克是1.43DM/$或0.70$/DM.簡單地說,就是一個美元可以換算成多少個馬克.我們平時到銀行去兌換就是按照名義匯率折算. 在本節及以後的章節中,我們通常以一單位外國貨幣換多少本國貨幣的形式來表示名義匯率.比如 8.26Yuan/$等. 這樣的話, 如果E上升,也就意味著一單位外國貨幣可以兌換更多本國貨幣,那麼我們說本國貨幣貶值;反之如果E下降,本國貨幣升值.
名義匯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但是這里我們想討論的是匯率跟宏觀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從名義匯率里我們看不到什麼關系,所以對於宏觀經濟學學生而言,名義匯率並不是我們特別關心的. 國家之間發生貿易的時候進出口商關心的不僅僅是我的錢能換成國外多少錢,更在於我的錢能從你那兒買多少東西.如果我1塊錢可以兌換成你100個外幣,但是你國內的東西價格比我國內貴200倍,那我還是不能從你那兒進口東西.所以國內國外的價格在這里必須考慮進去. 怎麼考慮? 假如我現在手裡有1塊錢人民幣,國內價格是P,那麼我可以買 1/P 個單位的中國貨物. 如果我兌換成美元, 那麼我可以得到 1/E 美元. 國外價格是P*,那麼我可以買 1/EP* 個單位的美國貨物. 換句話說, 中國 1/P單位的貨物可以換得 1/EP*個單位的美國貨物. 那也就是說, 1個單位的美國貨物可以換成 EP*/P 個單位的中國貨物. 這個概念就是十分重要的實際匯率 RER.
另一個角度看實際匯率: 同樣一件貨物,中國賣P/單位,美國賣P*/單位,換算成人民幣就是EP*/單位.那麼實際匯率其實就是同一件貨物外國用本國貨幣衡量的價格與本國價格之比.這樣進出口商就容易比較了:比如,汽車進口商需要決定是否進口汽車.他先看本國汽車市場價格P,然後看美國汽車市場價格P*,並將之換成EP*人民幣,與本國價格P對比,如果高於本國價格,那麼就不進口.如果實際匯率上升,意味著1單位外國貨物換的本國貨物多了,那麼自然本國匯率貶值;反之RER下降本國匯率升值. 這個跟名義匯率一樣. 用我們的第二個角度考慮,如果實際匯率上升,那麼同一樣東西外國賣得價格更高了,進口商利潤空間減小,從而進口數量減少, 所以對本國進口商來說實際匯率貶值有害,而反之對本國出口商有利. 注意: 1. 我們討論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都是談的實際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理由開篇已經說過; 2. 雖然實際匯率貶值使進口數量Q(m)減少,但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項目下的進口總額V(m)=Q(m)EP*=Q(m)*RER*P.現在Q下降,但RER上升,所以難以判斷進口總額的變化方向.事實上是,很多發展中國家在本國貨幣貶值期間,出口總額固然上升,但與之同時進口總額也有所上升.這就是因為Q(m)並沒有減少太多,由於這些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進口依賴度很高.
以上的實際匯率是兩國之間的匯率,我們稱之為"B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但是我們知道,客觀世界中一個國家在跟許許多多國家進行貿易,那就有許許多多個雙邊實際匯率.這對我們的經濟分析是十分麻煩的.能不能建立一個綜合性的多邊實際匯率 Muit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 呢? 我們說可以. 比方說建立一個中國跟其貿易夥伴之間的多邊實際匯率. 中國跟美國之間有一個雙邊實際匯率可以根據RER(US)=EP*/P計算得到,同樣中國跟英國之間的雙邊實際匯率RER(ENG)也可以計算出來,跟印度RER(IND),跟韓國RER(KOR),跟伊拉克RER(IRA)等等都可以計算.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物佔中國向世界總出口的a%,出口到英國的占總出口b%,出口到印度的佔c%,韓國的d%,伊拉克的e%.那麼中國對世界的雙邊實際匯率(其實就是中國的多邊實際匯率MRER,衡量的是一個單位世界貨物可以換成多少單位的中國同樣的貨物)就是加權平均:
MRER=RER(US)a%+RER(ENG)b%+RER(IND)c%+RER(KORE)d%+RER(IRA)e%
這樣算出的是出口方面的多邊實際匯率,進口同樣可以算出.為了方便起見,經濟學家取進口多邊實際匯率和出口多邊實際匯率的平均作為最終一個國家的多邊實際匯率.
總結: 實際匯率上升,說明國外貨物貴了,本國匯率貶值,對出口有利,對進口有損;實際匯率下降,說明本國貨物相對貴了,本國匯率升值,對進口有利,對出口有損.
最後,我們來看一個將名義匯率E跟宏觀經濟參數之一利率聯系起來的模型.這是名義匯率跟宏觀經濟分析之間的一個橋梁,沒有它,我們將無法具體分析名義匯率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假設你現在有1美元,你可以有兩個選擇如何投資這個1美元.第一,你可以購買美國債券,這樣你一年可以獲得(1+i(t))美元;第二,你可以先換成1/E(t)馬克,然後購買德國債券,這樣一年後可以獲得(1+i*(t))/E(t)馬克,然後換成美金,你期望得到Ee(t+1)(1+i*(t))/E(t)的美元.其中Ee(t+1)是對時間段(t+1)匯率的預期.根據無投機市場條件,你在美國的投資回報應該等於你在德國的投資回報.所以,我們有這樣的公式:
1+i(t)=Ee(t+1)(1+i*(t))/E(t),由數學估算我們可以近似得到:
i(t)=i*(t)+(Ee-E)/E
這就是著名的UIP條件等式(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condition).雖然簡單,卻十分重要.比如,它可以解釋金融危機的發生.如果人們對一個國家預期貨幣將會貶值,那麼Ee上升,要保持這個等式,要麼本國利率i(t)提高,要麼現在的匯率E也要上升,也就是貶值.這正是我們在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所看到的.該等式另一個意思是,如果兩國匯率採用的是盯牢制,比如人民幣盯住美元維持匯率在一穩定范圍,那麼E不變,同時如果人們相信中國能夠盯牢美元,那麼人們的匯率預期Ee也變化不大,這樣的話,我們從等式中可以判斷,兩國的利率走向應該大致一樣.這在實際生活中是被驗證了的.
10. 分析匯率對一個國家或世界經濟的影響,可以用到哪些數學模型 數學模型
《匯率經濟學——理論模型與實證分析》 ISBN號 978 7 5092 0523 5 這裡面很有些金融模型~~